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简编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简编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简编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声声慢》创作的年代背景。

分析《声声慢》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理解其背后的社会现实。

1.2 作者简介介绍李清照的生活年代、生平经历和文学地位。

分析李清照的文学风格及其对《声声慢》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2.1 诗歌结构分析《声声慢》的诗歌形式、韵律、节奏和押韵。

解读《声声慢》的诗句、词语和意象,理解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2 艺术特色分析《声声慢》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探讨《声声慢》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3.1 诗歌主题分析《声声慢》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爱情、乡愁、人生哲理等。

探讨《声声慢》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挑战。

3.2 情感表达解读《声声慢》中的情感色彩,如忧愁、孤独、失落等。

分析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4.1 诗歌翻译提供《声声慢》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提供翻译技巧和方法。

4.2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声声慢》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实践5.1 诗歌创作指导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创作古诗词。

分析《声声慢》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

5.2 诗歌实践布置诗歌创作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

组织诗歌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第六章:诗歌鉴赏与分析6.1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探讨意象在塑造诗歌情感和主题中的作用。

6.2 诗歌语言特色分析《声声慢》的语言特色,如用词精确、情感细腻等。

探讨李清照在诗歌中运用语言的独特之处。

7.1 宋代文学背景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理解《声声慢》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题型 原卷版(全国通用)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题型 原卷版(全国通用)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唐叔良溪居张羽①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②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①张羽:元末江南诗人。

②香灺(xiè):灺,灯烛灰,此指香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野望通”三字,既交代上句“思无穷”的缘由,又统摄该句以下三联的描写与感喟,是全篇的“诗眼”。

B.首联叙事。

“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C.片雨,阵雨;隔村,村落挨着村落;疏林,稀疏的林木。

颔联中所望之景反映了主人疏懒、淡泊的心境。

D.本诗描述了到好友唐叔良书斋所见景色。

尾联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

“几人同”三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表达了仰慕之情。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辞亦值得品味。

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的“犹”“已”两字的妙处。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愁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

B.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C.在诗人眼中,定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烦忧。

D.这首诗即兴即事,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5.赏析诗歌颈联。

6.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龚自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习并掌握《己亥杂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己亥杂诗》的主题和意境。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龚自珍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提升对文学的价值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包含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学风格。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可能对龚自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不太了解。

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3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联系社会现实,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己亥杂诗》的好奇心。

3.2 讲解介绍作者龚自珍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应用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选择一首与《己亥杂诗》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他们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己亥杂诗》的教材,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文本内容。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3 唐诗五首 (共28张PPT)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3 唐诗五首 (共28张PPT)

(巴蜀中学 中考模拟)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寂寞孤独 之 感。
5.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全诗以 “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 “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 的喜悦之情。
基础过关
诗歌鉴赏
(重庆一中 中考模拟)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 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 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 “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 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 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 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日积源自累课文助读走近作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自作《五 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 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 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 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 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 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 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 行渐远。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情景关系【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一、常见命题方式:(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3)试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残翁宏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C.诗歌主要通过写主人公院中所见所感,抒发其忧思难解,反复抒写,意多重复。

D.尾联两句描写月亮升起时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忧愁、冷寂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诗歌颔联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

试结合诗句简析如何达到这一效果。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本章知识点本章练习本章总结本章常见问题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本节概述:关于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可见,风格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复杂的概念,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

知识点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知识点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种观点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文论家一般持这种观点。

比如扬雄的“心声心话”说,曹丕的“文气”说等。

知识点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这是主要从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的统一性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这方面代表有刘勰和黑格尔的理论。

知识点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这种观点侧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

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本节概述:在文学活动中,风格通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流派等,在文学创作上也往往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点,因而文学风格也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

具体来说,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诗歌鉴赏】李贺《南园十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贺《南园十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贺《南园十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贺《南园十三首》原文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其二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南园十三首?其三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南园十三首?其四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十三首?其七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南园十三首?其八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南园十三首?其九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南园十三首?其十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南园十三首?其十一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南园十三首?其十二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李贺《南园十三首》注释、小白长红:指花有小又大,颜色各种各样。

越女:习称春秋时越过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2、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3、未有:一作“未满”。

4、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5、戎韬:处指兵书。

6、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一作“横刀”。

7、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8、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

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9、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0、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

、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2018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8届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第一章:诗歌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题材、形式、语言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题材、形式、语言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现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现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诗歌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诗歌的语言魅力3. 诗歌的形象描绘4. 诗歌的情感表达5. 诗歌的审美鉴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诗歌鉴赏的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诗歌选集。

