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招聘考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五、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光辉岁月》,这首歌是为了纪念曼德拉而作。

由曼德拉一生为自由而战,引出孙中山在中国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回顾孙中山的生平,了解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给出课程标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正文】首先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历史背景结合课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展出课件中的材料,学生较易归结出(1)(2)(4)点,补充(3)(5)。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4)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5)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通过阅读课文,掌握三民主义提出的概况。

2、内容(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 时间、地点、人物: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B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说课稿: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说课稿: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说课稿:三民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
三民主义是由孙中山所提出的一个政治理论与政治纲领,包含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为中国国民党的基本理论,后被采纳入《中华民
国宪法》第一条内容。

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
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
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 年20 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三民主义的形成》说课稿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它是现行人教版教材高二学年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二学年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的中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位伟人,一个纲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引发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巨变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开展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共和国。

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是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列强入侵,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从最初的器物到这次的学习制度。

这是对以前的一次继,更是一次升华,起到了一种总结作用。

另外,从三民主义的指导性看,本课是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开篇章,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以后的民主革命运动。

同时它又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因此又具有具有引领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书中起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从能力上已初步具备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另外从知识积累上高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些学生们都学过,也为这一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

但本课对三民主义思想方面的深层次的挖掘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结合学案,运用适量的,难度适中的材料,进行教学来减少学生学习本课的难度。

本节课课标要求是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故此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其主要内容,并感受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的探索精神。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材料和探究题,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及乐于探究精神。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历史告诉我们会有哪些选择,历史以具体而微的事例教导我们不公、无知和寻衅的罪恶,告诉我们一句朴实的鼓励话语或一种简单却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 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

教材第六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

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 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 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与地位:《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属于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内容、发展及其影响。

作为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历年都是考察的重点,因此本课地位相当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孙中山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但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说教法情境创设法确定依据-突破理论教学的枯燥;适合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表格比较分析法确定依据-难点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楚明了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谈话引导法确定依据-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进行适时的谈话引导法说学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和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与毛泽东画像遥遥相对据说这是建国之初,毛泽东定下的规矩。

为什么毛泽东要定下这样的规矩,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二)、讲授新课:1、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来源、个人因素方面分析。

3、三民主义的实践,播放《走向共和》视频——《国父的困惑》感受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孙中山的困惑以便于过渡到下一子目的学习。

4、三民主义的发展(二)、课堂小结:一位伟人一个纲领一个思想一种精神(三)、布置作业:。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单元引言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由变革到富强,再到现代化的一个极其复杂艰难的过程。

在中国转变的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位伟人站在世人面前,引导不屈不饶的中国人进行艰苦奋斗。

他们为中国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三位伟人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制政府,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这三位伟人不仅是他们时代的骄傲,也是我们所引以自豪的。

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指导着他们前进,也为后人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在学习本单元时,要着重了解他们思想的内容和价值,同时通过学习,也应看到思想的巨大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伟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制,创立了三民主义的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 课 稿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  课  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

教材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

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课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影响及评价。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在不断深入。

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2、课堂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以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①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及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教案标题: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3.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2.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激发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兴趣;2. 学生回答导入问题:你对三民主义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教师介绍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详细解释;3.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历史案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中三民主义的体现和影响;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有何影响?2. 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回答小结问题:你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有何提升?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三民主义的短文或制作一份PPT等。

教学资源:1. 《近代中国史纲要》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3. 相关历史案例和文献资料。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1)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1)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六章第一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我设计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它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本课作为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开篇,它既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理论的一次继承、总结,更是一次升华,对以后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根据教材地位与作用和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让学生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学会正确评价三民主义;②让学生了解《临时约法》,掌握《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③让学生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②通过材料解析,使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③通过对比分析教学,使学生学会比较学习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不能指导民族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

③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向伟人致敬,向伟人学习。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①教学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突破: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教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情分析】在必修一13课学习过《辛亥革命》,同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因而学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基本掌握,本课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民主义及其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任务分析】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

