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宪政民主是如何陷入制度困境的
论美国民主制度及其内在矛盾共3篇
论美国民主制度及其内在矛盾共3篇论美国民主制度及其内在矛盾1论美国民主制度及其内在矛盾美国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其民主制度一直被全球看做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主政治制度。
事实上,美国民主制度的历史根深蒂固,政治机制完善,选举公正公平。
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美国民主制度也不例外。
虽然它有诸多优点,但其内在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概述: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年轻的现代民主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民主政治传统和不断改进的制度性创新,包括总统制、联邦制、废奴运动等等。
美国在独立宣言中明确将个人权利视为最高目标。
1789年,美国宪法颁布,将严格分权和三权分立原则践行到了极致。
美国是世界上最多元化、最为开放的社会之一,其制度性的民主原则为实现自由、公正、平等和参与提供了社会支持,美国也因其民主制度成为吸引全球移民的国度之一。
美国民主制度的优点:1.选举制度公正公平,选举结果公正正确美国的选举机制是其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公正公平、红白两色分立的竞选体系,确保了选民在投票方面享有公正的权利,保证了选举结果准确正确。
2.权力分立和三权分立原则确保了公平和自由美国政府权力分立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相互制约、相互独立的制度设计,确保了在政府行事上有严格的监听机制,公民的自由和独立性得以得到保障。
3.各种少数群体的自由和平等得到保障美国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民主制度为各种少数族裔、异议人士、宗教信仰等少数群体的自由和平等得到保障,为各类人民参与政治过程创造了条件。
美国民主制度的内在矛盾:1.选举中大资本、大公司和超级富豪的特权问题尽管美国的选举机制相对于其他国家非常公正,但在实践中,美国的资本和超级富豪占据选民数量的较大比例,这使得美国在选举过程中的游戏规则面临着内在矛盾。
竞选期间大资本、大公司对选举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种影响存在于选民教育方法、选票印刷、治理资源的集中等多个渠道,并从制度上歧视普通群众。
2.政治制度脆弱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州拥有自治权。
西方走衰的制度原因
西方走衰的制度原因西方走向衰落的制度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
下面我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西方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制度的问题。
虽然西方国家一直擅长自由民主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民主制度中的选举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容易导致政治家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和国家利益。
此外,民主制度中的分权问题也容易导致政府的决策效率低下,难以迅速应对社会问题。
另外,政治家和政党之间的腐败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导致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和民众的信任。
这些问题都使得西方国家的政府无法有效地实施和应对挑战,从而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其次,经济制度也是西方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西方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和工作不稳定等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过于依赖金融和消费主导的经济模式,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化的经济模式使得资本过于集中,财富向富人集中,而忽视了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的利益。
此外,西方国家过多地依赖跨国公司和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制造业的衰退和工作岗位的流失。
这些问题使得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限制了国家的发展潜力和稳定。
最后,社会制度也是西方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包括失业率上升、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平等、社会福利不完善等。
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缺陷。
西方国家普遍奉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但是又没有提供足够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社会福利体系不健全。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平等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社会的不公平。
此外,社会制度也没有很好地保护劳工权益,导致了劳工的权益受到侵害。
这些问题使得西方国家的社会稳定受到威胁,使得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从而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总结起来,西方走向衰落的制度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问题、经济制度问题和社会制度问题。
在政治制度方面,民主制度存在选举制度的弊端和腐败问题,导致政府无法有效领导和治理。
心得体会: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困境
心得体会: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困境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孕育了众多政治和经济理论,但如今却屡屡陷入政府决策的困境之中,众多理论仿佛在现实面前集体“失效”。
反复性与妥协性反复性与妥协性是西方国家政治决策中最常见的问题,这是其政治体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以欧洲福利国家改革为例,过高的福利开支给国家、社会和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必须通过改革降低福利制度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确保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但改革往往面临反复性与妥协性。
改革的反复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党内部对改革的反复。
特别是在政党的领导人更迭、该党在一些重要的选举失利时,党内就会发出要求放慢改革步伐,甚至修正改革措施的声音;第二,当政权出现更迭时,新的执政党会对改革做出调整;第三,当经济形势好转时,停止削减福利的呼声就会出现。
改革出现反复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首先,改变和打乱市场的预期,不利于经济活动在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下健康运行。
其次,改革出现反复不仅仅会抵消原有的改革成果,甚至还会倒退到改革之前的状况。
最后,改革的反复性是缺乏改革定力的表现,会削弱民众对改革的信心。
改革的妥协性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党内不同派别的妥协;第二,不同政党之间的妥协,既包括执政联盟内部,也包括执政联盟和在野党之间的相互妥协;第三,政党与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妥协,例如雇主协会、工会组织等。
妥协在西方政党政治中是不可避免的,妥协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各方利益,只有经过妥协才能够扩大改革的支持度,但妥协往往也造成改革的力度被削弱。
花费了时间和精力,结局却并不一定好,这就是西方式的民主决策难以走出的困境。
“理性预期”与非理性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开始陷入“滞胀”局面,力证“政府失灵”确实存在的理性预期学派应运兴起,它以理性预期的方法抨击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性,盛极一时。
该学派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得到的信息,做出合理而明智的行动,包括预期到政府未来可能出台的政策,人民对此分析和判断,于是采取事先行动。
毛概第三组当前形势下西方民主政治的失败
当前形势下西方民主政治的失败摘要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指起源于英国并以英美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治运行模式。
其局限性主要在于: 离不开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脱不了西方特殊历史和文化环境,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
中国设计和发展政治制度模式,绝不应照搬西方模式,而应在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体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一、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含义什么是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语境中,政治制度一般指关于国家权力的全部制度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国家权力归谁所有,二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行使。
在我国,西方政治制度一般特指起源于英国,并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其在国家权力归属上,奉行主权在民;在国家权力行使上,奉行代议制、多党制、竞选制、分权制和法治等。
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则没有被明确定义,甚至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刚刚被使用。
在党的正式文件中,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和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使用的都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20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才使用“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两者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确有所差别。
从词语构成看,“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落脚在模式,“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则制度和模式并重。
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指西方政治制度在西方国家的具体实现形式,如英国的政治制度通过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来实现,美国的政治制度通过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总统制来实现;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则既强调西方政治制度,又强调西方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
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则是指忽视国情差异,直接搬用、套用或移植英美等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实现形式。
二、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现状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现状似乎并不像他们所描绘的那么美好,权力分散是美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体现美国式民主的分权体制也造成了政府决策效率低下的结果,其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批评与关注。
西式民主制度有许多严重且致命的弊端!!
