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基因突变

合集下载

生物基因突变

生物基因突变

生物基因突变生物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变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物质DNA序列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组的结构变异,甚至是染色体级别的变化。

这些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1. 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繁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是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或者是由DNA修复过程中的不完全修复引起的。

此外,环境辐射和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也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2. 人工诱导的基因突变人工诱导的基因突变是指通过外界手段有意诱发的基因突变。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人为地引起基因突变,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突变,可以获得新的花色、叶形或者抗病性等特性。

3. 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可能对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些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完全丧失或改变,从而引起严重的遗传病变。

然而,有些基因突变可能只对生物体的某个性状产生轻微的改变,甚至毫无影响。

4. 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突变的累积可以导致新的遗传变异,并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些有利的突变可能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在种群中得以传播,并对物种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5. 基因突变的应用基因突变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通过人工诱导基因突变,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揭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此外,基因突变还可以被应用于农业育种和基因治疗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医疗效益。

总结:生物基因突变是生物体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变现象。

它既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

基因突变可以对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产生影响,而在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基因突变还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影响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生命的奥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作为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多部位皮肤黄色瘤形成,以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该病其实并不罕见,但患病率却一直被低估;虽然降脂治疗在不断发展,但该病的治疗率却非常不乐观。

FH患者终生受累于高水平LDL-C的困扰。

早筛查、早治疗可以降低FH患者早发ASCVD 的风险,改善存活率。

本期将从临床表现、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等各个方面带你认识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代谢性疾病:FH。

一.概况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代谢有关的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所致,可以分为杂合子(HeFH)、纯合子(HoFH)、复合杂合子和双重杂合子这四种类型,以杂合子型最为常见。

杂合子型FH在总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137,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5倍,较非FH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5倍;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FH的患病率高达7.1%。

纯合子型FH则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病,患病率在1/100万到3/100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早更快,可在儿童及青年期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于20~30岁之前死亡。

FH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基因突变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使血清LDL无法在肝脏得到有效清除,进而导致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升高,并在组织内过度蓄积,最终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症状。

目前已检测到的致病基因包括编码LDLR、载脂蛋白B(Apo B)、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LDL 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等多个基因。

其中以LDLR基因突变最为常见,该基因突变直接导致LDLR表达缺失及功能障碍。

Apo B是LDLR的主要配体,该基因突变将阻碍LDLR与血清LDL正常结合。

PCSK9基因突变会导致LDLR被过度降解以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加速合成。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这个超有趣的大单元。

咱先说说基因突变吧。

这就好比是生命密码突然出了个小差错。

想象一下,细胞里的基因就像一个精细的拼图,突然有一块放错了位置,这可就引起了大变化!基因突变有时候是自然发生的,就像老天爷开的一个小玩笑。

有时候呢,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紫外线啦、化学物质啦,把基因的小世界搅得一团乱。

再讲讲基因重组,这可像是一场基因的大派对!比如说在减数分裂的时候,染色体欢快地跳舞,基因也跟着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组合方式,让生物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染色体变异也很有意思哟!染色体多了少了,或者结构变了,都会带来神奇的效果。

就像一个舞蹈队,突然有人多了一只手或者少了一条腿,那整个舞蹈的样子可就完全不同啦。

那咱们怎么教同学们理解这些呢?可以先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比如某个生物因为基因突变变得超级特别。

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画画,画出染色体变异的样子,加深印象。

还可以小组讨论,让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想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变异现象。

这个大单元会让同学们对生命的神奇有更深的认识,是不是超级棒?第二篇嘿,朋友们!咱们要一起走进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奇妙世界啦!基因突变,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就像生活中的小惊喜,不过有时候也可能是小惊吓。

比如说,一个小小的基因改变,可能让一朵花的颜色变得与众不同,也可能让一只动物有了特殊的本领。

基因重组呢,就像是一场魔法交换。

细胞里的基因们相互交流,组合出全新的“配方”,让生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还有染色体变异,这就像是给染色体来了一次大改造。

染色体数目不对啦,或者结构发生变化,都会让生物展现出奇特的样子。

那在教学的时候呢,咱们可以搞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让同学们扮演基因,来一场“基因大冒险”的游戏,体验变异的过程。

或者组织一场“变异侦探”的比赛,让大家找出生活中各种变异的例子。

咱们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变异的神奇。

非小细胞肺癌中九基因联合检测突变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中九基因联合检测突变分析

网络出版时间:2020-6-2813:4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200628.0848.008.html非小细胞肺癌中九基因联合检测突变分析邓 庆,罗 韬,葛 佳,刘 锋,李 磊,汪黎鸿,王 姣,阎晓初摘要:目的 通过ARMS PCR法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s,NSCLC)中9个驱动基因(ALK、ROS1、RET、EGFR、KRAS、HER 2、PIK3CA、NRAS和BRAF)的突变情况,分析其突变状态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ARMS PCR技术检测2018年2月~2019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22例NSCLC肿瘤组织中的9个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522例NSCLC中ALK、ROS1和RET的融合突变率分别为5 17%、1 34%、1 34%,EGFR、KRAS、HER 2、PIK3CA、NRAS和BRAF的突变率分别为47 32%、7 28%、1 72%、1 72%、0 95%和0 57%。

女性患者中EGFR突变和ALK融合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 001),而KRAS突变率低于男性患者(P<0 001)。

