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水回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具有线路长、作业点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中线干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中原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工程建设不但影响了河南段的地下水位,同时影响了众多河南段河道、渠道、田野灌溉等方面。
本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背景开始着手,对中线河南段特征及施工情况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一系列相关工程施工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水环境影响河南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华北地带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众所周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巨大工程,它几乎纵横跨越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个广泛水域,因此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工程的实施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可行性改造。
正因为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因此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协调问题。
水利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串流、地下水位变动、渠道对地下水的阻碍等多方面,同时,导致了部分土壤盐渍化的不良现象。
自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以来,相关研究学者关于工程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很少,河南段属于中线工程一个重要连接线路,能够依据河南段本身特点研究工程对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整个水利工程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一、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特征及施工情况概述1、南水北调河南段施工状况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总干渠共流经贯穿了河南地段八个市,二十一个县。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占地共三十五点五万亩,因工程实施拆迁五点五万人口。
河南段每年水利工程调水量为九十五亿吨,其中分配用水量则为三十七点六九亿吨。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河南省内供水城镇四十三座。
南水北调河南段总干线全长七百一十三千米,其中有四百六十一条河南境内大小河流穿插在工程总干线中。
从华北地区土地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中线干线沿线的实施有所困难,主要面临着湿陷性黄土的存在、膨胀土存在等,2006年安阳段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首要开工线段,预计在今年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全国范围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其中,北方地区的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该工程涉及多条传输水道,覆盖了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多个省市。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减轻了当地淡水资源的压力,也扩大了南方地区的灌溉面积、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推动了东西部地区的互联互通。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进行研究,探讨该工程在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通过输水管道调运到北方城市和农村。
该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长江、汉江、黄河和海河。
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三大主线,分别负责将水源从汉江、长江输送至黄河、海河流域。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从减轻北方地区抽水、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区域协同等方面,为解决南水北调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创造了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大大减轻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缓解了当地淡水资源的压力,带动了一系列农村和城市的发展。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扩大了南方地区的灌溉面积,改善了用水条件,保证了当地农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也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和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带来了诸多好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其中,我们应该关注的就是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和保护。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对南方地区缺水的影响,二是水源污染的防治,三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会出现一定的紧张现象,需要制定负责的调度和管理措施。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南北分布及其不均,北方缺水局面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南水北调战略并进一步。
但是,人为改变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会直接改变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况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因此,需要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水量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影响正文: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
在东部地区是南方多北方少,其中华北又比东北少。
在我国东部9个流域中,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8%,但水资源仅占14·4%,其中黄河与海河、滦河流域水资源与人均水资源更少,水资源十分紧缺。
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4%,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9%,水资源充足。
而在地下水占区域水资源结构上,地下水所占的比重却是西部比东部大,北部比南部大。
这种状况使水资源的潜力不能被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据估算,西北、华北地区年缺水量至少500~1000亿m3,其中华北平均原占400~800亿m3。
建国初期,黄河流域需水量约60~80亿m3,80年代约250~280亿m3,2000年可达600亿m3,但黄河目前的最大可能供水量为370亿m3,而且为了防洪每年要留出一定的冲沙入海水量。
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矛盾将更加尖锐,即使将黄河泾流全部拦蓄利用,也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
北方地区其他流域的缺水状况同样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行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主要是把长江的余水调到干旱缺水的柴达木盆地、内蒙古地区和黄河、海河流域。
据估算,到下世纪初,尽管长江流域的用水量会骤增,但余水量仍然很大,因此,实行跨流域调水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次演示已经对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 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本次演示主要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 其对策,而未涉及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评价。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展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加强工程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从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 程角度出发,系统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已有研究。 其次,开展实地调查,收集工程沿线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最后,运用统计分 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在评价因子的选取上,本次演 示从水文、水质、水生态和陆生植物等方面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3、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同时,应加强工程建设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他们的生态保 护意识和技能。
