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联合体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分析

合集下载

医联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联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提高服务质量。
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03
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引导,推动医联体内部的自律和规
范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医联体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医联体发展受到诸如政策法规、经济环境、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政策法规、经济环境是主要因素。
医联体面临多种挑战
医联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规划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不 高、医保支付方式不合理等。
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有序就医,促进医联体内部形成 良性竞争,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医院层面的对策建议
1 2 3
加强医联体内学科建设
通过学科共建、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强医联体内 学科建设,提升医联体的综合实力。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医联体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共享,优化医疗资 源配置,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 。
医疗水平差距大
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 院之间医疗水平存在明显 差距,导致患者跨区域就 诊现象普遍。
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基层医疗机构和欠发达地 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医联体发展问题
医联体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医联体建设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 和指导,各地推进情况参差不齐。
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不充分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分析医联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形成 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 医联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02
医联体发展现状及问题
医联体发展现状
01
02
03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医共体建设面临的难题

医共体建设面临的难题

医共体建设面临的难题一方面,由于医共体内部成员单位之间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管理效益不同的问题,导致医共体建设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另一方面,由于医共体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管理效益与利益分配的联动度不高,导致医共体建设的管理效益和利益分配难以协调。

难题三:信息共享与技术支持不足医共体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但是目前存在信息共享不畅、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医共体内部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导致医共体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医共体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层级,技术支持的协调和整合难度较大,导致医共体建设的技术支持不足。

难题四:医共体文化与组织文化融合度不高医共体建设需要医共体文化与组织文化的融合,但是目前存在医共体文化与组织文化融合度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医共体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医共体文化和组织文化的融合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医共体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文化传承方式不同,导致医共体文化和组织文化的融合度不高。

医共体建设作为县域综合医改的主要抓手,被视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措施。

然而,医共体建设仍面临四大难题。

首先,政策供给与医共体建设的匹配度不高,表现在人事管理滞后、财政保障不足、医保联动滞后和价格调整滞后等方面。

其次,管理效益与利益分配联动度不高,导致医共体建设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第三,信息共享与技术支持不足,影响医共体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支持。

最后,医共体文化与组织文化融合度不高,制约医共体建设的发展。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供给、管理效益和利益分配、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以及医共体文化和组织文化的融合,以推动医共体建设的顺利实施。

医共体建设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内部管理、内部治理和利益优先机制不足,以及基层能力与分级诊疗承载度不高。

首先,内部管理权限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医共体相关的统一管理权限在制度设计时已经明确规定,但是牵头医院对人财物的统筹管理权力有限,各成员单位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诉求。

医疗领域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医疗领域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医疗领域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一、医疗领域的困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其中包括:医疗资源不足、人才断层、服务质量不高、医患矛盾等问题。

1. 医疗资源不足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方面,医院床位数量短缺,导致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难以及时得到治疗。

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医疗服务明显不足。

2. 人才断层医疗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医患比例的失衡是另一个困扰医疗行业的问题。

一方面,医生和护士的数量不足,尤其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匮乏。

另一方面,医疗人才的分布不均衡,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但农村或一些偏远地区则缺乏医疗专业人才。

3. 服务质量不高当前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着诊疗错误、医疗纠纷等问题,给患者的信任带来了影响。

此外,一些医院的服务态度和效率亦不尽人意。

患者常常需要走访多个科室,耗费时间和金钱,才能最终得到准确的诊断。

4. 医患矛盾医患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畅、尊重不足、医患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导致了医患之间的争端频发。

这些矛盾给医生的工作带来了困扰,也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阻碍。

二、解决医疗领域困难的方案针对医疗领域存在的困难,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医疗行业的发展。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将有助于解决医疗领域的困难。

1.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强对地方医疗机构的扶持和引导,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跨地区医疗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改革面对医生和护士的数量不足问题,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医疗人才培养的投入,并加强对医疗人才的激励机制。

此外,建立医生和护士的流动机制,鼓励他们到各地医疗机构实习和工作,以缓解医疗人才的分布不均衡问题。

云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困难与建议

云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困难与建议

云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困难与建议云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指在云南省范围内,通过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起以县域为基础、以多层次医疗协同为特征的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和优质高效的医疗资源共享。

