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规划新城_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二、路网主要技术指标的建议 值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总结了国 内外道路规划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不 同规模的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对于路 网密度、机动车道数、道路宽度等技术 指标的建议值。
本体功能,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的载体。
12.1.1.2、4派生功能:城市道路派生功能包括:地下管线埋设、
通风、日照等空间的提供,视觉观赏路径、场所的提供等。
12.1.1.3依托与引导功能:城市道路的依托与引导功能是道路作
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骨架、建筑与各类活动空间的依托,对城市发展 起到引导作用。
1995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改规范对 城市道路的等级与功能、路网密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 成系统,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联系。一般情况下,规划人口超过 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的重要节点,对于路 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由于跨 河桥梁净空高或山城地形所形成的立体交叉口外,城 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流方向、公 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 形式及其用地范围。对于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这一 问题,要明确认识道路上的立体交叉不是现代化交通 的标志,更不是城市中的点缀品,不能按照城市的规 模来确定立体交叉口的数量。
12.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规0801 29 吴斐
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考
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下,我国城市机动车辆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堵塞问题已成人们最关心问题之一,加强城市道路功能定位成为道路规划建设重要前提,本文就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很多城市出现了交通紧张,网路效能不高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道路功能分类不清,路网级配不是很合理造成的,加强道路功能的设计,并把道路功能定位当作城市道路功能重要建设基础,实施合理的功能分类,可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缓解交通道路压力。
一、道路功能划分重要性在我国道路等级的划分,在相关《规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目的是通过设计与规划手段,向道路建设提供服务,但对城市道路建完之后的应用、管理与运行方面的考虑并不多,对于交通高效平稳运转有效实现的重要手段为灵活有效管理。
道路等级体系给予划分确定时,需要从道路应用角度,对道路的规划建设、应用管理等一体化要求进行全面考虑,在道路功能设计当中,要摆脱仅为汽车服务方面的观点,要从人与物的使用者方面,充分考虑道路被建成之后的运行及管理,这需要在规划建设环节充分留有空间。
城市道路在规划当中,应将结构完整、内外联系便捷、功能完善与多层次的交通需求满足等方式进行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以支撑城市发展要求,有效实现规划目标,并对目前规范道路的分级体系给予深入研究,给出功能有别与层次清晰的分级体系是很重要的。
二、等级分类与功能定位1.等级分类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产组织、生活安排、经济搞活、物资流通与车辆行人交往的路径,已成城市各用地组团及城外公路相联结的交通枢纽。
依照城市道路的作用、位置与交通功能等给予分类,通常可确定为交通量、交通性质与计算的行车速度等,从道路等级上,能分成主干路、快速路、次干路与支路等,依据生产生活服务方面的功能,可分成生活性、交通性、步行街与居住区等道路。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研究
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也开始了物流 园区的规划建
设。
3 道路交通管理现况分析
31 管理功能结构有待体系化 . 道路交通管理功能结构指各主要 由道路交通发展水 平决定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 目前我
总 之,对大 都市 交通枢纽的理论研究 ,有助干在今
后对大都市交通圈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还减轻企业负担 。
级 ,以利于进行集成化 、层次化管理 ,便于不同类型管 物流 中心分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类 ,前者是多种货物 理之间相互协调和接续 ,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的流通节点,同时也是 多种运输方 式的衔接点,一般布 置在城市外围区快速路 系统附近,与城市快速路系统有
L n o a e c e tr 1 9 . o d nRe s a h C n e, 9 8
收稿 日期 :2 0— 7 2 0 6 0— 6
【】 E rp a o 7 u o enC mmis n W ht a e si . i P p r~ Euo e nTa s o o e rp a r p r n t
方便的出入 口联系 ,与城市对外交通 系统有便捷的交通
2 道路交通 管理的 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随车辆与道路交通而生,随着社会经 联系。后者主要提供某一类货物或者以某一种运输方式 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管理 的 目的也不断
从最初的满足交通安全到如今的有序、 安全 、 快捷 、 为主 ,靠近相关的工业基地或对外交通 系统 ,如钢铁物 变化 , 流中心靠近钢铁企业基地 ,还有化工物流 中心、港 口物 舒适 、高效。现代道路交通管理的 目的要求我们必须采 用协调 、适应 、有序 、高效 的管理 内容和模式 ,对道路 流中心和航空物流中心等 。 当前 ,货运物流枢纽规 划 已逐渐 为人们所重视 ,也 交通进行控制 、协调和 引导 ,实现适合当前社会和经济 将成为大都市交通圈的重要 内容。国外大都市纷纷进行 需求的和谐 、绿色的城市交通。 了物流园区的建设,如汉城和东京。我国的北京 、深圳 、
新城区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为例
6总510期2019年第24期(8月 下)1 概述近年来,我国多部委联合印发多项指导意见及设计导则,意在引领非机动车交通复兴。
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位于扬州城市新中心江广融合地带,空间形态比较单一、城市功能集中,居民日常的活动范围集中在片区内,绿色交通作为优势出行方式,在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中占到65%以上。
新城区域水质完好,湿地功能强大,被称为扬州的“绿肺”和城市的后花园;同时扬州市的城市规模、历史文化古城特色、城区内部道路建设条件均适宜大力建设绿道。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绿道系统品质,打造人性化绿色慢行空间,为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慢行交通服务,支撑新城高质量,低污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片区亟待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慢行系统规划研究成果,探讨新城绿道网络规划相关内容。
绿道的概念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西方城市公园运动——奧姆斯特德化(F.L.Olmsted )的公园路(Parkway )和霍华德的绿带(Greenbelt )[1]。
绿道(Greenway )的概念最早是由怀特(W.H.Whyte )在1959年在《保卫美国城市开放空间》中提出,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于1987年官方认可,这使得绿道概念得到了广泛推广[2]。
