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郭春影,高帮飞,张静,王庆飞等,《现代地质》2008.5)
胶西北金矿集区成矿作用发生的地质背景(邓军,王庆飞,杨立强等,《地学前缘》2004.4)

第11卷第4期2004年10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V o l .11N o .4O c t .2004胶西北金矿集区成矿作用发生的地质背景邓 军, 王庆飞, 杨立强, 王建平, 高帮飞, 刘 琰(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摘 要:通过矿集区赋存的地质背景,包括区域重大地质事件、壳幔结构、深断裂及浅层断裂系的导流性、区域流体活动、地层建造及岩浆侵入事件等研究,建立了矿集区形成与演化框架,并提出了形成的必备因素。
成矿诸因素间彼此关联、耦合为大型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必备而优越的条件。
地质演化历史中构造体制转换事件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基础,其引起的区域壳幔物质交换、岩浆活动等系列事件及耦合作用为区域成矿作用提供了充足成矿物质、良好导流网络、丰富成矿流体、持续成矿能量等必备条件,最终导致矿集区的形成。
关键词:胶西北金矿集区;壳幔结构;构造体制转换;成矿流体中图分类号:P 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4)0405277收稿日期:20040529;修订日期:20040730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1037,036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2036);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999043206)作者简介:邓 军(1958-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区域构造、成矿流体及成矿动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胶西北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金产地,研究历史悠久。
矿集区发生的区域地质条件、演化过程及构造体制转换岩浆活动成矿作用间的内在联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胶东三山岛 仓上金矿带构造 岩浆 流体金成矿系统

正文2:仓上金矿带的发现和基 本情况
在胶东三山岛地区,仓上金矿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带位于三 山岛北部,长约10km,宽约2km。仓上金矿带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 控制。断裂构造为金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而岩浆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 成矿物质。该矿带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开采条件良好等特点,是胶东地区重要 的黄金生产基地。
在演化过程中,该成矿系统经历了多期次岩浆—流体作用。早期岩浆活动形 成了富含金元素的花岗岩体,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的物质基础。随后,地 壳深部的岩浆流体和变质流体在断裂构造的作用下向浅部迁移,并在适宜的物理 化学条件下形成金矿床。这些阶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胶东三山 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
形成机制方面,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的形 成主要受到地壳演化和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地质发展过程中,该地 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断裂发育和岩浆活动。这些构造运动和 岩浆活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变质作用也对该 成矿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金元素的富集提供了额外的物质来源。
文献综述
前人对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金矿形 成的背景和条件;化学家们则对区域流体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分析,为理解成矿作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然而,这些研究多从单一的角度 出发,对于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缺乏综合性的研 究和解释。
讨论
本次演示揭示的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与前人 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我们发现流体的高温高压特征在金成矿过程 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不仅揭示了金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也有助于深化 对金矿形成过程的理解。
太行山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显微红外光谱研究

太行山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显微红外光谱研究朱永峰;曾贻善;古丽冰【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00(019)003【摘要】太行山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金矿成矿流体的化学组成从简单的H2O+NaCl、H2O+CO2、H2O+CO2 +NaCl到复杂的H2O+CO2+NaCl+H2S+CH4和CO2+CH4+H2O+NaCl体系.首次在太行山金矿的单个流体包裹体中检测到H2S和CH4谱峰对探讨该区成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金矿中存在3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流体包裹体,同一样品中几乎同时出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甚至三类流体包裹体,说明在流体包裹体被捕获的环境中,存在相互不混溶的两种或3种流体,并且这些不混溶流体处于强烈的动荡状态中.【总页数】5页(P265-269)【作者】朱永峰;曾贻善;古丽冰【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7.9【相关文献】1.太行山石湖金矿成矿流体成分特征与演化过程 [J], 王树志;胡建中;邸迎伟;王涛;鞠凤萍2.太行山北段深源流体与金矿成矿作用 [J], 牛树银;孙爱群;王礼胜;李瑞;罗殿文;陈华山3.胶东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流体成分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J], 郭春影;杨立强;张静;高帮飞;王庆飞;于海军4.流体包裹体成分与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床为例 [J], 张德会;刘伟5.太行山中段石湖金矿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来自氢、氧和硫同位素的约束 [J], 王树志;胡建中;宋扬;方勤方;张丽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

