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导学案

合集下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成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成案

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案) 编辑者:孙凤国 审核者:张英艳 2014年9月7日送一你句话: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Page 1 of 1 2014年第 个导学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____ 姓名___ _____ 小组_ __ 评价____ 教师寄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律诗,理解诗的主要内容,背诵并默写全诗。

2、抓住关键诗句,读懂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正确地面对同亲友的离别或分别,要心胸豁达,坦然乐观。

谁能来说一说,这些送别诗在情感上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悲凉,伤感,惆怅) 1.知识链接⑴、走近作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曾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滕王阁序》。

他擅长骈文,现流传下来文20多篇,诗90多首。

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⑵、释题:是王勃在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是为友人杜少府到蜀州上任而写的,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诗人的乐观、豁达胸1、 初读,读准字音。

(1)城阙.( )(2)五津.( )(3)宦.游 ( ) (4) 歧.路( ) (5)沾.巾( ) 2、再读,注意节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小组背诵这首诗,教师纠正字音及断句。

2.赏析诗歌: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字面意思】: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

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

【诗歌内容】:写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方向。

(两个好朋友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出于对好友的依恋和关心,借两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②、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引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学习目标】1.认识“蜀、阙、辅、涯”等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大体把握诗意。

3.感受这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一、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学法指导:搜集王勃的资料,初步了解“初唐四杰”的相关知识。

可以参看书10页下面的小资料。

达标训练:“初唐四杰”除了王勃,还有、、(二)字词积累1.学法指导:读诗,找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注上拼音,认清字形,易混易错的字多读几遍。

2.达标训练:用“ ”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分歧(qí zhī) 辅导(fǔ pǔ) 宦官(huàn chén)3.看拼音,写出美观的字。

Shǔzhōu fǔzhù tiānyáqílùzhījǐ máo jīn( )( ) ( ) ( ) ( ) ( )(三)初读感知结合书下注释,反复读诗,把诗歌读通顺。

理解下列字词的含义:之:城阙:三秦:歧路:无为:沾巾:宦游人:二、交流展示1.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四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请用个性、巧妙的方法记住“首、颔、颈、尾”的名称及顺序。

2.创学与生成:比如,我由“比目鱼”理解了“比邻”的意思;我由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掌握了“之”的翻译……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别离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4.我会背诵这首诗。

5.我能翻译成现代诗——6.假如你是“杜少府”,能否回赠几句话给王勃。

三、巩固提高我们学习过许多送别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这些诗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背一背这些送别诗。

通过比较学习,我体会到诗人不同的情感……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我还有什么疑问……四、诗歌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深邃。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更要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展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离别的独特理解。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字____,他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与____并称“王孟”。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的是____,“五津”指的是____。

3.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各自都要踏上仕途的感慨。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真正的知己,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如同在身边一样。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告诫友人在分别时不要哭泣,要坚强面对。

D.全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哀伤之情。

2.下列关于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点明别离的地点,气势宏伟,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

B.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实写,点明离别的原因。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D.尾联紧承前三联,再次强调离别的忧伤,与颈联的旷达形成对比。

三、简答题1.请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的理解。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全诗译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译文如下: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学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学案导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导上,老师要整理导学案,才能更好教导学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老师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导学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作品】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古诗今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背景主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C.谈谈你对对于“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

(友情)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配乐师范读。

2.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四、本课总结: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了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优秀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优秀学案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云权一、学习目标与学法点拨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通过反复吟咏,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学法点拨: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起:就是开头,首联。

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改变描写方向。

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

二、回忆旧知:1、文学赏识:王勃〔650~676〕,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2、律诗特点简单回忆。

⑴律诗多为五言或者七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

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⑶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三、超前尝试1、注音:阙.〔què〕宦.〔huàn〕游歧.〔qí〕路2、解释以下加点词城阙辅.三秦〔〕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的马鞭〕3、理解性填空:⑴《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这首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地的地理形势,写出了杜少府赴任之地的偏僻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四、合作探究1、请简要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明确:这两句诗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离别的新境界。

