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三章 南北朝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服装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1
第一节 概述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 合。
2
刺绣边饰(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3
刺绣佛像(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实物)
4
方格兽纹锦(新疆吐鲁番 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夔纹锦(新疆吐鲁番阿斯 塔那出土实物)
5
一、政治局面
二、魏文帝的改革与民族大融合——孝文改
制,服装经历了极大变化 三、文化艺术上的辉煌成绩及对服装的影响
6
首服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 冠、帽等。 小冠:也称平上帻。 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 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 是帻后加高,体积逐 渐缩小至顶,时称 “平上帻”或叫“小 冠”。 小冠上下兼用, 南北通行。
44
顾恺之《女史箴图》
45
灵蛇髻
46
飞天髻
47
妇女妆饰
48
北朝女子装扮
49

佩饰
金冠饰 南北朝
50
玄者贤士的服饰
魏晋玄学-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
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 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 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 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 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衣裳分制的服装。上身着齐膝大袖衣,下身裤管宽 松,长至足部。

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
大, 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

1、曹魏两晋的疆域:
(1)曹魏两晋的东北疆域及其从朝鲜半岛退 出势力
223年,曹魏灭掉公孙氏,带方、乐浪二郡为曹魏 所有。 西晋咸宁二年,平州领有辽东、昌黎、玄菟、带方、 乐浪四郡一国。但此后高句丽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平州 的辖境。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国内大乱,313年高句 丽占领了乐浪郡,与此同时韩濊攻陷了带方郡。从此, 中原王朝的势力退出朝鲜半岛,疆域内缩。从西汉置朝 鲜四郡至此时失去乐浪、带方二郡,中原王朝统治朝鲜 半岛达420年。

3、越南地区
• 西晋末年,林邑强大起来,不断侵犯边境, 南朝刘宋时,整个日南郡为林邑所占,中 原政府放弃了日南郡,中原政府最南边界 是日南郡北界,以横山与林邑国为界,从 北纬16度退至北纬18度,往内缩了400-500 公里。
昌黎、玄菟
乐浪、带方二郡
(2)曹魏西晋的北部疆域与乌桓、鲜卑的 内迁。
• 汉光武帝内迁乌桓,驻守北方十郡(辽东、辽西、右北平、 雁门、太原、渔阳、广阳、上谷、代郡、朔方)。建安12 年,曹操出兵攻打乌桓,解除了乌桓对北方的威胁,并把 乌桓内迁,身强力壮的编为骑兵,老弱成为编户,逐渐与 汉族融合。 • 鲜卑原南下西拉木伦河,又继续南下。和帝时,北匈奴往 西逃,蒙古高原成为一片空地。这时鲜卑往西迁到蒙古高 原,原居住在这里的10万匈奴人归附鲜卑,鲜卑力量强大。 桓帝时,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成为东汉北边最强大 的国家。献帝时企图联合诸葛亮打曹操,曹操派人刺杀檀 石槐,诸部离散,骚扰边境,分为三部:慕容部、段部、 宇文部。 鲜卑的强大,使中原王朝在东北的疆域大大内缩,西 晋末只达到北京附近,一直维持到十六国。
前凉
后赵
前赵
成汉
(5)前燕:后赵石虎死后,前燕进军黄河流域,灭冉魏。 前燕最大的疆域东至辽东半岛,西至今山西北部和沁水流域 以东。 (6)前秦:前秦初期范围很小,到苻坚(357)继位平定关 中,又先后灭前凉、前燕和代,并在373年夺取勒晋梁、益 二州,占领勒了四川盆地。382年,苻坚派遣吕光进军西域, 两年后,吕光控制了西域都护的全部辖境,在龟兹(今新疆 库车)设置了西域校尉。淝水之战前(383)。前秦完全统 一了北方,石十六国中疆域最广的一个,淝水之战败后,前 秦瓦解,后燕、后秦、西燕、西秦、后凉等政权纷纷自立, 385年,苻坚撤离长安后被后秦俘杀。前秦残余势力在关中 西部和陇东一带维持到394年。灭于后秦。 (7)后秦:在灭前秦后,后秦的疆域大致有河套以南、今 陕西秦岭以北、山西西南部、宁夏大部和甘肃以东的部分。 后有从后燕和东晋夺取了黄河以南今河南大部。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儒道佛三教会通时代文学批评的主要著述和特点;了解曹丕“文气”说、文体论、文章价值论和文学批评态度;了解掌握《文赋》作为文学创作专论的基本内容;了解掌握《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体系和主要文学批评思想;了解掌握钟嵘、萧统主要文学批评思想。

教学重点:《典论·论文》、《文心雕龙·知音》《诗品序》《文选序》教学难点:《文赋》《文心雕龙·神思》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概述从东汉帝国到李唐三朝的建立,期间400年,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文学、文论的发展,有了一些鲜明的特征:1.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短暂的和平,局部的安定,整个社会一直处于永无休止的战祸、饥荒、动乱之中。

