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2课 礼仪与教化2
2.2《礼仪与教化》最新20181018
《霍去病墓》 石雕-立马
•
立马又称“马踏匈
奴”。雕塑中,作者运用 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 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 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 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 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 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 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
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 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 进行垂死挣扎。
面上创作了精美图像,
主要用于装饰墓室、
石棺、祠堂、石阙等。
集中分布于我国的山
东、河南、陕西、四
川等地。
•
伏羲与女娲被视
为我国的祖先神,是
画像石经常表现得题
材。
武梁祠中的伏羲、女娲像
•
1931 年于
河南洛阳市郊翟
泉镇北邙山半坡
出土。石室线画
共八幅,刻有孝
子人物传、墓主
的生活起居、出
行游乐的场面。
孝子石棺以线刻
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祭祀用的,即所谓的“礼
器”。
•
青铜是一种贵重的金属,并不是普通人用得起的。其
中最典型的是鼎,它是权利的象征。
•
根据贵族的等级,祭祀时对鼎的数量和形式都有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以此类推。
•
关于鼎的成语有哪些?
(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人声鼎沸、三足鼎立、鼎力相助……)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
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
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
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比抽
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在中国传统中一直有要求美术作品“成教化、助人伦” 的观念。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合作与探究:
找出上面一组鼎在形制与图案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的历史知 识,说出你的理由。
由凝重走向轻灵 由繁复走向简朴 由怪诞走向平易 由神魔走向世俗世界。
二、秦始皇兵马俑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王朝,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王而创作的 特点。
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在陕西临潼.西杨村 南边发现,形象生动、手法写实、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代表了秦代雕塑的最高成就。是中 国雕塑艺术的第一个高峰。
曾侯乙墓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 湖北随县,雷鼓墩战国一号墓。现 存湖北省博物馆。 (编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打 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 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故称编钟)
如此数量巨大、保存完好的精 美的编钟出土,举世震惊。
虎食人卣 (青铜 . 商)
虎食人卣是商代器皿,出土于湖南安 化、宁乡交界处。造型取踞坐之虎与人相 抱,立意奇特,装饰繁缛,结构严密,体 现了青铜器成熟时期的艺术特色。
司母戊方鼎 是目前所知体量最 大的鼎, 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 亲“戊”而特意制作的。造型宏伟、 稳重、庄严。四周以繁复的饕餮纹 作为装饰,气势威严。
司母戊方鼎共饰兽面与牛首24个,两耳纹饰为: 两只老虎共衔一个人头,装饰神秘、恐怖。
鼎的故事
• 夏传九鼎
• 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 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 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 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夏禹于是 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 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 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高中美术鉴赏之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高中美术鉴赏之第二单元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编者:孙国栋审核:葛济刚李海棠2012-11 学习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古代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
中外不同的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以及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美术现象及美术特征。
学习活动:
活动一:阅读教材18-22页,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活动二:阅读教材23-25页,完成下列表格
活动三:知识整理
1、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早期青铜器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
具“狞厉之美”。
2、青铜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权利的象征,用威严、恐怖形象起震慑
作用;用于统治阶层及贵的生活或祭祀;族铸造方法:范模法和失蜡铸造法
3、金文:篆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名“钟鼎文”或“大篆”。
4、秦汉雕塑:秦代陵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重写实;汉代陵墓雕塑(霍
去病墓石雕)重写意,作品采用“循石造型”法表现。
5、“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
写。
(选自南朝齐人谢赫《画品》)
6、本课重要作品:《后母戊方鼎》《大盂鼎》《莲鹤方壶》
《秦始皇陵兵马俑》《马踏匈奴》《立马》
《长信宫灯》《长沙马王堆T型帛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晋代石棺刻画
宣扬“百善孝为首”的石棺刻 画
学生讨论并完成作业
时代或地 区 典型的 美术品 形式特征 所体现的 观念 如何为统 治者服务 为什么选 择 这种形式 导致变化 的原因
商代 秦代 汉代
魏晋时期
同学们:让我们在鉴赏中锻炼我 们的眼睛,使其能洞察一切!
