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22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45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45

专题2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2.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

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育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解析: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可以用来保护濒危物种。

答案:C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解析: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染色体数目,是甲、乙体细胞染色体之和,而通过有性杂交得到的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甲、乙两品种体细胞染色体之和的一半。

答案:D4.以下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酶的专一性B.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植物体细胞杂交——生物膜的流动性D.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细胞或细胞产物,其原理只涉及细胞增殖(细胞分裂);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是利用了膜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学上册期中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学上册期中达标检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学上册期中达标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文】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B. 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是结合水C.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弱【答案】 A【解析】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A正确;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是自由水,B错误;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D错误。

2.【题文】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B. 淀粉、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多糖C.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PD.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答案】 C【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错误;核糖是单糖,B错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P,C正确;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错误。

3.【题文】下列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B.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C. Mg²⁺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D. Fe²⁺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在人体血液中运输O2【答案】 D【解析】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Mg2+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C正确;Fe2+不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血红素,D错误。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1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1

第4节群落的演替1.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解析:在原林地上有植物生存的土壤和留下的植物繁殖体,通过群落演替形成了现在的针叶林。

答案:C2.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火灾过后草原上进行的演替解析:根据两者概念的区别进行选择。

裸岩上、沙丘上、冰川泥上都是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而火灾过后草原上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没有被彻底毁灭,土壤里还保留有农作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故而在其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B.影响因素不同C.起始条件不同D.演替过程不同解析:初生演替的起始条件是不存在植被或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则是原有的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解析:虽然旧墙壁是人为因素,但仅仅给演替提供了一个环境,生出苔藓的过程是自然进行的,不能说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B、C、D三项都能够说明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顶极群落都是森林群落,但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顶极群落不同。

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乔木难以生存,所以顶极群落不能为森林群落。

答案:A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解析: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伐森林、填湖造田等,但是人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的控制之下。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章末过关检测(一)

人教版生物高二(上):章末过关检测(一)

章末过关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中科院发布了嫦娥一号最新拍摄的月球表面的卫星照片,并且声称在月球上发现了不明生物体,那么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依据是生物具有()A.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应激性C.新陈代谢作用D.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解析:选C。

新陈代谢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随“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绕地球做第一圈飞行的时候,产生了体位倒置的感觉。

但是经过调整,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

该现象不能说明的生物学道理是()A.人体具有应激性B.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受到神经系统等的调节C.人体能适应太空环境D.人体在太空中也能进行新陈代谢解析:选C。

航天员绕地球飞行时,产生体位倒置的感觉,说明人体具有应激性;经过调整,感觉消失,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等的调节,这种调节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不能说明人体能适应太空环境。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有C、H、O、NB.牛吃草,二者身体内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相似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些是生物特有的D.微量元素不但含量少,而且作用也小答案:B4.测定某一物质,发现其中C、H、N 3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到1%,该物质可能是() A.鲜菜B.干种子C.骨D.岩石解析:选D。

由于C、H、N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B、C中的物质均是生物或其器官,故含C、H、N应是很多的,绝不会不到1%。

5.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该表,有人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等质量的干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比甲多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解析:选B。

动物和植物干重相比较,植物含糖类较多,动物含脂肪、蛋白质较多,故植物中含氧元素较多,动物含氮、氢元素较多,故甲为植物,乙为动物。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5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5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1.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

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脱落酸D.乙烯解析: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D2.玉米萌发时其胚会先产生下列何种激素以促进萌发…()A.生长素B.甲醛C.赤霉素D.细胞分裂素解析:玉米在萌发时,首先要解除休眠,动员储藏的营养物质来供给种子萌发需要,发挥作用的激素是赤霉素。

答案:C3.某科学工作者准备从菜豆植株中提取细胞分裂素,理想的部位是()A.幼叶B.幼嫩的种子C.幼根D.种子解析:细胞分裂素主要分布在幼嫩的根尖、萌发的种子、正在发育的果实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内合成,所以幼根是提取细胞分裂素的理想部位。

答案:C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解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