2. 参考资料:有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

2. 第二课时: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3. 第三课时:诗歌的形象描绘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寓言等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4. 第四课时: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抒发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审美鉴赏教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鉴赏的理解程度。

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而使用的手法)之“术语”清单(一)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等(二)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描写手法1.写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2)观察的角度(视角):远近高低俯仰,从高到低(高低结合),从远到近(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3)感知(感官)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色彩绚丽、明暗对比,富有层次感。

(4)综合的角度: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2.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正面(侧面)描写、直接(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细描与白描等。

(四)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助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来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等。

(五)结构手法:开篇点题、先总后分、先景后情、铺垫(伏笔)、承上启下(过渡)、首尾照应(照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唱)、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等。

(六)其它表现手法:赋比兴、渲染、烘托、衬托(反衬、正衬)、对比、用典、抑扬、联想、想象、象征、设悬念、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以小见大、即事感怀等。

附教材中诗歌表现手法复习1.《芣苢》采采芣(fú)苢(yǐ),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重章叠唱,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不断变化的,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2.《短歌行》(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感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1.1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基本分类和特点1.3 理解诗歌表达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第二章: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2.1 熟悉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魅力2.2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2.3 理解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在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第三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技巧3.1 了解诗歌节奏和韵律的定义和作用3.2 掌握不同诗歌形式和体裁的节奏和韵律特点3.3 分析诗歌节奏和韵律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四章:诗歌的结构和布局技巧4.1 理解诗歌结构和布局的概念和作用4.2 掌握诗歌的开头、结尾、过渡等技巧4.3 分析诗歌结构和布局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诗歌的形象和意境技巧5.1 熟悉诗歌形象和意境的定义和作用5.2 掌握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技巧5.3 理解诗歌形象和意境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六章:诗歌的抒情技巧6.1 理解抒情在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6.2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与运用6.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技巧及其效果第七章:诗歌的象征和隐喻技巧7.1 了解象征和隐喻的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重要性7.2 掌握象征和隐喻的运用方法和技巧7.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及其深层含义第八章:诗歌的视觉与听觉技巧8.1 熟悉视觉与听觉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8.2 掌握视觉与听觉技巧的运用和效果8.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视觉与听觉技巧及其艺术效果第九章:诗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9.1 理解诗歌创作与历史文化的关联9.2 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知识9.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意义的影响第十章: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步骤10.1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0.2 了解诗歌鉴赏中的主观与客观评价10.3 分析具体诗歌的鉴赏过程及其评价标准第十一章:诗歌的视觉描绘技巧11.1 了解视觉描绘在诗歌中的重要性11.2 掌握视觉描绘的常用技巧,如细节描写、色彩运用等11.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视觉描绘技巧及其对读者感官的影响第十二章:诗歌的情感传达技巧12.1 理解情感在诗歌中的传达方式12.2 掌握情感传达的技巧,如对比、抑扬等12.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情感传达技巧及其对读者情感的影响第十三章:诗歌的节奏与音韵技巧13.1 熟悉诗歌节奏与音韵的概念和作用13.2 掌握不同诗歌形式和体裁的节奏与音韵特点13.3 分析诗歌节奏与音韵技巧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诗歌的个性化表达技巧14.1 理解个性化表达在诗歌中的意义14.2 掌握诗人如何通过个性化表达展现独特风格14.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个性化表达技巧及其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影响第十五章:诗歌鉴赏实践与拓展15.1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实践15.2 了解不同诗人、流派和时期的诗歌特点15.3 探索诗歌鉴赏的拓展领域,如诗歌与音乐、绘画等的跨界合作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主题,共有十五个章节。

诗歌物象的鉴赏(教案)

诗歌物象的鉴赏(教案)

诗歌物象的鉴赏(教案)第一章:诗歌与物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意象等元素为特征。

诗歌具有抒情性、象征性、音乐性等特点。

1.2 物象的概念与作用物象是指诗歌中出现的具体事物或景象。

物象在诗歌中起到描绘情境、表达情感、象征意义等作用。

第二章:诗歌物象的分类与特点2.1 自然物象自然物象包括山水、季节、动植物等自然景观。

自然物象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感慨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2.2 社会物象社会物象包括人物、建筑、器物等社会景观。

社会物象常用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政治观点或描绘生活场景。

2.3 抽象物象抽象物象包括情感、理念、信仰等抽象概念。

抽象物象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或寓意。

第三章:诗歌物象的鉴赏方法3.1 观察物象的描写观察物象的形状、色彩、动态等特征,理解物象的基本含义。

3.2 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分析物象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如象征情感、寓意哲理等。