EFGR和KRAS突变在肺腺癌中显著高于肺鳞癌(P<0 001)。

无吸烟史患者中EGFR突变和ALK融合发生率均高于吸烟患者(P<0 001),KRAS突变在吸烟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患者。

利用ARMS法联合检测9个基因在单点检测EGFR基础上增加了10 15%的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P<0 01)。

结论 在9个驱动基因突变中,EGFR突变、ALK融合、KRAS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以及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其它较为罕见驱动基因突变并未发现与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及吸烟与否相关。

九基因联合检测可作为NSCLC更简便适用的药物靶向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机制

基因突变机制

基因突变机制基因突变是指生物基因组中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遗传特征和性状。

基因突变机制是指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和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基因突变的机制。

首先,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机制。

点突变是指DNA中的一个或多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碱基置换、碱基插入和碱基缺失。

其中,碱基置换是最常见的点突变类型,它会导致DNA中的某个碱基被其他碱基替代,这可能会改变蛋白质编码序列。

而碱基插入和碱基缺失则是指DNA中插入或缺失了一个或数个碱基,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

其次,染色体重排是一种较大范围的基因突变机制。

染色体重排是指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区域重组或重新排列,导致基因组的结构发生改变。

染色体重排可以包括倒位重排、颠倒重排和平衡重排等。

这些重排可以导致基因组中某些基因重复或缺失,从而引起遗传疾病或其他变异。

此外,基因拷贝数变异也是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机制。

基因拷贝数变异是指某个基因的拷贝数目发生改变,可以增加或减少基因的副本数。

这种变异可以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相关性状的表现。

基因拷贝数变异通常是由非同源重组、重复序列间的非等位基因交换和含有同源区域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等因素引起的。

此外,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外源性因素也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这些外源性因素可以直接损伤DNA分子,导致碱基的损失、断裂或结构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特别是放射线,由于其高能量和强电离能力,对DNA的损伤较大,容易引起大片段DNA的缺失或重排。

除了以上几种机制,还有一些其他的基因突变机制,如基因甲基化、DNA复制错误、重复序列间的重组等。

这些机制也都可以导致基因组中DNA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基因突变。

综上所述,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和种群多样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基因突变的机制多种多样,包括点突变、染色体重排、基因拷贝数变异等。

基因变异和突变

基因变异和突变

基因变异和突变基因是生命的基础单位,它决定了生命体的遗传性状。

然而,在生命漫长的历程中,基因会发生变异和突变。

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存在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而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发生了改变,导致它的序列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生命体的遗传性状。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因变异和突变在生命体进化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一、基因变异基因是生命体内控制生命现象的最基本单位,而基因变异又是基因之间的变化。

遗传基因作为生命体繁殖的传承基础,它们在生命的漫长过程中通过基因变异不断演变和发展。

基因变异的发生,使得基因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相似等位基因。

这些等位基因会造成不同的遗传基因组组合,产生了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演化的重要原动力。

基因变异是进化中的一种机制,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为生物提供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使生物更适应环境而取胜。

目前,人们发现的基因变异类型已经很多,例如,等位基因数量的变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近缘基因复制、逆转录、跳跃基因等。

在不同的生物体中,由于环境和基因本身的差异性,不同的基因变异机制对生物的遗传演化过程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二、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基因序列上的一种改变,是单纯地指突变现象当中的一种,它指的是一个基因经过长时间代沟过程的累加,因错误的DNA复制、替换、插入、缺失、反向、颠倒等,导致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蛋白的编码和功能。

基因突变是一种随机性的事件,不同于其他非随机性的基因变异,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突变效应。

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细胞和生命体的性状和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人类和其他生物遗传性状的改变,或者是可能成为某些有害突变引起遗传病的根本原因。

例如,突变可以导致眼睛的颜色、皮肤的颜色、毛发的颜色等因素的遗传性状改变,也可以导致某些人患有先天性疾病,如血友病、鸡眼、软骨发育不良、血红蛋白病等。

然而,基因突变不是所有基因改变的结果,例如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变异就不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变化,可以发生在DNA的单个核苷酸(碱基)的改变、添加或删除,或者涉及更大的基因片段的重排。

这些突变可以影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从而对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疾病易感性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1.点突变(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置换、插入和缺失。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错义突变(改变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无义突变(导致早停密码子)、同义突变(不改变编码氨基酸)等。

2.缺失和插入突变:这些突变导致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

这种突变会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导致错义突变、移动密码子或导致早停等。

3.整合/剪切位点突变:这些突变会影响基因的转录和剪接过程。

例如,剪接位点突变可能导致剪接错误或剪接缺失,影响有功能的mRNA的生成。

4.染色体结构变异:这种突变涉及到基因组水平的重排和重组,如染色体片段的删除、倒位、复制或易位等。

这些结构变异可以导致基因的位置改变、基因副本数的变化等,从而影响基因的功能和表达。

5.甲基化和表观遗传突变:除了DNA序列本身的变化,基因表达还受到DNA甲基化和其他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这些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突变可能导致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从而影响基因的正常调控。

第十章基因突变

第十章基因突变

第十章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广泛地存在。

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称为突变体,或称突变型。

1、基因突变的时期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亦即体细胞和性细胞都能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通常是独立发生的,某一基因位点的这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影响其它等位基因。

在体细胞中如果隐性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当代就会表现出来,同原来性状并存,形成镶嵌现象或称嵌合体。

