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最深刻解读:萧条与泡沫并存

合集下载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等问题。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我国目前市场供需不平衡,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

郎咸平在北京大学“博雅论坛—金融大讲堂”演讲中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制造业危机和产能过剩危机。

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的状况日益严重。

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

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

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

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此外,郎咸平分析表示,中国制造业除了经营环境恶化外,还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他指出,随着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外贸需求大减,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郎咸平大胆地预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这九大领域和行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企业,从而引发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

(2)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是近些年来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既亮点纷呈,又问题多多。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厘清逻辑,把握大局,事关当前,影响长远。

特别是深刻分析国际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对于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08年的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曾经一度震荡过,一是随着众多国际性银行和金融机构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资产损失甚至倒闭,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其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将遭受较为严重的直接损失;二是汇率变动必然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

三是对我国出口会有重大影响。

但是,从总体上看,尽管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健康的,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

只要把握得好,因势利导调控得好,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实质性伤害,不会伤及我国经济的基本面。

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有利于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经济的调整优化。

要对持续两年多的偏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尽快回归到“稳健”状态,同时,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加快结构调整上,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

我们要承认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要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更不能被阵痛遮蔽结构转型的大视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分析得明明白白,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是健康的,农业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内居民的购买力大幅度提高,金融行业运行平稳,通货膨胀的势头基本上得到遏制。

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开始至少还有30年的快速发展期,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其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

这场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部分金融企业遭受了损失,但损失的数量很小,不可能从根基上动摇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篇第一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系列变化。

在经济增长放缓、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中国经济持续放缓。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创下了近30年来的最低增速。

这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同时,中国的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也都在明显下降,表明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变弱。

其次,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加强。

近年来,中国人均收入不断上升,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

从消费结构上来看,消费由基本物品向服务和高端品质产品转变。

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增长迅速,高端酒店、高端商场、高端餐饮等都有较大增长。

第三,中国的外贸逐渐恢复。

在中美贸易战、全球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外贸受到了较大影响。

但是,随着全球逐渐恢复,中国的外贸逐渐恢复。

2020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半年缩小了3个百分点。

第四,中国的制造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虽然制造业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据统计,2020年前8个月,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了7.1%。

制造业提升了经济的整体效益,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都在不断上升,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地方债务等问题也需要应对。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防范和化解风险等方面的努力。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和调整期,但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消费升级、外贸恢复、制造业发展等趋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未来,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以应对挑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开始进入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谈谈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问题

谈谈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问题

谈谈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问题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泡沫通常指的是某种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债券等)价格膨胀迅速,并超出其实际价值,最终导致价格崩溃和市场崩溃的现象。

经济泡沫的出现往往会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其发生。

经济泡沫通常有一定的特征,首先是资产价格快速上涨。

在经济泡沫时期,某种资产的价格通常会呈现出迅速上涨的趋势,例如股票市场的股价飙升、房地产市场的房价飞涨等。

其次是市场参与者普遍存在过度乐观情绪。

在经济泡沫时期,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通常会对所投资的资产充满信心,而忽视了实际的风险和价值。

再者是杠杆率上升。

在经济泡沫时期,投资者通常会利用杠杆融资放大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最后是市场交易活动异常活跃。

经济泡沫时期,市场交易活动通常会异常活跃,投机行为明显增加,市场波动幅度加大。

经济泡沫问题的出现源于多种原因。

货币政策的宽松是导致经济泡沫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多,进而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

金融创新也是导致经济泡沫的重要原因。

金融创新会产生新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而这些新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价格失真,并加剧资产价格的波动。

市场投机行为和投资者的羊群效应也会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

投机者通常会追逐热点,而普通投资者也会跟风投资,从而引发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

经济泡沫一旦形成,通常会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泡沫破裂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这不仅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还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严重冲击。

经济泡沫破裂还有可能导致信贷紧缩,使实体经济陷入困境。

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贷的紧缩,企业的融资成本会上升,投资意愿减弱,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经济泡沫破裂还有可能引发失业率上升和社会稳定问题。

