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讲《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合集下载

广东省2024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案

广东省2024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案

第一讲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地表形态变更的内外力因素2.地壳物质循环本专题主要是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以相关地理事物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强对相关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的识记;运用示意图理解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更的内外力因素地表形态变更的内外力因素[基础学问填充]1.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板块构造学说。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圈被一些断裂带分割成若干个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此。

③板块相对运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如下表:边界类型示意图明显地形实例生长边界海岭、大裂谷东非大裂谷、红海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洋中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①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②褶皱。

a.形成:剧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b .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常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凹陷,常形成谷地。

c.褶皱与地貌。

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推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常形成块状山地、悬崖和谷地。

(4)在实践中的意义。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课时)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岩石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课时)
16
【重点图像】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8
高考专题复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江苏高考高频考点
考试 具体考试内容
要点
要求
2013年
岩石圈 与地表
形态
地球的圈层结 构与地壳内部
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说出箭头表
示的地质作用。
风化物
E
⑤F G
沉积物
① A
岩浆岩 ④
H
沉积岩
I
B

D
③ C 变质岩
岩浆
15
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 输。
物质循环
地壳内部物质 循环
地球的圈层结 构、地壳内部 物质循环
3
知识建构
岩石 分类 循环 岩沉变 浆 积 质 岩石圈 岩岩岩
岩浆
地壳 地幔
内 部
地球的圈
外 部圈 层构造 层 Nhomakorabea圈 层
地核
图1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4
考点诠释1:地球的圈层结构
探究活动:读图2,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重熔再生作用 岩 浆 冷却、凝固作用
11
沉积 岩
外力作用
岩浆 岩
重冷 熔却 再凝 生固
岩浆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高二地理自然地理基础讲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高二地理自然地理基础讲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一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重难点)一、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2.地质作用⎩⎨⎧a 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变质作用e 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2)太阳辐射能是所有外力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

( )(3)山地的“身高”降低都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 )(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

( )(5)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提示】(1)×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中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3)× 许多山地的高度降低原因有两种,一种原因可能是因地壳下沉运动导致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外力中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4)√ 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5)× 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变质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估测,黄河每年将16亿吨的泥沙输入下游。

大部分注入渤海,为什么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提示】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泥沙淤积使渤海变浅,而内力作用地壳下沉使渤海变深,正因如此,渤海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归纳总结]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但是一般体现在一定时期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在判断地表形态(地貌)形成原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步骤判断排除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1)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最新考纲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

2.理解三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点。

3.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理解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实线N:纵波。

(2)分层名称特征界面A层地壳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B层地幔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2.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E。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误区警示]地壳与岩石圈的比较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全部,还包括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图知,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表。

( × )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2)(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高三地理必修1章节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三地理必修1章节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 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大气的热力作用
命题角度 此考点涉及的知识主要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试 题往往以大气的热力作用图为切入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难度较小。
(2015·高考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 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015·高考上海卷)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 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据此,回答(1)~(2)题。 (1) 两 个 大 陆 板 块 碰 撞 的 地 区 , 一 般 出 现 的 地 壳 运 动 现 象 是 ()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2)2 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
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 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 A 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 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 B 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 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会增多,故 C 错;黄河沿岸农业 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 D 错。 [答案] (1)D (2)B
三、大气受热过程 1.为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怎样实现的?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有什么影响? 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有什么不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人类需要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治理已经发生 的地质灾害,减轻其对人类的影响。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与技巧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
包括岩石类型、成因、特征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 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岩石圈与地壳关系
岩石圈包含地壳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岩石圈包含地壳及地壳以下一定深度的上地幔顶部。
相互作用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地壳的变动会影响上地幔顶部的物质分 布和运动状态,而上地幔顶部的物质运动也会影响地壳的稳定性和变动。
02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类型及特征
01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也称为火成岩
各类岩石之间转化关系
岩石转化
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下,各类岩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转化关系
岩浆岩可以通过沉积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同时, 变质岩和沉积岩也可以被重新熔化形成新的岩浆岩。这种转化关系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04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环境变化
地壳物质循环还会引起地表环境的 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形成等。
05
岩石圈与地质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理论与岩石圈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基本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数个刚性板块构成,板 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分离和滑动。
岩石圈运动形式
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导致地壳 增厚、减薄、隆升和沉降。
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联系。
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专题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推测“石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4.研学小组同学判断该岩石的类型,下列方 法正确的是( B ) A.若有层理构造,一定是侵入岩 B.若有板状构造,一定是变质岩 C.若由砾石组成,一定是喷出岩 D.若有气孔结构,一定是沉积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在重塑古地理环境中的应用
(1)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 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 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
(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 续排列(如右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 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玄武岩:长白山、富士 石英砂岩:张家界 石灰岩:桂林山水 变质岩:泰山
基础梳理:考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岩浆岩风化后的碎屑物成为沉积岩原料 松散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变成坚硬岩石 变质岩中也能找到岩浆岩、沉积岩的痕迹
基础梳理:考点二
基础梳理:考点一
岩石的基本类型
基础梳理:考点一
岩石的基本类型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基础梳理:考点一
岩石的基本类型
太阳辐射能
崩解、分解、溶解作用
表层环境 (低温低压)
岩浆岩(喷出岩)
地壳上升和剥 蚀作用而裸露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埋藏及成岩作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 质 作 用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 沉积、固结形成的
具有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变质岩
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变化,岩石原先 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2020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

2020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复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2) 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

