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蕴含了中国人关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在古人看来,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灵将会漂泊无依。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今生与后世和前世的关系,以及家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支持自我成长、成人的必然前提。

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

家以保全生命、延续族类生存的方式汇合了一切可能的差异性,生成有机的生命共同体。

诸如性别差异、姓际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资源差异、自然与文明差异等,这些差异亦自然亦文化、亦个别亦整体地支持并维护着家的存在。

在对待“身份差异”的“正名”中,规定与“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之“实”;在对待性别差异中,视两性之和乃人伦之始,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在对待姓际差异上,视两姓之和乃“附远厚别”,乃“万世之始”;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

这些共同构成现实家庭中的亲缘情理。

古人以身家一体为本,类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构造出艺术化境域的亲缘情理。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一体化的身体,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二轮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第二轮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三二轮检测题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举凡咸菜的名字,冬菜、梅菜、榨菜、芥菜疙瘩..姿色。

腌..,更遑论制好的“春不老”咸菜,绿呀,绿得碧透、深沉,一粒一粒雪白的盐花儿(映衬╱铺衬)着,拿筷子从腌菜坛子里起三两棵,恍若看到春湖开了,一群绿罗裙的仙子刚刚沐浴更衣完毕,正手挽手跑过一带柳岸,留下一串铃铛般的笑声。

你听听,“春不老”,咀嚼..在唇齿之间的那脆声声....啊。

...,那是腌得爆得煨得的玉振金声腌“春不老”,只要半个冬天。

清水洗过,艳艳的阳光地里(晾╱晒)过,粗大的盐花儿中一遍一遍揉过,置陈年老坛中,山里的青色方石稳当当...地压住,剩下的功课,就交给时光和盐吧。

我有时想,那么鲜妍娇俏的一棵菜,有时候,真替一棵菜动了的恻隐....、..之心。

可是又想,那真实的人物、城市、历史,哪里能有一丝半点的慰藉。

刀光剑影人情冷暖,你挺得住,你扛得起,你在时间的崖上向死而生,方渡得到青山不老的彼岸。

“春不老”,清清爽爽一款菜,就得像农妇那样,(一板一眼╱一本正经)地腌,腌得坚定爽利,气定神闲。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疙瘩玉振金声B.遑论脆声声C.咀嚼刀光剑影D.恻隐稳当当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映衬晾一本正经B.铺衬晾一本正经C.映衬晒一板一眼D.铺衬晒一板一眼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普天之下,有哪种咸菜的名字堪比“春不老”?或许能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

B.普天之下,有哪种咸菜的名字堪比“春不老”?怎就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C.普天之下,没有一种咸菜的名字比得过“春不老”。

怎就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D.普天之下,没有一种咸菜的名字比得过“春不老”。

或许能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

2018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之前,确实有画家画风,鲜少画派,即使马远马麟这样的绘画世家,似乎也未曾创宗立派。

明初浙派之后,画家们莫不以习气为宗,利益为派,或曰创新性灵,或曰与古人一个鼻孔出气,实则都关严利益纠葛,真正洁身自好者少之又少。

根木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世俗化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成为一种大势。

画家的专注度不再集中在精神世界的完善,而在于迎合现实世界的种种需要,比如作为浙派祖师戴进笔力深厚,墨色偏黑偏重,气势作强劲、雄健、豪放想,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其文化底蕴低、绘画的精神内涵不足,甚至其创作的目的也非传统意义的自娱然后娱人,而是专注于取悦他人。

先是取悦皇室,后是取悦金陵权贵,至于最终没能如愿,那是个人际遇的问题。

同样,吴小仙放荡不羁,绘画中颇多轻佻气息,与其沉溺于金陵豪富的奢靡淫逸之风颇有关联,是以其画格调不高。

实则算不上一流画家。

至于“画状元”的称呼,只能说他的画比较符合明代皇室的口味而已。

后人倍加推崇,也是因为后人过于看重世俗权力。

非常遗憾,明代之后,诸如权势地域、派系等诸多外因开始从根本上腐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画家对于绘画的关注度逐渐从内而外出现了世俗化转变。

