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教融合的《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和探索
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研) 、何种 组 织方 式 ( 小组 或个 人 ) 、何 时完 成等 . 按 照计划让 学生 先进行 探究 . 学生 可单 独收集有 关 资料 ,亲身实践 ,或分组 讨论 ,合作研讨 ,对 得到 的资料 、实验现象进行 分析 、推 理 、判断 ,从 而得
出 初 步 的 结 论.
・
1 2・ 0
肖 占文
程红玉 王
进 :种子 生物 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 实践 教 师针 对 问题 ,提 出解 决 问题 的初步计 划. 计 划 的 内容 包括 :采 用何 种 探 究 方式 ( 亲身 实践 调
教 学 内容 ,注重基 本原理 、基 础知识 的系统 性 ,并 及 时 吸收 国 内外 研究 成果充 实教 学 内容. 在处 理课
种子生物学是研 究种子生理基 础及其生命 活动 规律 ,揭 示种子 与环境 相互 作用 关系 的一 门学 科 ,
特征特性 ,种子形成发育 ,种子化学 及营养成 分分
析 ,种子水 分代谢 ,种子 休眠机制 ,种子萌 发 ,种 子活 力 ,种 子衰老 与寿命 等几 方面讲 授. 出种子 突
生理代谓 与基 因表 达及其与环境 的作用关 系 ,提 出 与 生 产密 切相 关 的一 些 问题 贯 穿于 教学 实 践. : 如
1 优 化 课 程 教 学 内容 . 1
在理论教学 中要始终抓住 “ 种子生命 活动规 律”
这 条 主 线 ,与 农 业 生 产 实 践 密 切 联 系 起 来 ,从 种 子
收 稿 日期 :2 1 — 5 0 0 1 0 —2
作者简 介 :肖占文 (9 6 ) 16 一 ,男,种子科 学教研 室主任 ,教授 ,研 究方向 :作物栽培与生理
“种子生物学”综合性试验的探索与实践
Ke r s e d b o o y;c m p e e sv e t x e i n e c i g y wo d :s e i l g o r h n i e t s ;e p rme t t a h n
农业 是 国 民经 济 的基础 , 种子 是农业 生产 中最 基
s u e t o u e h n s a d b a n n h t d n s o p e e sv b l i s wa r i e n m— t d n s t s a d n r i s a d t e s u e t c m r h n i e a i te s ta n d a d i i p o e . 9 o h t d n swe e c n i c d t a u h a c mp e e sv e ts o l ec r id o t rvd 5 ft e s u e t r o v n e h ts c o r h n i e t s h u d b a r e u
激 发 了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和 主 动性 , 加 了学 生 动 手 动 脑 的 机 会 , 生 的 综 合 能 力 得 到 了锻 炼 和 提 高 。 9 的 学 生 增 学 5
认 为这 种 综 合 性 试验 要 早 开展 、 多开 展 。
关 键 词 :种 子 生物 学 ;综合 性试 验 ;实 验 教 学
的根本 任务 , 培养 高素质 创新 人才 是建设 创新 型 国家 藏 、 验 的理论基 础 , 检 因此 学 习 和掌 握 种 子生 物 学 至 的迫切要 求[ , 2 因此 , 整 和改 进 “ 子 生 物学 ” 验 关重要 。多年来 传统 的实 验 教学 方 式 是 每次 实 验 课 ] 调 种 实 教 学方 法和 内容 , 高 实验 教 学 质量 , 提 是适 应 种 子 企 基本 都 是 2 , 师 基本 要 用 1 4的时 间介绍 实 验 目 h教 / 业对 人 才需求 的需 要 , 是培 养和 提高种 子专 业毕 业 的 、 验原 理 、 器设 备 、 也 实 仪 材料 和 方 法 步骤 , 生 按 照 学 生竞 争力 的需 要 。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种子植物》一课为例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种子植物》一课为例摘要: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不违背课标的条件下,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设计出有特色的生物实验课堂。
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本节教学设计中“观察种子结构”的经典实验,意在让学生运用生物学科实验思维能力,通过操作、观察,进而学会种子的结构。
关键词:核心素养,种子植物,实验课堂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一般地说,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先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各种器官,因此,种子的结构特点是它将来发育的基础,对植物体来说是它生命的起点,所以,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
它既是以后几节课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
故通过“观察种子结构”实验,认识其内部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学期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形象思维能力,但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因此在教师开展种子结构解剖实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操作不规范,而出现实验效果不明显,影响实验观察的情况。
根据初一学生生理特点,给予同学动手操作并上台展示的机会,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使其能够认识种子,能将生活常识与生物学重要概念相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种子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而通过解剖种子得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种子的结构特征的掌握。
因此描述种子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绘制出完整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基于《义务教学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根据初一年级的生理特点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073-2019年第7期(总第155期)摘 要:“种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
面对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个问题,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7-0073-01种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其发展亟须一批创新复合型的种业人才。
“种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在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教学内容层次化培养创新复合型的种业人才,先要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种子生物学”的知识内容较多且涉及面广,加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而系统深入的学习令学生很难坚持下去。
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自学习惯,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将教学内容分层[1]。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两层,深度和难度依次上升。
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各章节的相关概念、类型及一般过程等。
教师先进行这一层次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学习非常轻松,而且还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种子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恰恰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然后教师通过考核手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学生较好地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之后,教师逐步进入第二层次的教学,即“种子生物学”各章节的相关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这一层次的教学学生会感到吃力,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最终理解和掌握更深层的知识和技能。
这也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启发式教与探索式学”的教学模式目前教育的主流形式依然是灌输型教育,即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则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表现为被动地听和记。
