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保障法律的改善
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与权益保护
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与权益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保障性住房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问题,我国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并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一、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用于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住房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住房保障法住房保障法是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基础,于1998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国家对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保障责任,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机制。
2. 住房租赁合同法住房租赁合同法是为了保护租房者的权益而制定的法律,于2019年生效。
该法规定了住房租赁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加强了对租房人的保护。
3. 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是为了保障征收户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规,于2011年颁布实施。
该条例规定了城市房屋征收和补偿的程序、标准和方式,确保征收户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二、保障性住房的权益保护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权益,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房屋供应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通过修建廉租房、公租房和人才住房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提供了可负担的住房。
2. 价格控制政府制定了保障性住房的价格管制政策,将房租或房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能够承担得起。
3. 补贴与补偿对于无力购房或租房的住房困难人口,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或补偿,帮助他们缓解住房压力。
4. 加强监管政府加大了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违规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行为,保护购房者和租房者的合法权益。
5. 法律援助设立了法律援助机构,为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诉讼代理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住房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权益。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脉络与政策建议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脉络与政策建议住房保障问题,一端连着社会民生,一端连着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和产权型保障性住房“两大支柱”的住房保障体系。
通过回顾梳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系统总结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判未来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政策建议,从而进一步健全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制改革,更好推动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一、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演变历程回顾我国城镇住房保障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到,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是伴随住房制度改革一起建立起来的。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住房保障产品和保障侧重点的差别,可以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017 年春节期间该站点监测数据显示,ρ(PM2.5) 、ρ(PM10) 最大值分别为142μg/m3、172μg/m3。
同时,ρ(PM2.5) /ρ(PM10) 平均值为74.5%,表明春节期间南京市城区细粒子所占比例较大。
二次无机离子SNA(NO3-、SO42-、NH4+)共占总离子浓度的81.5%,这表明了大气二次污染较为严重。
(一)1998年房改之前:以“解困房”和“安居房”为主要形式的阶段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之前,我国住房市场化程度低,全国住房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截至1978年底,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
早期的住房保障覆盖面较窄,住房保障对象主要是面向住房条件非常困难的家庭,为其提供保障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的帮助。
进一步,可以将1998年房改之前的住房保障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93年,这段时间主要以“解困房”为主要形式。
1983年,《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首次提出,要“把解决无房户、严重拥挤户的住房问题放在首位,作出规划,分期分批解决”。
新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
新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住房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新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
一、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中国的住房问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住房资源的短缺,大量的居民被迫居住在拥挤的条件下,低品质的住房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住房贫困、房价上涨、住房空置等问题也成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住房制度改革。
1. 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住房保障政策,建立了公租房、廉租房、安居工程等多种住房保障体系,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
政府还加大了对住房保障项目的投入和支持,以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
2. 推进房地产税改革3. 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在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中,住房金融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了住房金融体系,提高了个人购房和住房贷款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购房和贷款选择。
4.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离不开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支持。
中国政府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控制了土地供应和城市规划,保障了城市建设和住房资源的合理利用。
5. 促进住房产业创新和发展为了推动住房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住房产业的健康发展。
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1. 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城市公租房、农村宅基地制度等住房保障项目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住房安全感和获得感。
如何解决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我国城市居民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住房困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可以应对住房困难的解决方案,包括政策调整、市场改革以及社会建设。
一、政策调整首先,政府应该加大住房保障政策的力度。
通过增加住房补贴、提供廉租房屋和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可负担住房选择。
此外,还应该针对特定群体,比如在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农民工,制定相应的住房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宜的住房条件。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住房领域的投资与建设。