2009年之前,国内主要关注于绿道的理论和国外案例的研究,而绿道的规划和时间则始于2009年开始的珠三角绿道网建设。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开启了珠三角大规模绿道网络建设,该纲要定义:绿道(Greenway )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放空间,通常沿着河道、溪谷、山脊线等自然和人工建立的廊道,内设步行和骑自行车的人进入的景观和娱乐的路线,连接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历史遗迹,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文化历史资源、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 绿道平面线形规划绿道的选线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现状,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设计路线。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
服务道路
集散道路
巷道
-
-
2.5-1.5
1.5
3
2.5
5-3.5 1.5 -
≧2.5 2 2.5 2
5-2.5(单向) 1.5 -
≧2.5 2 2.5 2
表3 市区道路横断面基本布设类型范例
功能分类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服务 道路
集散 道路
巷 道
路型编号
主(1) 主(2) 主(3) 主(4) 次(1) 次(2) 次(3) 集(1) 集(2) 巷(1) 巷(2) 巷(3)
图5 次要道路(类型一)
图6 次要道路(类型二)
图7 次要道路(类型三)
图8 集散道路(类型一)
图9 集散道路(类型二)
图10 巷道(类型一)
图11 巷道(类型二)
图. 12 巷道(类型三)
表2. 市区道路规划单元设置尺寸表
单位:公尺
道路分类 设置需求
分隔带开口间距长 人行道宽
汽车道宽
混合车道宽 机车道宽
脚踏车道宽 公交车专用道宽 临近路口车道宽 中央分隔带宽 车道(快慢)分隔带宽 公交车停靠空间宽 上下车停车区空间宽 路边汽车纵向停车空间宽 路边机车横向停车空间宽
主要道路 (快速道路*)
• 四、服务道路
•
提供各小区或邻里单元至次要道路之信道,包括集散道路(供地
区性活动使用及连接次要道路与巷道)及巷道(供道路两旁建筑物人
车直接出入之道路)。
表1 市区各级道路空间分类特性表
道路空间分类设计特性
1.进出管制 2.行驶车辆 3.车道数(单向) 4.中央分隔带 5.车道(快慢)分隔带 6.机车道 7.路肩(注1) 8.路边停车(注2) 9.公交车专用道 10.公交车停靠站(注2) 11.人行道 12.脚踏车道 13.行人穿越设施 14.公共设施带
2019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试题(网友回忆版)
2019年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下列关于欧洲古典时期城市的表(江南博哥)述,正确的是()。
A.古希腊城邦国家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放射状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B.希波丹姆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C.雅典城最为完整地体现了希波丹姆模式D.广场群是希波丹姆模式城市中市民集聚的空间和城市生活的核心参考答案:B[单选题]2.下列关于现代城市规划形成基础的表述,错误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B.现代城市规划是在解决工业城市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C.公司城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D.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参考答案:C[单选题]3.下列关于格迪斯学说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B.他在《进化中的城市》中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范围C.他提出的城市规划过程是“调查-分析-规划”D.他发扬光大了芒福德(Lewis Mumford)等人的思想,创立了区域规划参考答案:D[单选题]4.下列关于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现代城市设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他主张通过对大城市的内部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他提出了广场、街道、建筑、小品之间建立宜人关系的基本原则C.他提出的“明天城市”是一个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规划方案D.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集中体现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参考答案:B[单选题]5.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不包括()。
A.卫星城理论B.新城理论C.大都市带理论D.广亩城理论参考答案:C[单选题]6.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汉长安城内各宫殿之间的一般居住地段为闾里B.唐长安城每个坊里四周设置坊墙,坊里实行严格管制,坊门朝开夕闭C.北宋中叶开封城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坊里制逐渐被废除D.元大都城内有50个坊,恢复了绵延千年的里坊制度参考答案:D[单选题]7.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因素不包括()。
城市交通分区方法探讨
老城交通压力;整治内部街巷,
改善交通环境,保持历史风貌; 改善慢行环境,实施快慢分行, 营造宁静的交通环境; 利用滨江水系开设水上巴士, 增添旅游特色。
提高路网密度,保持规整性、
系统性,促进中心区商贸繁荣;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路权、 信号控制等方面提供公交优先; 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对地区发展 的带动作用,完善枢纽地区的 交通组织;
这类地区适于设立依靠小汽车出行的公司,诸如搬运公司、快递公 司以及其他工业企业。这些建筑的设立地点应在连接国家公路处半径 1000m 范围内。C 类地区一般是都市圈的外沿区域。
政府部门针对伦敦大都市圈构 建的交通政策战略评价模型, 大伦敦分为中央伦敦、内伦敦 以及外伦敦三个层次。
区域 中央伦敦 内伦敦 外伦敦
•
准则六:梯次推进
在技术政策指引方面表现为梯次推进,上层分区指引下层分区或 为下层分区技术政策提出的基础,下层分区要相应上层分区技术政 策或技术政策的提出应主动与上层分区技术政策相协调。
三级交通分区体系
组团(A)
…
组团(B)
…
组团(C)
A分区子片区I
A分区子片区II
…
B分区子片区III
B分区子片区IV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道路网络结构性矛盾难以调整 各种交通问题集中,强调需求管理,倡导公交优先 停车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停车用地紧张难寻 居民拥有机动车需求难以有效抑制
城市建成区,旧城人口、就业疏散区 大量在建、待建项目,城市建设热点地区 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竞争激烈,协调难度最大 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未来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机动车总量最大,车辆拥有水平持续攀升 外围城市建设重点地区,新的人口增长地区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区向建成区逐步过渡 出行方式多样化,公交优先 多方式协调衔接,鼓励停车换乘 车辆拥有量增长加速 出行环境宽松,交通便利,方式多样化 人口、就业密度低 车辆拥有与发展相对缓慢 城市化水平偏低 非城市建设重点地区,成片建设项目较少
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分级、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1、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其中根据道路在城市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在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
规范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