3.3 感受物象的情感氛围通过物象的描写,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氛围,如喜悦、忧伤、恬静等。

3.4 比较不同诗歌物象的差异比较不同诗歌中相同物象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独特见解和创意。

第四章:诗歌物象鉴赏案例分析4.1 《静夜思》李白分析诗中的自然物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理解其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4.2 《登鹳雀楼》王之涣分析诗中的社会物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表达的哲理。

第五章:诗歌物象的创意表达5.1 创作一首以自然物象为主题的诗歌选择一个自然物象,如“花朵”,运用描写、象征等手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5.2 创作一首以社会物象为主题的诗歌选择一个社会物象,如“城市”,通过描绘、对比等手法,创作一首反映社会现象的诗歌。

5.3 创作一首以抽象物象为主题的诗歌选择一个抽象物象,如“友谊”,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创作一首表达对友情思考的诗歌。

《踏雪寻梅》教案范晓慧

《踏雪寻梅》教案范晓慧

《踏雪寻梅》教案范晓慧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踏雪寻梅》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熟记并能够背诵《踏雪寻梅》的诗句。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踏雪寻梅》是一首描绘雪中寻梅的诗歌,通过描绘雪梅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文化背景: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探讨《踏雪寻梅》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意象等。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书写等方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介绍《踏雪寻梅》的诗歌结构,包括诗题、诗句、诗序等。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2.2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雪、梅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如清新、高洁等。

2.3 诗句解读逐句解读诗歌,解释生僻词语和难句。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文化背景介绍3.1 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如唐宋诗词等。

分析《踏雪寻梅》在古代诗词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诗人简介介绍《踏雪寻梅》的作者范晓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

第四章:教学实践与评价4.1 背诵练习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踏雪寻梅》,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组织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书写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踏雪寻梅》的理解和感受。

选取优秀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4.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踏雪寻梅》的寓意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和解答。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总结学生在诗歌理解、背诵、书写等方面的表现。

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池上》白居易新课标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池上》白居易新课标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池上》白居易新课标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

2. 理解《池上》的诗意,体会作者白居易的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白居易的人生背景,感受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池上》,作者:白居易小池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

2. 理解《池上》的诗意,体会作者白居易的表达方式。

2.2.2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 古典诗词的欣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小池的古诗?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池上》,理解诗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3 课堂讲解1. 对《池上》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讲解作者白居易的人生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模仿《池上》的句式,创作一首小诗。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3.5 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池上》的诗意和意境。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2 课后作业评价1. 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古诗欣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池上》的教学课件,包括诗文、图片、作者简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必修上册诗歌鉴赏(全册)

必修上册诗歌鉴赏(全册)
劳、勤劳乐观的精神。
《短歌行》
一、文常
3
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1.体裁——古体诗(歌行体)
诗歌分类

古体诗:字数、句数、韵律不受约束
隋唐之后出现近体诗

近体诗
诗词
押韵
字数:五言和七言
句数: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
题目部分
词牌名:只与格式有关,与内容无关
题目:与内容相关

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字
长调:91字以上
2.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
精神,真实的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
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建安风骨: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
等人诗文具有的骏爽刚健的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我有高朋满座呀,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乐声。
比喻→以月喻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景仰思慕,又指出贤才难求
译文:那贤能的人如明月呀,那什么时候可以摘取?
忧虑涌上心头,不能断绝。
5
译文: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尊来访。
(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念及旧日恩情。
贤才既出,无比欣喜
译文:月色皎洁星儿稀少,乌鹊向南飞去。
请简要分析。
承上启下
比喻:笠——兜鍪
蓑——甲
分工明确
暗示抢插秧苗就像
一场紧张的战斗
第四句对下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恶劣环境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