建立健全的住房市场体系,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产品,既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又可以促进住房供需的平衡。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社会资本提供优惠政策和投资保障,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流入住房领域。
二、市场改革在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中,市场改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资源是住房建设的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土地的流转和再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住房成本。
其次,要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鼓励开发商提供中小套型的住房产品,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商品房市场外,政府还可以引导和支持合作社区、租赁市场等其他形式的住房供应,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住房选择。
三、社会建设除了政策调整和市场改革,社会建设也是解决住房困难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加强住房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提高市场的信息对称性,使居民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住房市场的情况和租售价格,从而做出更合理的住房选择。
其次,要鼓励居民培养良好的住房消费习惯和理念。
通过加强住房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住房意识和规划能力,引导居民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现象的发生。
最后,还要加强住房保障和区域协调发展。
不同地区的住房困难程度存在差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住房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能够获得应有的住房保障。
论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 3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 . 2 N . 12 o 3
Ma.2 2 r 01
21 02年 3月
J 0URN HANGC AL OF C HUN UNI ER I Y V ST
论我 国住房保障法律制 度的完善
王清春
( 安徽财经大学 法学 院, 安徽 蚌埠 2 34 ) 3 0 1
关键词 : 住房保 障法 ; 政府 干预 ; 督机 制 ; 监 住房公积金 中图分类号 :9 0 0 D 2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0 3 0 ( 02 0 0 5 0 1 9— 97 2 1 )3— 34— 0 4
我 国 自从 19 9 8年取 消福利 住房 制度 以来 , 停止 住房实 物 分 配 , 居 民 的住 房 问题 推 向市 场 解 决 。 将 政府将 本应 承担 的住 房 保 障 角 色推 给 了 市场 , 由于 市场 机制 的 自身 缺 陷 , 生 “ 产 市场 失灵 ” 象 , 成 现 造
纵 观 世界 上 各 国 的住房 保 障制 度 发展 历 程 , 都
有一部专门的住房保 障法 , 还有相关的配套法律 , 构 成 了完整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但是从我国 目 前情
况 来看 , 还没 有一 部专 门的住 房保 障法 , 与住 房保 这 障制度 的发 展不相适 应 。我 国的住房 保 障立法层 次 低, 配套 法律 法规不 完善 , 法律 体系不 健全 。所 以我 国 目前 的 当务 之 急就 是 抓 紧制 定 专 门 的 住 房 保 障 法, 通过 立法 形式 , 立 健 全住 房 保 障制 度 , 我 国 建 为 的住房保 障制 度 的发 展提 供 良好 的法 律环境 。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 的综合 国力 和政 府财 力 已 我 经 大大增 强 , 贫富 差距 逐 步 拉 大 , 对着 高 房 价 、 面 低 收 入 , 大 中等和低 收人 家庭无 法 自力 购买 住房 , 广 而 我 国 尚未建 立住房保 障法 律制 度 。笔 者建 议 : 一 、 第
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我国的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住房保障的问题,我国不断进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探讨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政策层面的改革1. 宏观调控政策在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控制供应、调整价格和改善税收等手段,有效地引导和调控住房市场的发展。
例如,限购、限售政策的实施,使得炒房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保护了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
2. 住房补贴政策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购房困难问题,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住房补贴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和低利贷款等,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
同时,政府还对公共租赁住房进行了补贴,以降低租金并提供优质的住房。
3.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通过政府投资兴建公共租赁住房,为无法购买自住房的人群提供了可以长期租赁的住房选择。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更多的低收入群体享受到了安居乐业的权益。
二、实践层面的发展1. 城市更新与重建城市更新与重建是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老旧城区的改造和提升,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品质和居住条件,并满足了人们对宜居城市的需求。
同时,城市更新与重建也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更多的购房机会,促进了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 多元化住房供应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化住房供应的支持。
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住房建设和运营,以扩大住房供应的规模和品质。
例如,发展租赁市场、引入房地产信托等方式,丰富了住房供应的方式和渠道,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3. 公平合理的住房分配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住房分配机制。
通过建立住房申请、审核和分配的流程,保证住房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住房保障制度被滥用和腐败。
同时,注重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提高住房保障制度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住房保障政策与实施效果的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与实施效果的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住房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各种政策来解决住房保障的需求,以确保人民的基本居住权益得到保障。
本文将评估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对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一、住房保障政策的背景与目标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源于人们对于住房需求的迫切需要。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许多人无法负担得起合适的住房,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
因此,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稳定、适宜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住房保障政策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住房保障的目标,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住房保障政策:1. 住房租赁补贴:通过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补贴,帮助他们支付房租,从而减轻负担。
2. 住房贷款优惠:政府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为购房者提供低利率的贷款,降低购房成本。
3. 公共住房建设:政府投资兴建公共住房,提供给那些无力购买市场住房的人群居住。
4. 低收入群体购房补贴:通过给予低收入群体购房补贴,帮助他们在市场购房。
三、住房保障政策的影响评估1. 经济影响:住房保障政策对于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政府投资公共住房建设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其次,住房保障政策能够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