支路为次干路联系各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2、城市道路分级大、中、小城市现有道路行车速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厚度、交叉口形式等都有区别。
为了使道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节约投资及土地,有关规范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又分为ⅰ、ⅱ、ⅲ级。
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
不同类别的同一级别道路的设计速度是不同的。
3、城镇道路路面分类按结构强度分类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和面层材料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是高级路面的特点。
它使用年限长,适应繁重交通量,且路面平整、车速高、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道路。
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
按力学特性分类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及启示
城 市 设 计 的概 念 和 元 素后 , 种情 况 得 到 了改 善 , 这 但 问题 的本 质 并 不 在此 。通 过 审 视 道 路 设 计 的诸
环节 , 人们发现 , 忽略设计之前 的道路功能和分类 的把 握 , 造 成城 镇 街 道 问题 的根 本 原 因之一 。 是 近 年来 , 随着 城镇 规 划 理 念 的 变化 , 城镇 道路 分 类 方 法 发 生 了很 大 的 改变 ,这 些 方 法对 于 我 国道 路 分 类 有极 高 的借 鉴 意义 ,本 文 总结 分 析 了 国 内外 道 路 功 能分 类 方 法及 其 优 缺 点 ,结 合 我 国城 镇 发 展 的 特点 ,提 出新 时期 城 镇 道路 分 类 方 法 的思 路 和
道 路 交 通 量 的进 一 步 疏 解 。 俄 罗 斯 城 市 规 划理 论 对 我 国城 市 道 路 规 划方 法 具 有 重要 影 响 ,我 国城 市 道 路 分 类 的 第 一代 方
1 国 内外 城镇道 路分 类方 法述评
典 宪 章 》 雅 明
0 引 言
城 镇 道 路 功 能 分 类 是 道 路 设 计 的基 本 依 据 , 是 设 计 之 前 非 常重 要 的 环 节 。从 上 世 纪 3 0年 代 起 , 方 发 达 国家 就 开 始 注 重道 路 功 能 设计 , 将 西 并 道路 功 能 定位 作 为 城 市 道路 规 划 建 设 的一 个 重 要 前 提 。在 道路 设 计 中我们 习惯 在 主 干 路 、 干 路 、 次 支 路 的分 类基 础 上 制 定相 应 的技 术 指 标 ,结 果 造 成 了很 多街 道 面貌 千 篇一 律 、 无特 色 。 们 自然 毫 人 会问, 道路 设 计 的哪一 个 环 节 出了 问题 , 人 们 的 是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问题探讨
( 2 ) 分类 的依据 。 划分城 市道路 等级 的依 据 : 城 市用地 布局、 不同 城 市道 路 的几 何特性 、 承担 的 交通 流特 征、 改造 建设 城 市道路 的可行 性 等。 主要包括 : 道路 红线的宽 度及其 断面的构成 、 道 路沿线 的土地使 用、 交 通环境 、 设 计道 路的 车速、 配套的 交通设 施、 交通 量 , 交 通的 构成 、 特性 、 组 织的 方式和 交通管 理的强度 , 在城市 交通中道路 的战略
量一定情 况下制 约着城 市土地 开发 强度 。 不 同的城 市规模 和土 地使 用 性质, 要求 城 市道 路功能 也应是 不同的。 在 出行方 式上 反映 出来 , 主 要 包括 : 公共 交通、 小汽 车、 自行车和步行。 为了使这些不 同的出行 目的和
方式 都得到满 足, 城市路 网作为交通得主要承 载设施 , 必须要 有分 明的 层次 , 而且也 要有 清晰 的功能 , 也 就是 说 , 在各类 道路上 , 出行的各种
2 . 4 没有 把道路功 能分类与土地开发协调起 来 从 宏观 上说 , 基于传 统 的功能 分 区用地 模 式 , 对部 标 道路 进行分 类。 从 道 路本 身来说 , 我 国在城市建 设 的历史过程 中, 城 市干路不 仅要 承担各种交 通功能 , 还要承担 绿化、 景观 、 沿街设 店( 购物) 等功能 。 鉴于 此, 进行用地 布局调 整, 对 城市 主要干 路的功 能进 行净化 , 已经是 当务 之急 。 只有从认识 上 , 对城 市道路与土地 利用 开发观 念进行彻底 改变, 才能有效 解决城 市道路交通 问题 。 3 我国传统的道路分类方法 1 9 6 0 年1 O 月, 原 国家建 筑工程 部城 市建 设局 编制的 《 城 市道路设计 准则》将城市道 路分为 三级七类 : 一级 为全市千 道、 入城干 道和 环城千 道、 高速 道路 , 二 级为 区域干 道 、 工业区道路、 游览大路 。 三 级为住宅 区 道路。 这一分类方 法对于 道路 强调的 是其平面性 质 , 而没有联 系交通流 的属性 , 8 0 年代 , 我国城市道路划分 为主干 道, 次 干道 , 支路三个等 级。 当时城 市 的交 通压 力不大 , 这 种分 类基 本上可 以满 足城 市规 划和 建设 的需要 ・ 1 9 9 1 年, 实施 的 《 城 市道 路设计 规范 》 又把城 市道路 分为 快速 路、 主干道 、 次干 道、 支 路四大类 , 1 9 9 5  ̄ g 9 月, 实施的 《 城市道路 交通规 划设 计规 范 》, 进一 步对各 类道 路的 机动 车设计 时速 、 道 路 网密度、 机 动车道 条数 、 道 路宽度等技 术指标 进行 了明确 。 4 道路功能分类的优化分析 4 . 1 分类的原 则与依 据 ( 1 ) 分类 的原则 。 一 是道 路有主次 、 功能 有分类 。 对 城市土地进 行开
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研究
道 路 与 交 通 工 程 器
Ro ad敬 Tr fi g n rn a fcEn i ee ig
用 功 能将道 路分 为 3类 : 交通 性道 路 、 双重 性道 路和 生 活性道路 , 其各 自对应 的服务 内容 、 求和等 级见表 1 要 。
表 1 城 市 道 路 功 能 分 类
Re e r h o n to a a sf a i n o b n Ro d s a c n Fu c i n l Cl s i c to f i Ur a a s
LnTa o
1 城 市 路 沿线 两 侧布 设有 大 量 的商业 设 施 , 必 导 势 致 机动 车 行 驶 速 度缓 慢 , 人 随 意 穿 越 ; 主干 路 的 行 但
由以上 分析 可 知 , 国现行 城 市道 路 分 类方 法 存 我
19 ( 9 5 城市 道路 交通 规划 设 计规 范 ) _ 城市 道路 分 为 在 较多 不 足之 处 , 次 理 清道 路 功能 是一 项 十 分重 要 )将 【 2 再
快 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和 支路 4大 类 。 分类方 法 主 的基 础性 工作 。 该
图 1 各 类 道 路 服 务对 象 的优 先 级
功 能分 类 的重 要依 据 是道 路 交 通流 特性 、 路沿 道
路 究道 路功 能与道路 两侧用 地性 质是否 匹配 。 如 , 例 一些 线用地性 质 、 网格 局 以及 主要 交通方式 等 。这里 按使
2 啼荭故 ∈ 2 1N .(e.V 19 8 求一 . 01 o S p o2 r 5 ) .
1 1 道 路分 类现 状 .
城市 道路设 计 时 , 一般 先根 据道路 分类 情况 , 确定 “ 交通性 ” 能义要 求 限制 非机 动车 、 功 行人 穿越 , 减少 干 横断 面的组成 , 再进行 平面和纵断 面设计 。目前 , 国主 扰 , 障机 动车 快速 、 我 保 通畅 行驶 。 要根据 C J 7 1 9 ( J 3 — 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G 2 0 9 )和 B5 2 — 『 1 0
城市道路规划
1 城市道路功能及分类
功能:城市道路具有城市骨架、交通设施、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市政空间与防灾减灾设施等 六大功能。 分类:将城市道路分为4级8类:快速路I、快速路II、主干道III、主干道IV、次于道V、次干道 VI、支路VII,支路VIII;
城市道路分类与功能对应关系
城市道路分级配置表
2 道路网规划技术指标来自 ②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车道数自行车道路网应由单独设置的自行车专用道、城市干路两侧的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的 道路共同构成一个能保证自行车连续行驶的交通网络。 非机动车道宽度包括非机动车车辆宽度、车辆的摆动距离以及与侧石或分隔设施的安全距离。 一条自行车车道宽度为1m,靠路边和靠分隔设施的一条车道例向安全距离为0.25m。自行车车 道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且确定。 快速路:一般在快速路上不考虑设置非机动车道、对与快速路平行流向的非机动车流可利用与 快速路平行的支路改造成的非机动车道专用道路; 主干路:主干路上近期应考虑设置非机动车道。对于近期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道,非机动车道 可以考虑近期宽度按3.5m规划设计,远期作为公交专用道;近期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 非机动车道宽度可以考虑近期宽度按5.5m规划设计,远期可以作为一条公交专用道和路边停车 带; 次于路:次干路上应考虑设置非机动车道、根据非机动车可能的服务范围动车道宽度考虑为 3.5m以上。 支路:从交通功能上看,支路是道路交通系统“通达”功能实现的主要支柱,同时应考虑在加 大支路网密度的同时,设置必要的非机动车出行网络系统。考虑到支路的道路红线宽度约20m 左右,考虑非机动车道宽度为3.5m以上。
