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页解决问题例3 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课件
不够减,十位又是0时,是从百位退1当10,再退1到个位当10。
使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感知,获得表象,进而内化为算理,明白了算法,培养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结合操作和老师的示范,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验算1.学生尝试验算。
教师巡视,并找出不同的验算方法请生板演。
2.请板演的学生交流验算的方法。
(课件出示验算过程)预设1: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301- 145 =15630 1 1 5 6-1 4 5 验算 + 1 4 51 5 6 3 0 1预设2: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301- 145 =1563 0 1 3 0 1- 1 4 5 验算–1 5 61 5 6 1 4 5问:你们更喜欢哪种验算方法?优化:如果在用减法计算时犯了错误,在验算时很容易再犯相同的错误。
所以,一般在对减法计算题进行验算时尽量用加法的验算方法。
[设计意图: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复杂容易出错,教学完计算后紧接着教学相应的验算,即分散出现。
这样不仅可以利用验算的教学及时巩固学生刚刚学习的笔算,也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
]【环节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打靶游戏——填数。
2.找密码——计算。
624-19=614-19=604-19=计算后再比较三道题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考考你——按要求编题。
要求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把算式变成符合要求的题目。
(1)不退位减法题。
(2)只退位一次的减法题。
(3)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设计意图:设计打靶游戏、找密码、考考你等练习,变枯燥的计算为有趣的活动,增强计算的趣味性。
第一题再次练习突出重点当个位不够减,十位又是0时,是从百位退1当10,再退1到个位当10,十位最后是9来减。
并且最后一题目,让学生逆向思考,已知减数和差,要求被减数,也是对验算方法的巩固。
第二题巩固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练习感受退位减法的各种情况,完善学生对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湿地动物的种类,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演示,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教师通过此次课程,旨在通过自主探究和知识迁移,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并理解算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研究的自主性。
2.减法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8、39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理解算理,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研究的自主性;3.通过数学游戏和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数学游戏材料学具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德育渗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环保吗?环保是指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这也是一项环保的技能哦!师:如果我们在购物时不小心多付了钱,我们就需要找回多余的钱。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计算两个三位数的差,该怎么办呢?生1:用减法计算。
生2:但是,如果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该怎么办呢?师:很好,你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数学游戏和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
1)师:请计算:345-198=?生:147.2)师:请你们观察一下,345的个位小于198的个位,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师:用竖式计算345-198,从哪一位减起?师指名回答)3)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圆的周长公式 冀教版
第1课时圆的周长公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2~46页。
◆教学提示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度,圆的周长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
可用绳测法、滚动法等动手操作的形式解决圆的周长问题,在操作中加深对圆这个封闭曲线图形的认识,再从操作提升为总结性地引入圆周率与直径、半径、周长的关系,使知识上升为用公式法来解决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在观察、讨论、测量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率以及总结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认识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半径和直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线,直尺。
学生准备:每组1份实验报告单、圆形纸片、1元硬币、1条大约100厘米的没有弹性的线,直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屏幕显示教材第42页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生1: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妈妈去郊游。
生2:他们去的地方景色很美。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小组讨论?(教材第42页议一议)生:爸爸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走得远,因为他的自行车车轮大。
师:很好,咱们一起来看。
(课件演示动画随鼠杯点动,围成车轮的弧线闪动)生:我发现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车轮的周长。
让学生描述其他物体上圆形的周长。
(圆桌、洗脸盆、光盘等)教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并说明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师: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和什么有关系?(教材第42页议一议)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初步感知车轮的周长与车轮辐条的长度有关,也就是直径(或半径)有关,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3.2.6解决问题(三)教案(含反思)
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具体情境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熟练地解答工程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理清数量关系、找准工作总量来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与单位“1”的关系及工作效率的求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的道路,第一小队每天能修150 m,第二小队每天能修2021m,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要求多少天能修完,是求工作时间的问题,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两个小队同时工作,所以工作效率应该是两个小队工作效率的和,列式为1400÷150+2021 3.课件出示复习题2。
