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初探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探讨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2021年度部门决算显示,此次涉及的公开信息的内容在横向和纵向深度方面更加丰富,部门决算公开的内容中,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在满足各个部门单位履行各自职能的基本要求下,“三公”经费的支出总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而受到世界疫情的影响,各部门也进一步收紧了各项开支。

而根据本年度中央各部门的结算信息可以发现,各个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也显著降低,且不高于年初其所报的预算经费。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八项规定提出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要求,对减少政府部门相关支出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加上世界疫情的不断反复,存在单位人员的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等对外活动的暂停,且因此带来的各项公务用车及接待的支出费用有所降低。

一、严格“三公”经费管理的必要性“三公”经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以及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特点,“三公”经费占其运作成本的主要方面,同样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始于2011年,由中央的各部委行政部门发布其前一年的支出情况,自此,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后续公开该项经费的行为做出了良好的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公”经费的公开,其意义在于规范政府资金支出行为,一定程度上使财政支出更加有效;另一方面,能够为各党政机关部门人员提倡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方面起到警醒作用,进而为各地方的行政部门起到厉行节约的表率效果。

2021年,江苏省财政厅扩大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要求各市县公开二级单位预决算信息,“三公”经费预决算随部门预决算一并公开,并且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具体到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探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有效监督和管理“三公”经费的使用,建立内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

一、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概念及使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公务出国(境)以及公务用车三个方面的经费支出。

公务接待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对来访人员进行接待,包括餐饮、礼品、旅馆、交通等费用;公务出国(境)是指公职人员到国外(境外)进行公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公务用车是指用于满足公务活动需要的车辆使用费用。

这些经费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一旦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浪费、滥用甚至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内控制度是企业或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和规程。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三公”经费使用合理、规范和透明的基础。

内控制度可以帮助机构规范经费使用的流程和程序,降低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内控制度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减少财务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性。

最重要的是,内控制度可以提高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减少腐败和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机构设置和责任划分需要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明确“三公”经费的审批、报销和监管程序。

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专员,负责“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审批和监督工作。

明确各级领导对“三公”经费使用的监督责任,让责任到人,形成层层监管的体系。

2. 预算控制要建立严格的“三公”经费预算控制制度,合理制定“三公”经费的预算数额和分配标准,防止经费的超支和滥用。

可以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每季度进行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预算和支出计划。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一:“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 “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 摘要: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 运行成本是需要改革的重点之一。

“三公”经费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序开展、促进行政效率的 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小断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 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文章以“三公”经费的公开为切入点,指出了当前“三公”经费存 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从而探寻降低“三公”经费的措施以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 费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三公经费;原因;对策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镜)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 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 况,一自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1 年 11 月 21 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 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 公”经费,禁比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以此条例的出台为开始,全国行政事业单 位展开了新一轮“三公”经费改革。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1、具体消费小实,经费居高小下 (1)消费过度,存在浪费现象。

公务消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公务消费随意性大,若是单 位领导自支自批,们-.们超出标准,铺张浪费现象}一分严重。

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超出规定标 准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一)部分消费模糊。

在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 公务消费经常出现变通支出的现象。

有些消费支出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走账, 而是通过变通的方式变为招待费或者其他公务名义进行 报销,无论是小是公务开支,都随着公务开支的名义报销,出现了模糊消费的情况,这种情况 下,公务经费}I-.}I 发生“公地悲剧”的现象,经费数额小断增多。

灰色消费众多。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以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

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费和公务差旅费,这些支出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三公经费时,需要遵循相关财务管理规定,确保经费的合理、规范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经费管理不规范、审批程序繁琐、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经费管理效率低下、财务风险较大的局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

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等,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第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财务管理的具体程序和规定,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核、核算和监督,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加强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防止财务失窃、挪用等风险。

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和诚信意识,确保财务活动的诚信性和公正性。

第四,改进财务信息化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引进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管理和分析。

还可以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对三公经费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关键和复杂的问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支持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公务车辆运行维护和公务出国三项支出。

这些支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时必不可少的经费支出,但也是容易引发争议和财务管理风险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三公经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规范,要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加强对三公经费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本文将针对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从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财务管理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障三公经费合理使用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导致三公经费存在管理漏洞和风险。

一些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制度不健全,没有实行科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导致经费使用难以监督和控制。