北朝:中原十六国此起彼伏,战乱不已。

南朝:江左(宋齐梁陈)也是军阀更替,朝代迭变。

2.文化思想上的大分化大解放。

社会动乱打破了两汉时期儒学独尊的局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文化思想大分化大解放。

标志是:(1)士大夫们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儒家经学的束缚;(2)宗老庄、喜清谈的玄学风靡一时;(3)佛教(在汉末年传入)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格局。

3.“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语),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标志是:(1)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这时候,士大夫们有的专门从事写作,可以区别“吟咏情性”的文学和“经世致用”的儒家经学。

同时,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认识趋于成熟,狭义的文学概念确立。

(2)文学流派众多,文学集团兴起,文学题材日渐丰富。

①建安——正始——太康——元嘉——齐梁②以曹氏文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实是建安文学集团、“建安七子”,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二十四友文人集团,以沈均、谢眺为代表的八友文人集团。

③题材:出现了玄言诗、山水诗、田园诗、宫体诗等4.文学批评发展达到高峰(这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如下:(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二、司马彪《续汉书》、袁宏《后汉纪》 与范晔《后汉书》
范晔虽是据众家后汉史撰《后汉书》,而他 的撰述目标却是以“最有高名”的《汉书》为 参照的。范晔对于材料的整理之功和对于史事 的评论精深,是《后汉书》的两个特点。
范晔的史论,言深意远,用词典雅,笔势纵 放,在史学上是不多见的。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第一节 历史形势的变化促进史学的多途发展
三、史学多途发展的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总的特点,是史学 的多途发展。其具体的表现是史风大盛,史家 辈出,史书数量剧增且种类繁多。这是以往的 史学所不能比拟的。
首先,史风大盛和史家辈出;其次,史书数 量剧增和种类繁多;第三,史论与史注受到重 视。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二、司马彪《续汉书》、袁宏《后汉纪》 与范晔《后汉书》
《续汉书》八志被誉为“王教之要,国典之 源,粲然略备,可得而知矣”,其在撰述思想上 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 第二,是强调以“君威”“臣仪”“上下有序”
为核心的“顺礼”等级秩序。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三、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三国志注》
陈寿所撰《三国志》是唯一保存至今同时又是 兼记魏、蜀、吴三国史事的著作,这是中国史 学上一部极具特色的“正史”。
从《三国志》看陈寿的史才,首先是他对三国 时期的历史有认识上的全局考虑和编撰上的恰 当处置。
叙事简洁,也是陈寿史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一、朝代史撰述的兴盛
关于东汉史撰述 关于三国史撰述 关于晋史撰述 关于十六国史撰述 关于南朝史撰述 关于北朝史撰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述: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

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

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

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

东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这一期间,一方面因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另一方面,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 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第一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

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

对于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⑤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文帝即戴这种帽。

样式为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会。

②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

③大帽:也称"大裁帽"。

一般有缘,木屐。

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①幅巾:更加普遍流行于士庶之间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皆可服用④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时期最为流行。