灌输型教育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不断上升。
“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作者:王洋马淑梅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6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以黑龙江大学为例,主要探讨了“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并分析了“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06-02种子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随着国家“种子工程”的实施,各高校先后设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种子生物学”课程。
“种子生物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其内容主要研究种子形成、发育及萌发过程生理生化变化以及种子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1-5]。
黑龙江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于2005年,在十多年的种子科学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其一直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种业人才。
“种子生物学”成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创新教学的重点课程,如何开展“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反映种子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培养具有种子科学素养的学生,是教学改革实践一直探索的课题。
一、“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策略(一)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传统的“种子生物学”内容主要是来源于种子学教程,包含有种子形态与结构,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种子的休眠、萌发和衰老,种子活力和新技术等几个部分。
其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即所教授的内容要求的基础知识范围较广泛,涉及植物学、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等相关学科,但与生产实践结合不多;二是不同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没有系统性。
这样的特点导致教学内容不连续,趣味性差,学生容易听懂却难以掌握。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学习,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补充和调整,首先增添了“种子生殖学”中胚和胚乳发育,主要讲述植物受精卵形成后单子叶胚和双子叶胚的形成过程及不同类型胚乳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是种子形态和结构前期基础,补充后植物受精卵如何发育成为不同类型的胚就非常清晰且与后期种子形态类型的划分完整地衔接起来;其次是增加了前瞻性的研究进展,通过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合作和对外进修等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最新研究内容对原教材中“新技术”部分进行补充,增加了与种子形状相关的基因定位方法及研究动态,在“种子引发”的基础上补充了其他类型的种子增值技术等;最后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金项目 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Xj2023023,Xj2023015,Xj2022027,Xj2022035);安徽科技学院校级教研教改项目(Xj2023165,Xj2023036,Xj2023113,Xj2022201,Xj2022140)。
作者简介 李瑞宁(1990—),女,河南开封人,博士,讲师,从事作物种子学研究。
通信作者 舒英杰(1977—),男,湖北黄石人,博士,教授,从事作物种子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29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李瑞宁 钱晶晶 要旭阳 艾 昊 冯婷婷 杨 雪 舒英杰(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摘要 本文基于新农科背景,挖掘种子生物学课程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包括课程内容与课时耦合度、学生课程参与度、课程思政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分别从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和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目的在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农业建设输送新型种业人才。
关键词 种子生物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院校教学;种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S326;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8-0128-05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Seed Biology cours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new agricultural scienceLI Ruining QIAN Jingjing YAO Xuyang AI Hao FENG Tingting YANG Xue SHU Yingjie(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authenticity of Seed Biology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cluding the coupling degree of course content and class hours, students ’ course particip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method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were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curriculum content, 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students ’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ing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paper ai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ransport new seed industry talents for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Keywords Seed Biology ;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teaching; seed industry personnel training新农科建设是各农业院校培育农业教育人才的主要着力点之一[1]。
《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03-04)《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董丽平雷振山*李淑梅王付娟刘书含(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种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