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和主题;2. 分析王勃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点;3. 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导学内容:1. 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和主题;2. 分析王勃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点;3. 领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4. 探讨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诗人王勃和他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起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作者、创作时期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勃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4. 感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艺术表达,体会诗人心里的感受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5. 总结:对学生进行诗歌的总结和梳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主题和意义,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导学评判:1. 通过教室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检验学生对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3. 激励学生热爱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

3.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钻研和讨论,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学术素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基本赏析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深刻思考。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王勃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背景。

解释诗题的含义和诗歌的主题。

2.2 课文解读: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2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领悟和赏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3 讨论与赏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4 应用与拓展: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5.2 创作与表达: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5.3 作业与测试:通过课后作业和小型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及相关诗歌选篇。

6.2 参考书目:关于王勃及其作品的学术论文、诗歌鉴赏书籍。

6.3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朗诵视频、古代文学博客、在线诗歌词典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祝福。

(2)理解友谊的可贵和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结构的分析和欣赏。

3. 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的全文和相关注释。

3. 学生的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可以分组进行比赛。

3. 词语和句子解释:(1)解释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

(2)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和分享:(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分析和欣赏:(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祝福。

(2)讨论友谊的可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经历。

7. 总结和作业:(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体会友谊的可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意境的领会。

2. 古代诗歌创作特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的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案例教学法:分析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介绍诗人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感受友谊的可贵。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文。

6. 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勃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能够了解唐代送别诗的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唐代送别诗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唐代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意境和修辞手法。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和写作等方式,体验诗歌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PPT和相关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送别诗的意义和特点。

2. 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与欣赏(10分钟)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5. 写作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唐代送别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理解与欣赏:评估学生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理解深度和对其艺术特色的欣赏水平。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短文,评估其表达能力和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人王勃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祝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王勃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文本、注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把握。

3.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欣赏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诗歌的背诵,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8. 板书设计《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人:王勃创作背景:友情、离别、祝福意境:壮志凌云、宽慰劝勉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提供其他古代送别诗的相关资料,如《登鹳雀楼》、《别董大》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诗人送别时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仿写一首送别诗,表达自己对朋友或亲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和朗读技巧,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2. 词语解释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与友人的真挚情谊,珍惜友情。

(2)了解古代官场文化,认识古代官员的担当与责任。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文化背景。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官场文化的理解。

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鉴赏。

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景色。

4.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共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景色,体会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6.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文学素养。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10. 评价与反馈: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学案3

农安五中七年语文“五环阅读”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导学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用时间:悟读品味:1、解析诗句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诗人站在由三秦辅卫的长安城,透过弥漫的烽烟似乎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

首联为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场面,其作用在于破题,从大处落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上任之地,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我和你都怀有离别的情意,因为我们都是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

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不要孤凄,此次分别不过是客中送客,别中送别,真挚自然地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传达出来。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万里也近在咫尺。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点拨:知己),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坦然的心境,使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

这是作者的名句,形象概括了朋友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情感乐观豁达,志趣高远,给人以鼓舞的力量,道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不要,不需要。

歧路:分别的路口。

沾巾:挥泪告别。

回到了分别的场景,回应标题。

劝慰友人离别时不要儿女情长,伤心难过。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回顾全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胸襟?作者写这首离别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

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六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六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六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六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法设计: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

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

(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正课: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导学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导学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研究案
学习目标:
1、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熟练背诵、默写。

2、反复品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理解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感悟诗中浓浓的挚情,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预学篇
1、搜集古代吟诵离情别绪的名句。

2、“初唐四杰”指、、、。

3、诵读本诗,并注意下列生字词。

城阙()宦游()歧路()
导学篇
一、温故知新: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3、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4、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三、品味感受:
1、首联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2、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3、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四、合作探究: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五、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杜少府之任蜀川导学案

杜少府之任蜀川导学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编者:梦在他乡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目标定向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

个体学习一.课前“个体学习”㈠走近作者: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曾隐居鹿门山。

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早寒江上有怀》㈡背诵这两首诗,并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标出疑问。

