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学案
《山地回忆》学案
《山地回忆》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3、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其朴素自然的风格。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2)深入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和时代背景的手法。
(2)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孙犁(1913 年 5 月 11 日—2002 年 7 月 11 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朴素简洁的语言风格著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写作背景《山地回忆》写于 1949 年 12 月。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反映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四、课文解读1、情节梳理(1)故事的开端:“我”与妞儿在河边相遇,妞儿因为“我”的“卫生”习惯而对“我”产生了好奇和关注。
(2)发展:妞儿一家与“我”逐渐熟悉,妞儿为“我”做袜子,展现出她的善良和勤劳。
(3)高潮:妞儿与“我”在交流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感受到了山区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4)结局:“我”要离开山区,妞儿送“我”红枣,表达了不舍之情。
2、人物形象分析(1)妞儿妞儿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农村女孩形象。
她勤劳善良,为“我”做袜子;她直爽泼辣,与“我”的对话中充满了直率和坦诚;她聪明机智,能够巧妙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妞儿的形象代表了根据地农村妇女的美好品质。
(2)“我”“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在与山区人民的接触中,展现出了对人民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从人民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
3、语言特色(1)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乡土气息。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口语,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洗屁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
(2)通过简洁的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文学常识小说教案设计
文学常识小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中的小说概念和特点;2.掌握小说的分类和流派;3.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能力;4.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小说的概念和特点;2.小说的分类和流派;3.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小说的特点和分类;2.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举例分析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叙事性、虚构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第二课时,小说的分类和流派。
教师介绍小说的分类和流派,包括按题材分类、按叙事方式分类、按叙事角度分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小说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包括对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课时,名著欣赏。
教师选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概念、特点、分类和流派,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小说的理解和感悟;3.示范法,教师选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艺术魅力;4.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和表演,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六、教学工具。
1.教材,选取相关教材和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2.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增强教学效果;3.文学作品,准备经典名著,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七、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小说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4.文学作品欣赏,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小说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不同类型的小说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八年级小说欣赏教案
八年级小说欣赏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阅读小说,深入理解人物、情节和主题。
3. 培养学生对小说的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和推理,提升思维和判断能力。
2. 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小说,如《红楼梦》、《鲁宾逊漂流记》等。
2.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几幅小说封面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和猜测小说的故事内容。
2. 教师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主体:1. 学生分组阅读一篇经典小说,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并归纳总结。
2. 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相互学习和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隐含的意义。
4. 教师以故事片段或重要场景为例,讲解小说中的描写技巧、对白和叙事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语言艺术。
5.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表演小说中的情节或通过图片、漫画等形式展示小说的内容和想象。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说的读后感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并强调培养学生对小说的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2.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做出反思。
拓展:1. 学生可继续阅读其他小说,扩大对不同类型小说的欣赏和理解。
2. 学生可尝试写一篇小说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见解和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判断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文学素养。
初中小说课文教案
初中小说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能够分析小说主题,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说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3)学会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分析小说主题,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1. 深入解读小说内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实践活动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名著。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促织》学案
《促织》学案1.《促织》学案篇1一、学习要点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
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
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
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
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长期以教书自给。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关于《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
其题材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异”字,具体说,“异”又大体可分三种类型:一是花妖、狐魅、仙鬼、精怪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故事;一是“畸人异行”,即具有奇异性格行为和经历的人和事;一是现实中奇巧、罕见的自然现象或事件。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之情的爱情小说,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另一类重要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即暴露批判官府官吏和恶霸的罪恶,歌颂人民的反抗。
第三类是科举批判小说,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
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此外,还有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
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
《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初中课本小说教案