帽子①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之外,盛行慢,没有教养。

第二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

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这时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可以石头制造简单的工具。 而随着时代的推进,人们对石器的研 制也在不断改进。而在时代划分上,石器时代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石器由各种不同的石头做成。例如,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切成薄片)用来作为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而玄武岩和沙岩则被用来制成石制磨具, 比如手摇磨。木材、骨、贝壳、鹿角和其他的材料也被广泛地使用。在石器时代的后期,粘土等材质也被利用来制成陶器。一系列的冶金技术 的革新则被用来描绘后来的年代(Chalcolithic),红铜时代(Copper Age)、青铜时代(Bronze Age)和铁器时代(Iron Age)。
名产,蝶宵华,嗯,还有最近很受欢迎的小大夫,刘晨寂,我瞅着那大夫比起蝶老板来也不遑多让,再说最近很有些人打他主意,他能有个王 爷作靠山也不会不愿意的吧——嗯,有这两位珠玉在前,轩儿应该很安全。夫人应该放心了?”太守夫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再则说,就算 王爷垂爱,”唐太守慨然道,“轩儿反正是男孩子,又不是姑娘家,就当如大厕撇个大条崩裂了屁股,有什么大不了!”太守夫人掩耳。感情 唐太守是不开粗口则已,一开起来,压过夫人几个重量级。“再再则说,”唐太守还要继续安慰夫人,“王爷在京里早有这种名声,可都是你 情我愿,也没听说用强的,完了之后,人家该娶媳妇就娶媳妇,王爷也从没霸着。轩儿快成亲了,王爷体恤,绝不会从中作梗的!”太守夫人 没话好辩了,但还是生气道:“要说,你自己去跟轩儿说,我才不去!”“当然是我去,”唐太守道,“不过儿子媳妇面前,还劳烦你怎生找 个说法,支吾过去„„”太守夫人哼了一声,转身不语。唐太守晓得照夫人惯常的性子,这就是允了,松口气,正准备蹑足而退,太守夫人狠 狠啐道:“什么名门!狗皮倒灶的混帐窝坑!”唐太守苦笑一声,想回她:“皇家还要混帐哩!”终没敢说出来,闭嘴走了。这便是唐静轩带 着一位陌生公子上振风塔的前因。第七十七章 清心借画来写意(1)唐静轩初见七王爷时,是有点惴惴的。爷爷给他下任务时,用词比较文雅, 没提撇大条崩屁股的话,但也暗示他,养孙千日用孙一时,家荣我荣家败我败,要作好为家族作牺牲的准备。唐静轩给七王爷行礼时,就情不 自禁的某个地方很不得劲儿。“唐公子免礼。”七王爷对唐静轩倒是很客气,赐座看茶,娓娓问些风土人情,忽道,“唐公子有些不自 在?”“啊!这个——”唐静轩想找句场面话来圆一圆,当不得脸已经红了。“看来唐公子也听说了小可的名声。”七王爷感慨道。“小人不 敢!”唐静轩赶紧离席深揖。“坐。”七王爷摆手道,“静轩哪,我看咱们也别客气了——你应该比我小上几岁?我是肖午马的。”“小人肖 酉鸡。”唐静轩忙答。“那末,愚某忝居兄位了——贤弟哪,你当然是好女风的。”“小人„„”唐静轩只想找个地缝钻。“贤弟,”七王爷 神色如常,“诸人与你坐在一起,是否必须担心被强暴?”“„„”这是什么话?“你与诸人坐在一起,是否立刻想拉她上床?”“„„这简 直的不是人话!”“先,圣武王想禁酒,命差人凡见造酒工具的,即行羁押,周公劝谏,与武王行见一男一女,即禀告曰:‘请拘此两人。’ 武王奇问:‘他二人犯何条?’周公告曰:‘私情。’武王更奇:‘何知二者有私情?’周公答曰:‘虽未见私情,然俱藏私具。’武王大笑, 遂废前令。”“„„”怎么连

中古史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练习答案

中古史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练习答案

中古史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练习答案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必记知识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南北经济趋向于平衡。

⽂化领域,数学、农学、医药学和地理学等科学技术,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2.六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三吴最发达。

3.东晋诗⼈陶渊明的⽥园诗,内容清新⾃然、风格朴实恬淡。

4.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

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

5.以曹操⽗⼦为代表的诗⼈,写出了不少内容充实、风格苍凉⽽⼜富有⽣⽓的诗赋,史称建安⽂学。

⼆、选择题1. 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 A )①江东②长江流域③岭南④闽江流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农业呈现的总体特征是( )A.恢复和发展 B.边疆的开发 C.农作物品种增多 D.迅速发展点拨:B、C两项分别是北⽅农业恢复和发展及南⽅农业开发的表现。

D项是对南⽅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吴国培育出⼋辈之蚕,缫丝质量很⾼ B.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C.南⽅盛产⽩瓷,北⽅创造出青瓷 D.纸产量⼤增,成为主要书写材料4.《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不录。

”对这段引⽂理解正确的是( C ) A.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B.总结了我国6世纪前南北⽅劳动⼈民的⽣产经验 C.含有重农抑商思想观念 D.反映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状况5. 南北朝时期⾄唐代,佛教盛⾏所造成的后果有( )①⿇痹了⼈民,⼀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盾的激化②佛教建筑——⽯窟艺术得到发展③统治者促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④浪费了⼤量的社会财富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点拨:佛教盛⾏⿇痹了⼈民,给⼈们以精神的慰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章节测试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章节测试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部分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曹操《短歌行》中两次引用的古诗成句出自A.《古诗十九首》B.《古诗为焦仲卿妻作》C.《离骚》D.《诗经》【解析】(P157):D 本题考查《短歌行》所引用古诗的出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2.曹操《短歌行》用“周公吐哺”典故所表达的意思是A.礼贤下士B.食不下咽C.哺育贤才D.激于义愤【解析】(P158):A 本题考查《短歌行》中典故的含义。

相传周公常常吃饭时停下来接待贤者,于是人心所向,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

所以此处用“周公吐哺”喻礼贤下士。

3.写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著名诗句的是A.曹操B.曹丕C.陈琳D.王粲【解析】(P158):D 本题考查名句出处。

题中名句出自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4.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所选用的典型事例是A.千里无鸡鸣B.饥妇弃子C.老兵无家可归D.守卒诀别妻儿【解析】(P158):B 本题考查《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的典型事例。

由文中“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可知。

王粲截取“饥妇弃子”这一典型生活画面,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也隐含对制造战乱者的谴责。

5.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的“南登霸陵岸”,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向往汉初“文景之治”B.向往光武帝中兴汉室C.向往汉高祖与民休息D.向往汉武帝文治武功【解析】(P159):A 本题考查《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的思想感情。

霸陵是汉文帝陵墓所在,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汉初“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那样的明君的渴盼。