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设置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为此,在积累以往专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教学方式: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03-04-0106-3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Seed Biology——A case of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Dong Liping et al.(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Xinyang464000,China)Abstrat:Seed biology is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core curriculum for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of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etting time is very short,lack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college teaching experience,we explore a suitable way of teaching in our school: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civili⁃zation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interest.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good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well received by the schools and students.Key words:Seed biology;Teaching content;Reform种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也是种子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是《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贮藏与加工》等种子类课程的先导课程。
《种子学》研究性教学改革
组织学生调查研 究、 给予学生帮助和点评方面做 出详 细 的规 划 并 实施 , 充 当策划 者 、 组织 者 、 指 导者 、 参 与 者
和评 价 者 的角 色 。教 师 不 再 是 教 学 和 学 术 上 的权 威 ,
随着种子产业 的迅速发展 , 为培养适应种业产业 化和市场化需要 的人才 , 对《 种子学》 课程进行研究性 教 学改革显得 尤为重要 。 《 种 子学 》 课程是本科农 学 专业 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 是研究种子 的生命活动规
激发 学生 的创 新 意识 。
程 的教学 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 、 化学
成 分 及 其与 生 理功 能 的关 系 , 以及 种 子 生物 学 知识 , 并 应 用 这 些理 论 来 阐 明种 子加 工 、 贮 藏、 质 量 检验 的技术 原理 , 从 而 完 善 专 业 知识 体 系 , 指导种子生产 、 加 工 贮 藏 与 检验 实 践 。教 学研 究 型大 学 教学 不 仅要 以传授 人 类 长期 积 累下 来 的知 识 经 验 为 主 , 更 要 强 调 教 学 的研 究性 , 即要求 教 师在 教 学 过程 中注重 研究 , 提 高理论 水
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讲授每个知识单元 的应
用 技 术 和 科 学 研 究 内容 时 , 教 师 可采 用 问题 征 集 和 课 堂提 问 的方 式 。教 师在 本 次课 终 了布 置 下 次 课 内容 , 要 求 学生 课 前 查 阅文 献 和 课 后 思考 , 同 时 教师 也 需 要
习兴趣 的 目的。
在研究性教学实践过程 中, 教 师的职责发生 了重 大 的变化 , 教师不再 对所有 的内容依次详 细讲 授 , 而 是侧重讲授基本理论 、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 更重要的
研究性学习《种子学》
研究性学习《种子学》【摘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种子学》,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始终要保持较为开放的学习氛围。
对教师来讲,要注意多种角色间的转换,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放在核心地位,要对整个过程实施监控。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种子学》;实践;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种子学》课程在农学类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近年来我校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作物育种和种子经营等需要较多应用《种子学》知识工作的,由不足5%上升到一成以上。
为此,2007年我们将农学类专业的《种子学》课程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学时数也由原来的40~50学时提高到80学时。
上世纪中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授与接受知识”的传统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知识的创新、实践与探究,社会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于是研究型课程应运而生,一种注重“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方式成为课改的共同特征。
一、研究性学习《种子学》的指导思想(一)坚持自主性。
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参谋作用。
课题的确定,研究小组的组合,合作伙伴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结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和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注重开放性。
一是学习时空的开放性。
在我校教师有涉及《种子学》方面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开设有《高级种子学》,本科生安排有《种子学》课程和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组建研究小组时既要保证自由组合的自主性,又要考虑到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合理搭配。
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要求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在其它学科所学到的知识,对《种子学》进行补充和修正。
在与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中,发现现有《种子学》教材对种子水分的测定仅局限于种子水分的百分比含量,没有种子水势概念,而《植物生理学》关于植物水势的研究已是相当的深入,于是是否可在其中筛选出一个适于特定的、较干燥环境条件下的种子水势测定的方法被提了出来,它同时也是对种子水分测定的一个补充。
植物种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植物种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植物种子生物学是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植物种子的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以及种子发育、休眠、萌发和生长等关键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种子生物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在农业、林业、草业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植物种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1. 种子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种子作为植物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其形态和解剖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观察和描述了不同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并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其间的差异和联系。
2. 种子的生理学研究种子的生理学研究主要关注种子的发育、萌发、休眠和存活策略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测量和分析种子的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探究了种子在不同发育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和调控机制。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揭示了种子发育和萌发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网络。