西式民主制度有许多严重且致命的弊端!!这里举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设某个企业有1000人,现在该企业通过投票来决定其企业的投资发展决策,一个方法是,在这1000人的中选出50个该企业的行家、专家及对企业运行情况熟悉的来投票,由于这50个人都是非常熟悉该企业的行业专家、行家,或熟悉企业的运行状况的人,所以,他们的投票表决所得出的结果,所做出的决策可靠性、准确性将会非常高。
另一个方法,是整个企业的1000人一起投票表决,(当然也包括前面所说的行家、专家在内),由于这一千人的知识水平、对行业、企业的情况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不知、不懂,又因为该企业的行家、专家人数较少,投票表决所得出的决策,肯定其可靠性、准确性远远低于前者。
再如,西式民主国家所谓的议会制度,这里就以美国国会为例吧,假设发展某项重大军事装备的经费,需要经过美国国会的投票表决来做出决定,因为这些议会的议员绝大部分都不是军人出身,所以,议会投票表决的所得出的决策可靠性、准确性都很有限。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50个军事装备和军事战略专家来对该项目的发展进行投票表决决策,由于这些都是专家、行家,因此,它们投票表决的结果,准确性、可靠性远远高于前者那些垃圾议员的投票表决结果。
其它事项的表决也是如此。
这两个例子都可以看出,全民投票看似民主,实则所得出的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常大,远不及少数该行业的行家、专家投票表决结果正确,因为少数行家、专家的精英式民主,这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先知先觉者必然是少数,因此,不管是什么制度、什么社会、什么体制,有钱人、富豪都只能是少数人,绝大部分肯定是后知后觉的平民百姓,绝对不会出现有钱的富豪多数,少数是平民百姓的情况。
科学发明创造也是如此,只有极少数先知先觉的人发现发明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才会被大部分后知后觉者所发现和接受。
比如刚发现地球是圆,世界上有几个人相信这是真的呢?!正确的只是极少数人相信地球是圆的人,而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错的再说一个现实的例子。
西方政治体制困境
西方政治体制困境浅析及其启示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世界政党政治发生深刻变化,西方政党逐渐蜕变成“选举机器”,以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宪政民主”已成为极化政治和金钱政治的代名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性困境愈加明显。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民主能解决西方的经济问题吗?》一文指出:“大西洋两岸的政治问题有着相同的症结,即现代民主国家选举政治的要求,西方政客们将选举胜利这种狭隘的利益看得重于更大的国家长远利益,他们关心的不是削减赤字,提升经济竞争力,或者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他们的眼光最远也就是停在下一次选举计票上。
”选票和金钱绑架政治选票绑架了政党,选举成为民主的唯一形式。
西方民主理论认为,只有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民意选择和政党博弈,才能产生出比较理想的执政党及领导人。
然而,今天的西方政党已被选票绑架,政党政治成了选举政治,议会民主成了选票民主,为了多拉选票,候选人会使尽各种招数讨好选民。
一旦敲开权力大门,许诺多变成一纸空文。
如此弊端,使选举远离民主,徒有形式,政党成为选举政治的傀儡。
钱权交易大行其道,政党政治异化为金钱政治。
金钱政治和腐败是与西方政党政治相伴而行的痼疾。
金钱政治之所以“历久弥坚”,其根子仍在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民主靠选票,而竞选要靠金钱。
西方政治人物与资本利益集团之间并不是赤裸裸的一手交钱一手办事的权钱交易模式,而是通过一种特别的利益输出途径实现的,即利益集团影响政治人物,政治人物制定出偏向利益集团的公共政策,最终谋求各自特殊利益。
虽然有钱并不能一定选上总统,但筹措不到足够的竞选资金肯定当不了总统。
这样的选举不过是金钱铺垫出来的民主,选票公平也只能是金钱基础上的公平。
民主被游戏化、资本化和短视化这种局面使我们不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西方政治体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西方体制面临的首先是一个“三化”问题。
即西方民主的“游戏化”、“资本化”和“短视化”。
民主“游戏化”西方民主越来越演变成“游戏民主”,其特点是民主已被简化为竞选,竞选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才艺表演。
论述美国的民主制度的缺陷及其现状.doc
论述美国的民主制度的缺陷及其现状----民主制度论文-->x论述美国的民主制度的缺陷及其现状一、美国人为何不自信了美国民众又一次走上街头毕业论文范文,为工作和生存向贪婪的华尔街和失职的美国政府抗议。
普通美国民众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脆弱的神经被华尔街的大佬们刺痛:当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拯救了即将坍塌的美国金融大夏(华尔街是始作俑者),自己却被无情抛弃了!一边是被拯救了的华尔街大佬们为自己派发红包,另一边是9.1%的高失业率,美国民众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巨大的社会反差,纷纷走上街头讨说法,要美国政府还他们一个公道!就好像大人犯了错,受罚的总是小孩一样,美国人曾经引以自豪的制度愚弄了他们,美国所宣称的民主在自家门口失灵了,民主变成了有钱人的民主,普通民众则成了这种民主制度的牺牲品,很多人所向往的美国梦破灭了。
以前,很多美国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由穷小子变成富翁,可是在今天,一切都变了,普通的美国人要为生存而奋斗,要为工作而奔波,还要为那些有钱人造成的损失买单。
美国是有钱人主导下的美国,谁有钱谁就有民主,谁的钱多谁的民主就多,美国政治制度成了华尔街大佬和金融财阀掌控美国的工具,普通民众被剥离在这种政治制度之外,失去了安全感和优越感。
美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种打击根源于其制度设计的缺陷。
美国人的不自信表现在对美国现有制度的不满,而美国制度的缺失是美国人自信心下降的根源。
美国政治制度框架的设计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专政是美国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只有当资产阶级在上升时,在需要利用人民支持的时候,他们才会分一点利益给普通民众,当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一定要弃普通民众的利益而不顾,甚至牺牲广大民众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置于广大民众的对立面,占领华尔街运动只不过是普通民众对这种不合理制度的抗议。
