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环境

合集下载

生物中环境的概念

生物中环境的概念

生物中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外部条件和所处的周围环境的总和。

它包括了生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首先,自然环境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理、水文、土壤等自然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降水量等因素。

地理条件则包括地形、海拔、坡度等地理要素,它直接影响着气候和种植的条件。

水文条件则是指水体的分布和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它涉及到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方面。

土壤则是植物的生长基质,它包括有机质、矿物质和微生物等成分。

自然环境的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生物所处的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也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要素。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的程度。

它涉及到不同物种的出现频率、数量和分布范围等。

生物多样性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包括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等方面。

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观念、知识、技术和价值观念等,它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对待自然资源的方式。

经济则是指人类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整体活动,它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治则是指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它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技术则是人类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改变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环境对生物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物种对温度、湿度、海拔等环境要素的适应性不同,一方面是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性较强的物种更容易在特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另一方面也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有关,比如体型大小、代谢类型等。

其次,环境也对生物的行为和生理产生直接影响。

温度和光照等环境要素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代谢和行为,进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冷血动物的代谢速率,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而对于暖血动物来说,高温则可能导致热应激和生理功能紊乱。

生态学基础: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生态学基础: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地球环境
微环境
宇宙环境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趋异适应与生态型
• 同种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 的适应叫趋异适应 • 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型类群叫生态型
气候生态型(籼稻与粳稻) 土壤生态型(水稻与陆稻) 生物生态型(红花碗豆与白花碗豆)
C G Cao
2.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3.生态位(niche)
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
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
多维生态位
湿度
湿度
pH
温度
温度
温度
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
一个物种所划定的多维体就可以看作生态位的抽 象描绘,他称之为基本生态位(基础生态位)。但在自 然界中,因为各物种相互竞争,每一物种只能占据基 本生态位的一部分,他称这部分为实际生态位。 实 际生态位小于基本生态位。
(二) 环境
1.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 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 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因素 。生物是环境的主体,主体不同, 环境不同。
2.环境的类型
(1)按环境的主体分类:
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其它生命 物质和非生命物质均被视为构成人类环境 的要素;
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生态位大小。Levins公式:
1
B i =
R
Pij2
=
Yi 2
R
N
2 ijj 1j 1Bi为物种i的生态位宽度,Pij =Nij/Yi是第i个物种利用资源 状态j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
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公式

《环境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环境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土壤的碱化过程
土壤的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中吸附有相当 数量的交换性钠。一般交换性钠占交换性阳离子 总量20%以上的土壤称为碱土。碱土含 Na2CO3 较多(也有含NaHCO3或K2CO3较多的),碱土 是强碱性的,其pH一般在8.5以上,碱土上层的 结构被破坏,下层常为坚实的柱状结构,通透性 和耕作性能极差。
2.碱土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的强碱性能毒害植物根系 (2)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结构受破坏,
质地变劣,透水性差
3.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
盐碱土植物是植物对盐碱生境适应的最好表现。 盐土植物分为:
旱生盐土植物、湿生盐土植物
根据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分为:
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透盐性植物
第四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2)陆生动物对环境湿度的适应
影响陆生动物水平衡更多的是环境中的 湿度,动物在形态结构上、行为上、生理上 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
如两栖类体表分泌黏液以保持湿润,昆 虫、爬行类、啮齿类等白天躲在洞内夜里出 来活动,荒漠鸟兽具有可重新吸收水分功能 的肾脏。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 适应
(一)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
蒲公英
杨树
柳树
阳地植物 阴地植物
三七
铁杉
人参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光质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 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 而增加;
时间变化 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 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 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
植物
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 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 影响是不同的。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 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低温 将引起细胞膜渗透性改变、脱水、蛋 白质沉淀等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
条件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指生物所需要的一系列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生物对高温适应良好,有些则对低温适应良好。

每种生物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超出该范围生物活动会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2. 水分:水分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同生物对水分需求量不同,有些生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有些则对水分的需求较低。

缺水或过度湿润都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3. 气体成分:气体成分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氧气是生物进行呼吸代谢必需的气体,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气体。

4.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动物感知外界环境和进行活动的重要刺激之一。

5. pH值:pH值是指环境中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不同生物对环境的pH值有不同的要求。

6. 营养物质:不同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包括有机物、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