6.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A.当阳城楼B.荆州城楼C.安定城楼D.麦城城楼【解析】(P160):D 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麦城城楼。

7.王粲《登楼赋》中,写到虽遭囚禁仍弹奏楚国乐调的古人是A.庄舄B.钟仪C.孔子D.范蠡【解析】(P159):B 本题考查《登楼赋》中典故的内容。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曹丕将文体分为八目四科(八种四类)
八 目 ( 八 种 )
无 韵 之 笔 有 韵 之 文
奏 议 书 论 铭 诔 诗 赋

理 实
言偏 形于 式语

想偏 内于 容思
四 类 ( 四 科 )
• “文本同而末异”的理论意义: • 1、曹丕综合提出各种文章体裁与风格的关系
问题,这在批评史上尚属首次。这种因风格异
• 3、佛教的盛行


魏晋时期是宗教崇拜的时代。
魏晋玄学主要发展了老子的贵无哲学, “无”正好与佛教的“一切皆空”相似。 刘勰:“动极神源,其般 若之绝境乎!”,即谈玄学的 “贵无”。 “无”与“空”的相通是 玄学与佛学之融合的重要表现。
• 玄学与佛教的融合:
佛 •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 佛教传入之初即与中国的神仙方术思想结 合,佛法与道术相混。因为佛教宣扬无为无欲, 精灵起灭,中国人常常视佛为仙,视佛法如道 术。 汉代佛教被称为“佛学 方术化”时期,与此相衔接 的则是魏晋佛教的“佛学玄 学化”时期。
• “备善”和“相轻”: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文人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 也‛。 例子:“傅毅之于班固,仲伯之间耳,而固 小之。‛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 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 亦良难矣!‛
• •

文人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曹丕用丽来概括诗赋的风格特征较为准确地标示出了文章与文学在语言风格上的区别指出了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形式美表明了那个时代文论家对文学独立和文学自觉的体认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档资料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档资料

1、玄学兴盛与三教合流
① 时代局势促使汉儒学式微。
先秦孔子儒学是把上古具有神学色彩的巫祝文 化人学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董仲舒又以 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之说,将人学化的儒学重 新演变成神学化的儒学,并促使神秘主义的谶 纬迷信学说大兴。其间,以名物训诂为宗旨的 古文经学家们继起反击董学及谶学,促使儒学 式微。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儒学之统治 根基已朽。加之东汉末期桓、灵帝时,宦官专 权,党锢之争中许多忠君忧道的正义儒士横遭 杀身之祸,人们遂向心老庄,庄学开始占据士 人之心,并以此文化局势走向新的魏晋时代。
魏晋玄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三个文学批评范畴的形成与演变。
(一)才性四本
才性论是玄学清谈的话题之一。才性之说始 于荀子,他虽才、性并举,但重儒家之德性 而轻才情的。魏主曹操标举“唯其才”,才 是向儒之德性挑战,重才轻性。又有刘劭 (shao,邵音)著《人物志》,以才性为纲 要,建立人格类型学说。
③ 以道释儒,儒道兼综。
汉魏之际,有两种以道学释儒学的倾向。 一是三国时荆州经学派王肃伪作《孔子 家语》,杜撰出孔子拜老子为师之事, 并以道释儒,用老子之道说孔子之道, 目的是想继续宏扬儒学。另一个是正始 年间玄学家王弼,他亦用老庄之道释孔 儒之道,以“无”为儒道之极,他变通 儒道之目的在宏扬老庄道学。
② 汉魏之际庄学大兴。
汉魏之际,社会动荡,战乱纷纭,人们生死无常, 前途与命运都无力自主,士人的心灵痛苦无法用儒 学解脱,于是庄学大兴,借庄学之清静无为思想以 作灵魂安顿之家园。诚如闻一多云“……”(见教材 p136)。老庄哲学有2点符合当时人们心灵的需要: a.道家宇宙本体论之“道”给人以思想依托。儒家 的忠君、民本、仁政、德行等道德哲学已无力振奋 乱世士人之心。以道为本的思索更能让人明确思考 及思考者的终极价值。b.老庄的清静无为之政治和 修身学说更合当时士人的心灵需要。儒家讲立功树 名、修身立德,使许多人行名教之饰,实干追名逐 利、尔虞我诈、虚伪做作之事,这为许多正派士人 所不齿。而老庄之无欲无争、不名不利、还人性本 真等政治、修身之说很快得到士人广泛认同。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19年,凡24年)。

这个时期,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名存实亡。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政治状况和作家创作状况来说,都可以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所以一般的文学史论著都把它列入魏晋南北朝文学阶段。

一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是中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

东汉末年,随着黄巾大起义之后而来的是董卓之乱和以后的军阀大混战。

经过这样长期的战乱,中原社会残破不堪,人民的死亡和生产的破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正如曹操诗中所说的,是“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篙里行》)。

