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印度的亚洲政策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冷战后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与中印关系的发展的开题报告

冷战后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与中印关系的发展的开题报告

冷战后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与中印关系的发展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冷战后,国际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印度不再被迫取舍东西方阵营。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积极探索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交流。

与此同时,中印关系也逐渐呈现出从互相猜忌、敌视的状态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加强互信的态势演变。

因此,研究冷战后印度外交策略的转变与中印关系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和印度的互利合作、加强地区和平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选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冷战后印度的外交政策转变过程,分析印度对中国政策的调整与中印关系的发展,以期对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三、选题研究内容1. 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的转变a. 冷战背景下的印度外交政策b. 冷战结束后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转变c. 印度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2. 中印关系的发展a. 中印建交前的对抗和敌视b. 中印关系在冷战后的发展c. 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影响和应对3. 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转变对中印关系的影响a. 印度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b. 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c. 合作共赢的中印关系发展思路四、选题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史资料,以及对中印互动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印度在冷战后的外交政策调整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提出对中印关系优化和提升的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对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印关系的发展进行系统探讨,以期为推动中印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还将提出中印合作的方向和途径,为加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贡献中国智慧。

亚洲国家在冷战格局下的发展与变革

亚洲国家在冷战格局下的发展与变革

亚洲国家在冷战格局下的发展与变革冷战时期,世界局势紧张,全球分为西方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

这种对立状态也影响了亚洲国家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探讨亚洲国家在冷战格局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带来的发展机遇。

1. 挑战:冷战阵营对亚洲国家的影响在冷战时期,亚洲国家承受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影响。

东西方的竞争和矛盾导致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政治紧张态势。

冷战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对立使得亚洲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对立。

2. 变革:经济发展成为亚洲国家的重要课题冷战期间,由于军事对立的阴影,亚洲国家无法获得充分的外国援助,因此开始着重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

许多亚洲国家在这一时期进行了经济改革,积极吸引外资,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

3. 发展:亚洲兴起新兴经济体在冷战影响下,亚洲国家积极发展经济。

日本的经济“奇迹”使其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随着冷战的持续,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中国、印度等,也纷纷加入到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这些国家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整个亚洲地区带来了繁荣。

4. 机遇:地区合作促进亚洲整体发展亚洲地区因为急需解决战争与冲突问题,逐渐开始进行地区合作。

例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成立,以及上合组织的建立等,为亚洲国家提供了相互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5. 挑战:冲突与不稳定的因素冷战时期,亚洲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冲突和不稳定的因素。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领土争端、韩国与朝鲜之间的对立和中东地区的冲突等都给亚洲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6. 变革:亚洲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冷战格局的变化也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政治体制变革的机遇。

一些亚洲国家通过改革开放,逐步向自由民主的方向发展。

例如,韩国、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在冷战后相继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实现了民主政治的转型。

7. 发展:亚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随着冷战结束,亚洲国家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崛起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冷战后印度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对中印关系和中国安全的影响

冷战后印度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对中印关系和中国安全的影响
【 关 键 词 】 地缘 政 治 ; 中印 关 系; 安 全关系; 安全战略


地缘政 治理论 与 印度的地缘 政治环境
l 、 地缘政 治理论
印度扼 守印 度洋 航道枢 纽 , 视印 度洋为 “ 印 度的海 洋 ” , 上世 纪 7 O 年 代 以来 , 加快 海军 建设 , 大 力发展 海军 , 实施 “ 海 洋战 略 ” , 争 当
地缘 政 治学渊 源于 政治 地理 学 。“ 地缘 政治学 是政 治地 理学 的 世界 军事强 国 。 个部分, 它 根 据各 种地 理要 素 和政 治格 局 的地 域 形 式, 分 析和 预 印度海 洋战 咯排 斥中 国等区 外大 国势 力的进 入 , 其 战略 目标 就 测世 界 地区 范围 的 战略 形势 和 有关 国 家的 政 治行 为 。地缘 政 治学 是在 印度 洋地 区的独 尊 。印度海 洋战 略对 甲 国具有 明显 的针对 性 , 把地缘 因素 视 为影响 甚 至决定 国家 政治行 为的一 个基 本 因素 , 这 种 防 范对 象 主要 是区 外 大国 , 而在 区外 大 国的 选择 上 , 中 国便 成 了印 观 点为 国际关 系理论所 吸收 , 对国 家的政治 决定有相 当影 响 。 ”… 度首 要对 象 。印 度把 控 制北 印度 洋一 马 六 甲海一 中 国 南海 这条 战
冷战后印 度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对中印关系和中国安全的影响
政; 台与 . - + a - 5 聿
冷战后印度地缘 政治安全 战略对 中印关系和中国安全 的影 响
王成君
( 深圳 职业技 术 学院 管理 学院
【 摘
广 东深圳
5 1 8 0 5 5)
要 】 印度有 建立地 区大 国的地缘政 治优 势, 冷战后 , 其外 交和地缘政 治安全战略影响到与 它接壤 并有领土争端的 中国安 全环境

亚洲的冷战与地缘政治格局

亚洲的冷战与地缘政治格局

亚洲的冷战与地缘政治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缘政治格局得以发展和演变,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亚洲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地理区域之一,一直是国际政治角力的焦点。