一些单位对三公经费的审批和报销流程不够规范,存在审批权限滥用和内部腐败的风险。

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对三公经费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审批流程和监督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确保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风险防范。

二、资金使用效率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共资源利用情况和办公成本控制。

一些单位存在着三公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务接待花费过多,存在铺张浪费现象,没有按照规定厉行节约,影响了单位的形象和效益;二是公务车辆使用不够合理,存在着私车公用和过度使用的情况,导致了车辆维护和燃料费用的过高支出;三是公务出国活动频繁,存在因公出国不实、花费不透明和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成为了三公经费支出的重要来源。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率监督,建立科学的经费使用评估制度,加强对公务接待、公务车辆和公务出国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提高,我国政务公开和财政透明度日益受到重视。

三公经费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项重要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用房租金。

这些经费的使用对政府的形象和财务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针对当前三公经费的管理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机构作为国家的管理主体,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公共财政,对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三公经费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结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推动我国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政府财务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分析,探讨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财务风险增加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

通过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出解决财务管理困境的有效经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公共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本研究旨在促进三公经费的透明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防止财务风险,为政府部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构建更加清廉高效的政府财务管理体系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三公经费的概念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出国(境)费,是政府机关和单位用于公务活动的经费支出。

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关系到政府单位的形象和效率,因此备受社会关注。

公务接待费是机关事业单位为接待来访人员或举办会议、活动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费用。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购置公务用车和运行维护费用。

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3篇

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3篇

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3篇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第1篇随着"阳光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做为政府公共预算中的"三公经费"支出,已成为全社会对政府预算支出观注的重点。

"三公经费"支出过于庞大,已是政府预算中不争的事实,为维护政府预算的公信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公共基本服务,扩大改革开放成果上,必须规范"三公经费"支出,从而进一步压缩行政运行成本。

为此,结合我县"三公经费"存在的实际状况,对"三公经费"预算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三公经费"状况及存在原因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20xx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为24873万元,在全市十区县中排名末位。

20xx年,全县供养人员为6929人,其中在职人员4767人。

全县核定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143辆(不含中央确定的17个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的系统)。

20xx年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支出2507万元,占全年公共财政收入24873万元的10.07%,占全年"商品服务支出"20xx7万元的12.5%。

其中:公务接待支出为103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1136万元。

在职人均"三公经费"为5259万元/年,仅次于当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756元/年。

若加上各部门变相计入"会议费"、"培训费"中的接待和用车支出(全年以上两项费用决算数为2688万元,按30%计算三公经费),预计我县在职人员"三公经费"人均实际支出数为6950元/年,远超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做为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无论从公共财政收入、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对比,均远低于市内其他兄弟区县,而我县的"三公经费"比例之高,与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是严重不符合的。

虽然近年来,我县因移民迁建,各项工作任务重、难点热点复杂是导致"三公经费"支出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剔除这些因素后,预计人均"三公经费"支出约5000元/年,其规模仍然不容乐观。

浅谈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浅谈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浅谈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三公经费成为了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规范管理和加强监督。

什么是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指的是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维费,它不仅是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部分,也是干部作风和政府形象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三公经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面临着下降和规范的压力。

三公经费管理现状虽然三公经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未能做到规范使用。

一些行政人员过度使用公车,或者滥用公务用车,有时还存在超标准、超范围的问题。

2.费用支出缺乏透明度。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缺乏透明度,没能做好预算和财务记录,使得监督和审计难以开展。

3.用车管理把关不严格。

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执行注册上牌制度,存在准驾车型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增加了安全隐患。

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性三公经费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节约开支预算。

规范使用三公经费,可以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有效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从而节约开支预算,为单位经济费用节省资金。

2.加强执行做法。

执行三公经费的规范管理,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力,使其更加规范、透明、有效。

3.提高干部素质。

规范使用三公经费,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职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

实现三公经费规范管理的方法实现三公经费的规范管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改进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在这里,推荐以下几种方法:1.加强预算管理。

构建预算管理制度,制订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明确预算使用的范围、内容和标准,防止多余开支和不必要支出的出现。

2.加强财务管理。

从“三公经费”公开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从“三公经费”公开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从“三公经费”公开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第一篇:从“三公经费”公开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什么是“三公经费”“三公经费”主要是指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维护费用、公务招待费用,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向社会外界公开的数据。

