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宪政民主概念
浅谈宪政、民主及宪政民主制度
浅谈宪政、民主及宪政民主制度近代意义的“宪政”也称“民主宪政”、“立宪政体”。
在中外学者、政治家中,对它的含义概括也不尽相同。
尽管如此,在宪政与宪法紧密相联,以及宪政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也就是实行民主政治等方面则认识一致。
即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显然,宪政是以法律的形式界定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活动范围,限制政治权力、特别是政府权力,维护和发展人的尊严和权利。
在宪政的发展过程中,其与民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宪政民主与专制独裁历来都是对立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对专制和独裁,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奋斗史。
“民主”最初的含义是指“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政治制度。
列宁说:“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古代民主的特点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直接参与政权、政事取决于民众。
近代意义的民主,是针对封建君主专制而言的,在这种民主制度下,承认公民在政治上享有自由和平等权利,国家的主要机关主要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和法律至上的原则等等。
宪政离不开民主,但纯粹的宪政主义(或称立宪主义)不同于民主主义。
一般说来,民主主义强调一个制度如何选择决策者以及决策者在形成公共政策时必须遵循的程序。
宪政主义同样关注程序问题,同时宪政奉行的是以确定的,良好的宪法为最高准则来管理国家,任何其他法律或政策均不得违反宪法的规定。
但是,宪政主义并不相信公开的政治程序能够保护人类尊严与其他价值。
宪政主义者认为,一个法律,即使是一个由自由选举和公开辩论而产生的立法机关根据严格程序一致通过的法律,而且法律通过后由一个严格认真的执行机关根据相关的程序规则实施,但只要这一法律侵犯了人类尊严,它仍然不具有合法性。
概括地说,民主注重权力的来源,强调权力的合法性。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西方国家宪政民主的理解?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西方国家宪政民主的理解?西方国家宪政民主在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现有的文献在宪政与民主的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并未取得共识,即使在民主与宪政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同一种理论这样的问题上都没有达成一致。
现有的专门研究文献多因限于篇幅而未能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我对宪政与民主二者之间关系的粗浅认识。
一、宪政与民主的关系相对传统民主而言,现代民主的含义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传统民主的核心内涵,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选举投票、公共决策、表达自由和人民陪审等领域和方式。
尽管也强调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不注重公民参与的力度和效度。
如果公民参与了选举投票和公共事务决策,可是公民在参与的全过程中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或者自说自话,公民参与徒具形式,公民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有参与的行为,没有参与的意志。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民参与的协商性,即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对话、辩论和沟通等方式,表达意见,增进理解,融合意志,协调利益,促进和谐。
其次,现代民主更强调公民参与的经常性、过程性和动态性。
英国学者赫尔德称“自由民主制的‘动态和谐平衡’。
”美国学者科恩则认为:民主是一种过程,“民主过程就是某一种行为。
”“我们不能只是占有它,树立它,而是要继续不断地在行动中实现它,体验它。
”再次,现代民主理论更强调民主的受益功能。
自利动机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不管是“性善”还是“性恶”,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无不受自我利益的驱动,如果无利可图,他们要么放弃参与,要么玩世不恭,这无疑是对政治参与的亵渎。
公共选择论者认为,选民是理性的经纪人,是不无道理的。
所以,萨托利更直白地说:在自由民主的两个组成要素(对民众的保护和民众的权力)中,“民众的保护便是必要的和决定性要素。
”二、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在政治制度史上,古希腊和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共和国是人类民主体制的试验场,是纯粹民主体制的典型代表。
民主与宪政
17
• 判断现代民主政治“至少存在”五项标准: 1.有效的参与
2.投票的平等
3.充分的知情
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
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1993:43-44
18
问题二:为什么需要民主? • “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但是 ,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 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
观存在。” 2. “承认党有利益,不等于承认党要维护自己
的特殊利益。”
44
• 台湾“中华民国”的政党制度
1. 1949-1986年 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2. 1986年10月15日 国民党中常会
通过了解严和开放党禁的决议
3. 1986年9月 民主进步党成立
45
开放党禁:蒋经国开启台湾民主之门
46
1986年10月7日下午4时,蒋经国先生接见美国《华盛顿 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女士及其《新闻周刊》的记者。他告诉
识。”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1999年
3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民主所具有的这一悠久盲
从的历史导致了在民主问题上的混乱与歧义,因为对不同时
空条件下的人们来说,‘民主’意味着不同的事物。”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1999年
4
“民主„„是一种迷人的政
府形式,变化多端、杂乱无 章,给同等者和不同等者都 分配以某种形式的平等。” ——柏拉图,《理想国》 约公元钱390年
