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案
教学设计本节内容包括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概述伴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后对遗传学的又一贡献,它揭示了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的遗传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仅在理论上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对于人类认识和控制伴性遗传以及优生优育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上这些知识都是遗传学基本内容,对于解决有关遗传问题和解释相关遗传现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材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首先介绍了高茎紫花豌豆和矮茎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
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学过的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的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实验结果又会如何呢?”设置悬念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向学生呈现高茎紫花豌豆和矮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从而将学生引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现象”的学习。
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先把高茎紫花豌豆和矮茎白花豌豆这两对性状分开考虑,分别分析高茎与矮茎、紫花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遗传情况,并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进行比较,然后,尝试概括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的表现型。
“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的“积极思维”活动教学,可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维”栏目中的事实描述及其中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图解,让学生从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结果中发现F2代的表现型总是出现9∶3∶3∶1,并且,出现黄色皱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新类型。
结合后面的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再引导学生阅读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尝试着进行解释说明,并让学生写出F2中16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板书课题)【自学指导1】阅读书本P31-32,回答下面问题1、子一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显隐性如何?2、该实验研究几对相对性状?基因分离定律是否适用?提示:若单看一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分离定律?3、F2中非亲本性状是什么?表现型有几种?比例是多少?【自学成果展示】1、F i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2、2对J粒色:黄色和绿色1粒形:圆粒和皱粒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色圆粒]2000黄色黄色绿色绿色圆粒皱粒圆粒皱粒个体熱315 108 101 32比例二9 ; 3 : 3 : 1黄色圆粒「圆粒’ 315+108=423-皱粒:10U32-133r Wfe= 315+1^=416 粒邑j' 嫌色 E 108+32=140其中」圖检1I 黄fe 绿色接曲1每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仔细观察,分析F2表现型的类别,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四种表现型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组合而形成黄 绿IX I亲本类型:黄圆、绿皱 重组类型:黄皱、绿圆性状受基因控制,由此我们推测:性状的组合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9:3:3 : 1F1自交,为什么会出现9:3:3 : 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是如何做 出假设的?【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9页的内容,完成《学习与评价》P27基础梳理的第2题,写出图3-11的遗传图解,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答案如果, 行分析:黄色由基因H拽制基因在体细胞中是威对存在的.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n壬与,为同源染色体上的——对零位基医h R 与培另——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口对自由组合现皱的推理, 用规范图解粹匕我4口知道控传U生物注状的基*単位基基因。
假设二黄色圆粒绿色皱粒X〔正交、减禎分製减数I分裂绿色由基ly^BU 豌豆科于粒形圜粒由罐因R拽伟U皱粒由墓因品制所以亍黄圆黄皱绿圜绿皱9 : 3 : 3 :1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比例(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黄圆1YYRR 2YyRR 2YYRr 4YyRr黄皱IYYrr 2Yyrr绿圆IyyRR 2yyRr绿皱Iyyrr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教学过程及方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点拨拓展】基因型种类分布规律和特点及比例⑴ 纯合子(左上-右下)即YYRR yyRR YYrr yyrr ,各占1/16,共4/16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
高中生物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复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内容、分离定律以及孟德尔豌豆实验的探究思路:假说—演绎法。
接着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从而引入新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知识基础上的深入,复习前面的知识要点,降低了这节课的知识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再次学习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新课展开(1)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3-10和“积极思维——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尝试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在阅读和观看的同时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提出问题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我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①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黄色和圆粒这两个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②在上述遗传分析图解中,写出F2中各种类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F1自交,为什么F2会出现9:3:3:1的性状比例比?若单独考虑每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那么,在F2中性状分离比是多少?每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也遵循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黄色圆粒性状,子二代却增加了不同于亲本的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新性状?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将两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每一性状的分离结果。
使学生在性状水平上认识到自由组合现象。
同时训练学生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的解释和验证鼓励学生根据已知的性状分离的原因,猜测并得出自由组合现象原因的假设“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
接着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39页“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边阅读边思考以下问题:①孟德尔是怎样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②雌雄配子的类型有哪些,数量有什么特点?③配子的组合形式有哪些,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有多少,数量上有什么特点?阅读思考完成后,我在多媒体上展示结果并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3.2.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苏教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摘要:基因自由组定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