然而,在云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以下列举了一些困难和建议:困难一:基础设施薄弱由于云南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建议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的设施水平,确保医共体能够覆盖到每个角落。

困难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云南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医疗资源丰富,而一些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建议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支持,通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困难三: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云南省医疗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医共体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建议加强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确保医共体内医疗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困难四: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云南省的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患者就医体验不佳。

建议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考核,鼓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困难五:人才流动性较大云南省医疗人才流动性较大,一些优质医疗资源无法持续稳定地服务于医共体。

建议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和留用力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疗人才,确保医共体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困难六:医共体间协作难度较大由于云南省地域广阔,医共体之间的协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建议建立更加高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医共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促进不同医共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困难七:资金投入不足云南省医共体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投入不足。

建议加大对医共体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共体建设,提高医共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困难八:医共体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云南省医共体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

我国医联体实践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

我国医联体实践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

我国医联体实践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一、现实困境1.医联体组织不稳定在我国,由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竞争关系,导致医联体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一些医疗机构仅仅是因为政策导向或者利益诱惑才加入医联体,缺乏长期合作的意愿和信任,一旦遇到利益分配或者合作问题很容易解散。

2.资源配置不均衡医联体组织内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一个现实困境。

在一些医联体组织中,大医院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医疗资源,小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却长期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导致医疗服务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3.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医联体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一些医联体组织在管理机制、运作模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人为制约,加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医联体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4.医联体合作成本高医联体要想实现医疗资源整合,必须要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

但由于各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医联体合作成本较高,影响了医联体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发展策略1.加强医联体组织内部管理在医联体组织中,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建立健全的内部协调机制,强化资源共享和合作,促进医联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2.完善医联体管理体制应当进一步完善医联体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规范医联体成员间的关系,明确权责,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动医联体内部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3.优化医联体资源配置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优化医联体内部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的资源共享机制,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充分获得医联体中的资源支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4.降低医联体合作成本为了降低医联体合作成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

这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强化合作协调机构的作用,同时建立一整套的激励机制,以激励各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到医联体的合作建设中来。

医联体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医联体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医联体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面临着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疗行业普遍开展医联体建设。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医联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联体建设存在的问题1.增强协作意识不足医疗资源的整合是医联体建设的核心,但是,当前医联体建设中,各医疗机构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和能力,而是以自我保护和互相排斥为主。

协作意识不强,难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联合。

2.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医联体中涉及到的多家医疗机构,由于管理机制不统一或者重叠导致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流程不顺畅,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化。

由此,导致医疗资源不能很好的集成和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

3.共同治理机制不健全医联体建设中,医疗机构之间涉及的利益纷争、技术标准和药品配送等均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决策机制。

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管理机制不健全、协作不力、治理层面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实现医联体的共同治理,导致治理机制无法运作。

4.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但是,在医联体中,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一些医疗机构由于工作量过大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往往会降低对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也就难以有效地对此进行监管。

二、建议解决问题的建议1.加强协作意识和培养协作文化实现多医疗机构的整合和协同,需要增强各医疗机构的协作意识,一方面是改变医护人员的公益意识,让他们心中有患者,强化协作文化;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现代化的知识管理、信息交互平台,促进知识、技能和文化的融合,建立起协作机制。

2.建立统一且健全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医联体建设中面临着许多的制度问题,其中的管理和协调问题就是一个重要问题。

建议建立一个统一且健全的管理机制,强化对医疗质量的管控,对医疗服务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推进医联体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医联体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医联体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在推进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困难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及时解决。

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然而,由于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周期长、基层工作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院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基层队伍整体素质不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向上流动明显,一些先进的诊疗项目不能充分开展。

其次,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滞后。

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县域内医院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等难度较大,医疗机构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患者上下转诊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查看,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县级以上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仍有很大的距离。

第三,分级诊疗相关政策不配套、不完善。

以医保政策为例,当前医保政策虽然在不同层级医院报销比例有差别,但在真正的分级诊疗工作中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分级诊疗改革需要进一步发挥医保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适当增加在本县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与赴外地报销比例形成明显的差距,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最后,各级医疗机构缺乏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动力。

