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物理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是中学物理必修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全面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点不仅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也是为高中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5.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 弹性力:胡克定律,恢复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二、能量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由于物体所处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冲击和摩擦力情况下,机械能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4.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冲量是外力在一段时间内的作用量。
牛顿第二定律也可以表示为 F =Δp/Δt。
三、物质的组成和运动状态1.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分子运动学理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运动具有热力学定律。
3. 浮力和密度: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
四、热学1. 热能和温度:热能是物体因为温度不同而具有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 热传递: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功定理,热能的增加等于系统所吸收热的数量减去系统所做的功。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不可逆定理,不可能将热量全部转化为功。
五、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 成像原理:光学成像可以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实现。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5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种类:a.熔化:物质由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吸热) /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b.凝固:物质由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放热):/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c.汽化:物质由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吸热) 有蒸发沸腾 /沸腾,蒸发,酒精挥发d.液化:物质由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热放) 方法: 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露,雾,“白气”e.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吸热)/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f.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放热)(简记为“三态六变”)。
霜,雾凇,冰花,雪g: 除此之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6.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北师版初二物理第1讲:物质的状态、温度(教师版)
物质的状态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体存在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温度计的结构、原理以及分类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4.温度计关于误差的计算一、物质的状态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二.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实验温度计寒暑表无-30—50℃1℃同上题型一:生活中的温度例1.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重庆冬季的最冷气温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析:A、感到舒适的温度是约在23℃,故A正确.B、重庆冬季最低温度应该在0℃左右,故B错误.C、成年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C错误.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错误.答案:A.题型二:物质的状态例2:(1)水有哪些状态?(2)不同状态下的水,他们的体积、形状是否固定?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解析: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状态:气体的水蒸气,液体的水,固体的冰,再根据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特点,作答即可。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混淆.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1)试管应2)海波不宜(3)加热应2℃.冰在0℃时是思想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法,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等优点.解:对照图甲,EF段表示温度逐渐降低,晶体放热,物质处于液态;示温度不变,是晶体放热的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低,此时物质放热,处于固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
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这是5kg花生油”。
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大海赚了B.刘大海亏了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视力表上的E 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5.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6.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三种状态学案苏科版
初二物理物质的三种状态学案苏科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物质的三种状态教学内容:1.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固体升华时要_____热;气体凝华时要_____热。
2.自然界中的一般物质都存在、、三种状态。
常温下,铁、铜是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是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水银是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重点、难点:1.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 能利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3. 知道水的循环过程。
4. 知道节约用水的意义。
【典型例题】例题一:现在的宾馆、饭店的洗手间里往往装有感应式热风干手器,洗手后把手放在下面,热烘烘的气体吹出来,一会儿手就被烘干了,这是什么原因?分析与解答:此种热风干手器,其工作原理相当于电吹风,内部有电阻丝和电风扇,工作时会吹出热风。
把手烘干,就是要使手上的水分蒸发,而提高温度和增加空气的流通速度能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
这就是手很快被烘干的原因。
例题二:什么是“干冰”,它有何用途?分析与解答:“干冰”并非通常所说的固态的水,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它的特点是从固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此特点,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在医药、科研上有大量的应用。
【模拟试题】1.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这是现象。
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为水蒸气。
2. 利用干冰的,可以使运输途中的食品保持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3. 白炽灯使用的时间长久了,就会发现灯泡变黑了,这是因为钨丝温度升高后,先成钨蒸气,随着温度的降低,又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壁上。
4. 利用冰能制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下)面。
3.2熔化和凝固(含视频) (教学课件)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小练笔 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水就是水,冰就是冰,它们不能相互转化 B.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C.气体的流动性比固体好,固体的流动性比液体好 D.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如铜、铁等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变成冰。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融化,例如冰变成水。
随堂练习
融化和凝固
1.用电烙铁对断开的电脑电路进行焊接,焊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融化
B.先融化后凝固
C.凝固
D.先凝固后融化
晶体和非晶体
2.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C )
A.石蜡 玻璃 沥青
B.石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 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 答案:(1)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由于冰 熔化时吸收热量,使其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冷空气比热空气 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2)影响: 春天冰雪熔化气温较低,常会使人感冒,因此春天要多穿衣服 来保暖;炼钢炉旁,钢水凝固成钢锭会放出大量热量使炉子周 围温度很高,因此炼钢时工人要戴防高温面罩和手套并远离炼 钢炉。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融化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做 凝固 。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些 固体叫 晶体 ,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上升的固体叫做 非晶体 。
新课导入
想一想:生铁是如何化作铁汁飞向空中的呢?