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苹果,小冬每天吃一半,能吃几天?每天吃错误!呢?师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思路填一填。
把看做单位“1”,每天吃的占单位“1”的,这样,天能吃完。
如果每天吃错误!,是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天吃的占单位“1”的,这样,天能吃完。
操作指导通过有趣的工程师语音试听,体验工程中包含的各种量以及这几种量之间的关系,复习整数的工程问题,为学生学习新知打好基础。
走进生活,通过分苹果,每天吃错误!、每天吃错误!,离开了具体数量,渗透用“1”代表总量,而每份量改变成分率,也能知道完成时间,初步渗透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降低了接受新课的难度。
板块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活动1创设情境,识别差异1.探究工程问题的解法。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7。
如果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填空:这是类型的应用题,要求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要知道这条路的,还要知道两队合修时修的长度,然后根据,求出两队合修这条路所用的时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应用题部分》(原卷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应用题部分(原卷版)编者的话:《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应用题部分。
本部分内容主要以混合运算应用题为主,包括多种四年级的常考类型题,其中以还原问题、方案选择问题和租车(船)问题在本学期内考察较多,需格外关注,考试多以应用题型为主,题目综合性较强,建议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十二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多个量之间的加减法应用题。
【方法点拨】利用基本的加减法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该类应用题比较简单,关键在于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典型例题】(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3)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4)兴华小学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对应练习1】学校、小明家和小东家在同一直线上,小明家距离学校1200米,小东家距离学校800米,那么小明家到小东家有多远?【对应练习2】小丽家、小红家和中央公园在同一条直线上,小丽家距离中央公园2250米,小红家距离中央公园1250米,那么小丽家距离小红家多少米?【对应练习3】哈尔滨开往北京的高铁车厢有上下两层,一节车厢上层有104个座位,下层有78个座位。
现在上层还有3个空位,下层还有9个空位。
这节车厢现在有多少名乘客?【考点二】混合运算应用题类型一。
【方法点拨】该类型应用题比较简单,关键在于理解所求问题的意义,从未知来寻找已知条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下册第7页的例题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进行除。
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口算整十数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整除,并认识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索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的计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在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以及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在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前两位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原理。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探索计算方法,了解计算原理,利用学生已有的除法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形成正确的计算程序和方法,通过分层练习形成这节课除法的计算技能。
教学具准备: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学习活动让学生准操作小棒若干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创新情境,引入新课程。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总结并深化整节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例题的场图谈论:体育老师在安排两节课的体育活动时遇到了一个问题。
如何把图中的羽毛球平分给两个班,如何列出公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列出算式:52÷2提出问题:那到底怎么分呢?先想一想,然后再用小棒分一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二))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94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继续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或两位数。
其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要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用笔算。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编排成四道例题,紧紧抓住进位与退位从上表里可以看到,教材的内容编排有四个特点。
①先教学口算,后教学笔算。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口算、稳住笔算,培养计算能力。
学生从口算里获得的进位、退位经验,能促进笔算的学习,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
②每一道例题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各突出一个教学重点,分别突破一个教学难点。
有利于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展开,并能及时反映出教学效果。
③为每一个例题都配备一个练习,有利于通过练习实现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落到实处。
④没有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内容,有利于教学集中精力于进位、退位的原理和方法上。
1. 先特殊后一般、先原理再方法,精心安排教学线索。
2. 让学生操作学具,从形象到抽象地看待进位与退位,逐步形成计算思路,掌握算法要领。
3. 经常比较加、减法计算的各种情况,促进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4. 估计加、减计算的结果是几十多,深入体验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算式的特点,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5. 设计多种形式的计算练习题,维持学生的计算热情,提高练习效率。
6.应用新教学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集体备课全部教案(共10课时)
计算并验算。
300-127=
分析:减法验算方法:
方法一:被减数-差=减数
方法二:减数+差=被减数
300-127=173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473-204=