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在东西方力量对峙的背景下,亚洲地区的冷战局势愈发复杂。

本文将聚焦于亚洲的冷战与地缘政治格局,并尝试探讨其中的一些核心因素和影响。

第一,冷战的亚洲分歧。

冷战是指苏联和美国在二战后形成的对抗态势,但是它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欧洲和美洲,而是扩展到了亚洲。

亚洲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在冷战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亚洲战场上,冷战局势表现为两个超级大国和他们的盟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如美国与韩国、日本的盟约关系以及苏联与越南、北朝鲜的支持关系。

这些角力和分歧使得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与欧洲和美洲地区有所不同。

第二,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素。

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涉及诸多因素。

其中之一是亚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

亚洲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海峡和航道,例如马六甲海峡和琉球群岛,这些地理要点的控制对于掌握全球贸易和军事影响力至关重要。

此外,亚洲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等,这些资源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亚洲地缘政治格局。

第三,冷战对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受到了冷战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响。

苏联在亚洲寻求地缘政治利益,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如朝鲜和越南,以对抗美国的势力。

美国则与亚洲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盟约关系,旨在遏制苏联对亚洲的影响力。

这些冷战的影响使得亚洲地区成为了超级大国角力和竞争的战场。

第四,亚洲冷战的结束与新冷战威胁。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下,亚洲地缘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然而,新的地缘政治局势也给亚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威胁。

亚洲地区出现了新的冷战威胁,如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和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朝鲜核问题等。

这些问题使得亚洲的冷战格局进一步复杂化,地缘政治的影响也趋于多极化。

评析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评析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评析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内容摘要:二十世纪90年代初,印度顺应冷战结束带来的国际新局势,签于旧经济体制导致的国内大困境,出于振兴经济腾飞和谋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审时度势地调整了外交战略,开始实施了以东南亚为突破口,以发展东盟及亚太国家关系为内容的“东向政策”。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中国视角出发,分析印度“东向政策”中隐含的中国因素,评估对于中国日益凸显的影响,建议中国务必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适时的调整应对之策。

关键词:印度“东向政策”;中国;影响;对策一、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的发展成果在印度自身努力和东盟积极响应下,经过20余年的发展,印度的“东向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印度与东盟及亚太国家在经贸、政治、文化、军事和安全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亚洲地区合作的新局面和新机制。

1、政治合作机制化随着“东向政策”的深入推进,印度与东盟双方之间的政治合作逐渐机制化。

1992年印度成为东盟部分对话伙伴国以来,双方的关系不断升级。

1995年,东盟在曼谷举行的第五次首脑会议上,宣布印度为正式对话伙伴国。

1996年,印度作为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参加了东盟部长会议(PMC)和第四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ARF)。

2002年11月,印度与东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确立了双方年度峰会机制,从而形成了继东盟“10+3”(东盟+中、日、韩)之后的第四个“10+1”合作机制。

2003年10月,在巴厘举行的第二届东盟—印度峰会上,双方签署了具有转折意义的三份协议:一、双方之间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其核心内容是承诺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于2011年开始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协议;二、印度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开始承认印度是促进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和平意图;三、双方关于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联合宣言等,标志着“东向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对印度“东向政策”的理解

对印度“东向政策”的理解
及 到政治 、经济 、军事 、科技 、文化 等等 多方 面的 内容 。大 国之 间特别是地理位置相近 的大 国在 扩大势力 范围与影响力 的时候更 加容易产生重合与 冲突。中国与印度 都应 尊重彼此 生存 与发展的权利 ,理性 的看待两 国因发展需要所 产生的冲
【 4 】 马加 力. 印度 外交的新i g -  ̄U ] . 当代世 界, 2 0 0 7 年 第4 期.
参考 文献 【 1 】 程瑞 生. 印度的外交战略趋 向 国际问题研 究, 2 0 0 8 年
第2 期.
二 、对 印度 “ 东向政策”的理解 与对 策 ( 一 )尊重彼此 崛起 的权 力与利益 ,审慎 的看待两 国崛
起过程 中所遇 到的问题 。中国有 自己的 “ 中国梦 ” ,印度也 有 自己的 “ 印度梦 ” 。中国与印度两 国的崛起是历史 的大势 ,
人深思与警惕 的是 针对 中国的意味明显 ,甚至在 中国周边对
系 的主流 。但 中印两 国历史上 曾经兵戎相 见 , 边界纷争 也是 两 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的主要 障碍 ,成 为闲扰两 国关 系的主要 矛盾 。对于印度加强与 中国有领 土领争端 的国家之 间的合作 这一点 ,我们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与警惕 。 ( 二 )对周 边小 国的选择给予理解 与耐心 。作 为一些小
【 5 】任 飞. 印度外 交新 态势: 文化软 实力 的推 进U 】 . 南亚研
究, 2 0 0 9 年 第2 期. 【 6 ]苏 理 宁 . 印 度 的 外 交政 策 与 中 印 关 系U 】 . 现 代 国 际 关 系, 2 0 0 4 年 第1 0 期.
突。世界是一个 多国共舞 大舞 台 , 不是某一个 国家 的独角戏 , 合作 与 良性竞争才是王 道。 其次 , 印度与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 的大 同有着共 同的利益 。 美 国的霸主地位与称霸世界 的政策是两 同崛起道路 上的共同 障碍 ,与美 国的冲 突几 乎不可 避免 。打破原 有 的世界 秩序 、 推动世界 的多极化发展 ,携手合作带来 的利益远远 大于内耗