美国现有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美国政府是美国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就是奥巴马当总统也改变不了美国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草根总统却不能代表草根的利益,奥巴马改变不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本质,就像普通民众撼动不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一样,这就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实质。
西方民主已病入膏肓
西方民主已病入膏肓西方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贵族对平民掌握生杀予夺大权,民众匍匐在权威之下朝不保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民权伸张,公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人民的福利大幅增长,西方成为世界的中心,西方民主的进步意义不言而喻。
此后,西方民主进一步发展,普选制逐步确立,个人权利进一步张扬,国家权力进一步收缩,同时,多数西方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民主制度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似乎完美无暇;另外,由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曾经是西方国家殖民地,深受西方宗主国的影响,整个世界是一个西方化的世界。
因此,绝大多数国家均效仿西方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西方制度的影响臻于鼎盛。
然而如今,我们却看到西方制度日薄西山、暮气深重,社会的活力正在丧失。
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于其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充满活力,即使在威权体制、甚至独裁体制下,仍能迅猛发展,如果活力缺乏,民主制度亦不能力挽狂澜。
社会的活力取决于多重因素,大抵而言,包括政府的进取行为、社会的财富雄心、社会思想的活跃程度等。
西方活力的衰退,亦可归因于这些因素。
一、政治权力难有作为亚当斯密曾经在《原富》里提出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这一理论得到有效贯彻,经济增长的各种束缚得到解放,财产权得到保障,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公共管理渐趋复杂化,金融业的杠杆性和传染性大大提高,政府仅仅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933年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以此为契机,主张政府强力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势力大张,此后,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干预范围和力度虽有周期性波动,但已不可能回到守夜人的职责定位。
鉴于公共管理的复杂化,政府的政策取向、政策轮替及政策动员能力、政治家才能都显得极端重要,遗憾的是,在西方体制下,政府力量只能在左右摇摆中空转虚耗,而无法有力地承担必要的治理责任。
西方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与发展困境
西方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与发展困境关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现代的国家政权只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选举制度更加完善,权力竞争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与此相适应的政党政治活动的范围和基础也更加广泛。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一直鼓吹资本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和普世性,尤其是东欧剧变之后,西方一些学者(以日裔美籍学者福山为代表)得出了“历史的终结”的结论。
福山认为,在后冷战时期的世界中由于自由主义民主解决了人类所有真正的重大问题,“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可能不再进步了”②,历史因此到达终点。
而有的人则更为直接地将普世价值与西方民主画等号。
如1999年印度籍哈佛大学教授阿玛蒂亚·森在1999年美国《民主》杂志第3期上发文,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民主政治是普世价值”③的论断,认为“民主政治的普世性就像善行一样,是没有边界的”④。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西方”和“非西方”文明的分析中,实质上把西方文明等同于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而非西方文明则意味着权威主义或专制主义。
与此相对的是,西方诸多学者从未停止过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批判,如马尔库塞就对资本主义民主程序进行过批判。
他说:“因为赞同法西斯制度(而且可以说是真正赞同这样-种制度)也可能符合民主程序。
”⑤戴维·赫尔德在其所写的《民主的模式》一书中也指出了自由主义民主并不是唯一的民主模式。
英国学者拉尔夫·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民主并不是它所宣称的那样可以让民众表达意见,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和所有其他统治制度一样,历来需要并且目前更其需要遏制来自下层的压力”①。
德国学者马丁在其《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一书中更是对资本主义民主扩张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戴维·施韦卡特在《反资本主义》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民主选举是让“财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让正式的民主程序反映有钱人利益的可能性”②。
西方宪政民主之“金钱政治”困境分析
西方宪政民主之“金钱政治”困境分析西方宪政民主制度实践至今,已是弊端丛生,“金钱政治”就是其摆脱不了的痼疾之一。
金钱政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会带来诸多恶果:导致民主异化、容易滋生腐败、妨碍行政效率、有损社会公平、引发公众不满。
认清西方宪政民主的金钱实质,有助于当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标签:西方宪政;金钱政治;民主异化;中国国情[近来媒体和网上有关要不要在中国实行西方“宪政民主”的问题激起了很大争论,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西方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践三百年,我们从不否认它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弊病丛生,金钱政治就是其摆脱不了的痼疾之一:西方民主尽管标榜“主权在民”,但是公民选举、政策制定常常会受到金钱、财团等因素的影响和操纵,是典型的“金钱政治”。