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一)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多次发生,这称为突变的重演性。

基因突变象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在多数情况下,正突变率总是高于反突变率。

(二)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可以多方向发生。

例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a,也可以突变为a1、a2、a3、……等。

a、a1、a2、a3、……对A来说都是隐性基因,同时a、al、a2、a3、……等之间的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又各不相同。

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各个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三)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极端的会导致死亡,这种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

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

第二节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一、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基因突变是独立发生的,一对等位基因一般总是其中之一发生突变,另一个不同时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表现世代的早晚和纯化速度的快慢,因显隐性而有所不同。

在自交的情况下,相对地说,显性突变表现的早而纯合的慢(在第一代就能表现,第二代能够纯合,而检出突变纯合体则有待于第三代);隐性突变与此相反,表现的晚而纯合的快(在第二代表现,第二代纯合,检出突变纯合体也在第二代)。

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546G→A突变与宁夏人群卵巢早衰的关系

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546G→A突变与宁夏人群卵巢早衰的关系

[ 关键词] 卵巢早衰 ; 生长分 化因子 9 基 因突变 ;4 G—A ; 56
[ 中图分类号 ] R 9 34
[ 文献标识码 ] A
Re a o s i e we n t e 5 6 A a i n s o r wt i e e ta o a t r一9 g n n l t n h p b t e h 4 G— i v r a t fg o h d f r n i t n f c o i e ei
将6 3例 P F患者与 6 O 2例正常妇女 的 G F一 D 9进行 聚合酶链反应特 异扩增 , 应用 D A测序方 法检测 5 6 N 4G
32% , . 3 2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 因频率差 异均有统计 学意 义( 0 0 ) P< .5 。结论
宁 夏 P F的发 生 密 切 相 关 。 O
w m nwt P F ( 4 9 % ) 4 o 2 cnr o n ( . 5 ) h eu nyo eoye (4 9 % V.6 4 % ) adA a e o e i O 3 .2 h , f ot lw me 6 4 % .T e ̄ q ec f nt 6 o g p 3 .2 S .5 n ll le
i 3 p t n swi OF a d 6 o t lw me .DNA w s e ta t d fo p rp e a lo .C d n e in f n 6 ai t t P n 2 c nr o n e h o a x r ce r m e i h r lbo d o ig r go so GF一9 wee a l id b r mp i e y f
gn igi hns o nwt rm tr vr nflr P F . eh d P lm rhs 4 G Ao D 9gn a s de eei Nnxa ieew me i pe aueoai i e( O ) M tos oy o i 5 6 f F一 ee s t id n C h a au p m G w u

第九章 基因突变与疾病

第九章 基因突变与疾病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第九章基因突变与疾病(gene mutation & disease)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一、概念1.基因及其特征基因(gene)即DNA分子上一段具有遗传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的特征:①基因能自我复制;②基因决定性状;③基因能发生突变。

2.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D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或数目发生改变。

3.点突变(point mutation) 由一个或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核苷酸序列改变所致的突变。

4.缺失性和插入性突变(deletional and insertionar mutation) 即核苷酸数目改变的基因突变。

5.突变基因(multant gene) 基因突变后在原有位置上出现的新基因。

基因突变的后果生殖细胞基因突变受精卵将突变的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即遗传性疾病。

体细胞基因突变局部形成突变细胞群(肿瘤)。

二、原因1.自发性损伤可能与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误差有关(自发突变)。

2.诱变剂的作用诱变剂(mutagen)是外源诱发突变的因素,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理因素: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①烷化剂②碱基类似物: 如5-BU AT 5-BUA 5-BU A AT 5-BU 5-BU(烯醇式)(酮式)G GC碱基类似物5-BU引起DNA碱基改变示意图③其他化学诱变剂: 羟胺、亚硝酸盐等常见化学诱变剂起基因突变的机制诱变剂作用机制DNA分子改变C G-CH3 G-C T-A烷化剂C-G CH3碱基类似物(5-BU)G 5-BU A-T G-COH) C A C-G A-T羟胺类(NH2亚硝酸盐(NO) C U G-C A-T23.生物因素如:病毒、真菌、细菌等第二节基因突变的特征、类型和意义一、基因突变的特征1.多向性2.有害性3.重复性4.随机性二、基因突变的类型1.根据发生的原因分自发突变诱发突变2.根据突变的细胞不同分生殖细胞突变体细胞突变3.根据碱基改变不同分:(1) 碱基置换突变1) 同义突变:指碱基置换后,密码子虽发生改变,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并未改变,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不发生表型的变化,即改变前后的密码子为同义密码。