(下篇)》,1690年
8
“每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成为 人民的统治者,那么它就必
然走向衰微。因此,人民本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民主是二十世纪使用最多也是最滥的概念之一。
部分原因是,“民主这个词,不但没有公认的定义,而且各方政治力量都极力反对取得一致。
人们普遍感觉:如果称—个国家为‘民主国家’,那是对它的赞美。
任何政体的捍卫者都声称他所捍卫的是民主政体,深恐一旦民主同任何一种意义挂钩,便有可能使他们无法再利用它”〔1〕。
民主在今天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成了任人抢购的术语,甚至连许多军人政权也宣称要实行民主统治。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民主制度在通过自身调整赢得国内相对稳定的同时,又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全球扩张。
一些西方政界人士将其民主制度蒙上一层“全民民主”、“普遍民主”、“永恒民主”的面纱,作为一种“普世价值”不断向外推销。
在他们眼里,其他所有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是非民主的,甚至独裁的。
在此情况下,梳理各种西方民主理论便显得非常必要。
那么西方民主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呢?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制度是现代西方各国民主制度带共性的东西,直接体现了制度的民主性;第二个层面是指政府制度。
第一层次的制度有: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军队制度。
第二层次的制度有以下几种类型: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
制度只是一些构件,整个制度不过像一部机器。
要使制度运作起来,就需要人们不断地为这种制度注入活力。
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所有这些构成了西方民主的框架。
但是,看似民主西方的民主制度有其鲜明的阶级性。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资本主义政府制度、议会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文官制度等一整套宪政制度为基石构筑起来的大厦,这一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的长治久安,是在资产阶级集团长期统治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统治方式、方法,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精巧设计。
宪政
宪政本身并不涉及民主,宪政的根本目的是保障自由权;而民主则关注政府的产生方式和权力来源。
宪政可以让政府受到约束从而保障公民自由权;民主则可以让政府执政为民,从而保障或增加公民受益权。
因此民主国家未必是宪政国家(例如古希腊),宪政国家也未必是民主国家(例如大宪章时代的英国)。
宪政的关键词是“自由”,民主的关键词是“平等”。
宪法是否意味着宪政在学术界众说纷纭。
宪法学界认为,宪法是实施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灵魂和生命。
通常,宪法的目的在于保障民权,限制政府,这样的宪法是静态的宪政;也有的国家制定宪法之目的仅在于对外宣示,对于政府无法起到约束,这样的宪法称作字义性宪法[9]。
这样的国家也不是宪政国家。
故实施宪政的前提是。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是一种政治体制,其基本原则是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它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 人民主权:民主宪政制度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宰,政府权力必须合法地由人民授予。
2. 政治平等:民主宪政制度追求政治平等,所有公民享有相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政治决策。
3. 多党制和选举:民主宪政制度通常允许多个政党竞选,通过公正的选举程序选出政府和议会成员。
4. 三权分立:民主宪政制度倡导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5. 宪法保障人权:民主宪政制度通过宪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限制政府的权力。
6. 公民社会:民主宪政制度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建立独立的民间组织和媒体,扩大公众参与度。
7. 法治原则:民主宪政制度重视宪法的实施和法律的约束,保障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追求政府权力受到约束和平衡,
为人民提供自由、平等、公正和参与政治的机会。
它是一种基于普遍价值观念的政治体制,旨在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西方民主概念
西方民主概念西方民主概念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强调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以及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
西方民主是指在欧洲和北美洲发展起来的民主制度,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主要来源之一。
西方民主的核心概念包括选举、平等、自由和法治。
选举是民主的基础,它允许人民通过投票来选择他们的领导人和政府。
平等是指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无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如何。
自由是指人们有表达自己的意见、信仰和思想的自由,以及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的自由。
法治是指政府必须遵守法律,而法律必须适用于所有人,包括政府自己。
西方民主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权力分立。
这意味着政府的权力被分成不同的部门,例如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
这些部门相互制衡,以确保政府不会滥用权力。
此外,西方民主还强调公民参与和社会责任。
公民参与包括投票、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组织,以及监督政府的行为。
社会责任包括个人和组织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慈善捐赠和环境保护。
西方民主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和复杂。
它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但直到18世纪才开始在欧洲和北美洲得到广泛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民主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政治腐败、选举舞弊和社会不平等。
