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六上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巩固提升,运用知识。
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了解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学习分类方法。
三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了解收集诗的方法。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第二课时
课题: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作和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惯。
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研究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适时板书:注释想象常识)二、完成阅读练习1.出示古诗【课件4】戏问花门酒家翁唐代: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⑴沽:买或卖。
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
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2.合作交流: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词句段运用一、分析提炼观点1.出示:【课件5】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2.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交流: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4.汇报,评价,指导: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这些花草树木。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作者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从颜色和作用两方面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从“郁郁葱葱”“绿色卫士”“城市之肺”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花草树木的赞美。
出示课外古诗,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读懂古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阶段又可以与同学取长补短,学到新的方法。
教师指导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一学习方法。
(适时板书:抓住关键句把握观点)二、选择乘车方案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文字,明确时间和路线。
2.小组交流,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教师检查指导:(1)时间:早上九点以前路线:温泉镇——宋家洼(2)乘车方案:早上六点钟先坐65路车从温泉镇到四通桥下车,然后坐86路车从四通桥上车到宋家洼下车。
日积月累一、根据拼音自读1.出示:【课件6】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谷:稻、麦、黍、菽、稷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彩:黄、青、赤、白、黑2.学生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第一章:导入活动1.1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活动内容:a) 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b) 激发学生对第六单元的学习兴趣。
1.3 活动步骤: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五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b) 教师简要介绍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学习课文《草原》2.1 活动目的:通过学习课文《草原》,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2 活动内容:a) 学习课文《草原》。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3 活动步骤:a)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草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互动3.1 活动目的: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活动内容:a)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
3.3 活动步骤:a)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草原》中的主题思想。
b)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反馈4.1 活动目的:通过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巩固学生对课文《草原》的理解和掌握。
4.2 活动内容: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如写作、阅读等。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3 活动步骤:a) 教师布置与课文《草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b)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活动目的: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课文《草原》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期待。
5.2 活动内容: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习作和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含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等等)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江南春》。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朗读古诗。
(指名读、齐读,同桌对读)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师: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要求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3、4句诗)齐读。
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同桌交流)(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分组读诗句)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4.尝试背诵。
(指名背,全班背)四、小结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样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的生活恬静而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如今他们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五、拓展延伸,保护黄河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内容: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
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的教案:《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解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一个关于古诗的故事或趣味性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古诗:
- 展示古诗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思。
-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朗诵: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 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 讨论环节: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课件
即使有可能移居的星球距离太远。
5 6
7
建造移民基地只是遥远的设想。
我们在《宇宙生命之谜》中学习了生 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合适的温度 适当成分的大气
必要的水分 足够的光和热
目前没有发现具备这些 条件的第二个星球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有感情地朗读第8、9自然段,联系 前文,说说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地球只有那么大 不可再生资源枯竭
即使有可能移居的 星球距离太远
不会再长大
地球美丽但渺小 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
可再生资源遭 受毁坏
建造移民基地只 是遥远的设想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文章中的结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 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严谨清晰的论 述表达出来的。在阅读时,要结合具体内 容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线索,体会作者 表达的观点。
7
8 2
9
3
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4
5 6
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
88
主要观点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89
地球美丽但渺小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文中哪些 地方写了“地球美丽但渺小”?圈画关 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形状 1 列数字 2
美丽
作比较
渺小
颜色 打比方
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地球给人类 提供了哪些自然资源?人类又对地球做了 什么?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世称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诗海拾贝”,该单元收录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月夜》、《鸟鸣涧》、《石灰吟》、《竹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为人民服务》、《卜算子·咏梅》等古诗。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欣赏、比较和感悟等学习活动,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背诵、欣赏、比较和感悟等活动,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是领悟诗歌的意境,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欣赏、比较和感悟等活动来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4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熟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2. 口语交际:(1)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以“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五、课时安排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课时2. 口语交际:1课时3. 生字词学习:1课时4.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1课时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口语交际:评估学生在口语交际环节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交际技巧。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相关作品: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拓宽视野。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统整备课》名师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统整备课
单元内容概说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
四篇课文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并列分布)
核心素养要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四、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1、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板书:花多如潮)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理解内容。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上古时期的五金指金、银、铜、铅、锡五色。
五谷: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大庚岭、骑田岭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
(3)
(4)
(5)
(6—7)
(8)
3.我拓展,我积累。
公交车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选择最佳路线能够节省时间。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对学生今后独自乘坐公交车有一定的帮助。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内容。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1)师范读,学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把握主要观点的方法,说说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一次性饭盒是发泡塑料餐具,所盛食物如果超过六十五度,会析出本身带有的毒素,侵入到食物之中,就像塑料袋不能遇高温一样,而且要是加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好,毒害将会更大,用这样的饭盒吃饭就相当于慢性服毒,虽然毒性微弱,但长期使用,还是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伤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1. 课文《草原》的学习: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生字词的学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三、活动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4.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生字词的理解。
5.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家长一起检查作业。
3. 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活动拓展1. 课内外结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草原的文学作品,如《草原上的小木屋》、《草原的故事》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草原或相关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的美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手工艺品制作:学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有关草原的手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活动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做好引导和辅导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活动评价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一、教材分析: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从要求看,前四项为必学内容,最后一项为选学内容。
二、单元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教学重、难点: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四、教学课时:9课时诗海拾贝阅读材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一、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介绍诗歌起源: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自然发出呼声,比如“杭呦杭呦”。
这种呼声有一定的节奏,虽然只是一种声音,没有任何歌词,但却可以视作是诗歌的起源。
鲁迅曾经很幽默地称那第一个叫道“杭呦杭呦”的原始人是作家,而且还给她设立了一个流派,叫“杭呦杭呦”派。
后来,人们给这种劳动的呼声加上了简单的有意义的语言,就成了真正的诗歌了。
等到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的时候,已经是春秋时期了,那时我国的诗歌发展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诗经》中的绝大部分诗歌来自于民间,是对当时各国的民歌进行搜集整理后形成的。
三、进行诗歌知识小组竞赛(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录诗歌()篇。
A.《楚辞》 25B.《诗经》 305(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阶段。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宋代的()和元代的()。
其成就达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峰的两大著名诗人是()。
你会背诵他们的那些诗:()。
四、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五、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六、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七、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八、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九、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十、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一、布置作业,拓展学习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
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
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
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
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摘录学习。
六、诗歌知识竞赛(1)“词”又被称为()。
A.长短句B.乐府诗C.小令(2)我们通常说的“元曲”,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做()。
A.小令B.套数C.散曲(3)词和曲与诗歌的不同之一在于在题目前还分别有()和()。
A.词牌名B.曲牌名(4)我国宋代的著名词人有(),我会背他们的这几首词()。
(5)我知道的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有(),我读过他的作品()。
《太阳的话》《白桦》搜集诗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太阳的话》《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