画家不再以卖画为耻,反表现出一种“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潇洒”。

这是画家的自觉工匠化、产业化,是一种文化品位上的自甘堕落。

同时,由是出现了利益纠葛,然而出现了门派观念,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代文化人开始放弃“但有仁义而已矣”的理想,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这是令人伤感的趋势。

于市场规律来说,垄断才会使利益最大化。

所从,画家们开始抱团,开始地域化,开始以取悦市场为目的“创新”艺术形式,自此,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偏差。

不能否认,明代文人群体确实对这种文化上的自我堕落进行过抗争,浙派很快被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取代。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卷模拟检测二全国通用(试题+详解)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卷模拟检测二全国通用(试题+详解)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卷模拟检测二(试题+详解)语文试题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摸底联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甘肃省河西部分】 精品

最新-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摸底联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甘肃省河西部分】 精品

2018年高考甘肃省河西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联合摸底考试语文说明: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7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àn) 暴殄.(tiǎn)天物虚与委蛇.(yí) 间.(jiàn)不容发B.箴.言(zhēn) 别出机杼.(zhù) 乳臭.(xiù)未干一脉.(mài)相承C.龃.龉(jǔ) 瞠.(chēng)目结舌殚.(dān)精竭虑自怨自艾.(ài) D.纰.漏(pī) 同仇敌忾.(kài) 审时度.(duó)势强.(qiáng)词夺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面对抗震救灾英模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们仅有感动是不够的。

只有让他们的精神力量深入人心,才能引导你我见贤思齐....,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B.小沈阳不孚众望....,他和师傅赵本山在2018年春节晚会上合演了小品《不差钱》,获得今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语言类一等奖。

C.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

一路上,田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

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D.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称,相信政府会加快发放3G牌照进度,并期望今年年底可获得3G牌照;无独有偶....,昨天另一则消息在坊间流传,称工信部电信管理局今日向各省电管局和相关单位下发了一份征求意见文件,征求主题包括3G牌照发放时间、号码携带等重大事项的初步意向。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还能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B.侯孝贤以诗的方式,而非西方戏剧性的冲突和大量蒙太奇来组合《悲情城市》里的镜头,影片的节奏没有被限制在将悲情物化的剧情框架里,而是自由奔腾在诗韵的表述里。

2018年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8年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校际联合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校际联合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伫立在昭君墓底下的石阶上,聆听着两旁葱笼..的松林里,阵阵的微风不住地吟咏,是替王昭君唱一曲悲怆..泪下,脑海中呈现的是(留传/流传)至今的关于她的动人故事,真是思接千..和深情的歌?我禁不住潸然载,回味无穷。

抬起头,蓦然..望见,十来丈高的斜坡上,稠密的青草丛中,________________,红艳艳的,黄灿灿的,像是齐声叫唤着我。

匆匆地快走两步,我却又踟蹰..了,如此(草率/轻率)地去走近她,算不算是一种不敬?湛蓝的天空里,不住地放射出晶莹的光彩,把我眼前的花草和树木,映照得明晃晃的,亮闪闪的。

仰望天空,一朵朵缥缈..的白云,轻轻地徘徊,似是来看望和凭吊这青冢,却又不愿打扰她,好让她耳根(清静/清净)。

沿着石阶前一条清静的林荫小路,_________________,隐约瞧见了北边黝黑..的荒山,还有连接在一起的田垄与房屋。

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历尽千辛万苦,风尘仆仆....地来到塞外时,该目睹过什么样的风景呢?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悲怆潸然泪下B.葱笼踟蹰C.黝黑风尘仆仆D.缥缈蓦然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草率清静 B.留传轻率清静C.流传轻率清净 D.留传草率清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B.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C.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D.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既受尊重,又能有很多朋友。

2018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2018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