基因突变9

基因突变9

基因突变考情分析知识梳理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类型根据DNA分子水平上某一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变化情况,可将基因突变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时间、场所1.基因突变的原因(1)直接原因某些环境条件下(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体内因素相互作用可引起基因突变.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具有放射性的光线.另外,温度的剧变、地心引力的突然改变等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诱发基因突变.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如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能与腺嘌呤互补配对.但在某种情况下,5-溴尿嘧啶的结构会发生改变,转而与鸟嘌呤配对,这时会使原本的A-T碱基对替换为C-G碱基对,造成基因突变.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的存在也能诱发基因突变.有些病毒侵入生物体细胞后,进入细胞核,其DNA能嵌入素质的染色体DNA中,随细胞的复制而复制,引起基因突变;另外麻疹病毒或代谢产物对DNA分子有诱变作用.(2)内部原因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2.时间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在DNA复制时,DNA双螺旋首先解开形成单链,这时DNA的稳定性会大大下降,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发生复制的差错,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3.场所主要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原核生物的拟核和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会发生.三、基因突变的特点、结果和意义1.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物以及人,都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性状的改变. (2)随机性①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②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DNA分子上.③基因突变还可以发生在同一DNA的不同部位上.(3)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形成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4)低频性在高等生物中,大约105~108个生殖细胞中,才有1个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大肠杆菌的DNA复制的错误率为10-9,即每连接109个核苷酸才可能发生一个错误.这说明基因突变在自然状况下频率很低,但是当一个种群内有许多个体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随机突变,足以提供丰富的可遗传的变异.(5)多害少利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现存的生物物种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不论是外部的形态结构、内部的生理代谢,还是与环境的协调和适应都表现“几近完美”,如果再发生突变,往往破坏生物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因而对生物的生存不利;但有些基因突变也有可能产生使生物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新变异,使生物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2.结果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3.意义(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选择材料.(3)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只有有了等位基因,才有杂合体,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才有意义.对生物来说,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表现型的改变会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因而对生物的生存不利,但是有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少数有力的基因突变也可以在育种上获得应用.还有些基因突变表现为既无害也无益,称为中性突变.四、基因突变的综合考察1.基因突变类型的“二确定”(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有一个碱基不同,则该碱基所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即为替换碱基.2.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大小3.基因突变可改变生物性状的四大原因(1)基因突变可能引发肽链不能合成.(2)肽链延长(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3)肽链缩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4)肽链中氨基酸种类改变.4.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四大原因(1)突变部位: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2)密码子简并性:若基因突变发生后,引起了mRNA上的密码子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若新产生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3)隐性突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4)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位置,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5.有关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4)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易错提醒】(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2)病毒和原核生物只能发生基因突变;(3)生物变异的原因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般从蛋白质角度去考虑,而根本原因要考虑基因(DNA).趣味生物胖子的苦恼:我的饿原来是这样?总是觉得饿想吃东西?吃货们注意了,经研究证实,你们的“馋”是基因使然.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KSR2的基因产生的突变会使人们的食欲大增,同时肥胖的概率也大增. KSR2基因对于一些细胞构架蛋白质会产生影响,而这些蛋白质功能则是确保胰岛素等激素信号在人体内被正确处理,以此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分裂和能量使用.研究人员对2000多位患有严重早发性肥胖的病人进行了DNA测序.他们发现其中大约2%的病人在KSR2基因出现了多重变异,发生比例是非肥胖人群的两倍.这项研究的负责人SadafFarooqi教授表示,这种KSR2基因的突变使人们的食欲产生上升趋势,同时也会减弱细胞代谢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能力.所以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减肥依然徒劳无功?为什么用尽一切方法都不能克制自己对食物的渴望?也许一切都是命(ji)中(yin)注定,噢,这又是一个令人忧伤的答案【例1】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A.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替换B.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C.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突变①只引起一个氨基酸的改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突变②引起典例精炼突变点之后的多个氨基酸的改变,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综上所述,C项正确,A、C、D 三项均错误.【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题图,找出其中正常酶1与失活酶1的氨基酸序列的异同,并将其与“基因突变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练1-1】杰弗理C·霍尔等人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研究中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B.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C.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科学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周期基因的变化【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A正确;基因突变往往是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因此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病毒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基因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D错误.【练1-2】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B【解析】由题干分析得知,WNK4基因对应的正常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基因突变后仅仅导致了相应蛋白质中116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了谷氨酸,即氨基酸的类型发生了改变,而其他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只可能是WNK4基因中碱基对类型发生了替换,而非缺失或增添,经分析,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B正确.【练1-3】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A.氨基酸替换B.碱基对替换C.碱基对增添D.碱基对缺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遗传物质DNA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其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从而使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异常.【练1-4】下列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B.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D.基因的重新组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而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练1-5】下图为果蝇正常翅基因诱变成异常翅基因的部分碱基对序列,异常翅的出现是由于碱基对的A.增添B.替换C.缺失D.不变【答案】C【解析】从题图可知,该突变为基因突变,DNA分子中第二个或者说是第三个碱基对缺失.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据图可知,正常翅突变为异常翅,其DNA分子发生的是碱基对的缺失,故选C.【练1-6】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对的增添【答案】A【解析】因为突变1并没有造成氨基酸的改变,所以突变1可能只有一个碱基发生替换,而1个碱基发生替换不一定造成氨基酸改变,因为某些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突变2只造成苯丙氨酸改为亮氨酸,其后的氨基酸并没有改变,所以突变2也只能有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3在亮氨酸以后的各个氨基酸都发生了改变,因而可能在决定亮氨酸的基因处增加了一个碱基,造成决定亮氨酸以及以后的各个氨基酸的基因都会发生改变.【练1-7】由于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酶的活性下降,这种改变是由A.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B.染色体片段的移接引起C.mRNA中碱基的缺失引起D.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答案】D【解析】控制某种酶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精氨酸取代,氨基酸的数目和其他氨基酸的顺序不变,说明控制该酶合成的DNA中的碱基对发生替换,使得转录后mRNA 的单个密码子发生改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练1-8】下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亮氨酸一谷氨酸一丙氨酸一天冬氨酸一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UA、UUG、CUU、CUC、CUA、CUG,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B.若1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T∥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若2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A∥T,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不变D.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总是大于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编码该蛋白质的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与b链上的碱基TAC互补配对,所以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是以b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A项错误;若1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T∥A,编码的氨基酸的密码子由原来的CUA变为UUA,决定的都是亮氨酸,B项正确;若2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A∥T,编码的氨基酸的密码子由原来的UAC变为UAA,而UAA是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所以编码的氨基酸数目发生了改变,C项错误;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与其所在的位置有关,因此不一定总是大于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D项错误.【练1-9】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碱基比例图.基因1来源于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来源于另一具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A.插入B.替换C.缺失D.正常复制【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观察并比较分析基因1和基因2的碱基序列可知,基因2较基因1少了一对碱基:A—T,因此这种变化属于碱基对的缺失,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例2】如图是某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A正确;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则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故B正确;丙细胞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根据图中染色体的来源可以判断,基因B 与b所在的染色体是交叉互换造成的,故C错误;甲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故D错误.【总结】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练2-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即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练2-2】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其随机性表现在()①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②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③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④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1)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2)所有的DNA分子都能发生基因突变;(3)同一个DNA分子的任何部位都能发生基因突变;(4)生物体的任何细胞都能发生基因突变.【练2-3】用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使其发生基因突变,则射线作用的时间一般是有丝分裂的( )A.间期B.中期C.后期D.任何时期【答案】A【解析】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能诱导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间期DNA复制双链打开容易出错产生变异),故激光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的间期.故选:A.【练2-4】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突变b两种.则: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答案】B【解析】体细胞的突变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生殖细胞的突变主要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B正确.【练2-5】最近,全世界多个国家食物中发现日本核辐射物质.核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诱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核辐射可导致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B. 人体产生的突变性状不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C. 核辐射能明显提高突变率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 核辐射诱发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答案】D【解析】核辐射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可导致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A正确;人体产生的突变性状不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如体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核辐射等诱变因子能明显提高突变率,C正确;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D错误.【练2-6】下列列举了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是 ( )A. 射线的辐射作用B.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物质C. 激光照射D. 杂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为物理因素,B为化学元素,都能诱发突变,杂交原理是基因重组,D 错.【例3】基因A,它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a3…一系列等位基因,如图不能说明的是()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常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突变变的特征.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解:A、由图可看出,A、a1、a2、a3之间都是双向的箭头,则可以得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 正确;B、A与a1,A与a2,A与a3为等位基因,由图可知这些等位基因都是突变而来的,B正确;C、A,a1,a2,a3这些基因中有正常基因也有致病基因,而这些基因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D、这些基因相互之间是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D错误.故选:D.【总结】本题主要考察基因突变的特点、结果,要求考生能准确掌握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点.【练3-1】生物产生的新基因是由于A. 基因互换B. 基因自由组合C. 基因突变D. 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通过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基因互换和基因自由组合只能增加新的基因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增加基因的数量.【练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产生一定需要外界的诱导因素B.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利少害性、利害相对性C.基因重组有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的产生不一定需要外界的诱导因素,A错误;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B错误;基因重组有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兼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性状,D错误.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3、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4、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④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练3-3】鹌鹑的羽色十分丰富,控制羽色的基因多达26个,其中有4个复等位基因(A1、A2、A3、a),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A1、A2、A3之间为共显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羽色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羽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错误;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C正确;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练3-4】鹦鹉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Y基因控制黄色,G基因控制绿色.现有绿色雄性鹦鹉和黄色雌性鹦鹉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控制该种鹦鹉羽色的基因组合共6种。

