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邓稼先导学案

七年级邓稼先导学案

七年级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杰出贡献。

2、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3、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2、难点(1)品味文中真挚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并从中获得启示。

三、知识链接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1986 年 7 月 29 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字形和词义。

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邓稼先写了哪些内容。

五、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朗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错误。

2、提问同学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他在核武器研制方面的杰出贡献,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9 段):从中国百年屈辱史引出邓稼先,概述他的生平经历和对祖国的贡献。

第二部分(10-18 段):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三部分(19-29 段):写邓稼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两弹”。

第四部分(30-33 段):高度赞扬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巨大贡献。

(四)精读课文1、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的爱国情怀?(1)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2)在核武器研制工作中,邓稼先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邓稼先2 导学稿

邓稼先2  导学稿

《邓稼先》导学稿第二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讲解课文,领悟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的写法。

2学习作者将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和长短句式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讲解课文,领悟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将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和长短句式结合的写法。

课前自学与课上导学:(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3在列举百年屈辱史时,为何一例一段?这样安排有何好处?4文章第一部分的写作形式与一般的传记文章有何不同?(二)“两弹”元勋1简要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是否作了详细介绍,为什么?3结合语境,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一句的表达效果。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简要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结合这部分内容,说一说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都是什么样的人,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形成这样不同的性格?邓稼先:奥本海默:本质区别:性格成因:3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8、《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工作范文]

8、《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工作范文]

8、《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深入阅读课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相关链接】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

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

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文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收集邓稼先的事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谈话导入: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

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1、学生熟悉课文,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

3、掌握课文结构,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

三、师生互动1、结构特点(1)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

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

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2)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教案主题:邓稼先——中国两弹元勋教案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了解中国两弹元勋的重要性和地位。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和对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贡献。

2.掌握邓稼先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3.了解邓稼先的人生信念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2.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和贡献的具体内容。

教学准备:图片、PPT、课件等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用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导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

Step 2:了解邓稼先(10分钟)让学生观看邓稼先的相关视频或介绍,了解他在中国核武器和航天事业中的重要贡献。

Step 3:了解邓稼先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15分钟)教师介绍邓稼先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Step 4:了解邓稼先的人生信念和科学精神(15分钟)教师讲解邓稼先的人生信念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Step 5:展示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和贡献(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PPT等教具,向学生展示邓稼先在核武器和航天领域的具体研究和贡献,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Step 6: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邓稼先在中国两弹元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展望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以邓稼先为主题,表达自己对他的敬意和赞美。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增强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同时,本教案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国家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然而,教学时间较短,学生对邓稼先的了解还有限。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邓稼先的认识和理解。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篇1[课标要求]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大事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乐观争辩,理清文章内容,品尝感情,领悟主旨。

[整体感知]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争论的,叙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

引子,从20世纪40年月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受。

“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

“艰苦创业的年月”是其次部分。

“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争论工作的?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争论院开头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寒冷、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

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特殊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1、“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知妻子时所说的话。

质朴的语言,特殊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

宁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咆哮,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乏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峻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宏大精神。

22.“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3)

22.“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3)

22. 《“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讲读课文。

前四个自然段,作者呈现给我们一幅感人至深,让人扼腕痛惜的场面: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二十多年的科学家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他对祖国毫无所求,让我们肃然起敬,这得益于作者所描摹的人物间强烈的对比,张爱萍“焦急、颤抖”,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微笑着说”,“平静的说”这样的场面更衬托出邓稼先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义无反顾的精神!第五段到第七段讲述邓稼先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受到国庆气氛的感染,去天安门广场的情景。

作者抓住了一个细节即坐公共汽车的情景,在向我们传达邓稼先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平常心!十五段到十九段,是作者抓住的另一个细节——围着国旗奔跑。

从描写邓稼先的语言、动作,到那句轻唱起来的国歌,便让我们明白了邓稼先的心!作者可谓用笔之妙!作者在文中巧妙地插入了邓稼先对祖国核弹事业的贡献,第八到第十四自然段叙述了他一生为祖国科研事业所做的贡献。

通过反复读文,我觉得作者想要赞美的是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

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邓稼先为祖国作出的贡献,从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种子,让“爱国”的光芒闪烁在每个孩子的身上!二、对学生情况作出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学生只能了解故事内容,不能走近人物内心,不能深入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研究原子弹、氢弹的重大意义。

从网上能搜索到很多关于邓稼先的资料,教师进行整理,师生资料共享。

三、我对教学目标的设计:1、正确认读九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勋、邓、萍、勾、袜、撕、帜、奴、隶,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邓、稼、尿、陌、厢、勾、袜、辈、献、奴、隶。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邓稼先 导学设计(定稿)