3. 种子的生态学研究种子的生态学研究涉及到种子的传播、存活和繁殖策略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观察,研究了种子的传播途径、传播机制以及环境对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还为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植物种子生物学的应用1.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种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改良种子的萌发速度和抗逆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另外,种子科学还为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林业和草业的应用在林业和草业领域,研究人员通过种子的保存和利用,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促进了森林和草原的恢复和重建。
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种子育苗技术和种子携带的病虫害控制方法,提高了林木和草地的育种效率和质量。
3. 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植物种子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度-《种子》教学设计(通用)
深入挖掘教材
仔细研读《种子》教材,理解其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和内 在联系,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创造性使用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 整、补充和拓展,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 求。
强化实践应用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 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15
04
学生活动设计
16
观察活动
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
收集多种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 的特点。
种子内部结构观察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如种皮、胚乳、胚芽 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种子萌发过程观察
将种子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种子》课程教材应包含种子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功能,种 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以及种子检验、贮藏和加工的基本方 法等内容。教材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实验操作和 案例分析。
教材选用
种子与人类的关系
讨论种子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种子对 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种子的多样性与保护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讨论如何保护濒危植物种 子和推广优良品种。
探索未知的种子世界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种子的有趣问题或假设,并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
19
14
课堂小结
总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01
种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种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种子在植物学研究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植物开始生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了植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能力,还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种子生物学的现状和前景。
一、种子的组成和结构种子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器官结合而来的。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种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种子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植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胚乳、胚和种皮。
胚乳常常占据种子的大部分,是给身体提供营养的主要储存器。
胚乳的组成一般包括蛋白质、油脂和醣类等有机物质。
而胚则是发育成植物的组织。
种皮则是由一层或多层细胞构成,保护胚和胚乳。
种子应该说是植物在繁殖中的“重要货币”,其组成和结构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生殖状态。
因此,种子生物学的研究对于发现植物的生长和营养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种子的萌发和发芽种子的萌发和发芽对于植物的种群增长至关重要。
在萌发和发芽过程中,跟复杂的信号传导、生理代谢、分子组成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实验为研究员们指出了方向。
尽管我们现在对种子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种子生物,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我们去发掘。
由于种子芽的生长过程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种子里都存在多种不同的机制。
其中复杂的机制包括激素信号传导和细胞生长等过程。
这些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对种子萌发和发芽过程的理解。
此外,近年来新兴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也为研究种子的萌发和发芽过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手段。
高通量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因和生理学参数的变化,以便深入了解种子萌发和发芽的过程。
三、种子存活和耐受性在自然界中,种子的存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因为种子在能够繁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存活才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也想知道:如何存活更长时间?如何让不同环境下的种子持续较好的存活?近年来,物种的耐受性研究吸引了非常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种子生物学作为农学类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也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种子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课程背景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种子生物学作为农学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特性、遗传育种等相关知识,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在进行种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对种子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特性、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和技术进行种子检测、分析和鉴定;3. 强化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其具备独立开展种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教学内容针对种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需要调整和优化传统的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科学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种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2. 种子检测技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种子检测技术,包括种子品质检测、杂质检测、种子活力检测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遗传育种知识:介绍种子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作物种子遗传改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种子生态学:讲解种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生态学意义和生理生态特性,引导学生探讨种子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响应机制。