③ 人行宽度及车道数
快速路:由于道路沿线主要是交通用地,所以一般不考虑设置人行道。但对于有些城市将快 速路与主干路功能合并设置时,则需要按照主干路人行道标准考虑; 主干路:对于主干路.应以交通功能为主,两侧避免商业开发和限制出入。因此,没有必要 考虑设置过宽的人行道,只用满足城市绿化、管线敷设以及适当的行人通行宽度,建议其宽 度为3—4m。对于景观性道路可以根据沿线用地情况及绿化要求适当加宽; 次干路:对于次干路,由于其沿线用地主要为商业或单位出入口,必须考虑适当规模的城市 人行道宽度,以满足居民出行及出入需要,宽度至少为4m。对于生活性次干路,宽度至少为 5m; 支路:对于支路等级道路,人行道宽度至少为3m宽度主要包括人行道宽度、隔离设施及公用 设施宽度。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方法
T 道 路 纵 横 RAFFIC & TRANSPORTATION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方法
□ 秦 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 要:按照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和所承担的城市活动的特征,可将其分为通过性道路、集散性 道路和地方性道路三类。优化现行规范城市道路分级体系,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交通性干路、集 散性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和交通性干路主要服务于长距离通过性快速机动交通,集散性干路 和支路分别服务于中等距离集散性慢速机动交通和短距离地方性慢速机动交通。同时,根据不同等级 道路功能定位、道路沿线用地性质和道路空间资源,合理和适度的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需 求和各种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敷设需求。
美国是机动化交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联邦公路 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FHWA)出版的《道 路功能分类:理念、标准和过程》(Highway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Concept,Criteria and Procedures) 将 美 国 的道路分为干线道路和非干线道路两大类;对于干线道 路,又细分为主要干线道路和次要干线道路两类,再将 主要干线道路分为州际公路、其他高速公路和快速路、 其他主要干线道路三类;对于非干线道路,又细分为集 散道路和地方道路两类,再将集散道路分为主要集散道 路和次要集散道路两类。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和地方道 路分别承担通过、集散和到达功能,服务于通过性、集 散性和地方性交通 [2-3](见图 1)。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的畅通与高效,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需要关注一系列的问题和难点,以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合理和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1.交通流量研究:为了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需要对城市的交通流量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主要交通干道的通行能力和交通状况,以及交通流的分布特征和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研究,可以合理规划道路的走向和宽度,确保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3.道路功能分类: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不同道路的功能进行分类,包括快速通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不同功能的道路对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的要求不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定位,保证不同功能道路的组合布局和连贯性,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4.压力分级: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量和车辆类型进行压力分级,设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交通标志标线,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有序。
二、城市道路设计的难点:1.道路布局:城市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市容风貌等因素,进行道路布局。
在地势复杂的地区,如山城或水城,道路设计需要适应地形的变化,合理规划坡度和转弯半径,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2.交通控制: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控制设施,以提高交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需求的变化,需要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和交通信号灯的时序设计,确保道路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3.人行交通: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兼顾人行交通的需求,设置合理的人行道和过街设施,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在繁华商业区和学校周边等地区,需要关注人行交通的流量和行为习惯,进行人行道的规划和设计,提高行人步行的舒适性和连通性。
4.公共交通: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兼顾公共交通的需求,保证公共交通线路的高效运行和乘客的出行便利。
需要设计公交站点和栏杆、站前区域的规划和布局,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便捷性。
《城市道路的分类》课件
管理措施
制定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 建立城市道路维护计划,定期进行道路检查和维修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和安全 推广绿色出行,减少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
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对道路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维修保养:对损坏的道路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道路安全 清洁卫生:保持道路清洁,防止垃圾和灰尘影响道路使用 交通管制: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确保道路畅通和安全
城市道路的分类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城市道路的概述
02
城市道路的分类
03
各类城市道路的特点
04
城市道路的规划与设 计
05
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 护
06
添加章节标题
城市道路的概述
城市道路的定义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 范围内,为满足城市 居民和车辆通行需要 而建设的道路。
城市道路包括城市 主干道、次干道、 支路、街巷等。
增加人行道和非机 动车道的宽度,提 高行人和非机动车 的安全性
优化人行道和非机 动车道的设计,提 高行人和非机动车 的通行效率
加强人行道和非机 动车道的维护和管 理,提高行人和非 机动车的使用体验
推广智能交通系统 ,提高人行道和非 机动车道的智能化 水平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公共交通是城市 交通的重要组成 部分,未来城市 道路的发展趋势 将更加注重公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辆,提 供车位信息,实现停车引导