(填数码)(3)写出右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

(其中丙为沉积岩)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物质循环图中三类岩石和岩浆的判断方法: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三类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物质循环图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方法:在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各个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如下图所示。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3.读部分板块构造示 意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板块共有
()
A.1 块
B.2 块
C.3 块
D.4 块
(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
(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
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
[教师授课备用图] 1.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2.地貌形成示意图 (1)东非大裂谷示意: 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 内部的次一级张裂处,随着 板块运动裂谷不断扩大。受 其影响,红海不断扩张,面 积增大。
(2)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运动, 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而且目前 仍然不断移动,喜马拉雅山、珠穆 朗玛峰的高度不断增高。
3.喀斯特地貌图 (1)喀斯特景观图
(2)喀斯特地貌名称
(3)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和过程图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 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 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 位移,是断层构造。第(2)题,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 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 答案:(1)C (2)B
_河__流__入__海__口__。图丙是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是 风力侵蚀作 用__,多分布于 干旱地区 。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东部沿海 地区面积最 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地干旱 地区较为典型。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图中岩浆岩(A )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C)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C)
第三章 岩石圈的物质能量传输
第一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与内力作用
高考评价体系
考查方向:
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考查形式:
1.以景观图或区域图为背景,结合区域特征,考查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及形成过程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知识归纳
(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D )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C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真题演练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知识归纳
真题演练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 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 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 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

与风带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3.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河流的特征描述及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其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分析及应用,洋流对地
天气系统 水循环
锋面、低压和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 天气的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理环境的影响。重点关注河流的特征描述及其分 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分析及应用。
3.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 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1.(2013·上海地理,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
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 (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该 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 么,应该是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 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故C项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山地的形成及地形剖面图。火山是由于岩 浆喷发而形成,一般构造上呈锥形形态,也就是火山锥,但图 中的火山坡度偏大。故A项正确。 答案 (1)C (2)A
号码 ①
原物质 岩浆
地质作用 冷却凝固作用
生成物质 __岩__浆__岩__
外力作用(风化、
岩浆岩、变质岩和

侵蚀、搬运、沉积、
已生成的沉积岩
固结成岩)
_沉__积__岩__
岩浆岩、沉积岩和 变质作用(温度、 ③
已生成的变质岩 压力)
_变__质__岩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浆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 而成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用下,沿地壳薄弱 地带喷出地表冷凝 而成
常见岩石: 花岗岩
常见岩石: 流纹岩
常见岩石: 玄武岩
2.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 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 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过程1:风化、侵蚀 过程2:搬运 过程3:沉积
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过程4:固结成岩
3.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 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新岩石。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方法
岩石类型的判读:判断此类图中岩石 类型应从岩浆岩入手,因为岩浆岩只 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因此有一个 箭头指向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均 可由其他两类岩石形成,因此有两个 箭头指向;三大类岩石均可经过重熔 再生形成岩浆,因此有三个箭头指向 岩浆。
A 组成图a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完成下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景观为 玄武岩石柱,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图b 中甲、乙代表的岩石是由来自软流层 的岩浆形成的。
图 a
图 b
(4)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 叠如被,下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读 图,完成下题。
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
读图回答(1)~(2)题。(①
B.②C.④
D D.⑤(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
的序号是
( )A.①

01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01岩石圈物质循环(课件)-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片麻岩(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 观的建筑材料和装 饰材料;多种金属矿 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 和化工原料;钾盐是 化工原料;煤、石油 是当前世界上最重
要的能源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变质岩铁矿是钢铁
工业的重要原料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岩浆
沉积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先褶皱后断层。 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 图2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2)先地壳下降,后岩层沉积;先地壳上升,后岩层侵蚀。 (3)有几个岩层侵蚀面,一般地壳就上升几次,若侵蚀面与下面岩层界面平行,则没有发 生褶皱,若侵蚀面与下面岩层斜交,则发生了褶皱。 (4)若侵蚀面上有新的岩层,说明侵蚀后,地壳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5)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 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变质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
变1:岩浆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变2:成为沉积岩可以先变为沉积物,再经过固结成岩环节得到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三个突破口
①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③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 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三个技巧
① 岩浆:三进一出。 ② 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 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程目标]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应学生用书p271.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__地震波__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面(3)划分三个圈层:图中C为__地壳__,D为__地幔__,E为__地核_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__岩浆__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__岩石__组成,包括地壳和__上地幔顶部__。

2.地球的外部圈层(1)A表示__大气圈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

(2)B表示__水圈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续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表示__生物圈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__大气圈__的底部、__水圈__的全部和__岩石圈__的上部。

对应学生用书p28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1.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概况,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

要注意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分。

2.地壳的结构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

二层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面。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是普遍存在的。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创新课件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创新课件
重熔再生作用
变质岩
岩浆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 .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 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② )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2.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a—变质作用
)
B.b—风化作用
C.c—重熔再生作用
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②③ 解析 第 5 题,由图可读出甲表示岩浆岩,乙表示沉积岩。石
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故选 D。第6题,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常能找到化石。甲类岩石
三大类。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b)
类型 岩浆岩 成 因 常见岩石 花岗岩 玄武岩、流纹岩、 安山岩等 页岩、砂岩、砾岩、 石灰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侵入冷凝成为岩石
(火成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
沉积岩
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
积、固结为岩石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 变质岩 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
)
4.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乙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A.① C.③ B.② D.④
)
解析
第3题,考查岩石的成因。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
成,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 地幔。第4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 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为重熔再生(④)形成的岩浆,甲为 冷却凝固(①)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以及固结成岩过程(②)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变质作
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