答案:C5.下列各组植物激素中,其生理作用都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是()A.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D.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解析:在以上各组植物激素中,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是植物生命活动的抑制剂,而其他的几种激素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C6.下列措施中,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A.果树的修剪B.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子C.无子番茄的培育D.用成熟的鸭梨催熟生柿子解析:果树修剪是为了抑制顶芽的生长,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未受精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成熟的鸭梨产生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而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是由于部分根受损,对水分的吸收减少,处理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8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8

第4节免疫调节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A2.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C.溶菌酶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噬病菌解析: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即抗原在人体内出现后刺激淋巴器官而产生的,用以对抗特定的抗原物质,因此抗体参与的免疫活动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而溶菌酶、白细胞和消化液等虽然也能杀死侵入人体的病菌,但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几乎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抵抗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3.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吐作用④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对病菌的胞吐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体外物质,应为第一道防线。

答案:C4.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吞噬细胞D.红细胞解析: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主要通过吞噬细胞吞噬异物发挥作用,B 细胞、T细胞、红细胞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最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也将由吞噬细胞清除掉,红细胞也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C5.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A.产生抗体B.产生记忆细胞C.导致靶细胞裂解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B细胞的功能是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的功能是识别抗原,产生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43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43

专题4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

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

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

而B项正说明外源基因与某细菌或病毒重组形成新的生物,因此是对B项的有力支持。

答案:B2.科学家发现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附近的、与之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野生植物通过自然杂交获得抗除草剂基因B.野生植物发生了基因突变C.基因工程会导致基因污染D.转基因生物会危及生物圈的稳定答案:B3.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

A.部分DNA发生了重组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重组DNA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答案:D4.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做到多环节,下面哪些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环节?( )①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②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试种③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④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要多环节、严谨地评价,确保转基因食物的安全。

例如在农作物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高中生物3过关检测高二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3过关检测高二生物试题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解析: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当植物细胞脱离母体后,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植物细胞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C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光照⑤充足的养料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⑤解析: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不需要充足的光照。

答案:D3.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植物激素是( )。

A.乙烯和细胞分裂素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C.生长素和脱落酸D.乙烯和脱落酸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要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很好的诱导作用。

常用的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答案:B4.一定没有全能性的细胞是( )。

A.胚胎干细胞B.菊花的筛管细胞C.菊花的花粉D.月季的叶肉细胞解析:细胞全能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细胞必须具有满足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失去了全套的遗传物质,不会再表现出细胞全能性。

答案:B5.由雄蕊原基形成花药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的变化有( )。

①有丝分裂②减数分裂③细胞分化④脱分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由雄蕊原基形成花药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时进行减数分裂,而脱分化是植物的组织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的。

答案:C6.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切取胡萝卜的外植体时一般选择( )。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30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30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时训练12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1.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下列哪项所述的内容违背了该法规?()A.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应直接标注B.转基因微生物应直接标注C.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应标注D.由转基因生物制成的产品,若检测不到转基因成分可不标注解析:《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含农业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加工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产品,应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或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但本产品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

答案:D2.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答案:C3.下列哪项支持转基因生物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A.生殖隔离使转基因生物不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B.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C.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D.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像“入侵的外来物种”解析: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与其他生物竞争激烈,而类似“入侵的外来物种”,从而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

答案:D4.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基因污染,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缘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D.基因污染难以清除解析: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缘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例如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二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二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二4.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篇四植物的激素调节1.达尔文的实验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可对胚芽鞘尖端产生一定影响,当透射到伸长较低的区域时,背光面比光滑面生长更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顶端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平板传递到下部。

3.拜尔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来自顶端的影响分布不均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5.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篇五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独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

9.组成一个有机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在有机体和无机自然界中有很大的不同,这一事实表明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也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5.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没有一种能够单独完成某种生命活动,只有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6.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梳理篇六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0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0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植物是生产者,牛、羊、鹿等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会涉及很多具体种类,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作是3个种群。

它们中的动物只是其中的一类生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

答案:D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3.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D.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解析:生产者是指能直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其同化类型应为自养型,而自养型生物除光合自养型的植物及光合细菌外,还包括各种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

题中A选项仅指绿色植物,C选项中的细菌、真菌可能为异养生物,不应归为生产者,D选项也含部分异养生物,因而都不符合生产者的概念。

答案:B4.下列有关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B.将动物的遗体、植物的残枝落叶等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再利用C.动物都是消费者,不可能是分解者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全部供给生产者再利用解析: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就是生产者;动物并非都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就应归属为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等;分解者在分解有机物时能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归还给自然环境,再度被生产者利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一方面被分解者利用,另一方面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不会被生产者利用。

