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课件 4.16 琵琶行(并序)

合集下载

粤教版必修3 第4单元 第16课 琵 琶 行(并序)

粤教版必修3 第4单元 第16课 琵 琶 行(并序)

◎第14课《唐诗五首》◎第15课《蜀道难》◎第16课《琵琶行(并序)》◎第17课《宋词四首》◎第18课《诗词三首》◎第19课《元曲三首》第16课琵_琶_行(并序)本课话题——音乐一、从课本中积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二、从历史中积累对于梅西安来说,大自然是一种声音的召唤,所有的声音始终都呈现着音乐,尤其是鸟儿的歌声。

大自然中的鸟鸣建构了他与众不同遗世独立的音乐语汇。

有谁能像他如此痴迷执着,在夜里驱车前往一个又一个树林,只为倾听那不同的鸟鸣。

“倾听鸟儿们吧,它们才是我们的大师。

”梅西安实践了老师的话。

他在鸟的叫声里,尤其是在夜莺的鸣唱里,看到了从月亮里飞落的花瓣,从水里飞溅出的鱼儿。

他能够听出鸟儿的兴奋、哀伤和忧郁,以及旁若无人,天地唯我独尊的阳春白雪般的高贵。

最后,一万种夜莺的啼叫终于成就了《花园里的夜莺》,这是梅西安为夜莺画的肖像。

大自然中的确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宝藏。

在夜里驱车前往一个又一个树林,只为倾听那不同的鸟鸣,只为了那心中的音乐,其痴迷执着的程度的确是世上罕见。

然而,这也正是梅西安成功的主要原因。

三、从生活中积累“凤凰传奇” 的传奇凤凰传奇由杨魏玲花、曾毅两位歌手组成。

内蒙古姑娘杨魏玲花是一名电器销售员。

曾毅,来自湖南益阳的一名无线电工人。

内蒙古的杨魏玲花和湖南益阳的曾毅在广州打工时相识,对音乐几近狂热的他们成立了二人组合。

他们将民族唱腔与流行唱法结合,既古典又时尚,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让您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

而感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音乐,这对打工仔在特区打工的艰辛经历也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
这是“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 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 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声与教化。白居易于是被贬江州 司马。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 活,使他很快体验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在一个萧瑟的秋夜, 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 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 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命 ①遂命.酒________ ②命.曰《琵琶行》________ 答案:①叫,吩咐,命令,动词;②取名,动词 (3)因 ①因.为长句________ ②因.利乘便________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 答案:①副词,于是;②介词,趁着,就着;③介词,经由,通 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答案: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 答案: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歌.以赠之。 答案: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言 ①感斯人言.。________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________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 ⑤感我此言.良久立________ 答案:①话,名词;②字,名词;③说,动词;④声音,名词; ⑤话,名词
第9章 扩(3声)转系徙统于调江湖音间。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7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7张PPT)

• 诗前小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诗 有何作用?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 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 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2.小序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020/7/29
5
用一句话概括诗节内容
⒈江头送客闻琵琶 ⒉江上聆听琵琶曲 ⒊歌女倾诉身世苦
⒋同病相怜伤迁谪 ⒌重闻琵琶青衫湿
2020/7/29
• 那“弹者”究竟是谁?不仅诗人发问,读者也急欲知道,但是 ,琵琶女不仅“欲语迟”,而且不肯露面,这让读者心中更添 了一层悬念。为下文写琵琶女出场蓄势。
2020/7/29
10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 用“琵琶半遮面”,写出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 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 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 • 表现了她不愿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为下 文写琵琶女的身世作铺垫。
(互 文)
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
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琴技 高超
2020/7/29
9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寻声暗问”,写出了听者因被乐声吸引而急欲见到弹奏者 的迫切心情,从侧面写乐声的感染力。从诗开头的环境描写 所营造的氛围来看,琵琶声或许是凄苦的,“暗问”,也暗含 了对弹奏者的同情和关注。“迟”,迟疑,写出了琵琶女犹 豫不决的心理。
2020/7/29
11
第二次(明写详写) 江上聆听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序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6课《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6课《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3. 人物共同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
朗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读出感情。
提示:诵读诗句要注意诗句的叙事脉络 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 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 能深入诗句的意境,读出感情。
在这首长诗(叙事诗)中, 主要的人物形象有几个? 诗人 两 是用哪二个诗句将这 个形象连 接在一起的?