秦代兵马俑
以整齐森严的排兵布阵及写实逼真的人 物刻画,体现秦军的威严和始皇的威严。
汉代石雕
汉代统治者通常借美术作品宣扬忠、勇、孝、节、义等 儒家思想。这些作品采用了“循石造型”的雕刻手法。
汉代画像砖
让前来拜祭的子孙对 祖先有敬畏之感。
晋代绘画
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
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的《女史箴图》原有 十二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九段。现存的第一段 “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应为第四段,描绘冯媛 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一念之间的心意, 往往最令人感戴。 现存第二段画汉成帝班婕 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 “班婕有辞„„防微虑 远”,后妃之德也令人动容。第三段画冈峦重叠, 人物射猎于山间。插题箴文“道罔隆而不杀„„ 替若骇机”,意思是日月有常、天下万物莫不盛 极而衰,维持中庸平和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一 种美德。第四段画两女相对妆容。插题箴文“人 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千载之下,仍掷地 有声。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人面纹方鼎 (大禾人面方鼎) 1959年出土于湖南 宁乡县黄材乡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大禾人面方鼎
湖南的宁乡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经常有商代的青铜器出土。 1959年,湖南宁乡县黄材乡的一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一锄就挖到了在这里沉 睡多年的青铜人面鼎。把人面鼎挖出来以后,他不知道这件从没见过的东西是 什么,更没意识到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为了携带方便,他挥起锄头就砸, 把人面方鼎砸成了十几块碎片。他把青铜碎片装在箩筐里,带回了家,然后, 把它当作废铜卖给了当地的废铜收购店。 不久,宁乡发现了人面鼎的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馆里急忙派人前往,得 知此鼎的碎片已经随同其他废铜一起打包,运到了长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紧 追不舍,查得此鼎碎片很可能在长沙市湖南省物资局毛家桥废铜收购中心的仓 库里。经过交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入了毛家桥仓库,里面是堆积如山的废 铜,有的还是刚从各地运来的未打开的包裹。他们不怕困难,不辞劳苦,终于 在如山的废铜堆中,找到了10块人面鼎碎片。经过拼合,人们发现方鼎尚缺底 部和一足,他们只好回过头去再找废铜,顺着废铜的收购转运路线,终于在离 长沙不远的株洲废铜仓库中寻找到了。 经过专家的精心修复后,人面鼎碎片变成了珍贵的国宝,再现了昔日的辉煌! 人们今天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当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如果去迟了一步,它 就被当作废铜投入了熔炉,化作了铜液,一件三千多年前的世界级重宝,就将 因此而与世永诀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2、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教材,作业纸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
2、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3、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5、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
6、提问:视频里的乐器名称、所用材料及朝代?二、问题探究(一)探究一:1、提问:在“文明社会”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思考与讨论。
3、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直至士大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
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_第二单元_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第2课礼仪与教化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至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
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讲述问鼎轻重的故事。
2、欣赏夏商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介绍兽面纹,云纹,蕉叶纹3、讲解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特征:商代的青铜器: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
周代的青铜器: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
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更加明显。
讲述毛公鼎的故事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器形轻灵、奇巧,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装饰手法写实。
4、总结:青铜工艺是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青铜器始于夏,盛于商周,至秦汉还有所发展。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烧制温度约在700℃-900℃。
●主要铸造方法:合范法、失蜡法和错金银等。
●青铜器的分类: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具和生活用具等。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1. 介绍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形象,还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和教化是相互关联的,通过礼仪可以传达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化人们追求高尚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探讨礼仪与教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2. 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表现。
在社交场合,正确的礼仪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教养和修养,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形象。
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让人感到愉快、舒适,使交往更加轻松和顺畅。
3. 礼仪的基本原则3.1 尊重他人礼仪的首要原则是尊重他人。
这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观点和感受。
不询问他人不愿透露的事情,不争论和批评他人的观点,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保持尊重他人的行为可以建立信任和友谊,在社交场合中更容易与他人相处。
3.2 注意言谈举止言谈举止是礼仪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
要注意用语的文雅程度,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在交流中要保持耐心和友善,不打断他人的谈话。
在餐桌上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说话时保持安静,不张口嚼食物。
这些细节上的注意非常重要,可以影响他人对我们的印象。
3.3 着装得体衣着是礼仪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体现了对场合和他人的尊重,还可以展现出个人的品味和风格。
在正式场合要穿着得体,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选择适合自己体型和肤色的衣物,并注意保持整洁和卫生。
4. 礼仪与教化的关系礼仪和教化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通过礼仪,我们可以教化他人,使他们更加注重道德和价值观。
礼仪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他人。
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激励他人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同时,教化也可以通过礼仪来实现。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价值观念。
