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 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 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1.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2. 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如翠翠、祖父,探寻人性之美。
三、教学方法
点拨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以“走进湘西,探寻人性之美”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湘西的人性美,从而引出《边城》这篇文章。
2.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4. 重要字词讲解:讲解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5. 古汉语句式分析:分析文中出现的古汉语句式,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语法规则。
6.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识。
8.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性之美”,撰写一篇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边城教案(8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一):《边城》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2、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3、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二、过程与方法:1、启发点拨、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多种方法结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内情绪感的挖掘2、咀嚼品味小说诗一般的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丰富的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2、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教学难点】透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心理,把握小说中至美、至真、至善人性。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民俗活动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
2、透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述、培养把握人物形象的潜力。
【解决办法】1、补充相关小说情节,让学生对《边城》有个整体的认识。
2、加强课前预习,充分熟悉小说资料。
【教学方法】要本着以学生获得知识和潜力为主,重视学生的思考重视学生的感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慎重地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点拨法以及探究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深的领悟文章资料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启发学生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预习课文品读重点段落要求:1、勾画出小说的环境描述的语句。
2、标出自然段3、勾画出小说中的民俗描述,体会这些民俗的特点以及内涵4、找出小说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说中的淳朴的人性5、理顺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6、明确小说的人物、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补充相关的其他情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教学:《边城》这部小说问世不久,湘西的凤凰镇就成为旅游胜地。
它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的光环之中。
因为莎士比亚,英国的斯拉特福小镇才会蜚声世界;有了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才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有了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才成为旅游圣地。
《边城》的教案教案
《边城》的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 《边城》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沈从文、创作背景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边城、翠翠、湘西等。
(3)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边城》的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边城》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 《边城》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沈从文、创作背景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边城》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边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边城》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边城》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边城》,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边城》的艺术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边城》的艺术特点,如描绘细腻、意境优美等。
(2)《边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边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如湘西民俗、民间信仰等。
(3)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和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和影响,如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等。
《边城》教案4篇
《边城》教案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边城》教案4篇【推荐】《边城》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边城》教案范文(精选6篇)
《边城》教案范文(精选6篇)《边城》教案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边城》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2、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条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村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这个女孩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与靠摆渡为生的祖父相依为命。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两兄弟同时爱上了她,相约在月圆之夜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阴历十四到了,月亮快圆了,我们课文里的故事便从这儿开始了……二、简介作家作品:沈从文:现作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人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用写诗歌的抒情笔调来写小说,旨在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边城》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它讴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无声地鞭挞着现代都市人被金钱扭曲的灵魂,寄寓着他“爱”与“美”的人生理想。
那些鲜活的文字里,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四人一组,给各部分命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标题。
2、教者明确:情窦初开——梦与歌——水中望月。
四、品味赏析:爱情降临了,翠翠是如何表现的呢?(一)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反映翠翠心理变化的词语。
高三语文《边城》教案
