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作业2

合集下载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八章 知觉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八章 知觉

第八章知觉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习题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

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

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

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

刚果的俾格米(Pygmi)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

人类学家特恩布尔(Turnbull,1961)曾描述过这些人及其生活方式。

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

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

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

”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引自C.M.Turnbull,The Forest People,Simon&Schuster,Inc.1961)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在知觉一个客体时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觉知到自身的感受也可以觉知到外界的声音、光、气味等。

(一)主观性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直接觉知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境。

(二)统一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种觉知形式都被整合为一个独特的、连贯的意识经验。

例如:当我们出去春游时,看到郊外美好的景色心情十分愉快。

在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次回忆时那种经验仍然是一个整体。

(三)流动性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詹姆斯制造出意识流,主张意识是个人有选择的连续不断的整体。

(四)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2)意识把我们的过去与我们的现在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一个连续的经验,这是同一性的基础,从而使我们能认识自我,提升自我;(3)我们依据觉知到的信息,将对过去的记忆与现在的感知联系我,控制并计划我们的行动未来的预期目标。

二、意识水平(一)焦点意识焦点意识是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例如:棋手在集中注意下棋时对棋局的意识为焦点意识。

(二)下意识未被注意的信息也是被登记和评估。

未被意识的信息是在觉知的下意识水平上起作用的。

边缘意识也属于下意识。

当你集中注意看书中的一段话时,它周围的词语或图表是不清楚的,处于你的边缘意识水平上。

例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专注于同你的同伴讲话,忽略了其他的声音,当有人叫你的名字时就会马上引起你的注意力。

(三)前意识当前不在意识之中的记忆和思维,在必要时可以把它带到意识中,对这些记忆的意识称为前意识。

前意识作用是去除不为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而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情形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

2023《心理学》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2023《心理学》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心理学作业 2 (第 4~第 6 章)共 100 分,占形考的 20%。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8 分)1.记忆答: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陈述性记忆答: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用技能的记忆,例如关于如何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都是程序性记忆。

3.程序性记忆答: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动知技能术运动技能的记化。

例如,关于如何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都是程序性记忆。

4.组块答: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

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

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单位。

5.精细加工答:精细加工就是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是新信息合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者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7.思维与想象答:思维是人们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答: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9.功能固着答: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答: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答: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目录
• 感知觉 • 记忆 • 思维与想象 • 意识与注意 • 情绪与动机
01
感知觉
感觉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的性质,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指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感 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内部感觉是指由机体内部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如 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THANKS
知觉的组织是指人如何把许多分散的 刺激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对象。人在知 觉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把许多刺激物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 整体,这就是知觉的组织。知觉的组 织包括特征整合理论、神经元理论、 格式塔理论等。
知觉的决策
知觉的决策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如 何根据当前所获得的刺激信息,以及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 识别和判断,从而做出决策的过程。 知觉的决策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人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等。
是大脑中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 主要区域,包括感觉、运动、 语言、思维、记忆等活动。
海马体
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和空间认知 的区域,对长时记忆的存储和
提取起着关键作用。
03
思维与想象
思维
概念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的间接、概 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能 动的智力活动。
存储
是指将信息在记忆系统中 保存下来的过程。
提取
是指将存储在记忆系统中 的信息重新被回忆或应用 的过程。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01
02
03
04
神经元
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可以接收、传递和整合信息,
是记忆活动的基础。
突触
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部位,通 过突触的传递和信息整合,实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黄庭希版《心理学导论》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黄庭希版《心理学导论》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观点 没有注意到的内容则模糊。
但是,该理论没有对视觉集中性注意的加工机制给出解释。
③资源限制模型(资源分配理论)
代表人物 卡内曼(提出)、诺曼和博布罗
卡内曼把注意看做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
观点 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
制。注意的功能就是资源分配。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资源,那么
也称目标指向控制注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知觉者控制 被试可以忽略
的注意。
内源性提示。
内源性注意 根据观察者的行为目标或意图来分配注意。
但无法忽视外
内源性注意的发展是渐进的,一开始是宽泛的注意,然后是 源性提示。
狭窄的集中。
外源性注意加
工快于内源性
外源性注意
注意加工,而
也称刺激驱动注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发生的、与当 且两种注意是
动中发展起来的,其中言语(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调控起
着重要作用。
也称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这件工作熟悉了,产生兴趣了,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或
不要求有明显的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
③根据注意指向与集中的加工方向可以分为:内源性注意、外源性注意
时就关闭其他通道。
评价 这个模型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
配性注意等现象。
代表人物 特雷斯曼
有机体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
B、 衰减模型
着某种过滤器。但过滤器不是按照“全或无”原则工
(中期选择模型) 观点 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并认为许多通道都
能对信息做不同程度的加工。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导论》形考作业2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导论》形考作业2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导论》形考作业2作业要求
本次形考作业2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心理学?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 请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几个分支领域。

