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19《三峡》教案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三峡教案苏教版
十九三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重点)3.体会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抢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江是?(学生答:长江。
)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三峡。
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游览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三峡。
(播放三峡风光视频)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其中一位就是老师特意为大家请来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现在,我们就跟着郦道元老先生开始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任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所撰《水经注》40卷,是对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做的注释。
2.了解出处《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
《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他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郦道元参考了许多古代的史地著述,同时利用他做冀州、鲁阳、颍州、荆州等地方官之便,对中原水利系统曾做过大量勘察。
他对于我国中部地区130多条河以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
这部书兼有科学、文学两重性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
它是我国古代水利地理学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 至于夏水襄.陵(xiāng)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飞漱.其间(shù) 绝·多生怪柏(yǎn)属.引凄异(zhǔ) 哀转.久绝(zhuǎn)虽乘奔御.风(yù) 林寒涧.肃(jiàn)常有高猿.(yuán)长啸.(xiào)4.解释重点词语。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三峡教案2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三峡教案2 苏教版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二、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熟读成诵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三峡的风光片,联系学生平时对三峡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畅谈三峡这一景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二、授新课(一)由学生介绍作者,以及作品的简介。
三峡具体指什么?(二)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结合课文注解,是以课文,然后作汇报。
)阙嶂曦月襄陵沿溯素湍绿潭漱属引补充解释:重岩叠嶂:即“重岩叠嶂”。
嶂:治理向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
绝:断。
或:“有”,不能做“有时”。
“或``````有时``````”含有假设的意思,可理解为“(如)有``````(则)有时``````”。
其:这虽:在这里表假设,应译为即使。
奔:在这里作名词用,指奔驰的骏马不以:不如时:季节则: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思,可不译。
于:从。
其:它们,指怪柏。
漱:冲荡“清,荣,峻,茂”前皆省主语。
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肃:寂静。
故:所以。
两句诗的意思是: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得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三声:几声;三步是确数。
(三)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之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三、朗读分段朗读,多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把握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
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二、讨论: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情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1课时)二、教学要求: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
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_1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整理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品尝三峡之美。
2.当堂背诵。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品尝三峡之美。
教学难点:反复吟诵品尝三峡之美。
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备栏一、检查巩固1.指名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假如)虽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或王命急宣(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奔驰的骏马)(如)(快)良多趣味(实在)属引凄异(连续不断)(延长)2.指名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假如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假如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二、品读课文,领会美景1.三峡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否在吟诵中体会出来?先在小组内沟通朗读,再在班上吟读,全班品评。
明确:三峡之美表现在:山雄,夏水湍急,春冬景色秀丽,秋景幽深异。
朗读时读山要语气平缓略带有赞叹之情;读夏水语气稍快,情感饱满紧急、带有赞叹之情;读春冬之景要语气轻松舒缓,带有赞美之情才读得出春冬美景;要用迟缓的语调,语气沉重带有哀痛之情才读得出秋天的悲凉。
2.齐读,读出美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致。
三、背诵课文,积累语言1.先散读,背诵。
2.小组内互诵互背。
3.班内背诵竞赛。
四、深化探究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宏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明确: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思路清楚。
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笔的勾画?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挨次依次写,而是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明确:文中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
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
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依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支配的。
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峡》教案初中语文教案.doc
三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讣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板书文题)二、自学质疑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牛积累词语。
①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牛明确:笫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儿乎没有屮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彖。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口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
“每至清初霜口,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
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
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
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同伴互助。
3、提出疑难)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苏教版
三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文意。
2.美读课文,欣赏三峡。
3.揣摩妙点,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教学难点:揣摩妙点,品味语言。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展示美图,观三峡同学们,三峡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画廊的美称,它的风光究竟有多美呢?让我们先睹为快,请欣赏。
(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看你们或沉醉、或惊叹的表情,老师就知道你们的魂都被三峡给勾走了,是不是特别想去三峡游玩?那么,走,到三峡去,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他就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让我们跟随他进行一次超越时空的三峡之旅!(板书题目及作者)这次旅行,我们的旅行背包里不带饼干、火腿和矿泉水,老师提议里面装以下东西:(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译《三峡》2、美读课文,识三峡3、揣摩妙点,赏《三峡》二、反复朗读,译《三峡》旅途中我们可不能闲着,请看看郦道元导游给我们写的美文《三峡》,这么美的课文,大家肯定都想读一读,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读准字音。
谈到识字的问题,老师带来了一种很有乐趣的识字方法——见字知意。
可以结合课文来认字。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举例: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
(屏幕显示)找一找带“山”旁的字并理解它们的意思,找一找带“氵”旁的字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画出来.把老师整理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山献多生怪柏: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jùn,高而陡峭。
师:注意“岩”字,一般说山上的大石头叫岩,这里指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三峡》教案 苏教版
《三峡》《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
教读,就是教学生读。