高三语文《边城》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语文《边城》教案高三语文《边城》优秀教案《边城》该文是诠释爱的,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父子之爱、友朋之爱、乡邻之爱、乡土之爱组合成的人伦社会之爱。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色。
2. 分析《边城》中翠翠、爷爷等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性美。
3. 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边城》中翠翠、爷爷等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性美。
2. 难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电影《边城》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这部电影有什么印象?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作者及作品介绍
介绍沈从文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色。
讲述《边城》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分析小说的结构,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
4.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翠翠、爷爷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性美。
讨论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翠翠与爷爷、翠翠与傩送之间的情感纠葛。
5. 写作手法分析
分析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6.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运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物。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沈从文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色,分析了《边城》中翠翠、爷爷等人物形象,理解了作者所表达的人性美,并学习了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学生能够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难点: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边城》的背景、作者、内容和主题。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城》,体会其中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边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沈从文,引入《边城》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边城》的内容(10 分钟)- 介绍《边城》的主要内容。
- 讲解《边城》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15 分钟)- 引导学生从《边城》中找出人物形象的描写。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边城》的主题。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边城》中找出艺术特色的体现。
- 让学生思考《边城》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影响。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城》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边城》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边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边城》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边城》教案范文五篇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范文五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城》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城》教案篇11.知识链接(见学案)2.导入新课在现代文学名著里,以“城”为名的有哪些,能举出一些吗?有沈从文的《边城》、钱中书的《围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萧红的《小城三月》、师陀的《苹果园城》为什么这么巧合呢?这个“城”是不是有些意味呢?我们今天学习沈从文的《边城》,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城”?3.整体感知。
读课文,叙述情节明确: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4.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从中选出一个词来概括本文自然风景乃至整个环境的特点明确:“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然后从中选择;为了帮助学生,还可以投影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
5.再读课文,圈点勾画①小说环境包括自然风景、社会风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情),本文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请分别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总结。
(个人勾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明确:风俗方面写了两个节日——端午和过年,重点写了端午节,官员、士兵和百姓一同参加或观赏赛龙舟、捉鸭子,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其乐融融。
新年也是军民、官民同乐,舞龙、耍狮子、放烟花,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另外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送给老船夫“一个小红纸包”的钱,而从不要过路人钱的老船夫还必须收下。
《边城》教案-2
《边城》教案《边城》教案五篇《边城》教案篇1学习目的:了解小说主旨。
欣赏.如诗如画的边城风景。
学习重点:1.小说主旨。
2.如诗如画的边城风景。
学习难点1.小说怎样表达普通生活中的爱。
2.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学习方法鉴赏、分析、品味学习过程一、作者及作品情况沈从文,现代小说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人。
生活经历比较丰富。
十五岁入军队当文书,还当过警察所办事员,辗转于湘川鄂黔一带。
一九二二年到北京,经过自学,开始写小说。
从一九二五年发表作品起,到建国前出版过六七十种作品集。
是现代文学史上多产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取材范围比较广泛,都市乡村都有所涉及,写过各种人物,农民、工人、水手、士兵、官吏、绅士、教师、学生都在他的作品里出现。
然而,描写最多、最成功的,还是他家乡一带湘西地方一幅幅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西南僻远山区特异的风物民情,神秘的浪漫色彩,浓郁的抒情性和明显的散文美,以及自由多变的形式,自然流畅的语言,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文章导读《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这些话正可证实小说的主旨。
这篇作品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山光月色描写得诗意盎然。
著名评沦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亚洲周刊》在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真是很有见地。
三、小说的情节发展虽然是节选,但小说的结构还是相对完整的,大体情节如下:(一)翠翠的心事(从黄昏来时到你将怎么样?)(二)祖孙的依恋(从老船夫回到家中时到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边城》教案
《边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阅读、分析《边城》,使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学习作品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介绍2. 《边城》故事情节概述3. 人物形象分析:翠翠、傩送、爷爷等4. 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5. 作品主题探讨: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边城》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作品主题理解。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尝试运用作品中的技巧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边城》,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故事情节。