4. 心理学对个体和社会有何影响?
回答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探索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个性等方面的规律和机制。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

实验法通过人工设定条件,观察心理现象的变化;观察法则是通过对行为、语言和环境的观察,研究心理活动;问卷调查
法是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个体心理信息;案例研究法则是通过对少
数个案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探究心理问题。

3. 心理学的分支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
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
和知觉机制;发展心理学探究人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人类在社会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人格心理
学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理机制;临床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和治疗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4. 心理学对个体和社会有着广泛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心理学
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

对于社会而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教育、工作、社交等各个领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
和谐等。

以上是对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导论》形考作业2的回答,希
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8章 意识与注意)【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8章 意识与注意)【圣才出品】

第8章意识与注意一、概念题1.意识答: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人们的觉知状态,即对人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具有主观性、统一性、流动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从对象被觉知到的不同水平,分为:①焦点意识,即全神贯注于某些刺激得到的明确意识经验;②下意识,即在边缘意识下未加觉知而被登记和评估的经验;③前意识,即当前不在意识中的记忆和思维,必要时能被召唤到意识中的经验;④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创造的一个概念。

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无法进入意识的,这些心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2.觉知答:觉知是意识过程中的一种意境。

直接意识到周围世界,觉察到事物的具体存在,但未集中注意或细加分析,是指个体对自我核心的主观方面的认识。

在生物学意义上,类似于动物受到威胁或攻击时的警惕性和焦虑状态。

在心理治疗中,是一种愿望或感觉的体验和身体欲望、需要的体验,在人类,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

R.R.梅认为,个体试图否认其有身体需要,或将其身体需要仅限于爱欲,是错误地忽略或压抑了自己存在于世界上的全部意识,心理治疗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

3.焦点意识答:焦点意识(focal conscious)是指人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任何时候,人们总是忽略一些刺激,选择一些刺激并拒斥一些刺激。

例如,棋手在集中注意下棋时对棋局的意识,即为焦点意识。

个人处于焦点意识水平时,需要投入较多的心理资源。

4.边缘意识答:边缘意识亦称“并存意识”,指处于注意焦点的边缘、个体并未觉察到的意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M普林斯术语。

如从事很熟练的操作活动时,已处于自动化状态,即使不分配注意,活动也能顺利进行。

不过,这种意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即由注意的边缘转化为注意的焦点。

在精神分析术语中,与“前意识”同义,前意识即当前不在意识中的记忆和思维,必要时能被召唤到意识中的经验。

5.下意识答:下意识即潜意识,是指在边缘意识下未加觉知而被登记和评估的经验。

心理学导论章节练习及答案

心理学导论章节练习及答案

心理学导论章节练习及答案章节练习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1.请简述心理学的定义。

答: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内心活动、行为和过程的科学,它致力于了解和解释人类思维、情感、感觉、认知和行为的原理和机制。

2.简述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答: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时期,其中包括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和美国。

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人对心理学的基础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两大主流思想。

随后,出现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分支领域。

当前,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章节练习二:研究方法1.请简述实验研究方法和观察研究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答:实验研究方法是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不同条件对特定现象的影响,其优点包括可以确定因果关系,控制变量易于重复,结果可量化和分析。

然而,实验研究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施,例如在道德、伦理和实践上的限制,或者当主题是不可控或复杂的自然现象时。

