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8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初二下半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iàng)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迸溅(bèng jiàn)D. 剽悍(piāo 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B.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体育也很棒。
D.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
答案:1. B 2. C 3. A 4. C 5. 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________”是其著名的政治手腕之一。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9.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他的________作品集。
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__》。
答案:6. 《水调歌头》7. “挟天子以令诸侯” 8. 《春晓》 9. 散文 10. 《离骚》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5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就是分数的值。
同时,学生还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分数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分数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以及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学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例如,讲一个分蛋糕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蛋糕的分配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课件,呈现一组物品,如苹果、饼干等,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每份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并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实物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份的大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1.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分数卡片3. 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如分数表示水果、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分数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分数实例,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是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得到的结果。
分子表示被除数,分母表示除数。
2.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用分数线将分子和分母隔开,分数线中间的数字表示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字表示分母。
3. 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分数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4.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分数的大小,可以将分数转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如果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如果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分数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和大小关系。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并记录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分数表示时间、长度、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并派代表分享解答过程和结果。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解答方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小学数学5年级北师大(上)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优质教案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主动探索过程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转化分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一位翁想把自己的财产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财产的41,老二分财产的82,老三分财产的164,其余的捐给穷困人民。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大吵起来。
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用手捋着胡须哈哈大笑了起来,随后慢慢说了一段话,三兄弟马上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对他们讲了什么吗?二、动手操作,形象感知1.折一折 将三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折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
2.画一画 正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41,82,164 。
3.比一比比一比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至少有两个发现:大小不变和分子、分母不一样。
4.读一读涂色部分相等,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182164==(从左往右以及从右往左各读一读)那你现在知道阿凡提对三兄弟说了什么了吗?三、观察比较,探究规律1.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2.小组讨论(观察、比较、分析)(1)观察分子的变化(2)观察分母的变化(3)语言描述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4)从大分子到小分子的观察(5)用语言描述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3.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4.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幽默的阿凡提提问考三个兄弟,如果我把分子和分母分别乘上0,结果如何?5.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都、相同的数、0除外)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把65和41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让同学互相之间说相等的两个分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以及分数之间的比较。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对分数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容易混淆分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分数的综合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蛋糕的每一部分。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
3.实物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模型,进行分数的表示和比较,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分数比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分数的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1)》教案三套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2、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由于单位一的不同,所表示的含义、大小也分别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
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新课(一)活动一: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
(按要求操作)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
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
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
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
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7、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活动二:画一画。
1、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2、回答下面的问题。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理由。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越往下分,单位一越小,1中所包含的单位一也越多。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三、总结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
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2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和分数的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在分数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分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分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折纸、涂色工具等。
2.教学课件: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性质、分数的运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这些分配的情况。
进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分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分数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涂色等活动,用分数来表示每组的分配情况。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说课稿
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一、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该单元的复习课。
分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本节课是对分数意义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了解了分数的读写法和表示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数线,最后读分子;分数的写法是先写分子,再写分数线,最后写分母。
3. 分数的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 分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比例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表达。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以及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实际操作。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教案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内容:p63-64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复习引入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分数,还记得吗?看图填分数。
学生拿出大小不同的圆,平均分成2份,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活动二:3|4表示什么?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在小组交流。
小结:同一个分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二是把多个图形看做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看做一个整体。
揭示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多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活动三:一个图形的1|4是活动四:小组活动,分别拿出2支铅笔中的1|2,4只中的1|2,8只中的1|2.(板书拿彩笔的总数,1/2对应的部分数,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让学生总结整体不同,对应的部分也不同。
)此时顺便解决导入时的问题(半圆大小)。
三、反馈提升1.分数小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发散: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2.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猜成语中的数学。