邓稼先 导学设计(定稿)

《邓稼先》导学设计设计者:陈超张磊 2010.03.26【学习目标】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家喻户晓”等词语。

了解邓稼先、杨振宁。

2.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理解作者深挚的感情。

3.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对邓稼先深挚的友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体会文中洋溢的作者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段落之间的关系和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学海导航】一、走近伟人(查找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二、字词积累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请快速浏览课文,总结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3.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4.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四、研读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默读第一部分。

说说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的介绍?(3)默读第三部分。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从中可以看出邓稼先怎样的性格特点。

(4)默读第四部分。

说说你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五、美点寻踪(此环节可以在课文中勾画批注)1.品读课文。

思考: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2.揣摩语言,勾画精彩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

邓稼先导学稿2 稿

邓稼先导学稿2 稿
3、体会感情:
请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诵读,说说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5、质疑释疑。
四、课堂训练:
请你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宁县早胜初级中学导学稿
课题
邓稼先
授课时间
2012
4、4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班级
七年级
课时
2
授课人
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文章的构思选材。2来自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饱含感情的语言。
师生活动
札记
(教师二次备课或学生课堂记录)
一、预习导学:
找出没有直接写邓稼先的段落,思考:这样写合适吗?理由是什么?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研读重点段落,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习邓稼先将自己一切奉献给祖国的崇高情操。
教材分析
重点
课文的选材
难点
课文的选材
教学设想
教法
点拨引导
学法
自主合作
教学具
导学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小结
备注:备课小组根据师生活动中四环节(一、预习检测;二、展标导入;三、导学达标;四、课堂训练)教学内容自行安排版面,(一课时一个版面)

1《邓稼先》导学稿

1《邓稼先》导学稿
◎导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事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感悟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崇高精神。
◎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注音:
宰割(zǎi)元勋(xūn)筹划(chóu)彷徨(pánɡhuánɡ)挚友(zhì)奠基(diàn)选聘(pìn)昼夜(zhòu)曛(xūn)燕山(yān)殷红(yān)仰慕(mù)萦带(yínɡ)铤(tǐnɡ)署名(shǔ)
答: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3、有人说邓稼先是“奇丈夫”,请结合本文具体事例说说他“奇”在何处?
答: 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鲜为人知,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科学、献给祖国; 奇在他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足见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急切心情和炽热的赤子之心; 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引人注目,足见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奇在重病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足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奇在文革初期,邓稼先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足见他——没有私心、高尚的人格魅力; 奇他和同事被“四人帮”批判围攻时,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足见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毫无私心; 奇在核武器出现问题时一句“我不能走”足见勇敢、坚定、执著、身先士卒、强烈的责任心。
e另外这是作者与邓稼先青年时期在昆明一起背诵过的文章引用此文也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恍若在眼引用五四时代的歌意在把邓稼先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审视把他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

《邓稼先》导学提纲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邓稼先》导学提纲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邓稼先》导学提纲(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邓稼先》导学提纲(鲁教版八年级上册)1《邓稼先》导学提纲(鲁教版八年级上册)一、《邓稼先》导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然,这些科技成果得益于许许多多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努力。

邓稼先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著名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不仅让我们感到骄傲,也启示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科学的思想。

二、《邓稼先》中的核心主题邓稼先献身国家事业的精神:邓稼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始终不渝地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奋斗。

他的科研成果得到高度认可和赞誉,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邓稼先勇于创新的精神:邓稼先从事着世界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他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新问题,从问题中得出了新思路,积极尝试新方法并取得了不断地新的成果。

不畏困难与异常,敢于尝试与实践,使得科研工作得到了全新的突破。

三、《邓稼先》主要内容邓稼先的家庭与成长经历:邓稼先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他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直对科学很有兴趣。

1929年,邓稼先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后来到了美国留学并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在美国期间,他接触了电子工程方面的知识,并在此领域里大有所成。

邓稼先的研究方向及成就:邓稼先一直从事着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而他致力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他在发现单晶硅是制造高速晶体管的极佳材料后,主导了我国电子学的研究与发展,对我国的计算机、通讯、雷达、导航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成果影响了电子学事业的发展,让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升。

邓稼先与祖国的情感:邓稼先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情怀的人,他时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尽最大努力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9年,邓稼先毫不犹豫的回到了中国,并在新中国的科研工作中不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邓稼先》的现实意义邓稼先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杰出贡献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22“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案搭配导学案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22“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案搭配导学案

22 邓稼先教案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从插叙部分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对祖国的贡献。

4.学习作者巧妙组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品、演、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通过品读文章开头的场面描写,感受邓稼先面对“生死判决”的从容表现。

3.通过插叙部分的学习,整体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

4. 通过让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两弹元勋”邓稼先献身祖国、现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伟大精神,对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导入新课。