2. 社会影响:住房保障政策有助于改善社会公平,减少贫困人口。
通过提供住房保障,政府能够保障每个人的基本居住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城市发展影响:住房保障政策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通过提供住房保障,政府可以有效控制城市贫困地区的扩大,确保城市规划的有序进行,提高城市整体发展的质量。
四、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综合考量政策的目标达成情况、社会反馈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
1. 政策目标:政府是否成功实现了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即每个人都能拥有稳定适宜的住房。
中国的住房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中国的住房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中国的住房问题主要表现在供需矛盾加剧、房价过高、居民居住质量不高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各界积极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住房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住房问题的存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房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由于工作机会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吸引力,人口流入量大,住房需求持续增加,但供应量相对有限,导致住房价格居高不下。
此外,部分城市中的棚户区、老旧小区等存在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居住质量。
二、解决方案针对中国的住房问题,政府和各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案:1. 加大住房供给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政府应加大住房供给。
首先,要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提高居民居住环境。
其次,要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此外,应加大对共有产权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供应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选择。
2. 调控房地产市场为了控制房价过高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首先,要坚决打击投机炒房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其次,要加大土地供应,增加住房供应,缓解供需矛盾。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 推动租赁市场发展为了提高租房市场的发展水平,政府应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租赁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租房提供保障。
其次,要鼓励企业和机构参与租赁市场,增加供给。
此外,还要提高租房市场的信用体系,加强房屋租赁合同的法律保护,提升租房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改善居住环境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政府应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
首先,要改善小区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要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还要促进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提高居住环境的整体品质。
住房保障政策解读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保障政策解读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许多人面临着无法负担高昂房价的困境。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
本文将从政策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解决住房问题所起的作用。
一、政策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住房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却居高不下,使得许多家庭无法负担购房压力。
这也导致了城市住房问题的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住房保障政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政策目标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是确保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满足,使每个人都能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提供住房补贴、建设公共租赁房等手段,政府希望解决住房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政策措施1. 住房补贴住房补贴是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按照居民家庭的经济状况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帮助他们解决租金或按揭等问题。
这项政策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通过提供租金补贴或利息补贴等方式,降低他们的住房负担。
2. 公共租赁房建设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是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投资兴建公共租赁房,提供给低收入家庭或特殊群体居住。
这些住房通常租金较低,以解决他们无法购买房屋的问题。
同时,公共租赁房的兴建还能够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
3. 限购限贷政策为了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限购限贷政策。
限购政策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购房数量和购房资格等方式,来抑制炒房行为,维护市场的稳定。
而限贷政策则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贷款额度和利率等方式,来控制购房人的杠杆率,降低购房风险。
4. 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通过对老旧城区的改造提升,来改善居住条件的一种手段。
政府通过改造老旧房屋,新建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提供更多的住房供给。
这种方式能够同时解决住房问题和城市环境问题,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住房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关键社会问题之一。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质量等角度探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紧迫性及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
住房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居住需求,更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进而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稳定性。
住房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合适的住房,他们就能够更加稳定地居住和生活,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社会发展中。
其次,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
当人们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将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从而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住房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改善社会稳定和保障民生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对于改善社会稳定和保障民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通过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首先,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缓解城市的社会矛盾。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问题逐渐凸显。
如果住房资源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住房差距越来越大,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因此,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调节城市人口的居住需求,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其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助于提升民生福利水平。