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推理、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定律的实质,并学会以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思想。
关键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1.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遗传分析图解、测交实验的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应用等五部分组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难点,重点是要学会分析两对、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秉承了基因的分离定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它为后面学习遗传育种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作好了铺垫。
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说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用遗传图解分析基因自由组合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尝试探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并解释实验结果。
2.2 能力目标在尝试用基因观点解释二对相对性状遗传表现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结合对自由组合现象的理论解释,并根据测交实验数据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科学家严谨的实验方法和思维过程,体验科学家坚持不懈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勇于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3.教学过程3.1 复习减数分裂,提出核心概念教师发放印有减数分裂过程部分图的讲义,并标出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让学生绘出减数分裂过程图示。
要求学生在绘制减数分裂过程,特别关注两对等位基因。
教师投影展示几位学生绘制的过程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同学绘制的图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教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自由组合现象,理解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过程和实质。
(2)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解释遗传规律的过程,是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了解孟德尔对科学孜孜不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探究过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和实质。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相关教学工具,挂图,剪贴画,示例事物,有条件的可考虑PPT、视频短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延伸:孟德尔的思考,扩展到两对相对性状的试验2.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板书:展示孟德尔试验的过程及结果。
提问:(1)如何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黄色、圆粒为显性(2)两对形状的遗传是否还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符合(3)新的形状是如何出现的?性状发生了重组→(4).重组是如何发生的?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实验表面结果发现关键问题的能力。
解释实验结果得出的推断及问题,带着问题4进入下一部分。
3. 对实验结果的假设和分析讲解+板书:孟德尔的假设,以及运用该假设对实验结果的解释P、F1的结果。
提示:提醒学生注意基因型的正确写法,等位基因成对写在一起。
提问:假设如何解释F2代?板书+设疑:F2代4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模版。
引导学生进入F2代基因分离和组合的过程分析。
讨论+学生活动:(1)F1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2).这些配子有多少个组合?(3).这些组合有多少种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每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又是多少?要求学生动手填写棋盘和计算,掌握综合处理数据的方法。
2019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与结果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 1 黄色圆粒 ↓⊗F 2⎩⎪⎨⎪⎧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 9 ∶ 3 ∶ 3 ∶ 12.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与绿色粒形:圆粒与皱粒(2)显性性状⎩⎪⎨⎪⎧粒色:黄色粒形:圆粒隐性性状⎩⎪⎨⎪⎧粒色:绿色粒形:皱粒(3)F 2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粒色:黄色∶绿色=3∶1粒形:圆粒∶皱粒=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填写对应个体基因型的组成,1.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黄色圆粒→YR ,绿色皱粒→yr 。
2.F 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类型:YR ∶Yr ∶yR ∶yr比例: 1 ∶ 1 ∶ 1 ∶ 1 3.F 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基因结合类型:9种。
(3)F2的表现型:4种。
4.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基因组成类型(1)双显型:黄色圆粒:YYRR、YYRr、YyRR、YyRr。
(2)一显一隐型:黄色皱粒:YYrr、Yyrr。
绿色圆粒:yyRR、yyRr。
(3)双隐型:绿色皱粒:yyrr。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遗传图解3.由测交后代的基因组成及比例可推知(1)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 1∶1∶1∶1。
(2)杂种子一代的基因组成:YyRr。
4.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1)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五、三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1.亲本类型: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3.2.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7-苏教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目标导学】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结果;2、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验证及分析图解;体会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3、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应用【开放教学】一、发现问题----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与现象(2)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都是 ?为什么子二代既有又有 ,且比例接近于 ?二、作出假设-----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理论解释(1)豌豆的这两对性状受 控制。
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 、y 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 、r 控制。
(2)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 。
F 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分别为 ∶ ∶__ _∶ ,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_____种,_____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基因型),______种表现型。
2、绘制遗传分析图解P : YYRR (黄圆)×yyrr (绿皱)配子: YR yrF 1 YyRr (黄圆)归纳总结:(1)F2中:黄色圆粒基因型有 ,共占 。
黄色皱粒基因型有 ,共占 。
绿色圆粒基因型有 ,共占 。
绿色皱粒基因型有 ,共占 。
配子YR Yr yR yr YRYryRyr 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 1 _________F 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亲本类型有,共占。
