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合集下载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按比例分配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吗?”学生可能会发现:男、女生人数相等,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相等。

提问:“如果知道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求出跳绳和踢毽子各有多少人吗?”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出示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2cm,腰长10cm。

如果将底边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腰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三角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cm,宽是10cm。

如果将长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宽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长方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总结延伸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2题。

2. 尝试自己出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目,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部分。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了解生活中的比: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

4、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活学活用:1、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7:5,白兔占两种兔总只数的(),灰兔占两种兔总只数的()。

2 、六三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二、尝试探究: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王姨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她想配制一种稀释液出示教材例1(课件)师: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先同桌讨论,再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目的是通过课件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按比分配的问题的结构特点,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师:那么,王姨要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 3、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 吗?怎样求? 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4、试一试 课件出示练习。
谈话: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并说说你的思路。
师小结:通过大家独立的试做,同学们都能灵活的运用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和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1)要看清题目要求分配什么,分配的量是谁。
(2)要看清按照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学生结合线段图、折纸、计算、说理等方式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方法:
方法一:
根据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画出线段图,想到就是把明明的体重平均分成5份,水分占其中的4份,其他物质占1份。
(1)列式:总份数:4+1=5
水 分:30÷5×4=24(千克)
其他物质:30÷5×1=6(千克)
(2)列式:总份数:4+1=5
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点评:看到他们组的想法,你来评价一下。
(2)观察比较,找到异同。
提问:通过小组的汇报,我们发现大家通过画线段、折纸等方式找到了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呢?
课件出示:两种不同方法对比。 学生可能会说到:
相同点:
(1)体重都是由水分和其他物质组成的.
提问: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有什么好的检验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
(1)我把求得的爸爸体内水分的质量和其他物质的质量相加,看看是否等于爸爸体重。
(2)我把求得的爸爸体内的水分与其他物质写成比的形式,看看化简后是否是7∶3;
师小结:大家通过思考想到了不同的检验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养成检验的习惯看来同样重要。
24× =9(小时)
答: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9小时。

公开课《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公开课《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的特点。

3.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人体的身高,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人的体重中奥秘吧。

请看屏幕。

(出示多媒体课件)这是爸爸和明明的对话。

如果把明明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

但实际上,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课件出示4条数学信息)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分步呈现爸爸和明明的体重的情境,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激发了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解决分数的实际问题,也理解了比的意义。

有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你能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红点问题:明明体内含有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哪些信息来解决?(体重30千克,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师要求:请认真思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下面请大家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1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1
学生口头检验。
学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③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 )∶( )
2.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主练习1、2、3
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
②糖和水的比是1∶1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学生交流:
法一:
30÷(4+1)×4=24(千克)
30÷(4+1)×1=6(千克)
法二:30× =24(千克)
30× =6(千克)
学生交流每一步的意思。
学生交流:
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二是把比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师:像第二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为了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我们要切实掌握第二种方法。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按比例分配教案
课题
按比例分配
序号
29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_1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_1

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2.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师:解决这个问题可根据哪些信息解决?师: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思考后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展示线段图说明图意。

2)集体交流:师: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求的问题怎样表示?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完成。

4)探究算理。

师指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二是把比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师:像第二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为了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我们要切实掌握第二种方法。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师: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谁能口头检验一下?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能灵活的运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3、四、拓展提升1.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2.填空:1、糖和水的比是1∶10,糖占糖水的(),水占糖水的()。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意义。

(2)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验证比例的性质。

(2)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道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并解答。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84页练习题1、2、3。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3.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后作业要适量,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身高测量尺、影长测量尺。

3. 教材P84页练习题。

七、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问题》优秀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问题》优秀教案
把比转化成份数解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关键是求出1份的量是多少;把比转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解答,关键是先找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按 比 例 分 配
方法一 :比转化成份数4+1=5
30÷5×4=24(千克)
30÷5×1=6(千克)
方法二:比转化成分数30× =24(千克)
30× =6(千克)
找学生板演,其余练习,师巡视辅导,然后展示汇报,重点说思路及方法,交流时,多照顾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明白:先按照三个量的份数写出三个量的比,再按照按比例分配的思路解答,分配三个量和两个量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是相同的。
合理搭配早餐。
小明今天的早餐表
(1)小明今天的早餐是按怎样的比搭配的?
(2)如果小明的妈妈按同样的比准备420克早餐,算算各种食物分别需要多少克?
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4)学生回答后师说明: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3.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比转化成份数,先求1份的量,再求多份的量,用除法做;也可以将比转换成分数,即先求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从分数的角度用乘法算。这两种方法都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1.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找学生板演,其余练习,师巡视辅导:然后展示汇报,重点说思路及方法,并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2.学校修整校园用的混凝土是由2份水泥、3份石子和5份沙子混合成的。现在要用150吨混凝土,需要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吨?

