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民主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有过这样的表述:“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
”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既然宪政就是民主,为什么民主之外,还要宪政这个词。
今天,从我看到许多关于宪政与民主的论述中,都是将两者当一个政治概念来表达。
比如,我所敬重的胡适先生,也有这个问题。
1950年代,胡适在《四十年来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留下的抗暴消毒力量》中这样论述民主:“…民主的真正意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民主的生活方式,千言万语,归根只有一句话,就是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
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根本上都只是承认个人的价值,根本都只是要使得那种承认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胡适与毛泽东,可谓政治上的两极,但在宪政与民主的表述上,却如出一辙。
毛泽东那句话如果可以精简,即“宪政就是民主”。
胡适的表述一经压缩,即“民主就是宪政”。
然而,在政治学的范畴内,宪政就是宪政,正如民主就是民主。
两者有着明确的制度分工,无法淆同。
这里不论毛泽东而只论胡适,试看胡适先生问题何在。
第一句,“民主的真正意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来自胡适的老师杜威,没有问题。
如果可以补充,民主的真正意义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生活的方式。
第二句,“民主的生活方式,千言万语,归根只有一句话,就是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
”但,这句话如果“归根”,就不是民主而是自由。
只有自由,方才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同时人人也都可以按照他自己认可的方式发展。
这种自由是个人生活的自由,并且这种自由与民主无关。
毕竟民主关注的是国家政治生活,这是个人生活之外的公共生活。
胡适这里不免把属于私人领域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混为一谈。
第三句,“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根本上都只是承认个人的价值,根本都只是要使得那种承认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这一句承第二句而来,亦即承自由而来。
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保障人权和自由呢,答曰:保障人权和自由的制度不是民主而是宪政。
高中复习宪政与民主制度
高中复习宪政与民主制度宪政与民主制度是现代社会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来说,它们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通过介绍宪政的含义和原则、民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二者在现代社会中的关系和作用等方面,帮助高中生复习和加深对宪政与民主制度的理解。
一、宪政的含义和原则1. 宪政的含义宪政,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掌握和运行受到一部宪法的制约和限制。
宪政体现了一种合法权力和合法管理的方式,通过明确规定政府权力的来源与范围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政府的行为合法、公正和有效。
2. 宪政的原则(1)权力分立原则:宪政要求政府的权力在行使上实现相对的独立与互制。
(2)法治原则:宪政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与法治是实现政府权力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基础。
(3)公民权利原则:宪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对政府行为进行限制,确保政府服从于公民。
二、民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 民主制度的概念民主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政治制度,强调人民的主权和平等参与,通过选举和公民参与等方式来决策建设国家。
2. 民主制度的特点(1)政府选举制度:民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实现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2)多党竞争制度:民主制度允许多个政党参与选举和政治竞争,保证政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3)言论自由和多样性:民主制度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
(4)权力制约和监督:民主制度通过司法独立、媒体监督、公民投票等方式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三、宪政与民主制度的关系和作用1. 宪政与民主制度的关系宪政和民主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概念。
宪政为民主制度提供了基本的规范框架和制度保障,确保政府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公众利益。
而民主制度则是宪政的实现方式,通过选举和公众参与等方式来实现宪政原则和价值。
2. 宪政与民主制度的作用(1)保障公民权利:宪政和民主制度共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公正和有效。
(2)限制政府权力:宪政和民主制度有效限制政府的权力,确保政府行使权力不滥用、不腐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民主与宪政
民主的实现方式
直接民主-----公民投票、公民表决
间接民主-----精英民主、协商民主、多元民主 等
民主的价值
讨论的是“民主”究竟是目的 or手段的问题
(一)实质民主 将民主本身看作是具有实质 内容的价值、民主是目的
(二)程序民主 把民主看成是实现一定社会 目的和政治价值的手段、工 具和方法
托克维尔对这种多数暴政也很警惕。他认为,由 于身分的平等和普选权的扩大,美国是个实在的 民主共和国,多数在民主政体中有天然的力量。 但他注意到立法机构的不良倾向:有可能包揽一 切权力。将全部社会力量集中于立法机构之手, 正是民主制度的自然趋势。这就为多数的暴政奠 定了基础:立法者们通过普选和多数的表决, 几乎把所有权力都控制在自己手中,这就有可能 帮助立法者合法的的专制。所以他也十分同意联 邦党人通过三权分立来限制立法权的专制。需要 指出的是,由多数选举出来的立法机构也存在异 化的危险, 从而使人民的代表变为假托人民的 意志而实施专政
“因为我不反对民主,我才认真对待民主”
