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过程(1)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过程(1)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的起伏
▪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 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 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 很难直接控制的。(一般起伏的时间 为8---10秒)
▪ 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 车驾驶员、体育裁判员等职业都需 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 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 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注意保持在一定的活动上,随着活动的进
行变换注意的具体对象。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2. 注意的特点
(2)集中性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 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 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被抑制。
3、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
第二节 注 意
注意的含义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规律及运用
▪ 双耳分听实验
▪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的门户, 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 才能进来。
——乌申斯基
一、注意的含义
▪ (一)注意的概念 ▪ 1.注意的概念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集中。 ▪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
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
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
件。
(二)注意的功能
▪ 3. 调节功能

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
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第二节、知觉
一、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的反映。用
直接作用
三、知觉的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同时作用于我们的感 官,但我们不可能同时知觉所有作用于我们的 刺激物,而只能对其中少数刺激物作出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人的身心要 想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 获得新的刺激。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特 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感受性 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位置变化
节中的神经末梢
位置变化
身体位置方面的变化 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 身体位置变化 毛细胞
所有的被试每天要做的事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 的小屋的床上,时间尽可能长(只要他愿意)。
被试有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严格控制被 试的感觉输入,如上图所示。
感觉剥夺实验
装置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这样的:
为了营造出极端的感觉剥夺状态,实验者将被 测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带 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 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 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 其头部垫了一个气泡胶枕,同时用空气调节器 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除了进餐和排 泄以外的其他时间,实验者都要求被测学生躺 在床上。可以说,这就等于是一个所有感觉都 被剥夺的状态。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心理学导论第三章

第三章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含义(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

•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个体与环境是不可以分离的,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如果做不到这点,其生命就将终止。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两类。

生理适应主要是通过个体固有的遗传机制的成熟与成长实现。

(二)学习的特征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学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体“学会了什么”。

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

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

2.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所有的学习行为,只有发生较持久的改变才是学习。

•学习要通过行为改变来表现,个体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持久的一致性,而不能是暂时的或偶然的。

•只有那些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以及学会的某种行为,并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才能称为学习。

3.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由个体的经验引起。

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在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才能产生。

经验一般包括接受信息、简约信息、转换和评价信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应来适应或影响环境,生活中习得的习惯、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观念等均属于个体的经验。

•记忆结果就是学习后对环境的反应,如果某个人忘记了回刚搬新家的路时,就必须重新获得新经验。

•学习获得的行为变化,既不包括个体由于年龄增长而呈现出的成熟或由发育带来的变化,以及由于疾病或脑损伤引起的行为变化。

•因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类:一是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如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另一类是虽然没有计划,但在生活中因偶然情境获得某种经验而产生的学习。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21.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 (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 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 对人、社会事件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识记)
22.社会知觉的特性:认知对象具有独特性; 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 过程具有特殊性。 (识记)
23.社会认知的过程: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整合。 (领会)
19.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 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识记)
-17-
几个人?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 的侧面人像吗?
两个老人?两个少年?还?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on the hill?
雪山和马
20.知觉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影响产生的因素):(领会)
强度一致,频率相差大 强度一致,频率相近 强度相差大,只能感受强音
混合音 拍音 声音掩蔽
-13-
16. 听觉的机制: (领会)
(1)耳及其组成。 (2)位置学说(又称行波学说,贝克西)和频率匹 配学说。
17.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识记)
18.知觉的形成(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单应用)
(了解)
6.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即为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用以 表示绝对感受性。 50% (识记)
7.差别感觉阈限:指为引起感觉差异 需要出现的刺激量变化。表示人们对两个 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即差别感受 性。在心理量上体现为最小可觉差(jnd)。 (领会)
(3)遮挡;
(2)双眼视差
(4)线性透视;
(5)纹理变化;
(6)光照与阴影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精品课件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的、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图4一3中的点子图。我们的知觉系 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 体结构。
精品课件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对个别 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精品课件
二、运动知觉
▪ 内涵
►概念:人们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认知,就 是~。它对于有机体的适应行为具有重要 意义。
►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真正运动的知觉
精品课件
▪ 似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识过 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 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 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 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 形来说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
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 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 意义。(P138,139,图4-9,图4-10)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 常性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 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 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 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 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精品课件
根据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说,如果有两个 物体,它们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环境中的距离 线索告诉我们,一个物体的知觉距离大于另一个物 体的知觉距离。那么,距离大的物体看去显大,而 距离小的看去显小。如果两个物体的知觉距离相等, 而网膜投影一大、一小,那么,投影大的物体看去 大,投影小的物体看去小。总之,人们在进行大小 知觉时,同时考虑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 环境中的距离线索和网膜投影的大小,都给人们提 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人们能保持大小恒常性,原 因也在这里。