4、优化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因 素,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运行管理阶段,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 施,确保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
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许多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这些研究 主要集中在工程对水文、水质、水生态和陆生植物等方面的影响。尽管已有研 究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机制和生态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但在评价方法和 影响预测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次演示将从全新的视角对南水北 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2、深化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研究。通过对受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因子的长期监测 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和生态学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解决南北水资源不均衡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数个省市的水资源调度。
南水北调工程将南部的江、河水引到北部缺水的地区,旨在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高北方地区用水质量和用水量,解决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中国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北方黄淮海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污染等原因,该地区的可用水资源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的保障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引黄入冀工程和引江济邯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大力推广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水型设备,积极宣传用水节约的理念,减少了人们的浪费行为,同时运用现代测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了用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的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
三、推动了中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得以实现现代化,不仅解决了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也为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在把水从南部引入北部的同时,也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所得到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管理,从而实现了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降低了环境水平污染的危害。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水资源调度的工程,更是人们深入理解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南水北调工程推广了我国的水资源环保意识,对于防止水源地的污染和不良环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在引水过程中,采用了全封闭、控制排放、水污染物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等环保措施,有效的保护了北方水资源和环境的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旨在向中国北方输送江南地区的丰富水资源。
这个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工程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对南水北调工程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土壤、植被等多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发起和实施至今已有数十年,其间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工程大量调水,使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资源的水位下降,导致周围环境的湿度明显下降,湖泊、河流生态系统的渐进退化和土地退化现象增加。
工程施工还损坏了许多沿岸湿地和红树林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加剧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土壤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大量调水,使得周边土壤遭受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安放水管而破环了土壤的结构和压实,保持地面开拓平整以便于水道的敷设,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沉淀等影响。
土壤被挖出后还会在调水时向外倾泻,导致邻近地区土壤的性质发生变化,一些农田出现了产量下降的现象。
这些坏境令大量农民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土地资源贫瘠化现象也逐渐增加。
植被影响大量调水不仅会对土壤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周边植被产生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使地下水表降低了数十厘米,湿度也一并降低,因此对邻近的树木生长力造成了影响。
树木的根系经常深埋于地下,但当前地下水的流动较少而时常不满地表,导致根系处于干燥状态,也使得树木生长环境变得不适合。
这些对植被的影响,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景观的变化,也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了消极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影响。
调水导致周边地区湿度和水位下降,造成环境、土壤、植被的多方面影响。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应意识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的大量负面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南水北调前,北京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恐吓。
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和人工补水不足,地下水位不息下降,地下水资源逐渐枯竭。
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体孔隙水分缩减,引发地层压实和坍塌,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据调查统计,南水北调前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速度最高达到每年20毫米以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巨大补给。
工程调水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提升,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补充。
依据监测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后几年内,地下水位已经明显回升,出现了显著改善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地下水的动态平衡,也对地面沉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地下水位的回升,地下水的压力再次增大,导致地层的弹性恢复,地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回弹。
因此,在南水北调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沉降的速度减缓甚至停滞,甚至出现了地面隆起的现象。
