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知识点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隆中对》基础复习

《隆中对》基础复习

《隆中对》基础知识复习【字音辨析】诣()沔()璋()胄()恤()箪()殆()【词语解释】1隆中对2 躬耕陇亩3 好为《梁父吟》4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5惟博陵崔州平6莫之许7谓为信然8君与俱来9此人可就见10先主器之11谓先主曰12将军宜枉驾顾之13由是先主遂诣亮14汉室倾颓15 度德量力17欲信大义于天下18计将安出19此诚不可与争锋20国险而民附21利尽南海22民殷国富23总揽英雄24保其岩阻25 不知存恤26帝室之胄27 名微而众寡2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31 挟天子而令诸侯32箪食壶浆【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2)自董卓已来【一词多义】(1)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曰(2)用遂用猖獗此用武之国贤能为之用(3)信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4)国国险而民附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已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已历三世(6)因因屏人曰因之以成帝业【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语句翻译】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译:2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译:3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4时先主屯新野。

译:5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译:6将军岂愿见之乎?”译:7先主曰:“君与俱来。

”译:8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9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10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11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译:1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译:13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14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译:1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16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译:17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18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译:19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20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译:2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2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译:23刘璋暗弱译:2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译:25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译:2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27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原文和翻译以及知识点归纳总结

《隆中对》原文和翻译以及知识点归纳总结

隆中对《隆中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

作品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yǐng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é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wǎn、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吧。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一、背景常识。

1。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二、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食壶浆倾颓(tuí) 屯(tún)新野2。

通假字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③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

一词多义。

①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b通“以":自董卓已来②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b因此:遂用猖蹶③因:a。

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因此:因屏人曰④为:a、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d。

动词,作为:此能够为援而不可图也⑤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c。

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

古今异义。

①猖蹶:a、古义:失败,例句:遂用猖蹶b。

今义:凶猛而放肆②许:a、古义:承认,例句:时人莫之许也b、今义:允许,赞许③就:a。

古义:接近,靠近,例句:此人可就见b。

今义:多用作连词④能够:a。

古义:能够把(它),例句:此能够为援而不可图也b、今义:助动词,表示估计或能够、⑤国:a。

古义:地势,例句:国险而民附b、今义:国家三、重点语句解析。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语文隆中对的知识点归纳

语文隆中对的知识点归纳

语文隆中对的知识点归纳语文隆中对的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乐yuè毅徐庶shù诣yì因屏bǐng人猖蹶jué沔miǎn吴会kuài殆dài存恤xù胄zhòu箪dā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谓为信然谓:说。

(2)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4)度德量力度:估计。

(5)君谓计将安出出:产生。

(6)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

(8)将军岂有意乎?岂:是否。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解释为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人马,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和他争胜。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备酒备饭来迎接将军呢?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隆中对》选自《三国志》,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语文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整体把握有效信息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隆中对的总结

隆中对的总结

《隆中对》的知识点◆文言知识点:㈠通假字1.信:通“伸”伸张2.已:通“以”以来㈡词类活用(临时改变词性)12.名词作动词壶:用壶盛㈢一词多义1.信①确实、的确:谓为信然②“伸”伸张:信大义于天下③讲信用:信义著于四海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因:①于是、因此、就:因屏人曰//因以为号焉余因得遍观群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凭借:(就着,根据)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罔不因势象形3.遂①于是,就:先主遂诣亮 /后遂无问津者②终于,最终:然操遂能克绍/遂迷,不复得路4.诚①如果,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②的确,实在: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5.而①并列: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②顺接:挟天子以令诸侯③转接:而智术浅短/而其主不能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6、之:①代词:时人莫之许也/岂愿见之/枉驾顾之②的:此用武之国/帝室之胄/智能之士③主谓之间,无实意:孤之有孔明/鱼之有水7、许:(1)拟声词:曳屋许许声(2)赞同,同意:时人莫之许也。