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种子生物学作为农学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种子学知识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种子生物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传统种子生物学课程的问题出发,探讨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一、传统种子生物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传统种子生物学课程主要以种子的外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基础,对种子的形成、发育、萌发等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传统种子生物学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1. 知识结构陈旧:传统种子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新型种子材料和种子科学技术的需求。
2. 实践内容不足:传统种子生物学课程过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存在一定的欠缺。
3. 职业发展导向不强:传统种子生物学课程未能很好地融入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导致学生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的迷茫。
1. 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其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益。
通过改革“种子生物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种子科学技术,从而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增加种子科学的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在种子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
3. 科研与产业融合:改革“种子生物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种子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科研成果,促进科研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方面,需要及时更新最新的种子科学知识和技术,强化对于新型种子材料和种子处理技术的讲解,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观察、实践,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然而,长期以来,种子科学实验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实验操作单一、实验环境受限、实验装备不足等。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提出了种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种子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实验掌握种子的特性、发芽、生长和繁殖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能力要求,从而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三、实验内容的选择在种子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实验内容,涵盖种子的结构与性质、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生长与发育等方面。
通过这些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种子的各个方面,并培养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四、实验环境的改善为了提高种子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改善实验环境。
首先,要完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提供良好的实验场地和条件,创造适合实验的环境氛围。
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五、实验方法的创新种子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应该注重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六、实验评价的改进种子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应该更加综合、准确和科学。
传统的实验评价主要以实验报告和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为了改进实验评价,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实验成果展示、科学文章撰写、口头报告等。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七、实例分析以种子的萌发过程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测定种子对光线的反应材料:种子、干燥剂、玻璃纸、光线方法:将玻璃纸分别遮挡在两个小容器中,分别放置在光线充足和光线不足的环境中。
“种子生物学”知识竞赛的实践与探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林教育版) 农 Jun l f r utrl i ri fHee( r utr o ra o i l a Unv s yo biAgi I e& F rsr d ct n Ag c u e t c u o etyE u ai ) o
第 1 3卷
第 3期
王
芳 :种 子 生 物 学 ” 识 竞 赛 的实 践 与探 索 “ 知
35 0
到 每位 学生 均是 初次 参赛 , 给予他 们信 心 , 要 因此 , 在 育 、 子休 眠 、 子 的寿命 、 种 种 种子 的萌发 与 活力等 。邀 第 一个 环节 个人 必答 题 上 , 目不 宜 太 难 , 他 们 都 请 评 委 、 务处 相关 领导 、 题 让 教 督导 老师 、 传 育种系 教师 遗 能得 分 。而 在风 险题 中 , 目的难 度 则 应较 高 , 以 参 加 , 题 可 此外 还邀请 民族 班 的学生 参加竞 赛活 动 。竞 赛 突 出优 秀学 生对 问题 的分 析 能 力 及 认 知 能力 等 。其 主持人 由主讲教 师担 任 , 可从 上届种 子专业 学 生中 也
种 子 的形 态 构造 、 子 的 化 学成 分 、 子 的形 成 和 发 种 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4
三等 奖 ( 中 1 分别获 得第 四届校 级知识 竞赛 一 、 其 2人 二、 三等 奖证 书) 4 人 获得鼓 励 奖 ,O人 次获得 观众 ,2 4
6 7 5 O O 8
奖, 民族学 生 5人次 获观众 奖 ( 表 1 。 见 )
表 1 历 届 知 识 竞 赛 获 奖 班 级 、 数 人
届 次
第 一 届 第 二 届
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学类本科生对种子生物学的需求越来越大。
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基础,而种子生物学则是研究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物学行为以及种子的贮藏、萌发和生长发育规律等科学领域。
农学类本科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种子生物学知识,对于提高农作物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种子生物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内容不够系统、老师讲授方式单一、缺乏与实际应用结合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素养。
为此,需要对农学类本科生的种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针对传统的种子生物学课程内容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应该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可以增加种子形成和发育、种子贮藏和老化等新的研究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引入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对种子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单一的板书讲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教学方式。