2.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背景,概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3.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理解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
4. 第三课时: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5.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课堂交流和分享。
6.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边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写作实践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边城》技巧的运用情况,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边城》教案设计2
《边城》教案设计推荐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者介绍:沈从文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小说概述:《边城》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
文学特色:分析《边城》的语言风格、叙事手法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师讲解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傩送、爷爷等。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心理变化。
2.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第三章:情节结构解析3.1 教师讲解分析《边城》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探讨小说中的冲突、悬念和转折点。
3.2 学生作业学生回家后,绘制《边城》的情节结构图。
次日在课堂上展示并简要解释自己的结构图。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讲解介绍《边城》的主要主题:人性之美、自然之美、命运的无常等。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和寓意。
4.2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每组准备PPT,进行课堂展示并进行班级讨论。
第五章:阅读与写作练习5.1 教师指导分析《边城》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进行文学鉴赏。
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写作练习,如写一段描述自然之美或人物内心的文字。
5.2 学生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一篇短文写作。
次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六章:比较阅读6.1 教师讲解介绍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意义。
选择与《边城》主题相似的另一部作品进行比较,如《骆驼祥子》。
6.2 学生作业学生回家后,阅读选定的比较阅读作品。
次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比较观点。
第七章:影视作品欣赏7.1 教师讲解介绍与《边城》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电影《边城》。
分析影视作品与原著小说的异同和艺术处理。
7.2 学生作业学生回家后,观看选定的影视作品。
次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和评价。
《边城》教案设计2
《边城》教案设计推荐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1.2 分析《边城》小说的背景及主题,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1.3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人物情感。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翠翠、傩送、黄狗等。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说故事情节,锻炼表达能力。
3.2 教师引导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注意小说情节的转折点和冲突。
3.3 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之处,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四章:环境描写分析4.1 学生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句子,体会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绘。
4.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命运的关联。
4.3 学生举例分析环境描写如何烘托人物形象和渲染气氛。
第五章:作品主题探讨5.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关系等方面探讨作品的主题。
5.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本章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边城》这部作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梳理、环境描写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六章:文学手法鉴赏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2 学生找出典型的例子,分析这些文学手法在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方面的作用。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手法。
第七章:对比阅读7.1 教师推荐与《边城》风格相近的其他作品,如《草房子》、《小王子》等。
7.2 学生分组阅读推荐作品,比较其与《边城》在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异同。
第八章:课堂拓展8.1 教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展学生对《边城》及其作者沈从文的了解。
8.2 学生参观相关展览、博物馆等,加深对作品背景的认识。
9.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建议。
9.3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边城》教案2
优秀《边城》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边城》的兴趣,激发阅读欲望。
2. 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背景。
3. 掌握小说主要人物和故事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背景。
2. 分析小说封面、插图等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
3. 概述小说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关系。
教学活动:1. 展示《边城》封面、插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风格。
2. 教师简要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 学生分享对小说故事背景、主要人物的初步了解。
4. 教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其主要特点。
2.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翠翠、傩送、爷爷等。
2. 探讨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的作用,举例说明。
4.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展开课堂讨论。
第三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故事发展脉络。
2. 学会分析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 探讨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教学活动:1. 学生绘制小说情节发展图,梳理故事脉络。
2. 各组汇报情节发展图,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举例说明。
4.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展开课堂讨论。
第四章:环境描写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感受作品的意境。
2. 学会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探讨环境描写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学生筛选并摘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句子。
2. 各组汇报摘录的环境描写句子,教师点评并总结。