7. 生存空间:不同生物对于生存空间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包括栖息地、栖息条件和生境的要求等。

总之,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的适宜程度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异,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变化,但当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可能导致生物无法适应甚至死亡。

七年级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

七年级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氧化碳
如氮气、氩气等,虽然对生物生存不是必需的,但它们占据了空气的大部分。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矿物质
水中的矿物质如钙、镁、钠等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参与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其含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有机物
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影响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水中的化学物质
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分解的产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腐殖质
土壤中的矿物质如氮、磷、钾等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矿物质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酸碱度
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03
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它们描述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则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总结词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其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通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也不同。
土壤肥力
土壤酸碱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也不同。
土壤酸碱度
土壤
02
生物生存的化学环境
是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大部分生物通过有氧呼吸获取能量。

《生物与环境 》课件

《生物与环境 》课件
环境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方式, 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 识和素养。
05
未来展望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利用基因工程和 酶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更有效地降解污染物,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区管理
保护区的管理应包括资源 调查、规划设计、日常监 测、执法监管等方面,确 保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区建设
保护区建设应注重生态恢 复、环境治理、科普教育 等方面,提高保护区的综 合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 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 来世代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
生态平衡的维持
生态平衡的维持需要保持生物种群的稳定、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 少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如提供食物 、药物、工业原料和生态服务等。
详细描述
协同进化表现为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植物可能会进化出有毒的化学物质来防御食草动物,而食草动物则可能 进化出更强的解毒能力来应对。再如,一些植物可能会进化出与特定昆虫的传粉机制相匹配的花朵形状和颜色。
0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污染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 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水体污 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全球合作与国际政策
全球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 作用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 作与协调。未来,全球合作将更加紧密,共 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 环境问题。

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

亚洲象
亚洲象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 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
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
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它们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 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 游荡。它们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 路。
雪莲花
雪莲花
它们是国家三级濒危物种,分布于中国多地高寒地带,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等地区。生于高 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海拔2400-4000米。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 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它们生长的环境极其恶劣,其生长的环境一般的植物根本 无法存活,雪莲花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 也正是它们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 作用和药用价值。
帝企鹅
帝企鹅
它是企鹅个头里最大的。它们 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过群居生活。每
当恶劣的气候来临,它们会挤在一
起防风御寒。它们是潜水高手,可
以潜入水底 150 至 500 米,最深的
潜水记录甚至可达 565 米。它们主 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 小鱼和乌贼。
蜗牛
蜗牛
它们遍布全球,多生活于灌木丛、低矮草丛、农田及住宅附近阴暗潮 湿地区或是生活于阴暗潮湿的墙壁、草丛、矮丛树干,有时也见于山坡草 丛中。它们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却怕水淹。昼 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他们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 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是生态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有机体,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环境是指生物所存在的外部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和各种自然因素。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环境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资源和条件,而生物通过其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生物对环境的改造。

生物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满足其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比如,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吸收水分和土壤养分来进行生长。

动物则通过吃食物、呼吸氧气来获取能量。

生物与环境资源的利用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生物依赖环境为其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养分。

另一方面,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改变和生物对生物环境的改变。

生物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了非生物环境中的一些因子。

比如,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动物通过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改变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

此外,生物还通过繁殖、迁徙和行为活动等方式改变了生物环境。

例如,鸟类的迁徙和动物的捕食行为都会对局部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表现在生物适应和环境选择的过程中。

生物适应是指生物通过基因变异和选择,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过程。

例如,地面上的动物往往具有四肢,适应陆地生活;水中的动物则具有鳍和鳃,适应水生环境。

环境选择是指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通过对适应环境的生物的选择和繁殖,来实现生物的进化。

这种相互作用促使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态。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同时也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需求和对环境的适应不同,导致了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占据不同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的变化和破坏。

基础生态学(第1章生物与环境)