2018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高三模拟试卷(二)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垂涎.三尺(yán)鲜.为人知(xiǎn)骁.勇善战(xiāo)前合后偃.(yǎn)B.徇.私舞弊(xùn)偃.旗息鼓(yǎn)自怨自艾.(ài)忍气吞.声(tūn)C.引吭.高歌(kàng)残垣.断壁(yuán)证据确凿.(zuó)稗.官野史(bài)D.百舸.争流(gě)栉.风沐雨(z hì)惴.惴不安(zhuì)孑.然一身(jié)2.下列成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幅员广阔矫揉造作闲情逸致金碧辉煌B.贻笑大方破釜沉舟一蹴而就哀声叹气C.川流不息一筹莫展炯炯有神万籁俱静D.变本加厉掉以轻心遐思迩想陈词滥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C.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丽丽家的财务时,被刑警当场逮个正着。

D.《警察与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代表们依次走到票箱前,把填好的选票地投入了票箱。

(2)爸爸的话,我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3)由于护理人员的精心,病人转危为安。

(4)阅览室延长开放时间,满足了同学们的。

A.郑重捉摸侍候须要 B.慎重琢磨伺候需要C.慎重捉摸伺候须要 D.郑重琢磨侍候需要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再选涂其它答案。

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

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甲(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__________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的钦羡,使人丙(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莘莘学子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草如荫B.槛(jiàn)外山光C.芦蒿D.应和.(hé)【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与字形,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A项,考查了对同音异形的辨识能力。

应该是“绿草如茵”。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俭朴消磨难免B.俭朴消耗不免C.简朴消磨不免D.简朴消耗难免【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简朴和俭朴,区别在于“简”与“俭”。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六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六

2018年高三二模试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七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七

2018年高考模拟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2018仿真模拟卷.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作为藏文化中特有的绘画形式,传统唐卡大多作为一种用彩缎装裱的宗教卷轴画,供奉于寺庙和民居中,营造出宏大高深的佛教思想镜像,直抵信奉者的心灵;营造出一个充满神性力量的佛国世界,建立起现实世界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唐卡的宗教性体现在其题材、内容上,也体现在绘制流程中。

对于画师而言,创作唐卡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纯洁且虔诚的信仰自始至终贯穿于作者的襟怀与笔端。

画师会在数月或数年的精耕细作中,追求极致的唐卡艺术之美;而高原特有的矿物和植物染料,更是赋予唐卡艺术历久弥新的效果,如佛教精神永绽光芒。

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环境的开放、文化交流的激荡、市场的兴起等,使唐卡艺术的流通和传承发生了变化----由寺庙供奉走向广阔的天地。

如今,在传统的寺院传承、流派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基础上,拓展出唐卡作坊、唐卡学校等多元化的流布方式,更广层面、更大力度促进了唐卡艺术的繁荣发展。

面对新的文化需求,唐卡艺术走出了两条方向不同的道路:一种继承传统,依旧以传统神本范畴的题材、内容、审美理念为主,技法愈加工细,色彩愈加艳丽,材质也更加新奇。

这类唐卡依然是寺庙和民居供奉的对象。

另一种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唐卡”。

它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体现着“从神本走向人本”的时代命题。

另外“新唐卡”还从古老绘画仪轨中挣脱出来,从而获得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题材内容更接地气,审美也更加趋向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为唐卡艺术掀开了新的篇章。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唐卡艺术走出雪域高原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但这并不意味着唐卡艺术发展可以高枕无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统考(二)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含答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统考(二)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综(二)本试题卷共16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多数流星体是小行星的碎片,在太空中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当其与地球接近时,会被地球吸引进入大气层。

流星体与大气剧烈撞击燃烧的现象被称为流星现象,未燃烧完落到地面的部分称为陨星,大型流星体燃烧与撞击会产生尘埃云。

2017年中秋节,一颗流星划破天空,最终坠落到云南香格里拉地区。

第二天众多“陨石猎人”齐聚云南,但因当地山高谷深,植被繁茂而一无所获。

结合材料,完成1~3题。

1.此次流星现象A.出现时间为夜晚B.物质来自于土星与木星之间C.与太阳活动有关D.月球上也可能出现2.流星现象产生的尘埃云会影响A.有线电视信号B.房屋建筑质量C.世界各地气候D.植物光合作用3.与地球相比,影响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因素是A.与太阳距离B.体积与质量C.自转周期D.公转轨道马铃薯原产于安第斯山脉的高山区,喜光、喜冷凉,要求地温稳定。