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于人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只有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才能够确保人民的基本住房权益,保障人民的居住权和生活安全,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如何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监管
的制度、 政策体系的总称, 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 收入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以保障中低收入群体 的基本
住房权 利的一种 制度 。我 国 至今 已形 成 了以经 济适用 房
( 经济适用房 申请人的监管缺乏 三尉
目前 , 国居 民的隐形 收入 难 以调 查 , 我 经济适 用房 申
制度、 廉租住房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 内容 的住房 保障体系。住房保障监管的主要 内容是针对保障性住房
会 的公 平 、 定和健康 发展有着 深远 的影 响。 稳
一
( 对公积金管理的监管缺乏 二) 目前, 我国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
理 中心 缺乏独立 性 , 混合 银行 职能 , 或是 或是挂靠 其他部
门、 单位 , 存在多头监管 、 相互推诿责任、 监管缺失、 体制
不顺等 问题 。 同时 , 住房公 积金管 理 中心缺 乏专业 的监管
—
1 4一
徐
征: 如何完善我国住房 保障制度的监管
及住房验收的全程监管 , 导致开发商在商品房和经济适用 房建设中公然利用不同质量的材质以达到降低成本扩大
障资格 。
( 对廉租房保障对象进行动态管理 四)
利润的目的, 致使《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形同虚设。
实行廉租房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规范廉租房的申
、
住房保 障制度 的现 状
人员、 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审计制度 , 致使住房公积
金管理 中心形 同虚设 , 致住 房公积 金被低 效率地运 作 。 导
住房保障制度, 就是做到“ 居者有其屋” 的制度 , 是一
项使多 数人受益 的制度 ,政府 为 了达到 这个 目 所实 施 标
住房保障政策措施保证
住房保障政策措施保证住房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保障人民的住房权益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人民的住房保障权利得到充分实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措施展开详细阐述,探讨它们在住房保障政策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加大公共住房建设力度公共住房建设是住房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投入资金加大对公共住房的建设,以满足无房或住房困难的群体的需求。
此举可有效缓解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确保住房的基本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住房的建设应遵循透明公正的原则,减少不合理的政策偏向,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改善住房租赁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人选择租房居住。
为了保障租户的权益,政府应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监管,制定房屋租赁合同的标准模板,明确租户和房东的权责,防止租金过高乃至乱收费等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建立租赁市场信用体系,鼓励良好信用租户享受优惠政策。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重要的住房保障手段,通过强制性缴存和合理利率的积累,帮助缓解居民的住房压力。
为了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营,政府应加强管理,加强对公积金资金的监督和审计,防止滥用和挪用公积金资金的情况发生。
此外,政府还可以探索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以进一步增加住房保障力度。
四、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是住房保障的基础,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住房用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避免虚假宣传和不合理涨价等现象的发生。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保证住房供需平衡,确保人民的住房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了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明确住房保障权益的具体内容和法律责任。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法律手段的支持和保障,住房保障政策才能得到切实执行和有效实施。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自从1998 年实现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至今,我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为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启动较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1.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规定不合理,实际的供应对象存在偏差首先,很多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对供应对象都要求具有本地的非农户籍。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地推进,城市中的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比起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普遍更低,居住条件更差,更应享受住房保障。
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却将他们排斥在外,每年春节中国特有的返乡大潮在某种程度上对现行住房制度的一种反映。
其次,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未能覆盖部分中低收入者,供应对象存在政策空白区,形成夹心阶层。
这些阶层主要是指其收入水平和住房标准超过了保障性住房的范围,而又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人群。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不够廉租房申请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等。
此外,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发生偏差。
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应该是城市低收入家庭,但由于我国目前对居民的收入没有确切的统计资料,加上相关的法律以及监督机制不完整,以及相应的腐败问题,导致部分高收入者和投机者进入经济适用房市场,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发生严重偏差。
因此,常常会有开着高档汽车前去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发生。
2.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的加剧。
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采取集中建设,这将造成城市居住空间的贫富隔离,会导致不同阶层间的对立与冲突更加显现,造成同一地区社会认同、社会参与、社会整合的困难,加剧低收入阶层的弱势地位。
3.廉租房制度建设缓慢,覆盖范围小在廉租房的供应方面,政府对兴建廉租住房的投入过小,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愿意承建廉租房,这导致了廉租房的建设过为缓慢,远不能覆盖到所需要的人群。
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精)
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
然而,当前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为全面、科学的制度保障。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提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加强住房供需平衡的调节住房供需平衡是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基础。
当前,住房供应依然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供需平衡的调节。
建议1.1:大力发展新型住房在住房建设当中,要将重点放在发展新型住房模式。
我们应该鼓励推广集中式、居民自建、共有产权和混合所有制等新型住房,实现住房供给结构调整和发展绿色住房。
建议1.2:隆重推广租赁型住房我们应该在住房供需平衡调节方面推广租赁型住房。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对住房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相对于以往的购买住房模式,租赁型住房更趋于灵活、可持续,更适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大对租赁型住房的政策支持,以此增加住房供给。
