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便血分析总结评估

合集下载

便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便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便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

便血只是一个症状。

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

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一.材料及方法1.入选对象: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消化内镜室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均为显性出血,鲜血,果酱血,及脓血便,肛裂。

上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及全身性疾病基本除外。

便血病程1天至3年不等的186例患者。

年龄22-78岁,平均45.6岁。

男性125,女性 61, 仪器为PENTAX系列电子结肠镜。

肠道准备参照《2013年7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关于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共识意见》。

2.结果:结直肠癌63结肠息肉57炎症性肠病19肠道感染(细菌性感染16例,肠结核2例)18其他(憩室2例,缺血性肠炎6例,结肠术后吻合口炎及溃疡5例,未见明显改变16例)29二.讨论1.结直肠癌:63例,占34%。

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占36例(57%),其中合并单发及多发腺瘤息肉的有7例;进展期癌占大多数,49例(78%)。

其中中老年男性(大于等于40岁),便血时间长,查体伴有腹痛,腹部包块的患者比例大。

2.结肠息肉:57例,占31%。

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占58%[1],结肠各个部位均有可能形成息肉。

单发息肉及多发息肉患者数量基本相同,31例及26例,目前公认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2]发现后尽量切除。

我科目前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等治疗技术手段。

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EMR术前病理提示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送完整息肉病理提示基底部腺瘤恶变,向患者及家属沟通并获得手术签字后,其中2例追加普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的肠管未见癌组织细胞(证明EMR完整切除病变组织);1例78岁老年女性,合并慢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多年,内镜下EMR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病理提示慢性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目前正在随访中。

便血的鉴别诊断模板

便血的鉴别诊断模板

三、病因
肠息肉
占便血病因的 1/3左右,息肉大多分布于结肠 和直肠,可单发或多发。年青人多见,出血 原因是因为息肉表面炎症、糜烂及排便损伤。
三、病因
内痔、肛裂等肛门疾病 内痔出血是便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肛裂 而致的便血也很常见。
三、病因
肠道感染及炎性改变 肠道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均可引起 出血,如肠伤寒、阿米巴肠病、肠血吸 虫病、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坏死性小 肠炎等。
七、便血的诊断程序
2.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 需鉴别:部分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量不大 ,出 血速度不快 ,在临床上可仅有便血而无呕血 ,易 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可先插入胃管 ,若抽出 胃液无血而又有胆汁者 ,则可除外上消化道出血 ; 若诊断仍有疑问 ,可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 ,进一 步明确诊断。
71(4.66)
放射性肠炎
0
24(3.75) 21(4.67)
45(2.96)
肛裂
5(1.15)
6(0.94)
4(0.89)
15(0.99)
慢性菌痢
4(0.92)
4(0.63)
1(0.22)
9(0.59)
小肠出血
2(0.46)
4(0.63)
0
6(0.39)
三、病因
病因与年龄的关系
附表 1522例不同年龄组便血病因分析 例(%)
七、便血的诊断程序
3.判断出血量的大小 :对于便血的病例 ,及早明确 是急性大出血、显性出血还是隐匿性出血,对 选择下一步的检查十分重要。 下列情况下应考虑 急性大出血 :①鲜血便每次量 达200~300ml;②12h内输血超过 800ml以上,仍 不能使血压保持平稳者 ;③早期即出现休克征象 者。显性出血 常为果酱样便、暗色血便或鲜血 便,但不伴有循环衰竭症状。 隐匿性出血 大便颜 色常不引起注意或为灰黑色干便 ,须用光学方法 检测或用核素标记细胞检测方能确诊。

儿童便血30例临床分析

儿童便血30例临床分析

儿童便血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便血患儿的临床诊治,总结确信病种的依据和医治疾病的疗效。