“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的竞争

“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的竞争

些竞争产生 了什么样的影 响?本文认为 ,冷 战后 中印在东盟地区存在经济 、政治与安全


雅逸 :《 “ 东向政 策” 下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 当代世
界 》 20 0 6年 第 1 2期 ,第 l O页 。
4 一 8
《 亚非纵横》21 年第3 01 期
还建 立 以 其 为 中 心 的 区 域 合 作 组 织 ,如 19 9 7年建立 的环孟 加拉 湾 5国孟 、印、缅 、 斯 、泰 经 济 合 作 联 盟 ( I T —E BMS C) 和
处 ,而跟 中印都 接壤 的东盟地 区就无疑会成 为 中印两 国竞 争影 响力 、扩 大利益 的地 区 ,
因为东南亚对 于中国与印度都具有特别重 要
的 意 义①,而 且 这 种 竞 争 由 于 中 印对 东 盟 地 区 实行 不 一 样 的 战 略 或 政 策 而 显 得 更 加 明
显。本文探讨 的问题就是 ,冷战后中印在东 盟地 区的竞争究竟有哪些?这些竞争怎样体
国组 成的湄公河 一恒河流域合作 组织 ,在一 定程度 上挤 占了中国与东盟 国家进行 合作 的
空 间 ,尤 其 是 后 一 个 组 织 中 ,印 度 “ 然 显
步改善 ,必将增 大对投资者 的吸引力 ,造 成 与 中国争夺东南 亚资金 的形势 ,也将 给中 国
吸收 东 南 亚投 资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 中 国 已先 于 印 度 和 东 盟 达 成 自由 贸 易 安
是要 在强调印度传统文化与东 南亚 国家联 系 的同 时把 中 国排 除 在 外 。 ④ 此 外 ,中印 在 ” 开展与东南亚贸易交往和投 资方 面也存在 战 略竞争 。在贸易方面 ,由于印度与东盟有 着 趋同的市场经济模式 ,存在着 结构性 的互 补

冷战时期的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

冷战时期的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

冷战时期的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冷战时期,亚洲地区承受着东西方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带来的巨大压力与影响。

尽管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对立,但亚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使得合作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的背景、形式和影响。

一、背景冷战时期,亚洲地区成为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重要战略竞争地域。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试图将其势力延伸到亚洲地区,并以亚洲为前线对抗苏联的战略目标。

同时,苏联也通过支持共产主义国家和革命运动,试图在亚洲地区扩大其影响力。

这种对抗关系使得亚洲地区成为美苏之间争夺的焦点。

二、经济合作尽管亚洲地区在政治上受到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影响,但经济合作在整个冷战时期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争夺亚洲地区的支持,美国和苏联都积极发起了经济援助计划。

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向亚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来建立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关系。

苏联也通过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来吸引亚洲国家的支持。

这种经济合作帮助亚洲国家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为美苏争夺亚洲的影响力提供了一种竞争手段。

三、安全合作冷战时期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紧张,国际合作在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在亚洲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同盟,如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同盟等,以牵制苏联在亚洲扩张的势头。

同时,亚洲国家也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共同应对冷战时期面临的威胁。

例如,东南亚条约组织(ASEAN)成立于1967年,旨在促进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以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

四、区域合作冷战时期,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纷纷意识到通过区域合作来解决共同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亚洲地区的合作组织如东盟、亚洲开发银行等相继成立。

这些组织通过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此外,一些亚洲国家还积极参与到国际组织中,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通过参与国际事务来发挥影响力,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影响冷战时期的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冷战初期影响印度战略变化的外部因素

后冷战初期影响印度战略变化的外部因素

南亚研究季刊 ・2000年第4期・后冷战初期影响印度战略变化的外部因素张 力 [关键词]后冷战初期;印度;战略;外部因素 [中图分类号]D83Π8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508(2000)0420045208全球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骤然变化对印度产生了强烈冲击,促使印度下决心对其外交和国防战略进行调整。

从总体看,印度适时地利用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和机会,在务实的基础上对政策重新定位,在战略方面日益表现出引人注目的新姿态。

在涉及外交、国防战略及周边与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印度的态度逐渐趋于强硬,同时也表现出相应的灵活性;印度正越来越深地卷入国际政治与经济互动关系之中,竭力争取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印度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更明显地反映了其自身的现实处境和国家利益,而不再强调表现某些模糊的意识形态①。

印度的战略思路转变和政策调整显然受到各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受到了及时关注。

随着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印度后冷战时期战略思维的逐渐生成,某些重要外部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更明显的凸现,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苏联解体对印度的影响苏联在1991年的突然解体是一起对印度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事件。

印度历来认为,冷战主要是发生在北半球的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因此全球冷战的结束对印度的显著影响远远小于它对欧洲和美国的影响。