某岛(左图)居民采用挖沟培垄、覆盖枯草的传统方式(右图),成功引种了马铃薯。

读图,完成4~6题。

4.受附近洋流的影响,M地A.北上轮船顺水B.终年温和多雨C.常年阳光明媚D.形成著名渔场5.该岛成功引种马铃薯,洋流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增温B.增湿C.降温D.减湿6.马铃薯生长期间,覆盖的枯草可以使地温A.升高B.降低C.温差增大D.温差减小郑国渠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水利工程之一,通过将泾河水引入到关中平原,使郑国渠沿岸的盐碱地改造为良田。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十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2018年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十

2018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专设答题卷,共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违.(wěi)章档.(dànɡ)次渐.(jiān)染曲.(qǔ)突徙薪B.绯.(fēi)红胡诌.(zhōu)溃.(ɡuì)烂高屋建瓴.(lǐnɡ)C.圩.(wéi)田潜.(qián)伏龇.(zī)牙杀鸡儆.(jǐnɡ)猴D.噱.(xué)头芫.(yán)荽不佞.(nìnɡ)惊鸿一瞥.(piě)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妍媸弭谤供给侧班师回朝B.牟利暴涨青篙素磬竹难书C.邋塌赉发全天候大气晚成D.谶语纰缪致胜球严惩不怠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二十世纪的国人经历了由“废经”到民间读经的各种折腾,逐渐了儒家经典的义理价值,对圣贤的话语感到。

帝制时代的终结,客观上将儒家经典与政治生活开来,庙堂儒学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对许多儒者来讲,儒家经典从国民教育体系中淡出,无异于。

A. 淡忘不知所云割裂火上浇油B. 淡忘不甚了了剥离雪上加霜C. 遗忘不知所云割裂雪上加霜D. 遗忘不甚了了剥离火上浇油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6年“家风中国年”活动以水上公园为主要场所,以天津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包含“家有巧匠”“乐道家风”“家国传脉”“沽上家源”“我爱我家”,此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2018年最新高三语文二模测试卷及答案

2018年最新高三语文二模测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一文化交流。

唐代墓金舞马街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捶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软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

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L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

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二)含答案

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二)含答案

2018年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二)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它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

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

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宗教毕竟只是现实的麻药,天上到底仍是人间的折射。

佛教传播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

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批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这也表现到整个艺术领域和佛像雕塑(例如禅观决疑的弥勒)上。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

2018届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训练卷二含答案详解

2018届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训练卷二含答案详解

2018届高三语文考前训练卷(二)语文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表意文字,古文经学家是利用汉字的字形来证实经典的意义,从而还原历史,解读经意。

这就产生了将汉字形音义统一而整理典籍的“小学”。

这里的“小学”不是小学问,在当时是大学问。

因为它和经典捆绑在一起,是经学的一个部分。

隋唐时期文化尊汉代,将“小学”明确分为文字(形)、音韵(音)、训诂(义)三门。

因为它以解读经典为宗旨,所以训诂学是三者的出发点,又是三者的落脚点。

训诂学是解读经典的工具,它有三个基本方法:一个是以形索义,也就是利用汉字的表意性来解释古代典籍。

例如,我们常常称胸无点墨、文化素养不足的人为“郁朴之人”,“郁”是“栯”的假借字,“栯”是一种软核的野果,“朴”是没有加工的树干。

两者都加工不够,内涵不足。

第二种是因声求义,也就是有时候要弄清古音,才能准确理解古义。

例如,《论语》里,讲了一个子路和孔子一起出行遇到隐者的故事。

隐者“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这里“食”应当读“sì”,“见”应当读“xiàn”,都应当读去声。