心理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是什么?A. 认知、情感、行为B. 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C. 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D. 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哪一部分与原始冲动和欲望相关?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4. 以下哪个不是认知失调理论中的概念?A. 不一致性B. 一致性C. 认知D. 行为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逻辑运算?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科学。

7.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的主要危机是_________。

8.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合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心理治疗方法。

9. 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_________、_________。

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学习新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1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描述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中的“投射”是如何工作的。

14. 阐述认知失调理论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6. 分析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7. 假设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面对一位因工作压力大而出现焦虑症状的客户,请你根据心理学理论,提出一套咨询方案。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D5. D二、填空题6. 心理过程行为7. 身份认同危机8. 认知行为9. 社交技能情绪管理10. 观察模仿三、简答题11.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关联两个刺激,使得原本中性的刺激能够引发反应。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
➢ 这天,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亲自考一考这 位著名的心算家。许多人知道了都前来观看。
➢ 这位心理学家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 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在 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 在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在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 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人本身的状态 ① 需要与兴趣 饥饿者对食物的注意 ② 情绪情感状态 女孩对漂亮衣服的关注 ③ 人的知识经验 不同的人对报纸上不同信息的关注
(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当 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 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 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 人才具有随意注意。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二节 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 第四节 注意品质
第一节 意识
一.意识概述 二.意识的特征 三.自我意识
一、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在给定的任何时 间里,个体所能觉察到的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 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是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 变化的觉知。
第四节 注意品质
一、注意广度 二、注意稳定性 三、注意分配 四、注意转移
7±2
(1) 注意的广度
在一瞬间内,人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 如,一目十行。
心理学家耶文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布上放 置了一个白盘子,然后在上面撒黑豆,让被试迅速判断 内黑豆的数量。
实验表明,当黑豆数量在3粒以内时,正确判断率为 100%;当盘子内有5粒黑豆时,开始发生估计上的错误; 当不超过8-9粒时,估计还比较准确,错误次数在50%以 下;但超过8-9粒时,错误明显上升,大于50%。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注意与教学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注意与教学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至少有一 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当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时,个 体就可以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关注比较生疏的 活动,保证几种活动同时进行。我们可以做 到边听报告边记笔记,显然是由于写字已经 达到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驾驶技术高超 的司机可以边驾车边为乘客报站名,也是这 个道理。
主动而迅速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对各种工作和 学习过程都十分重要。有些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 对各种新刺激作出迅速准确地反应,对注意转移 的要求尤其高。例如,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在起飞 和降落时的五六分钟之内,注意的转移就达200次 之多。
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 中的运用
一、集中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谢谢观赏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
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例如,在 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 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 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
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 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 利完成。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 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
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 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一个沉迷 于电脑游戏的孩子很难让他转移注意力, 去拿起书本温习功课。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假如那个正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听到自 己特别喜欢的电视动画片开演了,可能 会离开电脑,将注意力转移到看电视上。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 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 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错觉矫正 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避免错觉的交通标识

设计师有意识地拉长标识使标志显得比例正常、易于识别










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

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

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

计为向外凸出。

错觉应用
心 • 高速路上的收费岗亭附近的路面条纹

– 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理 (一) 感觉的种类


除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
础 |
殊的感觉——痛觉。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理 (二) 知觉的种类

| 空间错觉
原 理 运动错觉
与 应
时间错觉
错觉图形

返回章目录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有效错觉
艺术设计创作






| 原
维克托·瓦萨雷利,《 Alom》以及莱利,《流》。

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所谓OP(Optical Art))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 术”,就是一种利用视错觉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目的就是利用

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第一节自我的性质一、什么事自我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和ego都被翻译为“自我”。

Self是一个纯英语词汇,原意为“同样的”或“同等的”。

如果用于人类,它意指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

Ego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指一切精神活动都围绕其转的核心,是弗洛伊德将它引入心理学的,指的是主动的我。

中文中的自我就是“自己”或“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二、自我的特性(一)自我的独特性自我的独特性是指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