点击播放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所有的物质常见的状态就是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化学状态概念的理解
化学状态概念的理解化学状态是描述物质存在的形式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的概念。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状态,同时还包括等离子体、分散相、溶液等其他特殊状态。
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它表现为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分子间具有较为紧密的排列和规则的结构。
在固体中,分子在空间上具有较小的自由度,只能作微小的振动。
而固体的强度和硬度主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金属的离子键和共价键,这些作用力使得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有接近但无序排列、不规则的结构。
液体具有较小的体积和形状上的自由度,但具有较大的分子间距离。
液体的特点是可以流动、填充容器并形成平面,同时具有表面张力等特殊性质。
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相变通常发生在物质的熔点和冷凝点。
气态是物质的第三种常见状态,气态物质的分子之间间距较大、无序排列。
气体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形状上的自由度,分子具有较高的热运动能量,可以不受限地移动和扩展,充满整个容器。
气体的特点是可压缩性较强,并且气体的热膨胀和低密度使其具有较低的凝结点和沸点。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殊状态,是由电离后的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高度电离气体。
等离子体在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形成,可见于太阳和其它恒星的外层、发光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切割与焊接等。
等离子体对于高温物理研究、核聚变和等离子体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
分散相是指在其中一个物质中悬浮的小颗粒或液滴等微观粒子,被称为分散相。
分散相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与连续相(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分散相的形成可以是由化学反应、机械作用或热力学因素引起的,常见的例子有胶体、气溶胶等。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相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充分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成键和解键反应是溶液形成的物理基础。
溶液是化学反应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参与者,如溶解、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物理状态
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注意: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过程是固态水(冰棍)先升华为水蒸气(气态水看不见)再液化为小水滴(能看到的“水蒸汽”是液态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了。
水蒸气(气态水)烫伤要比液体水烫伤更厉害,因为从气态到液态要放热的。
夏天打开雪糕后看到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其方向是向上-;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变成液态的;火箭的第三级里氢和氧都是以液态装在火箭里的,它的最大好处是-体积较小,容易携带-物态变化:吸热:固态→液态融化【比如冰融化成为水。
液态→气态汽化【汽化分为两种,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做到,仅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液体内部表面都发生剧烈的汽化,需要达到该物质的沸点并且继续加热。
固态→气态升华【最常见的为樟脑丸。
当然,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也算。
因为要吸很多热,所以干冰多半被用来吸热保持凉爽(比如买哈根达斯雪糕附赠干冰一袋)放热:气态→固态凝华【和升华相反的状态气态→液态液化【比如夏天把冰放在果汁里,不久后杯壁上出现了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杯壁放热液化成了小水珠。
液态→固态凝固【比如冰成为水。
【水蒸气(气态水)烫伤要比液体水烫伤更厉害,因为从气态到液态要放热的。
】解释:沸腾后的水以及沸腾后成为水蒸气的水,同样是100℃,但是沸腾后的水要比水蒸气烫手。
沸腾后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是持续吸热,自然会更烫手,而水蒸气已经过了临界点,遇到冷空气就会开始放热,它本身也逐渐降温,自然不会那么烫手。
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雹: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也就是凝华)雾(液态)低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便是雾霜(固态)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物体凝华成的大冰晶附在物体表面便是霜雪(固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在云上凝华成大冰晶下落便是雪雨(液态)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在云上液化成大水珠下落便是雨云(液态和固态共存)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便组成云冰花(固态)由于温度降低水蒸气凝华在玻璃上形成冰花。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一、基本介绍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变化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1]三、重要性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
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晚年发生收缩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怜的。没有生机的星球。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199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德热纳在诺贝尔奖授奖会上以“软物质”为演讲题目。
每个分度值表示1℃】⑴固体的分类:①晶体:a.定义:有规则结构的固体;b.实例:雪花。钻石。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所有金属;②非晶体:a.定义:无规则结构的固体;b.实例:玻璃。松香。蜂蜡。沥青。塑料。橡胶等。【注意: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体。可见。晶体和非晶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⑵固体的熔化特点: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
以及至今人们了解非常有限的黑洞都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压碎”。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从原子核里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这样一来。物质的构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此时此刻却都变成了中子。这样的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叫做“中子态”。这种形态大部分存于一种叫“中子星”的星体中。
基础物理学 流体力学 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第二章 流体力学
学习目标
1.掌握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黏性定律和泊肃 叶定律,并会应用它们来解决理想流体和黏性流体的 有关问题。 2.熟悉理想流体、定常流动、黏度等相关概念,黏 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与能量损耗,斯托克斯定律与收 尾速度。
3.了解层流、湍流、雷诺数及其关系。
第二章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广泛应用:
P1 可对这两小块流体应用 功能原理。
v1
h1
h2
第三节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1 2 1 2 E Ek E p mv2 mgh2 mv1 mgh1 2 2
A A1 A2 p1s1 (v1t ) p2s2 (v2t )
E A 整理后:
1 2 1 2 v1 gh1 p1 v2 gh2 p2 2 2
一、理想流体(ideal fluid)
实际流体都有以下两个特性:
可压缩性(compressibility):在一定的温度下,实际流体 的体积随压强升高而缩小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可压缩性。实验指 出,液体的可压缩性比较小,气体的可压缩性比液体大得多。 黏性(viscosity): 黏性是流体抵抗剪切变形的一种属性。 它表现为运动着的流体中速度不同的流层之间存在着沿切向 的黏性阻力(即内摩擦力)。
18cm2
主动脉
毛细血管
腔静脉
主动脉
大动脉
小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腔静脉
第二节 定常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思 考
1. 连续性方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 为何“穿堂风”的流速大?