在冷战时期,印度批评美国租借迪哥加西亚岛作为海军基地。

苏联后来获得在越南金兰湾的海军基地并且将潜艇驶入印度洋,而美国的舰队同时也在印度洋上游弋,印度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对峙或冲突深感不安。

印度担心美苏之间的冷战可能在印度洋上转变成热战。

不过这类战争并没有爆发,并且事实上在冷战时期也没有出现担心中的公开对抗。

苏联在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使冷战的阴影进一步向印度逼近。

很显然,苏联入侵阿富汗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虽然印度政府反对苏联的入侵,但印度并没有公开谴责苏联的行径。

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2005年

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2005年

_____________ 密级公开U D C ______________ 单位代码 10094硕士学位论文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指导教师姓名:专业名称:国际政治研究方向: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二〇〇五年四月五日中文摘要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

自冷战后,印度奉行全方位、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其中,面向东南亚的“东向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印度是我国的重要邻国,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这一外交政策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印度的外交战略和动向,为我国的外交政策提供参考,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维护我国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东向政策的研究现状、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基本思路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略地回顾了冷战结束前印度与东南亚的关系发展,以提供印度在冷战结束后实施“东向政策”的背景。

这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为印度独立前的友好时期、四五十年代的亲密时期、六七十年代的冷淡时期和八十年代的困境时期等四个阶段,说明印度和东南亚在历史上存在长期友好的交往并在反对殖民统治的解放运动中亲密合作,但是受制于美苏争霸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期间长期疏远、互不信任,冷战的结束使印度和东南亚重新发展友好关系的可能得以实现。

第二部分分析了印度在冷战后实行“东向政策”的原因:经济上,印度开始经济改革,希望分享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好处;政治上,印度失去了冷战时左右逢源的国际地位,因此希望得到东南亚国家的支持;军事上,印度大力进行海军建设引起东南亚国家的警惕,印度希望求得其谅解;文化上,双方存在着深厚的亲近感,东南亚国家更易于接受印度的接近。

第三部分阐述了“东向政策”的进展和特点。

进展是从四个方面论述的:政治方面,双方关系明显改善且不断加强,双边高级互访频繁,与东盟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方面,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迅速增加,开始区域经济合作;军事方面,双方积极进行防务合作和交流;科技文化方面,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展。

印度“东进”南中国海:方式及影响

印度“东进”南中国海:方式及影响

和越南等国签署了多项防务协议。20 00年 3 , 月 印度 国防部长访越期间签署了《 越南——印度防务合作协 议》 l 军事合作协议 , 等 5项 协议使 印度首 次将 “ 东 向” 触角前伸至南中国海。印度根据与部分东盟国家
必然 会 以某种 形式 介入并 影 响南 中 国海争端 。
长贾 斯 万 特 ・ 格 的说 法 , 东 进 ” 策 新 的 阶段 的 辛 “ 政 特 征之一 是签署 自由贸 易协议 , 东盟 国家 和 印度 之 在 间建 立制 度 化 的经 济 联 系 ; 特征 之 二 是 对 “ ” 义 东 定 范 围的扩 大 , 东 ” 的 是从 澳 大 利亚 到 中 国 和之 间 “ 指
为 一个 “ 题 海 ” 问 。从 表 面上 看 , 中 国 海 争 端 只 是 南

整 套计 划和 方案 。印度 “ 东进 ” 初 是 想通 过 发 展 与 起 东 南亚 国家 的经济合 作 推动 国 内经 济 改革 , 并在 此基 础上 扩大 印度 在亚太 的战略 空 间。进人 新世 纪 以来 ,
《 东南亚南亚研究》
2 1 第 3期 0 0年
印度“ 东进 中 : ” 南 国海 方式及影 响
王 历 荣
( 江农 林 大 学 浙 人文 学院, 江 浙 临安 3 10 ) 13 0
摘 要: 冷战后 , 印度提出 “ 东进 ” 战略 , 积极 介入南中国海争端 , 强在南 中国海地 区的政治、 加 经济和军事 活动 , 给 这一争端的解决带来新的复杂性和难度 。但基于 印度本身 实力及其 与东盟 、 日的矛盾 , 美 印度 “ 东进 ” 对南 中国海 争 端的影 响有 限。 关键词 : 印度 ; 东进 ; 中国海争端 南 中图分类号 :8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 4 69 (O 0 O 一 o 4一 O F1 A 17 n 3 2 2 1 )3 o 7 5

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探析

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探析

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探析作者:刘伟博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31期摘要印度东向政策从提出到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

实施“东向”政策是冷战结束后印度为拓展战略利益、扩大地缘影响、谋求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在传统的“亚太”概念逐步演进为“印太”概念的战略背景下,印度的“东向”政策也正在经历由“向东看”到“向东行”的历史嬗变。

近期,印度新“东向”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相契合,呈现出加宽扩展布局,丰富合作手段,突出军事权重等特点。

关键词印度“东向”政策演变趋势作者简介:刘伟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分校国际关系与安全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D7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11.057一、印度“东向”政策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是1991-2002年,印度摆脱冷战束缚,谋求改善与东南亚国家间关系。