这种现实生活的惨景和生活于其中的惨痛经历,却为当时的诗人提供了极为真实生动的创作题材,激起诗人不能自已的创作情绪,开创了一个创作的繁盛时期。

纵观建安文学的总体情况,建安文学反映了建安时期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广大人民不满国家残破、热烈追求统一的理想和愿望,它真实地反映了动荡社会的惨景,发出了怜悯人民苦难的呼声,并为建立统一局面,实现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而引吭高歌,形成了刚健有力的“建安风骨”。

《文心雕龙·时序篇》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这就是对“建安风骨”的概括。

具体的说,就是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使内容和形式有谐美的统一性,这就是所谓“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作家主要有“三曹”、“七子”、蔡琰等人。

1、“三曹”⑴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安徽亳县)人。

生前官至汉丞相,封魏王。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是一个具有宏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在当时的纷乱社会中,曹操有着过人的政治识见。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① 文本同而末异。
曹丕之言本末,“本”指文学的共同本质, “末”指文体的特征,文学本质上是相同 的,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但不 同文体有不同的语言形式、体格风貌等, 故曰“文本同而末异”。这与先秦儒学以 德为本、以文为末的观念相去甚远,表现 出文的自觉与独立意识。
② 四科八类之分类。
玄学即以得意而忘象忘言为解读经书之法,并 尚玄虚义理之清谈。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在 推重“言外之意”、“文外重旨”的虚灵含蓄 之美。
3、魏晋玄学对文学批评的巨大影响
宗白华《美学散步》云:“汉末魏晋六 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 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 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 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 时代。” 魏以降,精神的自由解放与文 学创作繁荣共同促进了文学批评的繁荣 发展。主要体现为:
二、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187—266年),字子桓,曹操次 子,沛国谯人,建安25年(220年)立魏, 史称魏文帝。其《典论》一书已佚,其 《典论·论文》篇为后辑得,其名论 “文”,其实是论“文人”(作家), 其论文人又受玄学才性论影响,重才轻 德,推重创作个性与才能。
曹丕之前亦有文学批评专门文章,但或对一人
这种学术走向导致的结果则是学人思想 中兼容了儒、道二学。
④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为大家,主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故谓之玄学,实 为哲学。玄学兴于正始,衰于南朝,其间历“道学 复兴”、“儒道兼综”、“三教合流”三期,最后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魏晋玄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三个文学批评范畴的形成与演变。
(一)才性四本
才性论是玄学清谈的话题之一。才性之说始 于荀子,他虽才、性并举,但重儒家之德性 而轻才情的。魏主曹操标举“唯其才”,才 是向儒之德性挑战,重才轻性。又有刘劭 (shao,邵音)著《人物志》,以才性为纲 要,建立人格类型学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授课题目: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史学发展的特点、史籍类型的演化以及重要历史著述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了解隋朝修史对唐朝修史的影响、唐初史馆及监修制度的确立及对后世修史的影响,了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及杜佑《通典》体例、内容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国志》的内容、特点;裴松之《三国志注》的特点;《后汉书》在沿袭《汉书》体例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唐修“八史”的条件;唐代设馆修史;刘知几与《史通》;杜佑与《通典》。

△授课对象:历史专业一年级△授课时数:6学时△授课方式:讲授第一节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一、时代特点与史学发展趋势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史学成长起来以后走向发展的时期。

700年左右历史的时代特点,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史学的发展。

首先,门阀政治的形成,政权的更迭和对峙,推动了皇朝史撰述的发展,出现了“一代之史,至数十家”的盛况;同时也推动了姓氏之学的发展,谱学之书的撰述成为这个时期史学活动的时尚。

这是门阀地主政治在史学上的突出反映。

其次,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时代特点,反映在史学上,一方面是推动了各民族对国史的撰述,隋唐时期将其列为正史,扩大了民族史撰述的内容;另一方面,这时期的许多历史著作突出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

历史记述反映在地域上和内容上更加宏富了。

其三,民族大融合反映在思想领域中,是“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的观念形成,在唐代的许多历史撰述中都有突出的反映,比秦汉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了更多的对于多民族国家之历史的自觉意识。

其四,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外交通、域外情况撰述的发展(《法显传》、《大唐西域记》、《高僧传》等)。

其五,不少王朝重视以皇家的力量组织官书的撰述,并做出了成绩。

南北朝演义译文

南北朝演义译文

南北朝演义译文南北朝演义介绍南北朝演义是一部古代历史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英雄主义。

本文将为您呈现南北朝演义的精彩故事,让您感受这段历史的动人之处。

第一章南朝刘宋的兴衰刘宋的兴起公元420年,刘宋建立,刘义隆成为首位皇帝。

刘宋秉持着温和的统治风格,推行文治政策,重用文臣。

如刘义隆培养了文学家刘直,使刘宋国力大增。

刘义隆之死然而,刘义隆晚年迷信佛教,疏于政务,导致统治衰弱。

公元464年,刘义隆去世,子刘子业继位。

刘义隆的遗志刘义隆死前交代给太子刘劭:“国事关系万世,务必稳定国家。

”刘子业继位后,却因无能,弄权,以致国势日渐衰弱。

第二章北魏的崛起北魏建立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了北魏,这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国家之一。

