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训练岳麓版必修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提升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提升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阶段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政治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精要阐释]【典题借鉴】1.(20xx·海南卷)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近代中国之所以出现三个层面的学习,根本上是由于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再到实行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
答案:B[主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传统观念的挑战[精要阐释] “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其特点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相对于传统观念是巨大的突破和挑战。
【典题借鉴】2. (20xx·河南濮阳一模)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说的是英国媒体对张之洞的《劝学篇》英译本的评价,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故选A项。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B卷附答案解析
15.长沙文化书店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重镇,共销售 40 多种新文化刊物。有学者根据档案史料,编撰下 表:1920 年 9 月—1921 年 3 月长沙文化书店销售杂志情况一览表,对此合理解释是
2
2019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 B 卷附答案解析
10.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在他们看来,“三纲之说,非孔孟言 也。商纣无道者也,而不能令武王无道,是君不得为臣纲也”,并指出“三纲之说,董子释之,朱子 述之,皆非也”。这一思潮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意味着中国人民集体觉醒 C.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D.具有否定传统的启蒙作用
1992 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
1992 年中共十四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
大
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25.1985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 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
3
2019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 B 卷附答案解析
期刊名称 劳动界 新生活 新青年 少年中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含新题)岳麓版
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核心或 民权主义
精髓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 实事求是 时俱进
民族独
什么是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
建设什么样的
解决的 立 , 民 主
主义,怎样
道路及社会主
党,怎样建设
问题 共 和 、 民
建设社会主
义改造和建设
党
众生存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综合提升
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时期
特征
表现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 鸦 片 战 争 学习西方仅停
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 至 中 日 甲 留在“器物”
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 午战争 的层面上
起洋务运动
时期
特征
表现
从学习制度到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比较项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所处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 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时代 确立时
命接近尾声时
主要 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 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
异
任务 迫
务
理论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体系
比较项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具体 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解析:选 A。不断的革命反思与实践才是促使我们党不断走向 成熟的关键,这属于常识知识的考查,故 A 项正确;革命统一 战线仅存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与材料给定的两个时间点显 然是不相符的,故 B 项错误;中共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的时候 就选择和确立了中国式的革命发展道路,故 C 项错误;共产国 际虽然对中共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绝不是中共走向 成熟的关键,尤其是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参与和指导 下召开的,故 D 项错误。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人教版单元综合检测: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3月联考)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2.(2017四川成都二模)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3.(2017山东济南一模)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
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4.(2017湖北宜昌一模)谭嗣同《仁学》:“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下列与材料思想相似的是( )A.社会契约B.民主共和C.理性判断D.三权分立5.(2017山东威海二模)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
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
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表明严复( )A.重拾“中体西用”思想B.质疑中国之“国性民质”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D.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6.(2017河南开封一模)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检测 新
第14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康有为说:“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伴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二更时分)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此说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论证变法的权威性C.推翻清朝贵族统治D.增强国民民主意识2. 1898年,日本原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访华,这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员英雄般的欢迎。
光绪皇帝接见他时也说:“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
”这反映了( ) A.民族国家观念尚未形成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D.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3.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A.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B.主张应放弃对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C.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4.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这说明谭嗣同( )A.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5.“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6.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泽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 14.42 西学东渐素养提升 岳
14.42 西学东渐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地主阶级新思想探究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史料“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
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摘编自《复兴之路》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鸦片战争以前大家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中国就是天下。
二是鸦片战争以后,有一部分中国人改变了这种观念,他们看到了自身的缺陷和外来世界的长处。
提示: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使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进一步发展。
论证: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
探究2 “中体西用”的思想史料“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
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发现问题: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27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后
课后限时集训( 二十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1841 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反映了( )A. 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思潮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C. 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D. 魏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C [根据题干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体现其对当时军事行动的不满,总结经验教训;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体现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抵御外来侵略;故是“经世致用”的主张影响学术著作,C项正确。
先进中国人刚刚开始向西方学习,尚未形成主流思潮,排除A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B项;魏源仍然属于封建士大夫,其根本思想观点未改变,排除D项。
]2.《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 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 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D [《海国图志》通过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的介绍,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D项正确,其余各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3.薛福成在《变法篇》中说:“今诚取西人气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