基础生态学(第1章生物与环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种群数量与环境
种群数量受环境资源限制
01
种群数量增长受限于环境的资源供给,如食物、水源和栖息地
等。
环境容纳量
02
在一定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被称为环境容纳
量。
环境变化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03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会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正面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和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多样性和稳定性。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THANKS
生理适应
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环境相 适应,如沙漠植物的节水 适应、动物体温调节等。
行为适应
生物的行为特征与环境相 适应,如动物的迁移、捕 食等行为。
PART 0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气候与生物
温度和生物分布
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的温度范围, 因此气候温度影响生物的地理分
气候因子
包括温度、湿度、降水 等,影响生物的生长、
繁殖和分布。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包括土壤类型、pH值、 肥力等,影响植物的生 长和土壤动物的活动。
包括地形地貌、海拔等, 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分
布。
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 系等,影响生物的生存
和竞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形态适应
生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 适应,如骆驼的驼峰、鸟 类的翅膀等。

02.生物环境

02.生物环境

02.生物与环境1.环境1.1.环境的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针对某一主体而言,是相对概念,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主体。

生态学中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种群或生物群落。

组成: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水、光、热、大气等非生命因子构成的无机环境,食物、病菌、害虫、天敌等生命因子构成的有机环境。

1.2.环境的分类按环境的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又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离地 1.5m以上,由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大面积地形等因素决定。

直接影响小环境,并影响生物体。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的栖息地。

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按环境的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Shawn Chen 1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全球环境。

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5个自然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的。

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区域环境特点,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

如,生物群落的镶嵌性就是微环境作用的结果。

内环境(inner environment):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其对生物的生长和繁育具有直接影响。

如,叶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通气系统,都是形成内环境的场所。

2.生态因子2.1. 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有光照、温度、水分、氧气、食物等。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周围的一切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一、水、阳光、空气、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1.水:水是构成是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一切生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一年的总降水量、雨季的季节性分布、湿度等成为限制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阳光: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海面200米以下几乎无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

此外光照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之一,阳光对动物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

3.空气:大多数生物需要氧气维持生命,陆地上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还需要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

4.温度:一般来说,生物只能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生存。

由于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温度也是限制生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昼夜的温度变化和季节性的温度变化都能够影响动物的行为。

二、生物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生物生存环境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包括人类在内。

生物之间存在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1)概念: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2)举例:一只蚜虫被天敌捕获时,它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告知其他蚜虫迅速逃生。

这属于种内互助。

2中间关系(1)概念:指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或共生等。

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成为捕食。

②竞争:不同种生物生活在同一区域,由于生存所需条件相似,因此存在着竞争关系。

③寄生:不同种生物之间还存在着寄生关系。

④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形成彼此互为有利的关系,则属于共生(2)举例①捕食:如狼吃羊,羊吃草。

②竞争:如农作物与杂草竞争阳光,水和肥料等③寄生:如菟丝子缠绕在寄主植物的茎上,由不定根形成的吸器伸入寄主的茎内吸取的养料和水分;蛔虫与人也是一种寄生与被寄生的关系。

④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

3种间关系比较复杂:如七星瓢虫吃蚜虫,而蚂蚁又会驱赶七星瓢虫。

生物环境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环境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环境的知识点总结生物环境是指生物体生活和生存的周围环境的总称,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物理环境包括土壤、水、气体组成的大气和地表,三者均为生物提供立足、生存和吸收营养的基础。

生物环境是一种共生关系,任何一个组成单位都与其它组成单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土壤环境1、土壤的种类和结构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砾石、粉末、植物残体及动植物排泄物质等混合而成的物质层,其颗粒组成及排列方式决定了土壤的种类及其性质。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组成,其中矿物质占70%左右,有机质占2%左右,其它的主要包括水分和空气。

2、土壤植物的生长影响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资基础和元素来源。

土壤充分的养分和适度的墒水能促进植物生长,但过浓的养分或过湿的水分则不利于植物茁壮生长。

土壤中氮、磷、钾、钙、镁、硫等元素是植物必需的常量元素,它们是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基本需要。

土壤的酸碱度、温度、通气性、物理性状等对植物的生长也有影响。

3、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土壤中生活的动物群体。

按生活方式可以分为根际生物、土表生物和土中生物。

土壤动物对土壤具有重要的生物环境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能量流、有机物质转化、土壤通风、土壤松散和土壤肥力维持等作用,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二、水环境1、水体特性水体是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水,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小溪及一切含水的土地。

水的特性包括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地表水的覆盖范围、水体的深度、水温等。

水的温度对水中微生物的分布以及水中化学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

水体的溶解氧、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含量也对其中的生物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水中溶解物、悬浮物、微生物、铅、汞、镉等重金属离子、杀虫剂、化学肥料以及生活中和工业中排放的有机物质,超过一定浓度,从而引起水环境污染。