颈联——劳作中忘我程度
尾联——田夫对送饭人的回应
三、主旨
农家的勤劳、艰辛

诗歌《石壕吏》鉴赏教案设计

诗歌《石壕吏》鉴赏教案设计

诗歌《石壕吏》鉴赏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文学地位1.2 介绍《石壕吏》的背景和历史背景1.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结构第二章: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分析2.1 分析《石壕吏》的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2.2 解析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比、排比等)2.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式和结构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2 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3.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涵第四章: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4.1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炼字、修辞等)4.2 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4.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学生自主欣赏其他杜甫的诗作,了解其风格和主题5.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5.3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鉴赏心得和创作经验,进行交流和讨论第六章:诗歌背景与历史语境探究6.1 深入探讨《石壕吏》创作的历史背景,如安史之乱对社会的影响6.2 分析杜甫的生活经历与《石壕吏》的关联6.3 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了解《石壕吏》背后的历史故事第七章:诗歌意象与象征分析7.1 解读《石壕吏》中的关键意象,如“石壕”、“吏”等7.2 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7.3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意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第八章:诗歌情感与价值观探讨8.1 分析《石壕吏》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同情、愤怒等8.2 探讨诗人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现实的看法8.3 学生分享个人对诗歌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进行情感教育第九章:比较分析与跨文化鉴赏9.1 选取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类似诗歌进行比较9.2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的共性和差异9.3 学生讨论如何从不同文化视角鉴赏诗歌,培养国际视野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10.2 组织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第十一章:课堂讨论与分析11.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石壕吏》中的主题和寓意11.2 分析诗中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11.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第十二章:诗歌创作与表达12.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12.2 学生尝试运用《石壕吏》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12.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第十三章:诗歌表演与呈现13.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13.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诗歌表演的效果和表现力13.3 学生分享诗歌表演的体验和感受第十四章:诗歌研究与反思14.1 学生进行诗歌研究的选题,并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14.3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第十五章:总结与评价15.1 教师对整个教案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15.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15.3 教师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为今后的诗歌鉴赏教学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重点在于对杜甫《石壕吏》诗歌内容的理解、形式和结构的分析、艺术特色的鉴赏,以及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探究。

【诗歌鉴赏】李白的秋浦歌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的秋浦歌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的秋浦歌赏析原文【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⑴。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⑵,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⑶。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⑷。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⑸。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⑹。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⑺。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⑻。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⑼。

【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⑽。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⑾。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⑿。

秋浦歌汉语注音版本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⒀。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⒁,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⒂,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⒃,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22)愁似个(23)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⒄。

妻子张白鹇,结?映深竹⒅。

【其十七】桃陂一步地,了了语声闻⒆。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⒇。

译文其一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其二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青溪虽非是陇水。

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像普通高考一样,GCT考试也考古典诗歌的鉴赏 和理解。通过对具体一首诗的理解,考查考生在传统文 化继承方面的素养,包括对经典的古代诗歌熟读背诵的 “量”,对其内容和表达形式理解体味的“质”,以及 对古典诗歌知识掌握的情况。 • 但相对普通高考,GCT的考试要容易一些。不考对 一首诗的整体全面的理解鉴赏,常常只是考查对诗歌部 分的理解,如考查对一首诗大体思想的把握,或对一句 或两句诗句的理解,或者较明确的简单的对诗歌内容形 式的评价。同时,结合考查文学常识、修辞知识,或基 本的关于诗歌的知识。所考诗歌诗句理解没有太大难度, 诗句意义不晦涩难懂,篇幅一般不会太长。

• • • • • •
下列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行、握手 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排列,正确的 排序是:(2004年)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④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A. ② ①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 C. ④ ① ③ ② D. ② ① ④ ③
• 再如: (2006年) • 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______。 _____ , ____。” • 排序正确的是: • ①暗香浮动月黄昏②占尽风情向小园 • ③疏影横斜水清浅 • A. ② ③ ① B. ③ ② ① C. ① ② ③ D. ③ ① ②
• 再如: (2006年) • 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林逋的《山园小梅》:“众 芳摇落独暄妍,______。 _____ , ____。” • 排序正确的是: • ①暗香浮动月黄昏②占尽风情向小园 • ③疏影横斜水清浅 • A. ② ③ ① B. ③ ② ① C. ① ② ③ D. ③ ① ② • 要正确确定顺序,就要理解内容,明白律诗 中间对仗的要求。① ③ 两句对仗,当是颔联, 下面诗句的韵脚是“魂”“樽”,那么“暗香浮 动月黄昏”句,就是对句。这样答案是A。
• 有些难度大的题目,要求能把握诗歌的意境,如(2006年) •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_____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 澹澹起,白鸟悠悠下。’_____也。有我之境,_____,故物皆著 我之色彩。无我之境,_____,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 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 士能自树立耳。” • 在上述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排序都正确的是: • ①有我之境②无我之境③以物观物④以我观物 •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④ ③ D. ② ① ④ ③ • 表面看是考查语序排列,实际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泪 眼问花”,自然是“我”问,以我为主;“悠然见南山”,物与 我融为一体。有我之境,自然以我观物。所以答案为C。
•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 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2003年)B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②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④庭院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A. ④ ① ③ ② B. ④ ① ② ③ • C. ③ ② ① ④ D. ② ③ ④ ①