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可能需要进行裁员,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增加,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全球宏观经济、中国经济和全球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宏观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多个国家和地区面临低增长、甚至衰退的风险。

这主要受制于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债务负担加重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较低,某些地区甚至存在通缩风险,这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冲击。

此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增加,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并呈现出多个积极因素。

首先,中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加大了对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其次,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消费升级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潜力的释放。

此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和深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健康发展中国经济。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重要领域的过剩产能和结构性矛盾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

其次,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高杠杆带来了一定压力,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冲击。

三、全球贸易形势分析全球贸易形势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尤为突出,其影响已经超出双方之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仍在继续,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全球产业链合作仍然具有巨大潜力。

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自由、开放、包容的贸易环境。

四、宏观经济形势展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面临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

全球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

中国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稳定金融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宏观经济不景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疲软,并且出现了生产不足、就业压力增加、消费减少等现象。

它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一种低迷状态,通常会引发经济增长放缓、投资减少、企业盈利下降等问题。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宏观经济不景气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争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不断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影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增速放缓,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尚未完全弥补空缺。

同时,资源配置不平衡、技术创新不够等问题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此外,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也是宏观经济不景气的隐患。

过度的杠杆率、企业的债务过高以及金融市场波动性带来的风险,都会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存在金融监管不足、风险隐患积累等问题,这为宏观经济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包括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等。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经济走势,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展开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现状进行概述,说明当前经济形势的普遍不佳,并引出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同时,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深入剖析导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经济分析和理解。

2. 正文: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原因。

我们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导致这种现象的各个因素。

具体而言,我们将讨论以下原因:2.1 原因一:首先,我们将分析导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第一个原因。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不过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经济问题。

以下将详细讨论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

中国的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也都显著增长。

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出口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现在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中国面临着出口市场下滑的压力。

中国政府需要加大对国内消费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结构也亟需调整。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这导致了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正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中国还面临着不平等发展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大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大,但一些贫困地区的发展仍然滞后。

这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推动地区发展平衡,减少贫困地区的差距。

中国还面临着金融风险的挑战。

中国的金融体系庞大而复杂,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加强监管和控制债务风险。

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确保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需要借助更加创新和持续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包括加强对内需的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地区发展平衡以及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相信中国的宏观经济将会得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学家如何解释经济周期中的泡沫

经济学家如何解释经济周期中的泡沫

经济学家如何解释经济周期中的泡沫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泡沫是一个重要的现象。

经济学家通过不同的理论和解释来探讨经济周期中的泡沫现象。

1. 效用理论解释根据效用理论,人们的需求和购买行为是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决定的。

在经济周期中,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人们对商品和资产的需求会增加。

这种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形成泡沫。

当经济开始衰退时,需求下降,泡沫破灭。

2. 市场失灵理论解释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无法自我调节,导致资源的错配和泡沫的形成。

在经济周期中,市场可能出现过度投资的情况,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预期过于乐观,过度投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泡沫的产生。

当市场开始调整时,泡沫会破灭。

3. 投资信心理论解释投资信心理论认为,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泡沫起着重要作用。

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投资者对经济的未来表现充满信心,他们愿意购买和投资更多的资产,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形成泡沫。

当投资者信心下降时,资产价格会下跌,泡沫破灭。

4. 金融创新与泡沫近年来,金融创新的发展也给经济泡沫的形成带来了新的因素。

金融创新可以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但也可能导致过度杠杆化和不稳定性。

当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滥用金融创新时,可能导致泡沫的形成和爆破。

在实际经济中,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不同的解释和方法来分析和预测泡沫的出现和破灭,以帮助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泡沫的预测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尽管有许多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进行了研究,但由于泡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管理泡沫仍然具有挑战性。

因此,及时识别和防范泡沫,以及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浅析

中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浅析

中国金融危机前后宏观经济政策浅析内容摘要:本文从07年年底开始,一直贯穿至今,归纳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调控。