教化的过程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实施,通过教师的榜样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礼仪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二)
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
图坦卡蒙为现代人广为熟知的原因是由于他的 坟墓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他的墓室口 刻着神秘的咒语,巧合的是几个最早进入坟墓 的人皆因各种原因早死,被当时的媒体大肆渲 染成“法老的诅咒”,使得图坦卡蒙的名字在西 方更为家喻户晓。如今,图坦卡蒙的陪葬品多 数陈列在埃及开罗博物馆中。
此石为平顶,高164厘米,宽240厘米,厚16厘 米。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第一层自右至左 刻梁高行拒聘、鲁秋胡戏妻、鲁义姑姊、楚昭 贞姜; 第二层自右至左刻韩柏榆受笞、邢渠哺 父、董永卖身养父、章孝母、朱明故事、李善 抚孤、金日磾拜阏氏; 第三、四层中部画像上 下贯通,中为楼阁燕居,第三层左侧刻人物拜 谒,右侧刻蔺相如完璧归赵、范雎辱报魏须贾; 第四层为车骑。层次间隔有菱形纹、连弧纹等 纹饰。
花纹 铭文
乳钉纹、兽面纹 无
社会观念或历 史背景
尊神重鬼
柱状足,有扉 棱
人面浮雕
腹内有铭文“大 禾”二字
尊神重鬼
由柱状足演变 为蹄状足,有
扉棱 窃曲纹、兽面
纹 腹内有铭文290
字
宗法思想 礼乐制度
蹄状足,有扉 棱
浮雕夔龙、窃 曲纹、弦纹等
盖、颈、腹内 壁均铸铭文、 腹内有铭文48
字 礼崩乐坏
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 样,间接地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 马王堆T型帛画
汉代:帛画的教化作用:
帛画属于古代丧葬礼俗中的铭旌,主要指丧葬出殡 时张举的一种在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用以“引魂“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
武氏祠画像(画像石)东汉
北魏文明太后执政以来,社会上孝风骤盛,孝 子故事成为了当时特别流行的艺术题材。孝子 图线刻则是极尽的成熟和完美。对于线条的理 解和运用,中国人向来得心应手,到北魏中晚 期,显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鉴赏这些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认识到文明社会初期,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制定了一定的秩序。
2、培养学生的名族荣誉感,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比如古人的传统美德,忠、勇、孝等。
2学情分析
我所讲解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2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
2、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意义
3重点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礼仪与教化
课程导入:PPT展示动态图片。
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中的礼仪。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以及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与讲解一些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理解美术作品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古代中国(商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以及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美术作品的认识,使得学生更加掌握历史渊源和美术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
【重点难点】(1)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探究作品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课是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介绍人类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
首先通过观看《商朝》青铜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商代的青铜器达到了非常鼎盛的时期,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离不开统治阶级依靠青铜器来主张自己的权力、地位,然后通过展示讲解其他朝代(秦汉,春秋战国、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的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到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有什么社会功能,在其间再夹杂一些相关视频的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印象,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更好的更有逻辑性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最后两种作业人选其一,让学生灵活的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作业的练习,加深对本课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教学准备】1、教具:智慧互动黑板,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湘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2课礼仪与教化 教案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2课礼仪与教化教案(第一课时)青铜探密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礼仪与教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分析从中国商朝到秦代的美术形态。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从中国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能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青铜鼎进行初步断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感受“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具体存在。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从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青铜艺术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四、教学思路让学生从影视短片中找到对青铜艺术的初步感受,然后利用活动引导学生挖掘青铜宝库,开启认识青铜艺术之门,并主动积极的思考,探究艺术形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后整体分析“礼仪与教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艺术的形式和起教化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辅助材料学具:教材、补充资料、笔记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邀请学生一起观看《国宝档案》片段,并提出问题:“你的感受”引出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感受分析感受的获得与青铜器的表现形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青铜之美。
引出课题,开始青铜探密(二)新授组织活动:(2分钟)不同层次的走近青铜艺术(认识层次推进)普通市民博物馆的欣赏者兴趣浓厚的艺术爱好者有深入了解的“专家”宣布参与、奖励规则活动开始:初步认识(5分钟)1、看不同形式的青铜器图片(讨论)说出你的感受教师小结表扬深入感受(9分钟)2、仔细观察其纹饰特点,感受纹饰传递的思想布置学生阅读后分析纹饰的形式与情感感受(综合比较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小结联系社会(8分钟)3、分小组讨论,形成认识,谈青铜艺术风格与其时代关系结合课本活动建议一进行教师适当拓展对艺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入认识(6分钟)4、点评活动,提出问题专家有什么看法:青铜艺术形式风格变化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艺术的“教化”功能,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作品的意义
共同点 不同点
画像石和画像砖
汉代盛行画像石和画像砖,它们是中国古人 丧葬风俗的产物。 所谓画像石,是指在构筑墓室、石棺、享堂 或阙的建筑石材上雕刻着各种不同的画面。
秦舞阳匍伏在地,秦王 和荆轲两人绕柱而走, 荆轲已被人抱住不能脱 身,奋力掷出了匕首, 不幸未中;匕首深深陷 入柱中。画中秦王和 荆轲的动作,和在构图 上的相互的位置,都 能说明这一场面的紧张。 特别那非常触目的 细节——匕首穿透了木 柱,并露出了锋尖, 正是夸张地表现了荆轲 孤注一掷所使用的力量
“俑”的功能是什么?