四、全课总结:1.你学会了什么?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五、布置作业《分数的再认识》课后反思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仍存在模糊之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数的基本概念,提高分数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难点: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2.准备分数运算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家庭作业环节;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呈现和讲解环节;4.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分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相关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分析商品打折、分配物品等情境,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解决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单元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不善于抽象思维,对分数有一些现成的经验,对于分数的认识系统的认知.【课时安排】共2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重点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具准备】课件两盒铅笔【教学过程】第2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通过作业,巩固分数的再认识【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第3课时【教学内容】分饼【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具准备】课件及剪刀、纸片等.【教学过程】1/3、2/3、3/3、6/3、7/6、8/6、8/6、11/6(1)找出比1小的分数写在里,找出等于1或比1大的分数写在○里.第4课时【教学内容】分饼(“真分数”和“假分数”练习课)【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进行假分数、带分数的读写,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第5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先人后己等优良品质.【重点难点】1、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及3张完全相同的圆和剪刀.【教学过程】第6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先人后己等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卡【教学过程】第7课时【教学内容】带分数假分数的互化(三)【教学目标】巩固带分数假分数的互化【重点难点】巩固带分数假分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8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4、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重点难点】抽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教学过程】第9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4、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重点难点】象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生每人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彩笔. 【教学过程】3/4 = 6/8 = 9/12第10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六【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2、巩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3、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1课时【教学内容】找最大公因数(一)【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重点难点】1、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2课时【教学内容】找最大公因数(二)【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3、初步了解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重点难点】会用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3课时【教学内容】约分(一)【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约分的方法.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重点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具准备】白纸课件【教学过程】第14课时【教学内容】约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2、使学生经历约分的探索过程,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具准备】白纸课件【教学过程】第15课时【教学内容】找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探究的精神.【重点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6课时【教学内容】找最小公倍数(二)【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过程,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3、初步了解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数.【重点难点】会用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7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1、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2、区别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每位同学两张同样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2.口答填空:分数的大小第18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七【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分数最简分数.2、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3、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重点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分数最简分数,利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9、20课时单元测试:“分数的意义”基础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 测试内容:《学习评价》第五单元测试题:测试时间:80分钟第21、22课时(总第80、81课时)单元测试分析及试卷讲评:。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分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分数的规律和性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分数的意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日蛋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几份是一半?几份是三分之一?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并讲解分数的意义。
例如,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八分之一,写作1/8;一半是4份,写作2/8;三分之一是3份,写作3/8。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解决。
例如,小明有24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5.1 分数的意义》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含义,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概念的理解。
2.分数的表示方法。
3.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等。
2.准备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如分蛋糕,引导学生认识分数。
让学生观察蛋糕被分成几份,每个人分到几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分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练习,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如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等。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转换等。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
6.小结(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教案
【重点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课件 两盒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教学反思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4÷5= 80÷5=3÷7= 5÷10= 4÷9=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36÷6 = 6和80÷5=16的商为整数;
4÷5=0.8和5÷10=0.5的商为有限小数;
3÷7= 和4÷9= 的商为循环小数。
2、师指出: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板书:分数与除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及剪刀、纸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直接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给分数分类的知识。
二、新课
1、把下面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1/3、2/3、3/3、6/3、7/6、8/6、8/6、11/6
2.观察直线上各分数.
(1)找出比1小的分数写在 里,找出等于1或比1大的分数写在○里。
(4)师: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重难点】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再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本质,以及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再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分数的计算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再认识。
2.让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本质。
3.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再认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解法、引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通过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通过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掌握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
3.实践: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计算和应用的示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批改作业,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其中的一份或几分母对应的整分数这个整体里面就有几个几分之这个分数里面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真分数的....…这样的分数是假分数。
假分数的....带分数再读再写重点提示:分数中要强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易错题:判断:有甲、乙两个正方形,乙正方形面积的一定大于甲正方形面积的。
(√)错因分析:虽然>,但是两个正方形的大小不确定,也就是单位“1”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
答案:✕易错题:判断:的分数单位是。
(√)错因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所以的分数单位是。
答案:✕易错点:假分数的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做题时易忽略分子与分母相等的情况。
易错题:判断:假分数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关系是..................a÷b=....(.b .≠.0.).。