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

2.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 推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新旧三民 主义提出背景, 历程,内容,意 义。 ②新旧三民主义 的比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有关新旧三民主义 的材料,培养学生 阅读材料的能力;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 主义,培养学生比 较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式,先列举出新旧三民主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①资产阶级 义的内容,经过对比,更 推翻封建帝制 享,凡真正反对帝国 民权 平民共享 → 建立资产阶级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直观找出新三民主义的新 主义 民主共和国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②与反帝结合 在哪里?学生也能更快记 一切自由及权利。 住新知识。 民生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①节制资本
三 民 主 义 新 三 民 主 义
1911 1912 1913—1922
1924
1924—1927
六、板书设计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①经济②政治③主观因素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①意义②局限性 三、三民主义的实践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新发展 3.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设计意图:将本课思路和重点呈现,以便于学生做好 笔记。
七、教学反思:
1.用大量的图片,史料,表格突破重难点, 完成课标要求。 2.驾驭课堂与课本知识能力肤浅,直白。 为了完成知识点讲授,德育表达较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理论成果
陈宇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一、分析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孙中山不同时期主要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材料,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学习史论结合的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回的坚毅品质。

三、学情、教法与学法(一)学情(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学生在高一学了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对他们兴起的背景,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课我主要是对这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经过高中阶段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技能,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主要采取“创设问题”教学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四、教学流程【导入新课】: 人物介绍,问题导入。

导言分析总结:三大伟人、三次历史性巨变、四大理论成果提问:你知道孙中山一生的大事吗?人物介绍:从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新的征程、伟大的转变、晚年时期—壮志未酬等方面了解孙中山,领悟伟人精神。

在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而指导这场伟大革命的思想就是三民主义。

那么,什么是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出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教学过程】: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先入为主,概念先解)(一)提出的过程1.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优质课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优质课教案
——胡锦涛
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中山精神”?请结合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以“中山精神”为主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
欣赏视频
观察图片
阅读材料
思考讨论
角色扮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抢答
学生抢答
阅读材料
学生表演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总结:以欧美为师→以俄为师,实现其人生当中最伟大的转变。
四、课堂检测:链接高考
五、课后探究
多媒体展示: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讲话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1894年上书李鸿章。(改良→革命)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一扮演孙中山,学生二扮演盛宣怀,学生三扮演李鸿章)
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
1905年在东京组建同盟会
④主观上: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2)是什么?(形成)
设问:三民主义具体何时提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同盟会成立》
多媒体展示:三民主义的实践(自学展示)
1、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辛亥革命
建立民国
推翻帝制
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
三、课堂小结
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失败

敢问路在何方?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说教材(一)分析教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本课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体现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先进的理论具有发展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体现出中国伟大思想家忧国忧民的精神;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都是历年高考考察重点。

因此本课的地位相当重要。

本课的课标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历史课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课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历史课标:历史学习要能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最得力的助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导学案优势,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掌握课本基本内容;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达到知识升华。

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历史思维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运用理论逻辑思维,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但总体历史理论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

同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听讲但没有积极思考,学习动力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基础不扎实,解题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播放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视频。

设问: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和设问导入法,便于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大致了解,树立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性、直观的认知,为理解三民主义做好铺垫活动2【讲授】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自主学习:学生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突出重点,自主研究。

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好记录,留给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质疑讨论。

各小组成员先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

如果本组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外援帮助。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5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A层学生完成2)、5)题,B层学生完成3)、4)题,C层学生完成1)、2)题。

(多媒体展示)1)、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三者的关系?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3)、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后,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5)、民生问题是个长效热点和高频考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目的。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本次说课,我将分成三部分向大家介绍: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首先我来说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1、教材地位:《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实践与发展。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和经济愿望,并在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也是历史考察的重点,因此本课地位很重要。

2、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缺乏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3、教学目标定位: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实践。

②了解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认识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与方法:精选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试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课的重难点。

由于内容是认识的载体,是进行评价与比较的前提。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而对于新旧三民主义的分析、评价与比较,需要一定的理性及高较能力要求,因此确定为难点。

5、教法学法简介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泰格拉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整合相关资源,制作演示课件,通过创设情境、比较分析、启发诱导、谈话讲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活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课高中历史面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课高中历史面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2021下半年老师资格面试备考已经拉开序幕,一篇的教案对面试的胜利是特别重要的,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熟悉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与进展过程及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喜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思想理论成果,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人生抱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难点】对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小组商量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情境实践教学法。

第壹页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视频)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采纳谈话法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幅关于国庆60周年的庆典仪式。