二、从“三公经费”公开中发现的问题由于“三公经费”公开环节是对已支出的费用分类汇总并最终进行公告的过程,“三公经费”公开的数据的多少,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着极为大的影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三公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状况。

“三公经费”在公开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我国大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参加工作前直接来自高校,由于其在高校接受的知识面有限,因而使得其在高校学习到的很多专业知识与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学工作联系不大,只会进行一些基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出于成本与竞争等方面的考虑,也不是很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得员工的素质有限,这不仅仅达到大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也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作用。

2.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管理落后也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一个重要因素。

其具体体现在:一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识不到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也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由于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加强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素质有限,导致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三公经费”数据存在着公开数据不真实与不准确的问题。

这无形中就会大大降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3.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可在实际工作当中行政事业单位对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强或片面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是针对规范中的一些规定,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状况,做出与行政事业单位与之适应的内部控制。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探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探讨

财税研究Finance and Tax 一、“三公经费”的概念及支出范围“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即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支出与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极为相似,故为社会普遍关注。

“三公经费”支出范围。

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差、出国(境)参观学习的住宿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为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支出,包括在接待中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等支出。

二、“三公经费”支出现状2016年,沙洋县“三公经费”支出1681.65万元,比2015年支出减少445.39万元,下降26.48%。

其中:①因公出国(境)费6.26万元,总额控制在年初预算数以内;②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891.96万元,全部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八项规定”、“车改”政策出台后,没有新购公务用车;③公务接待费783.43万元,全部为国内接待费,符合人均公务接待标准。

三、“三公经费”管理经验措施可以看出,沙洋县“三公经费”支出处于一般水平,在“八项规定”等政策出台后,没有越红线的行为发生,支出也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沙洋县在“三公经费”管理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因公出国(境)费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人数,因公出国(境)费在年初必须列入部门预算,否则不予审批。

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干部因公出国(境)学习考察的,不得借机安排旅游项目。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管理(1)购置:严格按照公车编制和配备标准进行车辆更新和购置;更新和购置车辆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和采购;达到更新年限的车辆在确保车况和行车安全及修理费无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尽量继续使用。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摘要】三公经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从三公经费的定义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并提出了改革与措施,以及优化建议。

通过对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重要性,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最终结论指出,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将有助于提高财务使用效率,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根据各项建议与措施不断完善,以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三公经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问题、挑战、现状、改革、措施、优化建议、重要性、发展方向、趋势、结论。

1. 引言1.1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仅关乎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利用,而且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和生活水平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三公经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管理和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形象和效益。

对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优化建议,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公共财政的安全和透明管理、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三公经费的定义和作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三公经费管理的改革与措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建议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全面分析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三公经费的定义和作用三公经费是指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活动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和公务用车经费的总称。

三公经费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开展公务活动过程中唯一可以使用的经费,用于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在公务活动中的日常开支。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更是备受关注。

为了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建立内控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符合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了“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预算单位,必须合规使用“三公”经费,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管理,建立内控制度是无法回避的要求。

2. 保障财务安全“三公”经费主要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境)等方面,涉及的金额较大,如果缺乏内控制度,就会给财务管理带来隐患。

建立内控制度能够确保“三公”经费的使用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浪费和滥用。

3. 提升行政效率良好的内控制度能够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效率,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只有在内控制度的规范管理下,才能更好地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框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框架,明确内控的目标、范围、要求和流程。

内控制度框架应包括“三公”经费的使用权限、审批流程、报销规定、监督机制等内容,确保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2. 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三公”经费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不得擅自决定或越权使用。

“三公”经费的使用审批流程应该明确,在合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建立审批记录和流程管理制度,保留相关证据,做到审批程序有据可依。

3.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实时、全程的监控。

通过内部审计、财务审查、领导批示等方式,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

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

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报告标题: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报告目的:调研对三公经费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调研方法: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

一、背景介绍三公经费是指政府在公务接待、公务出国(境)和公务用车方面支出的费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对于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来确保公款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二、调研结果分析1.现状描述:通过对相关政府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发现,三公经费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支出范围不明确:一些单位对三公经费的支出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导致管理的不科学和不规范。

(2)审批流程繁琐:三公经费的审批流程过长,导致费用的报销时间过长,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转。