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引水后的长期补给,可能导致地下水位过度上升,形成新的地下水位过高状态,从而引发新一轮地面沉降的风险。
在南水北调前后的比较中,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南水北调前,地下水位不息下降,地面沉降加剧,地下水资源严峻缺乏。
南水北调启动后,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度减缓,地下水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
然而,南水北调引来的地下水位过度上升可能成为新的问题,对地面沉降的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究。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和地面沉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工程的实施使得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提升,地面沉降速度有所减缓。
然而,南水北调引来的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以保卫地下水和地面的稳定性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和地面沉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工程的实施使地下水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地面沉降速度减缓,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影响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对于解决南方水资源短缺、缓解北方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该工程的实施也不可避免地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水量变化和水质改变。
工程将调水量调节到每秒2000立方米,这将导致取水断面以下的水位下降,影响调水区域的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进而影响河流水质。
另外,调水还将改变河川的水循环和水动力学过程,使河床、湖泊和沼泽湿地水位下降,进而改变植被分布和湿地生态系统,对汉江中下游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会引起一定的土地利用变化。
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大规模的水库建设也会导致大面积的淹没。
这将对湿地、农田和村庄造成直接破坏,增加土地的开发强度和利用压力,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农田生产力造成一定影响。
最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还将带来水生态系统的改变。
由于受调水影响,生态河道和河流湿地的水环境、水位和水文格局都会发生变化。
这将影响湿地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污染物的滞留和积累,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和河道生态系统的衰退。
针对上述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降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调水强度,减轻对地下水和河道水循环的影响。
其次,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减少工程对湿地和农田的占用,保护土地资源,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最后,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建立自然河道和湿地的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减轻这些影响并保护地区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于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从长江、汉江、黄河三大水系中调剂水资源,并向山西、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供水。
然而,这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调水后的实际影响,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下文将会就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开发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采挖土石方和填筑,工程对于当地的水体、湿地、沼泽等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损害。
此外,整个工程所涉及的区域面积非常广阔,许多原本未开发的区域都被开垦和占用,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
特别是对于水源地这一稀缺生态资源而言,这种破坏就更为严重。
二、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度造成影响。
例如,工程建设中需要在线路、管道、河道等地方新建道路,导致重要湿地的自然断层。
而湿地的重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并过滤污染物,但是这种自然断层会对湿地的原生态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许多生物对于自身的自然生境是有依赖的。
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环境质量恶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南水北调的调水量相对较大,水源地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水流的质量受到破坏,物质等污染物的沉积会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的健康。
这个严重的影响会在新城镇建设中反映出来,如果没有防范措施,新城镇中就会面临建筑用水的问题。
四、生态保护措施不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非技术性问题。
例如,在工程实施中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保护措施不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就会遭受破坏。
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必须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南水北调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09级地理科学专业田鑫023一、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总体上说南水北调工程将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能有效地满足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开采量程度,确保当地60%的生态环境保证用水量不受挤占,从而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南水北调是解决华北和西北缺水状况,满足生态环境保证用水量,解决和改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影响有:1、水体生态环境将得到迅速有效的恢复2、有利于无植被陆地生态环境的改造3、有利于改善自然植被生长的条件和人工植被的健康发展4、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5、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6、南水北调工程对黄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积极影响①增加上游用水量,改善上流生态环境②提高黄河输沙能力,缓解下游悬河危害二、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一)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水减少,另外水源地20余万移民安置中开垦荒地、建房等生产生活活动和木材需求可能使森林面积减少,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土地淹没改变了原有的湿地结构系统,野生生物生长环境被破坏,打破了水源区动植物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
另外加高大坝后局部库湾处水流变缓,水体交换性能较差,加上被淹土地中营养物质的溶出,可能造成局部库湾水体的富营养化。
3.大坝及干渠以及配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和填筑、土料场的取土及弃渣等引起的植被破坏,对施工区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
施工中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若随意排放,将污染周围地表水环境。