难怪曾经两次协助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竞选成功的马克·汉纳会说:“要赢得选举,需要两个东西,一是金钱,第二个我就记不得了。
”一、“金钱政治”无孔不入西方的宪政民主最终导致金钱政治是有事实根据的。
如果我们对西方民主宪政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话,就可以发现,其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都充斥着“金钱的味道”。
(一)被选举人资格阶段按照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规定,只要达到一定年龄和一定居住年限的公民均享有被选举权,这听起来很诱人,似乎任何一个符合这样简单条件的公民均有机会成为议员、州长甚至总统,可事实是,在选举的初始阶段,一项所谓的“选举保证金”制度,就已经轻而易举地将大多数普通公民、甚至一些小的党派挡在了选举的门外。
根据相关规定,在西方国家,无论是选总统还是选议员,都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如果选举结果显示没有达到一定的支持率,这笔钱就会被没收。
对没有一定把握和经济实力的平民和小党而言,在这一关就被卡住了。
在西方的民主政治生活中,金钱与选举的密切关联使得大多数人很可能由于经费的原因无法参加竞选,西方民主所标榜的“选举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要知道,靠金钱不可能选出真正代表广大民众意愿的国家领导人。
2021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观的内容及其发展困境范文3
2021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观的内容及其发展困境范文 一、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观概述 自由主义宪政理论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传统,兼具宗教基础。
后期新教改革运动本质上提高个人地位,承认个人意志的独立性与神圣性。
马克斯·韦伯也曾指出,“只有新教伦理才可能孕育出典型的现代个人主义。
” 囿于此,英国早期自由主义者在承认个人独立性的同时,认为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国家存在的目的。
国家具有工具性,若亵渎社会的信任,社会则具有推翻前者的自由。
自由主义宪政的价值追求,包括人权的基本保障,权力的合理配置,秩序的严格维护,利益的有效协调;也包括在宪政的价值构成体系内,正义绝对性与综合性的特质,是宪政的价值基础;民主、自由等现实价值目标作为宪政第二性价值,是具体价值内涵。
民主和秩序是宪政的形式价值,自由、平等与安全是宪政的实质性价值。
如卡尔·洛温斯坦所说:宪法是控制权力活动过程的基本文件。
其二是分权制衡,宪政理论认为权力集中易形成绝对权力,其内在逻辑是为保障个人权利才需公权力,为保障个人自由与权利又必须制约公权力。
其三是法治,其作为基本宪政原理意味着法律应当统治,即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必须活动在正义的法律框架内,法治关注“实质正义”,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正如哈耶克所言:“法治所限制的只是政府的强制性活动”。
其不同于法制关注的“形式正义”,宪政中的法治以“宪治”为核心,通过特定手段使权力在可预见和控制范围内运行,从而达到保障个人权利自由的目的,但在现实中往往又是脆弱的。
因此,宪法实施保障机制,尤其是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观的困境 (一)个人主义与公权力两难 自由主义宪政观核心立场是个人主义,这决定了自由主义宪政在制度建构时,采用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是限制国家权力。
因此自由主义宪政初始即面临在个人与国家的两难境地,当代主要表现为限制国家权力与扩大国家职能的矛盾。
当前西方国家多党民主的五大制度困境
当前西方国家多党民主的五大制度困境■ 柴尚金/文面对持续不断的金融、债务和社会危机,西方国家的“制度自信”备受打击,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病了”,市场经济“失调”,政治体制“失灵”,西方政党功能蜕变,政党政治与民主渐行渐远,多党民主深陷制度困境。
程序化的选举制度远离民主历史上,政党与民主是孪生兄弟,相互依存,没有政党间的竞争性选举,也就没有西方民主政治。
尽管政党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政党与民主在现实中又存在着内在的博弈关系,一方面政党有主宰民主、销蚀民主的冲动,民主选举变成政党间的利益博弈。
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本位,不相信有人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
它所设计的多党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相互竞争的基础上,通过竞争来实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
虽然政党功能是要整合各种利益、平衡不同关系,在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同时,还要协调全社会利益,不断拓宽党的社会基础,但在现实中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政党作为特定利益群体的代表,更为关心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追求的是选票。
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利于国家长远利益,但至今无法顺利推行,原因在于敢于提出这项政策的政党肯定会在选举中败北,没有哪个政党敢冒此风险。
出于竞选现实利益的需要,参选政党往往关注当前,而置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于脑后,民主仅成为追逐狭隘利益的遮羞布。
各参选政党的候选人不是从国家整体、长远利益出发,而是以本党价值理念为标准来决定竞选方略,以个人好恶来评判是非好坏。
参选的政党为了多拉选票,会使尽各种招数讨好选民,可谓“好话说尽”。
选票成为他们的敲门砖,一旦敲开了权力大门,所有对选民的许诺就变成一纸空文。
另一方面,民主日益程序化,民主形式背离其实质,走向极端民主。
西方民主制度强调竞争,重视程序民主。
从表面看,参加选举的候选人是由各政党推举出来的,他们同台竞争,结果由选票决定,选举程序公开、民主。
今天的西方政党政治实际上是选举政治,议会民主成了选票民主,选票成为政客“登基坐殿”的敲门砖,按照选票多少排座次的“民主”规则发展到极致。
21世纪初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面临的困境与前景解读
244邢雨阳:21世纪初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面临的困境与前景解读民主的内涵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当代,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民主的实施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西方民主始于古代雅典和罗马,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古代民主和现代民主。