(3)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单位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公款的滥用和浪费。

2.原因分析: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制度不完善:现有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管理混乱。

(2)缺乏监管和约束:对于三公经费的监管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单位对公款管理不重视。

(3)意识不高: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意识不高,缺乏对公款使用合理性的认识。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三公经费管理的规范和约束,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2.加强监督和审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和监督,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3.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三公经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4.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增加对公款使用过程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四、结论通过对三公经费管理的调研发现,三公经费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有一些单位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管理。

为了更好地管理三公经费,应该加强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公款的监管和约束,提高对公众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近年来,为了加强公共管理,政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三公经费成为政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因公出国(境)费。

这些费用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关系到政务事业单位的形象和信誉,也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三公经费的财务管理。

一、强化内部管理要做好三公经费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

政务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计划、审批、报销等程序。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更好地控制三公经费的使用。

二、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一环,政务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预算制度,合理调配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和费用标准。

具体而言,应该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制度,预算细化到科目和人员,并且要及时了解实际支出情况,控制预算执行情况。

三、严格审批报销程序对于政务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使用,办公用品等费用,都需要严格审批程序。

政务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审批机构,对于申请三公经费及办公用品费用等底层的审批环节做好规定和约束。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政务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好监督和管理。

这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加强审计,查看有关人员的帐目和开支记录。

同时,要建立三公经费的反馈机制,收集广泛的反馈信息,开展公众监督,确保三公经费的使用真实、规范。

面对越来越严格的财务管理环境,政务事业单位要深入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念,遵循合理使用、经济节约的原则,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批,加强对督查机制的使用,确保三公经费的使用合理、透明、公开,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政务事业单位的形象和信誉。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与优化控制探索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与优化控制探索

119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与优化控制探索邓丽萍福建省建瓯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福建建瓯摘要:随着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受到了高度要求。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与发展中,经费管理是重要的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三公经费政策成为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重要途径。

虽然在当下这一管理方式不断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与优化控制进行分析探索,分析优化这一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一、引言三公经费包括出国、公车购置、运行费以及招待费等,在当下的事业单位发展中,对于这一系列的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三公经费管理,能够有效节省单位开支,能够保证经费的透明性。

通过对当下事业单位中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研究分析,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工作高效展开,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特征1.行政性特征在进行事业单位日常的工作与发展的过程中,三公经费应用具有行政性特征。

在事业单位中,一般三公经费的应用人群为公职人员,其主要用途为办公使用,因此其具有行政性特征。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对三公经费进行控制则能够使经费的使用更加合理高效。

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要遵循三公经费的行政性特点,从而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非公职人员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三公经费的开销,同时也能够有效节约经费,为后期行政单位工作的开展做好经费保障。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公事与私事的明确区分,使三公经费的应用能够体现其行政性,才能够保障其行政性特征的充分体现。

2.公开透明性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与发展过程中,三公经费的使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对三公经费的应用应该使其能够发挥最大作用,能够为公职人员的公事服务,并且在这一经费的花费过程中能够保证消费的透明性与公开性,保证消费明细能够得到记录,避免在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不公开透明的问题,导致三公经费的消费不够明确,同时也对公职人员的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财政形势变化,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三公经费的调整和限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国内公务差旅费三个方面的支出。

这些支出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因为一些原因存在不少问题。

1. 流程不规范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三公经费主要是由领导部门统筹管理,没有健全的程序和规范的管理制度,难以公开和透明地管理和使用。

这就可能导致三公经费的支出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易被滥用和挥霍。

2. 经费支出过大由于历史原因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限制,一些单位在三公经费领域存在支出过大的问题。

公务接待费过高,用车频繁,差旅费标准超高等情况屡见不鲜。

这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建设和职责实现造成了巨大压力。

3. 监管不到位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三公经费的管理越来越加强,但是,在实施方面,监管缺乏力度和效果。

某些单位的财务报账、资料保存和审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和查处。

以上三类问题是三公经费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它们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发展,也会影响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能和规范性。

1. 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基础。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操作制度,确保经费管理合规、程序合法、决策科学,同时要依法依规公开预算报支情况。

2. 优化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三公经费公开透明的核算和审核制度,同时明确责任和权利。