水体污染严重危害到水中生物和人类健康。

生物富营养化、重金属及有机物等的水体污染是水生生物的灭绝和滤食层次破坏的直接原因。

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简介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生命体存活和繁衍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要素。

这些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水体和土壤质量等。

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环境物理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包括地球的温度、气候、大气、水和土壤等要素。

温度对生物的活动和代谢产生直接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气候条件也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如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间等。

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和其他气体的比例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生物的生存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气候条件,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会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聚集。

例如,盛产于沙漠地区的植物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干旱和高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地理位置还对生物之间的互动和物种分布产生影响,形成了各种生态系统。

水体和土壤质量水是生物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

水质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酸碱度和水温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

土壤质量也对陆地生物的生存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酸碱度和微生物活性都会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存。

环境污染与生物生存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生物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会影响到生物的健康和生存。

例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会直接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呼吸系统,导致疾病的发生。

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会降低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的生存能力,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生物为了适应各种环境条件,演化出了各种策略。

大部分生物有着自身的生存律和适应机制。

例如,动物会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并进行迁徙,以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的变化。

植物则演化出了各种适应干旱、严寒等环境的生理和生态特征,例如多肉植物的储水器官和高山植物的抗寒机制。

生物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环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环境的构成生物环境的构成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地貌、水域等自然条件。

各种地理环境都对生物体的适应和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高海拔环境、沙漠环境等都限制了不同的生物体在此生存繁衍。

2.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

不同的气候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代谢等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条件不同,所以在这些地区的生物体也会有所不同。

3. 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水分、酸碱度等特性。

不同的土壤环境适宜的植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4. 水域环境:水域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

水域环境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影响很大。

例如,一些生物体只能生存在淡水中,而一些生物体只能生存在咸水中。

二、生物环境中的生物种类生物环境中存在着众多的生物种类,它们根据自身的特性和环境的要求,逐渐适应并生存于特定的生态环境中。

生物种类的分布和分化是生物环境中的重要知识点。

1. 地理界限:不同的地域环境对于生物种类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每个地理环境区域都有着独特的生物种类。

例如,南极地区的动植物种类与热带地区截然不同。

2. 气候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对生物种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极地环境中适应极端低温的生物体,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其他地区的生物体会有所不同。

3. 生态地位:生物种类的分布还受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地位的影响。

不同的生态地位对于生物体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性也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生态平衡及破坏生态平衡是生物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个生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环境的紊乱,给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

1.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例如森林的砍伐、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都直接导致了生态平衡的被破坏。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概述一.环境概述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四面一切生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截了当或间接碍事该生物群体或生物群生存的各种因素。

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的含义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差不多为人类所熟悉的,直截了当或间接碍事人类生存和开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熟悉发生了一次飞跃,人类开始熟悉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2、环境分类生物环境:宇宙环境、全球环境、地区环境。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具有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地理区域〕、地球环境〔包括各圈的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如三北防护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太阳黑子等。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截了当碍事的邻接环境。

如生物个体外表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动物穴内的小气候等。

二.生态因子环境的各种组成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其中一些可对生物产生一定碍事的特称为生态因子。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因素——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截了当碍事作用的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1〕非生物因素:气候、土壤、地形。

2〕生物因素:植物、动物、人类活动。

注重:地形和海拔高度对生物的碍事是通过碍事气候、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活动而起作用的,故属于间接因素,有人认为不属于生态因素之列。

3.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4.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因子综合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碍事。

5、生态环境:为了强调生态意义,经常把环境中全部生态因子综合组成的那一局部,称为生态环境。

6、主导因子: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活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7、限制因子:当某个生态因子的变动范围超出生物所能耐受的临界限,并因此碍事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至引起死亡,现在如此的生态因素喊做限制因子。

8、生态幅:物种适应于生境范围的大小。

生物环境的概念

生物环境的概念

生物环境的概念生物环境是指生物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物体间相互作用等因素。

生物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环境的概念。

首先,地理环境是指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地区的地理条件。

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如地域的大小、海拔的高低、地形的平坦与否、地下水资源的多寡等。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生物体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

例如,高山地区的气候寒冷,植被稀疏,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都是一种挑战。

其次,气候环境是影响生物体生存状况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气候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参数。