不仅每一个自我的生物基础不同,而且其组成成分和加工方式也不同;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其自我也是不同的。

自我的独特性,是由于每个人的自我图式的不同。

所谓自我图式(self-schemas),是一个人编码、储存盒提取有关自己信息的心里模板。

(二)自我的一致性自我的一致性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我”不会变成其他东西,也不会变成其他人的“我”。

其二,指自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思,“我”觉,“我”行动,是整体起作用的。

(三)自我的私密性自我的私密性是指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

(四)自我的主动性自我的主动性是指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观世界能动地起作用。

自我能动性明显地表现在“我”能总结过去,立足现在,设想未来,预测未来,使自己获得成功。

自动的主动性还表现在自我设障上。

所谓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是指人们给他们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情境。

三、自我的结构1、主题自我和客体自我威廉詹姆斯是最先把自我区分为主我和彬我的心理学家。

主我是一个独特的统一体,随着时间的发展具有持续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行为,也称主体自我(subject self)。

宾我是指我对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即我对于自己的更具体的想法和思考,也称为客体自我。

2、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詹姆斯还将经验自我划分为三类: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解析

《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解析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作业并预习了下一课,然后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小明意志的()。

A.安定性B.果断性C.独立性D.自制性2.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经常购买各种名牌消费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该生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属于()。

A.升华B.补偿C.压抑D.转移3.一般而言,羞耻感和自尊心属于()。

A.道徳感B.美感C.理智感D.心情4.小斌非常喜欢绘画,同时也十分喜欢跳舞,但是因为课程紧,闲余时间不多,参加了绘画培训班就不能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就不能参加绘画培训班,对此他犹豫不决,这属于()。

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6.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某学生堂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情绪的()。

A.移置B.反向C.文饰D.投射8.情绪和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感染功能D.健康功能9.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

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徳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0.“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适应11.()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A.意志的果断性B.意志的自觉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2.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心理学三

心理学三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有生命物质与无生命物质的根本区别是()。

A、反应B、感应性C、信号性反应D、心理发展2、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是()A、反应B、反映C、感应性D、信号性反应3、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A、反应B、心理发展C、感应性D、信号性反应4、处于思维萌芽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A、无脊椎动物B、低等脊椎动物C、高等脊椎动物D、灵长类动物5、处于知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

A、无脊椎动物B、低等脊椎动物C、高等脊椎动物D、灵长类动物6、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

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D、意识活动7、最蹩脚的建筑师比蜜蜂高明的是在他造房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人类劳动具有()。

A、概括性B、分工性C、预见性和目的性D、社会性8、当动物能把某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就意味着有了()。

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9、()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A、弗洛伊德B、华生C、埃里克森D、皮亚杰10、()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A、精神分析心理学派B、皮亚杰C、维果斯基D、行为主义11、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主要标志是()A、概括性B、预见性和目的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12、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维果斯基D、伊扎德13、“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特点。

A、概括性B、目的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二、填空题1、心理发生的标志是出现___反应。

2、有生命的标志是物质具有____。

3、处于感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为___动物。

4、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___。

5、_____是最低级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动物。

6、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_____阶段。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形 来说明。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 力。例如,用速示器快速呈现一个 熟悉的汉字或组成这个汉字的个别笔划,那么 辨认整体汉字的时间几乎和辨认个别笔划的时 间相同。
另方面,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 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这就是由于整体知 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 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 和距离。
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知觉还有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实用文档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 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的对象,而 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景。
实用文档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 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 性或属性作出反应。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 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 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实用文档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 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嗅知觉、味知觉等等。
2、大小知觉
我们是如何知觉物体的大小,或者说有哪些因素 影响着大小知觉呢? (一)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我们知道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a=A/D a指网象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指对象与眼 睛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学院教案
第3次课5-6学时
章节
第三章第一节
课题
感觉和知觉及感觉和知觉概述
目的
要求
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使学生认识感觉和知觉现象及其规律,能在教学中自觉应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难点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应用,感觉、知觉的含义、分类和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一)名词解释:
感觉知觉
(二)简答题:
感知觉的关系如何?
主要
参考资料
[1]李建新等主编.《心理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年版
[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3]朱文玉等.《新编心理学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傅道春.《情境心理学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陈家麟.主编《当代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让,2003年版
[6]叶奕乾主编.《心理学》(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李红主编.《现代心理学》(修订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