二.课上“个体学习”:㈠阅读《杜少府之任蜀州》思考下列问题:1.试分析“风烟”和“望”的作用。

明确:“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2.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明确:直接道出了离别的原因,表明诗人是以(坦然)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

3.如何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明确: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因而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4.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明确: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

表明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5.这首诗与其它送别诗有什么不同?明确: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经典教案设计2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经典教案设计2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经典教案设计引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王勃创作,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大意。

2.吟咏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志趣与胸怀。

预习作业:1.查作者和写作背景。

2.疏通诗意。

3.熟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奏。

4.提出一至三个疑问。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送别他人的经历吗?是否会将送别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呢?生自由发言预设: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会用文字记录下来。

引导:这样的习惯很好。

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将“送别”作为题材,以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现自己送别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诗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绪的起伏变化,感悟他的志趣与胸怀!二、预习交流(一)课文朗读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全诗,注意为对方纠正字音与节奏。

2.两人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以举手提问,全班交流解决。

3.请生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

①一生单读(生评价)②全班齐读(二)说说诗意请四位同学每人一句说一说大概意思。

全诗大概意思:三秦大地拱卫着雄伟的京城,从这儿遥望风烟迷蒙的蜀川。

想到了我同你即将分别的离情别意啊,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存在知己,即使是天各一方也像近邻一样。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儿女般哭哭滴滴的把手帕都给沾湿了。

三、品诗悟情引导:跨过刚刚的两道门槛,我们终于可以与诗人同行,走进他的内心了!1.读全诗,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引导:题目(解题)、“离别”、“在歧路”以及书下注释。

2.王勃在哪儿送别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引导:送别之地是长安。

可以从首联及书下注释得知。

(读首联)3.王勃在长安送别友人到蜀川赴任。

从地理角度看,两地相隔千里。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杜少府之任蜀川(1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杜少府之任蜀川(114页)

《古诗二首》学案
主备:审核:时间:
学习目标:
一、理解古诗的主旨。

二、赏析名句
三、背诵、默写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一)读古诗,扫除生字词
1生轮流读,其他认真听,读后纠错
2师板书易读错的字
阙.宦.己亥
..
3生齐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完成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读记课下注释,五分钟后比谁答得又快又准确。

之任:辅:
宦游:比邻:
无为:歧路: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
四(三)读古诗理解诗的主旨,完成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默读这两首古诗,八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作者表达了
体现出。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2.《己亥杂诗》一诗表达了其中“落红”“护花”象征。

五自由读,五分钟后比谁背得又快有准确。

六当堂训练
1理解并概括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默写《杜少府之任蜀川和《己亥杂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导学案学生
教师寄语: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目标导学:
1.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1.王勃(650~676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解释词语:1.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

2.宦游:出外做官。

3.比邻:近邻。

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4.杜少府:名不详,唐人称县尉为少府。

5.之任蜀川:到蜀地去上任,“蜀川”,一本作“蜀州”。

7.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

8.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合称三秦。

此泛指陕西一带。

9.无为:不要。

10.浩荡: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绪无穷无尽。

11.吟鞭:诗人的马鞭。

12白日斜:夕阳西下。

1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自主学习质疑
(一)自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己亥杂诗》2遍,全班有感情朗读1遍。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属于(体裁)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偶句押韵,中间两联两两对偶。

3.找出两句喜欢的诗句,说说诗句意思。

意思是
(二)《己亥杂诗》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是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
互助研讨.
1、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进行赏析:
答:这两句诗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时空的阻隔,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显得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2、怎样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是勉励和安慰之语,诗人以旷达的胸怀,情深意长的语言作结,劝友人在分别时不要作儿女情态,流泪沾巾,而应该坚强些。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襟。

4、怎样理解《己亥杂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

境界记远,比喻精妙。

展示评点
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城阙()宦游()歧路()己亥()
(2)理解诗句填空: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限制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诗句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点明送别之地的诗句是
3《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赞颂新生命的诗句是
4《己亥杂诗》中表达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6.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