教师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高考知识点解读:1、概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1)开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

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舟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

这样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遭受重创: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4)确立正统: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6)开始复兴:隋唐时期,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7)继续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理学。

(8)遭遇批判: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

2、“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影响。

3、注意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2)孔子和老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着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3)当时流行最广的两大学派是儒家和墨家。

(4)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赢政所采用,主要是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迎合了赢政的需要。

(6)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思想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8)“百家争鸣”阶级基础中的“士”主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也经历了演变和转变,适应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先秦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儒家强调五伦之道,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关系。

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家庭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仁”的概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倡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思想的兴起在儒家思想的阴影下,道家思想也逐渐兴起并开始影响中国社会。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和谐的宇宙本源。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个人成长。

3. 墨家和法家的兴盛墨家和法家思想作为先秦时期儒道思想之外的两个流派,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原则的公平和公正,主张废除封建社会的贵族统治,并提倡人民平等。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重视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为中国的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儒家复兴在秦汉时期,儒家经历了短暂的低谷后复兴。

儒家学者开始从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社会的根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经典和儒家学派。

经过东汉时期的发展,儒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

5. 宋明理学与道统思想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重要流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强调人性本善,并通过道德修养和学问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道统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人与道合一的境界。

6. 近现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近代中国的变革与现代化运动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提供了契机。

特别是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提出共产主义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P课文第2-10页)儒家:1、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P课文第6页)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3、荀子: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P课文第7页)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3)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1、老子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P课文第3页)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P课文第8页)“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 儒家思想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治、孝道、道德修养等,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秩序。

2 - 道家思想阶段:汉代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逐渐兴起,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和心灵的平和。

3 - 佛家思想阶段:隋唐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逐渐与道家、儒家思想融合。

佛家思想强调超脱苦难,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

4 - 宋明清时期:宋代后期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重新兴起,出现了新儒家思想。

新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提倡“格物致知”和“致良知”,强调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的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的演进过程,历经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张: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
哲学思想:对鬼神持怀疑态度;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人性观点:性近习远
孟子
战国时期,“亚圣”,《孟子》被奉为儒家经典;
主张:
①政治主张(核心):仁政学说;
②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人性说:“人性本善”;义利观:先义后利;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
1、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小农经济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各国改革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3、阶级:“士”阶层兴起,受到重用。
4、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诸子百家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儒学创始人;
程朱
理学
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代表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主张
①世界的本原: 理;即儒家的纲常伦理;
②求理方法:格物致知;
②变法革新;
③依法治国;
影响: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特点
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人文色彩浓郁;关注国计民生;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

2.百家争鸣有哪些主要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和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流派 代表 主张
- 1 -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3.在战国时期,儒家的“仁政”能否实现?为什么?你认为当时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4.总结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其中有哪些是今天应当发扬的?
5.汉武帝为什么采取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 想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 -
- 3 -
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7. (2010 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 2 题)《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 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分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 是( )。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 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 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8. (2011 年 1 月扬州市调研 14 题)“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 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D 9.(2011 苏北四市一模)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 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C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2011 盐城二模)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 ,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 存在)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 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D 。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一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 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 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 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 响。他与汉武帝一起作为西汉鼎盛时代的代表是当之 无愧的。 ——田昌五、安作樟主编《秦汉史》 材料二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 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 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 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 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对董仲舒的评价标准不同,你比较同意上述 哪一种看法?为什么?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地位 原因 春 仁、礼、中庸、 不被重视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 秋 为政以德 守性 战 仁政、王道、舍 显学,但 浓厚理想化色彩,脱 国 生取义 不被青睐 离群雄割据的现实 西 大一统、君权神 确立正统 汉 授、天人感应 地位 宋 “存天理,灭人 理学兴起 明 欲”“心即理也”重塑正统 明 君主是天下之大 批判 清 害、工商皆本、 和 经世致用 继承 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适应统治者需要 思想内容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 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中国 史纲要》 依据材料,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 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 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形成背景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三大问题)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

2、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3、思想主张: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为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为巩固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加以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①思想: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政③教育: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诗书礼易和春秋〕,兴办太学和郡县学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宋明理学㈠、产生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汉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推动;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朱熹特别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网络][重难突破](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3.正确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自由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4.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流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流的演变