重组类型有,共占。
F2中:纯合子有,共占。
杂合子有,共占。
(2)只观察F2的粒色,则黄色个体共占,绿色个体共占黄色个体基因型有,各占总数的。
绿色个体基因型有,占总数的。
只观察F2的粒形,则圆粒个体共占,皱粒个体共占圆粒个体基因型有,各占总数的。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引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提问学生:如果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基础上,同时考虑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它们的遗传会遵循怎样的规律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 F1 代都是黄色圆粒豌豆。
再让 F1 自交,得到 F2 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的比例约为9:3:3:1。
(2)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 F2 代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为什么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 9:3: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提出假设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分析结合遗传图解,详细讲解 F1 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以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从而解释 F2 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测交实验(1)实验设计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2021版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二节第1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1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互不干扰的。
2.具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AaBb)自交子代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那么自由组合。
4.基因别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中核基因的遗传。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F2结果分析:1.F2的表现型及比例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9∶3∶3∶1。
2.两对性状杂交的F2中,并未出现新的性状,而是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
3.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比例分析(1)种子形状:圆粒∶皱粒=3∶1。
(2)子叶颜色:黄色∶绿色=3∶1。
即: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别离定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Y和y、R和r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2.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各一种配子。
3.F1(YyRr)产生配子时,按照别离定律Y与y、R与r别离,同时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其比例为:YR∶Yr∶yR∶yr=1∶1∶1∶1。
4.4种雌雄配子结合时机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其表现型比例为:9∶3∶3∶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完善测交遗传图解[填图]3.结果: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1)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1是双杂合子。
(3)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别离,非等位基因那么自由组合。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理论上:基因的自由组合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第二节基因的自组合定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基因的自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再次用此研究思路研究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基因的自组合定律》的第1课时,学生学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以及对自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而基因的自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在第二课时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知道孟德尔是通过对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的研究,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基因的自组合现象理解对自组合现象的验证 2、能力目标:运用“棋盘法”进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通过自组合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组合规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关注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重点】对自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验证体会孟德尔的研究思路【教学难点】分析F1代形成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分析F2代的表现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回顾,引出核心问题:生:观看课件,回忆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的研究思路师:提出核心问题: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现象解决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活动1、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现象师:课件介绍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 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师:课件介绍孟德尔对遗传试验现象的解释重点讲解:①、F1代形成的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课件:F1代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几率均等,F2代有16种结合方式在棋盘格中归纳:F2代的表现型、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教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离定律为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复习提问】1、分离定律的得出是针对几对相对性状得出的结论?2、假说演绎法有哪几个步骤?3、生物是不是只有一对相对性状?举出例子。
【过渡】孟德尔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不止一对相对性状,如豌豆来讲,同一株豌豆,种皮的颜色与种子的性状与其他植株之间都会存在相对性状,如黄圆豌豆对绿皱豌豆,那么当同时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时还复合之前提出的分离定律吗?如果不遵循又遵循怎样的规律呢?带着这些疑问,孟德尔开启了自己新的探索之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PT分步展示实验过程:阅读教材P37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并完成学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遗传因子组成该如何书写?3、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2】:F1会产生哪些种类的配子?比列是多少【实验探究】(1)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分别组合自己手中的卡片。
(2)每个同学得到颜色相同的两张卡纸片,每个人手中有代表等位基因的两张纸片,按照假说中第二点提出的,相同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与前后桌同学组合得到F1产生的配子类型。
探究活动二7名同学一组,编号甲、乙、丙。
甲负责记录结果;乙负责将小桶中的黄色球(代表Y、y)随机取出;丙负责将小桶中的红色球(代表R、r)完成填空积极发言,在纠错过程中获得新知通过分组协作,找出本节核心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建立在对原理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分两组实验并展示结果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掌握遗传因子组成的写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培养随机取出,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据。