北魏政权秉持鲜卑民族的传统文化,以统一全国为目标。

拓跋珪之死公元409年,拓跋珪去世,其子拓跋恪继承了北魏王位。

拓跋恪采用民族融合政策,吸收汉族文化,推进国家统一。

鲜卑族与汉族的冲突然而,鲜卑族与汉族的文化差异深远,这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

相继出现了多起鲜卑族和汉族的冲突,给北魏造成了巨大的内外压力。

第三章南北朝的交锋南北朝的对峙刘宋和北魏在南北朝时期展开了多次军事和政治对抗。

北魏采用了攻势和统一战略,而刘宋则采用了守势和防御战略。

刘宋的败亡公元479年,北魏发动了对刘宋的最后一次进攻。

刘宋由于内部腐败、军队士气低落以及北方强大敌人的压迫,最终被北魏所灭,刘宗完全覆灭。

南北朝的影响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地图,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朝的政治斗争和战争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结论南北朝演义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小说,通过讲述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和复杂。

它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也对我们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南北朝演义,感受那段历史所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第三章
第一节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5、张僧南朝萧梁时期最活跃的画家,佛教题材。

“张家样”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疏体”
6、梁元帝萧南朝画家。《职贡图》 绎
第三章
第一1节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7、曹仲北朝,来自北齐的画家。

“曹家样”
“曹衣出水”
8、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 《北齐校书图》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3、顾恺东晋,“画绝、才绝、痴绝”三绝。

“传神”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记忆方法:一毫变 二描密 三家、绝 四传神
“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笔法如春蚕吐丝。 “密体” “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与南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大家”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第三章
第一节3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1、曹不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佛像之祖”
“吴国八绝”之一。
“落墨为蝇”
2、卫协西晋画家,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评价其作品“伟而有气势、巧妙精于思” “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第Βιβλιοθήκη 节4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三章
第一1节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章节总结
第三章
八个画家 曹、卫、顾 杨
陆、张、萧
曹、
速记口诀:草 胃咕噜胀,草扬 草足吴胜 顾陆密 张疏 长草样
第一1节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真题链接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在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练习题,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1. 第一章:秦朝和汉朝本章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题来巩固相关知识:题目一:请简要回答:秦国如何实现统一六国?题目二:请列举汉朝的几位重要皇帝。

题目三:汉朝时期,出现了哪些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2. 第二章:三国时期本章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蜀、魏、吴三国的兴衰以及三国混战的原因。

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题来加深对三国时期的理解:题目一:请问何为三国时期?它是如何形成的?题目二:请介绍蜀国的刘备、魏国的曹操以及吴国的孙权。

题目三:为什么三国时期会出现长时间的战乱?3. 第三章:南北朝本章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南北朝的兴亡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题来复习南北朝时期的知识:题目一:请问南北朝时期是指哪个历史时期?它的出现与何因有关?题目二:请简要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和北朝。

题目三: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4. 第四章:唐朝的繁荣与贡献本章主要介绍了唐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等重要内容。

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练习题来加深对唐朝的了解:题目一:请简要叙述唐朝的历史背景以及它的政治制度。