智能环卫系统:自动清扫、洒水、 垃圾收集,提高环卫效率
未来城市道路的 发展趋势
绿色交通发展
电动汽车普及: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公共交通优先: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自行车和步行:推广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提高出行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
目录一、主要任务 (2)二、规划内容 (3)(一)街区划分 (3)(二)现状 (4)(三)功能与规模 (5)(四)三大设施安排 (9)(五)城市设计框架 (10)(六)规划实施 (12)三、成果要求 (12)(一)规划文本 (13)(二)规划图纸 (13)(三)街区图则 (18)(四)附录:相关标准 (21)1.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用地性质 (21)2.主要图纸绘图标准 (22)3.人口容量及就业岗位的估算标准 (25)附表:北京市土地使用功能规划图例与绘图规范 (27)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第二稿)一、主要任务(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统筹综合考虑新城不同类型街区的整治、改造与建设,有序安排新城土地储备、一级开发和现有建设项目的整合,尽快搭建新城全面实施的综合平台。
(二)分解落实新城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与规模,合理确定各街区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公共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为分步、分街区、有重点的加快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提出上位要求。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是市政府批复新城规划的具体细化落实,新城规划确定规模、结构、框架等重大内容不得进行调整变更,原则上只能对一些具体和细部进行优化完善。
必须调整的,应做专题说明,并按规划调整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决定。
(三)加强对新城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规划审批效率,支持新城整治改造、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并合理调控已有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加快新城建设项目的安排提供基础依据。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核心是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促进控规逐步由纯粹的物质层面的空间安排转向公共政策,增强控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目的是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就是要区分好控规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
pakorabea
考点1 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
内容精编
1、城镇道路分类 城镇道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其中根据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 的地位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2、城镇道路分级 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在充分考虑道路在城市 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城镇道路分为快 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四个等级。 3、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按结构强度分类 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是高级路面的特点。 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 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 干路、支路可采用。 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 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 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它的功能和分类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商业发展、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合理划分和分类道路,以便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和便利。
下面将探讨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一、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功能:城市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具有交通功能,提供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的通道。
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需求,设有适当的车道、人行道、停车区等设施,保障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2.经济功能:城市道路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它连接了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等不同的经济活动区域。
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可以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社会功能:城市道路是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人们通过道路去上班、上学、购物和娱乐等,道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4.环境功能: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合适的绿化和景观布置,增加道路的美观和宜居性。
道路的污染控制和噪声减少也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的分类1.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交通主要流量的运输任务。
主干道一般沿着城市中心线或者贯穿城市的重要交通走廊设置,宽度较大,车流量和交通速度较快。
2.支干道:支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中等道路,分布在城市的次要交通流量区域。
支干道连接了城市的各个行政区域和不同的功能区域,起到了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的作用。
3.次干道:次干道连接了支干道和居民区的道路,通常是一些住宅区的主要道路。
它们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车辆速度较慢,主要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和商业设施。
4.居民区道路:居民区道路是连接住宅区内部的道路网络,主要服务于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
它们宽度较小,车流量较少,行人通行设施完善。
5.步行街和人行道:步行街是为了方便行人而设立的专用道路,通常限制车辆通行。
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
中等城市
】S~20
道路面积率 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一1 s%。 对于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s%一20%.