”材料表明他的主张是( )A. “求富”“自强”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 “中体西用”D. “西学东渐”C [薛福成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这一主张符合“中体西用”的观点,故C项正确。
]4.1896 年孙家鼐在《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称:“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A.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B.均主张“中体西用” C.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9.1904 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 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经 义三道,这次考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
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动因。(7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5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以孔子为表征符号的中国哲学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哲学的一些基 本 理 念 如 “ 道 ”“ 理 ”“ 太 极 ” 和 “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 的 辩 证 方 法 被 西 方 哲 学 家 看 作 是 “ 纯 粹 理 性”“绝对理念”“自然法”“自然神论”“无神论”“唯物论”“正反合”“两极相逢”“有机论哲 学”等等,在欧洲思想文化土壤里经过欧洲化的改造成为 17 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孕育的重要元素,继而又 成为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精神资源。欧洲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魁奈等人 都对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十分着迷,以致造就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入、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 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 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 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 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 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 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 法维新。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在思想学术界不绝于耳。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1)
单元整合⎩⎪⎪⎨⎪⎪⎧⎭⎪⎪⎬⎪⎪⎫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器物层面资产阶级⎩⎨⎧ ⎭⎪⎬⎪⎫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三民主义制度层面激进派:民主与科学→思想层面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通史概览 历史时段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1840~19世纪70年代)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2)19世纪7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君主立宪”的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层次(1)鸦片战争,部分先进中国人开始觉醒,开眼看世界,引导人们了解世界形势(2)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并付诸实践,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次(3)新的经济形态出现,催生了新的阶级和思想的萌芽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发展和深化(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 (1)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兴起,掀起一场维新变革的戊戌变法运动(2)1905年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经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后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李大钊首举社会主义大旗,马克思主义传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1)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历程 (2)围绕救亡图存的宗旨,资产阶级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1)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经历了国民大革(1)毛泽东思想成为领导中国民近现代中 国思想解 放潮流与 重大思想 理论成果 走社会主义 道路是中国 历史的必然 选择专题线索1.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模拟)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
”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文化已然不合国情B.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C.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D.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C[根据材料“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X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冲击传统的观念,故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洋务派主X学习西方科技,并不是传统文化已然不合国情。
材料强调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与权力转移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在当时顽固派反对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A[根据题目中“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得出魏源对西方缺少整体了解,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涉及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牵涉的是目的,并未涉及思想理论水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以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摆脱“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某某模拟)19世纪末,中国留学教育兴起。
政府谕令赴洋学习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 14.42 西学东渐练习 岳麓版
14.42 西学东渐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这折射出( )A.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D.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解析】选C。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英国“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虽然林则徐不为英国的船坚炮利所吓倒,主张坚决斗争,但林则徐这时对英国的认识还说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见其表象,因此本题选择C。
A说法错误,此时的认识谈不上清醒;B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理解材料真实内涵;D是林则徐得出的结论,但历史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2.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解析】选A。
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故选A;题干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区别,排除B;题干中显示的是传统文化深深影响西学传播,排除C;D表述合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且D不合乎历史规律,排除D。
3.曾国藩认为儒学的学问分为四个方面:“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四者缺一不可,既强调义理为儒学之本,又使经济之学为义理所统辖。
曾国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寻找理论依据B.缓和与顽固派的既有矛盾C.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机D.开始以全新眼光审视世界【解析】选A。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的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A [由关键信息“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知选A项。
] 2.(2017·郑州质检)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
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
……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
”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三民主义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我高皇帝”“清室”即突出满汉民族矛盾,而非民主与封建的矛盾,故C项正确;D项属于表面现象,题干要求从“本质”来看,故D项错误。
]3.《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D [由材料可知,这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观,而A项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材料未提到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排除B项;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和材料“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相符。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单元综合检测(十四)(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
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这表明魏源( )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B.认为西方的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魏源认为西方不只军事技术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方民用技术,不能表明魏源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魏源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D项错误。
2.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解析:选D。
材料中涉及的是“出洋游学”不是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表述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并不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士人积极学习西方,不是难以应付,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中国士人对中西文化的态度的转变,故D项正确。
3.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