方式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湿热蕴结和脾胃虚寒2型循证而治。

结果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 %。

结论中药辨证医治便血疗效确信,且要以血色辨部位,兼症辨病种,才能提高诊病的精准度。

【关键词】便血;辨证论治;儿童便血是指血自肛门而下,或先便后血,或先血后便,或血与粪便相杂而下,或纯下血水者[1]。

儿童便血与成人相较,其病种、病性、病位均有明显不同性。

笔者采纳中医药诊治30例便血患儿,收到中意成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患儿均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月,平均4岁;病程最短2 h,最长10月,1月之内者18例,1月以上者12例;西医诊断结肠、直肠息肉者10例,肛裂8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急性出血性小肠炎2例,过敏性腹型紫癜3例,肠套叠4例。

2医治方式本组病例经确诊后,按急那么治标、缓那么治本的原那么,有明确外科手术指征者,行手术医治。

病势缓者均用中药辨证论治,大体分虚实2型。

湿热蕴结型治以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以自拟体会方榆槐煎(地榆、槐角、茜草、黄芩、黄连、焦山栀、血余炭、炒枳壳、防风、当归)加减。

热毒重者加金银花、薏苡仁、败酱草清热解毒;便秘甚者加大黄通便泻火。

脾胃虚寒型治以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以黄土汤(灶心土、炒白术、附子、阿胶、生地黄炭、炒黄芩、白及、血余炭)加减。

便血日久不止,脾虚不摄者加党参、炙黄芪益气摄血;阳虚较甚,畏寒怕冷者加炮姜、艾叶温阳止血。

以上2型患儿经治血止后均以补中益气丸、归脾丸、香砂六君丸巩固1~2周。

3医治结果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

显效:用药2周内便血病症消失,1月内未复发。

有效:用药2周内便血程度减轻,次数减少。

无效:用药2周内便血病症未改善。

结果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其中无效的3例患儿后经外科医治痊愈。

2013年便血的优化中医诊疗方案

2013年便血的优化中医诊疗方案

2013年便血中医诊疗方案优化一、定义1、中医定义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血便夹杂而下,或在大便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大便显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结阴等。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有远血、近血之分;按血色的鲜浊,又有肠风、脏毒之别。

2、西医定义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实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血便夹杂而下,或在大便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大便显柏油样。

2、次要症状:胃脘作痛,腹痛,有时烦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怯寒肢冷等。

(二)西医诊断:参照《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08年1月)、《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5年8月)。

诊断要点:(1)发病特点:一般起病较缓,病程或短或长;(2)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息肉、憩室或肝硬化等病史。

(3)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或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

(4)实验室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5)凡是大便下血,无论在大便前、大便后下血,或血便夹杂,或单纯下血,均可诊断为便血。

三、治疗(一)证型:胃中积热证症状:便血色紫黯或紫黑,口苦,口渴喜冷饮,胃脘胀闷作痛,并有灼热感,有时烦躁,头晕目眩,大便不畅,舌燥,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

大黄15g、黄连10g、黄芩10g、大蓟10g、小蓟10g、侧柏叶10g、荷叶10g、茜草根10g、栀子10g、白茅根10g、丹皮10g、棕榈皮10g。

便血鲜红诊断详述

便血鲜红诊断详述

便血鲜红诊断详述*导读:便血鲜红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下消化道少量出血(少于500ml)时,可很快被机体代偿而不引起明显症状;当出血量超过800~1000ml以上时,尤其是在较短期内丢失者,均可有头昏、乏力、心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皮肤苍白等表现,更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的表现。

有上述表现时均提示为大出血。

大出血患者,当其头昏、冷汗、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消失,脉搏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则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

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

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

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

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

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

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

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

便血中西医诊治

便血中西医诊治

便血中西医诊治便血指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夹杂而下,或下纯血。

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量在50ml以上即可出现黑粪。

由于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管内与硫化物相结合而生成硫化铁,故大便呈柏油样黑色,呕血者多有黑粪。

【诊断策略】1.问诊要点重点询问病史、既往史、伴随症状。

注意便血量,有无呕血、咯血。

便血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传染病、恶性肠肿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伴急性腹痛者可见于急性胆管炎、膈疝、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等;伴皮肤黏膜出血者多注意血液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尿毒症等;伴慢性上腹痛,但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疼痛无减轻者常见于胃癌;伴里急后重者可见于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便血量少,血色鲜红,在便后滴下或射出,提示为直肠肛管疾病。