基因突变及原因

基因突变及原因
2、拼一拼:碱基的排列顺序能够发生怎样的改变?
替换、增添、缺失
事例一:X射线照射果蝇,会使碱基对顺序发生改 变,后代形状也有所改变。 事例二:先天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 低下,其原因为,父母减数分裂紊乱,导致患儿 21号常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 事例三:在太空中,由于太空辐射的影响,生物 突变率增大,产生太空椒等一系列优良果蔬品种。 事例四:亚硝酸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事例五:紫外线长期照射人体皮肤,皮肤变黑。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 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
可遗传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突变:
DNA分子结构中发生碱基对 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 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1、想一想:基因上什么结构的改变会导致基因突 变?
生物的遗传信息是以碱基的排列顺序体现的,碱基 排列顺序改变会导致基因突变。
事例六: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会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事例七:碱基类似物会改变核酸的碱基。
…………
基因突变 的原因
物理因素:X射线,伽马射 线,及其他辐射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 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一些病毒

calr exon9 的基因突变类型

calr exon9 的基因突变类型

一、背景介绍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异常,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疾病症状。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也变得愈发深入。

其中,calr基因exon9的突变类型备受关注。

二、calr基因及其功能1. calr基因是编码钙调素结合蛋白的基因,位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上,包含9个外显子。

2. calr基因产品主要定位于内质网,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蛋白质折叠、组装和细胞凋亡等。

3. calr基因突变会导致其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三、calr exon9的基因突变类型calr基因exon9的突变是指calr基因第9个外显子上的突变。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type的calr exon9基因突变,例如:1. Type 1:calr exon9 中12bp的删除导致c-frameshift,使c-terminus增加。