自读小序,回答问题
1.明年:第二年 2.铮铮然:铿锵悦耳的 3.善才:琵琶师 4.使快谈数曲:畅快 5.因为长句:因,于是为,作 6.歌以赠之:作歌 7.凡六百一十六言:凡,共;言,字 8.命曰《琵琶行》:命名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 诗有何作用?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 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 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 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 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 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 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 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 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 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 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 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 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 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我出京做官 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 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 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味。于 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 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6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3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点评:“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妙,这是一种“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境界。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 声已经消逝,但听众还是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 醉如痴,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 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月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 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 律。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情景交 融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点亮你的慧眼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点评:这两句诗描写琵琶女羞答答的样子,极为巧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千 古佳句。“千呼万唤”是“我”的盛情,“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琵琶女的 矜持与娇涩。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 半遮面,写出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 抑郁不平;另一方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了她 不愿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
(5)别有幽愁暗恨生,__此__时__无__声__胜__有__声_。(2010·安徽高考) (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同__是__天__涯__沦__落__人__,_相__逢__何__必__曾__相__识__! (2011·广东高考)
(7)_去__来__江__口__守__空__船__,绕船月明江水寒。(2011·江苏高考)
提醒你夯实基础
1.注字音
加点字 迁谪 嘈嘈 红绡
读音 zhé cáo xiāo

贾人

姓贾
jiǎ
加点字 钿头 呕哑 嘲哳

4.16 琵琶行(并序) 课件(粤教版必修3)

4.16 琵琶行(并序) 课件(粤教版必修3)
温馨晨读篇
) ) ) )
(2)悯 然( . (5)敛 容( . (8)幽咽 ( . (11)迁谪 ( .
) ) ) )
(3)瑟瑟 ( . (6)钿 头( . (9)唧唧 ( . (12)贾 人( . )
) ) ) ) )
) (14)虾蟆 陵( .. ) )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15)铮铮 然( . )
氤氲书香篇
提示
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
同的: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 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 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备感凄凉寂寞;④ 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由于这几方面的 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 对方引为同道,由此可体会得到作者贬谪江州、牢骚困顿、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2)信: 低眉信 ( . )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徐徐更谓之 )大义于天下
自可断来信 ( .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 . (3)行: 命曰《琵琶行 》( . 行 ( . )
)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伍之间
蹑足行 ( . (4)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 ( . 范增数 (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3.审美视窗 天涯同沦落,无须早相识 ——白居易和琵琶女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
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 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 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 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答案
6.联系诗歌内容,简要解说琵琶女的琵琶声和身世引起诗人强 烈感情共鸣的具体原因,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两句诗蕴含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
这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美点赏 析
答案Leabharlann 链接作家作 品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香号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 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答案
2.辨形组词 沦(沦落 ) 伦(伦比 )
(1) 纶(涤纶 )
悴(憔悴 ) (2) 淬(淬火 )
萃( 荟萃 )
弦(管弦 ) (3) 炫(炫目 )
舫(画舫 ) (4) 妨(妨碍 )
坊( ) 油坊
绡(红绡 ) (5) 逍(逍遥 )
削( ) 削面
啼(啼哭 ) (6) 缔(缔造 )
蒂( ) 根蒂
答案
友人设宴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故人难逢;“君向潇湘
我向秦”,再会无期。只是,这离别的夜晚少了管弦之音,于
是连这饯行的三杯两盏,也饮得索然无味。
忽然,耳边竟传来了琵琶的乐音,这在“出官”二年卧病浔阳
的白居易听来,有如天籁。
一时间,船上的人都听得入了神。 “请问,是谁在弹琵琶?”白居易不禁轻声问道。 琵琶声戛然而止,无人应答。 白居易让船家把船撑到刚才有琵琶声传出的船边,又问道: “可否请弹琵琶的人出来一见?”弹琵琶的人似乎很犹豫,万 般邀请,才请出一位琵琶女来。只见她手抱琵琶遮着半边脸, 缓缓移动着步子,走入船来。她的神情羞涩中带着一种端庄的 气质,虽是徐娘半老,却依稀可辨当年风采。
白居易默然,“出官”外调二年的他,时至今夜,才有被 贬谪的感觉。她和他,都有过如花的岁月,得意的青春,只是, 命运带走了她的风光无限,也消融了他的壮志满怀。而今,步 入中年的她和他,都身在异乡,只能抬头望着那皎洁的明月, 将满怀愁绪寄予那东流的江水。今夜萍水相逢遇知音,她用她 天籁般的乐音将久不闻丝竹的他从苦闷中解救出来;而他,也 用他那颗平易近人又丰富多情的诗人的心给予她尊重、关怀和 理解。二人积蓄已久的郁闷愁苦终于得以倾诉。