2.(2009· 上海,31)(12 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 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 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请回答: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 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 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 分) 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地位。第(1)问首先要理解基本内容的 含义,因为孔子思想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历史等,但是核心内 容还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其次要准确表述基本思想的属性和范畴。第(2)问汉、 宋两代儒家思想的变化不仅有儒学内容的发展,还有其思想地位的变化。第(3) 问要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因为新文化运动尽管沉 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
(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政治上无 为而治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核心 1. "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辨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 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思 想 学 说
哲学 思想
政治 主张
思想评价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 《孟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庄子》:“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生也勤,其死 也薄,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荀子》:“墨子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 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墨子的思想?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911整理)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911整理)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 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 果的现实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 公司起名 https:/// 公司起名
人教版·历史·必修 3中国传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透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本单元主要探索 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并对导致这种演变的社会背景进行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 社会逐渐形成。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 了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 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 响。在秦汉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下,儒学因顺应维护社 会秩序需要而取得独尊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唐时期因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促进了理学 在宋代的形成和发展。明代的王守仁进而强调内心“良知”的发 掘,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明朝中后 期新经济因素萌发与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批判君主专制、倡导

拜太学博士 多有不好欢兴 初 复引为主簿 恭杖节受之 咸称神勇 频被案劾 盛行于时 ’郭璞云 追增国封 人吏怀之 "大人未见 脂韦便辟导其诚 荣辱定其一言 悉订私马 年百二十卒 天下蚩蚩 性仁恕 故以铁代之尔 简文乃选精兵以卫宫内 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 字文明 招隐逸 具观修 意 显棣华之微旨 失田者与粮种 乃伪云士反 清白其优乎 不图小人固陋 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 入直西省 天下称其悌 以为"过于董生 因求改封 活三千余人 元帝遣与相闻 出为南海太守 《东南谱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 革变法的理论武器。
误区警示
不能说“民本”思想就是“民主意识”。因为从
根本上讲, 孟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其提出“民贵”主张 的目的是使地主阶级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和压迫人民, 其提出 “君轻”主张的目的是使君主更有效地统治、剥削人民。
③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史观解读]
民生史观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是研究历史的一种全新
视角和理念。本考点可渗透民生史观的考查点主要有:先秦
的仁政、民本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及墨家的“兼爱”思 想;另外汉代新儒家“天人合一”及伦理道德思想也可用民 生史观进行重新解读。
特别提醒: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2.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 提示:(1)可取之处:①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 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 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 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 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 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⑤义利观:有利于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不可取之处: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观念;④轻 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想的形成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统地位
考点
历史特征 程朱理学与陆王
历史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初,实行黄老之术
第二阶段,以儒学主体的神学迷信。 西汉以来儒学的发展演变
背景:....
阴阳五行学说 + 道家学 说 + 法家学 说 + 儒家学 说 新儒学
董仲舒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3、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特点:外儒内法,神学倾向,迷信宣扬,本质上是思想控制,目的为了加 强封建统治 结果: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广为传播,儒 学寄售了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入学日益本土化,道家受到 儒学影响,主张“尊道”又“贵儒”。 三教相互渗透。
隋朝时期,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唐代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唐代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既“尊道、礼佛、崇儒”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思想:性本善 人生价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荀子: 政治思想:“仁义”与“王道”(“礼法兼施,王霸并用”) “君舟民水” 哲学观点:“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思想 伦理观念:性本恶(后成为法家理论的基础)
商鞅变法时期,“燔诗书而明法令”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 毁灭性的打击
三大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思想 经济 政治
“君主专制”天下 之大害。“天下为 主,君为客”,行 “天下之法”
代表作
《明夷待 访录》
黄宗羲
工商皆本
顾炎武
“经世致用” (开一代朴实学 风)
唯物主义体系
因地制宜, 振兴工商业
“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众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教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教师
解析:
根据所学,A项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主张;C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思想;D项是战国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主张。B项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经济上的重要主张,本题选B项。
涉及知识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9.(2010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8题)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6.(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9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C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7.(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5题)“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B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
【答案】D
4.(2010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题眼:“万化根源总在心。”
考点:“心学”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导语: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一、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鼓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思想准备;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的推动作用。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提出了“三纲五常”。
休养生息后,汉朝经济恢复,社会繁荣但也潜伏着社会危机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魏晋隋唐
儒学受到挑战
佛教、道教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逐渐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强大;西学东渐。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其民主思想对封建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阶段特征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社会背景
历史影响
起源
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世纪
智者学派
民主政治发展;古希腊经济繁荣;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促进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复兴
文艺复兴(14-16世纪)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关于“无为而治”
老子这里说的“无 “道常无为而无不 为” 是指顺其自然,不 为。” 妄为。“无不为”是说没 ——《老子》第37章 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 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 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 在,自我发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 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 学观。