980-76=分析:计算473-204,把204看成200+4;
(一)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2.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3.引导学生计算:403-158。
思考: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4.被减数中间为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扩展延伸:被减数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
1.讨论:500-157=
老师板书:
2.讨论:被减数末尾为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个性化设计
一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二
自主学习。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小结。
1.出示课件:计算下面两题,并说说做法。
2.同学们掌握的真好,今天这节课学习“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验算方法。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的方法。
2.在用三角尺拼角的活动中巩固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关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三角尺拼角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拼角活动,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关系的理解。
难点:学习有理、有序地进行思考,深化对角的认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副三角尺学生准备一副三角尺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回顾,猜想导入1.回顾。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些角的认识?预设生1:我知道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
生2: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猜想、导入新知。
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你们想继续探究有关角的秘密吗?教师提问: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副三角尺,一个三角尺上有几个角?你在一个三角尺上发现了哪些角?预设生1:一个三角尺上有三个角,在一个三角尺上发现了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生2:我发现两个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锐角的大小不同。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利用手中的这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角?预设生1:我猜能拼成钝角。
生2:我猜能拼成锐角。
生3:我猜能拼成直角。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猜想。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学生对三角尺上各种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感知,拼角活动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猜想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验证猜想,积极参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板块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随意地拼角,验证猜想。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角,你们都拼出了什么角?预设生1:我们组用直角和一个锐角拼成了一个钝角。
生2:我们组用两个锐角拼成了一个钝角。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笔记42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笔记42页摘要:一、全文概述1.内容来源: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笔记42页2.主题:数学知识梳理与实用技巧分享二、具体内容1.数学知识点梳理a.知识点1:四则运算定律与应用b.知识点2: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与求值c.知识点3: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d.知识点4: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2.实用技巧分享a.解题思路与方法i.分析题目,提炼关键信息ii.运用知识点,解决基本问题iii.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b.学习习惯与方法i.做好笔记,整理知识点ii.定期复习,巩固记忆iii.勤于实践,提高运用能力正文: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笔记42页主要涵盖了数学知识点梳理和实用技巧分享两个方面。
以下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数学知识点梳理1.知识点1:四则运算定律与应用四则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掌握这些定律有助于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例如:题目:3×4+2×5解答:根据结合律,可以先计算3×4和2×5,再相加得到结果。
2.知识点2: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与求值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与求值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
要学会将复杂表达式化简为简单形式,并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出表达式的值。
例如:题目:求表达式2x+3x-1在x=1时的值。
解答:将x=1代入表达式,得到2×1+3×1-1=4。
3.知识点3: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
例如:题目:求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解答:面积=4×4=16(平方厘米),周长=4×4=16(厘米)。
4.知识点4: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中的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等概念,以及概率的基本原理。
例如:题目:抛一个均匀的六面体骰子,求点数为偶数的概率。
解答:由于骰子有6个面,其中3个为偶数,所以点数为偶数的概率为3/6=1/2。
6年级解决问题100道
6年级解决问题100道1. 如果一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5个苹果一共多少钱。
2. 一块蛋糕被切成8块,已经吃掉了3块,还剩几块。
3. 书架上有20本书,已经借出了7本,书架上还有多少本书。
4. 小明有15颗糖,他给了小华6颗,他现在还有多少颗糖。
5. 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3小时后它行驶了多少公里。
6. 如果一个班有30个学生,男生占了一半,女生有多少个。
7. 一件衣服原价300元,打八折后多少钱。
8. 小丽有12个橙子,她想把这些橙子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多少个。
9.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米,长是8米,宽是多少米。
10. 如果一本书有240页,小明每天读30页,他几天能读完这本书。
11. 如果今天是星期一,那么三天后是星期几。
12. 甲、乙、丙三人中,甲比乙高,乙比丙矮,谁最高。
13. 有5只鸟停在树上,猎人开了一枪,树上还剩几只鸟。
14. 如果一个盒子里有12个球,其中6个是红色的,4个是蓝色的,其余是绿色的,绿色球有多少个。