2021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21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双测过关(二十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课时双测过关〔二十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和构造A级——学考水平达标练1.(2021·海口期末)以下适用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别离实验的正确装置图是( )解析:选D 纸层析时要注意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那么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A、C错误;滤纸条下端未剪去两角,B错误;D中滤纸条下端剪去了两角,滤液细线没有触及层析液,正确。

2.将新鲜菠菜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提取,经层析液别离,结果如下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色素带1为叶绿素bB.色素带4为橙黄色C.色素带3、色素带4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色素带1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解析:选C 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以下关于叶绿素提取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参加少许CaCO3能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研磨时参加SiO2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解析:选C 菠菜绿叶含大量的色素,易于研磨,是提取色素的良好材料;参加少许CaCO3的目的是中和液泡破坏后释放的酸性物质,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四种色素均溶于乙醇;研磨时加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

4.如图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别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A.红色B.黄色C.绿色D.紫色解析:选B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别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由图可知,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含量少,因此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应为黄色。

5.(2021·东明期末)用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法别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叶绿体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B.在层析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是不同的C.别离得到的4种色素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D.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解析:选D 用有机溶剂能提取色素,说明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用纸层析法能别离各种色素,说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该实验得到四条色素带,四条色素带的宽度不同,叶绿素a最宽,说明叶绿素a含量最多;该实验的结果能说明色素的种类及各种色素的溶解度大小,但不能说明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构造的薄膜上。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22 新人教版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22 新人教版

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测试22(人教版)一、选择题1.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

组织胺对血管的这种调节方式为()A、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D、植物性神经调节2.下列关于激素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水果生长最密切的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儿童常吃催熟的水果会引起性早熟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秋水仙素可培育无子果实C.2,4­D可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而乙烯利可使棉花迅速落叶D.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高时,有利于根的发生3.将具有分泌功能的咽侧体移植到大天蚕的老龄幼虫体内导致该老龄幼虫迟迟不能进入蛹期,该实验证明咽侧体分泌A.脑激素B.保幼激素C.脱皮激素D.信息激素4.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B.强刺激b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强刺激c点,a、b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D.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6.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段右图表示某种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调节机制。

下列有关该图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代表下丘脑,则乙代表的是垂体B.若甲代表呼吸中枢,则乙代表的结构是呼吸肌C.若甲代表胰岛B细胞,则乙代表的物质是胰岛素D.若甲代表下丘脑,则乙代表甲状腺激素7.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8.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C.兴奋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D.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10.天津理综·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B.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11.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参与,也有水的产生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在下丘脑形成渴觉C.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D.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12.(·浙江理综·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13.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内游走的是 ( )A.红细胞 B.血小板C.白细胞 D.脂肪细胞14.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15.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16.关于神经系统不同中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则患者会患运动性失语症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1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的是()A.咽炎B.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SCID)病C.系统性红斑狼疮D.类风湿性关节炎二、填空题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促进根、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配制而成,酒精度在7%~18%的发酵酒。

在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果醋。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B.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解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果醋的制作由醋酸菌完成。

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答案:B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液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B.酵母菌细胞失水C.改变了培养液的pH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解析:葡萄糖液的浓度过高导致培养基的渗透压过高,会引起酵母菌细胞失水。

答案:B3.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果醋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通入氧气。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当氧气、糖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答案:B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为18~25 ℃,而醋酸发酵温度为30~35 ℃,且醋酸菌是需氧型,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还需充足的氧气;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因为豆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为防止杂菌污染,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应增加盐量。

答案:C5.在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解析:制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

酒精是中性的,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乳酸,B、C两项均错。

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酒精有杀菌作用,乳酸菌不能生存。

答案:A6.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时间应控制在( )。

A.7~8天B.10~12天C.9~12天D.15天左右解析: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发酵时间,时间应控制在7~8天。

答案:A7.在制果酒、果醋、泡菜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

A.无氧、有氧、无氧B.有氧、无氧、无氧C.无氧、有氧、有氧D.兼氧、无氧、有氧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制果酒、果醋、泡菜时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