建议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是我国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建议2.1: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都比较低,建议可以逐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缴存比例,增加缴存范围。
建议2.2:优化住房公积金的用途当前,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比较单一,只能用于购买住房和建造自用住房,建议开展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创新,优化住房公积金的用途,视情况扩大住房公积金的用途范围,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的灵活性。
建议三:加快建立房地产税制当前,房地产税制还处于立法研究阶段,但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加快房地产税制的建立。
建议3.1:以房地产税制为重要任务建立房地产税制是目前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我们应该以房地产税制建立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进行。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基本住房权益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制度起源、目标和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住房保障制度。
首先,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住房工作会议,当时中国正处于开放的初期,住房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政府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解决住房难的制度框架。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是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职工缴纳和政府补贴的方式,为职工提供住房贷款和住房补贴,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住房保障补贴、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其次,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住房权益。
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住房是人民基本权益之一、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确保他们能够拥有基本住房权益;二是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提供各种形式的住房供给。
通过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住房市场发展,确保住房供应与需求的平衡,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较好的住房条件。
再次,中国住房保障制度通过多种对策确保人民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房建设的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金融支持,扩大了保障房的规模和供应。
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利用存量资源进行住房改造,提高城市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满足人民对住房品质的需求。
其次,政府通过购租并举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和租赁住房。
购房方面,政府通过控制房价、加大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居民购房能力。
租房方面,政府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提高租赁住房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此外,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通过住房补贴、租金补贴、保障房分配等方式,确保他们基本的住房权益。
住房保障措施改善居住条件
住房保障措施改善居住条件一、建立住房保障机制住房是基本权利的体现,为了保障国民的居住条件,首先需要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该机制应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提供适宜的住房。
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负担得起住房。
同时,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住房保障工作,通过提供住房租赁服务或者住房补贴等方式提供帮助。
二、优化土地利用土地是住房建设的重要资源,优化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居住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避免土地浪费现象的发生。
合理规划住房用地,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推进城乡土地整理工作,将零散的土地整合成连片的土地,以便于规划和建设住房。
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促进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
三、加强住房质量监管住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居住条件,因此需要加强住房质量监管。
首先,要完善住房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住宅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住房质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住房建设中的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住房质量的评定和认证工作,确保住房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四、推动住房节能和环保住房的节能和环保是改善居住条件的关键措施。
在住房建设中,应推动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要鼓励住房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和废水处理设施,实现住房自给自足的绿色环保。
五、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住房保障措施还包括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以提高居住条件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和完善居民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如交通、供水、供电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娱乐等,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住房保障不仅仅限于城市,还需要着重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农村住房改造计划,提供贷款和补贴,支持农民改善住房。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
改善住房供应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政策建议
改善住房供应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政策建议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改善住房供应和提升居民住房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一、加大住房供应住房供应是改善住房条件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财政对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可以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推动多元化住房供应。
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高层住宅,提供高品质的住房选择;在郊区建设经济适用房,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二、优化土地使用政策土地资源是住房供应的重要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土地使用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和开发闲置土地。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土地使用计划,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土地供应的充足性和合理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土地使用权的管理,防止滥用和浪费。
三、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为了改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政府应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
