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共44页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气血津液

(三)防御作用
生理效应 •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 外邪入侵后,防止邪气深入并驱邪外 出
病理表现 • 易受外邪侵袭而易患病 • 患病后难愈
(四)固摄作用
生理效应
• 固摄血液 • 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 固摄精液 • 固护腹腔脏器位置 病理表现
• 体内液态物质大量流失,而见出血症、 自汗、多尿、流涎、吐清涎、小便失 禁、遗精、早泄等
1、血能养气 血足则气旺 血虚则气虚
2、血能载气 血为气之载体
气随血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气旺则津足 气弱则津少 2、气能行津 气行则津行 气不行津 3、气能摄津 气旺则津固 气不摄津 4、津能载气
三、血和津液之间的关系
津血同源
血与津液都是又水谷精微所化 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 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 源”。
二、血液的生成
(一)血液生成的途径
1、水谷精微化血
饮食物 水谷之精(营气+津液) 心 肺血
2、肾精化血
(二)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脾胃气血生化之源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肾精化血,肝肾精血同源
三、血液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血行依靠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的协调平 衡
脉道通利 血液的质、量(清浊、粘稠等) 寒温的影响 (二)涉及的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行; 肺主气,朝百脉而助心行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脾统血、肝藏血;
营气与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生成来源, 但“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营主内守而属阴,卫主外卫而属阳, 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
合、正常的体温、“昼精而夜寐”,以及正常的防 御 能力;反之,营卫不和,即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 或多汗,“昼不精而夜不寐”,以及抗御外邪能力 的 低下等。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
第二十五页,共51页。
二、血的生成 ●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
水谷精微——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物质 血的物质基础 营气——血液的组成部分
精髓——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津液——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量
其中以水谷精微与精髓为主。
第二十六页,共51页。
●与血液生成相关的脏腑 可概括为:统帅于心、藏受于肝、生化 于脾、宣布于肺、施泄于肾。 故临床治疗血液疾患,也要从整体入手。
狭义
——
人体个脏腑本身的生理功能, 即气的功能体现
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 的。
本节所讨论的气,主要指后者!
第四页,共51页。
二、气的生成
先天 — 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之于肾,
借三焦通达于全身
生成
后天
水谷精气 — 赖脾胃功能所化生
吸入清气 — 赖肺气的功能所吸入
鉴于此,得出结论: 肺为气之主 脾(胃)为气之源 肾为气之根 (诸气之统帅) (诸气之源泉) (诸气之根本)
重点: 1、掌握人体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
功能及其分类。 2、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
能。 3、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
排泄及功能 。 4、掌握精、神的基本概念、功能。
第一页,共51页。
第一节 气
一、气的概念 气作为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第十四页,共51页。
●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脏腑不同的功能活动 表现出来的,具体落实到脏腑之气上。
注: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的升降出入四 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气的升与降,出与入的关系: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制约、相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填空题1. 精是人体生命的( ) 。