选择的形式,本身就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因为选项的内容常常是我们思考判断的参 考。选项的表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鉴赏, 给我们判断推求以启发。当然选择的时候 需要分析确认逐个选项的信息点,然后结 合诗歌内容形式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在 对比中辨别、比照、判断。有时以排序的 方式考查,实际上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 理解。如:

• • • • • • •
下列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行、握手 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排列,正确的 排序是: (2004年)A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④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A. ② ①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 C. ④ ① ③ ② D. ② ① ④ ③ 第一句是握手道别,第二句宴会送行,第三句别 后思念,第四句写分别了十年,乍一相逢都认不 出了,待到通了姓名,很是惊喜,也就回忆起他 从前的模样来了,是再度相见。
• 二、怎么考 • 诗歌理解鉴赏的考查,同其他部分一样,试 题全部采用客观题选择和填空的形式,选择一律 四选一,填空实质也是以选择的形式,没有主观 笔答题。 • 涉及的考查点有,选择与诗句意思相符的选 项,根据诗意和对仗知识选择相符的诗句,选择 诗句排序正确或有误的项,或者判断诗歌所描写 的时令、季节等。有时考查著名诗句的作者和出 处,较难一些的给定诗评让你判断和诗意是否相 符等。如:
•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 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2003年)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②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④庭院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A. ④ ① ③ ② B. ④ ① ② ③ • C. ③ ② ① ④ D. ② ③ ④ ①
• • • • • • • • • •
在下列诗歌的空格中,依次填入花名,完全正确的 一组是___________。(2008) 1.李纲:“尽道幽________是国香,沐汤纫佩慕芬芳。 何如邂逅同心士,一吐胸中气味长。” 2.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笤溪绿向东。客子 光阴诗卷里,________花消息雨声中。” 3. 林逋:“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_______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4.李商隐:“不辞鶗鴂(音提决)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 房。昨夜西池凉露满,______花吹断月中香。” A 兰、杏、梅、桂 B 兰、梅、菊、杏 C 桂、杏、梅、兰 D 菊、梅、兰、桂 【答案】A 【解析】兰花有幽香,杏花在二月,梅花在寒冬,桂花香满 秋.以此可确定选A项。 【点评】即使我们不懂诗句,若花卉生长时令和自然植 物生长规律的常识我们能够掌握,则此题得解。
秦观《浣溪沙》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 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 梦,_________________。宝帘闲挂小银钩。” 以轻灵笔调写哀怨,融情入景,含蓄蕴藉。结合 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正确的一句。(2008) • A 但觉新来懒上楼 B 无边丝雨细如愁 • C 有情芍药含春泪 D 愁如丝雨几时休 【答案】B • 【解析】"自在飞花轻似梦"下接应为对仗句,可默 读几个选项,只有B最恰当. •

题目考查对诗句意象的理解,从意象判断诗 歌所写的季候。花草虫鸟之类是古典诗歌常描写 的意象,这些意象的着色绘形中包含着作者的思 想情绪。通过对意象的理解辨认,考查考生对古 典诗歌的理解积累。“接天莲叶无穷碧”出自杨 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的开头句子即 是“毕竟西湖六月中”,六月荷花盛开,属于夏 季;“寒蝉聒梧桐”句出自李白《代秋情》,寒 蝉鸣叫在深秋季节;菊花有傲霜的性格;“荷尽 已无擎雨盖”句出苏轼《自赠刘景文》,“荷 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杨柳堆烟”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 深》,暮春时节,天气渐热,杨柳繁茂。
• • • • • • •
在下列诗歌的空格中,依次填入花名,完全 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2008) 1.李纲:“尽道幽________是国香,沐汤纫佩 慕芬芳。何如邂逅同心士,一吐胸中气味长。” 2.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笤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________花消息雨声中。” 3. 林逋:“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_______花辄 入诗。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4.李商隐:“不辞鶗鳩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______花吹断月中香。” A 兰、杏、梅、桂 B 兰、梅、菊、杏 C 桂、杏、梅、兰 D 菊、梅、兰、桂
秦观《浣溪沙》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 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 梦,_________________。宝帘闲挂小银钩。” 以轻灵笔调写哀怨,融情入景,含蓄蕴藉。结合 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正确的一句。(2008) • A 但觉新来懒上楼 B 无边丝雨细如愁 • C 有情芍药含春泪 D 愁如丝雨几时休 •
• 有些难度大的题目,要求能把握诗歌的意境,如: (2006年) •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 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_____也。‘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 下。’_____也。有我之境,_____,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_____,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 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 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在上述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排序都 正确的是: • ①有我之境②无我之境③以物观物④以我观物 •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④ ③ D. ② ① ④ 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