国际战略环境大动荡,以及多极化发展趋势,催生印度实施以务实合作为主导的“东向”政策。

冷战时期,由于印度与东盟分属苏、美两大阵营,双边关系停滞不前。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终结,印度失去了重要的战略盟友,失去了主要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援助,不得不改变长期以来实行的对苏“一边倒”外交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战略。

1991年12月,印度拉奥政府强调新亚洲外交的重要性,正式提出“东向”政策,旨在以经济合作为先导,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关系。

1992年印度成为东盟的“行业对话国”,1995年升级为“正式对话伙伴”,1997年在其主导下建立了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长、泰国等五国的“经济合作组织”。

1998年印度与东盟举行首次“安全战略高级官员会议”,双边交流合作开始逐步由经济领域向安全领域拓展。

2000年11月印度与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建立“湄公河——恒河合作组织”。

2002年11月,印度与东盟首次举行国家领导人会议,建立了印度与东盟间的合作发展框架。

冷战时期的亚洲与国际合作

冷战时期的亚洲与国际合作

冷战时期的亚洲与国际合作在冷战时期,亚洲地区成为东西方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焦点。

各方利益冲突、地缘政治影响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使得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尽管种种困难,亚洲国家在冷战时期仍然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合作,这对于地区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亚洲与国际合作的背景冷战时期,世界上出现了两个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大国集团,即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亚洲国家面临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角力,各方力量的竞争使得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和紧张。

二、亚洲国家间的合作与势力争夺在冷战时期,亚洲国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平衡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寻求自身的权益与发展机会。

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合作主要通过地区间的多边机制来实现,比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建立以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等的推动。

这些机制为亚洲各国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各方分歧,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另一方面,冷战时期,亚洲国家也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区域。

美国和苏联通过政治、经济或军事手段来争夺亚洲国家的支持和影响力。

亚洲国家在这个竞争中游走,根据自身利益与原则作出选择。

三、亚洲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在经济领域,亚洲国家也尝试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冷战时期,亚洲国家积极参与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的谈判当中,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同时,一些亚洲国家也在冷战的背景下成立了地区性的经济组织,比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

这些组织通过促进贸易、投资和区域发展合作,为亚洲国家创造了更加开放和稳定的经济环境。

四、亚洲与国际间的安全合作安全合作是冷战时期亚洲国家间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冷战期间,亚洲国家面临着来自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安全威胁,以及地区内部的冲突与动荡。

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亚洲国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安全合作。

印度独立运动亚洲国家的解放与崛起

印度独立运动亚洲国家的解放与崛起

印度独立运动亚洲国家的解放与崛起印度独立运动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之一,不仅使印度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也鼓舞了整个亚洲国家的解放与崛起。

这场运动不仅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对亚洲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印度独立运动的背景、意义以及对亚洲国家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印度独立运动背景印度的殖民统治始于17世纪,最先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起的商业殖民地,后来逐渐演变为英属印度。

殖民统治使得印度人民沦为二等公民,遭受种种不公和压迫。

此时期,印度兴起了一批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声音开始崛起。

二、印度独立运动的意义1. 拯救民族尊严:印度独立运动是印度人民为拯救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使印度人民真正走上了平等自由的道路。

这对其他亚洲国家解放运动来说,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2. 亚洲国家解放的先驱:印度的独立为其他亚洲国家树立了榜样。

它向着亚洲的人民和其他被殖民统治国家传递了信息:自由和独立是可能的。

亚洲的人民受到启发,纷纷投入到自己的国家解放运动中。

3. 促进亚洲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印度独立运动也促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印度领袖尼赫鲁提出的“不结盟运动”为亚洲国家摆脱冷战格局带来了崭新的思路,并为亚非国家合作做出了贡献。

4. 激发亚洲国家的发展潜力:印度的独立带给亚洲国家一种信心与希望。

亚洲国家从印度的成功中看见了自身的潜力与可能性,开始积极追求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发展。

三、对亚洲国家的启示1. 坚持争取独立:亚洲国家应该意识到,只有通过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独立和自由。

印度的独立运动告诉我们,抗争是解放的关键。

2. 推动合作与团结:亚洲国家应加强合作与团结,共同面对殖民主义和外来势力的挑战。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3. 坚持发展与富强:亚洲国家应发扬印度独立运动中的“自力更生”精神,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为实现富裕与繁荣做出贡献。

冷战后印度不结盟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原因分析【最新法学论文】

冷战后印度不结盟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原因分析【最新法学论文】

频繁。

1996年3月,普罩马科夫作为俄外长访印时,首次提出要建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

俄总统普京就任后于2000年10月访问印度,《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标志着印俄关系达到了冷战后的最高水平。

普京表示俄罗斯坚决支持印度加入扩大后的联合国安理会。

作为回报,印度坚决支持俄罗斯在世界多极化和导弹防御体系问题上的立场。

印度在诸如人权、多极化趋势、反对新干涉主义、反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等国际问题上积极支持俄罗斯,两国多渠道加强合作。

双方在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导弹防御体系以及反恐怖主义等问题上都有着共同利益和共同立场。

但是双方明确表示,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针对其他任何国家或国家组织,不寻求建立军事政治联盟。

2004年12月3-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印度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两国在拓展、扩大和深化合作关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两国还不断扩大了经济技术和武器贸易,双方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密切。