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人类思想家提出了代表制度理论和分权理论,探索建立多党制、议会制、分权制等现代民主制度。
西方民主制度经过二百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为世界民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西方学者将自由民主体制视为人类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甚至在其《历史的终结》一书中宣布,自由民主战胜了最顽固的敌人苏联,它已成为“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
然而,自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暴露出明显的制度困境。
福山、戴蒙德等学者一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西方民主的极度自信,对美国民主的衰退做出了判断。
福山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指出:“25年前,我不知道民主制度会如何倒退,也没有理论来谈这个问题。
现在我认为,民主制度显然可能倒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注意到西方民主发展演变中出现的问题,经常用“困境”“危机”“衰退”等词来描述西方民主的发展状况,深刻揭示了西方民主政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一)英美政坛“黑天鹅”事件频发,西方民主乱象丛生。
所谓“黑天鹅事件”,现常指难以预测且不同寻常的,通常会引起连锁负面反应的事件,例如2001年的“9·11事件”等。
然而自2016年起,英、美国家政坛接连发生颠覆主流政治路线与民主模式的事件,其中英国“公投脱欧”和美国“特朗普现象”等政治投票造成的“黑天鹅事件”,对西方民主影响尤为深远,致使国际社会对竞争性选举民主的治理能力产生质疑,导致西方国家陷入政治信任度降低、政党政治的极化现象和政治腐败问题严重等不良状态。
(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频发,民主制度危机加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渗透侵蚀
人间正道是沧桑——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渗透侵蚀辛湘理民主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但对于什么是民主、如何实现民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可谓多种多样。
在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产生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行了200多年,不可否认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它弊病丛生的内在缺陷。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其制度性困境越来越明显。
与之相反,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形成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仅引领新中国70多年来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其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治理效能、广泛凝聚共识的优势不断得到彰显,生动印证了“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面对近年来不断鼓吹的西方“宪政民主”思潮,我们要从“中国式民主”日益展现出的独特优势和魅力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界限,自觉抵制西方“宪政民主”错误思潮的渗透侵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从民主本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更真实、更广泛的显著优势。
民主是伴随着阶级产生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且会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提供真正完全的民主,而民主愈完全,它也就愈迅速地成为不需要的东西,愈迅速地自行消亡。
”作为阶级社会一种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任何民主都是由本国经济基础所决定,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从阶级立场看,西方“宪政民主”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以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为宗旨,为维护资本统治集团少数人利益的民主形式,而不是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人民民主。
从民主实现形式看,一人一票的普选制是西方“宪政民主”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看上去每个人好像都有平等的民主权利,但事实上它不过是以虚假的“全民”形式来掩盖维护资产阶级集团利益的本质,而更多的“普罗大众”则处于被政治操弄的边缘。
西方民主衰败的五大原因
西方民主衰败的五大原因作者:田改伟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23期近期国内外媒体刊发的文章普遍认为西方“民主正在经历困难时期”,民主在“20世纪晚期的进步势头在21世纪终止了”,“英美两国本应是民主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缺少领导和培育,民主制度正在这里走向崩坏”。
五大原因导致西方民主衰败西方民主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导致其制度衰败?对此,学者和媒体分析的角度不尽一致,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西式民主制度结构决定论。
西方民主制度本身的结构造成了其衰败。
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美国制度三大相互盘根错节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衰败。
第一,司法和立法部门(也包括两大政党所发挥的作用)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过大,由此就催生了立法部门解决行政问题的局面。
第二,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的影响力在增加,扭曲了民主进程,侵蚀了政府有效运作的能力。