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

今天要介绍的,是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板书:邓稼先。

指导“邓”“稼”的记字方法。

学生介绍人物:邓稼先。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一)归纳学生发言。

预设:“两弹”指什么?什么叫“元勋”?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二)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三)自学要求。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己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测自学,感知课文内容(一)找出比较长、难理解的句子。

(二)学生领大家读一读。

(三)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听他们的字音是否读准。

(四)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五)再读插叙部分(第8-14自然段)。

(六)再次交流不懂的问题。

(七)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课时一、从课题入手,引发深入思考这篇课文从题目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细品插叙部分,了解卓越贡献(一)浏览插叙部分(第8-14自然段),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并写上批注。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师寄语: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首先要踏实做好手头的事。

班级组名姓名评分小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了解本文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学习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

【学习难点】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识链接】一、背景说明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通讯的特点:1、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

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

七年级上 8两弹元勋[1]导学案

七年级上  8两弹元勋[1]导学案

8 、“两弹元勋”邓稼先设计人:肖芳审核人:肖华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习理解邓稼先崇高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1、理解邓稼先可贵的精神品质。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写人的文章中典型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课前检测你所知道的中国现代著名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请写下他们的姓名和主要事迹。

检测者:五定向自学(一)走进作者“两弹”指和,“元勋”的意思是,邓稼先是我国著名学家。

(二)字词清障,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或成语。

蓦.地():含辛茹.苦():崭.露头角():销声匿.迹():寥.寥无几():风尘仆.仆():(三)再读课文,思考1.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课文中不少地方有艰苦的环境描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3 、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见解。

六归纳总结七巩固提升(一)用下列词语造句销声匿迹:含辛茹苦:浩瀚:元勋:汗马功劳:风尘仆仆:(二)类文阅读早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日,中国政府就郑重声明,我们的目的在于打破核垄断,保卫世界和平,我们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超级大国的核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我们也不能停步不前。

美国人先后进行了900多次核爆炸,达到了目前的水平。

我国20多年间只进行了30余次核试验,这既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发展核武器上的克制态度——只进行有限的必要的核试验,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科学家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自强不息的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投资少、突破快、效益高、事故少的成功之路。

为此..,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多少心血、饱尝了多少甘苦、做出了多少牺牲啊!自从投身这项事业,邓稼先就告别了安定的家庭生活。

导学稿 11《邓稼先》

导学稿  11《邓稼先》

11《邓稼先》导学稿侣俸中学陶鸿中第一课时(总第38课时)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2、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4、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填空。

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

人物传记是记录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夐()曛()铤()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 ) 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据意写成语。

()可:值得;值得歌颂,能使人感动得流泪的人或事。

()鲜:很少;为:被。

很少有人知道。

()当:胜任。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毕:都;全部。

形容人的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

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孺:儿童。

妇女和儿童都知道。

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白了的简单事物。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二、创设情境,诗歌导入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资料链接:人物介绍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2、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2、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作业:朗读课文参考答案:一、(二)1、杨振宁人物传记人物生平特殊事件自传“实录”2、夐(xiòng)曛(xūn)铤(tǐng)宰(zǎi)割筹(chóu)划彷徨(pánghuáng)仰慕(mù)可歌可泣(qì) 鲜(xiǎn)为人知当之无愧(kuì)锋芒毕露(lù)家喻(yù)户晓妇孺(rú)皆知马革裹(guǒ)尸鞠(jū)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3、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二课时(总第39课时)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一)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安县铁门二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讲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武满玲审核:李秋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相关资料对人或事物进行简单评说。

2、通过反复阅读、分组讨论,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部分之间的联系。

3、体会邓稼先为科学,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反复阅读、分组讨论,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部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体会邓稼先为科学,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
(二)确定目标
学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三)分组合作
探究一
1、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
2、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文章讲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四)展示提升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1、仔细研读文章,说说邓稼先身上的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2、从这篇通讯的内容来看,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人物精神?
(五)穿插巩固
3、文章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六)达标检测
1、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韦编三绝道高望众含辛茹苦
B、不功自破移风易俗一窍不通汗马功劳
C、心旷神怡趋炎负势因地制宜无边无垠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 鞠躬爆炸宰割苦闷
B. 崇高坦诚仰慕残案
C. 大厦蓬草萦绕长亭
D. 颤抖焦虑筹划彷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
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4 、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填空,利用工具书将不明白含义的成语查出来,整理到题后空白处。

(1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便了。

(2 )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

而科技人员呢,也。

(3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观者,他是立下了的。

五、作业布置:
1、课下阅读观看关于邓稼先的书籍和影像资料。

2、《基础训练》一、二题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