文章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方面进行论述,侧重于财政政策,最后简单浅显地总结了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经济理论依据及其实际效果。

关键词:积极、宽松、宏观、结构调整、民生……目录一、导言: (4)二、2008年金融危机前奏 (4)三、08年金融海啸之后的经济低迷时期 (5)四、2010年至今经济发展开始走进复苏 (6)五、结语 (7)一、导言:从07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走过了一个“V”字形的轨迹。

07年至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甚至有过热的倾向,股市泡沫严重,经济发展存在水分。

08年10月金融危机危及到中国后,中国经济一下从极度繁荣、有活力,坠入了低迷的深渊。

经过国家积极灵活的宏观政策调控,在2010年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渐渐的复苏,可以说,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出了“V”字的拐点,重新开始了高速稳健的发展。

这其中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可以说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二、2008年金融危机前奏07年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一年,而在高速之中,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趋势。

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在06年以及以前的年份,物价指数一直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较低水平,是经济正常发展的体现。

但07年的物价指数中,居民消费指数较06年上涨了4.8%,股市过热,整个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已经开始产生泡沫。

面对过热的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趋势,07年底,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国家出台了计划的0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主旨即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可以高度概括为:从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

具体表现如下:(一)从紧的财政政策:首先,优化政府的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支出幅度,间接地就减少了投资支出。

其次,运用财税杠杆,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同时做好必需商品进口,加大产品市场的供给,抑制物价的上涨。

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宏观经济的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就业状况、通胀压力和结构性改革等角度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近年来,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

这一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仍属领先。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同时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投资,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然而,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企业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推进结构性改革。

其次,中国的就业状况总体稳定。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如扩大就业培训、鼓励创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

这些措施对于稳定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一些传统产业的减员和新兴产业的就业需求不匹配问题也逐渐显现。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第三,中国面临着通胀压力的挑战。

尽管当前通胀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原油价格变化以及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通胀压力可能会逐渐增加。

中国政府需要密切关注通胀情况,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保持物价的稳定。

最后,中国正在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

这些改革旨在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结构性改革需要时间和坚定的决心,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改革的深入落地。

综上所述,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然而,中国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和结构性问题等。

中国政府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需要密切关注通胀压力,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保持物价的稳定。

通过持续努力,中国宏观经济有望实现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等因素都对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欧洲部分国家面临政治和经济问题,经济增长乏力。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转型的挑战,经济增长动力下降。

二、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相较于全球经济形势,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我国成功化解了金融风险,稳定了市场预期,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三、消费市场需求升级当前,消费市场呈现出升级的趋势。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结构日益趋向高品质、个性化和多元化。

同时,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线上线下融合日益加深,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消费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四、环境问题引起重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清洁能源、绿色技术、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也积极响应全球环保呼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金融市场波动频繁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频繁,金融风险得到了广泛关注。

股市、债市等市场的行情波动使得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产生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加密货币的兴起、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对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之际,我国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主动应对挑战,加强国内外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在国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作者:武星彤来源:《财讯》2019年第21期摘; 要: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文章从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对新常态环境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式进行了分析。

同时又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发生的新变化做出了具体分析。

但在新常态环境下,有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滑落风险并存的局面。

针对这一特点,文章从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方位部署改革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关键词:新常态;通货膨胀;经济滑落;宏观政策一、经济新常态的概述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新常态”这个词最先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意思是指在金融危机后,经济不再有可能恢复到危机前的高速增长状态,这种局面有可能会成为常态。

新常态经济的本质为提质增效。

具体来说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得到提升,就业岗位充足,价格稳定,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我国的经济新常态,表明我国经济从原来追求增长速度而改变为注重质量稳定的转变。

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征在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必须根据新常态的发展需要,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条件,对宏观经济内容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政策的框架性作用。

同时,宏观政策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应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很强的效果,尤其是在稳定经济、调整发展结构等方式中,可以发挥出典型的优势作用,并为实现经济快速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撑。