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
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主化运动的推动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解析: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训练(十四)一、选择题1.(2018·兰州一模,29)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
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
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答案 C解析中国近代印刷业并不滞后,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不再实行文化钳制政策,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变革社会的意识,故C项正确;魏源的思想主张符合中国实际,故D项错误。
2.(2018·蚌埠一模,11)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这表明文祥( )A.认识到议会制优点B.支持维新变法运动C.批判君主专制制度D.否定西方民主制度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义可采取”,表明文祥认识到英国议会的优点,并希望一定程度上借鉴其精神内涵,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始于1898年,与材料“187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义可采取”,文祥对西方民主制度一定程度上持肯定态度,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高考适应性测试,28)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
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 A.“师夷之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答案 B解析“师夷之长技”思想萌发是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故A项错误;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项正确;“托古改制”思想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故C项错误;“尊孔复古”思潮是袁世凯发起的,故D项错误。
4.(2017·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8)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而战后,“贤士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政”。
这一变化表明( )A.洋务运动难以拓展B.西学影响日益加深C.维新政策得以实践D.民族危机空前加重答案 B解析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未包含材料中“而战后”“竞讲新政”,故A项错误;维新政策得以实践材料中并无相关信息,故C 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但材料中“风气未开”“渐谙外情,竞讲新政”表明主旨是西学影响的变化,民族危机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Ⅰ卷高考模拟一,29)1897年梁启超首次提出地方自治的设想,“故为今日计,必有腹地一二省可以自立,然后中国有一线之生路”。
这表明地方自治的设想是( ) A.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B.梁启超救国思想出现重大转折C.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D.应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救国策略答案 D解析民族工业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地方自治不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梁启超的地方自治思想,不能反映梁启超救国思想的转折,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因而梁启超1897年提出的地方自治设想不可能是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故C项错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主张地方自治以避免被列强瓜分,故D项正确。
6.(2018·资阳一模,29)“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 )A.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B.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D.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答案 C解析陈独秀阐释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为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同时指出思想层次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觉悟,故A项错误;题意并非单独指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故C项正确;根据题意,陈独秀肯定了以前探索的层次,同时指出探索的层次应深入到思想层次,故D项错误。
7.(2017·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32)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
”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 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答案 B解析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但材料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政党政治,故A项错误;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不可称为立宪政治,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立宪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8.(2017·威海高三期末,16)“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
”据此判断,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它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B.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C.它是在推翻了封建制度后出现的D.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指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故B项正确。
9.(2017·淄博二模,30)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此说是( )A.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体现B.为国家干预经济制造舆论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答案 A解析由材料得知孙中山主张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的是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材料只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四大家族形成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是孙中山时期,故D项错误。
10.(2018·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8)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
这实际上反映出( )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D.自由主义不符合中国需要答案 C解析中共是主张自由民主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联系历史背景可知,日本侵华所致的民族危机加剧,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加强,而民族主义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主义的空间,导致了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而民族主义的逐步高涨,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1.(2017·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29)有学者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产物,科学地揭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 )A.学习国外经验B.坚持独立自主C.突出制度变革D.侧重理论探索答案 B解析《论十大关系》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而不仅仅是学习国外经验,故A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结合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可见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独立自主,故B项正确;这次“结合”与制度变革无关,故C项错误;这次“结合”更加注重从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错误。
12.(2017·湖北新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3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
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
面对这一局面( )A.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C.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D.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答案 B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境,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了思想,故B项正确;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已经开始改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开放浦东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7·赣州高三期末,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严复指出,“交通之用必资舟车,而轮船铁路,非汽不行,汽则力学之事也。
地不爱宝,必由农矿之学,有地质,有动植,有化学,有力学,缺一则其事不成。
而当事之人,不经教育者,无论矣”。
学校中课程,必有数学、理、化、动、植诸科,“不但以其中所言,为人生不可少之智识”,而且“可以见微知著,闻因决果……学几何、三角者,必日事于测高仞深,学理、化、动、植者,必成业于冶铸树畜也”。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蔡元培指出,“凡自然现象,自昔为哲学所包含者,皆已建立为科学矣。
其他若社会学,若伦理学,若人类学,若比较宗教学,若比较言语学等,今日悉以归纳法治之,将自成为科学。
”“世界事事物物,虽然复杂,总可以用科学说明他们;科学的名目,虽然也很复杂,总可以用三类包举他们。
第一、是现象学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等;第二、是发生的科学,如历史学、生物进化论等等;第三、是系统的科学,如植物、动物、生物学等等。
”——摘编自秦英君《科学乎人文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严复科学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关于“科学”的基本内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和蔡元培科学观的共同影响。
答案(1)特点:侧重科学的实用性;关注自然科学知识;重视科学教育。
(2)内涵: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分类;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任意答2点)(3)影响:改变人们的科学观;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西学的深入;加速近代科技转型;推动社会进步;促进近代化进程。
(任意答4点)14.(2017·太原高三期末,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宋思想家叶适)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