六年级数学上册 按比例分配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按比例分配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件)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出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设计意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体奥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30千克?千克?千克水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材简析:“按比例分配”是青岛版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二的教学内容。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平均分配问题的延伸,其特点是已知分配总量和分配比例,求各数量是多少,通过把“几比几”转化为“求总量的几分之几”,从而沟通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联系。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分析,比较,概括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道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和特点,掌握解题方法,能熟练解答有关题目。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找准被分配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1、口答: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 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 ):( )(板书:比)2、口答: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a、大豆的公顷数占()份玉米的公顷数占()份这块地一共()份(板书:份数)b、大豆占这块地的()玉米占这块地的()(板书:分数)3、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二、进行新课,注重启思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同学和××同学的复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生甲:每人五支。

生乙: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每人五支。

师(再拿出十支铅笔):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这次做作业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学生在下面议论争辩分法)引导学生说出: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根据4.2.1《按比例分配》这一课题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学会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教科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概念,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小明买了5斤苹果,他实际上付出了多少斤苹果的价格?”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用课件展示比例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具体的按比例分配的例题,如:“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每台需要2小时,乙产品每台需要3小时。

如果车间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甲、乙两种产品各能生产多少台?”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比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水果、分配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从而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2)通过例题,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3)让学生举例说明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4. 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组内讨论,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一个问题,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实用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实用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窗2:按比例分配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43--44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件)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出问题: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2、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30千克?千克?千克水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独立完成3.探究算理(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2)让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说给同位听(5)小结: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4. 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探索《按比例分配》的奥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4.2节《按比例分配》。

我们将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三角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分配物品”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

2. 讲解原理:通过PPT展示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得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分得3个苹果。

2. 题目:一家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每天生产6个,B 产品每天生产4个。

如果企业每天生产的产品总数是20个,那么A、B 产品各生产多少个?答案:A产品生产10个,B产品生产10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青岛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按比例分配。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分配的应用。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比例分配的应用场景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例分配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一块土地,长是宽的两倍,如果这块土地被划分为三个相同面积的区域,那么每个区域的形状是什么?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36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切成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4.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比例分配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是48平方厘米。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四节——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分配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按比例分配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按比例分配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 按比例分配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及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到数学语言的转化;按比例分配的操作思想的建立及灵活运用。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3.1 比例的概念及应用(20分钟)1.引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概念,如“比例相等”、“分比等于比”的概念。

2.在认识比例的基础上,讲解比例的简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比例计算题目。

3.2 按比例分配问题(25分钟)1.播放分配问题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视频的问题,并与同学一起想出解决方法。

3.整合小组的思路和答案,让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

3.3 分组实践操作(3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可乐罐,并告诉学生每组的可乐罐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让学生画出比例图,用比例图计算每组的可乐罐数。

3.让学生按照比例分配可乐罐,并在实践中理解比例的应用。

4.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计算结果清单填写在黑板上并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一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控制教学方法:询问法、启发式教学。