然而,西方民主的核心价值观和制度设计已经被证明是非常强大和持久的。
今天,西方民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政治制度之一。
虽然它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争议,例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和全球化的影响,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成功和有吸引力的政治制度。
在未来,西方民主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和挑战。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简介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是一种政治体制,其核心理念是个人自由、平等和参与。
它由权力分立、选举制度和法治原则等组成,旨在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政府的权力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公民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和领导人。
这一制度倡导政治参与和市民意见的重要性,通过选举和公众辩论来决策。
与总统制不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家首脑通常由议会议员选举产生。
议会是一个代表公民利益的机构,通过法律和政策的立法过程来实现民主决策。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权力的分立。
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政府的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机构。
这种分立保证了权力的制衡,旨在避免滥用权力和暴政。
法治原则也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意味着政府和公民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法律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确保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除了这些核心原则,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还鼓励政治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发展。
政治多元化指的是允许不同政党和政治派别的存在,并鼓励竞争和辩论。
公民社会则强调公民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重要性,以促进公众参与和政策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注重个人自由、公民参与和权力制衡,旨在实现公平、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它是一种常见的政治制度形式,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及其反思研究劉性仁*(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生, 北京100871)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關鍵字:民主政治、大眾式的民主、精英式的民主一、前言民主政治(Democracy)是一種由人民來進行統治的政府形式,關於民主政治的內涵研究,數世紀來一直是激烈爭辯的話題,關於民主政治的討論,最早溯及到希臘時期的雅典,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政體下,公民有著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公民在政治權利上與法律之前是平等的,公民都審議公共問題的公民會議中的成員,並且遵循著多數決原則,公民對政府運用控制權,公民可以實現選舉的權利,公民也享有政治自由與公民自由,可以批評也可以反對,公民更可以透過法律,來建立公平審判的秩序與承認對於政府的合法限制,而免於政府專制。
西元前431年,伯裏克裏斯(Pericles)為了對抗斯巴達而犧牲陣亡的雅典戰士,所發表的國殤演說,這篇演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民主演說,該篇演說中所強調的民主體制是1.統治權屬於大多數人而非少數人2.尊重法律與權威3.關心公共事務4.容忍與自由5.以公開討論決定政策6.開放社會7.多才多藝。
此篇演說中對於民主的描述,只是一種理想,並非是現實性的,事實上,在西元第五及第四世紀的雅典,他的民主政治受到幾種限制,並非是完美的,首先希臘人的公民概念是偏狹的,它排除了婦女、兒童、外僑與奴隸,公民的資格是由出生而來的,很少是由後天所獲取的,因此公民在社會階層中有著相當固定的社會階層,其次,城邦被視為是一種有機體,他高於個人及其它團體,政體就是國家、民族與社會融合成一體,而沒有獨立的權力中心,公民自由是指城邦社群中的自由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公民並盡心地替民主政體犧牲奉獻,再者,只有少數的公民在任何時候出席公民大會,因此政治領導主要是貴族式,並且有政治迫害;當時有許多古希臘的思想家,並不支持雅典的民主政治,也都對民主政治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美国独立战争所倡导的宪政民主思想
美国独立战争所倡导的宪政民主思想美国独立战争,是指美国于1775年4月开始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最终于1783年以美国独立的形式结束。
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美国人民对自由、平等、民主的愿望上的,它不仅结束了美国的殖民统治,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宪政民主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中站了起来。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首先打破了英国皇权的威胁,确立了美国独立的地位。
但这场战争所倡导的更是宪政民主的思想。
宪政民主是一种政治理念,它是民主和宪政两个概念的结合。
民主是指人民行使权力的形式,而宪政则是指一种法律和制度的框架,政府和国家行使权力必须在这种框架下进行。
宪政民主是把社会的权力基础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放在第一位的政治理念。
宪政民主思想的实现离不开制度改革。
美国宪法作为宪政民主的具体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实现宪政民主的基本制度。
美国宪法庄严地宣言,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追求幸福、享有自由和平等。
