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A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网络】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典例精析】例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 社会经济因素 (1)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__交__通__和__通__信__条__件__、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__地__方___ _习__俗_等。 (2) 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__经__济__发__展__水__平__。 (3) 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政府的政策以及 __战__争___等。 (4) 历史因素: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如__亚__洲__和欧洲等;开 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如美洲和__大__洋__洲__等。
(3) 说出世界人口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__特__点__:__沿__海__地__带__往__往__人__口__稠__密__,__而__远__离__海__洋__的__内__陆__地__区__通__常__人__口__稀__疏__。__原__因__:__沿__海__地_ _区__气__候__适__宜__,__交__通__便__利__,__自__然__条__件__优__越__。__ (4) 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集中于海拔__较__低__地带、__北__半__球__中__低__纬度地带和 __距__海__较__近__地带。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
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且稠密;经济落后地
区,人口少而分散 经济发展
水平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 分散;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人
自主检测
1. 判断正误并纠错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 ) 纠错: __我__国__是__世__界__上__人__口__数__量__最__多__的__国__家__,__但__并__不__是__世__界__上__人__口__密__度__最__大__的__国__家__。__ (2) 世界人口稠密区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地。( √ ) (3)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 √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练习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练习 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一、 单项选择题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

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下左图),回答1~3题。

1. 据材料可知 ( )A. 200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B. 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C. 2010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D. 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2. 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两者老龄化程度逐渐接近,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B. 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 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D. 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3. 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B. 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C.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D.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内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全国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上右表,回答45题。

4. 四省比较,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正相关B. 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正相关C. 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正相关D.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正相关5.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右图为“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6~7题。

6. 如果人口政策不变,我国未来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基本稳定B. 逐年增加C. 先增后减D. 逐年减少7.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是( )A. 2015—2018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B. 2018—2030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C. 未来30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D. 未来30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注: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呈高储量、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两套)第一套 (1)第二套 (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完成1~2题。

1.表中()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2.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级行政区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2题,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4.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人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镇化水平高D.工业发展最早6.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A.位于太平洋中部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D.位于日本群岛上答案:5.B 6.C解析:第5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江苏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分层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江苏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分层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江苏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节人口分布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连云港期中]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下列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中、高纬度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山地、丘陵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⑤—干热B.⑥—高冷C.⑦—冷湿D.⑧—湿热[2023盐城期中]读我国人口(2010年)分布图,回答3~4题。

3.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4.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年)在1935年提出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现名黑河)—腾冲线。

导致黑河—腾冲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植被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2023如东中学合格考]读江苏省人口密度图,回答5~6题。

5.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部多,西部少B.苏南地区多,苏中、苏北地区少C.沿江沿海多D.北部多,南部少6.导致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地形C.矿产D.经济[2023盐城期末]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增长活跃区,但人口分布格局长期稳定。

“祁吉线”(下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为93∶7。

据此回答7~8题。

7.造成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海拔B.纬度C.光照D.降水8.造成“祁吉线”两侧人口格局长期稳定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生育政策C.经济水平D.产业结构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2023扬州中学期中]下图为全球及部分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

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亚洲、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欧洲C.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亚洲、欧洲10.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②平均海拔低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④地广人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23人大附中高一检测]右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形是美国人口分布的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

高中地理《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湘教版必修2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4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根本差异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4.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A.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2和图3并回答5~7题。

5.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7.下列不是“民工潮”现象产生原因的是A.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 B.城乡经济差距大C.各城市都出现人口老龄化,缺乏劳动力 D.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8.关于某地区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空间越大,人口容量就越大 B.环境越好,人口容量就越大C.平原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 D.资源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高中地理新高考新教材系列: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高中地理新高考新教材系列: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重点知识讲解】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纬度位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②海拔高度:主要集中于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

③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近海岸地带。

④大洲: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及不平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85%。

⑤国家: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6 年底,世界人口超1 亿的国家有13 个;⑥经济:世界人口城乡分布的总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降下降。

2.世界人口分布区(1)人口稠密区——(①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农业发达;(②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工业发达。