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制果酒时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菌为异养需氧型微生物;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答案:A8.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是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是( )。

①果酒②果醋③腐乳④泡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果酒、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来自原料本身,腐乳、果醋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来自空气。

答案:D9.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制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解析: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不能封闭发酵;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厚一些,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利用自然菌种发酵制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

答案:B10.“闻着臭,吃着香”的腐乳是( )。

A.白方腐乳B.青方腐乳C.红方腐乳D.糟方腐乳解析:青方因不加辅料,用豆腐本身渗出的水加盐腌制而成,绵软油滑,异臭奇香。

答案:B11.将鲜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趋势是( )。

A.能量增加、营养减少B.能量减少、营养增加C.能量减少、营养减少D.能量增加、营养增加解析:鲜奶中含乳糖,对于缺乏乳糖酶的人来说是无法消化吸收的,而乳酸菌能使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继而发酵成乳酸并释放一部分能量,且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另外,乳酸菌还可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

答案:B12.很多东北人冬季喜欢腌制酸菜,在腌制初期,将菜坛子加满水密封,其原因是( )。

A.防止水分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D.有利于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解析:酸菜的制作主要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产生乳酸,故在腌制初期,将菜坛子注满水密封,以提供一个无氧环境。

答案:D13.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加盐腌制的目的不是( )。

A.调味B.调节pHC.析出豆腐中的水分D.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解析:加盐不会调节pH。

答案:B14.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不包括( )。

A.一次性大剂量地摄入亚硝酸盐能够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B.亚硝酸盐在自然界和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C.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有致畸作用D.长期食用含亚硝酸盐的食品,会引起亚硝酸盐在体内积累解析:绝大多数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不会在体内积累。

答案:D15.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

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解析:豆腐腐败变质是杂菌繁殖造成的。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装瓶后,没有将瓶口密封;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或制作卤汤时加料酒量太少都会导致杂菌大量繁殖。

相反,如果料酒加入过多,则不会导致杂菌大量繁殖。

答案:C16.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要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解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答案:C17.在制作泡菜时,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放在( )。

A.坛底B.坛中间C.坛表面D.与泡菜混合均匀,分布在整个坛内解析:香辛料放在坛中间,能使其和发酵液及蔬菜充分接触,充分发挥其调味作用。

答案:B18.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

解析: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但随着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下降。

答案:C19.下列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是( )。

A.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 mg/kgB.酱腌菜中不得超过20 mg/kgC.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 mg/kgD.豆粉中不得超过5 mg/kg解析:豆粉中亚硝酸盐平均含量可达10 mg/kg,这个含量一般对人体无害。

答案:D20.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发挥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解析:泡菜发酵过程中,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亚硝酸还原菌的代谢被逐渐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发酵过程主要为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

发酵过程不仅有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还有亚硝酸还原菌的作用。

发酵中的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从而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答案:D21.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 )。

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解析:泡菜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泡菜制作不需要通气发酵。

答案:D22.适于在人体肠道内生存且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是( )。

A.乳酸杆菌B.酵母菌C.醋酸菌D.毛霉解析:人体肠道是个缺氧环境,利于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厌氧型微生物的生存,但不利于醋酸菌、毛霉等需氧型微生物的生存。

乳酸杆菌及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人体健康有利。

答案:A23.高端白酒和普通白酒的相同点是( )。

A.对酿酒材料的选择标准相同B.从酿酒材料到成品酒的生产工序相同C.对成品酒勾兑时添加的香料相同D.原材料产生酒精的生物学原理相同解析:不同品牌的酒对酿酒材料的选择、生产工序、勾兑添加香料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但由原材料到酒精的生物学原理是相同的,均为:C6H12O6(葡萄糖)C2H5OH(酒精)+2CO2+能量。

答案:D24.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解析:酿酒时如果密封不严,就会使好氧的醋酸菌繁殖并在表面形成白膜;同样道理制作泡菜时密封不好,也会使酵母菌在泡菜坛的液体表面繁殖,形成白膜;而腐乳制作需要的是毛霉,毛霉的菌丝会使豆腐块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一层,使腐乳容易成形。

答案:C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B.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亚硝酸,还有少量的乳酸C.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天平称量法D.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橘黄色化合物解析: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