高中生物 第2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2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目标]1.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遗传图解。
3.理解测交实验及遗传图解。
4.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5.理解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回扣基础要点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黄圆×绿皱↓F1F2 ∶3黄皱∶3绿圆∶2.归纳(1)F1全为。
(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
(3)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
(4)F2中重组类型(与P不同,不是与F1不同的表现型)为,所占比例为_______,若亲本改为黄皱×绿圆(均纯合),则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1.假说(1)F1在形成配子时, ____________ 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组合。
(2)F1产生雌雄配子各__ 种类型,且数目_____ 。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 ,结合方式有___ 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__ 种,性状表现为___ 种。
2.图解(见上图)3.验证(1)验证方法:_________,所用亲本为F1黄圆×____ ,目的是检测F1产生配子的情况。
(2)实验结果:后代出现__ 种基因型,__ 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 。
例1:(2009·广东理基,4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1.实质: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围:_____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______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符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教案: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苏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主学案】1.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思考: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进行自由组合吗?2.对自由组合的解释:(1)粒色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遗传因子Y和y控制,粒形是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遗传因子R和r控制。
(2)亲本遗传因子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的配子。
(3)F1的遗传因子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4)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yr,它们的数量比为。
(5)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思考:如果杂交亲本为黄圆和绿皱,则F2中重组类型的表现型是什么?占F2的比例为多少?如果杂交亲本为黄皱和绿圆,则F2中重组类型是什么?占F2的比例是多少?3.测交就是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按照孟德尔假设F1产生了 4种配子,它们的数量比为;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即yr,所以测交结果应当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
【典题精析】重点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例1.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基因型,其中部分基因型并未列出,而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1、2、3、4的表现型都一样B.在此表格中,YYRR只出现一次C.在此表格中,YyRr共出现四次D.基因型出现机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解析:要熟练解答本题,必须对F1产生的雌雄各四种配子随机组合的16种F2基因型比较熟悉:“双杂”占4/16,“单杂”四种各占2/16,“纯合体”四种各占1/16。
答案:D重点二:自由组合定律中比例数的应用例2.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苏教版新必修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教案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对遗传现象的分析和训练,掌握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遗传现象,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推理精神。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遗传育种、家族遗传病分析等遗传学问题。
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化繁为简: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能用分离定律解答的尽量用分离定律解答;2.定点突破:要抓住隐性性状实施突破;3.掌握规律:熟悉各种比例关系,并整理归类,能进行比例的变换,如某个体占3/8,可直接变换为3∶3∶1∶1的比例关系。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
(2)注意联系前面学过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和解释,来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3)加强对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前面学过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相关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挂图。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教案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9 : 3 : 3 : 1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色圆粒(YYRR) X 绿色皱粒(yyrr)
↓↓
配子 YR yr
↘↙ F1 黄色圆粒(YyRr)
↓✞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YyRr X yyrr
↓↓
配子 YR Yr yR yr yr
↘↙
测交 YyRr Yyrr yyRr yyrr
后代 1 : 1 : 1 : 1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动植物育种:
应用
医学实践
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材料的正确选择;
2.先对一种性状进行研究;
3.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4.科学的试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 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2)举例说明生物的性别决定的类型;(3)尝试分析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并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提高效率。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遗传育种、家族遗传病分析等遗传学问题。
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3)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遗传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逻辑推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2.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伴性遗传方式的发现是这节课的难点,假设情况较多。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动手、动脑,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通过书写遗传图解,掌握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规范正确书写要求。
4.通过红绿色盲遗传方式分析,结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现伴X 隐性遗传的特点。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2)利用遗传学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1)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收集新颖素材,动手完成遗传图解,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学生:三种;DD、Dd、dd;高、矮;1 : 2: 1。