在奴隶社会普遍存在以人殉葬的墓葬制度。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作为生产力的人的地位的提高,人的
价值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人殉制度被打破,代之
而起的是以俑代人的随葬风气。
你觉得秦始皇为什么要用这样庞大的兵马俑军 队作为他的殉葬品?
秦兵马俑
一号铜马车
二号铜马车
两汉时期的美术:荆轲刺源自王瓦当是古代建筑附件,覆在屋顶上的筒状瓦的头上,装饰 以文字或图案。 半瓦当是圆形的一半。瓦当一般的是圆形,采用的形象有四神, 以及树木、楼阁、人物、动物等,造型均极完整。
青龙
白虎
西 秋季
东 春季
朱雀
南 夏季
玄武
北 冬季
作品名称 作品形式 审美效果 作品的功能
秦始皇兵马俑 大规模的雕塑群 、排列成军队状
整齐,气势宏大;强调整体气势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 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 为统治者服务 直接
霍去病墓雕塑 石雕
质朴粗犷;单个作品的力度 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 ) 为统治者服务 间接
汉朝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
在汉代早期流行“黄老之学”即道家 和神仙思想;后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儒家就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最 有影响力的思想无疑是儒家的思想。忠、 勇、孝、节、义也成为美术创作主要表现 的内容。相关历史故事成为美术普遍创作 题材。
礼仪与教化教案
美术鉴赏第2单元第2课《礼仪与教化》——青铜时代(第1课时)教课目标经过对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赏识,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相貌,丰富有关知识,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进而加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领悟我国青铜艺术的整体审美特色,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青铜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有关教课挂图和幻灯片。
2.学具:教材及笔录本。
教课过程组织教课、定学生纪律一、导入观看课件小电影,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第-1-页共4页三、新授(一)中国青铜艺术概说中国青铜器艺术始于夏,盛于商,终于秦,汉代仍有余绪,时间长达千年。
商朝后期至周朝,堪称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期间。
青铜器的品种犹如上重要特色:青铜礼器的品种大为增添。
酒器居多。
青铜器型制更丰富,且多变化。
纹饰丰富众多。
1.纹饰形象主要以动物和神怪为素材的兽面纹,通称为饕餮纹。
2.变中商的单叠花纹为三叠花纹,更显繁富华美之貌。
3.平面纹样与主体雕塑相联合。
4.出现了镂空与镶嵌。
总之,鼎盛期青铜器纹饰在几何构图上达到了亘古未有的高度,齐整、对称、多样一致等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得十分熟练,整体风格第-2-页共4页是镂金错彩、繁富华美。
商朝后期青铜器已出现铭文。
(二)教材图例剖析1.四羊尊·商整个器物的造型构造谨慎,注意了不一样角度的赏析成效。
2.司母戊鼎·商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礼器。
3.虎食人卣·商4.大禾人面方鼎·商5.莲鹤方壶·春秋6.宴乐水陆攻战铜纹壶·战国战国期间青铜器,。
7.错金博山铜炉·西周8.利簋·西周9.毛公鼎·西周10.四鹿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11.嵌红铜打猎纹豆·战国四、考与议论时剖析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作品与艺术价值第-3-页共4页美术鉴赏第2单元第2课五、讲堂总结第-4-页共4页。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精选版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造》,了解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二)、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没有秩序会怎样?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刚刚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礼仪与教化三)、新课: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礼仪与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造,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体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说课稿教学目标: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
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
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
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
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
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
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认可的道德学说并成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外国部分
玛雅金字塔-埃及金字塔
玛雅文明_金字塔
古老的宇航图
玛雅人的文字
水 晶 头 骨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外国局 部〕
__埃及与玛雅的金字塔
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 〔埃及-斯芬克斯: • 斯芬克司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
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 司——人面狮身的 Androsphinx,羊头狮身的Criosphinx〔阿曼的圣 物〕,鹰头狮身的Hierocosphonx。亚述人和波斯人那么把斯芬克司 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
• 第三种绘画样式是墓壁画,这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 • 总结:古埃及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是用线条造型,填色,
在这方面有点像中国画;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 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 各种对象。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 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 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
• 希腊-斯芬克斯: • 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兽曾盘踞在道路上,向过路的行人问一个谜
语。谜语的内容为: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 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谜语的答案是"人"。早上,中午,晚上分别比喻 人的幼年,中年和老年。传说这个迷题,后来被年轻的希腊人俄狄浦 斯答对,斯芬克司因而自杀。 斯芬克司之谜在更深层次的表现为 “恐惧和诱惑〞,即“现实生活〞〕
埃及_吉萨金字塔
金字塔能(金字塔神力)
底边长12厘米 棱长11.4厘米 高9厘米 底边长9厘米 棱长8.55厘米 高6厘米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饕餮纹的演变