2. Type 2:calr exon9 中9bp的突变使JAK2激酶结合部位发生变化。

3. Type 3:calr exon9 中c.1165_1220del56的缺失型突变,使得编码蛋白的C端发生改变。

4. Type 4:calr exon9 中c.1154_1155insTTGTC的插入型突变。

5. Type 5:calr exon9 中c.1154_1155insTTGTCAGTC的插入型突变。

四、calr exon9的基因突变与疾病calr exon9的基因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但不限于:1. 血液病,如原始幼粒细胞白血病。

2. 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疾病。

3. 其他肿瘤,如肺癌、胰腺癌等。

五、基因突变检测方法calr exon9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常见的检测方法有:1. 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技术。

2. 组织芯片技术。

3. 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测序技术。

描述一下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

描述一下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

描述一下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基因突变是指在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基因的序列,从而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倒置等。

这些突变可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和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1. 点突变:•类型:包括替换、插入或删除一个碱基。

•影响:可能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有时候,点突变可能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导致疾病或其他生理异常。

2. 插入和缺失:•类型:在基因序列中插入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

•影响:可能导致移动移码,改变蛋白质合成的读框,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大的插入或缺失可能导致基因丧失功能,从而引起严重的遗传病。

3. 倒置:•类型:改变基因序列中一段DNA的方向。

•影响:可能影响基因的正常表达和调控,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

倒置也可能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4. 重复序列:•类型:包括单核苷酸重复(例如,多聚核苷酸扩增症)和长序列的重复。

•影响:可能导致某一区域的过度扩增或缩小,影响基因的功能。

重复序列也可能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性。

5. 杂合子:•类型:一个个体在同一基因上携带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影响:如果一个等位基因是显性的,而另一个是隐性的,那么显性基因的表达可能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出显性基因的性状,但仍携带隐性基因,有可能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基因突变可能对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发育和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些突变可能是无害的,而另一些可能导致遗传病或其他异常。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遗传物质的传递与变化规律,揭示生物种群和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将对高中生物中遗传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基本概念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基因和基因组。

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是由DNA分子编码的遗传信息。

基因组是一个物种所有基因的集合。

2. 一对基因的表现个体某一性状的表现受到与该性状相关的一对基因的影响。

一个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母亲,在个体的基因型中存在显性与隐性关系,显性基因表现在个体外部形态上,而隐性基因则不表现。

3. 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结构,不同物种具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

人类每个细胞核中有23对染色体。

4. 遗传现象遗传现象包括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分离、基因的互作关系、基因突变以及DNA复制和基因重组等。

这些现象决定了个体遗传特征的变化和传递规律。

5.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定律,包括隐性-显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些定律揭示了个体基因传递规律。

6. 遗传的形式遗传的形式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

纯合子指的是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杂合子指的是个体两个等位基因不同。

7. 基因型与表现型个体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其表现型,不同的基因型可能导致不同的表现型。

8. 遗传性状的分离与连锁遗传性状可以在后代中分离或连锁传递。

分离指的是一个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在后代中的分开传递,连锁指的是两个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的同时传递。

9.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一种重要的遗传现象。

突变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两种形式,它们都能够对个体的遗传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10. 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是遗传学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领域。

基因工程可以通过改变一个个体的基因组来改变其遗传特征,基因治疗是通过修改个体的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突变的主要类别

突变的主要类别

突变的主要类别
突变是生物体基因组中发生的改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基因突
变和染色体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改变,可分为以下几种:
1.点突变:指单个碱基的改变。

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错义突变:导致一种氨基酸被替换成另一种氨基酸,从而改变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无义突变:导致某个氨基酸被转换成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
失去活性。

(3)同义突变:不改变氨基酸的类型,也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2.插入或缺失突变:指在DNA序列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3.倒位突变:指DNA序列中的一段被反向插入,导致蛋白质结构
和功能发生改变。

4.重复序列扩增:在DNA序列中出现多个短序列的重复,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整体结构、数量或性别等方面的改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如三体综合征和染色体缺失综合征。

2.结构改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转位、重复和环形等,如雅布舞氏综合征和爱德华综合征。

3.性别异常:包括XXY和XYY等男性性染色体异常和XO等女性性染色体异常。

在自然界中,突变是基因的变异和进化的原动力之一,它们是由DNA复制错误、环境因素暴露、化学物质或辐射等外源性因素引起的。

许多疾病或遗传性疾病也是由一些突变引起的,突变对生物及其后代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它们出现的时机、位置和类型。

了解突变的类型和产生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突变的名词解释

遗传突变的名词解释

遗传突变的名词解释遗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或RNA)中突然发生的变异。

它是基因组的一部分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从而引起了一个或多个遗传特征的变化。

遗传突变也称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种群遗传变异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遗传突变的定义、类型、影响以及与遗传疾病的关系。

一、遗传突变的定义遗传突变是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而持久的变异。

这种突变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发生,包括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组。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插入、缺失、替代和倒位等。

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是染色体片段的丢失、重新排列或重复等。

基因组突变是指整个染色体组的变异,包括整倍体性突变和多倍体变异。

遗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它为物种分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提供了多样性基础。

二、遗传突变的类型遗传突变可以根据突变的规模、位置和功能影响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几种遗传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倒位和复制等。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染色体上一个或多个碱基对的改变。

它包括了替代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效突变等。

点突变可以导致新的遗传信息产生,也可能对基因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 插入和缺失:插入突变是指新的DNA片段被插入到染色体上,而缺失突变则是指某个DNA片段在染色体上丢失。