7~1Sm2/人
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
220—95)对该法进一步深
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造成交叉口节点不畅,路 网总体容量远未发挥。 3.3.3分类方法各类道路定义模糊⑨
制订大伦敦规划中首次系统贯彻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
苏联的经验.前苏联城市道路分为高速道路、干道及地 方性道路三大类,其中干道又细分为市干道、区干道及 大交通量干道三类;地方性道路又细分为居住区道路、 工业仓库区道路、步行街、村镇道路、村镇街道、支路 六类。此外,该法还对道路设计时速、道路主要功能、 车辆管制、道路车道条数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④。
等方面提出理清道路功能的具体措施,并且赋之以法律
效力。如:高速路和快速路通过性交通极强,禁止两侧 用地直接开口;主干路以通过性交通为主,原则上禁止 两侧用地直接开口;地方道路以进出性交通为主,允许
其后,在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按主干道(全市性
干道)、次干道(区干道)、支路三级进行划分,该方法
两侧用地直接开口;集散道路两侧用地开口要求界于主
1
1)、集散道路(Collector)与地方道路(Local)五个等级 ∽。其中,美国各类城市道路的可达性及通过性要求对 我国极具参考意义(图1),从快速路到地方道路,道路
的可达性要求越来越高,但其通过性功能却愈来愈低, 简而言之,即道路两侧用地的开口限制要求越来越低。
1.2前苏联方法 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对我国城市道路规划方法具有
快速路
为,道路功能不分、路网级配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 直接原因之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本世纪30年代起 就开始注重道路功能设计,并将道路功能定位作为城市 道路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我国至今仍未对该项 工作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理清道路功能”往往流于口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
中央 分隔 带
汽车 道
1
4
1
4
1
4
1
2
1
4
1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道路规划单元数量(个)
车道 分隔 带
机车 道
混合 车道
路边 停车 带
公交 车专 用道
公共 设施 带
人行 道
2
0
2
0
2
2
2
0
0
2
0
2
2
2
0
0
2
0
0
2
2
0
0
2
0
0
2
2
0
0
2
2
0
2
2
0
0
2
2
0
2
2
0
0
2
2
0
2
2
0
0
2
2
0
2
2
0
0
2
0
0
2
3.5-3
-
-
上下车停车区空间宽
2
2
2
2
路边汽车纵向停车空间宽
2.5
2.5
2.5
2.5
路边机车横向停车空间宽
2
2
2
2
表3 市区道路横断面基本布设类型范例
功能分类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服务 道路
集散 道路
巷 道
路型编号
主(1) 主(2) 主(3) 主(4) 次(1) 次(2) 次(3) 集(1) 集(2) 巷(1) 巷(2) 巷(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205228.作者简介:韩胜风(19772),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092).“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韩胜风1 周华彬2 胡 苏3(1.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上海 200092;(2.华中科技大学 空间信息与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3.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01)摘 要:“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路网效率、支撑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交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为此,吸纳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分析临港新城城市道路的特性,在现行规范的框架范围内,提出了适应新城路网条件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以主要服务对象为依据,面向道路使用功能,划分新城道路为四级九类.关键词: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 分级体系中图分类号:TU 981.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37(2004)0320074204 近年来,从检讨以往城市道路等级划分方法开始,并参照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作了积极的探索.以往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由于受新老城区发展不平衡的制约,更注重的是建设和改善.基于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上海市临港新城道路网专项规划》,结合新城城市规划布局的独特形态,吸纳国内外的先进理念,采用高标准,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临港新城(下称新城)位于上海市东南一隅(图1),处于上海市滨江沿海城镇发展轴的“拐点”和重心区位.规划人口83万人,用地面积约297km 2,以两条高速公路分隔整个城市为主城区、主图1 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图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四大片区城市建设用地中间设置成片森林.1 道路功能划分的必要性我国道路等级划分体现在GB 502202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下称《规范》)中,主要目的是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手段,为道路建设服务,对道路建成后的使用、运行和管理考虑不多,而灵活有效的管理是实现交通流平稳高效运转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在确定道路等级体系划分时,应从道路使用的角度,全面考虑道路规划、建设、使用及管理一体化的要求.道路功能设计摆脱单纯为汽车服务的观点,从使用者,即人和物的移动,更多考虑道路建成后的运行和管理,在规划和建设阶段为其留有足够的空间.新城道路交通规划的目标为: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完善、内外联系便捷高效、满足多层次交通需求、衔接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系统,有效支撑洋山港及新城的发展.要实现上述规划目标,对现行规范规定的道路分级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个层次清晰、功能有别的分级体系是有必要的.2 道路功能划分原则a .遵守现行规范.《规范》规定:按照道路在道第21卷第3期2004年9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城市科学版)J.of HU ST.