现行制度体系下,各级医院均为财政差额预算单位,应政府承担的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等支出,几乎均由医院自身负担,造成了各医院上设备、争病源,好不容易吸引来的患者,不愿再转诊给其他机构,导致当前下级医院转了部分疑难病号去上级医院,而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诊积极性不高,向县级医院转诊的少。

另外,群众就医诊疗惯和对自我生命健康的重视,导致无论病情轻重,群众都惯去大医院、看名专家,制约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1. 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在医共体的建设中,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往往存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均的问题。

有些大型综合性医院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而基层医疗机构则面临着资源不足和财政压力大的困境。

2. 医共体合作模式不够灵活:目前,许多医共体采用了统一管理、集中决策的模式,导致协作方式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

这样一来,一些低效率或无法适应实际需要的规定可能会对医疗服务产生限制。

3. 数据共享与信息沟通不畅:在医共体建设中,数据共享与信息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例如数据安全风险、信息传输延迟等问题。

这给有效流转患者信息和协同诊治带来了困难。

4. 缺乏权责明确和监管制约机制:对于参与医共体建设的各方而言,权责明确和监管制约机制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责任模糊,使得各方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同时,医共体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如何实现有效协同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医共体建设的改进建议1. 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经济利益:应当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来合理分配经济利益,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同时,可以通过政策措施来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能力。

2. 探索灵活多样的医共体合作模式:可以尝试将权力下放,给予各个医疗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鼓励更多创新型、灵活型的医共体合作方式,在保证基本利益平衡的同时,增加各方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3. 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推动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并确保数据安全风险可控。

发展统一规范且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平台,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的患者信息共享和协同诊治服务。

4. 建立健全的权责明确和监管制约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共体建设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各方责任明确。

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促进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5. 完善培训和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一、医共体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看病需求,中国推行了医共体的概念,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然而,在实施医共体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1.资源整合不够完善医共体由多个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组成,不同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一些医院仍然存在利益博弈、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影响了医共体的整体效能。

一些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共体发展相对滞后。

2.医共体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医共体内部的组织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协同效应不明显。

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还存在很大的障碍,临床数据无法共享,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这种情况下,协调合作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形成有效的内外部机制,减少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调配。

3.医共体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尽管医共体的概念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实际上,一些医共体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

一方面,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专科人才较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另一方面,医共体缺乏对患者的全周期管理,导致患者多次转诊和重复检查,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下一步建议为了解决医共体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要解决医共体资源整合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倾斜。

同时,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2.建立健全医共体管理机制为了解决医共体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医共体的内外部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便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患者的转诊。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概述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然而,医共体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医共体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1.医共体规模不够大目前,医共体参与的医疗机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这导致医共体的影响力受限,无法充分发挥医共体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方面的作用。

2.医共体内部协作机制不完善在医共体内部,参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协作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信,导致医共体整体效能下降。

3.人员配备不足医共体内部的人员配备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由于医共体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但目前医共体中专业人员的配备仍然不够充分,这导致医共体在科研和诊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医共体间合作不够紧密虽然医共体是一个合作的整体,但是不同医共体之间的合作仍然不够紧密。

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导致医共体之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整合和共享,影响医共体的整体效果和发展潜力。

三、问题解决方案为了克服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扩大医共体规模应当着力扩大医共体的规模,吸纳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来激励和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形成一个庞大而有影响力的医共体网络。

2.加强内部协作机制建设医共体内部应当建立起高效的协作机制,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建立定期例会、信息共享平台等机制,促进医共体内部的协作和互信,提高整体效能。

3.加大人员配备力度为了提高医共体的科研和诊疗能力,应当加大人员配备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医疗机构与高水平医学院校合作等方式,提高医共体内部专业人员的配备水平,提升医共体整体实力。

4.加强医共体间的合作不同的医共体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并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背景介绍医共体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协作、共享责任和资源,形成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协同合作机制。

医共体建设是我国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能和质量。

然而,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二、问题与困难1. 矛盾与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在医共体中,涉及到多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