这两种突变类型都可能导致DNA序列的改变,从而影响基因的功能。

3. 倒位:倒位突变是指染色体上两个区域的顺序颠倒。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断裂和重新连接,对基因的正常表达产生影响。

4. 复制:复制突变是指染色体上一个或多个片段的重复。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同时也为新的遗传变异提供了机会。

三、遗传突变的影响遗传突变可以对个体和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产生重要影响。

它可以为自然选择提供多样性基础,从而使个体适应环境变化。

一些有益的突变可以增加个体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推动物种进化。

然而,不利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功能异常和遗传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复习及导言第一节概念、特性和类别一、基因突变概念二、特性三、类别第二节时期、部位和频率一、突变发生时期和部位二、突变频率第三节机制一、基因突变的方式二、基因突变的机制(一)化学诱变机制(二)物理诱变机制(三)DNA损伤修复中产生突变1.DNA损伤的类型2.DNA损伤修复的方式(四)自然突变机制第四节基因突变诱发、检出和应用一、诱发二、检出三、应用※复习与回顾1. 遗传学概念?研究生物遗传(heredity)与变异(variation)的科学。

2. 遗传的三大规律?分离、自由组合、连锁与交换(含性连锁)三大定律。

3. 这些遗传规律的基础是什么?基因在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配子竞争及繁殖特点。

4. 基因的结构特点?DNA序列,内含子及外显子,基因连续与否,基因位点固定与否,基因完整与否。

※导言Proface1. 性状变异类型Types of character variation:•(1)遗传变异heritable variation:高秆基因突变成矮杆基因,迟熟基因突变成早熟等,高产与抗病基因的组合。

•(2)不遗传的变异unheritable variation:如环境影响发育而形成的性状变异。

•如何识别?2. 遗传变异发生的主要途径:•(1)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的可遗传改变。

特点:新基因、新性状。

类型: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2)重组(recombination):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特点:不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产生新基因型、新性状。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特性、类型Section 1. Concept,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ne mutation 一、概念 概念:基因内部化学结构的改变,是一个基因(gene)变成它的等位基因(allele)的过程。

特点: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广泛存在,是生物进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育种的重要材料。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改变的区别:(1)前者可回复,后者难回复。

(2)前者是少数核苷酸的改变,后者是DNA 大片段的改变。

(3)前者难以从细胞学上进行检查,而后者则可能。

怎样用细胞学技术鉴定染色体结构变异?杂交,获得杂合体,观察其减数分裂MI 时期配对染色体的形态※二、基因突变的特性1.随机性(Randomly):随机发生。

基因及其核苷酸。

2.稀有性(Rarely):一般<10-4。

3.重演性(repeatedly):在同一种类中可重复发生。

4.可逆性(reversibility):A→a,叫正突变(U);a→A,称回复突变(V)。

通常正突变率大于逆突变率。

如大肠杆菌野生型(his+)突变为组氨酸缺陷型(his-)时,U是2×10-6即(1/50万),而V则为1×10-9,相差约2000倍。

因此,在自然界中出现的突变大多为隐性突变。

※注意:回复突变体和抑制因子突变体的比较二者表型相似。

前者发生在正突变座位上,结果是形成显性基因A,表现显性表型。

后者发生在另一个座位上,由于抑制因子突变使基因a(隐性表型)的缺陷得以弥补,相当于抑制了A 到a的突变效应,从而a表达产生显性表型。

区分的方法:可用回复系与野生型杂交,若F 2后代分离出突变型个体,则是抑制因子突变;若没有,就是回复突变(图10-1)。

回复突变体与抑制因子突变体的区别方法5.多向性(varible directions):不同个体的同一基因可向不同的方向突变,形成一系列的复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ABO血型有3个复等位基因。

6.有害性:突变一般是有害的,如叶绿素突变产生白化苗。

少数突变有利。

作物的早熟性和抗逆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则是有利的。

当然也有中性突变,无所谓好坏。

7.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遗传基础比较相似,可发生相似的突变。

如小麦有早熟、晚熟,圆粒、长粒,有芒、无芒等突变型。

禾本科的其他物种: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水稻、冰草等也有这些突变型。

三、基因突变的类型classification of gene mutation1.发生条件:•自然突变(自然条件)•人工诱变:理化诱变。

2.突变性质:•显性突变(产生显性基因的突变):产物纯合体的表型?•隐性突变(产生隐性基因的突变):产物纯合体的表型?3.突变效应:•形态突变(产生形态变异,浙江白茶),生化突变(产生生化变异),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如温敏、光敏、营养缺陷),抗性突变(产生抗性突变体)。

4.突变好坏:?•有害突变(产生有害变异),有利突变(产生有利变异),中性突变(无好坏)。

⊙⊙⊙早春,产茶期仅1个月色香味极佳,甘甜可口第二节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及频率一、突变发生的时期及部位突变时期和部位: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性细胞和体细胞。

人的血友病:带有X的配子突变;植物“芽变”:体细胞突变。

1.体细胞突变:可产生突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并存的嵌合体(mosaic),也可能在生长过程中因竞争不过其周围的正常细胞而受到抑制或最后消失。

