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参与下的政府危机管理
我国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7-2
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人力(1)班姓名学号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公共危机时有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
因此,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管理能力,有效顺利地解决危机,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在阐述政府危机公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问题;对策一、政府危机公关的概述(一)危机公关的含义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顾问李华先生提出的“危机创伤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危机是指公众对我们的态度和印象的转变。
而公众的态度和印象之所以会转变,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因此,危机创伤理论认为,对公众造成创伤的事件,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
而危机公关,就是对公众创伤的医治与恢复[1]。
(二)政府危机公关的涵义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政府危机公关则指政府在危机事件中通过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以实现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良好关系的目标[2]。
政府危机公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它是指政府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影响而进行的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形象的活动。
二、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公共救助意识不强,救助体系还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意识相对较差,地方政府虽然重视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前的预警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危机救助体系,危机出现时往往不知如何应付,容易引起社会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平时,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出现危机之后的及时处理。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提高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提高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提高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成为了当前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危机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有序组织开展应对、处置和恢复工作的全过程。
应急响应是指发生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由政府有关部门有序组织的应急处置。
在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中,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在组织人员、资源、预案等方面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
其次,应当完善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指挥协调、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机制,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责任和工作要求。
第三,在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方面,要注重技能培训和技术投入,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救援装备的水平,使其能够对各种复杂突发事件快速应对。
同时,在加强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信息化平台,强化科技支撑。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快速反应和快速指挥。
应用先进的网络科技,确保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应急救援部门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应急汇聚,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危机事件不可预测、不可避免,需要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处理。
因此,加强应急汇聚,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等方式,加强应急救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使工作更加协调、高效。
三、强化社会力量参与,营造安全共治氛围。
公共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
公共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对公共事务的有效运作和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危机,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危机管理和公共安全。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危机是指在面临重大威胁或突发事件时,可能导致严重损失和影响的情况。
危机管理是指对危机进行预测、预防和应对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在公共管理中,危机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危机的发生可能对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
其次,危机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对社会秩序和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危机管理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的应对,更是对公众的信任和社会稳定的维护。
二、公共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挑战在现代社会,危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危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危机事件的种类繁多,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每种危机都具有自身特点和应对要求。
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是信息传播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信力。
最后是组织协调的挑战。
危机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和灵活配合,但现实中往往存在组织和利益关系的障碍,使得危机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三、公共安全的保障公共安全是指社会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等方面的安全。
在公共管理中,保障公共安全是一项基本任务。
首先,公共管理者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共秩序和社会正义。
其次,公共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关键设施的保护,防范恐怖袭击和其他犯罪活动。
此外,公共管理者还需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控,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公共安全的保障需要公共管理者与公众密切合作,共同构筑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提升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的能力面对危机管理和公共安全的挑战,公共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
这一发展策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在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社会建设,造成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
时至今日,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改革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危机的集中爆发期。
公共危机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考验,特别是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