语文:4.16《琵琶行(并序)》第1课时课件(1)(粤教版必修3)

语文:4.16《琵琶行(并序)》第1课时课件(1)(粤教版必修3)

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一种体裁。
)》 》
实行,推行。 实行,推行。 )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善而备败, 行( 善而备败 . 蹑足行 行列。 伍之间 蹑足行( 行列。 )伍之间 .
(4)数: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 .
数目,数量。 数目,数量。
)
范增数 屡次,多次。 )目项王 范增数( 屡次,多次。 目项王 .
第 16 课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第 1 课时
目标定 目标定位 1.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 .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 力。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4.背诵默写第二自然段。 .背诵默写第二自然段。
轻拢慢捻抹复挑 . ⑥ 轻 商人重利轻别离 商人重利轻 .
轻轻, 轻轻,形容词 轻视, 轻视,动词
短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 . 今夜闻君琵琶语, ⑦暂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 顿时,忽然, 顿时,忽然,副词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 . ⑧泣 眼泪,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座中泣 .
③数

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使快弹数曲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数量,
.
.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 ④是 自言本是京城 是,动词 自言本是 .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琵琶声停欲语 . 说话,回答, ⑤语 今夜闻君琵琶语 今夜闻君琵琶语 . 曲,名词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6 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必修3粤教高一必修3语文课件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6 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必修3粤教高一必修3语文课件
第三页,共九十四页。
栏目导航
嘈.嘈(cáo) 水浆迸.(bènɡ) 敛.容(liǎn) 红绡.(xiāo) 银篦.(bì) 呕.哑.(ǒu)(yā)
幽咽.(yè) 船舫.(fǎnɡ) 虾.蟆(há) 钿.头(diàn) 阑.干(lán) 嘲.哳.(zhāo)(zhā)
第四页,共九十四页。
栏目导航
二、一词多义 委身为.贾人妇(动词,作为,做)
(1)为因为.长句(动词,创作) 为.君翻作(介词,替,给)
(2)命遂 命.命 曰.酒((动词 动词,, 命命 名令 ,) 题名)
第五页,共九十四页。
栏目导航
忽闻.水上琵琶声(动词,听见) (3)闻以闻.勇寡气人闻之.于耳诸者侯((动动词词,,使闻…名…)听到)
博闻.强识(名词,见闻、知识) 举.酒欲饮无管弦(动词,端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4)举杀将人军如向不宠能……举.(是形以容众词议,举.尽宠)为督 (动词,推举、推荐)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动词,拿)
大珠小珠落玉盘:比 间 关 莺 语
花底
喻乐声的清脆圆润。一会儿像黄莺的鸣唱,在花丛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四页。
栏目导航
滑,
幽 咽 泉 流 冰 下 难。
中轻快流转,一会儿如冷泉呜咽,在冰层下滞涩地流淌。
间关:象声词,这里形容“莺语”声。滑:流畅。幽咽:低声哭泣,
这里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才服,

成 每 被 秋 娘 妒。
悦诚服,(我的容貌也娇美动人)梳好妆往往被姐妹们嫉妒。
秋娘:喻能歌
五 陵 年 少 争 缠 头,
一曲
善舞的美人。那些家居五陵的富贵子弟,争着送给我各种财物,弹奏一

粤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第4单元 16 琵琶行(并序)

