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_第三章_注意
我们在阅读章回小说往往爱不释手,可能注意到 作者常常在描写关键而紧张的情节时,会突然写 道:“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是什 么原因?
(2)个人的知识经验。
自身了解的或经验过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 注意。
(3)个体当时的心理生理状态。
(二)有意注意
1、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首先,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属两种性质不同的 注意,但它们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是需要的。
其次,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是 可以互相转化的。
(三)有意后注意
1、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
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 特征。如它有自觉的目的,这类似于有意注意。但它 又不需要意志努力,这类似于无意注意。
一、注意的稳定性 二、注意的广度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所感受的事物或所从事的活动上,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客体的复杂性。
●主体的积极性。
●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我国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特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小 学阶段发展速度快,幼儿阶段和中学阶段发展较慢。
(二)过滤器模型图示
(三)过滤器模型的主要观点
注意类似于滤波器,它的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筛选, 从而防止容量有限的通讯通道超载。
选择性装置使人能从几个有物理差别的同时性信息 中知觉一个信息。
滤波器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 “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分类⑴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⑵按学习的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⑶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⑷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⑸按学习主体来划分,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一、一般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派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⑴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⑵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上。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试误,联结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的减少和正确反应的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这种理论又被称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03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概念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
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
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
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
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
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因素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p83)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 据学习材料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 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以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 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 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学习能力范围之类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欲望,其次学习 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最后学习 者必须主动的事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揭示新知识的 意义。 3. 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二、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p89) (一)教育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他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 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 人。这种情知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 者”。 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 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在教育上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 为学生而教。 罗杰斯认为,学生兼有求其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在罗杰斯所撰写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他提出了他所坚持的 以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学习原则: (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 学生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能。 (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现实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威胁指个人在求 学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4)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这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培养创 造力。 (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 教师必须具备的四种态度品质: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 (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全文翻译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在帕伦学校(小学与中学混合的学校),教师鼓励8年级的学生做1年级学生的辅导员。
8年级学生帮助1年级的学生学习阅读、教学以及其他一些科目。
杰克、斯蒂文参加了这一活动,辅导贝利·埃姆斯差不多有一个月了。
“嗨,小个子!”杰克在某天的辅导时段看到贝利时打招呼。
“嗨,杰克!”像往常一样,贝利非常高兴见到他的大朋友。
但是,有好问候之后,贝利表现出惊异的神情。
“你耳朵上戴的是什么?”“你没见过耳环吗?”“我觉得只有女弦才会戴的!”杰克笑道:“不一样的,你看得出吗?”贝利斜倪着这只耳环,它的形状是一把小小的剑,“真可怕!”“还有呢,”杰克说,。
“女孩戴两个,而男孩只戴一个。
许多男孩都戴的。
”“耳朵上穿个洞不痛吗?”“有点痛,但我很坚强!要是我妈妈知道了会发疯的,所以回家前,我必须把耳环摘掉,然后,在上学的路上再戴上。
”“但是你妈妈不……”.≮“好了,别啰嗦了!你好有许多数学题要做呢。
我们开始吧!”杰克和贝利的对话反映了儿童世界与青少年世界的迥然不同 1 3岁的杰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青春期少年。
他自愿做贝利的辅导教师,关心贝利,并对他的学习负有责任,这些都表明杰克是一个有理想、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少年。
同时,杰克又违背母亲的意愿,用穿耳洞、戴耳环等行为方式显示他的独立性。
然而,这种独立性得到同伴群体的有力支持.因而,其实质还是一种依赖,只不过依赖的对象从父母和教师转向了同辈。
他戴一个耳环的主要目的是迎合同辈群体所认可的方式与标准,而不是迎合成年人。
然而,在做出影响未来的重要决策时,杰克仍然需要父母和成人给予建议和支持。
因此,他回家时就摘掉耳环,以免与父母发生严重的冲突。
贝利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
他羡慕杰克的大胆,但是他绝不会像杰克那样去做。
贝利的世界只有简单的规则。
首先,男孩就是男孩,而女孩就是女孩。
所以贝利对杰克轻视传统观念、戴上只有女孩子才戴的耳环感到震惊。
他对杰克违背母亲的意愿也同样感到不可思议。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劣势
注意事项
倾向于冲动, 冒险,容易过分 主观
应注意把 老师等的要求 与自己的想法 相协调,使自 己的做法与外 界相辅相成。
表现较为谨慎, 不愿冒险,但当 受到批评时,很 易受影响,学习 的积极性下降, 容易受外界环境 的干扰,学习欠 主动,受外在动 机支配。
应注意不 轻易受他人评 价的影响。尤 其当他人提出 批评时,应分 析原因,并考 虑自己该怎样 努力,而不能 就此气馁。
学习障碍:智力正常,但有明显学习困难 和缺陷
谢 谢 欣 赏!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为个体差异而有 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包括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 等各方面的要求; ➢长期或短期的要求; ➢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 ➢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缺陷提出的要求, 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 等提出的要求