多数的暴政的表现形式 1.多数名义下的少数人的暴政。对此托克维尔说,“据我们欧洲的 一些人说, 共和并非象大家至今所认为的那样是多数的统治,而是 依靠多数得势的几个人的统治;在这种统治中起领导作用的不是人 民,而是那知道人民具有最大作用的人;这些人经过自己的独特判 断, 可以不与人民商量而以人民的名义行事。”也就是说,“人民” 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使自己的统治合法的工具,他们虽然以人民的 名义行事,实际上却把人民踩在脚下, 还要求人民对他们感恩戴德,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少数人的自由得不到保障,几乎是任何人的自 由都有可能被打着人民旗号的人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被侵犯。显然这 种专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多数专制,所谓“多数”也是虚假的多数。
第一讲:宪政与民主的悖论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力。 民主国家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 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
民主国家决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 力,而是把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
民主政府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 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 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 文化生活的机会。
四. 社会变迁中的宪政民主
民主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宪政也是这样,如 果从多元民主角度来理解民主,宪政与民主的 冲突和张力让我们就很难为宪政进行辩护。但 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不可调和,尽管像卢梭、 潘恩等激进民主主义者都强烈反对宪政对民主 的束缚,但西方最终实行的是二者的融合。
当代西方国家都同时采取民主理论和宪政理论,建立了 宪政民主,一方面给予人民广泛的政治参与的政治自由 权利,另一方面又对政府权力及其行使做出限制。 从历史上看,这种宪政民主政治的形成是通过以下途径 慢慢实现的:民主制度的实行,其特征体现为制度不完 善、民主范围不广泛---宪政制度的强化,对权力约束 逐步完善---逐步在宪法框架下扩大民主权利和民主范 围。
■ "司法审查"
司法审查被理解一种旨在保证多元民主恰当运行的措 施,它是在民主过程有缺陷的情况下--或者是因为少 数派被制度性地排除在外,或者是因为某种政治参与 的权利被剥夺--法院对多数民主进行的干预。 一个坚强的司法系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利集团 的权力,确保对现有的偏好有一定程度的审查。通过" 司法审查"弥补多数决定的缺陷,这是宪政和拿大,9.07,议会民主制,北美洲 爱尔兰,9.01,议会共和制,欧洲 德国, 8.82,议会共和制,欧洲 奥地利,8.49,议会共和制,欧洲 西班牙,8.45,议会民主制,欧洲 马耳他,8.39,议会民主制,欧洲 日本, 8.25,议会民主制,亚洲 美国, 8.22,总统制, 北美洲 捷克, 8.19,议会民主制,欧洲 比利时,8.16,议会民主制,欧洲
民主与宪政
17
• 判断现代民主政治“至少存在”五项标准: 1.有效的参与
2.投票的平等
3.充分的知情
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
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1993:43-44
18
问题二:为什么需要民主? • “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但是 ,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 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
观存在。” 2. “承认党有利益,不等于承认党要维护自己
的特殊利益。”
44
• 台湾“中华民国”的政党制度
1. 1949-1986年 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2. 1986年10月15日 国民党中常会
通过了解严和开放党禁的决议
3. 1986年9月 民主进步党成立
45
开放党禁:蒋经国开启台湾民主之门
46
1986年10月7日下午4时,蒋经国先生接见美国《华盛顿 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女士及其《新闻周刊》的记者。他告诉
识。”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1999年
3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民主所具有的这一悠久盲
从的历史导致了在民主问题上的混乱与歧义,因为对不同时
空条件下的人们来说,‘民主’意味着不同的事物。”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1999年
4
“民主„„是一种迷人的政
府形式,变化多端、杂乱无 章,给同等者和不同等者都 分配以某种形式的平等。” ——柏拉图,《理想国》 约公元钱390年
(下篇)》,1690年
8
“每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成为 人民的统治者,那么它就必
然走向衰微。因此,人民本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是一种政治体制,其基本原则是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它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 人民主权:民主宪政制度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宰,政府权力必须合法地由人民授予。
2. 政治平等:民主宪政制度追求政治平等,所有公民享有相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政治决策。
3. 多党制和选举:民主宪政制度通常允许多个政党竞选,通过公正的选举程序选出政府和议会成员。
4. 三权分立:民主宪政制度倡导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5. 宪法保障人权:民主宪政制度通过宪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限制政府的权力。
6. 公民社会:民主宪政制度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建立独立的民间组织和媒体,扩大公众参与度。
7. 法治原则:民主宪政制度重视宪法的实施和法律的约束,保障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追求政府权力受到约束和平衡,
为人民提供自由、平等、公正和参与政治的机会。
它是一种基于普遍价值观念的政治体制,旨在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
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引言宪政和人民民主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它们在组织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民主参与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宪政和人民民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点、缺点以及应用情况。