这是基于宪政思想的反抗殖民主义并促进民主的强烈愿望而制定的,同时它也明确规定了政府权力的构成、分立和平衡,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使美国成为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国家。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政权的来源为人民,权利属于人民,国家行政权力由三部分构成:立法、行政和司法。
其立法机构--国会,行政机构--总统,司法机构--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确保国家行政权力不会滥用。
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对公共事务宣布责任、选举权和法律公正的重要性,并保护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
梳理起来,宪政民主思想所倡导的政府关注民意、制定法律、保护人权、实行公平和透明,这些都可以得到保障。
它强调的是政府的权力不应该滥用,应由社会的民间实力来约束。
政府的职能是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所以,在宪政民主的思想中,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终究归人民所有。
总之,美国独立战争所倡导的宪政民主思想,向后代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宪政体制下的新型现代民主国家的基础。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
西方的民主宪政制度概述西方的宪政民主法治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权制衡体系,绝不是少数服从多数、选票说话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完整的法律结构。
首先,它在横向上进行分权,叫做三权分立。
也就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各自独立、相互牵制。
立法者的地位最高,就是国会,他们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一切机构一切人都在它的立法下运行,但是它没有行政权,没有司法权,那么,政府、政党在其取得执政地位的前提下,有行政权,但是没有立法权,没有司法权,司法机构、判案机构有行使法律的权力,但它没有立法权没有行政权,从而形成一个权力制约体系,这是横向制衡。
至此还不够,它需要建立纵向的分权制,它的官员体系不是由上级派下级,而是各地方有自己的立法机构,由地方选民选出地方的行政长官。
地方行政长官仅对本地区的人民负责、向地方议会负责,又形成一个低一级的三权分立结构,这是在垂直线上的进一步分权,也就是所谓的联邦制。
到此还不算结束,还有一层叫舆论民办,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法律明文规定政府不得开办舆论机构,比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等。
对外宣传机构,政府可以办。
对内的舆论机构政府不得开办,只能民办,形成舆论独立于政府权力之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
所以舆论号称为第四权力机构,到此还不算结束,它再划一条线,叫天赋人权,在这条线以下,人民的基本权利个人权利不受任何公权力的侵犯,比如个人肖像权、个人名誉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权,任何机构包括政府公权力不得侵害。
到此还不算结束,它还有一条叫做违宪审查权,如果出现总统超出立法机构所立宪法的范围,最高法院有权对总统行为、行政机构的行政措施加以违宪审查,看它是不是符合宪法,这样的一个层层的权力制约系统,构成民主宪政法制的复杂体系。
我们要注意的是,西方的这个法律用词:law,同时就是自然科学上所说的规律,什么意思,它认为,法律这个东西是一个纯理性的产物,就像你发现自然规律一样,它不是根据每个人的需要,而是根据整个社会的结构,用理性排布的一个规则,这就好比交通法规,红绿灯的设立不为任何人服务,它的设立方式是根据交通流量来进行调整,所有人必须遵守,它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非常细腻的理性结构,康德把这个东西称为纯理性的道德命令。
民主宪政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实践
民主宪政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实践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渴望着自由和平等。
在西方国家,这种渴望已经演化为一种政治体制,这就是民主宪政。
民主宪政意味着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国民,而不是家族、贵族或者军人,这是代表着人民的权利实现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西方国家,民主宪政已经成为了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实践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首先,民主宪政能够确保人权和自由。
在民主宪政国家,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所有人的人权。
政府也不会侵犯公民的权利,因此个人的自由和隐私都能够得到保护。
这一点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民主宪政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多样性。
在民主国家中,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机会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意见。
这种方式能够消除强权主义,使政府成为真正代表人民的工具。
而且,在民主宪政中,法律是平等的。
不论是王子还是农民,都需要遵守相同的法律规定。
这种平等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和多样性。
另外,民主宪政还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民主宪政鼓励个人创新和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职业机会。
同时,它也鼓励政府和企业的创新和冒险尝试。
这种创造力和创新力极为重要,在帮助国家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民主宪政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
政治机构之间的争斗,特别是在政党之间的争夺控制权时所造成的政治不稳定性,可能会干扰政府的正常运作。
此外,在民主宪政国家中,经常出现选举欺诈、贿赂等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新兴民主国家中,腐败问题十分普遍,这对于发展和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民主宪政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实践已经成为了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它能够确保人权和自由,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多样性,为国家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宪政的制度和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宪政所承诺的价值和目标,为我们的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大的幸福和发展。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一、当代西方的宪政内涵宪政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最初的含义是指以宪法来控制国家政治权力所行使的一套制度设计,即以宪法来规范统治机构和安排政权。