教师: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会怎样?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如何?(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性别决定阅读课本P38相关内容,结合图3- 14,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1〗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讲述】不一定。
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 上。
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者细胞质的质粒DNA上。
③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所以说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问2〗几个概念的辩析【讲述】同配性别:能形成同一种配子的性别,如XX、ZZ。
异配性别:能形成两种配子的性别,如XY、ZW。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直接相关的染色体。
性别决定:一般指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问3〗哺乳动物中,雌雄比例大致接近 1 :1,怎样解释?【讲述】以人类为例。
人类男性性染色体XY,女性性染色体为X%男性可产生含X和Y染色体的两类数目相等的配子,而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配子。
精卵配子结合后产生含XY和XX两类比例相同的合子,分别发育成男性和女性。
因此,男女性比近于 1 :1。
即同配性别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异配性别产生两种类型、频率相等的配子,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必定产生两种性别的个体,且频率相同。
〖问4〗说明性别决定的其他常见类型:【讲述】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Y ZW XX ZZ②染色体倍性决定性别:蜜蜂③基因决定性别,如玉米Ba决定雌性,Ts决定雄性④基因平衡决定性别(X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决定性别):蟑螂X/A⑤环境决定性别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一些种的性别决定。
(如:鳄鱼等,它们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高温为一种性别,低温为另一种。
还有一种叫后缢的海生蠕虫,幼体自由生活,成熟前经过变态发育,掉落在海底的为雌性,掉落在雌性吻部则为雄性。
〖问5〗在果蝇中,长翅(Vg)对残翅(vg)是显性,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又红眼( W) 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雌蝇是XX,雄蝇是XY, 问下列交配所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和表型如何?(I) WwVgVggwvgvg(2) wwVgv g<WVgvg【讲述】上述交配图示如下:(1) WwVgvg wvgvg:即基因型:等比例的, , , ,wYvgvg。
表现型:等比例的红长J红残J白长J白残J红长父,红残「白长―白残父。
(2) wwVgvg WVgvg:即,基因型:IWwVgVg : 2WwVgvg : IWwvgvg : IwYVgVg: 2wYVgvg : IwYvgvg。
表现型:3红长早:1红残早:3白长父:1白残父。
〖问6〗纯种芦花雄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子一代。
子一代个体互相交配,问子二代的芦花性状与性别的关系如何?【讲述】家鸡性决定为ZW型,伴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于是,上述交配及其子代可图示如下:可见,雄鸡全部为芦花羽,雌鸡/芦花羽,/非芦花。
〖问7〗在鸡中,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的存在,基因型cc的鸡总是白色。
我们已知道,羽毛的芦花斑纹是由伴性(或Z连锁)显性基因B控制的,而且雌鸡是异配性别。
一只基因型是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斑纹,如果这些子代个体相互交配,它们的子裔的表型分离比是怎样的?注:基因型C—ZbZb和C— ZbW鸡的羽毛是非芦花斑纹。
【讲述】根据题意,芦花公鸡的基因型应为CCZBZB这一交配可图示如下:因此,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它们的子裔的表型分离比为芦花:非芦花=9/16 : 716。
若按性别统计,则在雄性个体中芦花:非芦花=6/16 : 716;在雌性个体中芦花:非芦花=3/16 : 5/16;〖问8〗如何判断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讲述】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一代雌雄个体中性状表现一致的,则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
若后代雌雄个体性状表现有明显差异的,则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
探究二伴性遗传阅读课本P38-P40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9〗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写一写】色觉示方关基因型②色盲婚配方式遗传图解:【小组合作】请尝试写出以下组合的婚配图解:1.女性正常与男性色盲2.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3.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正常4.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问10〗伴性遗传的特点是什么?【讲述】(1 )正反交结果不同,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性状的分离比在两性中不一致。
(3)常表现交叉遗传。
〖问1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哪类染色体上?为什么?【讲述】性染色体。
原因:如位于常染色体,则男女患病的几率应该一样。
〖问1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为什么?【讲述】X染色体。
原因: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则患病的只会是男性。
但事实上女性也有红绿色盲患者。
〖问13〗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为什么?【讲述】隐性。
原因:如果为显性基因,则n 5与n 6婚配,不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
〖问14〗某种遗传病在该家族系谱图中发现只要是男性都患该病,女性都不患病,这是一种什么病?有什么遗传特点?【讲述】属于伴Y遗传病,其传递过程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问15〗某女性婚前体检,发现是红绿色盲,其丈夫正常,医生在建议栏内写了一句话告诫这对新婚夫妇,你知道医生写的是什么吗?【讲述】建议生女孩,避免色盲。
因为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只能产生一种Xb配子,与精子Y结合生出的男孩一定是色盲(XbY)。
〖问16〗如果女性色盲,那么她的父母和子女表现型如何?如果男性色盲,他的父母和子女表现型又如何?【讲述】通过女患和男患父母和子女比较,学生发现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这个特点。
〖问17〗在火鸡的一个优良品系中,出现一种遗传性的白化症,养禽工作者把5只有关的雄禽进行测验,发现其中3只带有白化基因。
当这3只雄禽与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母禽交配时,得到229只幼禽,其中45只是白化的,而且全是雌的。
育种场中可以进行一雄多雌交配,但在表型正常的184只幼禽中,育种工作者除了为消除白化基因外,想尽量多保存其他个体。
你看火鸡的这种白化症的遗传方式怎样?哪些个体应该淘汰,哪些个体可以放心地保存?你怎样做?【讲述】229只幼禽是3只雄禽的子代个体的统计数字。
因而,根据题意,这3只雄禽基因型相同,所以,可视为同一亲本。
由于雌禽为异配性别,又表现正常,于是推断,其基因型为ZW。
雄禽为同配性别,又在子代中出现白化个体,并且全是雌的,所以这3只雄禽肯定是白化基因杂合子,即ZZa。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在火鸡中,这种白化症的遗传方式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对于上述假定作2检验:略=3.36p > 0.05,差异不显著。
因此可以认为上述结论是正确的。
这样,不难看出,184只表型正常的幼禽中,全部雌禽( ZW)可以放心地保留,对于雄禽应进一步与表型正常的雌禽作一次交配,凡子代出现白化火鸡者应淘汰。
七、板书设计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性别决定1.XY 型2.ZW 型二、伴性遗传1•概念2•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1)基因型分析(2 )遗传方式(3 )遗传特点八、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在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定律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在教学中把握两条主线”并行:一条科学知识主线、一条生物学科素质培养主线。
科学知识的主线通过课件、板书和其他教学活动来突出、强化;生物学科素质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养成,比如让学生多次书写图解,并多次对自己的图解进行纠错,这是很好的生物学科素质训练和养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