第三,由于联邦政府管理结构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两极分化,美国的制衡制度变成了否决制。
决策机制变得过于松懈,集体决策难以实现,使政府难以调整公共政策。
2.西式民主基因缺陷论。
中国政治学者张维为认为,西方民主衰败是由于其模式本身的三个假设前提存在问题。
这三个假设分别是:人是理性的,权利是绝对的,程序是万能的。
“人是理性的”,也就是所谓人可以通过自己理性的思考,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
但事实是人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有时候人非理性的一面往往更容易占上风。
“权利是绝对的”,就是权利与义务本来应该是平衡的,但在西方民主模式中,权利绝对化已成为主流。
各种权利绝对化,个人主义至上,社会责任缺乏。
“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
3.西方领导选拔模式缺陷论。
一是在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由不同国家组成的高度多样化的政治组织内,期待民众以知情的方式投票不现实。
二是选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西方自由主义治理失败的制度根源
西方自由主义治理失败的制度根源范勇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西方为代表的“自由世界”的治理失败昭然若揭:数百万人民失去生命,医疗系统几度濒临崩溃,全社会“躺平”,社会经济遭受重创;政府进退失据,政策摇摆反复,政客热衷于逞口舌之利、互相推卸责任和向他国“甩锅”。
曾经被不少西方媒体和政治学者描述为治理榜样的“首善之区”,今天暴露出全面的僵化、混乱、颟顸甚至愚昧。
目前看来,疫情仍将持续,相关国家似乎只能靠病毒的自限或疫苗、药物等技术突破才能有望渡过难关。
诚然,对付病毒离不开科技手段,但是治理的含义在于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运用权力、资源、技术、信息等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如果一个国家已经无法寄希望于通过对人和社会的组织协调来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其“治理”已经宣告失败。
以美国为例,治理的失败不仅体现在疫情防控不力上,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治理状况呈线性下降趋势,从金融管理失败引爆全球性危机,基础设施退化带来公共灾难不断,贫富分化加剧和文化治理失效造成当前阶级、种族矛盾突出,枪支、毒品管理和社会治安困境积重难返,直到2021年迁延数月之久的港口、物流梗阻,无不显示出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全面治理危机。
西方治理危机源于其自由主义的制度、文化和治理观念的先天性缺陷。
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社会制度的核心原则,自由是西方现代思想的核心概念。
虽然美国拜登政府在东拼西凑搞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实际上美国从建国起,其制度2020年7月24日,在美国俄勒冈州最大城市波特兰的马克·奥·哈特菲尔德联邦法院外,联邦执法人员与反种族歧视抗议者对峙。
(新华社图片)逻辑和政治原则都说不上民主,而是自由。
直到冷战后期,美国都很少自称为“民主国家”。
现代民主原本是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所打出的旗帜,西方资本统治阶层所豢养的思想家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建构,才将民主与自由嫁接,制造出“自由民主”这样的虚假概念。
实质上,所谓“自由民主”就是“披着民主外衣的自由”。
西方政治、社会制度变革面临的制约因素
西方政治、社会制度变革面临的制约因素引言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西方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提出了更多的期望。
然而,尽管有许多国家在努力进行改革,但西方社会制度变革面临着各种制约因素。
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些主要制约因素。
1. 制度保守主义制度保守主义是西方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制度体系。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的权力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由于制度保守主义的存在,这些制度难以迅速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
许多人担心改革可能导致制度崩溃或破坏,因此对变革持保守态度。
2. 利益固化利益固化也是制约西方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有制度下,一些利益集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和保护。
这些利益团体通常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资源,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政策决策和社会变革。
然而,这种利益固化也导致了一种“维持现状”的思维方式,使得政治和社会变革变得困难和缓慢。
这些利益团体往往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本和舆论资源,能够有效抵制变革的力量。
3. 政府能力不足政府能力不足是制约西方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政府能够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然而,政府的能力和资源有限,无法适时、有效地应对变革的需求。
尤其是在政治决策的过程中,政府往往面临各种利益冲突和政治压力,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困难。
政府的能力限制了西方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速度和深度。
4. 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制约西方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不同社群拥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文化和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认知和态度。
相对保守的文化和价值观可能会阻碍变革的进程,而自由和开放的文化和价值观可能会促进变革的发展。
西方政治、社会制度变革面临的制约因素
西方政治、社会制度变革面临的制约因素经过长期的发展,西方在民族主权国家的边界内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社会力量相互倚重、彼此制约的制度。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民族国家的边界,释放了其中经济和资本的力量,使之在缺乏社会和政治力量制约的条件下相对自由地发展,给世界上很多后发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必然地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分化、资源破坏等“市场失灵”现象。