15. 在一个家庭聚会上,有5个人,每个人都握了其他人的手,最后握手的总数是多少。
16. 小张在超市买了3瓶水,每瓶水3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17. 如果一辆车的油箱能装50升油,每升油的价格是6元,满罐油需要多少钱。
18. 一家餐厅的菜单上有10种不同的主菜,如果你每次只能点1道菜,10次刚好点完,你怎么能在5次的情况下点完呢。
19.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长度是10米,宽度是多少米。
20. 小华往银行存入了500元,年利率是5%,一年后他能得到多少钱。
21. 一块披萨被切成12片,吃掉了5片,剩下的披萨占总量的多少。
22. 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午餐花费5元,如果班上有25个学生,午餐总共花费多少元。
23. 一条绳子长120厘米,剪掉了40厘米,剩下的绳子有多长。
24. 一辆自行车的售价是800元,打9折后价格是多少。
25. 一盒巧克力有24颗,小明每天吃4颗,过几天能吃完这盒巧克力。
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小丽和小华共收集了36张邮票,小丽收集的张数是小华的3倍。
小丽和小华各收集了多少张邮票?解:设小华收集了x 张邮票。
x+3x=36x=9小丽:3×9=27(张)小华9张。
答:小丽收集了27张邮票,小华收集了9张。
4.音乐小组和美术小组共50人,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3。
两个小组各有多少人?解:设美术小组有x 人。
x+2/3x=50x=30人2/3×30=20(人)答:美术小组有30人,音乐小组有20人。
习内容。
教学反思分数除法应用题,在新教材中的解题方法淡化了用算术解题的要求,更侧重于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侧重于用代数思想解题,即让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但由于小学生目前尚未接触到比较复杂的用算术方法很难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对方程解法的优越性认识不足。
一些学生觉得用方程解,需要写设句,比较麻烦,因此喜欢用算术解法。
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再借助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
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教学: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一开始我安排了练习唤回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回忆,接着通过列方程引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在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题的呈现很自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用算数和解方程作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两者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合格率》教学实录
《合格率》教学实录一、以趣引学,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百分数,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呢?师:先来看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1)六(1)班有40人参加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及格的有38人,及格率是95%;六(2)班有42人参加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及格的有39人,及格率约是92.9%。
(2)植树节,六年级栽杨树和松树各150棵,杨树的成活率是96%,松树的成活率是92%。
2、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及格率有高低,成活率有大小)师:大家的思维很灵活,观察得也很仔细,在刚才的信息中出现了“及格率”“成活率”这样的字样。
你知道及格率、成活率这样的百分率是怎样计算得来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一)——合格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及格率”“成活率”等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百分率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合格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1页上面两个人对话的情境图及表格。
师:图中提到的合格率是什么意思?生讨论后明确:合格箱数占抽查箱数的百分之几。
师:想一想,讨论一下两种罐头的合格率应该怎样计算,合格率各是多少呢?(2)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方法一:合格箱数÷抽查箱数,结果用分数表示。
方法二:合格箱数÷抽查箱数,结果用小数表示。
(3)师:合格率应该是百分数,在这里表示合格箱数占抽查箱数的百分之几。
能不能把上面两道题的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呢?(4)学生独立列算式,找一名或两名学生上前板演,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5)呈现标准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过程。
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①甲牌的合格率:43÷50==86%;②乙牌的合格率:52÷60≈0.867=86.7%。
(6)说一说这两种罐头的合格率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二课时备课时间 2020.9.22教材分析《共同的决定要落实》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第三个主题。
教材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知道共同的决定要落实,个人与集体活动有冲突时应该怎么处理,学会协商解决班级问题,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秩序,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现在不少家庭对孩子比较娇惯,因此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比如不遵守班级共同的决定,不能妥善处理个人和班级之间的冲突等。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以上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协商解决班级问题,并在各项班级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班级共同的决定要遵守。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协商解决班级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共同协商的方法,理性对待班级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协商解决班级问题。
教学难点1.初步具有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秩序,能够自觉遵守班级的共同决定。
教学准备:1.通过课前测查,了解学生对遵守班级共同决定的不同看法。
2.通过创设情境,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活动的冲突。
3.通过合作探究,学会通过协商解决班级问题。
4.通过案例交流,学会多种途径解决班级问题。
前置作业内容思考:在班级讨论与协商重大事项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惑或问题?请用笔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一、看图思考,导入新课1、班级面面观:在上一节课通过了秋游决定以后,班级里出现了一些小情况……(1)小红:我在投票的时候投的可是方案2,现在通过了方案1,我可不想去,还得交钱,还不如把钱留着买零食呢。