不同机构间存在着利益的平衡和纷争,以及管理体制和文化的差异。

这些问题导致医共体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协作仍然存在问题。

例如,在利益分配方面,各方存在分歧,合作难度加大。

2. 医共体内部管理困难医共体内部面临着众多管理难题。

首先是协调管理的问题。

医共体中的成员普遍来自不同的机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管理思维、产品认知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

这给医共体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其次是信息共享的问题。

医共体的成员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地点,信息共享受到空间限制,影响着医共体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

3. 资源配置不均衡医共体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将各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方的资源水平和能力不同,存在着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

一些资源丰富的医疗卫生机构更容易吸引其他机构参与合作,而一些资源匮乏的机构可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4. 信息科技支持不充分医共体建设需要依赖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然而,目前我国医共体建设中,信息科技支持还不够充分。

一方面是技术的局限性,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医共体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医共体成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完善医共体合作机制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医共体成员之间的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同时,可以加强沟通协调,搭建良好的协作平台,促进医共体间的合作与交流。

2. 加强内部管理与团队建设医共体内部需要加强管理能力和团队建设,构建有效的协作机制。

当前医共体在协同整合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医共体在协同整合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医共体在协同整合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建议
当前医共体在协同、整合、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整合不足:医共体由多个医疗机构组成,但各机构间的资源整合并不完善,存在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了医共体的整体效能。

2. 组织管理不完善:医共体内部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协同效应不明显。

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存在障碍,临床数据无法共享,医院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3. 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差异大,影响了医共体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
1. 强化资源整合:通过加强各医疗机构间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2. 完善组织管理: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医共体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升整体效能。

3. 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缩小服务能力差异,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4.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推动医共体的发展,为医共体的协同、整合、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5. 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展联合诊疗、远程医疗等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6.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共体内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推动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医共体在协同、整合、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升医共体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级标题: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级标题1:人员配备不足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院普遍存在着医生多、护士多的情况,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医生紧缺的局面。

这导致了基层卫生机构无法吸引足够的医护人员前往工作,致使医共体建设无法顺利推进。

这种人员配备不足造成了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患者在就诊时常常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甚至需要到其他县市就诊。

与此同时,基层卫生机构也承担着超负荷运转、长时间连轴转的压力。

因为基层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大量药物调剂、检查等服务只能通过转诊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吸引人才的能力。

首先是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薪酬待遇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在基层的经济收入。

其次是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加他们对基层工作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激励措施,鼓励城市医生到农村一线工作,实现医护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级标题2:信息共享困难医共体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共享困难。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电子病历、检查结果等数据无法实时、流畅地传输和共享。

这导致了患者在就诊时需要多次填写相同的基本信息,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跨机构、跨地区甚至跨省份看病时,医疗记录无法有效传递,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例如,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重复检查或重新开具处方来获取必需药物。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也影响了医共体建设中合理使用资源的目标。

为解决信息共享困难,需要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

应当鼓励不同地区医院采用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并确保各级医院的数据可以互通有无。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监管,提高患者对医共体信息共享的信任度。

二级标题3:利益分配不均医共体建设中另一个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均。

医共体运行存在的问题

医共体运行存在的问题

医共体运行存在的问题引言:随着医务人员队伍的壮大和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近年来推行了医共体改革,旨在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医共体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级段落标题:资源配置不均衡1.1 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在卫生资源配备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地区拥有先进设备、优质人才和丰富服务资源,但农村地区则面临治理水平低下、设施滞后以及骨干力量缺失等问题。

1.2 解决方案为缓解这一现象,政府可以适度调整资源配置比例,重点向基层卫生机构倾斜。

此外,在每个地区成立统筹规划部门进行调控与管理,并加强对基层培训力度,提升其诊疗水平。

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可通过异地联网分享先进技术和经验。

二级段落标题:多元的管理体制2.1 存在的问题医共体共享资源模式涉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而医院目前采用不同的所有权和管理体制,这给整合资源、促进系统性合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2 解决方案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弹性化且统一的管理体系,允许更加灵活地适应各种形态下参与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同时需完善相应政策法规和财务核算办法,并明确各方职责和利益分配机制。

此外,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在业务方面进行共享经验、技术以及标准。

二级段落标题:信息融合难题3.1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现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尚未普及并无法互联互通,患者就诊时需要反复填写相关信息或提供纸质报告单,并产生多次检查(如重复拍片)现象。