特别是金融业全球化和无限制发展,使得世界各种力量出现严重失衡并引发危机,进一步冲击了西方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边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使之进入一段艰难的调整变革时期。
一、西方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西方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期间围绕着资格(如财产、教育程度、种族、性别等)和权力进行过多次博弈。
英国经过多次选举法改革,才逐渐取消了对选举权的限制,在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形成以“普选权”为特征的政治制度,并在20世纪后半叶通过对自由资本的规范和对社会的干预,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边界的现代社会福利国家制度。
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或多或少地效仿了这种制度,形成西方政治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
这一框架通过以宪法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基本内容包括:以政治竞争和政权轮替为目标而动员社会的选票政治,在政治组织机构上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以及相对“中立”的职业文官制度。
1.通过选票政治实现政党竞争和政权轮替。
欧洲是政党政治的发源地。
从17世纪英国议会中围绕王位继承问题出现的派别,发展到当今活跃在各国和欧盟政治舞台上的政党,政党政治无处不在。
政党是组织和动员社会的主要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形式。
政党政治以竞争为主要手段,以掌握政权为主要目的,在多数西方国家建立了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使不同的社会利益和诉求在竞争中得到表达,并借此保持政局的相对稳定,防止执政党腐败,并提高政治制度的合法性。
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不仅可以通过执政地位贯彻自己的政策主张,而且可以获得立法的优势地位,从而影响国家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宪政民主是如何陷入制度困境的2013年03月19日09:53 来源:光明日报在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产生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行了几百年,其弊端有制度设计上的先天缺陷,也有后天墨守成规之不足。
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世界政党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政党逐渐蜕变成“选举机器”,以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宪政民主”已成为极化政治和金钱政治的代名词,制度性困境越来越明显。
选票绑架了政党,选举成为民主的唯一形式。
西方民主理论认为,只有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民意选择和政党博弈,才能产生出比较理想的执政党及领导人。
然而,今天的西方政党已被选票绑架,政党政治成了选举政治,议会民主成了选票民主,选票成为政客“登基坐殿”的敲门砖,按照选票多少排座次的“民主”规则发展到极致。
为了多拉选票,候选人会使尽各种招数讨好选民,可谓“好话说尽”。
一旦敲开了权力大门,所有对选民的许诺就变成一纸空文。
如此弊端,使得选举远离民主,徒有形式,政党成为选举政治的傀儡。
正如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言,今天西方政党几乎仅是为了提供一种构架来提供候选人而已。
西方民主陷入制度性困境,主要是指这种民主只重视程序民主,将民主等同于选举和多党竞争,而且将选举被神圣化、简单化。
选举不能保证可以组建人民希望的政府,也很难保障民众民主权利的真正实现。
只论党派不问是非,议会政府效率低下。
西方设计多党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多党竞争来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防止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的过度不平衡,以各党制衡来遏制少数人滥用权力。
这一政治设计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权力制衡的目的,但协调内部矛盾、提高政府效率的目标却很难实现。
基于选票的考虑,议员往往立足于本党和地方利益,置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于脑后,将议会视为权力角逐和政治分肥的场所。
议会“党争”只论党派,不问是非,相互攻击,互相扯皮,导致议会立法举步维艰,效率低下,议会作用弱化,一些重大法案得不到议决,甚至出现议会会期停摆的难堪局面。
因朝野斗争激烈,互不相让,印度2012年夏季议会对以国大党为首的执政联盟提出的银行改革、养老金改革、征地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案均未讨论,原定20天、讨论48项议案的会期,仅开会6天、只通过4 项一般法案就草草结束。
面对当前债务危机,欧洲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在野党都打危机牌,将危机视为打击政敌的机会,并不会真的坐在一起共商应对之策。
另外,由于大党恶斗,达不成妥协,政府经常难产,甚至出现长期无政府局面。
这些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存在弊端: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实际上是各干各的,相互攻击拆台,但出了问题谁也解决不了。
钱权交易大行其道,政党政治异化为金钱政治。
金钱政治和腐败是与西方政党政治相伴而行的痼疾。
金钱政治之所以“历久弥坚”,其根子仍在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民主靠选票,而竞选要靠金钱,金钱与选举的关联使得有些人很可能由于经费的原因无法参加竞选,表面上平等的候选人之间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等,靠金钱不可能选出真正代表老百姓意愿的人,金钱政治难以保持公正性和独立性。
西方政治人物与资本利益集团之间并不是赤裸裸的一手交钱一手办事的权钱交易模式,而是通过一种特别的利益输出途径实现的,即利益集团影响政治人物,政治人物制定出偏向利益集团的公共政策,最终谋求各自的特殊利益。
随着经济自由化、金融化不断发展,金融寡头如日中天,法力无边,日益成为西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主宰。