近代意义上的宪政,是指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以保护公民利益和自由为目的的权力控制的制度化结构。
然而,西方学者对宪政的具体定义却有很大的分歧。
比如,从宪政中所蕴含的法治要义的角度出发,美国政治学教授丹莱夫认为:宪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程序,即限定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宪政的出现是与约束国家及其官员相关。
又如,从宪政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真正符合实际的立宪政体应包含的要素是:程序上的稳定性、向选民负责、代议制、分权限、公开和揭露及合宪性,即建立违宪审查机制。
再如,从对政府政治权力的限制角度出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路易斯亨金教授认为,宪政意味着更多的含义:政府要受到宪法的制约;广泛私人领域的保留和每个人权利的保留;此外宪政还要求一个诸如司法机构的独立机关行使司法权。
虽然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宪政概念的具体内涵进行了不同解读,但无论从哪个维度来定义资本主义宪政,西方学者都是以西方政治现实为判断依据,其定义中也都或明或暗包含有共同的目标用宪法限制政治权力以维护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而这也正是西方宪政的核心内容。
二、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宪政概念界说一近代以来中国语境中的宪政概念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虽然方宪政完全一致。
梁启超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理论性定义宪政的学者,其认为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
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
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他抓住了宪政的要义限权。
近代部分学者也借鉴了梁启超的这一定义。
其中,刘军宁认为:宪政的本质的确是而且必须是限政近两个世纪以来,宪政主义的最大目标一直是限制政府权力,阻止一切专断的政治行为。
对梁启超的观点,孙中山作了补充,提出了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立为基础的新宪政学说。
第一讲 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概述
1924年,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苏维埃社会主
义联盟根本法(宪法)》。1936年,苏联苏维埃第八次非常 代表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 )》,也称斯大林宪法,共施行了41年。它对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的宪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过了新宪法,这也是苏联最后一部宪法。
1977年10月7日,苏联第九届最高苏维埃非常第七次会议通
宪政是对民主社会中法治的一种制约,是少 数人抗衡“多数人暴政”的工具。
在民主国家里,法治的目的是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可能的危
险是产生“多数人的暴政”。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正是主 要立宪目的。宪法的作用在于防止那些过分严厉的“恶法” 成为法律。
民主制相信人民的选择,注重决策者的产生程序,宪政主义
要进行妥协并建立政治均势,必须有基本共识的存在,即这些政治派别 或党派必须信奉民主宪政制度。
(1)英国: 代议制民主政体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近代西方国
家最先出现的宪法就是英国宪法。宪法的产生是通过逐步 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途径来实现的。英国 宪法有两个特点:第一,妥协性。第二,不成文性。创立 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内阁制。 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1998年《人权法》。
美国宪法第一次创造了不同于英国的民主共和制、总统制,
并创建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政权组织体系、成 文宪法中的权利法案、司法审查制度以及对军队的文职控制 等等一些重要的宪法制度和原则。
(3)法国: 半议会半总统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早制定成文宪法典的国家。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 了《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 1791年9月14日正式批准法国历史上第 一部宪法,它以《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总序。
西方宪政的主要内容
西方宪政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关于西方宪政主要内容的描述:
1. 权力制衡机制呀,就像一场精彩的拔河比赛!比如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约,可不是一方能说了算的哟,这样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嘛。
2. 宪法至上原则,这可是西方宪政的核心呀!就如同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誓言,任何行为都不能违背宪法,看看那些西方国家,对宪法可是尊崇无比呢。
3. 公民权利保障,哇塞,这可太重要啦!好比给每个人都穿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衣,让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生活,拥有应有的权利,多棒呀!
4. 代议制民主呢,不就像大家选出代表去为自己发声嘛!像英国的议会,议员们代表民众来参与决策,这也是西方宪政常见的形式呀。
5. 法治原则啊,那就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呀!就好像一条笔直的道路,引导着一切行为都沿着法治的轨道前行,在西方很多国家都特别强调这个哟。
6. 有限政府理念,跟放风筝一样呀!线不能放太长也不能太短,政府的权力要有边界,不能随意越界,对不?