第三节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一、伯努利方程
研究在 t 时刻S1~S2之间 的流体:
S2
物质结构知识点归纳
物质结构知识点归纳物质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它以种种形式表现出来,包括从最小的量子粒子到最大的星系。
物质结构研究不仅关乎着基础科学的探索,也溶入到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中。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接触到和使用到各种各样的物质。
因此,对于物质结构的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等基本单位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包括了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量非常小。
离子是由一个或一组原子(分子)失去或者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共用电子而形成的电中性粒子。
二、物质的状态与相变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的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物质之间还可以发生相变。
例如,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当水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这就是冰的形成过程;当水温度升高到100℃以下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这就是水的汽化过程。
相变是物质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物质的周期性表现元素周期表是物质结构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组成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排列,提供了元素性质及其用途的重要信息。
四、物质的晶体结构晶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内部规则和对称性的固体物质。
最小的晶体单位叫做晶胞,它是由离子、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单位组成的。
晶格是晶体分子在三维空间内排布的基本单位,它包括一系列节点和网格线。
通过学习晶体结构,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晶体物质的特性,并且可以应用晶体结构设计新型的物质。
五、物质的化学键化学键是描述分子间化学结合情况的重要概念,它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共价键是原子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键,主要存在于分子内部;离子键是由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电子互相贡献形成的键。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中化学必修一是指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必须学习的第一部分内容。
以下是详细的文本: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1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指化学反应前所需要的原料以及进行反应后所生成的产物。
化学反应不仅涉及到物质的质量变化,也涉及到物质的能量、体积等物理性质的变化。
1.2 物质的基本状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状态中。
其中,固态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小,大多数为无规则排列;液态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有些无规则排列,有些呈现密排有序;气态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最大,表现为自由运动的状态。
1.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每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确定的化学计量比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和成分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得出。
1.4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电中性。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具有电性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1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是指原料(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包括反应物消耗、产物生成、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等。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要描述。
其中,化学方程式的左侧为反应物,右侧为生成物,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之间用加号连接。
2.3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质量关系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量关系。
化学反应质量关系是指化学反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各种化学物质的物质量,从而得出化学计量和化学反应质量关系。
2.4 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反应热效应是指反应所涉及的热能在反应中的消耗或释放。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方法包括热容量法、焓差法等。
第三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3.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带负电子构成。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例题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例题2】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______。
答案:物态变化。
【例题3】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5摄氏度B、负摄氏5度C、摄氏负5度D、零下5度答案:-5℃可以读成负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
【例题4】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分析:液体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水银的热涨冷缩,而且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适当的将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可以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细微的体积变化能够清楚的在刻度上显现。
答案:A【例题5】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____℃。
分析: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7℃~103℃之间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列式为:100℃÷110≈0.91℃,则每个分度的值是0.91℃。
当它度数是5℃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7)×0.91℃=10.9℃。
答案:0.91℃/格;10.9℃【例题6】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从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华,这是一个放热过程,答案:熔化,吸,凝华,放。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26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核心考点精讲】1、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种转变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冰熔化成水,熔化要吸热;②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熔点),例如:冰、海波、食盐、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温度,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③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凝固①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水凝固成冰,凝固要放热;②晶体有固定凝固温度(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温度,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③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晶体凝固过程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3、汽化和液化(1)汽化AB:固态BC:固液共存态CD:液态B点:固态C点:液态EF:液态FG:固液共存态GH:固态F点:液态G点:固态①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水汽化成水蒸气,汽化要吸热。