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使学生们更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也可以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环节的加强和延伸种子生物学是一个需要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比如观察种子的形态、测定种子的生理生化指标等,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种子生物学知识。
可以延伸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和实际应用的结合种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需要与行业需求对接,强化实际应用导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PBL优秀教学法在种子生物学优秀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PBL教案法在种子生物学教案中的应用与思考-生物论文PBL教案法在种子生物学教案中的应用与思考张琳琳,王艳红,于超(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临安311300)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案法。
把PBL教案法引入种子生物学教案中,以探索提高种子生物学教案质量的教案改革方法。
本文分析了PBL教案法的优势和教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PBL教案法在种子生物学教案中应用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PBL教案法;种子生物学;教案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28-02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或“基于问题式学习”。
它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估体系等方面有着根本区别[1-3]。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PBL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案方式,也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3]。
一、PBL教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传统的教案模式主要是一种灌输式教案模式,体现在先“教”后“学”,往往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4]。
近年来,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减少的形势下,必须对现行课程的教案内容、教案方法和教案手段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较好的教案效果[5]。
PBL教案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理念,具有以重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论证问题,教师总结”代替传统教案模式中课堂教案的五大环节的特点。
它改变了过去以教科书为内容的学习,而是以“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目标,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4]。
种子生物学教学设计 (2)
种子生物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种子生物学是植物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种子的结构、发育和形态特征,对于了解植物物种的区别和特点,掌握植物形态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深入研究其他相关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培训目的为:1.了解种子结构的组成与功能,以及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的同异;2.学习种子发育的过程,以及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的发育规律;3.掌握种子分离、预处理、储存和利用等技术,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包括外种皮、内种皮、雏菜和胚,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略有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植物进行分类讲解。
2. 种子的发育种子发育过程包括花受精、胚形成、胚乳形成、种皮形成等四个阶段,需要通过PPT展示和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
3. 种子的分离与处理种子的分离与处理是进行种子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收获、清洗、干燥、筛选和贮藏等阶段。
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演练的方式进行教学。
4. 种子的利用种子的利用主要包括种子的繁殖、播种和育苗等方法。
通过讲解教学和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采用PPT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渐进式讲解种子发育及结构特点。
2. 实验实践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及掌握相关技能。
3.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与学生互动交流,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种子的结构授课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2周种子的发育授课教学 + 实验实践第3周种子的分离与处理实验实践第4周种子的利用授课教学 + 实验实践 + 课堂互动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听讲、提问、思考和互动等方面。
2.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报告的编写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3. 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考核,对学生对于种子生物学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科教融合的《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和探索
作者:刘季平崔华威
来源:《卷宗》2020年第05期
摘要:《种子生物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这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
将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融入此课程,有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实现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对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实现在学习中思考,在研究中创新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培养现代种业所需的视野广、素质高、能力强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探索
基金项目: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和实践。
1 研究背景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在世界种业变革的背景下,我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12年申报开设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种子生物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和检疫”等一系列课程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种子生物学主要内容包括了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发育、成熟、休眠、萌发、衰老、种子活力、贮藏加工和新技术几个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涉及了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等相关学科。
而且这门课内容繁杂,各个部分内容相对独立,没有系统性,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这门课教学方式单一,趣味性差,学生容易听懂但是难以掌握,更难以应用。
很难适应和满足当前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1]。