(2)人口稀疏区——①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②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③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④湿热的热带雨林。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平衡(黑河-腾冲为界);②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③从自然条件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④从经济条件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⑤从民族条件看: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要)【课堂练习】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区B.内陆地区C.山区D.平原3.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高原B.丘陵C.平原D.山区读“中国人口分布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植被 D.土壤5.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A.气候和地形 B.地形和经济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下图中甲为“巴西主要城市和人口密度分布图”,乙为“巴西矿产资源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同步练习1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同步练习1湘教版必修2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
10— 12 题
10.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 资源、 环境状况, 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非洲 B .西欧 C .北美 D .大洋洲
11.右下图反映的人口、 资源、 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 20 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
A.黄土高原修水平梯田
B
.江汉平原大面积围湖造田
C.东北平原发展塑料大棚
D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
二、综合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1.读下图, A.B 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
( 1) A、 B 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的是

( 2) A、 B 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
B .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
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
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
同之处是 (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
.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16.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
B.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湘教版必修 2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值: 100分第Ⅰ卷 ( 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人口金字塔构造图是反应人口年纪和性别构造的表示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纪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纪分组,左侧表示男性人口,右侧表示女性人口。

图 1 是 X、 Y 两国人口年纪金字塔构造图,回答1~4 题。

1.Y 国人口增添模式属于A.超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添率B.超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添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2. 造成 X、 Y 两国人口重生产种类根本差别是A.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3.属于 Y 种类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B.印度 C .泰国 D .日本4.X 、 Y 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A .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少儿比重要 B. 男女性别比率失调、人口老龄化C .青少年少儿比重要、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少儿比重要、男女性别比率失调人口迁徙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来几年我国流感人口渐渐增添,2001 年我国流感人口超出 1.2 亿。

读图 2 和图 3 并回答 5~7 题。

5.2001 年我国跨省流感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浓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 .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6.近来几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示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速B.乡村节余劳动力就地转变不足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D.影响我国近来几年人口迁徙的主要原由是国家政策7.以下不是“民工潮”现象产生原由的是A.国家同意农民进城务工 B.城乡经济差距大C.各城市都出现人口老龄化,缺少劳动力 D.乡村出现大量节余劳动力8.对于某地区人口容量的正确表达是A.空间越大,人口容量就越大B.环境越好,人口容量就越大C .平原越多 , 人口容量就越大D.资源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地区文化是指必定地区长期间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高中地理】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卷)-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高中地理】专题0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卷)-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1.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 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B. 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D. 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答案】C【解析】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在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生物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导致恐龙灭绝,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2.在农业社会阶段,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A. 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主要位于温度较高的热带地区B. 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分布于水中的渔业资源C. 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D. 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主要是动植物【答案】C【点睛】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

从公元前几百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的环境决定论,到工业革命以后风行一时的人类意志决定论,再到20世纪初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

读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物质流程图。

完成下列各题。

3.该农业模式的优点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农作物品种丰富,价格低廉③优化施肥结构,保护土地④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此农业模式最可能位于A. 山东丘陵B. 塔里木盆地C. 三江平原D. 四川盆地【答案】3.C4.D【解析】【点睛】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下列各题。

5.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 B.水资源短缺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全球变暖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答案】5.A6.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荒漠化的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地1980年与2012年土地资源利用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提优测评A卷·高中地理必修3(国标湘教版)-特训班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提优测评A卷·高中地理必修3(国标湘教版)-特训班