2.控制教学手段:图片、视频、比例图和黑板。

五、教学评价1.能够清楚地表述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在小组情境下有效地合作解决问题;4.课后完成作业,认真对错。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使用方法;2.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例的使用方法;2.熟练应用比例来进行分配计算;3.了解不同情境下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1.定义: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通常用a:b或者a/b表示,其中a、b为两个量,称为比例中的项;2.等比例:如果两个比例的值相等,那么它们就是等比例;3.连续比例:如果三个量之间的比例相等,那么它们就是连续比例;2. 按比例分配1.分配的基本概念:按比例分配是指根据一定比例把一个总数分配给若干个数,使它们的比例与给定的比例相等;2.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把总数按照比例分成若干份;–根据分得的各份与比例项的比例,确定各项所得的数值;–检验各项所得数值是否满足原比例关系;3.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应用于物品按比例分配的情境;–应用于人员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境;–应用于资金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境;1.课堂讲授结合实例演示;2.个人或小组完成课堂练习;3.利用互动答题软件进行课堂互动;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小张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谁的苹果多?–联系:比较小明和小红所拥有的苹果数量;–引导:通过比较数量,引出比例的概念;2.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应用;–由简单比例(如1:2)向复杂比例(如1:2:3)推进;–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3.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通过演示计算来掌握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巩固;4.不同情境下的按比例分配;–让学生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分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分配方案并演示计算;5.练习和巩固;–通过互动答题软件来进行课堂互动;–指导学生做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来巩固所学内容;6.总结:复习所学内容,并强调比例和按比例分配的重要性;六、教学资源1.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同步练习册;3.互动答题软件;1.学生课堂表现;2.学生完成的课外作业;3.随堂练习和小测验;八、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丰富多彩,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2.在练习环节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3.适时组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数教学案 3 按 比 分 配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数教学案 3 按 比 分 配

3 按 比 分 配
内 容
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25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 )列式解答。

3.已知整体,求部分的按比分配实际问题,可以按照分数( )法,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答。

4.画图分析:
方法一:明明的体重为单位“1”的量,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也就是把体重分成( )份,水占体重的( )份。

水与体重的关系式( )。

方法二:明明的体重看作单位“1”,被平均分成( )份,水占( )份,先求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列式( ),求水的质量,用一份的量( )。

5.按比分配,就是看整体分成几部分,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转化成每一部分与( )之
间的关系,可以按照份数转化,也可以按照分数转化。

6.按照分数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总数的份数是各部分份数对应分率的( )。

7.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配制而成的。

要配制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8.足球是由32块黑色正五边形和白色正六边形皮块制成的,黑、白皮块的比是3∶5。

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温馨
知识准备: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乘法。

提示
参考答案:
1.5 2
2.乘法
3.乘
4.6 水分 其他物质 5
4 体重×=水的质量 5 4 体重÷5 乘4
455.整体 6.分母
7.糖:2×=(千克) 水:2×=(千克)
11+19110191+1919108.黑:32×=12(块) 白:32×=20(块)33+553+5。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建议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建议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按比例分配》教学建议信息窗2——人体中的水分本信息窗通过明明和爸爸的对话及文字介绍提供了人体内水分和其他物质的数据信息,借助“明明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的问题,引入对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要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第一个信息窗中的身高问题,引入对体重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了解人体内含分非常多。

然后只呈现明明和爸爸的对话,老师引导:“如果把明明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

”接下去,老师话锋一转:“实际上,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再呈现右侧的旁白,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人手,使学生体会到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从而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合作探索”中共有1个红点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问题是学习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答方法。

在这里是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它是“平均分”问题的拓展。

绿点问题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应用。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教材呈现了线段图,把体重平均分成5份,其中水分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

接下来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入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学习。

一是根据总份数是5份,用30÷5表示出平均每份的千克数,再乘份数就得出了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千克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答,把要求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千克数转化成占体重的几分之几来表示,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列式计算。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解决按比例分配的数学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策略,提高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经历探究份数与总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按比例分配中的比所表示意义。

3.在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学习方法,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故事发生在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突发奇想,一起合作制做“唐氏月饼”,结果卖出后赚得1600元。

猪八戒一看赚到了钱,就急着要分钱。

同学们,你们想想,怎么分合适呢?又得到一条信息“孙悟空和猪八戒做的月饼个数比是5:3”,现在,还是一人一半行吗?为什么?引出: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按比例分配”。

(板书:按比例分配)二、方法指引,自主探索(一)提出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

1.发现信息,提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出问题:孙悟空和猪八戒各分得多少元钱?2.理解5:3,解决问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出示完整的题目。

这道题,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5:3是什么意思?”(2)要弄清5:3的意思,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方法呢?(引出线段图等方法。