宪政体制宪政体制是一种通过宪法和法律约束政府权力的体制。
它强调政治力量的分立和制约,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典型的宪政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等。
优点•政府权力受到限制:宪政体制通过设立宪法和法律,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宪政体制强调公民权利的保障,例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使公民能够享受基本权利。
•政治稳定:宪政体制通过分立和制衡的机制,可以避免政治权力过度集中,减少政治动荡的可能性。
缺点•程序繁琐:宪政体制需要制定详细的宪法和法律,程序相对繁复。
这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缓慢,难以迅速应对紧急情况。
•政治僵局:在宪政体制下,不同政治力量之间可能出现权力对抗和僵持。
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难以有效地推动政策和改革。
•公民参与不足:宪政体制下的公民参与相对较低。
政治决策主要由政府和政党进行,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可能不够得到充分代表。
人民民主制度人民民主制度是一种注重人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体制。
它强调民主平等和公开透明的政治过程,以实现人民的利益。
典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瑞士、冰岛、挪威等。
优点•人民参与程度高:人民民主制度注重公民的直接参与,通过民主选举和公民投票等方式,让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增加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机会。
•政治透明度高:人民民主制度注重政治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使政府的决策和运作能够得到公众的监督和评价。
•政府责任感强:人民民主制度下的政府需要经常接受选民的评价和考验,使政府更有责任感,更加关注人民的利益。
缺点•民意分散:人民民主制度下,民意可能分散、多样化,政府可能难以有效统一意见和决策。
•决策周期长:人民民主制度注重民意的表达和参与,决策过程相对复杂,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成共识和决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笔记
一、宪政民主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1.宪政民主改革是国家和政治制度改革的总名称,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变革,是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变革。
2.宪政民主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人权观、代议制观、自然权利论、主权论等思想观点,是建立起合法权威、民主决策、廉洁服务、效率正义的
政治体制的新理论。
3. 宪政民主改革的实践有英美、法德、日本、瑞士等宪政国家改革的
经验,还有新兴国家发展宪政民主的实践。
二、宪法改革的好处
1.宪法改革可以赋予人民新的权利,增强人民社会权利意识,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2.宪法改革可以强化政治生活的依法管理,保护宪法权威,形成民主社会的宪政民主的政治体系,增进人民的合法权益。
3.宪法改革可以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使政治生态发展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保证政治决策的廉洁性,确保政府正常的机构运转。
宪政与民主的冲突与契合
宪政与民主的冲突与契合宪政与民主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对于民主与宪政来说,相互争论的观点主要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一方面,著名宪法学家,如伊利(Ely)和霍姆斯(Hoimes),声称民主与宪政互相依赖、密不可分。
他们认为,宪政约束并不是旨在反对民主,相反,却能巩固和加强民主体制。
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人,包括卢梭、潘恩、杰弗逊等在内的经典作家,则认为这两个概念完全背道而驰。
他们深信民主与宪政互不相容,宪政是非民主的。
一、现代宪法的民主理论“民主”一词具有很多含义,在现代宪法理论中,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政治事物中最基本的权力应属于人民。
关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道德信念是民主理论的基础:人是万物之灵,是理性动物。
他们必须受到社会与国家权力的尊重。
社会与国家尊重个人的实际方式是给予个人高度的自治权,使他们能够参与社会管理,包括对他们自己的管理。
然而,不仅是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甚至在现代以前的社会里,所有的公民直接参加社会管理是不可能的。
他们唯一可选择的方式是将自己参加社会管理的权力授予自由选举而产生的代表民主理论认为,法津的力量在于它承认和保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为了保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最重要的是让人们通过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代表制定代表民众利益的法律,然后通过法律实行管理。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人民就会遵守和尊重法律,这就是法律力量的源泉。
既然人民是国家与社会的主体,既然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及其保障是宪法至高无上的目标,那么,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宪法与法律的合法性只能来自于这样的事实,即它必须是由主权人民行使自治权所授予的权威制定的。
人民受法律的约束,因为法律表达他们的意志。
反之,在没有民主的情况下,政策与法律便不具有合法性。
二、现代宪法的宪政理论宪政理论的价值倾向与民主理论有所不同。
宪政理论家们不相信政治权威的道德性,即使是通过民主选择的决策者,宪政理论也不相信他们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所遵守的程序能够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宪法、宪政与民主的关系
宪法、宪政与民主的关系一、宪法的学理界定(一)宪法词义的演变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后演变为英文constitution,其本来意义为组织、结构等。
在西方,最早使用“Constitutio”一词的是古罗马的西塞罗。
他在《国家论》(De Re Publica )一书中,用以表示平民的权力是构成罗马人统治之源泉的国家状态。