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强制性地向全体劳动者征收住房公积金,用于提供廉租房或购房补贴。
另一方面,政府应扩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范围,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住房保障。
四、加强住房市场监管住房市场监管是保障居民住房权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住房销售和租赁合同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住房市场秩序。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住房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住房中介机构和开发商的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推动可持续住房发展可持续住房发展是未来住房政策的方向。
政府应积极推动节能环保的住房建设和改造,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材。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住房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研发和推广“智能住房”等新型住房模式,提高住房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住房供应和居民住房条件,政府可以采取加大住房供应、优化土地使用政策、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加强住房市场监管以及推动可持续住房发展等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建议可以有效地提升居民的住房条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与评估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与评估近年来,人们对住房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住房保障政策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与评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1. 政策背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住房问题凸显。
为解决住房困扰,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
2. 供应方面的政策政府通过统筹土地资源、发展公共住房和租赁市场等措施,增加住房供应,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3. 购房方面的政策为解决购房困难,政府出台了首付贷款、公积金贷款等政策,鼓励购房者参与市场交易。
4. 租房方面的政策政府加大对租房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出租金补贴、限价租金等政策,提高租房者的居住条件。
二、住房保障政策的评估1. 政策效果的评估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评估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观察政策对于住房供需关系、购房能力、租房市场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从而评估政策的成功与否。
2. 政策利益分析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不仅需要产生正面效果,同时也应注意是否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评估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政府、供应商和居民等各方面的利益得失,确保政策利益最大化。
3. 政策可持续性评估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需要保持长久效力,因此可持续性评估是必要的。
通过评估政策的可持续性,可以发现潜在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并确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4. 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不仅仅解决住房问题,也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等方面。
因此,评估政策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确保政策实施与社会需求的平衡。
三、住房保障政策的改进1. 完善政策细则通过对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政策细则,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
2. 加强社会宣传住房保障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政策认同感。
3. 提升政策执行力度政府需要加强对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与管理,确保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家庭享有住房保障权益。
住房保障政策解读
住房保障政策解读近年来,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居乐业的条件。
本文将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实施的意义和影响。
一、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是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为无住房或困难群体提供负担得起的租赁房屋,帮助他们实现居住权利。
根据政策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将根据收入状况进行调整,确保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力度,通过兴建新的租赁项目来缓解住房紧张的问题。
二、开发商住房限价政策为了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还实施了开发商住房限价政策。
该政策要求开发商在房屋销售时将房价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过度涨价。
这对于购房者来说,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购房环境,避免了房价过高对市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三、个人住房贷款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房屋购买难的问题,政府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优惠政策。
该政策为购房者提供了一定的购房贷款利率优惠,并延长了贷款期限。
这使得更多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购房贷款,实现住房梦想。
此外,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的住房贷款产品,进一步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四、老旧住宅改造政策为了改善老旧住宅条件,政府推出了老旧住宅改造政策。
该政策鼓励居民对老旧住宅进行改造和翻新,提升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
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老旧住宅改造中。
住房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影响首先,住房保障政策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和开发商住房限价政策的实施,能够提供更多负担得起的住房选择,减轻市民的居住压力。
其次,住房保障政策有助于降低住房交易成本。
个人住房贷款优惠政策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加宽松的贷款条件,降低了购房门槛,使更多家庭能够实现购房梦想。
再次,住房保障政策可以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
老旧住宅改造政策的实施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居住条件。
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情况汇报
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情况汇报2019年度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情况汇报为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提高全民居住条件和居住品质,我们自2019年开始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下面对该工作在过去一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汇报。
一、工作背景和目标住房保障工作是国家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旨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我们的目标是积极应对住房问题,加大住房建设和供给,确保城乡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二、政策措施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 住房补贴政策:制定并实施了住房补贴政策,针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补贴资金,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