2 《种子生物学》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科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学者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连续体重进行知识的发现和传授,它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前提,使科研与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人才培养的新路径[2]。
借助科教融合的理念,有利于有效地协调高等院校中教学与科研所产生的冲突与矛盾,让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建立“科-教-学”的融合体,实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
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实现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对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实现在学习中思考,在研究中创新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培养现代种业所需的视野广、素质高、能力强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目的。
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2.1 优化教学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渗透科教融合
我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子生物学》课程已申报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创新教学团队,团队得到了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科教融合的《种子生物学》课程研究和实践”的支持。
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程以胡晋主编的《种子生物学》(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为主要教材。
在进行团队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负责人重点负责整体内容的讲解,而团队其他人员通过专题拓展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科教融合。
对重复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如将与《种子贮藏加工学》重合部分的第八章《种子加工处理的生物学基础》和第九章《种子贮藏的生物学基础》进行删减。
同时团队老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结合课程相关章节,结合自己实际科研中的问题、科研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开展“种子生物学科研专题讲座”,这样即补充了很多种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种子产业的发展动态,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同时让学生了解理论教学和科研的密切联系,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一名现代种业所需的创新复合人才。
2.2 改进教学方法,开放案例分析,促进科教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面,充分调动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设计真实的问题和案例让同学分组完成,通过查阅资料、文献阅读,对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指导,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并上台汇报,最后全班讨论、指导老師点评,最终形成完整的方案,并计入平时成绩。
比如“在春耕的时候,农民常常会买到陈旧的种子,导致种子发芽率低或者不发芽,耽误农时。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的解决对策?活力低的陈种子还可以如何利用?杂交水稻活力偏低的原因分析”通过类似这些开放问题的分析并通过试验设计进行验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合作、探究、分享”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
将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同时指导老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会受到启发,发散思维,反哺科研。
还可以将可行的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各种创新基金的申报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样的方法,可以弥补试验学时有限,缺少综合性试验的不足,以及学生试验过程中机械操作多,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少的不足。
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
2.3 分层实践教学,增加开放实验,加强科教融合
“种子生物学”课程设立在大学二年级,学生完成了基本的基础课学习,具有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技能,思想上还对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完成“种子生物学”基本的教学试验后,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实践教学,对有兴趣的同学,组建研究小组,并配备指导老师。
导师根据各自的设备条件和研究成果,开展“种子生物学”相关内容的科研实践活动和创新性实验,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真实的科研课题纳入实践教学的环境,促进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将自身科研成果渗透进学生的培养体系,让本科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新技术进展动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大学生创新基金等项
目的支持,实现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对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潜能,实现在学习中思考,在研究中创新的教学目标。
同时,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结果也会反哺教师的科研,为团队老师的科研提供新的想法和思路,促进科研教学上的良性互动,实现科研和教学的真正融合。
3 展望
大学中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种业人才的摇篮。
在世界种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本专业的特点要求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专业基础课“种子生物学”尤是如此。
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让学生在学好种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理解学科的前沿进展,产业方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本科生毕业生的质量。
同时也解决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问题。
解决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或者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的问题,使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更加游刃有余,快速成长。
同时,种子生物学科教融合的教学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专业授课能力,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有技巧的将科研经验和成果融入到课堂讲授当中去,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存的复合型人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
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知识内化和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回归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通过科教融合,从观念、实践、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参考文献
[1]林海荣.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
[2]王嘉铭,白逸仙.培养一流人才:以科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012(003):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