7. 司法独立呢,就像是一个公正的裁判!不偏袒任何一方,只依据法律来裁决,在西方宪政中可是很关键的哦。
8. 程序正义原则,不就是要保证过程的公正公平嘛!像一场公平的比赛,必须按规定的流程来,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呀。
西方宪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但我们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借鉴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
我们要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西方宪政的名词解释
西方宪政的名词解释西方宪政一直被视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它代表了一种为保障公民权利和限制政府权力而设计的政治体制。
它的核心原则包括权力分立、法治、选举制度、言论自由和公民参与等。
本文将对西方宪政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权力分立权力分立是西方宪政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保障民主制度平衡与稳定的关键。
它将政治权力分散到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中,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这样的制衡机制确保了各个机构相互监督,并具备独立自主的功能和责任。
二、法治法治是指在国家治理中,法律是最高准则,所有行政行为、司法裁决和公众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法治原则是西方宪政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并提供了一种公正和有序的社会运作。
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其社会地位或背景如何。
三、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西方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允许公民通过投票选择自己的代表,并参与决策过程。
选举制度使政府具有合法性和代表性,公民通过选举可以表达个人意愿和政治诉求。
这种参与性的政治过程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并使政府更贴近民意。
四、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西方宪政的核心价值之一,它保障了公民的言论权利和自由表达。
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有权批评、表达意见、交流信息和获取新闻。
言论自由对于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至关重要,它鼓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帮助凝聚社会共识和促进思想交流。
五、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西方宪政的关键要素,它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公民可以通过举行示威游行、签名请愿和参与社区组织等方式表达诉求,对政府政策和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价。
公民参与不仅推动政府责任和透明度,也加强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六、西方宪政的现实意义西方宪政在实践中展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影响。
首先,宪政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使社会成员能够在法治框架下进行正当的政治行动。
宪政的历史概念
宪政的历史概念宪政是一个具有历史概念的政治制度或原则。
广义而言,它是一种强调政府权力受到限制和约束的政治体制,其中官方行为受到宪法的规范。
狭义上,它是一种由各种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政治制度,其中包括权力分立、选举和轮替制度、司法独立、言论自由、人权保障等基本原则。
宪政的概念源自欧洲启蒙时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广。
宪政的历史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
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体中,公民在政务决策中有一定的参与权,政府权力受到一系列法律和规则的制约。
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宪法赋予公民政治权利,并限制统治者的权力。
这些古代政体为后来的宪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然而,宪政的现代概念主要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
英国的宪政制度中,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国王不能单方面制定法律和行使政府权力,这一制度被视为权力分立的经典例子。
英国的宪政制度不仅影响了英国本土,还对后来的宪政制度产生了广泛影响。
18世纪的美国革命也为宪政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美国建国之初,启用了《美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并确立了一个以分权制衡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美国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美国宪政的成功经验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宪政制度发展的重要参考。
19世纪的欧洲也出现了一系列宪政运动和民主运动。
在此期间,欧洲许多国家通过起草新的宪法来确立自己的宪政制度。
法国的《1789年宪法》和《1958年宪法》,德国的《1949年宪法》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宪法都体现了宪政的原则和价值。
20世纪,宪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制度追求。
随着殖民地的解放,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纷纷采用宪政制度,以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力的限制。
宪政的核心原则,如选举公平、反腐败、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都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
至今为止,宪政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最早的法国大革命到今天的民主国家,宪政通过形成宪法和法律体系,设立权力制衡机构,保护公民权益,制约政府行为,确保政府行事透明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讲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概述