观察研究方法是直接观察和记录特定行为、事件或现象,其优点包括能够对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供真实且详细的数据。

然而,观察研究方法可能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偏见影响,可能存在互相影响和影响结果的潜在因素。

2.简述受试者效应和研究者效应的定义和影响。

答:受试者效应是指受试者在研究中表现出的倾向性或影响结果的自我认知偏见。

例如,受试者可能倾向于提供符合研究期望或社会期望的答案,或者表现出渴望被认可或避免被惩罚的行为。

研究者效应是指研究者在设计和执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偏见,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例如,研究者可能在数据分析和解释中存在个人偏见,或者在实验设计中存在隐性的偏向。

章节练习三:神经系统与大脑1.请简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区别。

答: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的主要控制中心,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理学导论(黄希庭第⼆版)第⼋章意识与注意第⼋章意识与注意第⼀节概述⼀、什么是意识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观性:我们每个⼈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的,对我们⾃⼰来说格外真实。

(我们在想什么只有⾃⼰知道)(2)统⼀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个统⼀的整体(3)流动性:个⼈的意识经验是⼀个统⼀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不动。

(4)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刚到⾼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个连续的经验,从⽽认识提升⾃我;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标。

⼆、意识⽔平意识⽔平的分类:(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获得的清晰的意识(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意识。

(有时候会脱⼝⽽出某些话)(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意识层⾯的加⼯的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种意识层⾯,作⽤是去除不被意识层⾯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回忆时才会对其产⽣意识(认知⼼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法进⼊意识的,这些⼼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梦)四、注意与意识注意:⼀种有选择地加⼯某些刺激⽽忽略其他刺激的⼼理倾向。

本质和性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第⼆节注意的种类与机制⼀、注意的种类:注意:⼼理活动(意识)对⼀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心理学》第八章考试重点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心理学基础第八章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八章参考答案

第八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BAB 6-10. CCBDA 11-15. BDDCC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1、晶体2、发散思维3、比率智商4、705、离差智商6、1257、经验智力四、判断改错题:1、错,比西量表的不能比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智力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既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要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高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训练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3)利用“头脑风暴法”,开发创造力(4)掌握创造技巧,训练创造力3、加德纳(,1983)认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②数学逻辑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关系智力⑦自知认识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4、简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

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

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5、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智力活动、智力操作和智力活动产品。

智力活动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智力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智力活动产品,即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表象 (4)一、表象及其特征 (4)二、表象的种类 (5)第二节表象理论 (7)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第三节想象 (8)一、想象概述 (8)二、想象的种类 (9)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心理学第八章参考答案

心理学第八章参考答案
情感不同于情绪。情绪通常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情绪,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所独有的。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情绪有较多的外显性和激动性,情感则有较多的内隐性和深刻性。
五、论述题
1.论述影响压力的因素及调节方法。
答:
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有:
1经验。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
3期望理论。现代动机理论家采用认知观点来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是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
3.简述执行决定中的主要困难及战胜困难的条件。
答:
执行决定阶段的主要困难有:
1执行决定过程中,需要行为者付出一定的智力和体力,甚至要忍受行动中带来的痛苦体验。
2执行决定过程中,个体还需要克服许多人格中原有的消极品质,如要刻苦学习就要与懒惰做斗争。
3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状态的过程,是通过机体主动放松来增强对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
2.论述中学生情绪障碍及如何调节。
答:(一)中学生的情绪障碍
(1)焦虑
焦虑是指一个人预测将会哟扑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通常由焦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7)挫折感
中学生常常报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为了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哦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追求。当这种需要持续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
(8)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情趣,产生厌倦情绪,持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不良心理想象。
(二)中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
2个体是否最终产生动机的行为,不仅由其愿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驱所决定,还要有与需要相适应的外界诱因。