/杂然相许。

(3)答应:安陵君其许寡人 / 遂许先帝以驱驰(4)地方,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5)上下、左右: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8、然:⑪正确、对:吴广以为然⑫这样,如此:虽然,受地于天王/谓为信然⑬转折连词:但是然足下卜之鬼乎/然操遂能克绍⑭……的样子:屋舍俨然/秦王怫然怒9、已:①停止:然志犹未已②已经:已历三世/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③通“以”,以来:自董卓已来10:为:⑪动词,wéi (做,是,当) 若为佣耕,项燕为楚将,谓为信然⑫介词,wèi (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⑬特殊:为wéi-----所,表被动,被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山峦为晴雪所洗㈣找例句1.宜:应该将军宜枉驾顾之。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度:估计孤不度德量力(度已失期)3.若:如果若跨有荆、益(若有作奸犯科/若士必怒)4.岂是否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5、身亲自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身率益州之众㈤成语:1.出自本课的成语:箪食壶浆挟天子以令诸侯如鱼得水度德量力2.组成语积累:度:(估计)审时度势审己度人身:(亲自)身经百战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体力行犹:(还、仍)记忆犹新困兽犹斗意犹未尽欲(想)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为所欲为箪(饭篮)箪食壶浆箪食瓢饮诚(确实、的确)诚心诚意诚惶诚恐好(喜欢)好大喜功好为人师叶公好龙好逸恶劳贤(贤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已(停止)迫不得已不能自已死而后已◆分析课文一、文章整体脉络问:文章的核心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各节内容:1。

隆中对学习要点

隆中对学习要点

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基础识记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陇.亩( )好.《梁父吟》( )乐.毅( )颍.川( )屯.新野先( )主遂诣.亮( )因屏.人( )倾颓.( ) 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 )猖蹶..()( )北据汉沔.( )殆.( )存恤.( )帝室之胄.( )诸戎.( )夷.越( )箪.食壶浆( )重点字词 1.躬耕陇.亩 陇:田地 2.莫之许.许:承认,同意 3谓为信然 信:确定 4..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5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6..不可屈致.也 致:招致,引来 7.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 顾:拜访 8..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9 凡三往 总共 10. 因屛.人曰 屛:命人避退 11.汉室倾颓..倾颓:崩溃、衰败 12.度.德量.力 度、量:估计,衡量,估量 13.君谓计.将安出.计:计策 出:产生 14.自董卓已.来 已: 通“以” 15.曹操比.与袁绍 比:与……相比 16.然操遂能克.绍 克:战胜。

《23.隆中对》知识点

《23.隆中对》知识点

《23.隆中对》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二、课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重要实词★重要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通假字(⊙)⊙陇:通“垄”⊙父:通“甫”⊙已:通“以”,表时间。

⊙信:通“伸”,伸张。

⊙蹶:通“獗”四、重要实词(*)*莫之许:就是“莫许之”。

莫,没有人。

之,代词,代“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许,承认,同意。

*1信然:确实这样。

*2岂:大概,是否。

九年级语文下册隆中对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隆中对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隆中对知识点隆中对知识点:文章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

对,对策,答问的意思,封建时代臣子回答皇帝所提出的问题,叫对策。

隆中对知识点:文章分段1.第一部分(第1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

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

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2.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

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

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第四部分(第6段):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

从这几段文章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既简洁又生动,虽系节选,但有首有尾,独立成篇,全文过渡自然,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值得学习借鉴。

隆中对知识点:重点句子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23、《隆中对》知识归纳与练习及答案

23、《隆中对》知识归纳与练习及答案

23、《隆中对》知识归纳与练习及答案23、《隆中对》知识归纳与练习班级姓名考号得分一、【知识要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积累:《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示祚(音zuò),是晋朝安汉人,史学家,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本书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对”,对策。

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好.《梁父吟》(hào )因屏.人(bǐng )猖蹶..(chāngjué)屯.新野先(tún)主遂诣.亮(yì)汉室倾.颓(qīng)躬耕陇.亩(lǒng)不可胜.数(shēng)自比乐.毅()欲信.大义(shēn)不知存恤.(xù)帝室之胄.(zhòu)颍.川徐庶元直(yǐng)殆.(dài)刘璋.()北据汉沔.(mián )箪.食壶浆(dān)东连吴会.(kuài)民殷.国富(yīn)西和诸戎.(róng)(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莫之许.也(承认、同意)(2)先主器.之。