2. 社会租赁住房建设:投资兴建了大量的社会租赁住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全、稳定的住房选择。
3. 保障性住房建设:依法建设了一批保障性住房项目,通过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方式,满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
4. 创新金融支持机制:推动建立住房保障专项资金,加大对住房保障项目的金融资助力度,增强住房供给能力。
5. 完善法律体系:修订完善住房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住房供应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三、实施情况1. 住房补贴政策实施情况:截至2019年底,我们共发放了XXX万元的住房补贴资金,惠及了XXX户低收入家庭,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2. 社会租赁住房建设情况:去年,我们共新建了XXX套社会租赁住房,其中XXX套已经投入使用。
这些住房提供了可负担的租金,并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向中低收入家庭开放。
3.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2019年,我们完成了XXX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共提供了XXX套住房,其中包括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
这些住房项目分布在城市和农村,满足了不同地区居民的住房需求。
4. 金融支持机制实施情况:我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已为住房保障项目提供了XXX万元的金融支持,确保住房项目的顺利实施。
5. 法律体系完善情况:在2019年,我们修订了XXX项住房保障相关法规,加强了住房供应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住房保障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作者王清春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我国自从1998 年取消福利住房制度以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将居民的住房问题推向市场解决。
政府将本应承担的住房保障角色推给了市场,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缺陷,产生市场失灵现象,造成高房价与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购买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导致住房市场供求失衡,无法满足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
但是实践证明,我国要想实现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的目标就必须要有完善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虽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进展却相对滞后,没有将住房保障提高到国家立法的高度,不能为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在完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过程中,需加强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的主导作用,要求国家承担起住房保障的职责,切实履行住房保障义务,促进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
纵观世界其它国家的住房保障历史,无不都是立法先行,然后再提出住房保障的目标、对象、规划、具体措施等并配套相关的法律保障住房保障法律的实施效果。
1制定专门的住房保障法住房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一,人人有权享有公民的住房权更应该得到国家宪法、法律的保障和保护。
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发展、增强国力的同时,要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解决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这是我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要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前提就是要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要立法先行,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11 制定专门住房保障法的必要性纵观世界上各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历程,都有一部专门的住房保障法,还有相关的配套法律,构成了完整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住房保障法,这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的住房保障立法层次低,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
所以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抓紧制定专门的住房保障法,通过立法形式,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为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政府财力已经大大增强,贫富差距逐步拉大,面对着高房价、低收入,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无法自力购买住房,而我国尚未建立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笔者建议第一、我国应该在《宪法》中规定住房权的基本人权地位,将住房权写进宪法,增加对住房权的专门规定,为住房权提供宪法保护,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
第二、全国人大或者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应制定专门的《住房保障法》,用以统领我国单行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条例以及实施细则。
据了解《住房保障法》在2008年11 月已经被列入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该法的起草工作。
2010年11月,住房和乡建设部表示,住房保障法的起草已列入国务院2010 年立法计划,并已形成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见稿。
12 确立住房保障法的基本原则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资源匮乏等问题,应该根据自身具体国情,结合外国在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制定我国住房保障立法时应遵循以下以下原则 1 公平原则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内的分配。
涉及到分配问题,要求在有关的住房保障立法中充分体现公平原则,做到缓和社会不公平、创造公平和维护公平的目的。
2适度保障原则纵观国外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虽然都明确了政府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是有限的。
政府通过对收入的再分配,帮助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实现了住房的适度保障。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不发达,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所占的比重较大,政府要保障的对象和范围比较广所以,我国必须建立覆盖面适度的住房保障制度。
虽然我国政府财政对住房保障的支持能力有限,但是仍然在住房保障方面进行了较大的财政投入,在低水平的住房保障基础上建立较高水平的住房基本保障。
3公开原则住房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产品,要求住房保障制度要公开、透明执行。
在住房保障的保障性住房分配上应遵循公开公平原则,即住房保障的对象、住房条件、收入水平等都必须采用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防止权力的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坚持实行公开原则,增加住房保障制度的透明性,维护住房保障的公平。
4因地制宜原则纵观国外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都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住房保障手段。
这是因为住房保障有多种形式,分别适用不同的住房保障发展阶段的要求。
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公积金制度都属于住房保障,但是它们保障的对象是不同的,是分层次的。
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差异较大,所以在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具体方式上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促进当地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