第33卷第7期山东国土资源2017年7月地质与矿产山东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李洪奎,于学峰,禚传源,梁太涛,耿科,李大鹏,单伟(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摘要:在对胶东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各种致矿地质构造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金矿床点时空结构、内在成生 联系及时空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厘定了胶东金矿的概念、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阐述,系统地提 出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的理论体系,即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构造叠置成矿背景、挤压伸展手风琴式构造岩浆成 矿作用方式和壳幔流体多种来源的成矿物质,概括起来就是地质条件、定位方式和物质来源的有机耦合共同构成 了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在该区形成巨量金矿的原因,是对胶东地区金矿理论研究的 创新性成果。
关键词:胶东金矿;理论体系;四位一体;挤压伸展;成矿方式;壳幔混合;山东胶东 中图分类号:P 618.51文献标识码:A引文格式:李洪奎,于学峰,禚传源,等.山东胶东金矿成矿理论体系[J ].山东国土资源,2017,33(7): 1 6.LI Hongkui , YU Xuefeng , ZHUO Chuanyuan , ,etc -.Metallogenic - System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 in Shandong Province [ J ]. 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 2017,33(7) :1 6.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矿集区,已探明3 个超千吨的世界级金矿田,焦家金矿田已探明资源 储量1 260 t ,三山岛金矿田已探明资源储量累计达 1 100 t ,玲珑金矿田已探明资源量亦达到1 057 t 。
区内有超大型、大型、中型金矿床30多处以及上百 个小型金矿床。
胶东纱岭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胶东纱岭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胶东纱岭金矿床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之一。
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构造变形、蚀变及成矿物质等探究,探讨了其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
探究表明,胶东纱岭金矿床是一种构造控制型矿床,其形成与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古生代构造运动有关,同时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也对矿床的成矿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探究的方向和思路,为该矿床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其他类似矿床的勘查开发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胶东纱岭金矿床、成矿机制、构造背景、构造控制型矿床、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二、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缩减和对金属矿产需求的增加,对金矿床的探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胶东纱岭金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金矿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的探究,为该矿床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他类似矿床的勘查开发提供借鉴。
三、矿床地质特征胶东纱岭金矿床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胶东半岛南缘,是一种典型的构造控制型矿床。
矿床主要分布于下覆强变质岩基底和上盖火成-沉积岩层之间的滞腔中。
矿床富含Au、Ag、Cu、Pb等多种金属矿物,其中Au是最主要的矿物,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围岩中的火山岩、沉积岩等。
四、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胶东纱岭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主要受到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
在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作用下,地壳发生了剧烈的变形和破裂,形成了许多含矿的断裂、褶皱和隆起构造。
这些构造控制了区域的地质作用,增进了岩浆、流体等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生和进步。
同时,由于区域构造的复杂性,矿床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屡次的断裂、折叠、错动等构造变形作用的影响。
这些构造变形的作用使得矿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富集。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胶东纱岭金矿床的探究,本文认为该矿床是一种典型的构造控制型矿床,其形成与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古生代构造运动有关,同时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也对矿床的成矿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巨型矿床形成与定位的构造控制: 胶东金矿集区剖析

收稿日期: 2018-05-01; 改回日期: 2018-06-15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69和412303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016YFC06001074)、111计划(B07011)和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MSFGPMR201804)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杨立强(1971–),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矿床学及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 lqyang@doi: 10.16539/j.ddgzyckx.2019.03.005卷(Volume)43, 期(Number)3, 总(SUM)170 页(Pages)431~446, 2019, 6(June, 2019)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巨型矿床形成与定位的构造控制:胶东金矿集区剖析杨立强1, 邓 军1, 宋明春2, 于学峰3, 王中亮1, 李瑞红1, 王偲瑞1(1.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2.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山东 济南 250013; 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13)摘 要: 胶东被视为全球惟一一个晚于赋矿围岩几十亿年而发生巨量金聚积的矿集区, 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 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 累计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4500 t 。
金矿床沿区域上NE-NNE 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产出, 具有NE 呈带、EW 呈行的分布特征, 形成招莱、蓬栖、牟乳和盆缘4条金矿带。
控矿断裂带经历了从挤压、经剪压和剪张、到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 其中成矿前为挤压‒剪压构造体制, 成矿后为伸展构造体制, 而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NNW-SSE 向主构造应力场引起的韧‒脆性形变, 形成于剪压‒剪张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
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组成与演化概论(邓军,杨立强,王庆飞等,《矿床地质》2006.S1)