在中世纪,“Constitutio”是用以限制教会和王权的国王制定法,如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克拉伦登法(constitution of Clarendon)。
在1610年,怀特洛克(whitelocke)在平民院的演说中,明确指出:未经议会同意的课税,违反了王国统治的本来架构,意指违反了constitution(基本法)。
英国是最早使用近现代意义宪法的国家。
从中世纪以后,英国建立了代议制度,确立了国王未得到议会之同意不得征税和立法的原则,英国人把这种确认代议制度和限制王权的法律称之为本国特有的“Constitution”。
在近代社会,实定法意义之宪法的标志性成果是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按照萨托利教授的观点,近代意义的宪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基本权利。
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有之,如《尚书》中的“监于先王成宪”,《史记》中的“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唐书》中的“永垂宪则,贻范后昆”,《唐熙字典》把“宪”解释为“悬法示人日宪”。
这里的“宪、宪令、宪制”,指的都是典章制度或普通法规,不是近现代意义的宪法。
又如日本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等。
这里的宪法是指尊贵的法和重要的法,但不是指近现代意义的宪法。
在亚洲,最早使用近现代意义宪法的国家当属日本。
在1873年,日本学者林正明翻译了“合众国宪法”、“英国宪法”等。
于是,宪法在日本广为流传,并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中国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词,始于19世纪中叶。
现代中国的宪政与民主思潮
现代中国的宪政与民主思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不断推进,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思潮的兴起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
这其中,宪政与民主思潮更是引领着中国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宪政的重要性宪政,即依照宪法法规限制国家行政权力,使政治体制更加科学、合理、有序,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从而达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其次,宪政建设与民主制度建设相辅相成。
只有宪法上确立了权力的制约和保障,在实现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上加强保障,才能更广泛地推进民主制度建设,推进一切权力的公开透明、规范化运行,使政治体制更加科学、合理、有序,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二、民主思潮的兴起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民主思潮在中国社会中的兴起也成为了一个亮点,各种公民参与、权力透明、问责制度成为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
首先,公民的参与和权力透明成为当代中国民主化的象征之一。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设立多方面的社会组织,使街道、社区发挥作用,消除权力上的不透明现象、不合理现象,让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直接参与民主化建设。
同时,增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竭力消除黑箱作业和别有用心的污丑行为。
其次,问责制度的建立成为了推进社会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问题与错误如果一直不问,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和质疑,从而削弱政府及其机构的合法性和信誉度,只有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将政府及其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承担明晰出来,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群众支持和信任,推动社会的民主化建设。
三、中国宪政与民主思潮的未来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人士要切实履行宪政和民主发展的规范要求,树立宪政发展和民主思潮进步的目标。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共同才能真正执行宪法法律,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进步。
民主宪政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实践
民主宪政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实践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渴望着自由和平等。
在西方国家,这种渴望已经演化为一种政治体制,这就是民主宪政。
民主宪政意味着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国民,而不是家族、贵族或者军人,这是代表着人民的权利实现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西方国家,民主宪政已经成为了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实践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首先,民主宪政能够确保人权和自由。
在民主宪政国家,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所有人的人权。
政府也不会侵犯公民的权利,因此个人的自由和隐私都能够得到保护。
这一点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民主宪政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多样性。
在民主国家中,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机会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意见。
这种方式能够消除强权主义,使政府成为真正代表人民的工具。
而且,在民主宪政中,法律是平等的。
不论是王子还是农民,都需要遵守相同的法律规定。
这种平等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和多样性。
另外,民主宪政还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民主宪政鼓励个人创新和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职业机会。
同时,它也鼓励政府和企业的创新和冒险尝试。