在使用和审核过程中要强化科技手段,借助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建立实时监控与预警机制,加强行政成本分摊和节约,优化经费使用效益,降低财务成本和风险。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三公经费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等行政支出,是政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重点监管对象之一。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也日益严格,而下行政事业单位是执行政府的财政运行任务的单位,其财务管理对于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的作用和现状。

1. 财务管理是三公经费的监管者。

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财务经费的实施者,监管者,它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等三公经费进行规划、分配和监督,确保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公开透明。

2. 财务管理是决策支持者。

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为政务决策的实施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为政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有力支持。

3. 财务管理是风险防控者。

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三公经费的安全和合规使用,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

1. 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目前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足,制度相对滞后,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制度不够严谨和完善,导致了三公经费管理上的漏洞和风险。

3. 财务信息公开程度有待提高。

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度相对较低,对于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公开透明度不够高,造成了三公经费使用的不合理和浪费现象。

三、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提升之路1.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三公经费管理体系,明确规范的三公经费使用标准和程序,提高三公经费的监管及使用效率。

2.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三公经费的申请、审批、报销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有效防范三公经费管理中的各类风险。

4.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审计监督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为三公经费的合理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初探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初探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初探摘要:“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和管理的特点,对现行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构建更加规范的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及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探,以期提高管理效益。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初探“三公”经费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的经费支出,简称“三公”。

从2011年开始,按照国务院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的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陆续公开“三公”经费年度预决算数据。

从近两年对外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来看,相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因其职能性质及其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三公”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内容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有着事业单位独有的特点。

同时,“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现就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实行以来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三公经费公开所面临的问题1.三公经费公开的经费来源范围有局限。

目前“三公”经费公开制只要求公开财政经费支出情况,非财政经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没有公开,大大降低了“三公”经费公开和控制的意义。

事业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多元,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经费支出空间。

从财务支出和管理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是一个会计主体发生的支出,“三公”经费公开也应将非财政拨款开支一并纳入统计范围,不给“三公”经费在支出渠道上提供人为操控和调节的空间,成为一种数字游戏,在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中随意地调节。

2.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及解释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些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内容过于简单模糊,难以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三公”●一r ●1■■■l ●■—I PF 乏A cT I cE D I s cus s I oNI 里垂署圈■徐以平摘要:-t 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和管理的特点,对现行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构建更加规范的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及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探,以期提高管理效益。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初探“三公“经费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的经费支出.简称“三公”。

从2011年开始,按照国务院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的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陆续公开“三公”经费年度预决算数据。

从近两年对外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来看.相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因其职能性质及其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三公”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内容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有着事业单位独有的特点。

同时.“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现就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实行以来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三公经费公开所面临的问题1三公经费公开的经费来源范围有局限。

目前“三公”经费公开制只要求公开财政经费支出情况.非财政经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没有公开.大大降低了”三公“经费公开和控制的意义。

事业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多元.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经费支出空间。

从财务支出和管理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是一个会计主体发生的支出.”三公”经费公开也应将非财政拨款开支一并纳入统计范围.不给“三公“经费在支出渠道上提供人为操控和调节的空间,成为一种数字游戏.在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中随意地调节。

2.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及解释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些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内容过于简单模糊.难以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解读。

同属事业单位中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备自”三公”经费支出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需要细化”三公”经费的内容.应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应区分单位管理类“三公“支出和业务类“三公“支出的不同分类列支;不但要看支出数额.还要看支出绩效.以利于公众判断支出的合理性。

应出台“三公”经费公开具体的规定.细化”三公”经费公开的格式.范围、内容、程度.如对于出国费披露单位年度出国具体团组,人员,有具体项目预算占多少.有批文有邀请函的正规出国活动占多少.其他单位自主安排的占多少.便于社会公众解读该事业单位一年出国费用的正当合理性。

对于公务用车费披露单位车辆定编数量、车辆保有数量及型号.便于公众了解车辆单位的车辆是否超编超配置.提供车辆年度行驶里程、总里程和车辆综合使用年限,便于公众考核车辆费用支出标准.并对维修费,燃油费、车辆保险费及其它费用进行分项考核,分析车辆更新的合理性.不合理的原因究竟在哪一块费用上。