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成本,也增加了患者负担。

3.2 解决方案为解决此难题可推动全国范围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并促进医疗信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

此外,要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广电子病历和患者健康终身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就诊在不同医院无缝衔接。

二级段落标题:分级诊疗机制问题4.1 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医共体改革中也面临着分级诊疗机制难题。

尽管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患者向基层就诊,但仍有很多患者偏向于到三甲医院就诊,导致基层资源浪费以及长期候诊。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配不均衡医共体建设意味着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仍然倚重自身资源,未能实现真正的资源整合。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信息共享不畅医共体建设需要各个层级、各个环节之间共享信息,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上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仍面临许多技术和政策障碍。

不同层级之间信息共享流程的不畅也导致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工作时缺乏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3.组织模式创新不足医共体建设需要推动卫生领域组织模式创新,但目前仍存在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于医共体建设并不适用,未能有效地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卫生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监管和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也影响了医共体建设的推进。

4.信任度和合作意愿有待提高医共体建设需要多个不同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而当前医生、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之间信任度和合作意愿相对较低。

一方面,医生对于参与医共体建设可能会面临收入下降、权益受损等担忧;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对于医疗行为把控的要求较高,容易引起医生及机构的抵触情绪。

二、困难挑战分析1.改革意识不彰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和相关机构在改革意识上仍存在欠缺。

他们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守旧思维,并且担心变革带来的风险。

这种思维模式使得改革进展缓慢,制约了医共体建设的顺利推进。

2.基层医疗机构薄弱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水平偏低,服务能力差。

这导致了患者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不满意度增加,也给医共体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

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医共体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政策保障不完善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文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政策保障的问题。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引言近年来,医共体模式在我国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协调优质医疗资源的协同机制,医共体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就诊成本,并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

然而,尽管医共体模式在理论上有许多优势,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第一部分医共体存在的问题1. 区域覆盖不均衡当前,我国各地区之间在发展医共体方面存在着不均衡情况。

一些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相对较好地形成了医共体,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缺乏有效运行的医共体机制。

这导致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差异巨大,难以实现全民享有同等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2. 预算分配不合理政府投入是支撑医共体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医共体预算分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有些地区过多关注协同机制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而忽视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这使得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难以应对复杂的医患关系和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

3. 数据流通不畅一个有效的医共体需要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流通。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有限,导致了数据流通不畅、信息难以跨级查阅。

这对于患者就诊时查找历史记录、避免重复检查等非常不便,同时也影响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发挥。

4. 合作机制脆弱在医共体模式下,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互信关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治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医院在合作共赢上缺乏积极性,更关注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医共体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脆弱,导致无法形成紧密的协同治理网络。

第二部分下一步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为改善医共体模式的运行,政府应加大对医共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并适当增加财政投入。

重点关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确保患者在各地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级标题:医共体存在的问题二级标题1:分工不清,协作不够密切医共体是以患者为中心,将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分工不清导致协作不够密切。

由于各个层级单位之间的权责界定模糊和沟通渠道不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错配的情况。

分行业、分领域的医疗资源原本应该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和规范化管理制度,导致各方在资源调配上无法做到统筹安排。

例如,有些基层卫生院虽然具备初步诊断能力,但因无法进行有效转诊而束手无策;另外,在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尽管设有基层部门或社区科室,但却因与其他科室难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级标题2:患者就医体验差,服务不规范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患者就医体验差,服务不规范。

虽然医共体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便利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可忽视一些基层卫生机构设备相对简陋、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

此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由于人员流动较大、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医务人员技术能力和服务态度欠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同时,医共体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存在问题。

例如,在转诊环节中,由于缺乏明确指引和规范操作流程,导致患者被迫走多个环节才能得到适宜治疗;或者由于信息沟通不畅而造成转诊过程出现延误等情况。

一级标题:医共体改进的建议二级标题1:加强组织管理与资源统筹首先需要加强组织管理与资源统筹。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医共体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起科学严谨的组织管理体系。

明确各个单位的职责和权责边界,建立起跨医院、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

此外,在资源统筹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调配机制,确保医疗资源在不同层级之间能够有序流通。