第一讲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概述西方国家宪政制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典范。
本文将对西方国家宪政制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则、特点及主要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宪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权力分立、宪法至上、普选制度以及保障基本权利等。
首先,权力分立是宪政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权力分立是指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部门,并让它们相互制约和平衡,以避免权力滥用和集中。
这样做可以确保国家权力的公正行使,保护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其次,宪法至上是西方国家宪政制度的重要原则。
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国家机构和公民具有约束力。
宪政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宪法,宪法也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范和框架。
普选制度是西方国家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选制度保障了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普选制度通常包括公民选举、政党竞选和普遍选举等方式,通过让人民直接或间接地选择政治代表,实现政权的合法性。
最后,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注重保障基本权利。
宪政国家将保护人民的自由、平等、尊严和权利作为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些基本权利通常包括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私人财产保护等。
宪法对这些权利进行明确规定,并提供相应的司法保护。
西方国家宪政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权利和公民参与度高。
宪政国家重视人民的政治权利,给予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利,鼓励人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
二是政府权力有限。
宪政国家普遍采取权力分立制度,追求政府的权力有限化,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
三是宪法保护基本权利。
宪政国家的宪法通常包含一系列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规定,通过司法机构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裁,保障人民权益。
四是法治原则得到重视。
宪政国家注重以法律为基础来管理社会,尊重法律和法治原则,通过司法独立来确保法律的公正适用和权威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宪政民主概念
在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产生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行了几百年,其弊端有制度设计上的先天缺陷,也有后天墨守成规之不足。
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世界政党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政党逐渐蜕变成“选举机器”,以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宪政民主”已成为极化政治和金钱政治的代名词,制度性困境越来越明显。
选票绑架了政党,选举成为民主的唯一形式。
西方民主理论认为,只有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民意选择和政党博弈,才能产生出比较理想的执政党及领导人。
然而,今天的西方政党已被选票绑架,政党政治成了选举政治,议会民主成了选票民主,选票成为政客“登基坐殿”的敲门砖,按照选票多少排座次的“民主”规则发展到极致。
为了多拉选票,候选人会使尽各种招数讨好选民,可谓“好话说尽”。
一旦敲开了权力大门,所有对选民的许诺就变成一纸空文。
如此弊端,使得选举远离民主,徒有形式,政党成为选举政治的傀儡。
正如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言,今天西方政党几乎仅是为了提供一种构架来提供候选人而已。
西方民主陷入制度性困境,主要是指这种民主只重视程序民主,将民主等同于选举和多党竞争,而且将选举被神圣化、简单化。
选举不能保证可以组建人民希望的政府,也很难保障民众民主权利的真正实现。
只论党派不问是非,议会政府效率低下。
西方设计多党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多党竞争来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防止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的过度不平衡,以各党制衡来遏制少数人滥用权力。
这一政治设计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权力制衡的目的,但协调内部矛盾、提高政府效率的目标却很难实现。
基于选票的考虑,议员往往立足于本党和地方利益,置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于脑后,将议会视为权力角逐和政治分肥的场所。
议会“党争”只论党派,不问是非,相互攻击,互相扯皮,导致议会立法举步维艰,效率低下,议会作用弱化,一些重大法案得不到议决,甚至出现议会会期停摆的难堪局面。
因朝野斗争激烈,互不相让,印度2012年夏季议会对以国大党为首的执政联盟提出的银行改革、养老金改革、征地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案均未讨论,原定20天、讨论48项议案的会期,仅开会6天、只通过4项一般法案就草草结束。
面对当前债务危机,欧洲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在野党都打危机牌,将危机视为打击政敌的机会,并不会真的坐在一起共商应对之策。
另外,由于大党恶斗,达不成妥协,政府经常难产,甚至出现长期无政府局面。
这些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存在弊端: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实际上是各干各的,相互攻击拆台,但出了问题谁也解决不了。
钱权交易大行其道,政党政治异化为金钱政治。
金钱政治和腐败是与西方政党政治相伴而行的痼疾。
金钱政治之所以“历久弥坚”,其根子仍在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民主靠选票,而竞选要靠金钱,金钱与选举的关联使得有些人很可能由于经费的原因无法参加竞选,表面上平等的候选人之间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等,靠金钱不可能选出真正代表老百姓意愿的人,金钱政治难以保持公正性和独立性。
西方政治人物与资本利益集团之间并不是赤裸裸的一手交钱一手办事的权钱交易模式,而是通过一种特别的利益输出途径实现的,即利益集团影响政治人物,政治人物制定出偏向利益集团的公共政策,最终谋求各自的特殊利益。