气候环境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下的激烈的阳光和高温使得植物适应性较强,而寒带气候下的极寒条件则对许多植物和动物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水文环境是指生物所处的水体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

水体环境中的水质、水温和水流等参数对于水生生物非常重要。

不同的水体环境对于物种的分布和数量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淡水湖泊中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丰富度要远远高于咸水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土壤环境是指生物体根系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的质地、肥力、pH值等参数。

各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沙质土壤通透性较强,保水能力较弱,对于根系发育不利;而黏土质土壤保水能力强,但排水不畅,对植物的生长也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生物体间相互作用也是生物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

例如,强大的捕食者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生物环境是指生物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物体间相互作用等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环境的定义

生物学环境的定义

生物学环境的定义一、生物学环境在人教版教材中的相关概念1.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看-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生物学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例如,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有不同的要求;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像极地狐和沙漠狐的耳朵大小差异就与它们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极地狐耳朵小,减少热量散失,沙漠狐耳朵大,利于散热;水是生命之源,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而且生物的生存也依赖于一定的水分环境,如干旱地区的生物有适应缺水环境的特殊结构或生理机能;空气为生物提供氧气等气体,土壤为植物提供扎根立足的场所,还为植物生长提供矿质元素等。

-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如捕食关系(如狼和羊)、竞争关系(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水和无机盐等资源)、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共生关系(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能固氮为植物提供氮元素,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等。

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了生物生存的生物学环境的一部分。

2.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角度来看-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生物学环境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部分。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例如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其中的鱼类、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共同构成了池塘的生物群落,也就是这个池塘生态系统生物学环境中的生物部分,而池塘中的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阳光照射到池塘中的热量等则属于这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池塘生物生存的完整的生物学环境。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生(态二幅:)环境因素
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子,包括光、温度、盐度、 水深等
生态幅: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耐受范围。
根据耐受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广适性与狭适性 广适性生物:能适应环境因素的变化范围较广。 狭适性生物:通常对范围狭窄的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具体到不同的环境因子,则有:广盐、狭盐、广温、狭温等。
3、假浮游生物
起源于某些底栖生物,特别是底栖固着生物。 主要有保存在黑色页岩中的个体微小的双壳和腕 足动物。
贵州中三叠世的大型海百合化石的生活方式
4、底栖生物
指生活在水层底部,经常离不开基底的生物 包括表生生物和内生生物
4、底栖生物
表生生物epibenthos: 生活在基底表面以上的底栖生物。 包括底栖固着生物和底栖活动型生物。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及影响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 二、生物的环境分区 三、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 四、群落与生态系 五、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
(一)基本概念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 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因此包含非 生物的和生物的因素。 2、生存条件: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生长、代谢、繁殖等)的 基本外界条件 3、生境:生物生存条件的总和。 4、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也称 环境生物学) 5、古生态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温度 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机制:
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来控制生物的分 布,因为生物的繁殖需要有一定的温度作保障
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表现和结果:
温度控制着生物的纬向分布,从两极到赤道equator, 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动植物的丰度和分异度均逐渐增高 温度造成生物的分区现象,如热带生物区系和寒带生物 区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1.2.1污染物跨膜转运
污染物
被动转运
特殊转运
简 单 扩 散
滤 过
பைடு நூலகம்
主 动 转 运
易 化 扩 散
内 吞 作 用
吞噬作用
胞饮作用
第1章 生物污染
1.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1.2.2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污染物
高度亲脂且代谢稳定 亲脂的 极性的 亲水的
蓄积于脂肪组织
第一阶段(相I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 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 倍的速度消失。 全世界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 濒临灭绝。。
第2章 生物多样性 2.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认为,生物多样性会通 过生态系统发挥四大功能: 一是提供对人类直接有益的产品,如森林木材、药用植物以及江河湖海中的 鱼类等; 二是调节功能,如影响气候和降雨量,通过天然方式清除环境污染等; 三是文化功能,一些特定的生态系统可成为旅游景观; 四是对生态系统运转至关重要的支持性功能,如土壤的形成等。 1、生态系统服务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计,每年,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给我们的物品和服 务的货币价值为33万亿美元左右。 而2011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5万亿美元。(中国7.3万亿美元。) 2、食品和健康 人类使用地球上50000到70000种植物物种来作为传统和现代的医用材料。 每年,人 类从自然界获取大约1亿吨水产品,包括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等。 在许多国 家,尤其是那些高度贫困和粮食短缺的国家,野生动物提供的肉类成为其食物来源, 填饱了这些国家的人民的肚子。
种间关系
性别比例
种群进化
第1章 生物污染
1.3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1.3.2 污染物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在生态系统水平的影响
生境:单一化 物种结构:敏感种下降,耐污种上升 营养结构:食物链缩短,食物网简化 初级生产力:减少
营养循环:降低有机质分解和矿化速率
第2章 生物多样性
2.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浓 缩 系 数 或 富 集 因 子
第1章 生物污染
1.3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1.3.1 污染物的毒性
1、酶的抑制 2、细胞膜的损伤 3、致突变 4、致癌 5、致畸 6、环境激素
第1章 生物污染
1.3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1.3.2 污染物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1)在种群水平的影响
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
生物环境
于心宜
污染物 一、生物污染
环 生 物 境 非生物
二、生物多样性