题目二:唐朝时期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题目三:唐朝的开放政策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何贡献?总结:通过对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的回答,我们能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练习题,理解其中的道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通过多种途径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历史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典型衣服 (一)襦裙 (1)典型襦裙——束腰衫裙 ①形制
上衣对襟束腰,大臂 窄袖,小臂处十分宽松, 领袖缘边,袖口缀有不 同颜色的贴边(贴袖), 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 系一围裳,称腰采,以 便束腰。
②穿者效果: 整个外形呈现 较多的曲线,衬 托出少女亭亭玉 立的身姿和妩媚 动人的风韵。
(2)传统襦裙 ①有交领大袖宽襦,也有窄袖紧身襦。
2、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魏晋服饰风度)
(1)束缚人们的礼仪被粉碎,男女服装趋向宽 博 男女袍、衫不受衣祛的约束,日渐宽博,以宽 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褒衣博带:宽袍大带。
晋顾恺之洛神赋 图之远游冠
小冠、高齿履、大袖衫
(2)文士在服饰上表现出反传统,突破 了旧的礼教,由衣着宽博,袒胸露脯的豪 迈文人,形成一种放荡不羁jī的着装。
(3)女装腰位提高,注重比例协调,款式多 为“上俭下丰”,装饰图案自由流畅,具有飘 逸、洒脱的轻快感受。
“上俭下丰”的襦裙装: 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 大; 裙多折裥裙,裙长曳地, 下摆宽松,强调腰部纤细, 并配以高髻与丰盛的首饰, 从而达到俊俏潇洒、飘然若 仙的美学效果。
“上俭下丰”的深衣:下摆变化丰富,配戴有数 条飘带,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shà 是迷人。
3、佛教对服饰的影响
①受佛教影响的纹样有:忍冬、莲花、孔雀、 狮子、大象及神像。 ②受佛教影响的妆饰 受金佛像启发,女子流行“额黄妆”。即用黄 色颜料染画在额间。
③受佛教影响的汉服形制 佛教对人体较为崇尚,服装出现紧身款式。女 子用围裳(腰采)束腰,服装款式“上俭下丰”, 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典型服饰有束腰衫裙 和杂裾垂髾服。
第一节 社会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1、社会动荡与民族交融 (1)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处于激烈动荡之中,战乱频繁, 各族人民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少数民族 的服装也影响了汉民族的服装。 (2)魏前期废除儒说,由于一元化的 政治瓦解,出现了多元文化场面,玄学兴起、道 教及佛教思想盛行,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 价值观。轻视礼法,崇尚自然。不受传统束 缚的自由意识的觉醒,直接影响了服装观念 和服装风尚的变化。
侍从戴笼冠, 穿衫子;贵 族穿大袖衫。
2、服用情况 (1)是文人及上流社会的服饰特征之一。 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 (2)朝服的大袖衫是交领右衽形。
(3)文人多穿对襟大 袖衫。袒胸露脯。 “竹林七贤”就是 这方面的代表。
(二)裤褶 裤:指有裆裤(满裆裤) 褶:为裤褶套装的上衣。 (1)胡人裤褶:上穿左衽或对襟上衣, 下穿有裆裤,腰间束带。
(三)裲裆
(1)形制:于现在的背心相似,是前后各一片, 在肩部用皮制的搭襻连缀(由两条带子相连),腰间 以皮带系扎。 (2)服用情况 ①男女都可穿着。 ②一般外穿,妇女开始多穿在里,后也外穿。
二、首服 (一)典型首服 1、小冠 ①形制 前低后高,顶平, 中空如桥,形小只在头 顶部罩住髻。 ②服用情况:不分 等级都可服用。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公元581(共361年)
三国 220-280
西晋 265
东晋十六国 317-439
南 南朝429-589


北朝386-581
魏 蜀 吴
317
东晋
十六国 宋 齐 梁 陈
北魏 东魏
曹 刘 孙 操 备 权
南方
北方
南方
汉族执政
北齐 西魏
北周鲜卑人
公元220年后,曹操、刘备和孙权各立国号,魏、蜀、吴三国鼎立,经过多年 征战,魏灭蜀,魏有被废建西晋,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混战的局面,晋之 后,出现了南朝和北朝。
(2)玄学对士大夫(文人)服饰的影响 使士大夫服饰形成放荡不羁jī的服装风格, 士大夫开始追求“精神、格调和风貌”的体 现,他们穿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胸露 腹,去冠散发,全然一副与世隔绝、隐居山 林的悠闲洒脱之态。
竹林七贤:三国魏末晋初七人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
为竹林七贤。七贤是:嵇jī康、阮籍、山涛、阮咸、王戎、向秀、 刘伶七人博览群书,情趣相投,在诗文、音乐等等方面各有其长。
第三节 染织业的发展
1、纹样类型 ①有受西域文化影响的纹样出现,如莲 花纹、忍冬纹、串花纹、葡萄、孔雀、狮 子、大象等。双兽对鸟、对兽对鸟。
②出现西域纹样与汉传统吉祥铭文结合的纹

如天王化生纹,由莲花、佛像及天王字样组成, 孔雀联珠罗,亦是波斯、印度及中国文化特征相互 结合而来的典型纹样。 ③在几何骨架内或间点缀动物、花叶、圆圈、 散点的四方连续图案。显示衣装的素雅格调。 纹样结构有方格兽锦、联珠等。 ④小几何纹。
(1)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服饰文化及汉 服被胡人采用。 ①孝文改制原因
Ⅰ、为强化中原的统治,体现等级及服 饰的文化效应。 胡服重使用功能,兼有审美功能,而比 较缺乏中原汉族有悠久传统的强烈的政治 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认为穿着本族 服饰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显贵。 Ⅱ、改变着装习惯 北魏统治为长治久安,借汉族衣冠来改 造本民族相对落后的着装习惯。
高齿履、
重台履。
2、靴 有着靴的。但不能 作为正式鞋履穿用。 3、木屐(jī) 木屐在南朝盛行,但 作为正式访友,宴会等 场合应穿履若穿屐则被 认为“仪容轻慢”。 木屐开始女人圆头, 男人方头,后女人也方 头,与男人无别。 4、平民有人穿草鞋。
北魏软靴
四、发式与首饰
1、魏晋流行假髻 (1)命妇假髻 假髻上有歩摇、花 钿饰件,按数量多少定 命妇的尊卑。 (2)普通妇女假髻 比较随便,髻上的装饰不 复杂。