这是因为一方面,基层政府与社会的接触最为紧密,在危机发生时受到的冲击最大;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危机的处理效果,决定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文选择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作为研究对象。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危机的多发性、破坏性与政府治理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传统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难以为继。
因此,基层政府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
合作治理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合作治理理念强调的是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对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
从这一理念出发,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改变过去政府独自治理的局面,将社会力量引入公共危机治理之中,形成一种“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这也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本文从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入手,以深圳市宝安区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论文结构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缘由、选题意义、文献综述、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和不足、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是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包括对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基层政府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合作治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的阐释。
公民参与与政治发展
公民参与与政治发展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实现政治发展的关键。
公民参与不仅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还能够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公民参与已成为实现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公民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和制衡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的权力是公民给予的,而公民参与可以让政府行使权力更加负责任。
公民通过舆论监督、举报和参与决策等形式,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的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量越强,政府就越难以侵犯公民的权益,政府也会更加注重民意,更加关心民生。
因此,公民参与是实现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
公民参与对于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民参与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民主政治的内涵和价值,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当公民具备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才能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政治发展的进程。
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政治发展的前提。
在实现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公民参与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健全的公民参与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提高公众参与的意愿和能力。
同时,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动员公众参与政治事务,促进政治发展。
但是,公民参与也并非没有挑战。
公民参与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参与门槛过高等问题,导致部分公民难以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因此,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强公民教育培训,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同时,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参与作用,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公民参与与政治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没有公民的参与,政治发展将会失去动力和方向;没有政治发展,公民的参与也将受限。
公民参与和政治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政治进步。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me es fs cey,o x a d n r g lt t od r o d c o bi p riiain s n mp ra tprr q ii a d o nd to t e h n e h mb r 0 o it t e p n a d e u ae he r e c n u t f pu lc atcp t i a i o tn ee ust n fu ain o n a c t e o e
・
2 4・ 1
价值 工程
论政府危机 管理 中公 民的参与
Th Pu l Pa t i a ip to n c v r me t ii M a a e n n g me t
田丽君①Ta i n 靳 高阳②JnGa yn inLj ; u i o a g
in r g tep bi’ oei r i ma a e e t T e eoe tr u h av re fw y oe h n e te sn eo r i a d a i t st e p n o c sso e g o i u l sr l n ci s n g m n . h rfr , o g a t o a st n a c h e s f i s n bl i or s o d t r i f h n h c s h i y c s ie i t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篇1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 一) 健全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自 20__ 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应急预案相继发布,20__ 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危机管理实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各项应急预案也逐年更新和完善,危机管理也呈现出快速、成熟发展的态势。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人通常是政府或单位的一把手,副职通常是分管安全或者常务副职来担任,成员通常是直属部门、单位以及地区军警等人员组成。
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把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二) 规章制度持续完善。
为确保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__ 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监测以及事后恢复等环节提供了法律依据。
各地区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也逐渐完善,同时也有针对性制订和发布了相关文件,在明确信息报送、事件处理、事后恢复、宣传报道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机制和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相关法规总体看相对单一。
( 三) 建立了信息报送机制。
一是信息管理水平不均衡。
信息是贯穿危机事件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要素,自从我国1994 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地位也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区也开始学习信息管理,但是各地区信息管理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经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管理也相对落后。
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政府与社会责任