┈┈┈┈┈┈┈┈┈┈┈┈┈┈┈┈┈┈┈┈┈┈┈┈┈┈┈┈┈┈┈┈┈┈┈┈┈┈┈┈┈┈┈┈┈┈┈┈┈姓级班校学密 封 线高中地理必修Ⅲ第一章综合提优测评A 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 序一二总 分结分人核分人得 分一㊁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甲㊁乙㊁丙代表三省区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图中a ㊁b ㊁c 分别为三次产业的产值㊂据图回答1~2题㊂1.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江苏 陕西 西藏B .西藏 江苏 陕西C .陕西 江苏 西藏D.陕西 西藏 江苏2.据2008年人口统计,乙省区的人口死亡率高于丙省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医疗卫生水平较低B .居民的营养水平较低C .老年人口比例较大D.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读某区域图,完成3~7题㊂3.图中A 地所在的区域是( )A.上海旧城区B .天津塘沽区C .浦东新区D.深圳经济特区4.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B .面对华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该区域受到空前挑战C .A 地的开发为整个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D.本区域有丰富的能源和水源,工业发达5.目前,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 )A.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第一㊁第三产业之和6.新时期,该区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资源㊁人才㊁环境B.资源㊁土地㊁环境C.资源㊁资金㊁人才D.能源㊁市场㊁劳力7.关于图示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工制造业技术水平提高不大B.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低于第三产业C.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根据产业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品分为开发期㊁增长期㊁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㊂读图完成8~10题㊂图a产业典型产品生命周期图b产品生产环节8.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把处于阶段的产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㊂()A.①B.②C.③D.④9.图b中,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环节是()A.产品设计B.产品加工C.产品营销D.产品更新10.发达国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将一些产业部门转移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因为该地区()A.科技水平高B.矿产资源丰富C.劳动力资源丰富D.能源供给充足多年以来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 引黄济津 ,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千米㊂ 引黄济津 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㊂据此回答11~12题㊂11.我国秦岭 淮河以北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半干旱㊁干旱地区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12.此次调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④大量开采地下水 ⑤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迁走A.①③B.②④⑤C.③⑤D.①④⑤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回答13~15题㊂13.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钢铁工业B.制鞋工业C.石化工业D.软件制造业14.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B.市场C.技术D.劳动力价格1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B.国家政策C.交通运输D.技术二㊁综合题(共40分)16.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拉开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㊂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㊂(20分)材料一见图1㊂图1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材料二见图2㊂材料三见图3㊂图2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图3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材料四见下表㊂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表(%)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东部地区93.8687.6987.7787.83中部地区3.879.2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㊁中㊁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㊂(多选)A.自然条件优越 B .市场潜力大 C .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3)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 ;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 ㊂(4)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㊂(5)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㊂17.(2011·苏北四市期末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㊂(20分)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 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㊂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 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到达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ʎ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㊁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㊂材料二 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下图)㊂(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㊁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㊂(2)图中A ㊁B ㊁C 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㊂(3)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4)分析图中A ㊁C 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㊂区 域AC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不利第一章综合提优测评A卷1.B解析:读图时注意两点:一是三省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大小;二是图中三省区坐标上的数值不相同㊂很显然,三省区中,江苏经济总量最大,陕西次之,西藏最少㊂2.C3.C4.D5.B6.B7.C8.D9.B 10.C11.D 12.A 13.B14.D 15.B 16.(1)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少(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㊂(2)BDE(3)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到西部递减)(4)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③交通便利;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㊂(自然条件㊁社会经济条件各一点即可)(5)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投资方向㊂17.(1)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2)从沿海到内陆海陆位置(3)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盐碱化等㊂(4)区域A C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大陆性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不利春旱㊁夏涝㊁寒潮(低温冻害)气候干旱,降水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AB卷 第一章 人口 A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AB卷 第一章 人口 A卷

第一章人口A卷1.读图,完成下题。

(1)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自然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温C.水源D.经济(2)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是( )A.国家人口政策B.生产力发展水平C.历史因素D.交通运输条件2.读某大洲沿30°纬线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 )A.工业发展早B.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C.灌溉农业发展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人口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资源(2)②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A.针叶林广布B.未开发的雨林地区C.干旱的沙漠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3.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下题。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D.欧洲(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4.读近年来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题。

(1)影响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B.国家政策C.经济因素D.地形(2)近年来,江苏省北部向南部人口迁移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A.南部向北部进行产业转移B.南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C.南部森林、矿产等资源面临枯竭D.南、北部工资水平差距扩大5.2017年度和2018年度浙江省连续两年净流入人口居全国第二。

下图为2010年浙江省人口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题。

(1)2010年,浙江省(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差异较小B.西部地势起伏小,人口较少C.西南部水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小D.东北部经济发达,人口集中(2)大量人口流入浙江省,对该省的影响是( )A.改变人口分布格局B.增加就业机会C.影响地域文化特点D.减小环境压力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同步训练(含解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同步训练(含解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1课人口与环境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2012年3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4.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 B.美国C.德国 D.印度5.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C.资源 D.河流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8~10题。

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0.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国 D.泰国读甲、乙、丙、丁四地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13.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新的数据揭示了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2.C3.B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

第2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第3题,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最能反映我国1957—2000年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5.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

下列措施能够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产量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5.C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57—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最能反映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

第5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 735万人(不包括港澳台),比2010年末增加644万人。

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

结合下图,完成第1~3题。

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D.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低—低”模式3.从人口普查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011年自然增长率为0.479%,但人口的增长数量除自然增长率之外,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我国人口基数大,促使我国的净增人口数量巨大。