(二)对干渠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2.中线工程跨四大水系长距离调水,大规模工程建设将在短期内使当地环境产生剧烈变动,部分防洪除涝体系将被大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减少部分土地和森林资源,并对原有水系及植被生态造成影响,还可能造湿地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地下水回灌对含水层水质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地下水回灌对含水层水质影响章丽萍;温晓东;张剑;曲宏斌;杨牧骑;郑凡东【摘要】采集南水北调北京蓄调池附近地下砂样、地下水水样、丹江口水库水样,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含水层方法,分析不同比例的丹江口水库水、地下水与含水层介质混合后的水化学作用,探讨水化学成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模拟含水层在可溶盐溶解作用、矿物溶解-沉淀作用、微生物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影响下,各项水质指标都发生了变化,但均符合地下水质量Ⅰ类或Ⅱ类标准。
%In this study , underground sand specimens near the water-regulating tank in Beijing for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 groundwater samples , and Danjiangkou Reservoir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 Through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the aquifer , the water hydro-chemical action of mixed reservoir water , groundwater , and aquifer media with different rations were analyzed , and the change in the hydro-chemical composition with time was exam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the water quality indices changed due to soluble salt dissolution , mineral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 microbiological action , and 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 but the water quality met the grade I or II standards of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standards of China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7-9,13)【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北京地下水;含水层水质;回灌;离子浓度【作者】章丽萍;温晓东;张剑;曲宏斌;杨牧骑;郑凡东【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丹江口至北京,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施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1-2]。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合理配置水资源是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在面对水资源不平衡的背景下采取的重大工程措施,其目的是通过调水将丰富的水资源从南方调至北方,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文旨在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一、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积极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干旱缺水的地区,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存在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为北方地区的人民生活、农业灌溉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输水将南方水资源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北方地区,提高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还通过建设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合理利用,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3.促进水资源的跨区域调剂: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跨区域的水资源调剂,将水资源从供给充裕地区调剂到供给紧张地区。
这样的调剂可以保证地区之间的供给平衡,缓解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的影响1.提升水资源供应可靠性: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保证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可靠性,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对当地人民生活、农业灌溉等的影响,提升了社会安全感。
2.促进水资源经济价值的释放: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方面,水资源的供应增加使得农业、工业等行业能够获得稳定的水资源保障,提升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还带动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增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促进社会稳定和统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水资源供应得到平衡,缓解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这有助于促进南北地区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增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有利于国家社会和谐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应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为此,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被建设并投入使用,旨在将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和黄河水系进行补充和调剂,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本文将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一、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大量的水资源被调剂到了北方地区,使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南水北调工程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成本虽然高昂,但是可以减少干旱地区的耕地和牧草地的损失,提高了灌溉水的效率。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通过建设水坝,提高了水电利用率,进一步刺激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水电领域。
二、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的社会以及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解决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问题,消除了“热浪”现象,降低了城市的温度。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保障了北方地区的供水,使得更多的人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减少了迁徙人口的数量,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对土地利用、减轻地下水资源的压力,以及提高灌溉水的效率等,也有助于缓解当地社会和环境问题。
三、南水北调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其建设和运行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水库、水电站建设所需的土地资源导致林地、湿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失去;2、水库建设会改变水涨退规律、水体温度和水生态系统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3、长途输送水对管道建设、水源利用和水资源消耗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论南水北调中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作用论文[五篇]
论南水北调中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作用论文[五篇]第一篇:论南水北调中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作用论文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紧缺,将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制约,进而出现地下水超采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