嵌合体可能产生配子遗传给后代,也可能不产生后代。

特点:动植物体细胞突变不仅突变频率较低,影响程度小。

利用:将其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性繁殖,或由它再生成个体遗传给后代。

已有不少果树、花卉品种是应用这种方法育成的。

对于微生物,其体细胞本身可繁殖和形成配子,容易遗传下去。

2.性细胞突变:可竞争授粉遗传给后代,也可能因不能参与受粉而失去遗传的机会。

特点:其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比体细胞突变大,而且配子是单倍体,突变容易显示出来。

突变的影响程度:突变发生的时期愈早,影响的程度愈大;性细胞突变比体细胞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大。

※二、突变频率(mutation rate)1.概念:指生物每一世代中,每一基因组或配子发生突变的概率。

其突变率的估算方法因不同生物而异。

(1)有性生殖生物:突变率是每一配子(1个基因组)发生突变的概率,即一定配子中的突变型配子数所占比率。

•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的突变率:由于测交后代群体能反映被测系突变配子的比率,因此可用隐性纯合亲本(测验系)与显性纯合亲本(被测系)杂交,统计测交F1代隐性表型所占比率,即是突变率。

测交群体中隐性突变率计算公式:隐性突变率=隐性突变表型个体数/个体总数例如,用糊粉层淡红色的玉米(pr pr)×紫玉米(Pr Pr),杂交果穗上所结籽粒应该全是紫色的(Pr pr)(果实直感现象)。

但在一百多个杂交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粒中,出现了7粒红色籽粒。

可计算得突变率为7/647102=11×10-6。

有人用同样的方法考查了影响玉米籽粒性状的7个基因,其突变率见表10-2※表10-2. 玉米7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基因控制性状配子数突变数突变率(×10-6) R籽粒颜色5547862734920I 抑制色素形成265391281060Pr紫色6471027110Su非甜粒1678736424y黄胚乳1745280422Sh 非凹陷粒2469285312Wx 非蜡质粒150374400※•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的突变率:可直接调查隐性纯系的后代群体中显性表型个体所占比率,再除以2(因为二倍体个体有两个基因组,显性表型个体中只有1个基因组有显性突变)就是其突变率。

即公式为:显性突变率=显性突变表型个体数/(2×个体总数)人类基因突变率的估算,往往是通过出生调查和家系分析进行。

如无虹膜突变是一个显性突变,杂合子均为全盲或接近全盲。

在美国密执安州,1919~1959年间出生的4664799人中,约有41人是无虹膜患者。

故其突变率为41/(2×4664799)=4.4×10-6。

据估计,在高等动植物中,基因自发突变频率为1×10-5~1×10-8。

(2)无性生殖的细菌:用每一世代中每一细菌发生突变的概率,即一定数目的细菌在分裂一次过程中发生突变的细菌数所占比率。

可以取一定浓度一定数量细菌纯系培养1个世代,其中出现某种突变型细菌数占细菌总数的比率。

据估计,细菌基因的突变率一般为1×10-4~1×10-10。

不同生物或同种生物不同基因的突变频率不同(表10-1)。

※表10-1. 部分生物的基因突变率生物突变性状突变率噬菌体T2寄主范围(h)3×10-9大肠杆菌链霉素抗性(str r)4×10-10乳糖发酵(lac-)2×10-7莱因哈德衣藻链霉素抗性(str r)1×10-6红色链孢霉腺嘌呤缺陷型回复突变(ade+)4×10-6玉米紫色籽粒(purple seeds)1×10-5黑腹果蝇白眼复眼(white eye,W)4×10-5小鼠棕色皮毛(brown coat,br)8×10-6人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1×10-6血友病(hemophilia A)3×10-5神经纤维瘤病3×10-4※第三节基因突变的机制在分子水平上,突变可有以下几种方式:•单核苷酸对:缺失、插入:移码突变替换、倒转:替换包含转换、颠换。

可引起错义突变、同义突变、无义突变•多核苷酸序列:作为一个整体,可有上述突变方式,此外还可有倒位。

•在突变中,可以有几种方式,也可只有其中一种。

•见图10-2※一、基因突变的方式 什么是基因?细胞水平:基因是遗传因子,相当于染色体上的一个点(座位)。

分子水平:是带有遗传信息的DNA 或RNA 区段,由若干核苷酸组成。

基因突变的最小单位是什么?突变子:一个核苷酸对。

图10-2图10-131234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一)化学诱变机制1、碱基类似物诱导替换突变最常见:5-溴尿嘧啶(5-BU),类似于T。

异构体:酮式烯醇式配对形式:BU=A BU≡G 2-氨基嘌呤(AP),类似于A异构体:酮式烯醇式配对形式:AP=T AP≡C 机制:可在DNA复制中,代替天然碱基,然后由于其配对的不稳定性,在下一次的DNA复制中导致碱基替换突变。

2.化学修饰及其诱变机制(1)亚硝酸的脱氨作用:A→次黄嘌呤(H),C→U,G→黄嘌呤(X) (2)烷化剂如氮芥子气(NM)、乙烯亚氨(EI)、硫酸二乙酯(DES)等的烷基化作用:G→mG,类似于A; mG脱嘌呤作用引起缺失;烷化剂与磷酸结合引起DNA断裂;在DNA链间形成交联,引起核苷酸被切除或丢失。

(3)羟氨的羟基化作用:C羟化后类似于T,导致G≡C→A=T 3.渗入与干扰:丫啶橙等丫啶类物质渗入碱基间,导致碱基间距增加1倍,造成密码框错误,引起移码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