2 强化政府责任解决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谐和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因为住房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人权保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2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政府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和社会管理者,肩负着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责任,所以应承担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责任。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无法通过自力解决住房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履行住房保障义务,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
但是在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的规定中,缺乏对政府责任的规定,很不利于住房保障的建设。
因此,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责,明确其住房保障的主体地位。
建议将住房保障建设作为各级地方政绩考核指标,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目标,制定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加强问责制。
22 加强政府干预因为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因支付能力不足而无法解决的住房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等原因从而出现的住房紧张的情况下,没有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就不可能缓解尖锐的住房矛盾。
政府的住房政策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住房资源的基础上,政府干预住房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避免的选择我国政府应该成为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要在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或者是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引导市场,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和选择,而不是完全取代或者是破坏市场机制的运行。
政府在进入住房市场时,要避免扭曲市场信息和破坏市场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
因此,我国政府要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发挥市场机制在供应与配置住房资源中的作用,保障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
3 健全监督机制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健全的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公开、公正、透明,必须建立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对住房保障项目的建设质量和住房保障对象实施监督。
31 加强对住房保障建设项目质量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要制定相关的住房保障项目住房质量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加大对住房保障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审议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国家住房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参与住房保障项目的建设方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项目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将住房保障项目的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
提高建筑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企业诚信制度。
通过企业的诚信制度,政府可以选择资质较好的建筑企业参与住房保障项目建设,保证住房保障项目的建设质量。
对不讲诚信的建筑企业,严厉查处,并向社会通报,禁止其再涉足建筑行业。
32 加强对保障对象的监督加强对住房保障对象的监督,要求加强个人收入监管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只有合理界定住房保障对象,才能保障住房法律制度的公平,合理的配置住房保障资源,杜绝住房保障投机现象的发生。
笔者认为我国必须要全面建立个人收入监管制度,将个人的身份证号与作为永久的纳税号码,建立个人收入档案。
在个人申报收入方面,低于不报、瞒报、少报的,一旦发现,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并将其计入个人收入档案,督促个人诚实申报收入。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保证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
个人信用制度包括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个人资信评估制度等。
通过个人信用制度,国家可以掌握全社会每个经济人的活动状况,准确反映其经济情况,减轻住房保障管理机构的审核成本,确保住房保障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
加大法律处罚力度,保证住房保障的公平。
对于捏造事实、故意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住房保障补贴和住房的,应重点打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承担经济赔偿。
4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随着社会的变化,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缴交办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对其重新规定41 扩大住房公积金的缴交范围 1 重新规定住房公积金的缴交范围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城市自谋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交范围,使其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低息购房贷款,解决其住房问题。
为进城农民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转移农村人口,推进城市化进程,使进城农民工享受到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降低住房公积金的征缴比例国家应该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职工和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的最低和最高缴存比例,使住房公积金真正发挥作用。
降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可以减轻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和收入较低的职工的经济压力,使他们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优越性。
42 改革住房公积金使用办法严格规定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将重点向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广大中等和低收入家庭倾斜,仅对定第一套房购买者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要将各地的结余住房公积金及时结算,集中上存到国家的专门机构统一管理运作,增加住房公积金的收益。
另外,缩小住房公积金的支取范围。
对于支取本人住房公积金的,只允许对购买、建造第一套房自住的职工。
凡不是购买首套房或者是不购买住房的职工,只能等到退休后或者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才可以一次性支取其住房公积金。
这样才符合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目的,使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住房保障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5结语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是国家履行其住房保障义务的重要举措,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并使其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对于解决住房问题、促进社会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所以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还不完善。
有关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现在也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住房保障为切入点,从经济法的角度论述了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要求强化政府职责,切实履行住房保障义务,对住房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并对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提出了一些笔者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