(2)小军:我投票投了方案1,本来觉得好玩,但是现在想想干农活也太累了吧,我干嘛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可不要做……2、小小观察员:同学们,在决定作出以后,你还发现了什么呢?班级里出现了哪些小小的不同声音?二、阅读思考,学习班级事务的原则【决定班级事务有原则】1、班级执行大讨论: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阅读角:一个小孩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工程问题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解决问题—工程问题》敎學设计敎學内容:人敎版小學数學敎材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敎學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學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學习活动,培养學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工程问题数學模型的建立,体会数學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
敎學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敎學难点:學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敎學准备:课件敎學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學们,数學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學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今天就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學问题。
首先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做吗?(ppt课件出示。
)(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360÷12=30(米)师:你是怎样列式的?根据什么?(敎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360÷18=20(天)师:你是怎样列式的?根据什么?(敎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城相对开出,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9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师:你是怎么列式的?这又是根据什么?(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师:看来大家生活知识很丰富。
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不为了保证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以便把村里优质、天然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增加经济收入,某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
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
(ppt出示。
)师: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找生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解法,指名说说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请其他天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时,要先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根据除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出算式,并进行验算。以后都要像这样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说说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有56元钱,每个地球仪8元)
(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4)汇报交流。板书:56÷8=7
问:你是怎么想的?(求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
(5)学生独立解决。
(5)学生独立解决。
(6)怎样验算呢?(一辆小汽车4元钱,6辆小汽车一共4×6=24(元),解答正确。)
(7)引导学生口答。
【巩固应用】
完成第43页“练习九”第2、3、4题。
第2题: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说出题目的问题和所需的条件,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之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验算的过程是怎样的。老师强调本题实际上是求40里面有几个8。
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学得真不错。假日里,小明来到商场,他在柜台前愁眉不展,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去帮帮他吧!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从画面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呢?猜一猜,小明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钱可以买几个?
可以买几个,实际上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用除法。
56÷8=7(个)
验算:一个地球仪8元钱,7个一共8×7=56(元)算对了
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一辆小汽车多少钱实际上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共享教案
2018年4月3日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田相志
使用教师
孙丽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并学会验算。
2.熟练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4÷6=4(元)
口答:一辆小汽车4元。
出示课件:教材第42页情境图
情境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要想知道自己解决问题做得对不对,还要验算。验算的方法是把答案放到题目里,然后根据数量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如本题中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8×7=56(元)。这样就算对了。
学会检验
解答应用题时,要先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根据除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出算式,并进行验算。
(6)引导学生口答。
2.教学第42页的“想一想”。
(1)说说问题是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有24元钱,买了6辆小汽车)
(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中讨论。
(4)引导学生正确列式。板书:24÷6=4
问:你是怎么想的?(求一辆小汽车多少钱,就是要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教学札记: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并利用相关的数学信息,自己探究出解决办法;要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选择方法时尽量要考虑全面。在练习中,注意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出数量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解答应用题时,要先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根据除法的意义正确地列出算式,并进行验算。以后都要像这样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