心理学 第八章

心理学 第八章






适应性行为测量工具的特点和问题: ●标准化的适应性行为的测量工具除极少数外,大部分包含他人评价法。 他人评价法是指测试人从了解孩子的当事人或监护人那里寻求信息。比如“小明 能自己穿衣服吗?”(是或否)之类问题就由了解孩子的当事人来回答。这种间 接测量有许多问题,比如回答缺少所需要的信息,回答带有偏见等。通过他人评 价法得到的信息来解释儿童的发展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人的回答中可能带有的偏 见,考虑到对于儿童的实际能力的回答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大多数适应性行为的测量工具都是典型行为测量。 典型行为测量指的是一个人通常做什么,而不是指在标准化的情境下他的最好的 可能有的表现。这些测量由于“条件”的影响和反应方式的不同而使得测量的信 度降低。反应方式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举一个无意识反应方式 的例子:如在大部分题目上的回答都采取折中态度,这种反应方式在“一直”、 “有时”、“从不”之类的问题回答上是非常普遍的。他人评价时,一个对当事 人不完全熟悉并且想帮当事人忙的人,可能会对许多题目回答“有时”。这种回 答能明显把分数提高,但在统计时并不把它做为一种反应方式的偏见或捏造而得 以剔出。解决反应方式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寻求多种信息,并且在一个比较合适的 有可能的自然情境中对其进行观察。 如果测验存在常模,其常模经常是以从某一地区或某一特殊地理区域抽取的随机 样本为基础而建立的,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应性行为的常模量表是以全国人口为代 表性样本的。并且,许多适应性行为测量工具的效度都较弱。比如对于校外的适 应性行为,父母的判断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很不一致。 ●适应性行为测量工具或程序与教育的相关性。 如对课堂表现,日常工作的完成和课堂练习的检查等课堂学习的直接测量,显然 与学校环境中的适应性行为有很大的联系。相比之下,父母对学校以外儿童社会 角色或表现的知觉,特别是他们对儿童在家庭之外的所作所为的推测和大多数教 育决策制定却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应考虑多项指标的测量。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观性: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

(我们在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2)统一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流动性: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4)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刚到高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一个连续的经验,从而认识提升自我;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行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目标。

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分类:(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意识。

(有时候会脱口而出某些话)(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行意识层面的加工的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一种意识层面,作用是去除不被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认知心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无法进入意识的,这些心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白日梦)四、注意与意识注意:一种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

本质和性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与机制一、注意的种类:注意: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相关。

心理学第八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八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八章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定义?a) 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的科学b) 研究人们内心世界的科学c) 研究人类情感和行为的科学d) 研究人类智力和行为的科学答案:a) 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的科学2. 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a)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和心理过程b) 描述和解释行为和心理过程c) 预测和解释行为和心理过程d) 控制行为和心理过程答案:a)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和心理过程3. 下列哪个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a) 个体案例研究法b) 问卷调查法c) 实验方法d) 观察法答案:c) 实验方法4. 心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b) 描述个体的行为和思维过程c) 解释个体的心理现象d) 预测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答案:a) 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5. 以下哪个是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a) 多智能测验b) 行为观察c) 记忆实验d) 面试答案:a) 多智能测验测试题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物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心理学从对人们的外在行为的研究,逐渐转向对人们内心世界的研究。

现代心理学已经形成了多个分支,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2. 请解释实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变量,精确地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发现因果关系,并验证和推翻心理学理论。

3. 请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

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和实验法。

问卷调查通过向被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自我报告和意见。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理过程。

实验法则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4. 请简要解释心理测量的可靠性和效度。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8章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8章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 表象和想象一、简释下列名词1.表象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2.遗觉象答:遗觉象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遗觉象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似乎是介于知觉和幻觉之间的状态。

这种特殊的表象形式是心理学家颜许(E.R.Iaensch)首先发现的。

遗觉象是部分学龄儿童所特有的,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退。

据研究,儿童中有40%~70%的人有遗觉象,在11~12岁时最明显。

有些儿童的遗觉象能保持半分钟。

通常,较为多见的遗觉象是视觉表象,但一些研究也发现了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和味觉遗觉象等。

3.想象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就是想象表象,想象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直观形式呈现人们头脑中的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言语符号。

4.创造想象答: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言语符号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

文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设计人员的创新作品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5.灵感答: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灵感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