西方主流政党大都与资本寡头同坐一条船,政客“傍大款”,政党与“金融大鳄”联姻,利益一体,“生死与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是华尔街的投机家们惹的祸,但美国政府却运用纳税人的钱,为华尔街巨亏买单。
欧洲各主流政党无论信奉什么,无论是主张大市场、还是主张大政府,都不会免俗,纷纷与大资本抱团联姻。
各政党的政策主张虽有不同,但大同小异,都不会得罪大资本。
原因在于没有资本寡头的支持,他们谁都不可能上台。
民主离不开金钱,竞选需要大量金钱投入,仅靠个人口才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金钱不可能完全决定选举的最终结果,有钱并不能一定会选上总统,但筹措不到足够的竞选资金肯定当不了总统。
日本《读卖新闻》社长渡边恒雄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金钱政治有深刻的描述:“为当政治家,就得从大佬那里来钱。
等自己也具备了敛财能力之后,再分配给下面的追随者,培植自己的势力。
在当今日本政界,这是铁律。
虽然这是导致政治腐败的原因,但不这么干的人绝对成不了老大”。
这样的选举不过是金钱铺垫出来的民主,选票公平也只能是金钱基础上的公平。
党派之争导致政治极化,政党恶斗引发社会分裂。
美国两党轮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曾被西方视为最合理的政治模式,但近年来政治极化、党派对峙的美国“政治病”越来越严重。
共和党与民主党在治国方略上针锋相对,许多主张明显对立。
为什么美国政治日益极化呢?原因是金融危机下社会更加分化对立,利益冲突更加尖锐激烈,民众的利益诉求明确,特别关注自己的工作岗位、退休金等现实问题。
为得到更多选票和献金,共和党和民主党不得不回到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的“原教旨”立场,倾向于以极端口号来迎合选民需求。
这就陷入一种制度性困境:竞选中观点越激进,相互斗争越激烈,就越能吸引本党选民和政治献金者的关注,而温和、理性、折中的声音却得不到肯定。
媒体与选民阵营相互呼应,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使得本已对立的两大阵营形同水火,彼此缺乏理性沟通和宽容理解,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分裂。
面对债务和社会危机,欧洲两大政治阵营的政治理念和治理主张渐行渐远,在紧缩与反紧缩问题上斗争激烈,互不相让,政治极化加剧。
党派之争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对立,冲突扩大,发展下去,自然容易导致社会分裂。
寡头政治盛行,精英民主与草根民主对立。
随着工业时代转向信息和网络时代,政党政治异化为寡头政治。
寡头政治主要表现为西方政党日益脱离群众,党内事务由党内大佬操纵。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西方传统党组织日趋松散,基层组织及党员作用不断弱化,而政党领袖和政党精英借助媒体作用突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党组织日益变成政党精英的助选工具。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主要政党逐渐被党内大佬所控制,大佬在党内常常一手遮天,垄断了党的一切资源。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作为党的旗帜,可以调动党内一切资源为其竞选服务,党内决策等重大事务主要由总统竞选团队打理。
日本自由民主党内部派系林立,各派大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时都会自立山头,另组新党,寡头政治特点十分突出。
然而,伴随社会日益网络化,草根政治力量异军突起,在当前西方国家抗议活动中,参加者多是失业的年轻人,而这些人是在电子网络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不愿接受工业时代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如传统的政党、政府、工会、公司等结构模式,而偏爱网络式、扁平化、无中心的平等参与模式。
网络成为召集抗议活动的手段和渠道,没有核心领导和组织。
每个人都是政治活动参与者,传统的精英政治与新兴的草根政治发生碰撞,对立加剧。
利益整合与调节功能弱化,政党短视行为突出。
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本位,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多党民主制度突出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之间的相互竞争,希望通过竞争来实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
然而,西方一些国家的问题正是由于片面的多党竞争造成的,如“选民是上帝”导致国家决策短视,“人权至上”带来公民权利的滥用。
多党制民主和人权的变异,放大了个人、团体利益和短期利益,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全球化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国家主权让渡、全球治理等新课题,这些是多党民主政治无力解决的问题。
因为,政党是特定利益群体的代表,它们的目标是选举的胜利和自己政党的利益,他们往往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而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人类共同利益只是选举结束后的话题。
为追求当前利益,那些比较科学、能够代表大多数人长远利益的方案往往不能被大家接受。
在当今利益群体多样多变的形势下,西方多党竞争体制弱化了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因此党派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
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利于国家长远利益,但至今无法顺利推行,原因在于敢于提出这项政策的政党肯定会在选举中败北,没有哪个政党愿冒此风险。
短期或局部利益导向下的选举民主,对于选民而言,就好像是在地摊上买东西,尽管有竞争、有选择,可还是买不到优质的产品。
西方民主移植“南橘北枳”,多党民主引发社会动荡。
尽管民主作为价值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多党民主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常常引起政治动荡。
冷战结束后,非洲国家迫于西方压力纷纷推行多党制。
在一个接一个的总统、议会选举中,过去长期执政的大党和政治强人纷纷落马,国家政权普遍实现了更迭。
这一度让西方颇为满意,认为西方民主在贫穷的非洲大陆已开花结果。
多党制虽被移植到非洲,但并没有再造出一个西方版的非洲。
相反,一些部族主义势力以政党为旗号、以地区为依托,相互间争斗不休,导致政局动荡,不断演绎着一场又一场政治危机。
例如几内亚比绍自1994年举行第一次多党制下的总统和国会选举以来,竞选变成了政治对手间的相互仇杀。
事实证明,西方的多党民主、“宪政民主”在发达国家行得通,不等于在发展中国家就行得通。
民主的实现形式因国情不同而富有多样性,盲目照搬西方政治体制,往往水土不服,不仅导致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社会动荡,而且扼杀了人民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柴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