2、帽
(1)白纱帽,为皇帝戴。
(2)风帽 (3) 合欢帽:顶为圆状,由两片面料 合缝于中央。
合欢帽
3、进贤冠(梁冠) 百官戴的进贤冠梁数比秦汉时多,增加 到了五梁。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之别。
晋顾恺之洛神赋 图之远游冠
第二节 女子服饰 一、此时审美标准与服饰特点 1、审美标准:以瘦、潇洒、飘逸与曲 线为美。 2、服饰特点:款式上俭下丰。
交领大袖宽襦长裙
交领窄袖小襦长裙
②有大袖对襟襦裙
③受胡服影响穿左衽襦裙。 ④接近隋代时有窄袖合领衣,长裙,腰线甚高。
还有其他裙饰。晋人《东宫 旧事》记太子之妃服装,有 絳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 丹纱杯文罗裙等名色。可见 女裙的制作已很精致,质料 颜色也各不相同。
(二)典型深衣——杂裾垂髾(shāo)服 ①形制:在深衣下摆加韱(xāin纤)髾。 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 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 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 层层相叠。并在腰部加围裳 (腰采),从围裳伸出的长 长的飘带。 韱(纤):从围裳伸中 出长长的飘带称为韱。 髾:在衣服下摆施加相 连接的三角形装饰称为髾。
思考:文人为什么散发袒胸? “竹林七贤”不主张过分讲究和雕 琢,力求自然脱尘、朴实、纯真,粗服 乱头体现了智慧美、自然美和放荡美。 宽衫大袖,随意裸裎ché ng。放荡不羁 jī,重在人的神态。打破衣物束缚,别 出心裁的展现了人的意态美、精神美。
5、南北朝时期汉胡文化的融合对服饰的 影响 (南北朝时期汉胡文化交融的特点) 在南北朝时代,发生了史称“孝文改制” 的服饰改革事件。孝文改制是古代服饰的第 二次变革。 鲜卑族(现锡伯族)的孝文帝全面推行汉 化政策,着意改革鲜卑旧俗。 孝文是鲜卑族,是北魏孝文帝拓拔宏, 公元494年孝文帝改制。
北朝受胡服影响出现“上俭下丰” 的裤褶:上衣配大口裤。
武士服
第二节 男子服饰 一、典型衣裳 (一)大袖衫 1、大袖衫形制 (1)大袖衫:为上 衣下裳连裁连制的大袖 且袖口不收缩而宽敞的 长衣。 (2)种类:有交领 右衽直裾式和对襟式, 对襟式可开胸不系衣带。 分单夹两种。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 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笼冠成为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之一。本图为大袖宽衫展示 图及漆纱笼冠。
②韱髾的作用及效果 作用:走动时可起助长 动姿的作用。长长的飘 带也为女性增添了妩媚。 效果:走起路来,随风 飘起,如燕子轻舞,煞 (shà )是迷人。
杂裾垂髾服 展示图
到南北朝时,杂裾垂髾服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 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③杂裾垂髾服美学特点: 此衣宽大,但束高腰,这 样在视觉上就延长了下身, 给人一种修长和轻盈感,巧 用了肥大和瘦长的对比的关 系,能够表现身体曲线,同 时衣的下摆形成的曲线产生 动感,十分优美挺拔,再加 上高髻发式,形成统一完美 和整体感很强的装束,使着 装者显得十分端庄、华贵。 ④服用:风流女子
(2)汉族穿的裤褶 ①在胡人裤褶的的基础上,多加肥袖管 (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左衽改为右衽, 有交领大襟和对襟两种。
②裤有小口裤和大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 大口裤有喇叭裤。
大口裤作舒散式, 即成为下裳(裙) 的式样,便可当 一般礼服(常服) 使用,着之可入 殿省。
③缚fù 裤:用长带把大口裤裤管膝盖 部位扎紧(缚住),这种带缚带的裤子称 为缚裤。 (3)服用情况 ①天子、百官、百姓男女都可以穿。 男女都可穿。
②改制服饰的措施
Ⅰ、以汉族的衣冠模式制定了北魏鲜卑族冠服 制度 Ⅱ、命令全国人改穿汉服。
(2)胡服的实用功能比汉服优越,胡服被汉族 采用。 ①盛行胡服的裤褶xí ,裲裆liǎngdāng 裤褶xí :上衣下裤。 裤:指有裆裤(满裆裤) 褶:为裤褶套装的上衣。形制类似于汉族袍式, 是比袍短,比短襦长的上衣。 ②服饰裁剪日趋合体(变瘦)。
北朝树纹锦
2、印染 开始有扎染,能染圆点、条纹等图案。 3、纺织材料 开始种植棉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饰(课本57页) 1、魏晋南北朝时的玄学思想对服饰产生了 什么样的影响(士大夫的着装特点)? 2、南北朝时期汉胡文化交融的特点 3、佛教及其艺术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饰补充作业 1、魏晋南北朝男子典型服饰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时审美标准是什么?列举女 子典型服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