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孟轲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和以为荀子 为代表的“孙氏之儒”。 孟轲,《孟子》一书中记载了他的言论和思想。他的 政治思想是“仁政”,其内容可归纳为实行“井田制”、 尊贤尚能和“省刑罚,薄税敛”三个方面。他还提出了著 名的民贵君轻思想,这一民本思想,是庶民社会地位不断 提高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把我国古代重民思想发展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在哲学思想上,他提出了“性善论”。 荀子,有《荀子》32篇传世。他认为治理国家主要靠礼 仪道德,同时主张把法制作为礼的补充形式。主张“法后 王”的进步历史观,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欢迎。他的自 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进取思想。主 张“性恶论”,是一种唯心主义先验论,但强调后天对人 的作用,有一定的进步性。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 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 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 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 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 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 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 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 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 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 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经济: 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大发展, 经济: 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军事: 军事: 文化: 文化: 周王室衰微, 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私学兴起
守 株 待 兔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 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核心思想
墨 子
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兼爱)
(二)道家学派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主要内容
1."道 1."道"是万物的本源 思 哲学 想 思想 2.朴素辩证法思想 2.朴素辩证法思想 学 说 政治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主张 思想评价 政治主张: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庄子: 庄子: 道”是最高准则;提出“齐物论” “ 是最高准则;提出“齐物论”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韩 非 子
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 作 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在教师类的考试当中,文化史是经常会出现的考题方向。

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要属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了,那么除了单独考查这个知识点外,还有其他的考查方向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今天本店铺资深讲师就来谈一谈关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原因及其重要影响1.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注意私学的兴起】2.历史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原因(1)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

(2)魏晋以来,儒、道、佛三家日趋融合,到隋唐时,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这为儒家发展成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3)宋代的“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成为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油站】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1.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诘难、批驳。

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背景(1)时代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经济:__________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3)政治:__________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4)阶级关系:______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5)思想文化文化:学术下移,________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1. 2011年1月12日,高达9.5米的孔子像树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对于孔子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的政治思想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B.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C.孔子的哲学思想为今天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D.孔子的世界影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3.《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这说明墨家思想( )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5.(2005年唐山4月模拟)《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7、近几年,每年的9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向全世界直播祭孔活动,孔子的声誉一次次响彻世界,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也一次次声名远扬。

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重新组织类似活动是一种历史倒退B.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C.儒家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要始终继承其全部内涵D.民族崛起需要强有力的民族文化底蕴支撑,需要重新认识儒学并继承其精华8.“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9.《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

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11.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1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13.《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义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4.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15、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1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17.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

这位儒学大师是( )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18.“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的“良知”内涵是( )A.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B.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C.努力去掉人欲,做到知行合一D.进学则在致知,明白道德之善19.《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 )A.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B.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提倡学以致用和亲身实践20.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B.“工、商皆民生之本”C.“存天理,灭人欲”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21.“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22.《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23.古人云:“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

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学派的思想()。

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A.①②B.②C.①D.①②③24.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25.《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6.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惩治腐败,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B.乙C.丙D.丁2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8.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

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文化成为当时统治权力的附庸B.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D.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消极、保守的,所以秦朝时的文化氛围比较死气沉沉29.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

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位儒学大师是30.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以下哪一学说影响最大()。

A.“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31.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3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 ①②③33.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34.《论语》曰:“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