2.查体要点重点查体心、肺、腹等。

3.辅助检查要点消化系内镜检查是首选措施,必要时还可做X线钡剂造影、核素、血管造影等检查,以帮助诊断。

4.中医辨证要点(1)胃肠积热:大便下血,血色鲜红或紫黑,伴发热口渴,喜冷饮,胃中灼痛,口苦纳呆,心烦头昏,大便燥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2)脾胃虚寒:大便下血,或先便后血,血色紫黯,甚或色黑,经久不愈,脘腹隐痛,喜暖喜按,怯寒肢冷,饮食减退,面色不华,精神疲倦,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

【鉴别诊断】少量便血多来源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疾病,如痔、肛裂、肛瘘、结肠、直肠息肉与癌等;中等量便血多见于肠系膜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大量便血应考虑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疾病,有时也可见于肺结核、回肠远端憩室溃疡等。

血与粪便不相混杂者,常见疾病为痔、肛裂、肛瘘、直肠肛门损伤、直肠息肉与癌;血与粪便相混杂者,应考虑结肠息肉与癌,夹有脓血、黏液者,多为细菌性痢疾,血吸虫肠病、肠结核、溃疡性大肠炎、阿米巴肠病等。

一般上位结肠出血,血与粪便常相混杂,乙状结肠和直肠出血,血与粪便多不混杂,而是新鲜血液附着于成形大便的表面。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ige )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其表现为黑便、呕血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化障碍、氮质血症、贫血等。

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黏膜病变及胃癌。

本研究选取2011年1 月~2013 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8例患者中,59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黑便,43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呕血,66例患者同时伴有黑便、呕血。

1.2 方法138例患者均通过血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生化、胃镜、腹部CT等检查结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

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及口、鼻、咽喉部或呼吸道病变的出血。

2 结果2.1 本次研究的168例患者中,105例有明显诱因,其中服用NSAID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是最常见的诱因,其次是饮酒、饮食不当、劳累等。

61例患者无明显诱因。

168例患者主要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其次是急性胃粘膜撕裂、贲门粘膜撕裂等,病因及诱因见表1。

2.2 上消化道出血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本组研究平均年龄为57.3 岁。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60 岁)患者共53例(31.5%);中年组(40~60 岁)69例(41.1%);青年组(<40岁)患者46例(27.4%)。

中年组最多,其次是老年组,青年组最少。

2.3 上消化道出血与发病性别的关系本组患者中男性123例,女性45例,男:女=2.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4 上消化道出血平均住院日及治愈率、死亡率该组资料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住院日为12.7d,治愈141例(83.9%),自动出院6例(3.6 %),转科13例(7.7%),死亡8例(4.8%),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6例,占死亡的(75.0%),胃癌2例,占死亡的(25.0%)。

16531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16531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16531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目的:分析近2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的16 531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进一步探讨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做粪便常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粪便总的异常率为27.02%,其中隐血11.71%、性状11.19%、白细胞1.88%、红细胞1.12%、颜色0.93%、吞噬细胞0.19%。

粪便常规检查各指标的异常率以门诊最高。

结论:粪便隐血检查在临床消化道疾病中起至关重要。

标签:粪便常规检查;隐血粪便常规检查很多年来都是住院患者必查的检测项目,该项检查在消化道疾病及寄生虫所导致的疾病筛检上占有重要地位。

粪便常规检查的指标有颜色、性状、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寄生虫、隐血等。

为了探讨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又因调查患者来源广泛,病种呈多样性。

因此选取16 531例粪便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16 531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

粪便异常判断标准:颜色以白色、红色、黑色、果酱色为异常;性状以糊状便、水样便、黏液便、米泔样便、血便、脓便为异常;隐血试验以弱阳性、阳性为异常;镜检见寄生虫卵或原虫或幼虫或虫体、红细胞、白细胞>3/HP、夏科雷登氏结晶、胆红素结晶为异常。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