为对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缺乏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在减少和防止地下水超采问题上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南水北调中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开源节流、生态环境改善及碱水改造等方面具有积极性的意义。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地下水的储存量与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存资源是指不参与现代水循环、不可再生与恢复的储存量,补给资源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再生与恢复的补给量。
根据起源进行分类,地下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及埋藏水。
遵循矿化程度进行分类,地下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及卤水。
遵循含水层性质地下水则又分为三大类: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由此可见,标准不同,则地下水的类型也不相同。
20世纪70年代初期,按照传统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地下水含水特点,人们普遍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1.1 浅层地下水在浅层地下水补给与消耗中,降雨补给、河流与渠道渗漏补给等都是地区内部垂向补给与消耗的主要内容。
在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因其水位下降,含水层疏干而动用的地下水储存量,这部分水资源不能作为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
浅层地下水可以对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及地下径流的垂直与侧向补给直接接受,开发利用后主要呈现出可持续利用的状况,如不断恢复与补偿。
因其具有较浅埋藏的含水层,在开采中主要选用浅井进行施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理位置与水文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分析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演变特征,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二、南水北调背景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该工程通过引水渠道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以保障北方地区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
北京作为北方地区的核心城市,自然也受益于这一工程。
三、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演变特征1. 南水北调前地下水状况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前,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状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采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补充,地下水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2. 南水北调后地下水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京平原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通过引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回升,水质也有所改善。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促进了地下水的循环和更新,提高了地下水的可持续性。
四、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演变特征1. 南水北调前地面沉降状况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北京平原区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南水北调后地面沉降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京平原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补给,有助于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位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促进了地下水的循环和更新,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结能力,从而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五、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1. 影响因素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演变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
其中,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影响尤为显著,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等。
南水北调水回补对北京密怀顺河道回补区地下水水质影响
南水北调水回补对北京密怀顺河道回补区地下水水质影响王鑫;李炳华;潘兴瑶;夏绮文;郭敏丽【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22(35)8【摘要】南水北调水源密云-怀柔-顺义(密怀顺)潮白河地下水回补工程,是密怀顺地下水源地可持续利用和河道生态恢复的重要保障.基于密怀顺回补河道区长期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水质评价、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回补时期的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分析核心回补路线--小中河调水路线回补影响下的潮白河段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变化,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了地下水水化学变化成因.结果表明:①回补区地表水、地下水整体水质良好,南水北调水源及本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补水以来,地下水水质整体得到改善,补水区域地下水中的Na^(+)、Cl^(−)明显降低.②根据水化学模拟,2017年底,小中河调水回补河道附近的地下水中南水与本地地下水混合比例变为1∶10,但经过2018—2019年的回补,河道附近地下水中南水占主导地位,回补后所采集的地下水样中水化学成分基本与南水趋于一致.③根据水岩作用模拟,影响回补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南水-当地地下水混合作用、矿物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研究显示,南水回补改善了地下水水质,并通过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总页数】10页(P1935-1944)【作者】王鑫;李炳华;潘兴瑶;夏绮文;郭敏丽【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相关文献】1.地表水回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2.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地下水回灌对含水层水质影响3.南水北调水源在密怀顺水源地回灌的地下水水质变化试验4.基于对应分析法的北京密怀顺地区地表水回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华北典型河道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7-1903.2017.04.005摘 要:为研究南水北调水回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探讨区域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建立区域尺度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和分析了在永定河河道仅使用南水北调水和南水北调水与本地水混合补给地下水两种模式下,研究区内地下水中硝酸盐氮20年内的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通过永定河河道回补地下水对研究区地下水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其中部分地区硝酸盐氮浓度降低71.2%;使用南水北调水回补20年后,研究区北部的改善效果是南部的12.3~14.2倍,表明水文地质条件是区域性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第四系;地下水数值模型;南水北调;河道回补中国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03(2017)04-0030-05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Recharging Groundwater from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YANG Qing 1, JIANG Yuan 2, LIN Jian 1, CUI Wenjun 1(1.