二、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式(1)经济结构优化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去产能化、去杠杆化、去泡沫化。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在优化。

一是产业结构开始不断演进,第三产业逐漸成为产业主体,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增长。

与之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服务主导的发展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

宏观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萧条

宏观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萧条

宏观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萧条经济萧条是一个经济周期中的低迷阶段,通常伴随着高失业率、低生产和低消费。

它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经济体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种解释经济萧条的框架。

1. 总需求不足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萧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总需求由个人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

当这些需求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下降时,整个经济体的总需求就会减少。

例如,在经济衰退期间,人们可能会减少消费支出,企业可能会减少投资,政府可能会削减支出。

这导致了总需求的下降,从而引发了经济萧条。

2. 供给冲击除了总需求不足外,宏观经济学还强调供给冲击对经济萧条的影响。

供给冲击是指影响生产能力和成本的外部因素。

例如,自然灾害、原材料价格上涨或技术进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供给冲击。

这些冲击会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抑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投资,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的增长。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解释经济萧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通常会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

财政政策则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提高总需求。

4. 劳动力市场问题宏观经济学还关注劳动力市场问题对经济萧条的影响。

高失业率是经济萧条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会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从而进一步削弱总需求。

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可能会减少雇佣,工资水平可能下降,导致劳动力市场问题进一步恶化。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提供了一种解释经济萧条的框架,从总需求不足、供给冲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劳动力市场问题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经济萧条的原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经济体的运行。

了解和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萧条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金融市场泡沫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金融市场泡沫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金融市场泡沫经济周期与金融市场泡沫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长期内的波动和循环变化。

它包含了经济的高潮、低谷、复苏和衰退四个阶段。

而金融市场泡沫则指的是资产价格出现异常快速上升,并且远高于它们真正的价值水平的现象。

虽然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泡沫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周期是经济系统内生的一种波动形态,它反映了经济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周期由多个波动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和特点。

首先是经济高潮期,这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就业率较高,产出水平大幅提升。

然而,经济高潮期过度繁荣可能会导致通胀压力增加,资源利用率过高等问题,进而引发经济的下行阶段。

接下来是经济衰退期,这是一个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活动低迷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投资下降,国内生产总值(GDP)开始收缩。

经济衰退期往往伴随着市场对债务违约的担忧,信贷紧缩以及企业的破产清算。

然而,正如经济周期理论所描述的,经济衰退期随后会转向经济复苏期。

在经济复苏期,经济逐渐从低谷中恢复,消费和投资开始增加,就业率回升。

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以及金融政策的调整都有助于推动经济复苏。

最后是经济复苏期过渡到经济高潮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经济过热和通胀加剧等问题。

在这个阶段,需求可能超过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这种环境下,金融市场泡沫的形成就有可能发生。

金融市场泡沫是经济周期中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出现的资产价格异常高,超出它们本身价值水平的状况。

通常,金融市场泡沫与投机活动密切相关,短期内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场,从而使得泡沫进一步膨胀。

然而,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市场情绪可能逆转,投资者开始纷纷脱手抛售,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

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泡沫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首先,经济周期对金融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复苏期和经济高潮期,投资者信心普遍较高,金融市场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较大。

论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萧条(一)

论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萧条(一)

论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萧条(一)一、论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萧条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2.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3.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 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推进5. 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期,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4.3万亿美元,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全球化的趋势,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贸易和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

2.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内部因素包括基础设施过剩、工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外部因素包括贸易战等地缘政治因素和国际市场的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内需、促进消费、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等。

3.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自2015年以来开始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一改革的关键是要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增长。

4. 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推进2016年,中国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质量、效益、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一发展理念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

5. 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重点是实现经济创新、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投资、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

二、相关案例分析1.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9年12月底,中国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由于疫情扩散速度快,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说是相互关联的。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运作依赖于几个主要因素,如需求、供给、利润和货币等。

周期性表现在经济体系中,是由于各种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而引起的持续性经济发展。