二、特殊儿童的类别
1、认知发展障碍
智力落后:智力功能低、有适应行为的缺 陷
三、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所 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 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所谓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习 惯、偏好 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活 动方式。学者们对学习风格认识不同, 对其因素的分析也不同。
(生理)学习时间的偏爱
①清晨型(即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 的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②上午型:这类学习者在四个时间段中,上午 学习的效率最高。 ③下午型:这类学习者偏爱下午学习,这时学 习效率最高。在四种类型中,该类型的学习者 较少,但确实存在。 ④夜晚型(即猫头鹰型):这类学习者在夜 间大脑高度兴奋,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 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特别高。
左右脑混合型:个体兼有左脑型和右 脑型两者特点。对左脑或右脑的偏爱 取决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的性质等 因素,有时较多地使用左脑,而有时 较多地使用右脑,左右脑之间的联系 有时紧密,有时不紧密。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 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
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 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 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 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 策略等。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
实质 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外部环境支配下建立S-R联结
参与性
主动的
被动的
方式
顿悟与理解
练习与强化
制约因素 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 习惯
代表人物 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 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加涅
一.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黑猩猩接棒取香蕉实验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
操作性行为(操作条件)
1. 强化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物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
反应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实施奖励)
强化 负强化(撤销惩罚)
2.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
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慧技能 ②认知策略 ③言语信息 ④动作技能 ⑤态度
能力的 种类
功能
表现的范畴
用隐喻来描述某一物体 进一步学习和思维 (加涅的八类学习) 的行为
采用“磁场”这个概念 控制学生学习和思 维的行为
在具体应用时,能 表现出知道如何进 行理智的操作
用有效的手段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
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 尝试。
2.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 1、代表人物:班杜拉 • 2、基本观点: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 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 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自我效能 感。 •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 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并 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 面临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行为的积 极性不高,为了避免失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常常 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这必然导致 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他的效 能感
强化例子
糖果、饮料 看电视、唱歌、跳舞 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师的表扬,书面通报表扬
同伴的赞扬
竞争 权利和责任
为同伴提供帮助
考试高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担任班长,负责班级活动等
• 强化物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强化 物的数量与对行为的强化效果不一定 成正比例,对强化物的选择、搭配和 使用要符合强化物作用对象的心理特 点。
• (3)言语劝说: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 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 一种方法,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 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 • (4)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高 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降低对成功的 预期水准。情感唤起的水平愈高对成就行为的妨 害越大,对成功的期待减弱。即强烈的激动情绪, 通常会妨碍 行为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期待。研究 表明焦虑水平过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疲 劳和烦燥会使人感到难以 胜任所承担的任务。有 些学生的考试焦虑就是这种情况。通过学习 行为 控制方法,可以抑制这种不良情感的唤起。
动机产生的机制
未 满 足 的 需 要 产 生 新 的 需 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IQ=100+15Z Z=(X-X)/S 缺陷: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 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 开始解答。这一类型属于( C)认知方式。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1.材料
小明和小罗今年高三,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在处理问题的认 识风格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小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常利用 个人经验独立对其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的与逻辑的方式分析 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与老师建议的影响。而小罗遇到问题的表 现则与小明相反,他更愿意听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以他们的 讲义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另外,他还喜欢察言观色,关注社 会问题。 问题: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差 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 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一)、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外界环境
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 内部的参照。
场依存型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 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心理差异的教育意义 因材施教:其根本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
健康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良好个性的社会成员。
智育:以智力差异为根据
德育:以人格差异为依据
智力差异与人格差异是研究核心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释义: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 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 短,获得最佳发展。出处:战国 孔子《论语·先进篇》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 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白话译文:子路 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 刻去做么?”孔子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 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 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公 西华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 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 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 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标准,能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根据能力的性质,可以分为一般 能力和特殊能力;根据能力所涉及的心理 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动 作能力;根据能力的功能,可以分为模仿 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词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详细描述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遗传 因素为个体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环境因 素和教育因素则通过影响个体的经验和知识 积累来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个体 自身的努力和自我调节也是影响能力发展的 重要因素。