3、印中关系不断改善印度还积极改善印中关系。

1996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提出要推动“面向未来的建设性伙伴关系”n¨。

印度看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与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中国建立友好、合作、睦邻和互惠的外交关系,不仅可填补印度大国外交政策的最后一环,也符合印度的根本利益。

两国不断加强首脑互访和民间交往,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在国际领域的相互支持,同时就两国的边界争端开始和平磋商。

2000年5月,印度前总统纳拉亚南访华,标志着因印度1998年核试验而恶化的中印关系恢复了正常。

继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2003年中国“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访华后,印前总理瓦杰帕伊于6月下旬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2004年两国还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举办了各种庆祝活动。

印度与中国确立了全面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双边交往不断扩大。

印度独立亚洲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印度独立亚洲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印度独立亚洲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在20世纪初,亚洲各国大多数仍然沦为殖民地,受到欧洲列强的控制。

然而,印度独立的成功不仅为印度人民带来了自由,也成为亚洲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探讨印度独立对于亚洲解放运动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国际上的意义。

首先,印度独立的成功鼓舞了亚洲其他殖民地的民众,激发了他们对于自由的渴望。

在印度领导人甘地的带领下,印度人民采取了一系列非暴力抵抗的策略,成功地推翻了英国的统治。

这一和平革命方式为亚洲其他殖民地提供了新的范例,激励他们寻求独立和自主权。

例如,印度的成功独立促使了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家的争取独立运动的兴起。

其次,印度独立加强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印度作为亚洲第一个成功独立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印度政府积极支持其他殖民地的解放运动,并通过提供援助和资源帮助他们争取独立。

此外,印度还成为非洲和亚洲新独立国家的榜样,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印度的成功经验,寻求自身的解放。

因此,印度独立的成功不仅仅是印度人民的胜利,也是整个亚洲解放运动的胜利。

印度独立对于亚洲解放运动的意义还表现在国际上。

印度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辩护非洲和亚洲国家权益的主张,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印度的获得独立,使得亚洲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并为亚洲国家争取平等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印度作为独立的文明古国,通过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抵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选择非殖民和非侵略的榜样。

印度独立的成功,对全球范围内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印度独立是亚洲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印度的成功独立鼓舞了其他亚洲殖民地的民众,并加强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此外,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全球解放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印度独立的成功不仅仅是印度人民自由的胜利,更是亚洲人民争取自由和平等的胜利。

这一历史事件将永远铭记于亚洲各国人民的心中,激励后人更加努力地为和平、民主、独立而奋斗。

从“东向”政策评估冷战后印度对外战略的调整

从“东向”政策评估冷战后印度对外战略的调整
对自身地缘政治身份的重新认定表明,印度 决策层开始谋求在亚太层面推进世界大国的战 略目标,南亚次大陆主导国家的身份已经无法满 足印度对外战略的需要,这是印度政府对本国地 缘政治身份的 重 大 提 升。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里,“印 度虽是亚 洲 大 国,但 却 不 是 当 今 亚 洲 的 核 心 国 家。在亚太地区,印度的存在经过多年努力仍然 十分有限。”[6]伴 随 着 这 一 地 缘 政 治 身 份 的 重 新 认定,印度的近期战略目标将是成为亚太的核心 大国,即成为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都能够对 亚太战略格局发生举足轻重影响的国家,走出南 亚,与东亚 大 国 全 面 结 合,进 而 为 印 度 迈 向 世 界 大国铺平道路。地缘政治身份的重新定位意味
20世纪 90年代初,冷战结束伊始印度政府 即推出“东向政策”,2014年莫迪大选获胜后又将 这一政策 更 名 为 “东 向 行 动 政 策 ”。 印 度 著 名 地 缘政治分析家拉加·莫汉指出:“东向政策”成为 印度后冷 战 时 期 的 外 交 标 志。 “东 向 政 策 ”施 行 20多年来备受印度领导人重视,反映出冷战后印 度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与变化。
一、印度地缘政治身份的重新定位
“东向政 策 ”的 提 出 反 映 了 冷 战 后 时 代 印 度 对自身国家地缘政治身份的重新定位。在冷战 时期印度虽然抱有世界大国的宏大抱负,但并未 能确立起世界大国地位,印度在事实上是一个悄 居南亚一 隅 的 地 区 大 国。 随 着 “东 向 政 策 ”的 施 行和发展,印度政府在 21世纪初开始对自身地 缘政治身份 重 新 定 位,强 调 印 度 是 一 个 “亚 太 大 国”,而不只是南亚大国。2002年,时任印度总理 瓦杰帕伊在 新 加 坡 发 表 演 讲 时 提 出:“从 地 理 和 政治现实 角 度 来 看,印 度 属 于 亚 太 地 区,它 不 取 决于地区机构是否接受其成为正式成员。”[1]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张贵洪3【内容提要】 冷战末期至今的印度对华政策的三次重大调整是在现实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印度国内政治发展、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外部因素、对中国崛起的看法和反应将是影响印度未来对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其基本特征仍将具有两面性和反复性,但在积极和理性的方面将有所加强。

Ξ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印关系的发展对南亚、亚太以至全球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印度对华政策是印度外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政策有三次重大调整:和解政策—敌视政策—接触政策。