(器重、重视)(3)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4)宜枉驾顾.之。

(拜访)(5)凡.三往(总共)(6)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7)不可胜.数(尽)(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亲自)(四)、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意思是伸张(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意思是从那时以来(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意思是缺点(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意思是挑选(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意思是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五)、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遂用猖蹶..。

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优品课件之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

优品课件之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

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乐yuè毅徐庶shù 诣yì 因屏bǐng人猖蹶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谓:说。

(2) 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3) 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4) 度德量力度:估计。

(5) 君谓计将安出出:产生。

(6) 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 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

(8)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解释为伸张(2)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人马,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和他争胜。

(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备酒备饭来迎接将军呢?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隆中对》学习要点

《隆中对》学习要点

《隆中对》学习要点文化知识:1.本文选自《三国志》,作者是晋朝时代的陈寿。

2.《隆中对》塑造了诸葛亮的形象,他是__三国____时期著名的蜀国宰相,从本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足智多谋、运筹帷幄__的人。

3.陈寿,西晋史学家,著《三国志》,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相关资料:1.诗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诸葛武侯祠对联:(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两表:前后两个《出师表》;一对:指《隆中对》)(2)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3)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4)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与《三国演义》有关: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题解及主旨题解:“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

主旨: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音辨析。

1、诣(yì)沔(miǎn)璋(zhāng)胄(zhòu)
恤(xù)箪(dān)殆(dài)戎(róng)
二、重点词汇
1、对:回答、应对。

2 躬:亲自。

3 好:喜欢。

4 每:常常。

5于:和、与。

6莫之许:就是“莫许之”。

7许,承认。

8惟:只有。

9信然:确实这样。

10与俱来:与(之)俱来。

俱。

一起。

11就见:到那里拜访。

就,接近,趋向。

12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枉:委屈。

13由是:因此。

14遂:于是,就。

15 凡:总共。

16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17 倾颓:崩溃、衰败。

18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19信:通“伸”,伸张。

20遂:终于。

用:因此。

21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22犹:仍,还。

23 已来:已,通“以”。

24克:战胜。

25 非唯…,抑亦:不仅仅……而且也;非唯:不仅抑:而且亦:也
26挟:挟持,控制。

令:号令。

27 通:到达
28殆:大概。

29著:布。

30 总揽:广泛地罗致。

揽,招致的意思。

31 修:治理。

32将荆州将:带领
33身:亲自。

34犹:好像
35诚如是:果真像这样。

36食壶浆:用箪盛,用壶装。

“箪、壶”名词活用为动词。

箪,用箪盛。

壶,用壶盛。

箪:古盛饭的圆竹器,似竹篮;食:食物;浆:美酒;迎接军队。

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三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
四1、一词多义
①信:
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②因:
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③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用猖蹶:就
④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

诚如是:如果
⑤已:
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已历三世: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经。

⑥谓:
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
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⑦然:
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⑧用:
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运用
⑨以:
以弱为强者:凭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
以迎将军者乎:来
⑩为:
好为《梁父吟》:唱
谓为信然:是
以弱为强者:成为
贤能为之用: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2、古今异义
遂用猖蹶:猖蹶古意:失败;今意:嚣张。

凡古意:总共;今意:平凡。

孤古意: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今意:孤单。

遂用猖蹶用古意:因此;今意:使用。

将军宜枉驾顾之顾古意:拜访;今意,照顾、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古意:大概;今意,危险、输。

(百战不殆)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古意:一天天;今意,太阳或日子。

抑亦人谋也抑古意:而且;今意,压抑,或者。

此人可就见就古意:接近,趋向今意:就是。

五、重点句子翻译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有谁同意这件事。

2.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3.将军宜枉驾顾之。


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呢!
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之争强争胜。

六、文学常识
《隆中对》选择《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

七、课文理解
1.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答: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答: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谋臣形象
4、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答: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考题链接:(2004年山西省)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
(2005年荆门) 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利:利用
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
(2005年荆门) 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
考题链接:(2005年黄冈)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
(1)
(2)
(3)
12.简答:(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