《边城》教案设计2
《边城》教案设计推荐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小说《边城》的兴趣。
2. 了解作者沈从文的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3. 概述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教学内容:1. 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
2. 分析小说的背景及意义。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沈从文的图片和作品简介。
2. 学生分享对《边城》的初步了解和期待。
3. 教师总结小说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章:人物关系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人物关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2. 分析主要人物翠翠、傩送、爷爷的性格特点。
3. 探讨人物关系对小说情节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
2. 学生分享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
3.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人物关系对情节的影响。
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分析小说的矛盾冲突和解决。
3.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包括矛盾冲突和解决。
2. 探讨小说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中的象征元素。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学生分享对矛盾冲突和解决的解读。
3.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情节对主题的揭示。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爱情、亲情、人性等主题元素。
3.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爱情、亲情、人性等主题元素。
2. 探讨小说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元素。
2. 学生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章:拓展阅读与讨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对小说的理解。
《边城》教案2
优秀《边城》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沈从文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掌握《边城》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沈从文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小说背景:《边城》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情节概述:小说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人物分析: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心理变化。
第二章: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2.1 教学目标理解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
欣赏沈从文独特的自然环境描写技巧。
2.2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的作用:设置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与人物心理: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描写技巧:欣赏沈从文细腻、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
第三章:主要人物分析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其动机。
领悟人物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3.2 教学内容翠翠:纯真、善良、坚韧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
爷爷:慈爱、宽容、负责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翠翠的关系。
傩送:热情、正直、勇敢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翠翠的感情纠葛。
第四章:小说中的道德观念4.1 教学目标分析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及其表现。
理解道德观念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思考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2 教学内容忠诚与背叛: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忠诚与背叛行为。
爱情与婚姻:探讨小说中爱情与婚姻的观念。
道德观念的现代意义:思考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激发学生对《边城》及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小说主题、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它作品或相关文学评论。
第六章:小说的结构与叙事技巧6.1 教学目标分析《边城》的小说结构及其特点。
理解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运用。
《边城》教案(精选2)-2024鲜版
作品运用诗化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化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中 ,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和美好。
20
卓越成就获得原因剖析
2024/3/27
独特的创作视角
沈从文以湘西为创作背景,通过描绘湘西的自然风光、民 俗风情和人物性格,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精 神,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作品影响
时代背景对《边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中所描绘的湘西边境小城茶峒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正是 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作品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情感与 思考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2024/3/27
10
2023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02
《湘行散记》
是沈从文根据回乡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
风光和独特的风俗民情。作品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03
《龙朱》、《月下小景》等
这些作品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了湘西世界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展
现了沈从文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
17
跨时代意义探讨
小组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024/3/27
6
2023
PART 02
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
REPORTING
2024/3/27
7
沈从文生平及创作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 ,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 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 表人物。
《边城》教案设计2
《边城》教案设计推荐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作者介绍1.1 小说背景:《边城》是一部描绘湘西边陲小镇风土人情的小说,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湘西边城。
小说通过讲述一系列发生在边城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性格和自然风光。
1.2 作者介绍:沈从文,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湖南湘西人。
他的作品以描绘湘西风土人情著称,其中《边城》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第二章:小说情节概括2.1 小说主要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包括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傩送与夭夭的悲剧、翠翠与爷爷的亲情等。