市场泡沫是由多个因素所导致的,其中包括投资者的情绪敏感,高估资产价值,被动投资以及金融杠杆率等因素。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上升期、持平期以及下降期。

上升期是经济增长的期间,而持平期指的是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的阶段,而下降期指的是经济正处在衰退之中。

在经济周期中,因为供应宽松或供给不足导致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这样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

市场泡沫是一种经济不稳定的标志,它指的是资金在市场中过度流动造成的资产价格上涨,只要实际资产价值不能支撑这些价格,就会出现泡沫的情况。

市场泡沫也可能由于债务违约、高估资产价值和投资者的情绪敏感而引发。

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的关系是密切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经济周期是投资者衡量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而市场泡沫则通常会在经济发展中出现加剧的情况。

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经济周期信号来提高他们的投资决策,从而避免出现市场泡沫。

同时,经济周期也可以帮助投资者找到投资机会,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趋势浅谈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趋势浅谈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趋势浅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宏观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从2000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速为9.8%,成为全球最快增长的经济体。

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9年GDP年增长率约为6.1%。

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本土消费市场快速扩大,居民收入逐步增加,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经济和创新型企业的崛起,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贸易受阻我国出口贸易一直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一片萎靡,我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出口贸易下滑不仅影响了国内就业和企业利润,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投资下滑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我国投资信心的动荡,导致投资下滑。

这既包括外国投资也包括国内投资。

尤其是对房地产投资的调控影响,导致了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投资降低。

消费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不稳定。

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预期,以及就业机会的压力都使得消费者预算难以预测,影响了消费增长。

我国应对措施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以维护国内经济增长。

主要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政府对就业和投资的支持。

如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建设力度,鼓励民间投资,促进物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加强保障措施加强各类国有、农民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包括扩大信贷、提高缴纳利润的减税政策等。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 解析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 解析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解析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然而,通过经济复苏政策的实施和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渐恢复,中国的经济在前三季度展现出了一定的复苏和稳定的态势。

首先,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遭遇了疫情爆发带来的严重冲击。

由于疫情的蔓延和国内防控措施的影响,中国的工业生产、零售销售和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指标出现大幅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的GDP同比下降6.8%。

然而,在第二季度,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如减税降费、扩大信贷规模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中国经济逐渐进入复苏阶段。

其次,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中国的经济指标逐渐好转。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同比增长3.2%,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尤其是第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定,GDP同比增长4.9%,超过了市场预期。

此外,中国的工业生产和零售销售等指标也有所改善,表明国内市场需求逐渐恢复。

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在疫情冲击下逐渐走出困境,进入稳定复苏的阶段。

第三,中国的经济复苏得益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为经济的复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封锁小区、限制人员流动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速度,为经济活动的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政府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对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减税降费、扩大信贷规模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促进了投资和消费的恢复。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就业的政策,稳定了社会就业形势,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最后,尽管中国经济在前三季度取得了一定的复苏和稳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这对中国外贸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国内部分行业和企业仍然面临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受到冲击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最深刻解读:萧条与泡沫并存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按: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中期)”于6月20日在北京召开。

刘元春在论坛上做了“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不对称W形”的调整周期。

今年是中国经济调整艰难期的第一年,根据他的预测,今年GDP增速将在3季度触底,4季度小幅回升,但明年一季度又会触底,之后将迎来坚实的触底反弹,中国经济将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主要观点:一、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二、过快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地方债过高问题,与生产领域通缩叠加,对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更加严重;三、目前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四、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五、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六、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或者崩盘,一定要看五个指标。

以下系刘元春现场演讲全文: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宏观团队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对于当前形势的一种判断,那么在这个判断里面,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我们对于今年主题的把握,是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

而去年四季度我们的核心主题叫做步入新常态,艰难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去年我们大胆地说明中国宏观经济很多的参数在今年会发生一些变异,特别是会发生一些让我们感受不是那么常态化的一些变化。

