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合集下载

引导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数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让幼儿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创造出一种积极、有趣、互动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

1.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愉快和乐趣。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故事、歌曲等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数学。

可以通过数字相对应的图案、颜色和动物等元素,让数字在幼儿的世界里变得有趣和可爱。

利用幼儿喜欢的玩具或游戏来进行数学教学,将数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

2. 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幼儿是通过亲自实践和体验来认识世界的,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实践机会。

可以利用教具、玩具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用积木搭建各种形状和结构,让幼儿学会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或者利用水果、玩具、书籍等物品进行数学分类,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概念。

在实践过程中,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在实践中慢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幼儿的学习方式各异,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比如可以结合故事、歌曲、游戏等多种元素来进行数学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数学学习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学习困难并给予帮助。

可以通过引导、提示、示范等方式来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乏味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我们相信,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学科,而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来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实践探究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认识

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认识


点的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 的价值 ,不能滥用合作 。如小学 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 知识 的基础上 引伸发展的 ,教 学时, 由于学 生知 识水平和 能力 的差异 ,在利用知识迁移时存在许多 疑 问,这 时组织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相互启 发,发挥互补 作 用,达到共 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 ,从而能顺利将 旧知识迁移 到新知 。在 小组合作 学 习认识 活动过程 中出现 的思维障碍 ,教 师要有意识 的组 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 挥小组 合作 学习的优势 ,共 同探究攻克难点以及培养 学生相互 协作 的精神 。再如许 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 ,通过分析 试验 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 ,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挖掘集 体潜能共同解 决学 习问题 。对于一些 “ 开放性”问 题 开展小组合作 有得促进 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 外 ,现行教材 中有许多知识是要求学生通过 自学掌握 的,由于 学 生的个性差异 ,在 自学过程 中对于知识的理 解程度是不一样
也可在平时的小组 学习中随时教给学 生合作学 习的方法 ,并及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 由此可见 ,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 ,是一种体现个人 品质与风采
时归纳总结 。另外 ,教育学 生要勇于接受他人意见 并修正 自己
的想法 ,各种意见难 以统一时 ,学会保留 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学
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 习有效性的认识
22 0 山 东省 青 州 市夏 庄 小 学 王 爱 萍 刘 桂秋 杨 福 英 6 50
( 日制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 全 实验稿 ) 指 出: “ 有
效的数学 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 仿与记忆 ,动手实验 、 自

在数学课堂中强化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强化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强化探究方敏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套,只要完成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就可以了。

这样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首席,结果学生的理论性增强了,而实际操作、创新能力减弱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在实践中强化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规律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课的教学过程要以新颖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的持续兴趣,推动学习不断深入。

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堂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情景和探究主题的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深入,并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推理、反思等活动,从中进行规律探究。

如在教学:6×6=□,5×7=□,7×7=□,6×8=□,9×9=□,8×10=□,12×12=□,11×13=□时,你能从中发现有什么规律吗?通过探索与交流学生很快就能从中得出规律并算出11×13=143,然后又出示了数位较多的题目:已知88×88=7744,问87×89=□,学生应用以上规律一下就能得出87×89=7743等等,通过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找规律,从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测、推理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探究数学的乐趣。

又如在填3、4、6、8、9、12、__、__、__、__时,通过思考和探究后得知这个数列是两个数列合并成的,其中奇数项,是3、6、9……,分别由3×1、3×2、3×3……所得,其偶数项,是4、8、12……,也就是4×1、4×2、4×3……所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1教学目标: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1. 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教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教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教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精选3篇)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精选3篇)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精选3篇)小数加减法说课稿1教学目标: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小数的计算法则。

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

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教法和学法设计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

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

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

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程序:1、导入。

直奔主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

(出示知识树)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

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

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了解小数加减意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法则计算;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

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精选11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教师板书:++=×3=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三、交流、质疑(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方法1:方法2:(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五、巩固、发展(一)巩固意义1、改写算式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二)巩固法则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2、应用题(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三)对比练习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六、课后作业(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七、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新课程数学教学应如何互动,才能形成高效课堂

新课程数学教学应如何互动,才能形成高效课堂

新课程数学教学应如何互动,才能形成高效课堂【摘要】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提倡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流、沟通。

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

那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的高效性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在教学中注入爱;二、让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三、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数学活动;四、要精心设计每一节数学课;五、要正确妥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课堂;互动;高效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合作学习,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

有的老师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一节课“一言堂”到底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虽然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互动,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那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互动,才能形成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1 在教学中注入爱,营造情感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互动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传统传授式或满堂灌显然是缺乏情感体现的典范,当然是谈不上什么情感互动了。

我们应重视师生情感互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心理学家语:“只有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就是使他们开窍了。

”师生间的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影响着教师的教学。

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浅谈探究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性

浅谈探究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性

浅谈探究在数学课堂上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改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小学数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套,只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就可以了。

学生的理论性增强了,而实际操作、创新能力减弱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在实践中强化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规律探究,提高探究能力数学课的教学过程要以新颖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的持续兴趣,推动其学习不断深入,并从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推理、反思等活动,从中进行规律探究。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第七册“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①32800÷400和②800÷25这两题时,(1)可以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0,这样就变成(32800÷100)÷(400÷100),得到328÷4,结果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学们就能一下口算出来了;(2)在学生了解4个25是100的基础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4,就得(800×4)÷(25×4)=3200÷100商是32,这样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可使计算简便了许多。