矿2006 年床地质第 25 卷 增刊MINERAL DEPOSITS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组成与演化概论∗A summarization of the gold metallogenic system and its evolution in Jiaodong gold province 邓 军 1, 2,杨立强 1, 2,王庆飞 1, 2,徐 浩 1, 2(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DENG Jun1, 2,YANG LiQiang1, 2 , WANG QingFei1, 2 and XU Hao1, 2(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s and Lithoprobing Tech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摘 要由于中生代以来构造动力体制多次转换及火山-侵入岩活动形成了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系统。
成矿类型主要以石英脉型、复合脉带型、浸染细脉带型等类型为主,多种类型金矿多为同源成矿溶液在不同构造背景和物 化条件下的沉淀产物,从而发育类似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结构。
胶东矿集区存在 3 期成矿作用,金成矿作用主 期明显集中于燕山中期(130~120 Ma)(含金)银矿化为燕山晚期(<97 Ma) , ,含金(银)铅锌矿化介于两者之 间、更接近于燕山晚期(100 Ma 前后) ,区域地质事件的定年与因果分析显示这三期成矿过程的物质来源、成矿 作用均受壳-幔相互作用等大尺度构造体制转折事件控制。
胶东-朝鲜半岛中生代金成矿作用

胶东-朝鲜半岛中生代金成矿作用范宏瑞;冯凯;李兴辉;胡芳芳;杨奎锋【摘要】华北克拉通东部与朝鲜半岛相接,是中朝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内皆产出有不同规模的金矿床,并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胶东半岛已发现金矿床(点)近200处,其中三山岛、焦家、新城、玲珑等为世界级金矿,它们为石英脉型和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20Ma,说明金成矿作用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同一成矿背景下和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下完成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幔源岩浆以及幔源岩浆与地壳相互作用产生的地质流体,就位环境与地壳/岩石圈在早白垩世强烈伸展构造变形有关,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与我国辽东相邻的朝鲜半岛北部平安北道等地金矿储量较大,成矿类型与特征辽东五龙金矿类似,为石英脉型矿化,也可能为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破坏相关的金矿床;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金(银)矿床分成侏罗纪中温热液型和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两类,其中侏罗纪热液脉状金矿成矿特征虽与胶东金矿类似,但成矿时代(峰期~ 160Ma)有显著差异.而白垩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化主要发生在1 00 ~ 70 Ma,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为典型的环太平洋斑岩-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贱金属成矿系列.胶东和朝鲜半岛金矿床类型、特征及成矿时间的异同,与区域中生代地质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14页(P3225-3238)【关键词】金矿床;中生代;成矿作用;胶东半岛;朝鲜半岛【作者】范宏瑞;冯凯;李兴辉;胡芳芳;杨奎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Fan HR, Feng K, Li XH, Hu FF and Yang KF. 2016. Mesozoic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Jiaodong and Korean peninsulas.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2(10):3225-3238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半岛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产地,以0.2%的国土面积占有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黄金储量,目前已查明金资源量和黄金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内与金矿相关的岩浆岩主要有玲珑型花 岗岩、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及少量脉岩。玲珑型 花岗岩分布于矿区西部,属玲珑花岗岩的边缘相, 其内部发育较多的胶东群变质岩残留体,与上覆 变质岩呈渐变过渡接触。玲珑型花岗岩成岩年龄
为 150 -160 Ma 。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
区域流体演化与成矿机制 [6 刑、成矿作用动力
学 [10 川、深部地壳结构与成矿作用 [12 -13] 、矿床
成因与成矿时代 [6 ,叫等已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
大磨曲家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大金成矿带之 一的招远一平度断裂带北端,为典型的构造破碎
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Yang 等 [15] 对大磨曲家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基 础上,根据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盐度、
英岩、廉棱岩、硅化弱押化花岗质碎裂岩、碎裂
溶液、液相 CO 2 和 CO 2 气泡三相组成,可能含有微
状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叫 O 矿石由含金黄铁绢
英岩、含金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含金黄铁绢英
岩化花岗岩、含金石英脉及针铁矿化绢英岩组成。 矿区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含少量黄铜矿、方
量的 CH 4 等有机气体(图 2D 、图 2E)
收稿曰期:
2008 -02
-10; 政回臼期:
2008
-09 一 12 ;责任编辑:戚开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572063 , 40672064); 国家 "973" 项目 (2∞6C B403506) ;教育部创新团队、 "111 "计划项
目(B07011)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
第 22 卷第 5 期 2008 年 10 月
现代地质
GEOSCIENCE
Vol. 22 No.5 Oct. 2008
胶东半岛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
郭春影 1 , 2 高帮飞 1 , 2 张静1 气王庆飞 1 , 2 龚庆杰 1 气于海军 1 , 2
1 ∞083;
10∞83 )
(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副 the