2.2 故事情节紧紧围绕着边城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当时湘西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主要人物分析3.1 翠翠: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天真善良、美丽纯洁的少女。
她对爱情充满憧憬,与傩送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3.2 傩送:边城小镇的年轻医生,聪明、善良、有爱心。
他与翠翠相爱,但由于家庭原因无法与翠翠在一起。
3.3 爷爷:翠翠的爷爷,一个慈爱、宽容、负责任的长者。
他对翠翠充满关爱,尽力保护她的幸福。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4.1 自然与人情:小说通过描绘边城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间情感的密切关系。
4.2 传统与变革:小说反映了湘西边城地区的传统习俗和封建伦理,也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爱情与命运:小说通过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探讨了爱情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命运对人的制约。
第五章:教学目标与方法5.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边城》,使学生了解湘西边城的风土人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内容与安排6.1 教学内容:第一节:小说背景与作者介绍第二节:小说情节概括第三节:主要人物分析第四节:小说主题探讨第五节:教学目标与方法6.2 教学安排:每周安排一节正课进行教学,共计5节课。
《边城》教案范本
《边城》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及作品《边城》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通过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人性美的弘扬。
3. 学习《边城》中的自然风光描绘,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4. 引导学生理解《边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沈从文生平及《边城》创作背景介绍。
2. 《边城》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3. 《边城》自然风光描绘欣赏。
4. 《边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
5. 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指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沈从文生平及《边城》创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自然风光描绘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边城》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选取《边城》中的典型片段,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情感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沈从文生平及《边城》创作背景介绍。
2. 第二课时:分析《边城》主要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欣赏《边城》自然风光描绘。
4. 第四课时:探讨《边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5. 第五课时: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沈从文生平及《边城》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边城》人物形象、自然风光描绘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边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思考深度。
4. 学生读后感写作能力的提升。
5.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边城》原著2. 参考书籍:沈从文作品集、沈从文研究等相关书籍3. 网络资源:关于沈从文及《边城》的纪录片、文章、论文等4.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引发学生兴趣。
2. 授课:按照教学内容,逐课时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
4. 总结: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边城》的价值和意义。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边城》教案(2)
《边城》教案(2)《边城》教案乡情---人与人之间和善友爱互助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军民情----端午节捉鸭子;春节放鞭炮;爷爷可以去军营中喝酒。
军民和谐亲密相处,有着鱼水一样的情意。
三、探究交流1、《边城》这么美,人也这么善良,关系这么和谐,那作者为什么一边在赞美歌颂、却又一面要把它写成悲剧呢?有人认为翠翠的爱情悲剧,是由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的孤寂导致的,可以从相关人物和情节中印证这样的观点。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言之成理即可。
2、在边城中,我们看到的是这里人的善,这里情的真,这里景的美,正如沈从文先生自己在谈《边城》写作时交代的“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这里的民情、民俗以及人性、人情的美就是沈先生要表现的边城的人生形式。
3、作者为什么要把小说的名字起为《边城》呢?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来分析,(第一段文字)“湘西的儿子”走出湘西,经历了北京城的战乱动荡,尔虞我诈,也看到了上海的灯红酒绿,低迷庸俗的生活,中国的这些中心城市正是一片污浊和混乱,正在承受战乱的苦难,因而作者更怀念自己的故乡湘西。
起名《边城》表明没有受到污染的小城,与中心相对而言的,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小结:湘西之于沈从文,正仿佛桃花源之于五柳先生,是一种精神意志的象征,是自我意识的一种移情外化。
理想中的湘西是沈从文先生永久的依恋。
四、作业阅读边城全文写一篇读书报告:围绕以下问题研读:1、作者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有怎样的思想背景?他想寻求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模式。
2、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具有散文化倾向。
探讨本文的写作风格。
边城的人生形式――与中心城市相对五、板书设计边城民情:安分乐生,井然有序民俗:古老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人性:至善爱情:至纯人情:亲情:至深乡情:至真军民情: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教案铜山区张集职业高级中学王娟课前准备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查找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情况,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观赏教学片《边城》,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插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对话多媒体展示朗读自主探究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对话式)课前调查,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再问有没有人去过凤凰,(学生可能会很茫然)我也没去过,不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我找了这些图片,以备日后游凤凰一用,现在先拿来与诸君共飨。
【投影。
】【出示一组湘西风景、民俗的图片。
】【学生可能会边看边议论,对部分图片啧啧赞叹。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特别想去这个地方吗? (停顿一下)怎么说呢?这样说吧:看不尽的凤凰美,说不尽的沈从文。
生:(应该会恍然大悟)老师你说的是《边城》吧? 师:对!可以说边城就是凤凰。
这里不仅有着清山秀水,淳朴的民风,更走出了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位质朴、博学,将“爱”与“美”演绎得动人肺腑的“湘西的儿子”。
二、作者简介【投影。
】1.沈从文照片及生活书店1934年首版《边城》图。
2.生平简历3.文学地位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4. 其他成就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师:就是这样一位“湘西的儿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他的故乡——凤凰的牵挂。
可以这样说,凤凰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横空出世的光环之中。