这种创造力和创新力极为重要,在帮助国家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民主宪政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
政治机构之间的争斗,特别是在政党之间的争夺控制权时所造成的政治不稳定性,可能会干扰政府的正常运作。
此外,在民主宪政国家中,经常出现选举欺诈、贿赂等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新兴民主国家中,腐败问题十分普遍,这对于发展和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民主宪政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实践已经成为了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它能够确保人权和自由,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多样性,为国家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宪政的制度和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宪政所承诺的价值和目标,为我们的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大的幸福和发展。
宪法专题---宪法与民主宪政
二、违宪审查制度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违宪审查制度实际 政府手里有枪,议会手里有 上是一种在多数人 1、司法权的特点 钱,法院既没有枪也没有钱, 占统治地位的情况 第一,司法权具有被动性 唯一有的是判断。 下,怎样保护少数 第二,司法权具有中立性 人和个人的权利。 第三,司法权的判断性
宪法 民主
民主、宪政制度的法 律化
宪政
2
第一部分 宪法与民主
• 一、民主理念 • 二、民主制度
一、民主理念
• (一)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 • 主权在民: • 从法理上说,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公 民是个体概念。 • 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在于全体人民,而 不是一个国家内人民中的一部分。
5
一、民主理念
• • • •
2、法官的保障制度 第一,高薪制 第二,终身制 第三,法官要和社会有一定的距离
中国将来的宪政体制改革,特别是 在人权保障上,怎样在多数民主占统 治地位的情况下,对人权有具体的司 法保障。特别是当多数人的权利侵犯 少数人的权利时,通过司法的途径救 济人权,这恰恰是中国宪政体制改革 在未来发展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
二、 民主制度
• (三)政党制度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加大对政府职能部门党外人士的选配力度。在 • 国家民主政治的核心:国家民主依赖于党的 一些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民主 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部门 领导班子中选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领 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成龙拍桌子称“内地执法太不严” 现 场一片沉寂
成龙的拍桌子,同样反映了人民的呼声。中国的 法律已经十分多了,并且还在不断还有新的法律出 台,可是执行法律真的成了一个问题。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十分突出。 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呼声,是人大代表 和政协委员的职责。将人民的呼声变成政府的行为, 则是官员们的职责。但愿两会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 己的职责,把一切民间呼声如实地反映到会议上去, 更愿政府官员能够闻过则喜,切实尊重人民的呼声, 化解人民的呼声。如此,两会才能显示出自己庄严。
美国政治体制
美国政治体制在当今世界上,美国政治体制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典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美国的政治体制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和运作方式进行探讨。
一、宪政民主体制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是宪政民主体制。
宪法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
宪法确立了三个政府分支:行政、立法和司法,分别代表执行、立法和司法权力。
这种三权分立的制度旨在防止滥权和维护人民的权益。
二、选举和政治参与美国政治体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选举和政治参与的广泛性。
作为一个联邦国家,美国的选举是在多级政府架构下进行的。
每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是最重要的选举之一,但同时也有国会、州长、市长和各种地方职位的选举。
此外,公民还可以通过提案和公民投票参与政治决策。
三、权力制衡和检查制约美国政治体制中的权力制衡和检查制约是确保政府不滥用权力的关键机制。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
议会可以通过立法和预算批准来限制行政部门的权力。
而行政部门也受到司法机构的监督,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
四、联邦制度美国政治体制还采用了联邦制度。
根据宪法,政府的权力被分配给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
联邦政府负责国家级事务,如国防和对外事务,而各州政府负责地方事务。
这种分权制衡的体制保证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制衡,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地方的自治权。
五、政治团体和利益代表美国政治体制中的政治团体和利益代表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派、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都可以通过游说、运动和舆论影响政府的决策。
这种多元化的参与机制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利益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美国政治体制以其宪政民主、选举和政治参与、权力制衡和检查制约、联邦制度以及政治团体和利益代表等特点而闻名。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和稳定的政治体制,为美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美国政治体制也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需求,尤其是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民主参与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什么是宪政民主?