04
能力
能力的定义
总结词
能力是指个体完成特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详细描述
能力是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总和,包括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这些心理特 征在个体完成各种活动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个体能否成功完成活动的重要因素。
能力的分类
总结词
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VS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自 我控制能力。例如,通过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家庭教育配合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个性 心理特征,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例如,家 长可以与教师合作,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不 同情境和挑战。
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为其提供相应的职业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职业和发展方向。
气质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来源:考试大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理论心理学第三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心理学第三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心理学第三章,我对于教育的理论和心理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章首先介绍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育被定义为人类通过有意识地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身心能力。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主体是个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教育活动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来提高效果。
同时,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对于实际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
本章还系统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使我认识到不同的教育理论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不同的指导思想。
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充分了解并利用这些理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本章还讨论了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有关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评估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的。
综上所述,教育理论心理学第三章的学习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
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运用教育理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3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
陈 琦 刘儒德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 学生心理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章要点
1. 描述学生智力差异相关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 描述个体学习风格差异的具体表现 3. 描述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二、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指一般智力功能 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教学中应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差异特点,为每个儿童 设计他们所达到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 其发展;在活动中需要灵活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 握知识,促进发展;在知识、技能的练习过程中要遵循充分 练习的原则,将教师情感渗透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 身心在愉悦中得到协调发展。
个体的智力差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 差异 • 二、 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斯皮尔曼认为,特殊因素与智力不相关,因为它只能解 释个体在单一测验中的表现,并没有提供综合信息,而一般 因素与智力是相关的,因为它是一般的、总体的,这个因素 才是关键,是由智力活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 斯皮尔曼的弟子,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卡特尔,把人与生 俱来的素质与后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东西区分开来,不仅在智 力研究中给了人们很大启发,对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具有 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三)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深层加工(deep processing)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 意义。 表层加工(surface processing)指记忆学习内容 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 (四) 整体型和系列型 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 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 略被称之为系列性策略(serial strategy),就是说,从 一个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的。而另一些学生则 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这种策略被称为整体性策略(holistic strategy),就是 指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三)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深层加工(deep processing)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章要点
1. 描述学生智力差异相关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 描述个体学习风格差异的具体表现 3. 描述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三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 二、 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三、感官障碍儿童
感官障碍儿童主要是指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ed) 和视觉障碍(visually handicapped)两类儿童。
补偿听力缺陷,形成和发展语言是聋校的重要教学任务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及合格的劳 动技能。针对盲生缺乏事物视觉表象,需要制作特殊的教具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教学过程与 视觉补偿结合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特 是语言及身体动作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五、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