因为这两个词都有“使动”的意思。

“食之”是“请他吃”,“见其二子”是“让(子路)见他的两个儿子”,这是魏晋的经师的读法,因为那个时候才有了去声,主动和使动才分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共8 题共8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

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

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

公元2 世纪至5 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

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

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

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

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

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

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

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

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虽然仁慈一直是罗马人崇尚的道德准则,罗马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大规模的抵制血腥表演的运动。

更令人惊讶的是,扮演社会良心角色的知识分子同样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这样的血腥表演。

西塞罗虽然在一封信中批评了庞培的竞技庆典,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样的表演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毫无乐趣可言。

塞内加是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只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

他认为残酷的集体处决是绝对正义的惩罚。

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对观众道德的腐蚀作用,所以他强调,竞技庆典中的死亡一定要体现出勇敢的品质和道德的警戒效果。

另外一些哲学家甚至称赞此类表演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选自李永毅、李永刚《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有删改)1.(本题3 分)下列对文中“竞技庆典”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竞技庆典本质上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而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

B.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

C.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

D.竞技庆典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2.(本题3 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

B.为了展示国家强力,罗马民族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血腥表演。

C.崇尚仁慈虽然一直是罗马人的道德准则,但是在古罗马文化中,它与欣赏娱乐性的血腥表演是并行不悖的。

D.罗马知识分子担心,尽管血腥表演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但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会对道德产生腐蚀作用。

3.(本题3 分)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罗马人在祭祀中很少使用人牲,并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表现,这就表明罗马人已经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

B.罗马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把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当作娱乐节目,可以说对人类的屠杀符合他们的道德准则。

C.罗马知识分子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血腥表演,甚至对此称赞有加,可见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良心。

D.罗马社会通常只用牛羊献祭,而且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因此,很难将竞技庆典中的屠杀理解为一种宗教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手刘学林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

自觉政绩不错。

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

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

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

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

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日光斜照,余热未散,晚霞未成。

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

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

孔老凑上,目光如锥,可怎么也插不进人群去。

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

”众人一听,都如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

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

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

红帅已被兵困皇城,虽非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

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

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说:“舍炮杀士。

”老钟看了一会儿,犹犹豫豫照办了。

中年汉子落士杀炮干脆利索。

孔老说:“进马。

”老钟不再犹豫,因为他已看出对方如果不撤车逼马,就有一步高调马死棋。

中年汉子果然撤车看马。

红帅遂解围。

之后过程中孔老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

”“是我多嘴了。

”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

”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

’’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

”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

”孔老说:“不下不下。

”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

“晚辈就先走了。

”中年汉子说着已架起当头炮。

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

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

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

”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进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

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

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

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

不觉十年。

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扫便宏览全局,细察秋毫,棋观十步之外。

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

但绝不与人对弈。

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

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

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

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

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

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

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

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

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

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

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

大门紧锁,久叩不开。

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

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

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试卷第4 页,总9 页4.(本题5 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孔老为老钟下棋点步赢了中年汉子,而自己又被中年汉子赢了;一是搬到市郊居住后棋艺大长,被奉为棋仙,却绝不与人对弈。

B.小说的表层虽然写的都是棋事,但在深层里,棋事可以寓指人事和世事,孔老是点步高手,偶尔下棋却输了,输后彻悟,绝不与人对弈,都令人深思。

C.小说以“高手”为题,既点明孔老是棋坛高手,也暗示出围绕在“棋仙”孔老周围的一群人——本土棋王老钟,中年汉子,省青年象棋冠军寇克等都是高手。

D.面对一片真诚的省青年冠军寇克的请求,孔老就是不肯赐教,欺骗寇克说自己搬家,连邻居也蒙在鼓里,这使寇克更觉得孔老不同凡响,是棋界“异人”。

E.小说语言简洁精练,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二十几年职位不变,却“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进如豆”,却被尊为“高手”。

5.(本题7 分)小说第二段开头部分画线的句子中景物、人物的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本题7 分)中年汉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本题7 分)孔老输棋后“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你怎样看这里的“大彻大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本题2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

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

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

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

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

当时我很感动,20 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

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