(U rban Science Editi on )V o l .21N o.3Sep.2004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新城道路等级划分在遵守现行规范所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新城特点,再进行细分.b .以功能为依据,通过管理来保证.城市道路体系的划分应以道路所提供的功能为依据,而不同的城市规模与土地使用性质,对道路的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分类的重要依据是道路上的交通流特性、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城市道路等级体系划分的实现,需通过使用管理来保证,反映在管理政策上就应明确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快速路为机动车服务尤其是客运车辆服务;主干道机动车优先,但需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穿越;次干道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优先;支路除机动车通行外,充分考虑慢行交通需求,甚至优先考虑慢行交通(图2).图2 各类道路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c .体现区域差别.新城分区功能上的差别反映在道路等级体系划分上,就是要充分考虑同一等级道路在不同区域内,道路主要服务对象的差异、道路服务水准要求的差异.主城区和综合区位于城市核心地带,区域内道路对可达性、安全性和景观性等要求较高.而主产业区和物流及重装备区位于城市外围,其跨区出行以及对外出行较多,更注重道路的通畅等交通性功能.因此同一等级的道路划分时,在主产业区和物流及重装备区,其技术标准可以高一些,在主城区和综合区可以低一些.3 新城道路等级体系划分新城道路功能分级体系面向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多个层次.为保持与现行规范的一致性,新城道路网仍然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级设计.基本目标是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晰且交通分流的子系统,重点是避免交通枢纽、城市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的重合,突出公共交通的重要地位,并且为道路管理和长期使用留有余地.3.1 快速路快速路的服务对象是长距离、大容量及高速度的汽车交通,基于建设现代化交通系统的目标,从快速路的功能出发,新城快速路规划和建设应坚持高标准,严格按规范执行,注重以下几点.a .快速路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流动且复杂高级的系统.如同系统规律的普遍性:越是复杂的、高级的系统,就越体现出其系统性和协同性.城市快速路道路系统性设计中,最关键的是立交的系统设计,相关疏解道路的系统设计,这两大系统设计只要有一个不到位,就有可能使快速路系统整体或者局部失效.b .快速路的标准问题.快速路建设成本要远高于普通城市道路,它对城市整体路网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因此,其设计年限至少应当按30年考虑,设计规模的确定要有前瞻性.新城快速路红线宽60m ,总控制宽160m ,设计车速60~80km h ,车道数一般为双向8车道.c .快速路的几何形式.快速路的几何断面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地面的、高架的及半地下的等等.经过对国内外高架道路建设的反思,交通专家们已达成共识:建设高架路是一些大城市交通拥挤到了非常严重程度,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无奈选择.快速路不等于高架路,高架路也不是城市交通现代化的标志.基于这种思想,新城快速路均采用地面形式.d .快速路的绿化景观要求.尽量在快速路两侧设置较宽的防护隔离绿化带,不但能减少沿线地块内部交通对快速路的干扰,也可以有效降低快速路的机动车尾气、噪音和震动等交通污染对沿线地块的影响,为沿快速路布置的市政重要管线提供空间.3.2 主干路主干路承担着跨区间长距离或较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流输送,其“通行”功能优于“通达”功能.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的主要骨架和主动脉,是城市机动车交通的主通道.借鉴《上海市中心城区道路专业规划》的经验,针对临港新城独特的城区布局特点,即属于尽端型和组团式城市,其长距离交通大部分集中在西北-东南轴向的狭长区域内,连接主城区、主产业区通往上海市中心城区是长距离交通的主要流向;而较长距离交通主要为贯通各分区的内部道路及分区之间的联络通道.鉴于此,将主干路划分・57・第3期韩胜风等:“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为两类,相对于传统的主干路提出一类新型的主干路( 级主干路),其建设标准介于快速路和传统的主干路之间,适用于跨区域长距离的对外出行,起辅助快速路的作用.新城的城市规模及快速路对地块强烈分割的不利因素决定了其不宜修建大量的快速路,提出 级主干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量的跨区间的对外交通需求; 级主干路,即传统的主干路,主要适用于贯通分区的道路及分区间的联络通道,其功能为快速路的集散通道,避免快速路系统交通量的过度集中.借鉴国内外的成败得失经验,对主干路必需强调其交通干线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阶段必需以此为指导思想.新城主干路除满足《规范》的要求外,特别注重以下几点.a .体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的思想,主干路为机动车专用,非机动车在与其相平行的支路上行驶.b . 级主干路是新城的景观大道,两侧规划有较宽的绿带,因此红线宽100m ,设计车速为60km h . 级主干路红线宽50m ,设快速公交(BR T )专用车道的红线宽可增加10m ,设计车速为60km h .c .通过控制出入口,保持与地方性道路的有限联系,原则上主干路不与支路相交,与主干路相交的支路只允许右进右出.d .布设公交线路的道路上设公交专用道, 级主干路以布设BR T 为主,并控制站距, 级主干路以布设区域公交线为主,并适当布置一些驳运公交线.e .不同区域,车道宽应随交通流特征有所变化.相对于主产业区和物流及重装备区,主城区和综合区的道路交通流以客车为主,车道宽度可为3.25m .另外,主干路一般都规划至少有一条宽度不小于3.5m 的车道,供大型客货车使用.3.3 次干路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路,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生活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到了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次干路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因此有必要以功能为依据,将次干路再细分.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及新城的特点,将次干路分为交通性次干路、生活性次干路和景观性次干路.a .交通性次干路.适用于交通枢纽,可能引发大量交通的公共建筑邻近、或联系重要骨架道路的次干路,应以疏解交通为主,实施机动车专用;红线宽50m ,布置BR T 专用道的红线宽可增加10m ,设计车速40km h ,以双向4车道为主;以布设区域公交线为主,并适当布置一些BR T .b .生活性次干路.