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政府与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诸如病毒传播、食品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事件无疑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卫生危机中政府和社会的角色与责任,分析二者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协作与整合,以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政府的责任政府是公共卫生管理的主体,在面对卫生危机时,其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防与控制预防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框架及法规,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将潜在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
例如,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防范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此外,政府还应定期组织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危机响应机制一旦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有效的危机响应机制需包括信息快速传播、资源合理配置、临床支持等多个环节。
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一些国家通过封锁城市、实施旅行限制等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
同时,政府需要确保各类医疗物资、疫苗和相关设施及时到位,为抗击疫情提供必要支持。
透明的信息发布在公共卫生危机中,信息透明度至关重要。
政府应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并公开发布,以减少恐慌情绪并解决公众对于危机的不安。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国家通过每日发布疫情数据和防控措施,有效增加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度。
透明的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公众了解疫情的发展,也能促进科学社区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合作。
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及社会组织的共同使命。
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社会各界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公民参与公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参与到公共卫生事务中。
作为信息传播者和观察者,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相关知识,提高周围人群对公共健康问题的关注。
公民还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如捐赠口罩、帮助社区进行卫生清扫等,以此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现状及成因分析公民对政府的了解与认知和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公民权利意识、参政意识不断觉醒,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公民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得政府原在合理范围内的某些不当行为在这个信息时代下被放大、被激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政府信任危机。
如何应对挑战重建政府信任?首先应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充分重视文化的内在力量,运用文化手段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进行政府信任重建;再次,还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政府信任重建的有序进行,架起公民与政府之间信任的桥梁。
标签:政府信任;信任危机;政府信任重建信任危机,从来都是一个敏感却不容忽视的问题。
政府信任危机更是在整个社会信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促进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以政治学视角,围绕中国政府信任现状展开讨论,初步界定政府信任的内涵,并结合我国一定范围内政府信任危机的表现,探讨导致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减缓这种危机的产生、增强政府信任。
一、有关政府信任危机的相关概念解析当前,政府信任和政府信任危机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广为各界学者讨论。
那么究竟什么是政府信任,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学术界对于政府信任内涵界定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部分学者认为,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心里预期和评价态度,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
①有学者认为,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对政府结构和政治制度的一种信任,信任政府能够按照自己的心里预期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相信政府机构会以某种制度的方式实践其行政职能和义务②,以提供民众所需要的各种权利与服务;也有学者依据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信任指公民由于对政府的依赖和信任而授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某些利益问题上的自由决定权,同时也承担因这种授权可能造成某种伤害风险。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现代公共危机与传统公共危机相比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这些特点和变化给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下载篇1谈社会资本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摘要: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政府的主导力量是不容质疑的,但是社会资本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将社会资本放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讨论,对于危机的处置和修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充足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社会资本的运用更是强化了政府对公民的影响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与合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社会资本公共危机作用一社会资本1.社会资本概念社会资本最初是在经济学领域中使用,直到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用英语发表《社会资本随笔》的论文正式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后,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布尔迪厄认为,个人或团体通过占有资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三种形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一,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质化关系网络”占有而获得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个人占有社会资本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行动者可以有效地加以运用,联系的网络规模,而是网络中每个成员所占有的各种形式的资本数量。
不同的学者从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互惠信任以及合作行动等各个不同的侧面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界定。
而关于社会资本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学者们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网络资源、相互信任与合作行为。
社会资本就是基于网络过程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人们之间的信任,它们能促成产生好的社会和经济结果。
2.社会资本的构成第一,紧密联系型社会资本将家庭成员、邻居、密友联系在一起的很强纽带。
第二,连接型社会资本将不同民族、职业背景的人联系在一起的较强纽带。
第三,联系型社会资本正式组织中的穷人和处于有影响位置的垂直关系。
3.社会资本的属性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比共性在于:第一,通过积累而成;第二,具有规模效应;第三,需要不断更新;第四,具有生产性。
社会动员与公共危机管理
社会动员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是每个社会都可能面临的挑战,无论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还是社会事件引发的危机,都需要有效的应对措施。