2.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 ) 中。

3. 精是神化生的( ) 。

4. 气的运动称作( ) 。

5. 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简单地归纳为( ) 四种基本形式。

6. 气的运动保持正常状态,称之为( ) 。

7.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 。

8.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9. 元气是通过( ) 而流行于全身的。

10.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又称为( ) 海。

11. 血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 ) 的运化功能。

12. 血具有( ) 和( ) 两方面功能。

13. 津液是机体( ) 的总称。

14. 津液有( ) 血液浓度的作用。

15.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 ) 和( ) 来完成的。

16.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 。

17. 神寓于( ) 之中。

18. 精、气、神三者称为人身之( ) 。

19. 气为血之( ) 。

20. 血为气之( ) 。

21. 大失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称为( ) 。

22. 精与血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 ) 。

23. 津液与血液之心互相渗透转化称为( ) 。

24. 神可以( ) 精与气。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2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A. 先天之精B. 后天之精C. 肾精D. 水谷之精E. 生殖之精26. 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27. 肾精化为生殖之精以施泄,依靠于( )A. 肾阳推动B. 肾阴滋润C. 天癸促发D. 脾胃运化E. 肝气疏泄28. 人体中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 )A. 精B. 气C. 血D. 津E. 液29.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A. 心肝脾B. 心肺肾C. 脾肺肾D. 肝脾肾E. 心脾肾30. 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气机B. 气化C. 升降出入D. 气机调畅E. 阴阳转化31. 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温煦C. 凉润D. 防御E. 中介32. 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责之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A. 凉润B. 中介C. 推动D. 防御E. 固摄33. 控制人体体液有规律地排泄和分泌,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推动B. 凉润C. 温煦D. 防御E. 以上都不是34. 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和传递,属于气的哪项功能( )A. 调控B. 防御( )C. 温煦D. 中介E. 固摄35.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脏腑之气36. 对血运和呼吸运动均有推动作用的是( )A. 心气B. 宗气C. 脾气D. 卫气E. 营气37. 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 )A. 谷气B. 清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38. 逸出脉外的血称为( )A. 血府B. 瘀血C. 离经之血D. 坏血E. 以上都不是39. 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功能的是( )A. 脾B. 心C. 脉D. 气E. 三焦40. 在津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 脾肺B. 脾胃C. 脾肾D. 肠胃E. 肺肾41. 《素问·厥论》中称“为胃行其津液者”,是指( )A. 肝B. 肺C. 肾D. 脾E. 三焦42. 对津液输布代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腑是( )A. 胃B. 小肠C. 膀胱D. 大肠E. 三焦43. 布散于体表,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是( )A. 气H. 水C. 精D. 津E. 液44.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A. 心肝肾B. 心脾肾C. 脾肝肾D. 脾肺肾E. 脾胃肾45. 称为“神之宅”的是( )A. 精B. 脏C. 腑D. 气E. 形46. 称为“形之主”的是( )A. 精B. 神C. 气D. 血E. 脏47. 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功能,说明了气与血之间的什么关系(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养气4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一项病理变化( )A. 气血两虚B. 气随血脱C. 气不化水D. 气不摄血E. 气随津脱49.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哪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A. 气与津液B. 气与血C. 血液与精D. 血液与津液E. 以上都不是50. 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 C. 气为血帅D. 血能养气E. 血能载气51. “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是哪一项理论的实际应用( )A. 精血同源B. 气血同源C. 肝肾同源D. 津血同源E. 血汗问源52. 人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勺主宰是( )A. 气B. 血C. 肾D. 神E. 心( 二)A2 型题53. 患者,年老体弱,少气声低,小便清长,尿次频数,甚至有余沥不尽,夜间尤,证属( )A. 气失凉润B. 气失防卫C. 气失固摄D. 气失温煦E. 气失感传54. 患者,半月前下肢创伤大出血,经手术治疗后,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健忘,证属( )A. 血不养气B. 血不化神C. 血不濡筋D. 血不载气E. 以上都不是55. 患者,下肢浮肿两月余。

中医基础理论(二)精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二)精气血津液
《靈樞‧營衛生會》中更強調了肺在化生血液中的作 用,說:「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 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 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放獨得行於經隧。 」
精和血之間還存在著相互資生和轉化的關係。 精藏於腎,血藏於肝。腎中精氣充盈,則肝有 所養,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充盛,則腎有所 藏,精有所資,故有“精血同源”之說。
血的營養不只滋潤作用,具體體現在面色的紅 潤、肌肉的豐滿和壯實、皮膚和毛髮的潤澤有 華、感覺和運動的靈活自如等方面。如果血的 生成不足或持久地過度耗損,或血的營養和滋 潤作用減弱,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血虛的病理 變化,出現頭昏目花、面色不華或萎黃、毛髮 乾枯、肌膚乾燥、肢體或肢端麻木等臨床表現。
四、氣的種類
由於氣的分佈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一)宗氣 積於胸中,是飲食水谷所生化之氣與吸入之清氣結合
而成,是一身之氣的運行輸布的出發點。 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語、聲音、呼吸強
弱,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二是貫注心脈而行氣血。 凡氣血的運行,以及肢體的寒暖和活動能力,多與宗
從氣、血、津液的相對屬性來分陰陽,則氣具 有推動、溫煦等作用,屬於陽;血和津液,都 為液態物質,具有濡養、滋潤等作用,屬於陰。
機體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 所需要的能量,來源於氣、血、津液;它的生 成和代謝,又依賴於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 正常生理活動。
因此,無論在生理還是病理方面,氣、血、津 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之間,始終存在著 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
血,是機體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故《素 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不 可不謹養。 」
人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覺靈敏,活動自 如,均有賴於血氣的充盛,血脈的調和與流利。 正如《靈樞‧平人絕穀》中說的「血脈和利, 精神乃居」 “。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第五单元精、气、血、津液细目一:精1.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体之精的概念与古代哲学中的精概念有严格的区别:人体之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古代哲学的精是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