.2.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3.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没有余数,化成整数;如果有余数化成带分数,所得的商是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另一个数,.得到的商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五、分数的基本性质1.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 = =2. 分母和分子同时扩大到原来的.............n .(.n .>1..).倍.,.分子和分母同时.......增加原来的.....(.n .-.1.).倍.,.分数值不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_分数的意义_》说课稿_(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贯穿着小学数学的始终,而且也是初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说学情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分数,如饮食、购物等方面,但缺乏系统的分数理论知识。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地掌握分数的意义。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4.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半”、“四分之一”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每个人分到的蛋糕部分,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5分钟)(1)观察分数:让学生观察分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小学数学北师大五年级上册五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分数的含义)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难点: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3分钟)环节目标:回顾旧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
T:“分数“大家熟悉吗?谁来说一个分数……什么意思呢?还能继续说吗?总结:在大家描述的中,一直都在强调“平均分”,所以分数都是通过“平均分”得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要说清楚把谁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T: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分数,对分数你有哪些认识呢?(名称、读写、意义、应用)总结:在三年级我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从这些角度认识了分数。
今天我们要对分数进行再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呢?总结:好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对分数进行再认识,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13分钟)环节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环节一:通过分一分的过程,理解34的含义。
(5分钟)T:34可以表示什么?请你上来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34的含义。
(邀请3位同学汇报)预设:●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34。
●把4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这4个三角形的34。
●把16根骨头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这堆骨头的34。
T:这三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我们把掌声和笑脸送给他们。
要深入研究它们的意义,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找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板书)环节二:明确“分数的意义”,体会“单位1”的含义。
(8分钟)T:对比一下它们都是34,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预设: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用分数34来表示。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41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内容]P 6 3 —6 4 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义。
[教学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 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分数,大家还会用分数表示各部分吗?2.出示图例,用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1.出示两个两个图形:请同学们涂色表示其中的 ,并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2.出现 1 2 根排列整齐的骨头,请同学们其中的 ,并说一说为什么?3.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单位 “1” 。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活动二:1.导入: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
2.引导画一画:这两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 ,那你能猜测出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并在班级展示画法。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形状都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 8 个正方形组成的) 。
(三)活动三:3421311.提问:图形的形状不同,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
那么相同的分数,表示数量是不是一点相同呢?教师两只手拿着不同样多的小棒,请两位同学拿出其中的 ,看谁拿的又快又对。
2.学生动手拿一拿,并说一说。
3.出示题目: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小结: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 6 4 页的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多。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416151413121、、、、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 分数再认识(二)[教学内容]P 6 5 —6 6 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丰富分数的内涵,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单位,会用分数单位表示各分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什么叫分数?如何用分数表示数?2.引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次来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你会对分数有更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二、探索新知 (一)量一量1.用附页 3 中的纸条,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动手量一量,得出:用纸条量数学书的宽,正好3 次量完。
长量了4 次,还有剩余,但 5 次又不够。
2.你能帮淘气继续量下去吗?看一看,再用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得出:将纸条对折去量,还是不能正好量完。
再对折这部分的长度与纸条长度的 差不多。
3.活动:用刚才的纸条量一量身边其他物体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分数墙1.展示分数墙,让学生一边动手折一折,一边说一说。
2.认真观察“分数墙”说一说从“分数墙”中发现到了什么? (三)认一认 1.归纳总结:像 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2.强调:任何分数都有分数单位,分数单位就是将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就是该分数的分数单位。
有几个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 6 6 页“练一练”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分数单位,分数单位就是将整体“ 1”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就是该分数的分数单位。
有几个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分数再认识(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第3课时 分 饼[教学内容]P 6 7 —6 8 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分一分。
1.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经,这天八戒化缘得到了 5 个饼,这下八戒可发愁了:“5 张一样大的饼分给 4 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2.先独立思考,再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画一画,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分法:先把一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分到 4 分之一,5 张饼分完,每人共得了 5 个 4 分之一,就是 4 分之 5。
板书:第二种分法:先把 5 张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 4 份,每人分到 5 个 4 分之一的饼,合起来就是 4 分之 5。
3.这里的 4 分之 5 表示什么?4.同学们非常能干,帮八戒解决了难题。
如果有 9 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可能会有两种答案)9 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 我可以先分 1 张, 每人 4 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 个 4 分之一就是 4 分之 9。
师:4 分之 9 在这里表示什么?可以先分 8 张,每人 2 张;再分 1 张,每人 4 分之一张,合起来是 2 张454141414141=++++412加上 4分之一张。
2 张加上 4 分之一张,写成分数就是:,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二又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什么?每人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吗?也就是 4 分之 9 等于 2 又 4 分之一。
5.观察 4 分之 3、4 分之 9、2 又 4 分之 1 这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大于分母)6.在数学里,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7.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
谁来说一说?(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教师可问: “4 分之 4 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8.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
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发现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 1,假分数等于 1 或大于 1,还有一种是带有整数的分数)在假分数里,像 2 又 4 分之 1 , 1 又 4 分之 3 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二、试一试。
第一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
第二题:以 7 为分母,分别写出 3 个真分数和 3 个假分数。
第三题:在直线上的方框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填上带分数。
三、课堂练习。
1.独立练习练一练 1、2、3 集体校对。
2.判断(1)真分数小于 1 (2)假分数大于 1.(3)等于 1 的分数也是假分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 饼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真分数小于 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教学反思]ba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第4课时 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P 6 9 —7 0 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商 ( b ≠0 ) 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 4÷5 = 80÷5 = 3÷7 = 5÷10 = 4÷9 =归纳分类: 36÷6 和 80÷5 的商为整数; 4÷5 和 5÷10 的商为有限小数; 3÷7 和 4÷9 的商为循环小数。
2.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国庆节就要到了, 今年的国庆节, 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 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 前几天我同语文老师对想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计划吗?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 食品数量 班级人数 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果 50个 58 50÷58 饮料 49瓶 58 49÷58 花生 8千克 58 8÷5831b ab a =÷被除数除数上面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能否用分数来表示呢?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同学们愿意帮* * * 同学分一分蛋糕吗?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这时,应该把 什么看作单位“1”?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我们用分数来表示它。
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上面的算式 1÷3 的商可以用分数 表示了,(2)小组讨论:1÷3 = 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师板 书:被除数÷除数=(4)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 数用分数表示吗?如果分别用字母 a 和 b 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板书:( b ≠0 )大家考虑:这里的 a 和 b 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左侧 b ≠0,那么右侧的 b 是否可以是 0?为什么?(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