而社会动员作为一种行动力的集结和调度方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动员与公共危机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社会动员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积极行动起来,有效地响应和配合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
在危机发生时,各方必须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应对危机的挑战。
社会动员的核心在于组织,它能够调动社会资源,形成全民参与的广泛局面。
通过社会动员,社会能够迅速集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应对能力。
其次,社会动员与公共危机管理密切相关。
危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共同参与。
而社会动员则是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手段和途径。
只有通过社会动员,政府才能调动社会资源,形成应对危机的合力。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需要调动各级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进行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
这些工作无论从规模还是复杂程度上都离不开社会动员的支持。
同时,社会动员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动员能够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警惕,加强防范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它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危机信息,提醒大家保持警惕,并指导人们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其次,社会动员能够快速调度和配置资源,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社会动员能够动员社会各界提供物资、人力等支持,弥补政府单一资源有限的不足。
再次,社会动员有助于有效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各方面的力量必须密切合作,才能形成整体的应对能力。
最后,社会动员也有助于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广泛动员,可以减少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行动不协调,确保公共危机管理的公平性和效果。
然而,社会动员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
这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意识和能力。
中国式危机管理体制
中国式危机管理体制200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年,在筹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年初的南方雪灾、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面对着在西藏拉萨、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地发生的令人注重的突发事件,上海和昆明公共汽车爆炸、以泄愤为目的而袭击警察案件等暴力事件,则持续提升着“恐怖个体”在危机管理中的优先级。
对多重危机的应对,考验着党的执政水平,也改变了政府的危机管理手段,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危机管理体制。
所以,2008年是新中国危机管理发展史上最令世人瞩目的一年,预示着我国危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持续深化的中国危机管理体制发展危机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危机性质与作用的变化密切相关。
2008年集中出现了中国危机史上最有独特性、丰富性、危害性的各类危机,有效推动了法治建设发展年、网络政治深入年、自然灾害多发年背景下危机管理体制的发展。
对汶川大地震的危机管理,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面对危机,党和政府体现了成熟的领导水平,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展开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使用了有效的动员手段,灾区各级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军队,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站上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采取了新兴的传播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公开信息,在报道的深度、广度和时效性上,都有空前突破,在第一时间内凝聚了人心;整合了众多的支持力量,使数量庞大的志愿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在救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危机管理体制的持续深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持续增强,危机管理及相关工作走向规范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论文浅谈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可能面临意外的变数。
意外是对常态的否定,意外是对事物的发展进入非常时期。
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对专业意义上讲的危机时期。
公共危机不仅造成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所以,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共事物的服务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事务的行使者,必须对公共危机进行预防,完善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做好公共危机结束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公共危机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责任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造成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加剧破坏性。
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政府法制建设的检验。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危机是对个人、群体或者组织以外的生存秩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又叫突发公共事件,就是在社会进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并对的大众的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致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华为7000人“辞职门”事件、金融危机、甲型H1N1型流感等都是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突发公共事件,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试论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治责任_张友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2007年第2期(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175期)专题研究试论政府在公共危机 管理中的政治责任 张友国摘 要: 任何国家都可能会面临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公共危机。
在对这些公共危机进行处置管理时,政府需要承担政治责任。
这种政治责任可以分为积极政治责任与消极政治责任。
积极政治责任是主动承担型的政治责任,对应的是服务型政府。
消极政治责任是被动承受型的政治责任,对应的是官僚制政府。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众需要一个富有积极内涵的服务型政府,并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勇于承担政治责任。
关键词: 危机管理;政治责任;服务型政府;官僚制政府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7)01-0068-05收稿日期:2006205227作者简介:张友国(1971-),男,安徽合肥人,政治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北京 100089)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可能面临各类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公共危机。
在面对危机时,作为国家的执行机构-政府,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管理职能,也就是承担必需的政治责任。
就此而言,官僚制政府与服务型政府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以人为本?还是以权为本?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二者承担政治责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不同的政治责任承担方式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果。
下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一、政府承担危机管理中政治责任的理由 所谓危机管理,是指非社会常态状况下的政府管理运作模式。