那么我们想今年的主题里面,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在艰难期中间的复杂性。

我的汇报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谈当前的十大特征,第二部分是谈我们面临的四大深层次的风险,然后进行六大方面的展望,最后我们给出四个总结,以及十几个政治性的建议。

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这种特征来讲,我相信国家统计局已经将所有的这些数据发布出来,我们通过这张表基本上就可以看到整体经济的一些变化,应当说从GDP、从投资、从消费、从出口,以及从货币和价格指数表明整体的状况是低迷的。

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简单地用低迷来总结中国宏观经济还不是很确切,因为低迷的程度今年和去年可能有质的一些变化。

更重要的就是在低迷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结构性的深度变化,而在结构性的深度变化里面,我们会看到我们的一些希望,也会看到我们的一些迷茫。

所以因此,我们对于中国目前的特征首先是从七个方面对于总体低迷的程度进行一个总结,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方面就是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

首先要关注的一个点就是我们会看到今年连续两个季度名义GDP下滑很大,是近五年来首次低于实际增速,也就是我们公布的是7%的实际GDP增长速度,这个数字并不刺眼,按统计局的说法是比较平稳的。

但是,如果我们一看到这一个红线,就是名义GDP的增速一季度我们就会看到它已经变到5.8,二季度我们的预测是5.7,这种状况在过去20年里边只有三个时期出现,一个是1997到1999,第二个是我们看到的2009年一年,所以按照中国以往的历史GDP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发生这种分歧的话,往往是萧条性开启的标志,这是大家一定要关注的一个。

第二个要关注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区域出现塌方式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沦陷,这是原来大家没想过的,大家会看到我们黑龙江、山西、新疆,还有包括我们东三省,出现这种低迷是想象不到的,以往我们认为速度低一点就低一点,但是没有想到低这么多。

大家会看到黑龙江的这种变化基本上是一个关注点。

第二个很重要的特征我们会看到在投资移民下三大需求出现了,总需求出现了一个回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有所强化。

大家会看到的投资增速在回落,我们的消费增速在回落,连出口增速也在这种大幅振荡中出现低迷。

这里面我们可能要关注的点就是第一个制造业同时降到了10%,有很多长期做宏观分析的就会知道,一般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到15%就算一个坎儿了,现在已经降到10%。

第二个就是房地产增速6.1%,第三个是建筑业的增速回落很猛,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进口下滑得也太猛。

并且与我们商务部原来所预期的差得天老远,这个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

最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刚才我讲了总需求比较低迷,实际上在总需求的引领下,总供给也比较疲软,那么这个疲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的我认为是工业领域的萧条步入到新阶段。

为什么这么讲?大家会看到三大产业里面,第二产业的增速降到了6.3%,以往大家知道我们过去十年平均增长14%点几,现在6.3%,关键的问题不是说6.3%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工业增加值6.3%是实际的,而名义值是怎么样呢?只有1.6%,整体的工业额快步入到0增长的阶段。

第二个第三产业为什么还能够相对平稳?很重要的一个是金融业异军突起,我们如果把金融业这个因素15.9%,整体经济这么低迷的情况,它怎么样呢?它要暴涨6个百分点。

把这个去掉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下降的幅度也不小,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第三个。

第四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总需求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内生性收缩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整体通缩的压力大幅度上扬,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向深层次迈进,这是基本价格指数基本上在零增长附波动,进口商品价格跌得有点厉害,同时导致我们的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都出现连续39个月的负增长。

那么这个负增长带来的问题等会儿我们会专门强调,也就是说持续三年之后,它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一点我们第一个关注点就是在去年7月份、8月份石油价格大幅度下滑之前,PPI已经持续两年为负了,很多人都讲到我们是输入性的通缩,是由于石油价格导致物价的变化。

但是大家一定记住,在石油价格没有下降的时候,我们的价格变异已经产生了。

第二个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会看到CPI,各种层级的CPI,也就是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所谓的核心CPI都出现阶梯式的回落,并且都回到1时代,而我们的目标3%,也就是离目标值越来越远。