3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统计口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行部门预决算基本支出部分编制口径基本一致,预算决算数据具有可比性,但项目支出预算部分无具体支出科目明细.项目预算明细反映在项目文本中且预算科目与决算报表支出科目不一致.给项目支出预决算统计对比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体系既具有行政单位预算制的特点.也具有企业成本核算制的特点.“三公”经费是根据部门决算中相关经济科目数据统计出来的.部门决算又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填报的。

“三公”经费的概念不明确,口径和标准不规范,统计法不统一造成统计结果的差异化。

应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对应关系.实现”三公”经费、部门201401总第126期119l萤堇蜀圃PR A cTI cE D l s cus s I oN决算和财务数据三者之间的对接.规定“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与具体的预决算支出科目.具体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对应关系,确保”三公”经费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4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缺乏审计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的年度报表需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上市公司报表要公告接受股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但对国有事业单位的预决处报表没有审计要求.一般经系统内逐级汇总后上报,无报表审计的要求。

年度报表数据真实性无法得到可靠验证,“三公”经费统计口径是否合适.数据真实与否难以认定。

随着国家财政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近两年部分地区财政经费监管部门对管辖内国有单位开展了一些预决处报表审计工作,但由于管辖单位多.人手有限.一般只能做到抽查.难以进行全方位普查。

建立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年度预决处报表和”三公“经费支出报表进行例行审计.对提高“三公”经费和预决算报表数据质量很有帮助。

二、改进措施1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的预算管理办法需要改进。

从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情况看.除公务接待费部分这一项非刚性支出可以采取总量控制.逐级分解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公车费用和出国费用不考虑实际需求.采取定额指标,不得突破上年指标的方式不可取。

众所周知.我国财政预决算是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构成.基本支出一般安排人头费、运行费等常规性支出.财政经费及非财政经费均可以安排支出.但项目支出是依据项目管理部门批准后的项目任务书和预算实施.全额由国家财政资金安排.其中用于出国的费用.车辆购置运行的费用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如受制于“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目120中国总会计师月刊标的限制,往往造成项目难以完成或者难以按期完成.一些正常的业务活动不得不压缩或被后延.影响到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项目执行结果与批复项目预算不符,项目经费结余也给项目验收造成影响。

科学的控制方法应是对于基本支出中的”三公“经费规模依据基本支出预算总额人员编制数核定“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对于项目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项目批复预算执行。

2“三公”费用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机制应该跟上。

制度是否有效.关健在于落实。

多年来.社会公众对控制“三公“经费的呼声不断.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

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支出监督考核标准.备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超预算.是否缺乏监督与奖惩手段.导致”三公”经费支出和公开方面弄虚作假的现象屡有发生。

2012年国家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对行政机关“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及定期公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控制和公开统一的规范应参照国家机关的管理规定及时跟上不能缺失。

建立问责制,明确责任人.对不依据法定要求和规定范围,规定途径,规定范围公布“三公”经费,在”三公”经费公开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对于”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众信息反馈体系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应作为“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公经费公开应致力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

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财政预算制度.二是职务消费制度。

预算与决算两张皮,预算执行上的严肃性不够.财务报销制度的制度性缺陷.以及根深蒂固的职务消费观念等都是导致“三公“问题突出和严重的体制性根源。

要从”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中去寻找制度治理之策.尽快实现我国财政预算的全公开.且都公开到“项”级科目,那”三公”经费的单独公开就不必要了.“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只能作为防范腐败风险的过渡性举措。

我国的预算制度一直带有软约束的特征,只要领导愿意批准.没有预算也可以照样支出。

要从制度上真正实现预算的严肃性.没有预算就不能支出,对违反预算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制定合理的公务报销制度.我国的公务报销制度存有一些不合理规定和标准.衍生出一些中国特色的怪现象,例如下级单位附属单位为上级单位负担报销费用转移隐藏”三公”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搞清楚一个单位的。

三公”经费到底有多少。

推行职务消费制度改革.我国公车配备数量如此之大.经费支出如此之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一直实行的是落后的职务消费制度.要改革在公车使用上实行的实物配给制.进一步推进规范市场化.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之路。

三、总结从事业单位角度来讲,“三公”经费公开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强化其执行经费预算的严肃性.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支出。

”三公”经费公开.将经费支出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成为事业单位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

总之.“三公“经费公开,必将推动事业单位预算体制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回(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上浏览,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w w w c cf0∞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