这时,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为活跃。

因此,在产生灵感时人有极高的工作效率。

灵感的出现使久思不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常常伴随着无法形容的喜悦。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解读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解读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为反应,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外显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可公开检验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

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描述研究,实验研究,相关研究三大类。

二、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ABC)A.选题和提出假说B.设计研究方案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A.描述心理事件B.揭示心理规律C.探明心理结构D.确定心理机能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ABC)。

A.自然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实验法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ACD)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B.中介变量C.反应变量D.机体变量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C )。

A.变量的因果关系B.负相关C.相关的强度D.正相关三、名词解释1.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的心智活动。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合称感知,2.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

4.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且牢,有的人记得慢且易忘;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却易波动;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眠
催眠,让我们倍感神秘的一种技术。

让人们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会有人的主动性反映降低,暗示性增强,知觉扭曲与幻觉,注意层面趋窄,催眠中扮演角色,旧记忆还原新记忆现象,催眠中失忆的特点。

催眠,如视屏中的小故事,人们在催眠中所爆发出的潜力使我们很难理解的。

被催眠者经过催眠师的引导,一步一步使自己的意识随着催眠师走。

被试在被催眠时身体僵硬得可以支撑别人,我们很难使被试弯曲。

被试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幻觉,只能跟着催眠师走。

当然,催眠的深度和广度与催眠师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受到催眠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依赖性强的,想象力丰富的,常常做白日梦的这些人都很容易被催眠,不能说催眠不好,现在,在医疗上催眠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很多的病,并帮助我们放松:
1.催眠可以建立信心,肯定自我价值:改善你的自我观感,导正负面行为。


进自信与自许,强化自尊,善处逆境心情。

2.催眠可以增加心灵财富:心灵财富丰富的人,是对自己满足的,金钱无处不
在,当你需要时,它自然能出现,让我们时时刻刻丰富自己的心灵。

3.催眠可以控制体重与饮食问题:更新饮食习惯,促成体重增减,维持适当目
标体重,增强体能与运动动机。

4.催眠可以消除睡眠困扰:脱离事务、职业烦恼。

自我催眠带来欲睡前奏,醒
来有如充电饱满。

5.催眠可以处理生活各式压力:学习减压或消除压力技巧,改善特殊行为模式,
降低血压,放松身心。

6.催眠可以掌握演说能力:不再害臊,终止羞怯。

获得谈话信心,消除面谈紧
张,降低演出、演讲或讲课的恐惧。

7.催眠可以终止焦虑、恐慌、恐惧与恐怖症:消除对事务的恐惧,如登高、
航空旅行、人群、蜘蛛、疾病等。

学习面对事务之不同反应,以新的正确的
态度克服恐惧。

8.催眠可以改善生活品质:以积极的动机,目标的设定及达成,实现个人的满
足。

以成功般的满足舒适心灵。

9.催眠可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教学技巧,改善学习习惯,提升记忆力与集中
力,导正学习态度,增强应试技巧。

10.催眠可以增强运动表现:强化运动成效,集中重点,启发成功感、胜利感、
成就感。

增强毅力与协调性。

增强全方位的意向态度。

11.催眠可以提升个人创造力:开启写作、绘画、表演艺术潜能。

启动创作动机。

增强洞察力,问题解决能力。

12.催眠可以促进健康身体:缓解及减低慢性病症状,如结肠炎、肌肉痉挛和溃
疡。

控制气喘、偏头痛等。

缓解皮肤疾病。

改善免疫系统与促进自然痊愈。

13.催眠可以疼痛控制:安全、自然的方法以替代麻醉,如外科手术止痛、烧伤
止痛,牙医止痛等。

控制慢性病的病痛,如关节炎或背痛。

14.催眠可以革除坏习惯建立新习惯:增强积极动力,提升正面行为。

消除负向
思考,解脱忿怒、忧郁、挫折。

15.催眠可以协助自然生产:减低疼痛,轻松分娩,恢复迅速,建立亲子亲密关
系。

16.催眠可以解除感情与肉体创伤:重现并去除人生创伤或悲剧事件。

搜寻记忆,
年龄回溯,时间回溯。

催眠有这么多的益处,我们如果能更好的利用它就会取得不菲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