随着经济自由化、金融化不断发展,金融寡头如日中天,法力无边,日益成为西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主宰。
西方主流政党大都与资本寡头同坐一条船,政客“傍大款”,政党与“金融大鳄”联姻,利益一体,“生死与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是华尔街的投机家们惹的祸,但美国政府却运用纳税人的钱,为华尔街巨亏买单。
欧洲各主流政党无论信奉什么,无论是主张大市场、还是主张大政府,都不会免俗,纷纷与大资本抱团联姻。
各政党的政策主张虽有不同,但大同小异,都不会得罪大资本。
原因在于没有资本寡头的支持,他们谁都不可能上台。
民主离不开金钱,竞选需要大量金钱投入,仅靠个人口才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金钱不可能完全决定选举的最终结果,有钱并不能一定会选上总统,但筹措不到足够的竞选资金肯定当不了总统。
日本《读卖新闻》社长渡边恒雄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金钱政治有深刻的描述:“为当政治家,就得从大佬那里来钱。
等自己也具备了敛财能力之后,再分配给下面的追随者,培植自己的势力。
在当今日本政界,这是铁律。
虽然这是导致政治腐败的原因,但不这么干的人绝对成不了老大”。
这样的选举不过是金钱铺垫出来的民主,选票公平也只能是金钱基础上的公平。
党派之争导致政治极化,政党恶斗引发社会分裂。
美国两党轮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曾被西方视为最合理的政治模式,但近年来政治极化、党派对峙的美国“政治病”越来越严重。
共和党与民主党在治国方略上针锋相对,许多主张明显对立。
为什么美国政治日益极化呢?原因是金融危机下社会更加分化对立,利益冲突更加尖锐激烈,民众的利益诉求明确,特别关注自己的工作岗位、退休金等现实问题。
为得到更多选票和献金,共和党和民主党不得不回到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的“原教旨”立场,倾向于以极端口号来迎合选民需求。
这就陷入一种制度性困境:竞选中观点越激进,相互斗争越激烈,就越能吸引本党选民和政治献金者的关注,而温和、理性、折中的声音却得不到肯定。
媒体与选民阵营相互呼应,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使得本已对立的两大阵营形同水火,彼此缺乏理性沟通和宽容理解,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分裂。
面对债务和社会危机,欧洲两大政治阵营的政治理念和治理主张渐行渐远,在紧缩与反紧缩问题上斗争激烈,互不相让,政治极化加剧。
党派之争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对立,冲突扩大,发展下去,自然容易导致社会分裂。
寡头政治盛行,精英民主与草根民主对立。
随着工业时代转向信息和网络时代,政党政治异化为寡头政治。
寡头政治主要表现为西方政党日益脱离群众,党内事务由党内大佬操纵。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西方传统党组织日趋松散,基层组织及党员作用不断弱化,而政党领袖和政党精英借助媒体作用突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党组织日益变成政党精英的助选工具。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主要政党逐渐被党内大佬所控制,大佬在党内常常一手遮天,垄断了党的一切资源。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作为党的旗帜,可以调动党内一切资源为其竞选服务,党内决策等重大事务主要由总统竞选团队打理。
日本自由民主党内部派系林立,各派大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时都会自立山头,另组新党,寡头政治特点十分突出。
然而,伴随社会日益网络化,草根政治力量异军突起,在当前西方国家抗议活动中,参加者多是失业的年轻人,而这些人是在电子网络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不愿接受工业时代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如传统的政党、政府、工会、公司等结构模式,而偏爱网络式、扁平化、无中心的平等参与模式。
网络成为召集抗议活动的手段和渠道,没有核心领导和组织。
每个人都是政治活动参与者,传统的精英政治与新兴的草根政治发生碰撞,对立加剧。
利益整合与调节功能弱化,政党短视行为突出。
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本位,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多党民主制度突出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之间的相互竞争,希望通过竞争来实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
然而,西方一些国家的问题正是由于片面的多党竞争造成的,如“选民是上帝”导致国家决策短视,“人权至上”带来公民权利的滥用。
多党制民主和人权的变异,放大了个人、团体利益和短期利益,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全球化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国家主权让渡、全球治理等新课题,这些是多党民主政治无力解决的问题。
因为,政党是特定利益群体的代表,它们的目标是选举的胜利和自己政党的利益,他们往往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而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人类共同利益只是选举结束后的话题。
为追求当前利益,那些比较科学、能够代表大多数人长远利益的方案往往不能被大家接受。
在当今利益群体多样多变的形势下,西方多党竞争体制弱化了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因此党派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
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利于国家长远利益,但至今无法顺利推行,原因在于敢于提出这项政策的政党肯定会在选举中败北,没有哪个政党愿冒此风险。
短期或局部利益导向下的选举民主,对于选民而言,就好像是在
地摊上买东西,尽管有竞争、有选择,可还是买不到优质的产品。
西方民主移植“南橘北枳”,多党民主引发社会动荡。
尽管民主作为价值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多党民主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常常引起政治动荡。
冷战结束后,非洲国家迫于西方压力纷纷推行多党制。
在一个接一个的总统、议会选举中,过去长期执政的大党和政治强人纷纷落马,国家政权普遍实现了更迭。
这一度让西方颇为满意,认为西方民主在贫穷的非洲大陆已开花结果。
多党制虽被移植到非洲,但并没有再造出一个西方版的非洲。
相反,一些部族主义势力以政党为旗号、以地区为依托,相互间争斗不休,导致政局动荡,不断演绎着一场又一场政治危机。
例如几内亚比绍自1994年举行第一次多党制下的总统和国会选举以来,竞选变成了政治对手间的相互仇杀。
事实证明,西方的多党民主、“宪政民主”在发达国家行得通,不等于在发展中国家就行得通。
民主的实现形式因国情不同而富有多样性,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往往水土不服,不仅导致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社会动荡,而且扼杀了人民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