没有莎士比亚,英国的斯特拉福小镇不会蜚声世界;没有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不会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没有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不会成为旅游胜地;同样,没有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世界文化大师,凤凰不可能驰名海内外。
凤凰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于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人间最淳朴的风情,这才是吸弓l老师的地方啊。
三、研读新课(一)解题师:那么凤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刚才是直观的图片,现在我们来看看沈从文是怎么写凤凰的。
【投影。
】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箪”的小点。
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有一个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了数千户人口的。
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荣枯的因缘。
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种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
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余苗寨,各有千总守备镇守其间。
有数十屯仓,每年屯数万石粮食为公家所有。
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
碉堡各用大石堆成。
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
这些东西是在一百八十年前,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到相当距离,在周围附近三县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边城》的世界,去看看在这湘西一隅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名叫翠翠的女孩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1.下面大家看书,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风俗。
主要写了那个节日?(端午)2.端午有什么习俗?【学生看书,自由发言。
师摘要板书:蘸雄黄酒、包粽子、赛龙舟、捉鸭子】概括情节:边城风情龙舟赛事师:嗯,看来端午节对这里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3.小说写了几次过端午节的情景?重点写了那一次?写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师明确:写了今年、前年、去年三次端午节,重点写了前年的一次。
在叙述上先叙述,前年和去年端午发生的是采用的是插叙。
)【学生看书找出标示性的语句:端阳又快来了(今年的端阳)——还是两年前的事。
五月端阳——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4.复述相关情节。
师板书:情节结构边城风情龙舟赛事河边巧遇斗嘴生情天宝赠鸭祖父试探花轿渡河少女怀春(三)欣赏与品味1、人情美(1)纯美的爱情问:翠翠和傩送是怎么相识的?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学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他们的对话及翠翠的心理活动。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A、第一次相识的误会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B、再遇送翠翠回家的长年旧话重提,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嘴笑。
C、爷爷拿天保试探翠翠,惹恼了翠翠。
D、爷爷拿天保送鸭子和“大鱼会吃了你”打趣翠翠,翠翠不同的反应。
E、花轿渡河时,翠翠傍着花轿站定,花轿走远了,翠翠的感情随着唢呐声也走了很远。
F、翠翠请爷爷吹《娘送女》的曲子,躺在岩上望天上的云。
(2)浓浓的祖孙情问:除了翠翠与傩送的感情故事外,《边城》还给我们展示了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
文中这样的文字比较多,请大家选几处来谈一谈。
A、爷爷非常疼爱翠翠。
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
B、可是接下来他们两个人都喝多了,当他看到翠翠回来后,还在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这说明爷爷很在意翠翠,怕她生气。
C、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
问:不过,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学生讨论。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
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说明爷爷还不知道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记忆所止处”应该是指想到二老,而爷爷不知道这一点。
他还在想着让翠翠给大老当媳妇。
小结: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
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
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
2风俗美师:在刚才的讨论中,翠翠与爷爷之间的亲情,翠翠对傩送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人情美。
在这种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湘西地方的风俗美。
下面请大家看看,小说中都有哪些情节表现出了湘西人的美好、善良。
【学生读课文,圈画、讨论。
】(1)端午风俗,“世外桃源”般的自娱自乐。
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体现了质朴、古老、原生态之美。
)(2)淳朴、厚道的人情。
(祥和、和睦、和谐)A.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
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B.船头老大顺顺:“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
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C.爷爷进城,不忘找朋友守渡船。
边城人的热情友爱。
小结:正如沈从文先生自己在谈到《边城》时所说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与世无争、平和安详不正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形式吗?质疑拓展也许在多次的朗读后你可能还有不太理解的问题,那么就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1、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结记着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提示: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2、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学生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小结]师:有人这样评价《边城》:“《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唯美淳朴的人性、恬淡舒展的意境、清新幽静的氛围、醇厚幽远的回味所沉醉,小小的边城,如一杯用清晨山泉冲泡的清茶,淡香缓缓飘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遗世独立、只可遥望而无法靠近的伊人,有着不可企及的绝尘之美。
作为一个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的老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再次走进边城;沈从文是一个相信纯情的力量的人,那就让我们也到边城中去寻找一种恒定而久远的感动,去寻找一种超于物外的纯粹的美!板书设计祖孙情爷爷←————→翠翠↑睦↑邻爱↓情↓情边城人傩送人性美主题人情美布置作业课后完整地阅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以备交流。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课前已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对作者及创作风格有所了解,并观看了教学片《边城》,本节课的目标主要是引领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文中作者要表现的边城人情美、风俗美,所以探讨本文是要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本节课着重挖掘翠翠身上的爱与美及边城纯朴的民俗美,从而领会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所以对小说的其他方面没有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