应对过境交通实行一定的限制措施,优先满足公交通行,注重路内绿化布置,营造宜人的环境,并实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红线宽35~40m ,设计车速40km h ,双向4车道;以布设驳运公交线为主,并适当布置一些区域公交线.c .景观性次干路.应尽量避免吸引过境交通,注重道路与沿路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尤其要从步行者的感受出发,满足其观赏、游览、娱乐和休憩的需要;红线宽50m ,设计车速40km h ,双向4车道;主要布设旅游公交线.3.4 支路城市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解决居住区内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因此,支路的规划设计更注重人性化,强调舒适性和安全性.新城必须建立一个足够密度的支路网,其长度占路网总长的70%左右,除了出入功能,还能起到干道网“满溢”的作用.实际上,发达的支路网络是干路不出现因节点阻塞而局部瘫痪的前提条件之一.根据支路所处区域的不同以及服务对象的差异,将新城的支路细分为三级: 级为交通性支路; 级为出入性支路; 级为非机动车或步行专用路.a . 级支路的基本特征.红线20~24m ,机动车双向2~3车道,设计车速30km h ,公交车可行驶、贯通,机非共板,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为主.b . 级支路的特征.机动车以出入沿线地块为主,不一定贯通,不通公交车,自行车有优先通行权,红线宽为12~16m ,机动车双向2车道,限制车速30km h ,在交通量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路边停车.c . 级支路的基本特征.只允许非机动车或行人通行,道路不一定贯通,红线宽不大于20m ,除分流部分主次干路上的非机动车外,还能为非机动车和步行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4 临港新城道路功能分级依据以上道路等级划分的原则、考虑因素及临港新城的特点,将《规范》确定的四级城市道路再细分为九类(表1),并明确各类道路的性质(表2).这种分类方法不仅考虑道路使用,也考虑道路所处区域的差别,作为推荐新城的道路分级体系.・6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城市科学版) 2004年表1 临港新城道路等级分类类别功能分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1对外道路2 对外干路3 区间干道4 交通性道路5 生活性道路6 景观性道路7 交通性道路8 出入性支路9非机动车专用道,步行道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作为《临港新城道路网专项规划》的一部分,针对新城的特点,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是对现行规范的有益补充,而且为我国道路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参考文献[1] GB 502202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 ].[2] CJJ 372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3] 全永 等.路在何方[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4] 陈小鸿,林航飞,等.上海市中心城区道路专业规划[Z ].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3.[5] 陈小鸿,叶彭姚,韩胜风,等.临港新城道路网专项规划[Z ].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4.[6] 李朝阳,等.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J ].城市规划汇刊,1999,(4):39242.表2 临港新城道路分类及性质项 目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 支路使用者机专用3机专用机专用机专用机非合用合用3机非合用非、行人优先专用3分隔形式封闭中央分隔中央分隔中央分隔中央分隔快慢分隔中央分隔快慢分隔不分隔不分隔-红线宽度 m 6050,60,10050,6040,50355020~2412~16≤20机动车道数6,88,4+48,4+46,4+2442,32-非机动车道形式无无无共板3独立、共板独立、共板独立、共板机非合用独立公交线路-BR T3区域线区域线驳运线旅游线驳运线不通不通公交站形式-BR T 专用站BR T 专用及港湾站BR T 专用及港湾站港湾站不限港湾或路抛--路边停车禁止禁止禁止禁止短时停车短时停车允许允许禁止出租车扬招禁止禁止禁止禁止允许允许允许允许-交叉口间距 m-1000~1500800500300300不限不限不限设计车速 km ・h -160~80606040404030限制≤20-行人过街-少低较少中等多多多多道路两侧开发低低低中中高高高高 注:表中,机专用指机动车专用路;合用指机专用或机非合用路;专用指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路;共板指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板;4+4指4条社会车道和4条BR T 车道;BR T 指快速公共汽车交通机动车道数.Study of Cla ssif ica tion System of Urban Roads ’Function——w ith L i ngang New C ity a s a Ca seH A N S heng 2f eng 1 ZH OU H ua 2bing 2 H U S u3(1.Co llege of T raffic &T ran spo rtati on Eng .,Tongji U n iv .,Shanghai 200092,Ch ina ;2.Sp ace Info rm ati on &D igital Eng .R esearch Cen ter ,HU ST ,W uhan 430074,Ch ina ;3.Yunnan P rovincial H ighw ay P lann ing P ro sp ecting &D esign In st .,Kunm ing 650001,Ch ina )Abstract :“To classify the functi on of roads ,to i m p rove the efficiency of road netw o rk ,to suppo rt the developm en t of econom y ”is al w ays difficu lt fo r m any cities in ou r coun try du ring develop ing their city tran spo rt ,also it is a ho tspo t and focu s .T h rough study of differen t advanced classificati on theo ries of u rban roads at hom e and ab road ,acco rding to L ingang city roads characteristic ,the new classificati on system p u t fo rw o rd here is based on the road u sers’characteristic and also w ith a fu ll resp ect of the road p erfo rm ance ,w h ich divides u rban roads of the new city in to fou r catego ries and n ine classes .Key words :functi on classificati on ;u rban roads ;classificati on system・77・第3期韩胜风等:“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