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emotional or behavior disorders)指儿童的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 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景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 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心理教育法进行问 题的矫正;针对每个行为障碍儿童的特点,为他们制订个 化教育计划,对行为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制订完整的教 育计划。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亲密的师生、 同伴关系上,运用一些具体的教育技术,如行为矫正法,对 儿童外在的行为进行矫治,结合儿童自身的认知 达到教育 目的。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义的学习指⼈和动物在⽣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定义说明:1、学习表现为⾏为或⾏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狭义的学习指⼈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活实践中,以语⾔为中介,⾃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类学习vs. 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 ⼈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为经验外,还要掌握⼈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化知识。
2. ⼈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实践中,在与其他⼈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的中介作⽤⽽进⾏的。
3. ⼈类的学习是⼀种有⽬的、⾃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的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什么?(⼈类学习和学⽣学习有什么区别)含义:学⽣的学习是⼈类学习中的⼀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师的指导下,有⽬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所积累的⽂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的过程。
学习内容:⼀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是问题解决能⼒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理的培养。
⼈类学习和学⽣学习之间是⼀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的学习既与⼈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有其特点: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的性和组织性;③具有⼀定程度的被动性。
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那些类型?1、⾔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运动技能。
4)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个是学习进⾏的⽅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
并且每⼀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5)我国⼼理学家对学习是怎样分类的?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三章学习动机[内容简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的构成入手,探讨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接着介绍了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并讨论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
本章重点: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及其训练、归因训练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形成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第一节动机与学习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一)动机的概念、基本因素与特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
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摄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
内驱力和需要基本上是同义的,经常被替换使用。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指的是主体感受,而内驱力所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概述 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 性格在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的意义。 一方面,在所有个性心理特征中,唯有人的性格与个体需要、动机、信念和世界观联系最为密切;另一方面,性格对其他个性心理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是指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相当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是指个体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 动的类型
气质 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兴奋型
胆汁质
强
平衡
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平衡
不灵活
安静型
粘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AB血型的人属于复合气质类。机智大方,办事干净利落,冷静、不浮夸。行动有计划,喜分担责任。兴趣广泛。因倾向不同,有的人有领导能力,有的人则沉默寡言、满腹心事,待人接物缺乏经验、易吃亏。
O型人外向直爽,热情好动,富于精力,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有主见,主观自信,急躁好强,有野心;易激发感情。说话易用教训人的口气,易得罪朋友;动作粗犷,不灵活,不易做耐心的工作;爱情上多属主动,易被别人爱,也易接受别人的爱。长寿者多。
个性概述
气质 性格 能力 第三章 个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本章要求: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及个性的心理结构;掌握气质类型的特点并能描述自己的气质特点,掌握影响性格及能力形成的因素;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了解气质、性格的鉴定方法。 本章重点:掌握影响性格及能力形成的的因素;能描述个体的气质、性格特征 本章难点:描述个体的气质、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4学时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动力特征: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活泼好动-安静沉稳 反应迅速-反应缓慢 宠辱不惊-多愁善感
艾森克:人格类型理论(内外向、情绪稳定性)
巴甫洛夫:神经类型理论(神经系统活动强度、稳定性、灵活性)
强
不平衡
攻击性强 易兴奋
不易约束
强、平衡
灵活
活泼好动 反应灵活
组织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任务,培养 幼儿耐心和毅力;严格要求,对幼儿
所犯错误及时进行指正
表扬幼儿坚忍不拔的良好品质,要热 情,耐心鼓励幼儿接受新事物、参与
社会交往
教师要经常使用称赞、奖励 等,批评时不可过于严厉;
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
性格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条件
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 客观世界不断地向个体渗透着它的影响,并与个体产生相互作用,结果 便在个体的身上保存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 在个体的行为中,构成每个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生理
构
要素
成 要 学习风格
心理 要素
素
社会 要素
对时间节律、感觉通道的偏爱
认知因素:场独立/场依存 意动要素:动机和价值观
坚持性、自觉性……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是关于我们怎样做事的知 识,即经验型信息,如技 术、技巧、工艺、方法等。
“场”?
态度和自我知觉容易受 周围人尤其是权威人士 的影响和干扰
冲动型
辐合型
思维方向
发散型
谢谢观看
了解学生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态度影响学生性格发展
合理期待 和评价
用发展的观 点看待学生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认知-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记忆
动作记忆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
语词逻辑 语词逻辑 记忆 记忆
情绪记忆
情节记忆
(1) 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也称运动 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 动作或经过的运动为内 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 技能形成的基础。
概念
(2)形象记忆
概念
形象记忆,是以过 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保持的是 事物的具体形象,具 有直观性。
象
记
忆
与
表
象
1、表象及其分类
表象(心象、意象)——事物不在面前
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例: 《列子〃汤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枫桥夜泊》 问题解决:一个四面都是红色的3立 方厘米的立方体被切成20块1立方厘米的立 方体后,有多少块小立方体是三面红色的? 有多少个是两面红色的?有多少一面红色 的?有多少无色的?
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 要意识的参与。例如,一项 运动技能的形成,先前的动 作要领的学习是陈述性记忆, 动作技能形成以后,形成了 某项动作后的操作动作是程 序性记忆。
4.根据记忆的意识划分
记忆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