教,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通过教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词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讲下,如珠之在线,活而不乱,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语言、思维训练的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激趣: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
”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三峡》教案2苏教版
《三峡》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3、背诵全文。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着名地理学家。
《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2、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
(学生齐读)①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江苏省扬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三峡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育阅读文言文的力量,体会语言的美丽生动、简练。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语言的简练性。
3.体会三峡的壮丽风光,培育宠爱宏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品尝本文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把握重点文言字词句。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放映三峡风光片,让同学畅谈对三峡的感受,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或播放《三峡情》等有关歌曲)明确: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作家、作品。
(1)同学相互沟通材料。
(2)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本文选自《水经注》,该书既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课件呈现)二、动口朗读,初步感知课文1.老师配乐范读,要求同学留意生字读音和节奏。
2.同学自由朗读,积累文言词语。
(课件呈现)阙(què)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绿潭漱(shù)属(zhǔ)引绝巘(yǎn)(同学齐读两遍,将注音标在课文中。
)3.同学放声朗读课文——个别朗读,感知朗读状况。
(课件呈现一些停顿例句,提示同学留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三、动心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1.将课下注释批在注文中。
2.试译课文。
3.老师点拨重点字词。
四、课堂训练:结合《同步导学》和《补充习题》进行重点文言字词句的训练。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巩固重点文言字词句。
其次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旧课:1、背诵课文;2、检查重点文言字词句。
二、动情朗读,理清课文结构和内容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老师点拨并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动情朗读,同学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
19课《三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
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
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独立完成生字、课文翻译及搜集作者相关资料的工作。
教学过程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个课时在学生完成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感知,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去感受景物的美,并能说出美在哪里;第二个课时以深入探究为主,主要是根据文中出现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同时学习相关的文言知识及作者对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位于本单元第一篇的是朱自清的《春》,第三篇则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第四篇是梁衡的《夏》。
这四篇文章都是写景名篇。
从这几篇文章的布局不难看出,本文在本单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文中,作者将重点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却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写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三、学情分析经过了上半段的学习,学生们刚刚适应中学的学习,正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已经能够自主通过工具书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只是在合作学习及对课文的理解赏析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同时,因为大部分的学习主要借助于工具书,从而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难有自己个人的看法。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不必对文中字词过多的深究,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文中对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能概述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观,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利用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词,理解文意。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十九课《三峡》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三峡》江苏省淮安市凌桥中学李翠 223000【教材简解】《三峡》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
第四单元专题为“多彩四季”,目的让学生欣赏四季美景。
本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目标预设】本文初步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2、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设计理念】文言文教学应首先注重朗读,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通过朗读,传情达意;通过朗读,训练语音、语速、音量。
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积极朗读文章的美。
当然,《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三峡》教案 苏教版
《三峡》《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
教读,就是教学生读。
教,是教师指导作用的体现;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通过教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词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讲下,如珠之在线,活而不乱,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语言、思维训练的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2、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激趣: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
”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郦巘阙溯属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 三峡教学案 苏教版
三峡基本目标: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疏通文意。
提升目标: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时数:二课时一、导入二、默一默略无quē()处重岩叠zhàng()xī()月沿sù()阻绝飞shù()其间属.()引凄异三、读一读(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句读。
指导朗读:读出节奏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四、想一想1.文章描绘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运用哪些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手法:(具体分析)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动静结合。
静景:山动景:水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五、练一练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阙叠嶂曦襄沿溯奔御湍漱肃属引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六、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内容简介《三峡》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文是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设计本堂课时既顾及到文言文的特点,又兼顾到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独立理解基本内容。
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本文很有特色,应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可这对学生的水平来说尚是个难点,需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其情境化,问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1、学生能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也可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六、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课前我让你们查一下峡的含义?查了,那么从字面上看到左边是山,右边是夹。
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两山夹水的地方,如果我们欣赏峡,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二)出示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含义,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三峡》教案2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
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
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②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