粤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第4单元 16 琵琶行(并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明.年.秋 古义: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古义:“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湓.浦(pén) 倡.女(chānɡ) 悯.然(mǐn) 浔.阳(Xún) 管弦.(xián) 霓.裳(ní)
铮.铮然(zhēnɡ) 贾.人(ɡǔ) 迁谪.(zhé) 荻.花(dí) 轻拢.慢捻.(lǒnɡ)(niǎn) 六幺.(yāo)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举 举. .酒 所欲 佩饮 玉无 玦管 以弦 示( 之动 者词 三(,动端词起) ,举起) (4)举杀 将人 军如 向不 宠能 …举 ….( 是形 以容 众词 议, 举.尽 宠) 为督
(动词,推举、推荐)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动词,拿)
(5)迁予 再左 迁.迁 为.九 太江 史郡 令司 (马 动( 词动 ,词调, 动贬 官官 职、 )放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嘈.嘈(cáo) 水浆迸.(bènɡ) 敛.容(liǎn) 红绡.(xiāo) 银篦.(bì) 呕.哑.(ǒu)(yā)
幽咽.(yè) 船舫.(fǎnɡ) 虾.蟆(há) 钿.头(diàn) 阑.干(lán) 嘲.哳.(zhāo)(zh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委身为.贾人妇(动词,作为,做)

2019高中语文 4.16 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3

2019高中语文 4.16 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3

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
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 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停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
优质课件
拔(拔地而起) 跋(跋山涉水) 钹(铙钹)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 一词多义 低眉信手续续弹(任意, 随便) 言必信, 行必果(讲信用, 诚实)(《论语》) 信 忌不自信(相信)(《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 伸张) (《隆中对》) 因 因为长句(于是) 因利乘便(趁着, 就着)(贾谊《过秦论》)
的作用? 提示:诗中多处描写了“江”“月”,但在不同的情境中,“江”“月”所渲染的氛围也是 有区别的。比如,诗的第一段中“茫茫江浸月”的那种凄冷景象,渲染了主客分别时 怅惘、伤感的情绪。第二段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奏完 名曲后,明月高悬、天地俱静之景,从侧面表现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第三段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寒江冷月,道出了琵琶女当前的孤单与凄凉。
优质课件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提示: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
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 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2.《琵琶行(并序)》中有多处关于“江”和“月”的描写,这些描写分别起着什么样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6琵琶行(并序)课件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6琵琶行(并序)课件粤教版必修3

1.字音
湓.浦口(pén)
铮.铮然(zhēnɡ) 贾.人(ɡǔ)
悯.然(mǐn)
恬.然(tián)
荻.花(dí)
六幺.(yāo)
虾.蟆陵(há)
红绡.(xiāo)
钿.头(diàn)
银篦.(bì)
呕.哑(ǒu)
嘲.哳.(zhāo)(zhā)
2.通假字
家在虾.蟆陵下住 __“__虾__”__同__“__蛤__”____
(3)“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 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 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 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 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5)“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 后的孤寂悲凉。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又__闻__此__语__重__唧__唧_______________。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相__逢__何__必__曾__相__识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诗歌前面小序的内容是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名师指津]第一问:归纳记叙要素(重点介绍人物情况)即可。 第二问:要点明有关本诗背景的事项和确定的感情基调。 我的理解: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 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作用:说明了写这 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3.一词多义
①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__名__词__,__话__语______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_名___词__,__字_____
(1)言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 _名___词__,__言__语______ ④自言.本是京城女 __动__词__,__说_____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16 琵琶行(并序)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16 琵琶行(并序)


(才2)学转琵徙琶于江湖间
链 接
_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于__江__湖__间__”__作__动__词__“__转__徙__”__的___ _状__语__,__于__江__湖间转徒
(5)语琵今琶夜声闻停君欲琵琶语.迟语.
动词,回答、说 名词,曲
栏 目 链 接
(6)轻轻商.人拢重慢利捻轻抹.别复离挑 (7)暂凝如绝听不仙通乐声耳暂暂..歇明
形容词,轻轻 动词,轻视
副词,短暂 副词,忽然
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习检 测
(8)泣满座座中重泣.闻下皆谁掩最泣多.
动词,哭泣 名词,眼泪
习检 测
2.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1)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话 名词,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说
栏 目 链