教案名称:《草房子》小说教学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草房子》这本小说,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 借助小说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点:1. 了解《草房子》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 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草房子》小说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提前阅读《草房子》小说,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草房子》的作者、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草房子》的感悟和收获。
二、欣赏小说精彩片段(15分钟)1. 教师挑选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
2. 学生讨论: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 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分析人物的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阅读《草房子》的感悟。
二、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人物形象分析。
2. 学生表示自己在今后的阅读中会更加注重人物分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6 小说(赏析艺术技巧)学案(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6 小说(赏析艺术技巧)学案(含答案)赏析艺术技巧[导语]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前一种艺术在突破一、二都已涉及。
这次任务重点放在后两种艺术上,要能准确判断艺术技巧,说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一、环境描写艺术1.社会环境描写艺术社会环境描写既包含了一般的手法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手法、角度,表现在:(1)点面结合。
“面”指整体;“点”指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较突出的人或物。
点面结合,即社会场景的描写既要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2)对比映衬。
通过场景内不同人、物的对比,或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突出相关内容。
(3)简笔勾勒或精笔细描。
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用简明或精细的笔墨突出相关内容。
理解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
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
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
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
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
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
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节选自契诃夫《不平的镜子》)1.客厅的环境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了客厅什么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答案手法:运用了白描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客厅环境。
学案1: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
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
1.线索
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的关键,它可能是:
①人物或事物(如《项链》)
②景物描写
③小说的事件
④主人公的情感走向
⑤故事的时间、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线索具有明线暗线“双线”发展的特点(如《药》)
2.情节安排的结构: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
在高潮中,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小说情节的设计技巧
【开头设计】
①设置悬念式:引出下文、吸引读者。
②景物描写式:点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节铺垫。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
【结尾设计】
①突转式:奇峰突起、照应伏笔、震撼人心。
②悲剧式:强化人物性格悲剧色彩、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如《祝福》)
③大团圆式: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感情意愿、易引发读者共鸣。
④戛然而止式:耐人寻味,给读者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
(如《项链》)。
初中小说类教案
初中小说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方法3. 小说阅读与写作技巧的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学小说人物形象:以一部具体的小说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
3. 教学小说情节结构: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高潮、结局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学会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4. 教学小说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去挖掘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小说阅读与写作技巧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小说阅读,包括快速浏览、细致阅读、批判性阅读等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写作,如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环境描写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阅读,并运用所学的小说分析方法,对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小说创作技巧,写一篇短篇小说,可以是改编已有小说,也可以是完全原创的故事。
8.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说创作作品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小说为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学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高考小说学案及答案详解
使用日期:2019年11月22日编号我叫布莱恩·安德森[美]纳米塔一天,一位年轻男子看到一位老太太束手无策地滞留在路边。
即使在昏暗的路灯下,他也能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帮助。
他在她的奔驰车前停下自己的庞蒂克破车,下车来到老太太身边。
尽管他脸上带着微笑,老太太还是非常担心,因为在过去的一个多小时里,没有人停下车帮助她。
他会伤害她吗?他一副又穷又饿的样子,看上去很不安全。
男子可以看出,站在寒风中的老太太很是害怕。
他知道她的感受。
在如此寒冷的夜晚,害怕是必然的。
他说:“我来帮助您,夫人。
天这么冷,您为什么不在车里等着?我叫布莱恩·安德森。
”原来,老太太的车只是爆胎了,但对一个老太太来说,却很作难。
布莱恩爬进她的车下,想寻找一个放千斤顶的地方。
由于车下空间太小,他的手指都擦破了皮,衣服也弄脏了。
就在他为轮胎上紧螺帽时,老太太开始与他说话。
她告诉他,她来自圣路易斯,只是路过这里。
对他的帮助,她不知道该如何感谢。
布莱恩笑着为她盖上后备厢。
她问他自己该付给他多少钱。
对她来说多少钱都没问题,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可布莱恩从未想到要钱,因为这不是他的工作。
这是帮人解难,怎么能要钱呢?再说,他在生活中,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
他一向助人为乐,从不求回报。
他告诉老太太,如果她真想报答他,那下次当她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就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一臂之力。
布莱恩补充道:“想着我就行。
”男子一直等着老太太把车子发动着,并看着她开车离去。
那是一个寒冷而压抑的日子,但他却感到很开心。
他发动起自己的庞蒂克破车,消失在回家的暮色中。
沿路开出几公里之后,老太太看到一家小餐馆。
她在餐馆门前把车停下,走进去想吃点东西,准备等身子暖和后再继续往家赶路。
这是一家看上去不太卫生的餐馆。
看到老太太坐定之后,女服务员面带微笑来到她身边,并忙递上一条干净的毛巾,让她擦擦脸和头发。
老太太发现服务员肚子鼓鼓的,看样子大概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可她从未因劳累和身体不适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初中小说的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小说的教学策略与应用一、教学背景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为主要手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初中阶段是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小说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小说的教学策略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认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2.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小说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素养。
三、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说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讲解小说情节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这个情节对主人公的性格发展有哪些影响?”2. 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说人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性格。
3. 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环境描写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音乐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说中的氛围。
4.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技巧。
例如,讲解小说的人物塑造时,可以分析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这一角色的特点。