通过建立健全的转诊机制,使得患者能够便捷地进行就医,获得适宜的治疗。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医共体建设是当前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加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医共体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医疗资源不均衡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疗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在医共体建设中,如何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增加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协调,推动医共体跨地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居民享受到均等的医疗服务。

二、制度机制不完善医共体建设需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机制,但目前我国的医共体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政策支持不充分,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配套措施,导致医共体建设进展缓慢。

其次,医共体合作机制不够灵活,难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协同发展。

此外,薪酬分配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为医疗人员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其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信息共享不畅医共体建设的核心之一是实现医疗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互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信息共享仍然存在阻碍。

一方面,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共享渠道缺乏,导致医疗资源的分散使用和信息重复收集。

另一方面,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也限制了医疗信息的共享进程,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和法律规范,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二、解决医共体建设中的困境要解决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推动医共体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加大农村医疗资源投入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包括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医疗人才培养和流动,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到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在医疗服务方面的获得感。

二、完善医共体制度机制应该完善医共体的制度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长,医共体建设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在实施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现就医共体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医患关系紧张在中国,由于医患关系长期紧张,导致了大量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虽然医共体概念旨在推动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区或机构未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一些患者不信任就诊的医生,对待医生态度消极甚至侮辱恶语相向,这种情况明显阻碍了医共体建设的顺利进行。

1.2 信息不对称在传统的就诊模式中,病人在决策时主要依靠信息提供者(也就是与之交流讨论方)所提供给他们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双方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

稍有不慎或无知可能导致错误决策,甚至造成医疗风险。

在医共体建设中,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医生的信息披露,以平衡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当前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存在。

一些地区缺乏高水平医疗机构和专业人才,而一些大城市则聚集了更多资源。

这使得患者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服务。

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分布。

1.4 缺乏有效管理及监督机制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推进,管理与监督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卫生领域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了滥用行政权力、操纵市场价格等问题。

此外,对于中小型民营诊所等基层卫生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也面临着一系列管理上的挑战。

二、医共体建设的解决方案鉴于上述问题,以下提出了一些医共体建设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医共体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2.1 加强医患沟通和互信要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和互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医疗制度改革和医共体建设的理解与认同,以减少误解和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医疗联合体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分析作者:徐宝龙于莉靓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09期【摘要】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医疗联合体,合理整合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全科医师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对于改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严重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倒金字塔结构有很大作用。

医疗联合体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通过医疗机构分级管理、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利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但在实施过程存在很多壁垒及困难。

文章通过分析相关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政府主导、全科医师的培养、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医保支付制度的完善等,对我国医疗联合体的建设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发展过程;困难分析【Abstrac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has showed that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was a good development mode to integrate the medical resources, guarantee the community hospital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 to act as "health gatekeeper",change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basic institutions, and release the burden of patients for large hospital.Medical Association in certain administrative areas by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resources, the medical service for the masses and uti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area, but there are many barrier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to explore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leading;the GPs’ training;make the visit of the doctor start from the practitioner community, and perfect two -way referral system,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ayment system of medical insurance,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Key words】 Medical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Difficult analysisFirst-author’s address:Shinan 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of Qingdao City, Qingdao 266071,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37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组成“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双向转诊;居民则选择就近医疗联合体签约就医,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

建立医联体的目的是要改变三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医艰难且部分高端医疗资源浪费,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的倒金字塔状况;推行医联体后,通过医保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大部分轻症、常见病及稳定期慢性病患者选择到一、二级医疗机构就诊,而三级医院将精力重点放在疑难重症患者和专科诊疗上,医疗资源得以缓解并有时间和空间开展科研创新,形成正金字塔式的就医格局。

建立医疗联合体对发掘各级医疗机构的潜力,特别是发挥城市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和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单位的卫生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联体实现集约发展、资源共享;提高社区人员的业务能力、规范社区医疗行为;方便患者就医、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并取得了肯定的成效[1]。

然而,在形势大好之际,发展医联体的一些潜在风险和发展的困难却不容忽视。

1 医联体的构成医联体的建立和运作需要以下各部门或群体共同参与完成: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等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障部门。

1.1 公立医院在目前的公立医院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之下,即差额拨款、收入归己、结余留用、自主分配[2]。