生物环境
指地球上除人以外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三、生物安全
第1章 生物污染
1.1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循环
1.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1.3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第1章 生物污染
1.1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大气
释放
喷洒 废 渣 溶 解 、 沉 降 沉 降
污染物
吸收
转运
生物转化
排泄
毒性作用
植物 地下源 吸收 根尖的根毛区 地上源 叶片上的气孔 叶、茎 叶面呼吸、枯枝落叶
动物 消化道(小肠)、呼吸系统(肺泡)、皮肤 脂肪,肝脏,骨骼(铅) 尿液、粪便、呼气、乳液、汗液、唾液、毛发、 指甲
储存/蓄积 根>茎>叶>穗>壳>种 ; 排出 根系排出
第1章 生物污染
极性
第二阶段(相II反应):结合
水溶性
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转化途径
细胞外转移排出
•污染物经过生物转化, •有的被水解,毒性减弱或消失; •有的则通过一系列降解后为生物所利用; •有的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反而增强。
第1章 生物污染
1.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1.2.3 污染物的蓄积
1. 生物浓缩系数(BCF)或富集因子:生物机体内某种物质的浓度 和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 2. 生物浓缩: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生物种群,从周围环 境和食物链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 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3. 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中同一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 级生物为食,因而在体内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其浓度随 营养级的提高而逐级增大的现象。 4. 生物蓄积:生物在生命周期中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中蓄积某种元 素或难降解物质,以致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生物浓缩系数不 断增大。
毒性增强:重金属、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毒性减弱:需氧有机物、 酚和氰化物;
废 气 、 烟 尘
释 放
吸收
叶 片 吸 收
呼 吸 食物 食物
呼 吸
化学污染物
土壤
陆生植物
陆生动物
人体
食物 渗 滤
废 水
灌 溉
微生物分解
饮水
食物

吸收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
食物
第1章 生物污染
1.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
储存/蓄积
2.2 生物多样性现状
2.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2章 生物多样性 2.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Biodiversity”诞生于1985年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 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 生物,即动物、植物、 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 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级: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iological + Diversity = Biodiversity
第2章 生物多样性 2.2 生物多样性现状
他们正离我们远去。。。。。 弯角大羚羊
圣赫勒拿岛红杉 白鳍豚 西非黑犀牛 金蟾蜍 毛岛蜜雀 塞舌尔蜗牛 夏威夷乌鸦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
我们,还剩下了什么?
第2章 生物多样性 2.2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第2章 生物多样性 2.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6月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公约。《公约》重申各国对 本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同时有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为止,共计175个国家签署公约。
履行义务 1、识别和监测需要保护的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 2、 建立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该地区以有利于环境的方式发展; 3、与当地居民合作,修复和恢复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物种的恢复; 4、在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下,尊重、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传 统知识; 5、防止引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和物种的外来物种,并予以控制和消灭; 6、控制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的生物体引起的风险; 7、促进公众的参与,尤其是评价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 8、教育公众,提高公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的认识; 9、报告缔约方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第2章 生物多样性 2.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我们可以做什么?
不要买不应该买的纪念品
善待我们的环境 购买可持续的海鲜产品
买“好的”木材制品来拯救森林
THE END…..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