概念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 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 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 出来的记忆。它强调的是信息提 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 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 忆的转换
其一是注意。 其二是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识别就是从感觉记忆向短时记 忆传递信息并赋予它意义的过程。 模式是指刺激的形貌、类型,识别则是 以以往学到的经验为基础,对该刺激进行的 初步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智力理论
•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 出版 了《智能结构》一书,向传统智力理论提出挑战 •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 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 身的符号系统。这七种智力(语言智力 、逻辑一 数学智力 、视觉一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 一动觉智力 、人际智力 、自知智力 )在每个人 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在某种意义上,智力是吃进去的”。
脑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它的发育以及以后
维持正常功能都需要氨基酸、脂肪、糖(主要 是葡萄糖)、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学习好的大学生头发中的含锌量和含铜量高于
学习差的学生,相反,碘、铅和铬的含量却较学 习差者为低。
(二)学校教育
——提供发展的条件与空间
1、胆汁质
“象夏天里的一团火”,有 股火爆的脾气。情绪爆发快,但平
息也快,精力旺盛,争抢好斗,做事勇 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其 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常感情用事, 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
2、多血质
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富有朝气。 乖巧伶俐,惹人喜爱。情绪丰富而且外露, 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喜欢与人交往,有种 “自来熟”的本事,但交情粗浅。语言表 达能力强且富有感染力。活泼好动,反应 迅速,行动敏捷、思维灵活。容易适应新 环境。可塑性较强。但缺乏耐心和毅力、 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粘液质
像冬天一样无严厉的色彩装点却“冰冷耐 寒”,但也缺少生气。安静、沉着、稳重、喜欢
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的情绪
体验深刻,外表似乎给人以冷的感觉,但外凉内 热,被称为“热水瓶”。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 较 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 与人交往适度,交情深厚,朋友少但有知心朋 友。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踏实 肯干,主动性较差。平时总是四平八稳,“火烧
向费了好大功夫才走出迷宫。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
——内因
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 个人生来就具有的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强度
速度和 灵活性
稳定性及 指向性
气质的特点
(1)外显性 (2)天赋性 (3)稳定性
气质学说
1、体液说—希波克拉特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
心脏-血液 ——多血质 肝-黄胆汁 ——胆汁质
第三章 中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
第一节 中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 第二节 中学生期至与性格的个别差异
第一节 中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
• 一、能力的内涵
•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 三、能力的发展与教育促进
二因素说
•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harls Spearman,1863—1945)于1904年 提出。 • 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 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个体完成 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 的参与。
发展水平的差异
大致说来,智力水平在全人口中呈正 态分布 :两头小、中间大。即大多数 人的智力水平属于中等或一般,智力极 高或智力极低的人很少。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IQ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70以下 名称 非常优秀 优秀 中上(聪明) 中等 中下 临界 智力落后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1.33 11.30 18.10 46.50 14.50 5.60 2.90
主 题 统 觉 测 验
勤劳或懒惰、诚实或狡猾、 勇敢或懦弱、谦虚或骄傲
(一)自陈式人格测验
自陈量表法是让被是按自己的意见对自 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 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二)投射式人格测验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 的。投射测验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 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 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 出来,然后由主试对其反映加以分析,就可 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 如:罗夏克墨渍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粘液质 胃-黑胆汁 ——抑郁质
脑-粘液
体液
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关系表
抑制过程 兴奋过程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动类型 强 强 强 弱 不平衡 平衡 平衡 兴奋型(不 可遏制型) 活泼型 灵活 不灵活 安静型 抑制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斯坦福——比纳量表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
2、韦克斯勒量表
特点:它废除了智力年龄的概念,保留 了智商的概念。但此智商(离差智商)非彼 智商(比率智商)
离差智商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幼儿期和童年期是某些智力发展最为迅 速的时期
布鲁姆(B.S.Bloom)的研究 儿童在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 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 5岁之前就可达到50%,5―8岁又增长30%,剩余 的20%是8―17岁获得的。
人类智商的理论分布
常用的几种智力测验
• 1、斯坦福——比纳量表
• 2、韦克斯勒量表
1、斯坦福——比纳量表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年发表,并 多次被修改过,1982年由吴天敏修订的《中 国比纳测验》共51题,适用于2—18岁儿童。 推孟使用了心理商数这一概念,并将其改称 为 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简称IQ)
眉毛也不着急”。
4、抑郁质
给人以“秋风落叶”般的无奈、忧愁 的感觉。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 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给人以温 柔怯懦的感觉。聪明、富有想象力,自制 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
群,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行为举止缓慢
而单调,虽然它是稳重,但却优柔寡断。
性格(character)是 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 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 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维结构说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J.P.Guilford)1977年 提出。 • 智力结构应从操作、 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 来考虑。
信息加工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 (Sternberg,1985)把智力看成一个信息加工 的过程。把智力分为五种成分:元成份、操 作成分、获得成分、保持成分、迁移成分。
2、人的智力一般在中学阶段达到顶峰
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年龄(岁) 知觉 记忆 比较、判断 动作反应速度 10-17 18-29 30-49 50-69 70-89 100 95 72 88 95 100 95 100 93 92 100 97 79 83 87 92 46 55 69 71
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缺少人的交 往,智力仍然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三)社会实践活动
——决定性因素
施用累能
科用累能
把大白鼠分成甲、乙两组,让甲组大白鼠过着 吃吃、睡睡的单调生活;而乙组大白鼠生活内容 十分丰富,有吃有玩,活跃非凡。几个月后,把 它们分别放进特制的迷宫内,结果乙组的大白鼠
在短时间内纷纷逃出迷宫,而甲组大白鼠晕头转
3、人的流动智力(流体智力)在中年后有 下降趋势,而固定智力(晶体智力)在人
的一生中却稳步上升。
智 力
年
龄
智力变化与年龄的关系
4、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素质
——物质基础
能力的发育与脑、神经的发育是分不开的 。
给我们的启示?
优生(包括产前环境)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