第2题,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新生人口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第3题,城市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人口死亡率较高。

答案:1.A 2.B 3.D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4~5题。

图14.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图2A.①B.②C.③D.④5.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第4题,把数量关系进行转换:移民占总人口比例=×100%⇨总人口=。

根据图1,读取相关数据计算1910年、1930年、1950年、1970年、1990年、2010年的总人口数量分别约为:100×106、125×106、150×106、200×106、250×106、300×106,符合该特征的为①图,故选A项。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测评含解析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测评含解析第二册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美国地理学家邦奇(W。

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

读部分世界人类大陆图,完成1~3题。

1。

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C。

城市发展水平高D.工业发展较早2。

丁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A。

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B.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的人口密集区C.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3.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D。

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处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丁处位于亚欧大陆.第1题,乙处(南亚)形成人类大陆与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第2题,丁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烟稀少;该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第3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和科技等.2。

B3。

B读某大洲沿30°纬线人口密度图,完成4~5题。

4。

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A.现代工业发展早B。

经济高度发达C.灌溉农业发展早D.矿产资源丰富5.②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A.针叶林广布B.未开发的雨林地区C.干旱的沙漠地区D。

地势高峻的高原4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大洲为亚洲,①地区位于印度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人口,因此现在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A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
多选、错选都不得分)
1.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
A.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2.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生物学规律
B.上层建筑
C.医疗卫生条件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目前大多数发展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高——高——高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4.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5.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育龄妇女人数太少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6.“人口爆炸”形象的反映出()
A.人口过多可能导致世界大战爆发
B.世界人口的“J”形增长曲线
C.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
D.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7.环境对人口具有限制性,这主要是因为环境具有()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多用性
8.下列叙述中对人口合理容量描述最正确的是()
A.是指地球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
B.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C.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D.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9.如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社会的发展明显减慢
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10.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国际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
1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1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13、以下问题的产生,与人口增长没有根本关系的是()
A、土壤污染加剧
B、耕地总面积减少
C、黄河“几”形河道
D、土地荒漠化14.下列叙述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B、日本多火山、地震
C、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5.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自然增长快
D、人口机械增长快
16、我国以下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低的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17、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者遭到统治者贬斥的原因是()
A、工商者工作时间较短,贡献小
B、工商者不是粮食财富创造者
C、工商者少劳作,体质弱
D、工商者道德、品质差
1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八达岭长城,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B.太平洋岛国举国迁往新西兰的原因是生态恶化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害无益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益无害
19.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
23.下列关于文化与人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出生率高低主要受人口类型影响
B、稳定的婚姻关系可使人口的出生率降低
C、宗教文化对人口的发展一般不产生影响
D、早婚早育观念一般形成于农业文明社会
24.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收人口大量迁入的为:
( )
①巴西利亚②上海③罗马④悉尼⑤攀枝花⑥新德里⑦大庆
A、①③
B、⑤⑦
C、③④
D、④⑦
25.读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年自然增长率最低,预期寿命最高
B、中国的年自然增长率和预期寿命均高于世界水平
C、此图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的预期寿命将越短
D、尼加拉瓜的死亡率最低
二、综合题(共5小题,满50分)
26.读“人口增长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 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低低低”模式阶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目前按经济发
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迁出地区主要是美国的___________工业区。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要想解决图中反映的困境,你认为应从哪里下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12分)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读“我国人口增长指标变化图”,回答:(10分)
(1)四组人口指标中,1949年以来一直下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70年代中期后自然增长率明显呈_________________ 趋势。

必修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
二、综合题(共5小题,满50分)
26.(共12分)(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死亡率(4分)(2)D ;发达(4分)
(3)B(2分)(4)D(2分)
27.(共8分)
(1)阳光地带(2分)(2)传统;环境恶化(4分)(3)国内(2分)
28.(共8分)
(1).资源;人口;(2分)(2)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2分)(3)人口的过快增长与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

(2分)(4)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入手,因为资源与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问题引起的。

(2分)
29.(共12分)
(1)属老年型人口属年轻型人口(4分)
(2)将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国防兵力不足等;将产生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太高,就业问题严重,少年儿童素质差等(4分)
(3)应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实行以控制人口数量、节制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为中心的人口政策,这是当今世界人口政策的主要潮流(4分)
30.(共10分)
(1)死亡率(2分)
(2)下降(2分)
(3)低-低-低;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