按科室统计粪便颜色、性状、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寄生虫和隐血的异常率。

2 结果各指标总的异常率为27.02%,其中隐血11.71%、性状11.19%、白细胞1.88%、红细胞1.12%、颜色0.93%、吞噬细胞0.19%。

其中粪便隐血和性状异常率居首,其次是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异常率,寄生虫、夏科雷登氏结晶等未检出。

粪便常规检查各指标的异常率以门诊最高,其次为消化科、肿瘤科,详见表1。

3 讨论粪便常规检查对于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肿瘤等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症状评估—呕血与便血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症状评估—呕血与便血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呕血黑便
呕血 是指上消化道(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
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 全身性疾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的 现象。
黑便 是指上消化道出血时部分血液经肠道排
出,因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 铁,形成黑色的大便,由于黑便附有粘液发亮,类 似柏油,又称为“柏油便”。
目录
1 呕血黑便的病因 2 呕血黑便的临床表现 3 呕血黑便的护理诊断
1 呕血黑便的病因
上消化道疾病
包括食管疾病、胃十二 指肠疾病及肝胆胰疾病。 如食管静脉曲张、消化 性溃疡等是主要病因。
全身性疾病
包括如血液疾病、感染 性疾病及其他、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 行性出血热等均可引起。
2 呕血黑便的临床表现
01
呕血颜色
02
粪便颜色
出血多而急,血多鲜红或暗红色;出血 少多为咖啡色。
出血量大,在肠道停留时间长,为黑色, 停留时间短为暗红色。
03
血液学改变
可出现贫血.
出血量的估计
程度
出血量
表现
轻度 中度
>5ml 50-70ml 250-500ml <500ml
1000ml左右
隐血实验阳性 黑便 呕血
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血压正常、尿量 减少。
头晕、心悸、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重度
>1500ml
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血压显 著下降。
3 呕血黑便的护理诊断
01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血容量不足有关。
02
活动无耐力
03
潜在并发症
与上消化道出血或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休克

便血健康评估

便血健康评估

便血健康评估便血是指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血痕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便血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包括肠道炎症、溃疡、肿瘤、出血性结肠炎等,因此对于出现便血症状的患者,健康评估尤为重要。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

包括便血的发作频率、量多少、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

同时,医生还会询问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病史,如肠道炎症、肿瘤、肠息肉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确定引起便血的可能原因。

其次,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腹部是否有明显肿块、压痛、触痛等异常体征。

此外,医生还会对患者的肛门进行检查,检查肛门括约肌是否紧张,有无肛裂、痔疮等问题。

接下来,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

最常见的检查是便常规检查和便潜血试验。

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粪便的性状、颜色、纹理等信息,有助于初步判断出血源的位置。

而便潜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的潜血,如果结果呈阳性,则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

此外,医生可能还会提及其他进一步的检查,如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等。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结肠和直肠的情况,检查是否有结肠息肉、溃疡、炎症等问题。

胃镜检查则是检查胃部是否存在问题,如溃疡、炎症等。

最后,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对于便血症状轻微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

而对于症状严重或有明显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案。

总之,便血的出现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因此对于便血症状的患者,健康评估尤为重要。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初步确定出血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及时进行健康评估和治疗,有助于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便血疾病研究报告

便血疾病研究报告

便血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便血所属部位:臀部就诊科室:肛肠外科病症体征:便血,乏力,头晕疾病介绍:便血是怎么回事?便血,即大便出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有皮肤,猫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体征:便血有哪些症状表现?以下就是关于便血症状的详细介绍:痔疮便血: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阴虚: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失精,腰酸肢倦,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脾胃虚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杂,或下纯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脘腹隐痛,纳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湿热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鲜红,大便不爽,肢困脘胀,纳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胃肠湿热: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饮,齿龈肿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化验检查:便血有哪些检查方法?以下就是关于便血检查的详细介绍:1、肠镜检查确定痔粘膜是否有出血点或出血倾向。