5. 读写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同时,进行写作实践。
例如,让学生根据小说情节创作续篇或改编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应用1. 课堂讲解: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为学生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小说,提高阅读量。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作业设计:布置与小说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素养。
例如,让学生撰写小说读后感、分析人物性格等。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23小说阅读
学案23:小说阅读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一、新题试做自我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节选)梁晓声第一场春雨降临了。
我们开垦的乌油油的沃土,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
人们都习惯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女,可是当她在“满盖荒原”上旅行时,却更像一位庄重的夫人,脚步懒散而从容,带着唯一的颜色——淡绿,所到之处,漫不经心地随意点染,画出了绿的世界。
副指导员有一天昏倒在“流浪者”河边,她病了。
她接连两天昏迷不醒。
医药箱里所有的药,都不能减退她的高烧。
第三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首先把妹妹唤到地铺前,问:“还有多少粮食?”妹妹回答:“只剩一点点了。
”她亲切地环视着我们,微笑了,说:“伙计们,我代表连队谢谢大家。
我要建议党支部,给大家都记一功,放进档案里。
现在,这里留下几个人就够了,其余的全部回老连队去,帮助老连队迁移来……一定要赶在‘鬼沼’化之前!”她轻轻地拉着妹妹的一只手,“你留下吧,没有你在身边,我会寂寞的。
”妹妹说:“副指导员,我留下!”我说:“我也留下。
”“摩尔人”看着副指导员,问:“如果你同意,我也留下。
”副指导员默默地点了点头。
“满盖荒原”上就留下了我们四个人。
四天过去了,连队没有到达。
“鬼沼”彻底开化了!“流浪者”河,这条我们在“满盖荒原”上信任的朋友河,它出卖了我们!它跟“鬼沼”卑鄙地联合了起来,向我们示威!当我、妹妹、“摩尔人”第四天早晨走出帐篷时,都被惊慑得呆住了!清可见底的“流浪者”河,不知从哪里汇集了那么多水,隔夜之间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浊流湍急,打着漩涡,夹杂着雪坨、冰块儿、枯枝断树,甩了一个直角弯,奔泻而下……妹妹忧愁地说:“今天连队再不到达,我们就一点吃的也没有了。
小说复习学案精品知识点
2019年小说复习学案1、内容:交代人物形象、身份\\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小说主要事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构:线索\\照应3.手法:象征、借物喻人(写物)\\修辞(比喻双关)\\ 引用化用4.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鲜明突出5.情节:暗示故事情节全部围绕… …展开6.主旨:暗示、点明、揭示主旨+具体化\\作者的寄情之物,深化主旨 题目的作用1.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考虑角度:情节结构: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伏笔,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
承上启下(过渡)如果是简短的段落反复出现,可以是线索。
②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③主题:突出主旨,暗示主旨,深化主旨④表达效果:在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在结尾:留白式结尾,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思考。
欧•亨利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是景物描写:在开头: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或内心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在结尾:以景结情,言已尽而意无穷⑤手法:对比反衬,侧面烘托,抑扬、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内容:①点明时间、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结构: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④总领下文⑤照应题目,呼应后文手法:⑥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⑦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⑧欲扬先抑等手法 + 效果 主旨:⑨点明主旨 / 暗示主旨 + 情感1.《朋霍费尔①从五楼纵身一跃》6小说的标题和开头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的用意。
(6分) 6①表现形象。
丈夫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女主人公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哲学家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进而体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
②关联情节。
“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虽然是周素梅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女主人公内心对丈夫的担忧,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动不能成功。
③暗示主题。
小说教案初中怎么写好
教案标题:初中小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基本概念,区分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
(2)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理解小说主题。
(3)能够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要素。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阅读小说、欣赏小说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的魅力,提高对文学的热爱。
(2)学会理解人物形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基本概念及特点2. 小说要素:情节、人物、环境3. 小说主题及其表现手法4. 小说阅读与欣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基本概念、要素及主题的理解与分析。
2. 难点:小说阅读与欣赏方法的掌握,对小说主题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小说有趣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提问:什么是小说?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有什么区别?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小说基本概念、特点。
(2)分析小说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部小说,分析其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讲解与示范:(1)讲解小说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2)示范分析一部小说,引导学生如何深入解读。
5. 实践练习:(1)学生选择一部小说进行阅读,尝试分析其要素及主题。
(2)撰写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体会。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阅读与欣赏的方法。
(2)推荐优秀小说作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心得:批改学生撰写的阅读心得,评价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初中小说课教案
初中小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写作小说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分析3. 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说?小说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分析(15分钟)1.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作用和关系。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一部小说,了解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方法(20分钟)1. 教师讲解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塑造人物、如何设计情节、如何描绘环境等。
2. 学生听讲并跟随教师进行实战演练,尝试创作一篇简短的小说。
四、学生小说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小说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小说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小说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初中小说写作教案
初中小说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小说写作的实践与指导。
3.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小说写作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小说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小说写作实践,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出一个题目或情境进行创作。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评价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旨在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写作的基本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小说作品,让学生了解小说写作的技巧。
3. 实践指导法:对学生进行小说写作实践的指导。
4. 展示评价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优秀的小说作品。
2. 小说写作的相关资料。
3. 学生作品展示的平台。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作过程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小说写作方面的进步。