青铜器源于夏,兴于商、周,变于西周后期,春秋 战国工艺有创新,终于秦,汉代仍有余绪。
饕餮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 先识览》:“周鼎著饕餮, 有首 无身, 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以言报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 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 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 有角与耳。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 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 实际上是由 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 侧身相对组成的, 夔龙纹也是当时 流行的一种纹饰, 辅助花纹,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 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 部位, 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 主纹两侧 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 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夏、商时象尊
酒器 爵
周代统治者认为商代统治者因纵酒而导致亡国,因而重 食器的组合。
青铜铭文的出现表明周王室王 簋 食器 权的衰落。中国书法钟鼎文 (金文)出现
战国 青铜器 青铜工艺的创新 失蜡法 错金银(凿金银)
活动与交流
随着社会的变化, 鼎的制造也发生 了一些变化。试 找出这一组鼎在 形制与图案上的 变化,结合所学 的历史知识,说 出你的理由。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社会先后出现 了成熟的文字的统一的国家,从而进入所谓 的文明时代。那么美术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 的变化呢?
模范 范围 范畴 就范
一言九鼎
鼎盛 牺牲
尊敬 尊严 尊容 尊重
这些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词汇其实 源于5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
狞厉威严的 青铜文化
手法严谨 崇尚写实
性格鲜明 形象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2课礼仪与教化
■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过程: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二)教化的作用
礼仪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
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一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继、世代相传。
在社会进步中,礼仪的教化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1、谜语: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
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
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谜底是人,简单解释
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
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古希腊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庇比斯城的人得罪了天神,天神震怒。
天后赫拉为了惩罚庇比斯城的人,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
她背上长着鹰的翅膀,上半身是女人,长着美女的头,下半身却是狮身,尾巴是条蛇。
她向每一个路过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个谜语:“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
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对于这个奥妙费解的谜语,凡猜中者即可活命,凡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
当过路的庇比斯城人全被斯芬克斯吃掉以后,科仁托斯国王波里玻斯的养子,聪明勇敢的俄蒲斯路过此地,会见了女妖,并猜中了这神秘奥妙之谜:他说:“这是人呀!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而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谜语被猜中了,斯芬克斯就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2、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
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
——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
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2、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习字。
3、古埃及雕像
4、古埃及壁画: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5、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
3、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1)、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
1、介绍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4、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5、学生思考并回答。
6、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7、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8、教师总结。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古代青铜器艺术
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
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
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古代雕塑艺术
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
1、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
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
(如《兵马俑》)
2、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
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
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如《立马》(西汉)
尝试练习(三)
展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辨认。
(4)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
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
《洛神赋图》则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柔离的爱情。
三、小结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