2、肛门指诊直肠指诊是及时发现直肠癌的一种可靠而又简便的方法。

3、腹部检查溃疡性大肠炎可在左下腹部触及香肠形肿块,为挛缩而增厚的结肠。

4、化验检查分析粪便检查:怀疑感染性肠病者,应做粪便细菌培养查找致病菌,以便针对致病菌选择抗菌药物。

血及骨髓检查要做血小板计数、凝血机制以及骨髓涂片等方面的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肠腔粘膜表面的病变,诊断率很高。

大便隐血试验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

也叫邻甲联苯胺法(OB)。

大便隐血试验仍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

便血的鉴别诊断

便血的鉴别诊断

02.2
细菌性
鉴别:形态 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 巴氏杆菌:麦康凯琼脂不生长。 沙门氏菌:(葡萄糖)产酸产气 ,大多数不发酵乳糖,三糖铁琼 脂产H2S。 大肠杆菌:产酸产气。三糖铁琼 脂不产H2S;麦康凯琼脂上生长 。
采样镜检,革兰氏染色。培 养、鉴定;
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的都是G-
02.3
中毒:若以上可能的疾病被排除,应考虑中毒。中毒的机理,导致凝
血因子异常,使出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持续性便血但体温不高
结合血液学检查,怀疑胃肠道肿瘤时 利用X光、胃窥镜检查,病理活检。
04
持续性便血但体温不高
胃的幽门和十二指肠(临床症状为进食后几小时便发 生呕吐)、 直肠的后段(临床症状为排便费力和排出混有血液的 粪便)。 通过钡餐造影进行X线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内窥镜是最 好的选择。只有组织病理学的检查才能做肠肿瘤的确 定性诊断。
10动物医学4班
便血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胃肠道肿瘤。 持续便血,
腹痛
应考虑肠系膜动脉血栓——栓 塞、肠套叠、肠扭转。
体温不高
腹泻
胃肠道炎症
出血素质
考虑血斑病、血友病、坏血病、 中毒。
肠套叠
01
腹痛
腹部触诊与X线钡餐造影或B超检查 是诊断本病的常用方法。对于幼犬或小型 犬,腹部触诊容易摸到套叠肠段,形态如 香肠状物,并有“杯口状”结构,(见左下 图所示),指捏手感质地坚实而不硬,而 套叠部周围肠管空虚而松软。直接X线平 片:肠套叠可见光密度增加的香肠状物体 ,还可见到由于薄层气体,使套叠肠管形 成的分层图像。
血吸虫:尼龙绢筛集卵法和 虫卵毛蚴孵化法。
02.3
寄生虫
鸡 若粪便呈棕红色,初步判断盲 肠球虫——柔嫩艾美球虫。若 呈酱油色,考虑急性小肠球虫 ——毒害艾美球虫。 再用显微镜检查粪便和肠粘膜 刮取物,发现虫卵囊、裂殖体 或裂殖子,才可确诊。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
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源位于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等消化道的一种疾病。

出血量的评估是判断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判断出血量的多少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一是病史信息的获取。

病史信息包括患者出血的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从出血的时间来看,一次大量呕血或便血可能代表出血量较多;而反复呕血或便血,每次出血量较少,但持续时间较长,也可能代表出血量较多。

二是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皮肤色泽、肢体温度、黏膜的湿润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出血量较多时,患者往往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干燥等表现,体温降低,血压降低,脉搏加快等。

三是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尿液分析等一系列检查项目。

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判断出血的程度。

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可判断出血的原因。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排除肝病等因素对血凝功能的影响。

尿液分析主要是排除泌尿系统出血的可能。

最后,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评估。

根据病情和判断出血的部位、原因等综合判断患者的出血程度。

总结起来,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需要通过病史信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综合评估等多个方面来评估。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进一步判断出血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

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出血的损害,提高患者的预后。

便血病例诊断报告

便血病例诊断报告

便血病例诊断报告摘要该报告详细描述了一位患有便血症状的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通过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我们得出了该患者患有下消化道出血的初步诊断。