2.人体之精的功能①繁衍生命②濡养作用③化血作用④化气作用⑤化神作用3.人体之精的分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细目二:气1.人体之气的概念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人体之气的生成①生成之源先天之气(元气):源于先天之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水谷之气:水谷之精化生后天之气(宗气)J I清气:来源于自然界②与气生成的相关脏腑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1)人体之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气运动的意义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具体而言: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一般规律: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气机失调”。

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称作“气机不畅”;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作“气陷”;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称作“气闭”。

(2)气化的概念和形式概念: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形式: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血同源互化;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汗化尿、气的生成与代谢等。

中医药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教案讲义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药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教案讲义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目的要求】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2.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3.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4.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5.掌握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6.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概述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重点: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气的分类及其组成、分布、功能。

第一节 精【知识点表解】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夫精者,身之本也”狭义之精:藏于肾的、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广义之精:人体之内的血、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 先天之精贮藏于肾 主藏于肾 后天之精经脾气转输至各脏腑,化为脏腑之精—→供给脏腑生理活动之需。

分藏于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地排泄以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的化生和施泄与肾的闭藏、肝的疏泄、脾的运化有关。

即人体之精利用转化、消耗和排泄精华物质、布散全身,濡养脏腑。

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脏腑之精;a、脾——转输到各脏—后天之精b、肾精化气——元气——三焦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后代(肾的封藏、肝气的疏泄);三、人体之精的功能(一)繁衍生命先天之精肾精后天之精精是生命的本原。

化生肾气以促进生殖精气天癸生殖机能(二)濡养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之精化生障碍五脏之精也衰肾精有损——生长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表现肺精不足——呼吸障碍、皮肤失润无泽肝精不足——拘挛、掉摇或抽搐(三)化血精足则血旺。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2)气逆:指气的升降运动失常(气的运动方向逆正 常之升降而运动)即当降者不降而逆,当 升者升之太过,以至升多降少,脏腑之气 逆于上的病理变化。 情志内伤(恼怒太过) 外邪侵犯(感受寒邪)
原因 饮食阻滞(冷热不适) 痰浊阻肺 因虚而逆(胃气衰败)
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以实为主。 虚证亦见:肺虚失肃降、肾不纳气、胃气虚极
2、元气—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宗气—又称“大气”“动气”,肺脾; 次
第二层
营气与卫气—水谷之精所化,脉内外;
(1)元气
A、元气的生成分布:
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
流行于全身。
B、生理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和生殖机能;
b、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二)气化
1、概念:伴随着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气化。
2、气化的形式 :(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与能量
之间的转化)。
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废气
总的来说有1、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
水谷之气 宗气、营气
2、气可以转化为有形的:气可以转化 为该组织 有形的物质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主濡之”; (二)化神: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三)血的失常:
是因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致血的 濡养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血虚,或血液运行失常 而出现的血瘀、出血等病理变化。
1、血虚:指血液(量)不足,血的濡养和滋润(质) 功能减弱,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官窍等失养 的病理状态。 失血过多,新生之血补充不及(急、慢出血) 化源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不足,饮食营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