它正逐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危机的定义,按照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的观点,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关键决策的事件。
”[1]危机可以分为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还可以分为针对社会制度基本结构的危机和针对具体行为规范或价值观的危机。
政府公共危机论文略论我国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政府公共危机论文政府危机管理论文略论我国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摘要:面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危机事件,各级政府在危机事件的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县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然而,我国在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上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尤其县级政府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缺乏可以迅速启动的政府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和完善的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机制,而且各地政府官员和民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应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和社会支持体系,由此,完善我国县级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体制,提高县级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对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级政府;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古希腊的一位先哲曾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
”[1]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
中国人民在20世纪饱受战乱之苦、新中国成立后又历经文化革命浩劫,1976年7月28日一场大地震又带给京津唐地区巨大的灾难,继之又有1998年洪涝灾害、2002年至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害、南方冰雪灾害和问题奶粉、问题药品、问题疫苗以及频频发生的各种矿难等等。
尽管,经过人们众志成城的努力,这些灾难终究会消散,可是它们给人们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损失是难以磨灭的。
县级政府是解决县域社会事务和维系县域社会秩序的核心力量,也是实施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性力量。
因此,对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展开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的表现及其特点所谓公共危机,是一个或连续多个突发性的、紧急性的、对社会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害的灾难性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对这种突发性的灾难性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前应对准备、事中应对和事后恢复的管理[1]。
公共危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具体到县一级公共危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 。同时 , 公 民参与 的过程 也可以使 他们及时 的了解危 机 的
I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1 2
H乍 者简介 ] 王
1 O
慧( 1 9 8 6一 ) , 男,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 2 0 t l 级硕 士研究生 。
2 0 1 3年 7月 第 1 5卷第 7期
种机会。公民参 与使危 机管理透 明化 , 公 民拥 有了更多 的知 情权 , 可 以限制政 府组织及其 官员 在危 机管理 中的 不作为 、
失职 、 渎职乃至于钱权交 易和 以权 谋私 的行 为 , 在 政府决 策 决策 的过程 中更加体现 民意。
二、 我 国 公 民 参 与政 府 危机 管 理 面 临 的 困境
社会 自救能力 就是公 民在公共危 机事件 中的 自我救 助 的能力 。在 政府危机管 理过 程中公 众既是 危机管 理的 直接
( 一) 政 府对公民参与政府危机管理重要性 的忽视
受众 , 同时也是 至关重 要 的管理 主体。在危机发 生后 , 如 果
公众具有 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 能够及 时的参与 到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过程 当中来 , 进行有效地 自我管理和 救助, 就 能够在很大 程度上减少 危机 带来的混乱 和财务 的损
近些 年来 , 我国公 民参 与政府危机 管理的意识 和能力较
之以前都 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但是 , 我国公 民社 会中所蕴 含
的处理公共 危机事件 的 巨大潜能还 没有 得到 政府 的高度重 视, 同时 , 公民 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 这主要 表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 二) 有助于全面提 高社 会 自救助 的能 力
2 0 1 3年 第 7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 u ma l o f[  ̄ a o n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Co l l e g e
No . 7, 2 0 1 3
(第 1 5卷第 7期 )
( V o 1 . 1 5 . N o . 7 )
得 我国公 民在参与政府危机管理 中存在许 多 困境。而要 解决好 这一 问题 必须从政 府 、 公 民 自身和 国家的 法律 法规 制度建设
三方面着手 ,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公 民参与政府 的危机管理 , 推 动我 国公 共危机 管理事业的发展 。 [ 关键词 ] 公 民参 与; 危机 管理 ; 政府
机管理中对权 力的垄断 , 公 民不再被 简单 的视 为危 机管理 的 旁观者或危机管理 的对 象 , 不是只让公 民了解 决策的结果 然
后被动的执行 , 而是应该提供给他们 平等参 与危机管理 的各
( 一) 有助 于解决危机管理 中的“ 政府失效性” 问题
所谓 的“ 政 府 失效 性 ” 是指 在危 机管 理 中 , 当危 机发 生 后
因变得越来越复杂 , 公共危 机事件 的种类 也越来 越多样 化。 所 以, 要成 功的应对 公共危 机所 带来 的挑战 , 单 方 面的依靠
政府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 我们有必要 充分调动社会力 量
积极应对公共危机 , 只有这样才能提 高政 府的公共危机管理
能力 。
有效 的社 会监督机制 , 这样有助 于确 保政府危机管 理过程 中 的公共利 益取向。公 民参与 打破 了政府组 织及其 官 员在危
[ 中图分类号 ]1 3 0 3 5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 - - 4 0 5 3 ( 2 0 1 3 ) o 7 —o o l O _ - 0 2
相关信息 , 做 到从 容应 对危机 。所 以 , 公 民参 与危 机管理 的
一
、
公 民参 与 政 府 危 机 管 理 的 意 义
论 公 民参 与下 的政 府 危 机 管 理
王 慧
( 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 摘
要]
公 民参与下政府危机 管理对 于解决 “ 政府 失效性”问题 , 提 高社会 自救 助的能 力和确保政府 危机 管理 的公共利
益取 向都有 着十分重要 的作 用。但是 由于政府的忽视 、 公 民自身参与意识的_ 淡薄 以及 国家缺乏相关方 面政 策法律 的保 障 , 使
我国传统的危 机管理模式形成 于计划经济 体制时期 , 其 具有 明显 的单 向性 , 即是 一种 由国家指 向公 民 的单 项行为 ,
公民作为被管理者, 向来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近年来, 随
着经济体制 的改革 , 虽然在一些领域这 种单 向性 的管 理模式 有所好转 , 但是 由于社 会惯性 的作用 , 在 很 多领 域尤其 是在
王
慧: 论公 民参 与下 的政府 危机管
J u 1 . 2 0 1 3
Vo 1 . 1 5. No . 7
公共管 理中依 然存 在 政府 对 公 民参 与 的漠视 和 排斥 现 象。
和引导第 三部 门和志愿者 有效 地参 与到政府 的危 机管理 当
政府在短时 间内所能够提供的公共资源有 限 、 空 间分配密度
有限, 从而导致其对某些公共 危机事件无法采取及 时和有效 的应急 管理措施 而造成一定 的损失 。面对 这一问题 , 最好的 解决途径就是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危机 的治 理 当中来 , 充分发 挥各类 型各层次社 会组 织 的强大力 量 , 让 他们在 危机 防御 、 危机处理和灾后 重建 的过程 中弥 补政府 管理 的不足。也 只 有公民和政府以合作的姿态来 应对 各类危机事件 , 才能够使 得政府和公 民达到共 赢。
作为公共权利的代表 , 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 事件中起着
过程能够有效地降低公众 对政府 的依 赖度 , 从 而提高其 社会
自救能力 。
( 三) 有 助 于确 保政 府危 机 管理 的公 共 利 益 取 向 在政府危机管理的过程 中, 通 过 公 民 参 与 能够 建 立 一 种
主导的作用。但 是随着经济社 会的发展 , 诱 发公 共危机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