(2)命遂命.命曰.酒《琵琶行》
动词,吩咐 动词,取名
(3)数使一快曲弹红绡数.不曲知数.
数词,几 名词,数量
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习检

(4)是是自.夕言始本觉是.有京迁城谪女意
代词,这 动词,判断词,是

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是唐代继杜甫之
链 接
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
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少感叹
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
意义。
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导 读
2.作品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
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习检 测
5.分析句式类型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Nhomakorabea_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状__语__“__于__穆__、__曹__二__善__才__”_________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3 4.16《琵琶行》课件粤教版必修3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3 4.16《琵琶行》课件粤教版必修3
2.“别时茫茫奖浸月”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 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 风物有了感应。
3.“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 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 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 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了。待面
诗在了,
的叙作作
内述诗者
容 。
原 因 的 同
的 时 间
有 一 段 小 序
听“曲”(播放音乐)
• 我们都欣赏过音乐,音乐的世界是美妙的, 而文学的世界也是美妙的,让我们从诗句 中听听一千多年前的一段琵琶曲.在此之 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 伏》,对琵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总 体 思 路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 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 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 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愤情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 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 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 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 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 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 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 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 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2、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
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6课 琵琶行(并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第 16 课 琵琶行(并序)
学国学 1.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 凉万古。
——选自《菜根谭》 【译文】 如果一个人能坚守道德,可能会有寂寞的时 候;但那些喜欢攀附权贵的人,却会得到永 远的凄凉的孤独。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选自《论语》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 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 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 的凄凉心境。
三、艺术特色
1.环境烘托法。 本诗成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法。篇首的“浔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 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 境,令人顿感秋凉袭人,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本诗多种描写有机融合,看似繁杂无绪,“文”不对 “题”,实则步步映衬,互相支持,突现主旨。
观点二:有“文”不对“题”之嫌。本文前半部分 主要写了“琵琶语”——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后半部分 主要写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并且,写前半部 分是为后半部分做铺垫——有高超技艺的琵琶女、有治 国之能之心的“我”同样沦落天涯,让人倍感惋惜!所 以本文应写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和“我”的伤感。
2.以情动人。 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 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 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 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 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
3.画面精彩,音乐的表现十分传神。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 非常精彩。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 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 绪是有力的烘托。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 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 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

《琵琶行(并序)》课件4-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3-

《琵琶行(并序)》课件4-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3-
历史地位
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个常见 的社会问题,即美色和才艺的结 合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 重,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
02
课文内容解析
结构分析
01
02
03
结构层次
这首诗分为序和正文两部 分,序交代了写作背景和 缘由,正文则详细描述了 琵琶声和听者的感受。
叙事线索
诗中以琵琶声为线索,通 过声音的描述,将读者带 入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 形象和主题思想,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 赏析文章。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世界。
人物关系
白居易巧妙地处理了诗人与琵琶 女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互的交流 和互动,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
纠葛和命运交集。
情感表达鉴赏
离别之情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通过琵琶声 的描绘,将离别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人生感慨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通过琵琶声的描绘,将 人生的苦难和无奈展现出来。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琵琶声的描绘, 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 的感慨,以及对自身遭遇 的悲愤之情。
主题思想
人生无常
通过对琵琶声的描绘,诗 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 慨,认为人生如梦,一切 都是过眼云烟。
怀才不遇
诗人通过自己的遭遇,表 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 不满,认为自己空有才华 却无处施展。
情感共鸣
诗人通过琵琶声的描绘, 唤起了读者内心的共鸣,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生的 苦与乐。
艺术特色
音乐描绘
诗人通过对琵琶声的细腻描绘, 将音乐的美妙和情感传递得淋漓 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音乐之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琵琶行(并序)
-1-
16 琵琶行(并序)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其为江州司马。诗人因 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结 心底。次年,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 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 之意油然而生,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 琶行》。
-15-
16 琵琶行(并序)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4.《琵琶行》能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感人,使 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知其形;不仅触动我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还激发了 我的联想和想象。诗人描写音乐到底有何妙招?
提示:
这首诗善于根据音乐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
-3-
16 琵琶行(并序)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12 3 45
1.注字音 加点字 迁谪. 嘈.嘈 红绡.