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Team of Beijing, Beijing 100195; 2. Beiji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DevelopingBureau, Beijing 100195)Abstract: To study regional ground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n recharge groundwater from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e used the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to predict and analyze the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20 years respectively for two modes: only recharging South-to-North water and mixed with local water in the Yongding Ri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harg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for both modes. The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some areas decreased by 71.2%, while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the key factors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using only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o recharge after 20 year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improvement effect is 12.3~14.2 times of that in the southern part.Keywords: Quaternary;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River recharge南水北调水回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杨 庆1,姜 媛2,林 健1,崔文君1(1.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2.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 100195)V o1.12 No.4December ,2017第12卷 第4期2017年12月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河流域水资源调蓄区水质保障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ZX07203-010);北京市财政基金资助项目(PXM2015_158305_000010);2015年北京市优秀青年培养资助项目(2015400617931G298)作者简介:杨庆(1980- ),男,高工,硕士,主要从事地下水环境研究。
0 前言2015年8月,北京市启动了南水北调来水向潮白河水源地试验补水工作,效果显著(王海亮,2016)。
作为与潮白河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永定河顶部地区,亦具备极强的调蓄功能(北京市水文总站,1996;刘家祥等,1988),应该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刘昌明,2003),通过回灌补给地下城市地质第12卷第4期31水进而达到补充水量改善水质的效果。
20世纪80 年代起,为缓解北京水资源不足和调蓄地表径流,在永定河地区开展了地下水人工补给的试验研究工作(刘家祥等,1988;王新娟等,2005),对地下水人工回灌后水动力场、水温度场、水质变化和回灌堵塞问题进行了研究,多人运用数值模拟模型对北京西郊砂石坑、大口井和河道回灌方案以及入渗试验进行模拟预测,提出了一些工程方案(王新娟等,2005;张安京等,2008;刘记来等,2010;杨庆等,2015)。
地下水污染形势日趋严峻,依靠地下水自然降解,地下水污染恢复需要百年甚至更久(杭小帅等,2008;崔学慧等,2008;赵勇胜等,2007;申利娜等,2010),然而上述研究工作主要基于地下水的“资源”属性,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水质指标特征,首次利用区域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南水北调水在永定河河道回补地下水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探讨区域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1 水文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区的上部,地层主要由砂卵石、砂砾石和含砾石砂层组成,其含水层结构单一,地层颗粒较粗,其埋藏和分布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极为密切,是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2008)。
研究区西部和西北部边界为北京西山,石炭—二叠及侏罗系的砂页岩和火山岩组成了不透水边界;东部自北向南由昆明湖、紫竹院、陶然亭至西红门一线,南部由西红门经狼垡至南岗洼,这一线第四系岩性颗粒逐渐变细,含水层由单一变为多层,渗透性能减弱,地下水类型由潜水变为承压水,是地下水的天然边界;水库底部大都为不透水的第四系冰碛泥砾或新近系或古近系半胶结的砂砾岩、泥岩,在玉泉山南东冉村一带,第四系含水层与下伏奥陶系岩溶含水层直接接触,天然条件下岩溶水顶托补给第四系松散含水水层。
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山区侧向流入、河湖入渗、农业灌溉回渗和基岩水顶托补给;主要排泄源为人工开采和侧向流出。
地下水动态主要为降水-人工开采型,地下水水位受降水和人工开采的影响而变化。
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为氧化环境,主要污染特征指标为硝酸盐氮。
2 南水北调水回补预测选择由Brigham Yong University的环境模型实验室和美国军工水道实验站合作开发地下水模型软件GMS 8.2计算该定解问题,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水平剖分在回补的河湖地段加密,最小网格为50 m×50 m,最大网格长度为500 m。
其中有效单元格为9191个(图1)。
图1 研究区地层三维结构及网格剖分Fig.1 Three-dimensional hydrogeology section and meshgeneration for the study area基于此模型,以2015年6月为模型初始状态,2011—2015年各类源汇项的平均值作为预测期源汇项,假设河道不防渗,利用南水北调水通过河道A、B、C、D、E共5段河流回补地下水,不考虑包气带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
根据2015年9月两次水质测试结果,北京境内南水北调水折算成硝酸盐氮浓度为4mg/L,永定河地表水折算成硝酸盐氮浓度2017年32为16mg/L。
设置两种回补模式:模式一:回补水100%为南水北调水,输入浓度为4.0mg/L;模式二:南水北调水与本地水按各50%的比例混合,输入浓度为10.0mg/L。
两种模式预测结果见图2。
5个回补河段监测井以及区内主要水源地石景山水厂和三厂、三厂南3个监测井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多年变化趋势见图3。
A段3年后稳定,模式一为3.99mg/L,模式二为9.98mg/L;B段6年后稳定,模式一浓度为4.05mg/L,模式二浓度为10.02mg/L;C段7年后稳定,模式一浓度为4.23mg/L,模式二浓度为10.02mg/L;D段模式一15年后稳定,浓度为9.84mg/L,模式二16年后稳定,浓度为11.78mg/L;E段模式一12年后稳定,浓度为9.70mg/L,模式二11年后稳定,浓度为12.48mg/L;石景山水厂地区6年后稳定,模式一浓度为4.61mg/L,下降了71.2%,模式二浓度为10.54mg/L,下降了34.2%;三厂地区13年后稳定,模式一浓度为4.95mg/L,下降了61.7%,模式二浓度为10.63mg/L,下降了17.9%;三厂南地区13年后稳定,模式一浓度为18.39mg/L,上升了14.0%,模式二为19.36mg/L左右,上升了20.0%。
在无强烈人类活动干扰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区域地下水环境变化相对稳定,根据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011—2015年监测结果,目前永定河地表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显著,永定河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氮浓度较为稳定,以2015年浓度作为研究区背景浓度分析两种模式的改善效果。
从预测图2 研究区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变化趋势图Fig.2 Groundwater NO3- variation trend in study area杨 庆等:南水北调水回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城市地质第12卷 第4期33结果看(图2),回补对区域地下水的改善效果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研究区北部地区地下水易接受来自西部河段的补给,水源地地区回补20年后,相比初始值模式一浓度下降61.7%~71.2%,模式二浓度下降17.9%~34.2%;东北部地区由于主要接受来自研究区外北部的补给,浓度变化小于2.0%;南部地区地下水更图3 监测井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变化趋势图Fig.3 Groundwater NO3- variation trend of monitoring wells2017年34新速率相对北部地区较慢,回补后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平均在3.1%~5.0%左右;东部地区受污染晕迁移影响,浓度平均上升超过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