31. 什么是宪政民主?500字
宪政民主是一种国家政体,以宪法及其它法律为基础,以民主制度进行政治管理的国家制度。
宪政民主的核心就是依据宪法实行的多党制民主政治。
它是一种政治体制,以宪法规定的权力分配机制为基础,通过实施监督、制衡,保证各种宪法规定权利,各种基本自由,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推进民主国家的运作。
宪政民主是民主国家的重要特征,包括有宪法保障的国家社会秩序、分权及多党制度。
宪政民主的核心实质就是多种制度的结合,主要包括宪法政治、民主政治和多党制度。
它以宪法为基础,将宪法执行、保护等各种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求法律实行,又要求人们发挥合法权利,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另外,多党制度也是宪政民主体制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宪政民主体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多党制,各党派可以协商政策,有效地反映民意,从而控制宪法的实施。
宪政民主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社会稳定和财富平等化,可以说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
它不仅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对政治参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求。
宪政民主不仅要求制定法律,而且要求遵守法律,保护国家的宪法制度,使社会团结、一致,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原则的具体要求
宪法原则的具体要求宪法原则是指国家宪法所确立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它们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方针。
宪法原则包括宪政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平等原则、自由原则、公正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等。
下面将对这些宪法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宪政原则:宪政原则是现代宪政国家的核心原则,它要求国家实行宪政体制,即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宪法约束。
这一原则包括以下要求:1.宪法至上:宪法是最高法律,所有政府机关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和原则。
2.分权制衡:国家权力应该分散于不同的机关之间,并通过相互制约和平衡来保障权力公正有效的行使。
3.政府责任制:政府及其官员应对人民负责,行使权力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符合公共利益,接受监督和问责。
4.国家机关公开透明:国家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接受公众监督,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原则,它要求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
具体要求包括:1.广泛的普选权:公民有权通过选举或直接表决的方式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这包括选举各级政府机关、公民投票等。
2.政府依靠选举产生:政府应当依靠公民的选举产生,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3.多党制和政党公平竞争:公民有权成立、参加和退出政党,政党要在法律和宪法范围内公平竞争,根据各自的政治纲领争取人民支持。
4.人权保障:保障每个公民的人权和自由,包括宗教信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罢工自由等。
三、法治原则:法治原则要求国家实行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治理。
具体要求包括: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所有人实行平等的法律保护,无论其身份、地位或财富状况。
2.依法治国:国家行政机关和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行事,不得超越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
3.司法独立:法院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关,行使审判权和裁判权,保障公民的司法权利。
4.公正公平:法律适用应当公正和公平,无论民众的财富、地位和背景如何,都应受到公正的对待。
高中政治教案:宪政原理与民主制度
高中政治教案:宪政原理与民主制度一. 课程背景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宪政原理与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
这些内容是了解和理解一个国家政体运作机制的基础,对于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和公民责任感至关重要。
二. 教学目标1.理解宪政原理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2.掌握民主制度的核心概念及实践;3.分析不同国家的宪政和民主体系,比较其特点和优缺点;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分析问题和形成独立意见的能力。
三. 教学内容3.1 宪政原理•什么是宪政?宪政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宪法的作用和地位;•讲述不同国家宪法发展历史和经验(如美国、英国等);•解读我国现行宪法以及其与其他国家宪法之间的区别。
3.2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定义和核心价值观;•讨论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的区别;•解析选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探究现行中国的民主制度以及其发展和改革。
3.3 宪政原理与民主制度的关系•分析宪政原理在民主制度中的具体应用;•探讨不同国家的宪政与民主结合方式(如总统制、议会制等);•列举国外成功案例,剖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2.学生参与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辩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法院、议会或其他相关机构,直观感受宪政原理与民主制度在现实中的运行情况。
五. 教学评价1.测验评估:定期进行知识测试,检测学生对宪政原理与民主制度的掌握程度;2.项目作业: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撰写独立研究报告或小组项目,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发展。