一冷战结束前后,印度继续实行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对华和解政策。

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总理排除印度国内各种障碍和阻力,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从而结束了两国自1962年以来的长期僵持局面,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两国确定了边界问题没有解决但不应妨碍两国关系的扩大和改善的方针。

为此,双方决定建立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小组和联合经济小组,同时采取行动确保实控线的和平与稳定,共同努力使边界问题得到公正、合理和双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

此后,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

特别是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印(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印度),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等四个协定①。

印度学者认为,推动拉吉夫・甘地改善对华关系的主要因素有:谋求在印度边界的“两线”问题上至少在一条线上取得安定;中国与西方、苏联和巴基斯坦关系的加强需要印度与中国进行接触;长期以来的对华僵硬政策加深了印度在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并限制了印度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发展②。

拉吉夫・甘地访华后的10年,中印关系得以平稳发展,特别是从1991年至1996年,两国最高层领导人每年都有互访。

究其原因,主要有:42Ξ①②C.R aja M ohan,C rossing the R ubicon:T he S hap ing of Ind ia’s N e w F oreig n P olicy,pp.1432144.其他三个协定分别是:《关于印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总领事馆的协定》、《关于打击非法贩运毒品、精神药物和麻醉药品以及其他犯罪活动的合作协定》和《印中海运协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Y. Rafeek Ahmed ,“India , the Security Council and Collective Security”, in K. Raman Pillai , ed. , Ind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1990 s , p . 49.
④ Jawaharlal Nehru ,“The Broadcast Speech from New Delhi on 7 September 1946”, in A. Appadorai , ed. , Select Docu2 ments on India’s Foreign Policy and Relations , 194721972 , Vol . 1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Delhi ,1982 , p . 4.
冷战后印度亚洲政策的内容
冷战后印度亚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在 与亚洲国家普遍交往和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 上 ,将亚洲分为四个地区 ,即南亚 、东亚 、中亚 和西亚 ,并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及印度
的国家利益 ,突出重点 ,采取相应政策 。 (一) 南亚 :以“古杰拉尔主义”为标志的
睦邻政策 ⑤
在南亚 ,印度的重点是要改变以往咄咄 逼人 、一家独大的做法 ,与邻国友好相处 ,创 造一个友善的周边环境 ,因而实行睦邻友好 政策 ,其标志是“古杰拉尔主义”。其实在拉 奥政府时期 ,印度就已开始积极发展与南亚 邻国的关系 。但直到古杰拉尔当政 ,印度才
【关 键 词】 印度 亚洲 政策
Ξ
冷战后印度亚洲政策出台的原因
印度的内外环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面 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国内 ,随着拉吉夫·甘地 在 1989 年 11 月大选中失败以及 1991 年 5 月 遇害 ,自独立以来长期一党独大的国大党的 影响力持续衰退 ,没有一个政党能在选举中 获得超过半数的席位 ,印度进入了一个政局 不稳定的时期 ,政府变换频繁 。印度教民族 主义引发的宗教冲突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不 稳定因素 。而国家财政的恶化 ,也使经济出 现了危机 。在国际上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局 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两极格局被打破 。对印 度来说 ,这种局面使它失去了惯于在两极间 发挥作用的固有范式 ,外交回旋的余地因而 受到限制 。自尼赫鲁起到冷战结束前的印度 历届政 府 之 所 以 一 直 奉 行 不 结 盟 的 对 外 政 策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利用美苏之间的竞
争关系 ,坐收渔翁之利 :一方面可以借助不结 盟 ,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可以从美 苏两国获取经济实惠 。然而苏联解体后 ,其 后继者俄罗斯的国力与影响力大不如前 ,使 得印度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及其在军事 和经济上的援助 ,从而“使印度的对外政策失 去了主要的靠山”①。与此同时 ,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快 ,印度担心自己在融入 全球市场经济时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
⑤ 关于冷战后印度南亚政策的分析 , 参见马 : 《冷战后印度南亚政策的变化》,载《当代亚太》2004 年第 5 期。
⑥ IK Gujral , Continuity and Change : India’s Foreign Poli2 cy ,Macmillan India Ltd. ,New Delhi ,2003 , p.53.
② B. Ramesh Babu ,“Globalization and India’s Foreign Policy”, in Nalini Kant Jha , ed. , South Asia in 21st Century : India , Her Neighbours and the Great Powers , South Asian Publish2 ers Pvt Ltd. , New Delhi ,2003 , p . 51.
印度由此认识到需要随着世界的变化而 变化 。冷战结束后 ,包括战略 、政治 、经济 、意 识形态 、文化等在内的整个世界环境都与以 往不同了 ,印度必须调整对外政策 ,以应对变 化中的全球新现实 。另外 ,鉴于印度以往在 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社会 、秩序与合作的
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① G. P. Ramachandra , “India’s Foreign Policy in the Post2Cold War Era”, in K. Raman Pillai , ed. , Ind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1990s , Radiant Publishers , New Delhi ,1997 , p . 26.
具体阐述了这项睦邻政策 。“古杰拉尔主义”
包含五项原则 :第一 ,印度对孟加拉国 、不丹 、 马尔代夫 、尼泊尔和斯里兰卡这些邻国不要
求互惠 ,而是真诚地给予其所能给予的 ; 第 二 ,任何一个南亚国家都不应让其领土被用 来反对本地区的其他国家 ;第三 ,任何国家都 不应干涉他国内政 ;第四 ,所有南亚国家都必 须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第五 ,南亚国家 应通过双边的和平谈判解决所有争端 ⑥。其
中被认为具有新意的是不要求互惠原则 ,即 印度尽可能地向南亚邻国提供优惠和便利 , 而不要求它们的对等回报 。
印度各党派对实行睦邻政策的看法基本
① Kanti Bajpai ,“India’s Global Role for the 21st Cen2 tury : Politics of Community , Order and Cooperation”, in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 ed. , Indian Foreign Policy , Agenda for the 21st Century , Vol . 1 , Konark Publishers Pvt Ltd , New Delhi , 1997 , p . 19.
41
政治·安全·外交
当代亚太 2005 年第 10 期
全球治理也需要印度的介入 ①。还要指出的 是 ,印度对外政策的调整建立在这样一种判 断的基础之上 ,即冷战后的世界将形成多极 化的格局 。印度认为 ,虽然当今世界形势复 杂多变 ,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飞扬跋扈 ,但美 国的“单极阶段”不可能也不会永久持续 ,世 界迟早会变成多极 ②。欧盟 、中国 、俄罗斯 、 日本乃至印度将与美国一起构成多极世界 。 一个多极的世界会比两极的或单极的世界更 好地保障全球的稳定 。因为在多极状态下 , 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支配他国 。多 极化的程度愈高 ,国家间的平等也就愈大 ③。 世界多极化是印度对外政策的一个目标 ,作 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印度试图担当起与其 地位相称的责任 。
42
当代亚太 2005 年第 10 期