二、方法探究,提高创新意识方法探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起点,善于以学生的眼光去洞悉,分析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认识结构,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教会他们学习、认知、建构、理解。

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并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实现方法探究的有效途径,达到以学定教。

如在教学填数方法探究时,首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交流与合作。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通用20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情况看,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针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教材分析本册书包括五章内容:1、简单的统计(一)本单元教材是学生在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

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的内容包括:(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个方面的内容。

3、约数和倍数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2、5、3整除的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式;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五个方面的内容。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5、分数的加减法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三、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有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与小的互化的方法。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培训、兴趣、评价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究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

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2023版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2023版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2023版小学数学心得体会(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

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计划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计划一、主题:充满创意的数学二、内容:数学与生活三、目标:1、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2、培养学生亲近周围环境,热爱生活,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

3、学生提供到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中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设计统计表等自主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探究活动;并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认识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有力武器;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态度。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四、基本活动方式: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探究性学习、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并将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其中,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五、选题参考第一周:一亿有多大第二周:测量活动第三周:我们去秋游第四周:参观果园第五周:可怕的白色污染第六周:美妙的杯琴第七周:几何小垂直第八周:认识图形第九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第十周:饮食与健康第十一周:可能性第十二周:你寄过贺卡吗第十三周:书包的学问第十四周:节约用水第十五周:超市购物第十六周:简单统计第二篇: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大王小学宋建丽一、指导思想: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课程互动性论文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课程互动性论文

谈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课程的互动性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应是活动课,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由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

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

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创造合作的机会,形成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

而交往是这个过程的支持系统。

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需要相互支持,平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间相互团结、友好关系,有利于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

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地倾力相助,细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异常言行,及时与学生谈心。

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敌意与戒备心理,化解同学间的小矛盾。

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体的温暖,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

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

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

小学数学自能课堂的实践探究活动研究

小学数学自能课堂的实践探究活动研究

小学数学自能课堂的实践探究活动研究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城北小学李庆兰自能课堂的实践探究活动研究,是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入教学活动并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于一体,使学生通过文化层面进一步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素质化,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学力。

然而,近几年来,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研究虽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以“授鱼”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有市场,以“授渔”为主的经验或模式尚不丰富和完善,因此,构建一种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能使学生获取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促使学生“自能学习”的,有序列要求和类别要求的,有鲜明特色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个人的粗浅认识:一、创设学生自能学习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信息接受者。

首先,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其次要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精神,避免绩优生产生优越感,看不起后进生,后进生产生自卑感现象。

训练学生做到肯定他人优点,再发表自己观点。

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学习心态。

二、引导学生实践探究,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论文:浅谈数学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论文:浅谈数学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浅谈数学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林口县朱家镇教育中心学校高洪军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向现代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转变过程。

在这几年中,我既吸收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又及时汲取了新的营养,使自己正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使自己正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人民教师。

刚刚从教之时,我已认识到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因而尝试着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上,我尝试着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队的成绩好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我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优势,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近一两年颁布实施的磨擦课程标准把“合作交流”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提出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探究决心并及时总结经验,使这种教学模式逐步合作与完善。

现在粗浅地谈一谈我对“小组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几年来的探索、体会及认识。

小组合作交流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为对象的做法,而是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小组成员视小组成功为个人成功,在自己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关心和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因此,有以下几方面的明显优势:一、它有利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必须融入到社会群体中,才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成员之一,当他们在学生时期,实质上已经进入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博采各家之长的良好心理素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这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作好一个心理准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美国“教育现代化”运动的倡导者施瓦布认为:教师的职责不是命令学生学习,也不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积极态度,以使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去主动地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案例解读》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爱数学必须进行改革用新课标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现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023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2023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2023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2023北师大版《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

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

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
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自我
导向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交流等认识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

1、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主动性。

要在中学数学课堂上用好这一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这一学习方式则无从谈起,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主动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要引导学生懂得: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不是一种强制,而是一种自愿与主动。

只有当学生把这种学习方式同自
身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转化成为学生的自主参与,进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
2、激发自主探究兴趣,养成自主探究习惯。

?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
最主要的推动力。

教学中,本人常通过情境、笑话、谜语、故事、歌诀、直观、操作、游戏、悬念等途径
激发学生的兴趣,促成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有效地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强
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
育手段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

如学习《蚂蚁怎么走最近》这堂课时,我按照蚂蚁行进的几条不
同路线制作课件,并配上音乐。

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蚂蚁
在一只箱子表面所运行的三条路线,从而求出三条路线的长度。

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中要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
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孩
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

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从而养成自主探究习惯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是关键。

要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关键
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⑴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
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
知识的支柱。

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

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

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

有的能独立说明数学道理,有的
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数学道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说明数学道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
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
要热心鼓励。

②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

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

在开始阶段可以让
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认真
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
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⑶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

如学习等腰梯形的性质时,先引导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接着提问: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是否相等?这样学生会想办法把等腰梯形的问题转化为等腰三角形。

又如
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后,问: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着四种图形
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⑷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
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
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
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三、提供参与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是核心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参与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
学习活动是进行合作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核心。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

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
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要创造诱发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设的问题情境应当有层次性,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
所有学生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

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
数学生活动。

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
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

所以要对困难学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提供较多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例如,
教师巡视时,要优先关照他们;课堂批改,重点批改他们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他们先发言;课堂提问,优
先考虑让他们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

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落实学
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