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的推动力有3个:(1)市场推动。

壮大资源,增加收入;(2)行政推动。

贯彻政府意图,履行社会责任;(3)医保推动。

就诊人数的增多,医保资金拨付的增多。

1.2 基层机构由于在目前的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有意愿和积极性加入医联体的。

但是存在3个障碍或影响效果的因素:行政隶属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投入、人事管理问题,不同于医院的财务和会计制度,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定。

1.3 患者群体患者对医联体的态度是矛盾或不确定的,取决于组建后运营和服务的状况。

对于就近获得公立医院服务,获得转诊、预约、检查、检验直通车是支持的,对于限制选择范围是反对的,同时担心会延误病情。

1.4 医保部门目前,在我国比较广泛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属于后付费制度,在这种支付方式下,付费方在医疗服务行为发生后按实际费用进行补偿,难以有效控制费用[3]。

医保通过对医院的供方管理,使医疗费用支出得以控制,医保基金不会超支,但将风险转嫁到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导致医患矛盾突出。

2 医联体目前存在的困难2.1 运行机制未改变目前公立医院实行收入归己、结余分配的运行机制及补偿机制未发生改变,推行医联体,下派医务人员会增加成本,分流患者会减少收入。

从治理机制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目标职责缺乏明确规定,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奖惩措施不到位,政府的政策目标不能有效传达给公立医院。

2.2 财政投入尚不足财政投入不足,医疗保障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照目前医院差额拨款的运行机制及财政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服务数量和提高服务价格是增加收入的基础,如实施分级诊疗、鼓励下转患者及实施国家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等措施,公立医院缺乏减少服务数量和选择低价格服务的动力。

2.3 行政管理不统一松散型区域医联体内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保留原有的法人单位,原利益补偿渠道不变,隶属于不同层级政府,各自为政,机构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分工。

2.4 居民签约转诊少原因其一,由于行政管理分割,因为医保额度、医院收益的考量,双向转诊一直以来转动不灵,尤其是下转患者。

其二,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会使居民失去选择医院的自由,享受不到好医院的资源。

其三,医保目前的报销政策,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未拉开显著地差距。

2.5 法律隐患多、配套制度少2.5.1 现管理机构松散医疗联合体既不是独立的事业单位,也不属于法人组织,无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场所,没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出现相关的法律责任,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而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医联体内部日常运营及管理模式,都需要建立及完善。

2.5.2 双向转诊有风险目前各地区都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但双向转诊的成功率不高,特别是难以将患者从医院转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4],由于双向转诊缺少合理通用的标准和程序,如关于“大病”及“小病”的界定,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伴发疾病的不同,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等情况,在实施双向转诊时,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患者在医疗联合体内转诊时,一旦发生医疗风险后的责任归属较难认定。

2.5.3 协议与法律冲突虽然医疗联合体的协议规定了检验结果互认,但由于我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医师对患者要尽到注意义务,如果医师对患者没有亲自检查,没有做必要的化验和其他检查,只是凭借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和诊断结果来进行诊疗,一旦发生诊疗的纠纷,其后果要由当时处置的医师承担。

2.5.4 患者隐私难保护目前医疗联合体通过信息化建设手段,向各成员单位提供互联互通的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部分信息。

而在电子病历或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中,可能会产生涉及患者隐私的法律问题。

2.5.5 出诊无法律保护《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坚持公益性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

社区医师开展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无相关法律法规来指导及规范其医疗行为,如提供出诊医疗服务,出现问题将由医生承担。

2.6 信息化发展不同步作为现代高科技手段,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中,为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发挥着举足轻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6]。

在信息化工程逐步推进的大环境中,HIS、PACS、LIS、EMR的应运而生,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由于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不同步,水平及规模参差不齐,标准及进展不同,各接口及信息统计不同,导致系统兼容、建立互联、互通困难较大,信息化发展不同步制约医联体内部机构间工作的运行。

2.7 文化价值理念不同每个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积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员工与居民对文化建设均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在某些项目上员工与居民的认知存在差异[7]。

由于专业特色、员工构成及地理环境、经济实力、消费力的不同,区域联合体内不同的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及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