同时,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小说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
作文写小说教案模板
作文写小说教案模板小说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阅读一些经典小说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魅力。
2. 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1)讲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2)讲解小说的写作技巧,包括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的技巧;(3)通过分析一些优秀小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2)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写出自己的小说作品;(3)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作品的朗读和交流,让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2. 经典小说片段;3. 小组讨论;4. 小说创作指导。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2. 通过学生的小说作品,检查他们对小说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3.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交流,检查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小说教学为主题,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板块7 小说阅读 学案57 精准分析文本特征—据类及篇,由理到据
学案57精准分析文本特征——据类及篇,由理到据知识清单(十四)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形象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完整word版)小说情节作用题学案
小说情节作用题导学案学习重点:掌握分析小说情节解题方法;掌握情节的作用一、知识链接:小说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二、情节结构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变式问:××情节对全文发展起什么作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
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
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
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
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
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
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
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
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
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
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
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2、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每处不得超过6个字)请求更换曲目伫立纪念碑前终被乐团录取。
3、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6、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7、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8、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9、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10、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的两点特色。
(10年江苏卷)溜索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领队瞟一眼汉子们。
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语文新高考博客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
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
”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
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
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
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
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
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6分)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10年广东卷)面包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
寂静无声。
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
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
在厨房两人相遇了。
表针指着两点半。
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
她打开灯。
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
深夜。
两点半。
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
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
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
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
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
每天晚上如此。
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
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
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
”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
”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
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
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
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
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
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
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
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
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
”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
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
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
大概没什么事。
”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
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
“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
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
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
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
“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
“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
这肯定是檐槽之故。
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
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
”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
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
大概就是檐槽吧。
”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
“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
”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
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
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
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
”她说着离开了餐桌。
“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
你多吃一片吧。
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
他没有摔跟头。
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
”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
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
你多吃吧,吃吧!”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注]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
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17.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18.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