读音 zhé
cáo
xiāo 贾.人 gǔ 姓贾. jiǎ
加点字 钿.头 呕.哑. 嘲.哳.

读音
diàn
ǒu yā
虾.蟆 虾.米
zhāo zhā há xiā
-4-
16 琵琶行(并序)
-7-
16 琵琶行(并序)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12 3 45
5.明句式 同是天涯沦落人(判断句) 送客湓浦口(省略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句) 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句) 感我此言良久立(被动句、省略句)
-8-
16 琵琶行(并序)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12-
16 琵琶行(并序)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点评: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为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 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 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 “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 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 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 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 的歌女,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的知识分子,虽地位悬殊,但在这风清月白的环 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人悲,己怜,社会的变化, 政权的衰落,汇合在“同”上,表现出诗人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不合理的社 会制度造成的。“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 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 了千古名句。
-9-
16 琵琶行(并序)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点评:这两句诗描写琵琶女羞答答的样子,极为巧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 千古佳句。“千呼万唤”是“我”的盛情,“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琵琶女的矜持 与娇涩。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 面,写出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 不平;另一方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了她不愿 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
-2-
16 琵琶行(并序)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 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白居易的诗今存近三千首,著 有《白氏长庆集》。 行:古诗的一种文体。由古乐府发展而来,不入乐,以七言为主,篇幅不限,用韵自
2.请简要分析本文“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提示: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图,但看那“枫叶荻花 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便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文中不绝于耳的 琵琶声停,作者凭窗眺望,“唯见江心秋月白”,真乃江水冰寒,明月清冷,人心 寂寥;最后作者又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作结,道出了一番 “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伤世之感,意境深沉而凝重。
由。 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
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 的。“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 府题目咏写时事。这类诗的特点: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 精神。
-13-
16 琵琶行(并序)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1.古有自比芳草美人的传统,如屈原之《离骚》,而作者却将自己与商 女拿来作比较,这是为什么?
提示:本文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诗人和歌女同病相怜,感情相通,诗人 把她和自己的地位等同,视之为知己,表达了境界相似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互同情的深厚情谊,而并不因为身份问题就阻隔了引起共鸣的感情。
-14-
16 琵琶行(并序)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 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提示: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 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已引发了诗人 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 悯。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 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 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 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后写出一个高潮。收尾阶段:戛然而止,干净利落。
-16-
16 琵琶行(并序)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观点 2 观点 3
这首诗善于运用通感,赋形于声,把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进行细致入 微的描写。作者在如下几个方面运用了通感来描摹乐声:第一,选 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 的,难以描述的演唱。如文章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舒徐流 畅;以“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 音乐的逐渐低沉等。第二,借助听众的感受,运用通感手法,体现音 乐、演唱的无尽妙处。文章中写听众的反应,以“满座重闻皆掩 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等简练的笔墨,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 效果。以所见——“泣”“湿”——衬所不见——感人的琵琶声。 这首诗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 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 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 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试想,若琵琶女收弦后,是 “东船西舫赞不绝,江心秋月耀浮波”,这是怎样一番情景?喝彩虽也 是对琴艺的衬托,但比起“悄无言”来要大打折扣了。这种虚中见实 的表现方法,增加了诗的艺术魅力。
-10-
16 琵琶行(并序)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点评: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使 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变成了视觉形象,生动形象。首先,诗人用“急雨”、“私 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 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珠”和“玉盘”,它们的形和质都是圆润的,既写出了音乐的声,又写出了音乐 的形,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然后以“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冰泉冷 涩”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面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 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作者把几种意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这段乐声描写,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 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11-
16 琵琶行(并序)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点评:“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妙,这是一种“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境界。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 声已经消逝,但听众还是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 醉如痴。眼前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 倒映一派月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 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 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 穷”之妙。
新课预习案 研读探究案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12 3 45
2.解多义
低眉信手续续弹(任意,随便)
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诚实)(《论语》)
忌不自信(相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信 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史记·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