六. 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用适合高中政治教学的教材;2.多媒体资料:准备相关PPT、视频及其他教学素材;3.网络资源:与宪政原理和民主制度相关的网站、电子书籍等。
七. 拓展阅读推荐1."Magnificent Delusions: Pakist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 EpicHistory of Misunderstanding" by Husain Haqqani2."Democracy in America" by Alexis de Tocqueville3."The Federalist Papers" by 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 andJohn Jay以上是针对高中政治课程中,关于宪政原理与民主制度的一份详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政民主
宪政民主是指为了解决对政治权力的制约问题,限制政府权力,以有效地保障人权、自由与社会公正,而建立的民主制度。
宪政的实质是限政,即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地限制,防止它被滥用,尤其要防止它被用来侵犯人权和人的自由。
因此,宪政的意义就是限制政治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共福利。
它所奉行的原则是:政府权力有限,必须遵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宪政民主的主要特点是:(1)以宪法和法律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2)实行分权制衡;(3)人民主权和民选政府;(4)建立宪法审查制度;(5)司法独立;(6)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
宪政与民主、法治的职能分工各有不同,民主负责权力的归属,法治负责权力的实施,宪政负责权力的制约。
将宪政、民主、法治三者结合起来乃是在可以达到的范围内的最优选择。
而宪政本身就包含着法治,宪政的基本涵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所以,宪政、民主、法治三者的结合可以化约为宪政民主。
补充:
民主具有普世价值,是文明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在“五四”运动提出要请进“德先生”以来,似乎没有太多争议。
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研究。
第一,可否以“威权主义政治”作为通向民主制的过渡。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讨论“新权威主义”时,就有论者以新加坡为例论证在发展中国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实行威权政治不但无害而且有益。
在当时,我也觉得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但是根据新加坡近年来的经验,我认为现在至少可以认定,在知识经济时代,按照儒家“三纲六纪”、“尊尊亲亲”等原则实行威权主义政治,由于它会压抑创新精神,不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2000年以来新加坡的李光耀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参见李光耀:“An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for Singapore”(《新加坡的企业家文明》)。
此文为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2002年2月5日的“何日华亚洲领袖公开讲座”上的讲演。
中译文见“中国民营科技
网”http://www?mykj?gov?cn/new_Detail?aspx?newsld=2963。
,我们应当加以注意。
第二,以何种方式争取民主。
在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先进人们的政治理念深受卢梭式的理想主义和激进观念的影响,鄙薄经验主义的点滴改良。
他们没有意识到激进的理想主义的革命力量在掌握实际权力后很容易蜕变为少数人的专制。
正像《大国崛起》告诉我们的,英国人从17世纪40年代革命后国会军将领克伦威尔以暴易暴、实行军事独裁中汲取了教训,摈弃暴力革命的方式,选择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推进社会进步。
在中国,只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灾祸,像顾准这样的杰出思想家才敏锐地意识到,设定了某种终极目的的理想主义很容易由于其领
袖人物自认为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包括专制和杀戮来实现这一终极目的而
蜕变为专制主义。
在认识到这一点以后,顾准大义凛然地宣称:“我自己
也是这样相信过来的。
然而,当今天人们以烈士的名义,把革命的理想主
义转变为保守的反动的专制主义的时候,我坚决走上彻底经验主义、多元
主义的立场,要为反对这种专制主义而奋斗到底!”顾准(1973—1974):
《漫谈民主》、《民主与“终极目的”》、《哲学杂谈》,见《从理想主
《顾准文稿》,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374—397、义到经验主义》,
453—454页。
第三,在确定实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还需要进一步追问,实行什么
样的民主制度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主的真正实现。
从世界各国的
历史看,民主政治制度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雅
各宾专政时期(1792—1794年)实行的“激进的人民民主”或“直接民主”
体制;另一类则是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宪政民
主制度。
前一种体制由于对最高权力缺乏制约,往往使作为社会主人的“人
民”徒具虚名,沦为少数具有个人魅力的领袖(charisma)专政的牺牲品。
雅各宾专政后法国陷于社会动乱之中将近一个世纪。
当它在19世纪70年
代重新建立宪政秩序时,英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其经济实力和
国际地位都遥遥领先于法国。
后一种体制不承认任何至高无上、不受约束
的权力,而是用一整套制衡机制保证公共权力不会被滥用和确保个人自由
和宪法权利不受侵犯。
继顾准之后,我国有一大批学者对卢梭理论的演变以及雅各宾“激进的人民民主”和“直接民主”为何必然演变为“多数人的暴虐”和“领袖专制”作出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参见王元化:《公欲与私欲之间的冲突怎么调和?——研究〈社会契约论〉笔记和对中国历史的反思》,载上海《社会科学报》2003年3月6日;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在以史为鉴、寻求富强之道的时候,这些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研究成果,都必须纳入我们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