②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①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纸锅烧水)【蒸发】①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2)液化①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水蒸气液化成水,液化要放热。
②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和压缩体积。
4、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樟脑丸变小,白炽灯灯丝变细,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雾凇,窗花,凝华放热。
物质的形态
物质的形态曹则贤一、导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对物质现象的理解是物理学的根本目的。
传统的物质状态指的是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因为人类,当然包括所有的生命,发生的基本前提是水的存在,水的三态早为人类所熟悉。
大致说来,传统的固液气三态是依据物质中分子(对一些物质来说是原子)之间空间关系的不同来划分的。
固体中的分子之间有固定的空间关系,固体有维持其体积和形状的能力;液体中的分子有一定的短程序,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却不能保持其形状;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总是充满空间。
换个角度思考,传统物质可以根据其中组成单元之间的特征距离x ij同距离的变化δij之间的比较来定义。
对于气体,不管分子间距多大,分子的活动空间由限制它的容器的尺寸L决定,δij≡L;对于固体,则有δij~0,这也是研究固体的力学性质时可以当作弹性体处理的原因。
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虽然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太阳的一些部分、闪电引起的气体放电等,但人们并不知道。
人类最早认识到的等离子体是在实验室人工实现的。
其实,物质的形态远比这所谓的四态要复杂,宇宙形成初期的物质状态:一些星体内部的物质,烟、雾、泡沫与泥沙等胶体物质,反物质与暗物质等,都无法纳入固液气加等离子体式的物质状态划分,更不用说生命这种能够自修复、自复制的神奇物质体系。
本文拟就物质的形态作一个尽可能全面的,因而难免是浮光掠影式的介绍,希望能带给读者关于物质形态的一个粗略轮廓,激发起读者研究物质形态的兴趣。
物质世界比我们能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有趣得多,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形态间的转变为物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然的角度。
据说宇宙起源于一个能量奇点的大爆炸,我们当前的宇宙是足够冷却了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容易观察到的物质,比如气态的空气,液态的水和油,固态的石头和玻璃,都是电中性的,并不总是让我们不舒服,因此也就容易为我们所认识。
至于等离子体,不管是夏日的闪电,还是冬天撕开毛衣看到的电火花,它们对生命常常意味着伤害,所以很晚才被科学家所认识,也不为人们所熟悉。
物质概念的科学界定是
物质概念的科学界定是
物质是指构成物质世界的实体,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物体的总称。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现代科学界对物质的概念进行了相对精确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结构: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从而形成物质的各种性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和惯性等基本属性。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可压缩性等。
3. 物质的状态:物质根据其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定形和定积性质,液态的物质具有流动性,气态的物质具有可压缩性。
4. 物质的变化: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它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发生转变。
物质的物理变化包括相变、形状变化等,而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5. 物质间相互作用:物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包括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6. 物质的能量:物质具有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来源,能量的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
物质的能量可以通过物理过程转化和传递。
总之,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实体,具有一定的质量、体积和形状,并且在物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通过物质的性质、状态、变化和能量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2.3物质的三态知识点与训练(含解析)苏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2.3 物质的三态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2.3 物质的三态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2.3 物质的三态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三态·知识精讲·一.物质的三大状态在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可以以它的体积性质或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辨。
1.以体积形状性质来分辨:在固态时,物质拥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而在液态时,物质维持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改变;气态时,物质不论有没有体积都会膨胀以进行扩散。
2.以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辨:物体在固态的时候是指因分子之间因为相互的吸引力因而只会在固定位置振动;而在液态的时候,分子之间距离仍然比较近,分子之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中活动;至于在气态,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并不显著,所以分子可以随意活动。
二.物态变化1.定义:通常的自然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形式及吸、放热规律总结为下图: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三点剖析·一.核心考点:三大物态的辨析★★二.重难点和易错点自然界中常见的三个物态是固、液、气,固态主要包括铜铁铝等常见的金属、冰、海波、蜡块等;液态有水、水银、酒精、煤油等;气态有空气、水蒸气、酒精蒸汽等.其他的物态还有凝聚态、离子态等,在高中或者大学会接触到,为了解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物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过程有: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铁变成铁水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车轮
汽化:液态→汽态(吸热)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
液化:汽态→液态(放热)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早晨的浓雾
升华:固态→汽态(吸热)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凝华:汽态→固态(放热)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注意: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过程是
固态水(冰棍)先升华为水蒸气(气态水看不见)
再液化为小水滴(能看到的“水蒸汽”是液态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了。
水蒸气(气态水)烫伤要比液体水烫伤更厉害,因为从气态到液态要放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