same time , the salinity and density of ore fluid varied remark-
ably. Therefore , it is proposed that decompression boiling and related ore fluid dramatic change in physic a1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responsible for gold deposition in Damoqujia. Key words: gold deposit; Damoqujia; fluid inclusion; decompression boiling; physical-chemical evolution
Fig.l
Simplified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Damoqujia gold deposit[16J
第5 期
郭春影等:胶东半岛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
745
蒋家断裂和北东向的破头青断裂(图 1 )。上述 2 个 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矿区内主要矿体的
物理化学条件的急剧变化可能是导致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金矿床;大磨曲家;流体包裹体;减压沸腾;物理化学条件演化
中图分类号P6 18.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527(2008)05 -0743 -08
Physical-Chemical Conditional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Fluid in the Damoqujia Gold Deposit in Jiaodong Peninsula
1
矿床地质
大磨曲家金矿床是中国著名的胶东玲珑金矿
期常与矿体相伴出现。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胶东
地区中、基性岩脉源自大陆岩石圈地l惺[却 o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北东向的九曲
………… ÞI
胶东群 玲珑花岗岩
郭家岭花岗岩
皿
第网系
破碎蚀变带
1 ,....- 1
断裂
图 1
大磨曲家金矿床区域地质简图[ 16J
GUO Chun-ying 1 •2 , GAO Bang_fei 1,2 , ZHANG Jing1,2 , WANG Qing_fei 1,2 , GONG Qing-jie 1 气 YU Hai_jun 1,2
(1.
Stαte
Key
Labor,α 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 Chinα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Abstract: In the Damoqujia gold deposit , fluid inclus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 namely aqueous inclusion , CO 2 -rich inclusion and brine inclusion. The
只存在单一液相(图 2B)0 (2) 富 CO 2 包裹体 ( n) 。
其中 11 ,为纯 CO 2 两相包裹体,由液相 CO 2 和 CO 2 气 泡组成(图 2C); 11 2 为主相富 CO 2 包裹体,由盐水
岗岩、碎裂状花岗岩、硅化碎裂状花岗岩、弱饵 化硅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
fo口ner
two types dominate , while the last one is rare. For
varγing
aqueous inclusions ,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vary from 98 't: to 376 't: with salinities
5
from
0.53% to 8. 28 % and the homogenization pressures are below 50 x 10 Pa. For CO 2 -rich inclusions , the whole homogenization temper创ures range from 255 't: to 348 't: with salinities varying from 2. 42q毛 to 1 1. 43% and homogenization pressures are from 1 ,000
其大地构造位置属滨太平洋成矿带外带、胶北地 体北部的胶西北隆起区。该矿区南西产出有阜山
(原东风)金矿床。矿区以珠顶西为西界,东至王
也是构造-流体-成矿系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之一 [l-3]O 成矿流体作用贯穿于热液矿床成矿过
程的始终,是萃取、溶解、运输和改集成矿物质
屋村一常伦庄,南至柴火顶一来家店围子,北达
显微测温工作。流体包裹体室温下的形态及岩相
学特征的显微观察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
产出。
大磨曲家金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 母化、押化、高岭土化,其次为绿泥石化、方解 石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饵化与金成矿关系
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勘查实验室
完成。
根据室温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特征,将大磨 曲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分类如下(1)水榕液包 Ke y Lα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s αnd Litho 1斗。bing 岛ch啤ology of Minis町 ofE,伽cation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配时 , Beijing
10∞83 , Chinα)
密切[叫。押化蚀变为高温蚀变,绢云母化代表中
温蚀变,绿泥石化、方解石化为低温蚀变,硅化 作用贯穿成矿作用的始终。该矿区蚀变分带现象
明显,从上盘到下盘依次为玲珑超单元片麻状花
1 )。其中 1 ,为液、气两相包裹体,由盐水溶
液和水气泡两相组成,充填度普遍大于 50% (图
2A) ,为液相包裹体; 1 2 为单一水溶液相包裹体,
矿区东部,与变质岩呈渐变或断层接触,岩性为
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
为 126 - 130 Ma [17] 。煌斑岩为闪斜煌斑岩或云斜
煌斑岩,按照相互穿插关系可分为成矿前和成矿 期 2 期。成矿前煌斑岩被断裂蚀变带穿切,成矿
密度、均一压力的估算结果,详细探讨大磨曲家
金矿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与成矿过程。
X
105 Pa to 2 , 500
X
105 Pa; the CO 2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vary
estimated 创
from 23. 0 't: to 32.4 't: which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CH 4 or H 2 S. Th e ore-forming depth was
于矿区东南部。胶东群呈盖层覆盖在玲珑片麻状 花岗岩之上,二者呈渐变过渡关系,界线较为模
参数,也是进一步探讨成矿系统动力学的基本依 据。胶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区之一,
糊。胶东群普遍发育混合岩化,与东部的郭家岭
花岗闪长岩呈渐变过渡或断裂接触。
前人对该区金成矿地质背景 [3 -4]
、构造体制 [5 - 6 \
葛家(图 1 )。 大磨曲家矿区地层主要为胶东岩群斜长角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