背景便血是指从消化道排出带血的大便。

它是一种多发病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等。

对于患有便血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病史•患者基本信息:男性,52岁,无过敏史。

•主诉:连续两周出现便血,呈鲜红色,大便中带有血块。

•现病史:患者近期没有服用抗凝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

没有腹痛、腹泻或体重下降等其他相关症状。

•个人史:未抽烟,饮酒仅社交用量。

•家族史:无相关疾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重正常,无呈貌病态。

•皮肤:皮肤无黄染,无紫癜、出血点或淤斑。

•查体:腹部平坦,无压痛,腹部肠鸣音正常。

检查结果我们为该患者进行了以下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20g/L (正常范围:130-175g/L)–血小板计数:220×10^9/L (正常范围:150-400×10^9/L)–白细胞计数:7.5×10^9/L (正常范围:4.0-10.0×10^9/L)–血沉:10mm/h (正常范围:男性 0-15mm/h)2.大便隐血试验:–大便隐血呈阳性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显示直肠黏膜充血,并发现两个肠息肉。

诊断综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给该患者初步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

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直肠黏膜充血和息肉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诊断。

进一步检查和相关检查有助于准确明确病因。

治疗建议鉴于该患者患有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建议进行以下进一步检查和治疗:1.结肠镜活检:对肠息肉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

2.血液检查:进行消化道出血相关的血液检查,如出凝血功能、肝功能和炎症指标等。

3.影像学检查:可以考虑进行胃镜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胃肠道其他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便血分析总结评估
我科制定了便血的中医诊疗方案,现将我科2013年度按便血诊疗规范管理的106例住院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均为2013年度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47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15岁,平均56岁。

2、中医诊断
106例患者均符合便血的诊断标准,其中辩证属于脾胃虚寒者45 例,男25例,女20 例;中气不足30例,男16例,女14例;热毒内结者10例,男3例,女7例;肝胃郁热者10例,男 8例,女2例;气滞血瘀5例,男3例,女2例;胃中积热6例,男4例,女2例,配合中药治疗106例。

3、西医诊断
所有病例均符合便血的诊断标准,并经胃镜、结肠镜、CT检查证实,排除痢疾、痔疮等。

4、疗效
90例便血症状消失,10例中有不同程度的缓解,6例治疗2天无明显缓解自动出院。

中医参与率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治愈率77.7%,好转率17.6%,未愈4.4%。

5、住院时间及费用
住院天数最短2天,最长12天,总平均住院天数6天,总平均住院费用4300元,其中检查费化验费1800元,治疗费1100元,药费1400元。

6、中医治疗率46.6%
7、分析总结
2013年我科临床观察表明便血以脾胃虚寒证、中气不足证较多见,属于脾胃虚寒者显效不如热毒内结者快,且脾胃虚寒的便血往往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寒暑转换时易发,出血程度相对较大,治疗次数多于其他证型。

脾胃虚寒者,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统血无权,血由肠道渗出,出血部位在肠之上端,故大便下血;因血来较远,故便血色紫黯或黑;中气不足者,多因思虑劳倦,或久病致中气不足,气不摄血,以致血液下渗大肠。

解决以上难点的思路及对原方案的改进措施:
1、对于辩证属于脾胃虚寒证及中气不足证者,我们辩证使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以温阳健脾,黄芪注射液以益气健脾,并辩证调护:
(1)轻症便血应注意休息,重症者则应卧床。

(2)可根据病情禁食、进食流质、半流质或无渣饮食。

(3)应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性状及次数、便血量。

2、估计出血量,预防虚脱血证应辨出血程度。

血为气母,如出血过多,可致气随血脱,甚至亡阳虚脱,病至危殆。

因而,辨别出血量的多少对判断预后、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临证当根据头晕、乏力、面色唇甲苍白、心慌、出汗等症的程度,结合舌、脉,综合判断出血程度,一旦有亡阳虚脱之征兆,当以益气固脱为先,优先重用参附注射液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并配合西医补液复苏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