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及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与毛主席画像遥遥相对,据说这是建国之初,毛主席定下的规则。

为什么毛主席要定下这样的规则,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让后人如此的尊敬他呢?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进展》,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决上述的怀疑。

(板书:第22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进展)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过渡】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时局图》,我们知道自从鸦片战斗中国国门被打开后,中国就陷入不断加重的内忧外患中,面对这种状况,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来挽救中国呢?同学回答:统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戊戌变法'。

老师对于同学的回答赐予赞扬:大家说的很好。

之前的改革活动虽然失败,但是给了后人启示,孙中山就总结了前人阅历,查找着更第贰页合适的救国救民方式。

请大家看多媒体课件上孙中山先生早年进行革命活动的照片,大家能从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中,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老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创立革命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教师招聘考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
稿
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报名时间:12月16至19日。

面试现场确认时间为:12月16、17、19、20日,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各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围绕着历史说课部分的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讲解,我们先谈一谈说课的部分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以“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目为线索,介绍了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过程,解释了三民主义的含义,揭示了三民主义的实践,阐述了三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从与本册教材的关系来看,《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必修3“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上承“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为我们介绍了民族危机中中国人不断求变,不断创新的思想;下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发展。

从历史教材的整体脉络来看,本科的学习上承必修1辛亥革命的学习和必修2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从思想的角度为我们进一步介绍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革命。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已然具备了成人的抽象概括思维,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够基本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独立判断。

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辛亥革命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已经有所积累,经过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历史思想知识的讲授,这类知识较为抽象,远离生活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我会通过运用多媒体和探究法的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掌握三民主义的定义。

2.辩证的认识三民主义,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材料探究,进一步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做一个良好的合作者。

3.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和评价,学习和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过程和三民主义的含义,辨析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客观、联系的历史观。

2.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三民主义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三民主义的评价。

五、说教学方法
1.归纳法。

通过设计表格填充这一环节,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等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2.问题探究法。

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对三民主义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归纳,从而进行三民主义含义的教学。

4.情景再现法。

如播放播放《走向共和》中孙中山先生通过中山装的三颗扣子介绍“三民主义”的独白片段,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三民主义的,引入本课。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计划将本科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几天主要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播放视频和设悬导入的方式对本课进行导入。

采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导入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对中山装的“三颗扣子”——三民主义感到好奇,通过由此顺利进入本课的第一目教学。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背景
探究历史发生的背景是历史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要了解三民主义,就必须进一步对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的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在此环节我会综合运用自主学习法和归纳法,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的背景,在此过程中我会着重提醒学生联系上一个单元学到的“师夷长技”、维新变法的提出背景,并分析三者提出背景的异同点从而进一步完善答案。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适时的给予方法的指导,最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来给予总结,对答案进行完善。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背景来更好的理解三民主义。

2.提出过程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史实的进一步明晰,在三民主义提出过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方法,通过问题去启发学生,导学生学习、归纳三民主义的提出过程,教师总结。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于史实的记忆。

3.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作为一种历史发展中的思想,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概念抽象性较强。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让三组学生按组别分别找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和归纳,代表交流发言,在学生代表发言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设计,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抽象性的知识进一步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4.三民主义的评价
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三民主义的学习,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讲述三民主义的评价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辛亥革命的知识,当时我们将辛亥革命比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评价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呢?引导学生以辩一辩的方式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交流意见,之后各组派代表完成辩论,教师适时引导最终完善答案。

帮助学生辩证的去评价三民主义。

通过这样的设计,加入辩论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认真思考历史问题,进行交流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三民主义的评价不能只从单一的正、反方面入手,而是应该辩证的去评价。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三民主义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要求比较高。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对我的讲解进行相应的补充。

通过分析材料,探究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强化三民主义的评价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用课堂问答的方式带领大家回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形成”这一部分知识点。

最后我设置作业和选做作业相结合的作业形式:
作业:请在必修一、必修二和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对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和三民主义进一步发展等内容进行预习。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置引导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新知识,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

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选做作业:阅读课本79页“学思之窗”的材料,思考材料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这样的作业设置既体现了新课标分层教学的目标,也符合孔子所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有所帮助。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背景
2、提出过程
3、三民主义的内容
以上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上海教师资格证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教师资格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上海教师资格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