政治·安全·外交
一致 ,认为这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因此“古 杰拉尔主义”在印度历届政府中得到了广泛 的支持 。而“古杰拉尔主义”本身也在与时俱 进 ,不断得到调整和补充 。在“古杰拉尔主 义”五项原则中 ,巴基斯坦一开始是被排除在 外的 ,但到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 盟执政后期 ,它已被包括在睦邻政策的对象 中 ,及至以国大党为首的印度现政府上台后 , 更是反复强调 ,要与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南 亚邻国发展最密切 、最友好的关系 。在团结 进步联盟上台伊始便推出的《最低共同纲领》 中 ,外交政策部分强调印度将“对与南亚其他 邻国发展更加紧密的政治 、经济和其他领域 的关系给予最高度的重视”①。
当代亚太 2005 年第 10 期
政治·安全·外交
冷战后印度的亚洲政策及其启示
马 3
【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后 ,印度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了对外政 策 ,亚洲成为其发展对外关系的重点 。在与亚洲国家普遍交往并建立友好关系 的基础上 ,印度将亚洲分为南亚 、东亚 、中亚和西亚四个地区 ,并根据各个地区不 同的情况突出重点 ,采取相应政策 ,为本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
因此 ,拉奥总理在 1991 年 12 月对国会 的一次讲话中 ,具体指出了对外政策调整的 思路 :防止任何对印度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威 胁 ,通过在本地区建立持久稳定与和平的环 境来确保地缘政治的安全 ,通过促进健康的 对外经济环境来确保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在 调整后的印度对外政策中 ,亚洲占据优先地 位 。这是因为印度作为亚洲大国 ,不仅是亚 洲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 ,而且与亚洲 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尼赫鲁就曾这样说 道 “, 我们是亚洲人 ,亚洲诸民族比其他民族 与我们更接近和更密切 。”④为应对冷战后国 际形势的挑战 ,争取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等 , 都需要印度首先立足亚洲 ,和亚洲国家发展 友好和密切的关系 。
(二) 东亚 :注重经贸往来的“东向”外交 在东亚 ,印度实行“东向”外交 ,其着眼点 在于加强与东亚的经济联系 ,以促进本国经 济的发展 。因为在该地区有经济大国日本 , 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 , 以及印度的重要邻国中国 ,且东亚地区的末 端与印度交界 ,印度的贸易和资金很大部分 都依赖这一地区 ,因此印度希望能在与东亚 的交往中获益 。 拉奥政府在 1991 年 9 月制订的“外交政 策决议”中指出 “, 一直以来 ,印度主要面向西 方 ,加强与西方国家在政治 、经济 、商业和文 化上的联系 ;现在是转向注重东方 ,发展同东 南亚 、远东国家间的投资贸易关系 、政治对话 和文化联系的时候了 。”决议强调 ,印度“必须 特别注 重 加 深 与 日 本 在 各 个 领 域 的 关 系 ”, “必须有意识地努力使印中关系正常化 ,公 开 、公正地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同时推动与中 国的政治对话 ,在国际及地区事务上加强相 互了解 。”古杰拉尔在 1997 年出任总理后 ,进 一步完善“东向”外交政策 ,表示印度的未来 取决于它和中国 、韩国 、日本及亚洲其他国家 的关系 。印度强调“对东亚和东南亚这些与
① 钱峰《: 印 度 : 外 交 优 先 为 睦 邻》, 载《人 民 日 报》 2004 年 6 月 8 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