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我们的GDP平减指数两个季度为负,过去时间如果连续两个季度为负,再一个增长的经济体里面可以说它就是萧条了。

大家一定要清楚,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衡量物价水平最确切的参数是GDP平减指数,而不是CPI。

所以大家看到宏观经济学最新的发展里面,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的不要盯住CPI,你应该盯住名义GDP增速,这是最新发展。

这里面有它很深刻的一些原因的。

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第五个就是价格下滑了,我们会发现各类绩效指标持续弱化,局部区域出现断崖式的变化。

第一个工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局部断崖式的变化国有企业负24.7%,大家说这还是做假做出来的,如果把水分挤一挤可能降得更多。

第二个我们就会看到亏损面在大幅度上涨,同时我们第二个方面看到的就是财政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局部区域出现断崖式变化,部分县级财政运转困难。

大家看看我们的财政剔除这个红口径的3.1,大家看到局部区域,辽宁省、黑龙江省、新疆自治区都是负增长,最头疼的大家看到辽宁省负30.4%,这个政权怎么样运转?还有一个县级财政目前普遍困难,去年我们还老想着钱花不完,花不出去,今年突然一下发现没钱花了,这个问题也是大家面临的。

第三个我们会看到土地收入下降很猛,而土地占我们地方财政收入的45%左右。

第四我们看到居民收入虽然短期报纸相对稳定,但从中期来看,它的增速还是在回落,所以大家会看到这是农村的,这是我们城市的基本上保持比较稳定,但是农村的这两年滑得比较厉害,这是我们看到的收益指标。

第六个就会看到整个金融的速度在放缓,金融速度为什么在放缓?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社会融资规模负增长,负20%几,也就是融资量越来越少,当然表外业务清理、银行惜贷以及整体性去杠杆的冲击下,内生性的紧缩是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是M2的增速也有一个持续的回缓,再一个货币流通速度回落了0.1个点,还有实体经济的资金周转在变慢,所以说我们讲了内生性的收缩很严重。

第七个方面,我们看到不仅仅各类的参数在变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景气指数也在变化,景气指数持续回落,最重要的是克强指数已经创五年的新低,这一个指数累计到 2.61,只比09年的高一些了。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发电量和货运量,一个只有0.22,一个只有4.2,特别是大家要关注的货运量这个参数是非常低的一个数字。

所以很多人就讲GDP是不靠谱的,发电量和货运量是靠谱的,但是你看到这个靠谱的数据也很低。

我们的统计局所发布的宏观先行指数,宏观一致指数创五年来的新低,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市场信息不足,工业+企业的信心指数,银行家的信心指数,包括我们经济学家的信心指数都是在大幅波动中间下滑,如果有一个股票信息指数也是在大上大下,是振荡的变化趋势。

所以这是我们总体对七个经济指数的特征,但是这不足以描述中国的低迷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因为我们认为它有分化,还有向好的一些表现。

第一个我们看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初见成效,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就业状况还不错,从目前的国家所发布的数据来讲,一季度总量324万,按照简单的配算,要超过前年的目标值,还不错。

但是,这里面注意的要点是什么?第一个虽然劳务市场的求人倍率在上涨,但事实上总体需求在下滑,更重要的一个从4月份的变化来看,发现总体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减少的,同时在特殊人群里面的减少会更大。

当然第三个就是以往大家认为已经告别中国历史的一些现象,国有企业下岗、国有企业的破产现象又开始出现了,这里面比如说像二重、一重、东北一些区域的城市都出现这种现象。

第二个就是我们所看到在宏观经济总体低迷的状况下,结构出现重大分化,繁荣与低迷、萧条与泡沫并存,这个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是泡沫替换,即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同时,股票市场快速上扬,股票泡沫开始替代地产泡沫,这是上证综合收盘指数,从去年差不多6月份开始实现一种飙升,大家知道昨天、前天是暴跌,但是我们的国房指数是持续在下滑,这样一个十字交叉很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