)(3)演示线段图课件,回顾整理。

演示课件:让我们跟随电脑小博士一起将5:3所表示的意思理顺一下。

(二)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

我们借助线段图弄清了5:3的意思,知道了孙悟空分的钱数、猪八戒分的钱数和总钱数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困难吗?(学生独立解答)(三)整理算法,归纳小结。

三、学以致用,发展提高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就让我们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工人叔叔解决实际问题。

1.第一站:木材加工厂下料通知单:本月要生产教学用的三角板,有长180厘米的木料若干根,将每根木料按着3:5:4分成三部分,搭制成一个三角板,请预算每条边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比例分配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5页信息窗2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熟练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经历回顾整理、运用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从明明和爸爸的体重以及体内物质的分配中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不仅知道了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还知道生活中的分配多数是按一定的比进行的。

请你回顾(课件出示):●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问题?●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是什么?1.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准备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按上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回顾交流:(1)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问题?预设:按比例分配问题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预设:①农民叔叔配制杀虫剂时会用到按比例分配;②建筑工人配制混凝土时用到按比例分配;③教室内消毒,需要按一定的比配制消毒液……(3)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方法是什么?预设:特点:已知总量和各部分间的比,求部分量。

方法:① 把比转化成份数,先求出1份量,再求几份的量;② 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各部分的量。

小结:是啊,把比转化成份数,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板书),这里无论哪种方法都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板书:转化),转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练习)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课件依次出示)(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说出下列各比的意义,并说说你能联想到哪些分数?(1)成年人手指的长度与手掌的长度比为3:4。

(2)人体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从食物中摄取的水分与直接饮入的水分之比为12:13。

(3)“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通高约70米,头长与身长的比是3:11。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

独立思考,指生回答,其余学生进行补充,教师作最后点评。

预设:如第(1)小题:把成年人的手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7份,其中手指的长度占3份,手掌的长度占4份;手指长度是手掌长度的43、手掌长度是手指长度的34、手指长度是手长的73、手掌长度是手长的74等。

2.自主练习第5题。

丹顶鹤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全世界目前大约有丹顶鹤2000只,我国和其他国家拥有的丹顶鹤数量的比约是1:3。

我国比其他国家拥有的丹顶鹤少多少只?(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引领分析:要求我国比其他国家拥有的丹顶鹤少多少只,必须先求什么?(先求各部分的量)怎样求各部分的量?(2)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指两名做法不同的学生展台展示自己的作业,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结:把比转化成份数解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关键是求出1份的量是多少;把比转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解答,关键是先找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课件出示)(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第6题。

学校修整校园用的混凝土是由2份水泥、3份石子和5份沙子混合成的。

现在要用150吨混凝土,需要水泥、石子、沙子各多少吨?(1)引导分析:混凝土是由2份水泥、3份石子和5份沙子混合成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水泥、石子、沙子的比为2:3:5。

(2)独立解答,再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时,重点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小结:三个量的按比例分配问题与两个量的按比例分配解题思是相同的。

(课件出示)过渡: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除按份数比分配外,还有按人数的多少等进行分配的。

2.自主练习第8题。

学校买来75本课外书,按照人数的比分配给三个年级。

四年级有46人,五年级有50人,六年级有54人。

每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1)认真读题、审题,理清题意后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示:“按照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按照人数的比分配就是按46:50:54分配。

(教师要说明可化成最简整数比)(2)集体交流。

重点展示学生把人数比转化成份数比的想法。

珍藏于法国卢浮宫的爱神—断臂维纳斯雕像,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和头顶到脚底的距离之比大约是0.618:1;小结:题中份数的比隐藏在人数的比之中,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先弄清要分配的是什么量,按照什么比例来分配,把人数比转化成份数的比后,再按照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7题。

某市举行小学生唱歌比赛,对进入决赛的选手按2: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

如果获二等奖的有21名选手,获一等奖的选手有多少名?(1)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这道题目与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已知总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部分量是多少;而这道题目是已知部分量的比和其中的一个量,求另一个量是多少。

(2)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自主解决。

预设:①把按2: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转化为二等奖是一等奖的23(或一等奖的人数是二等奖的32),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

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思考:根据二等奖的人数和所占份数,先求出每份的人数,再求一等奖的人数。

(3)全班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集体评价。

小结: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和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合理选择方法加以解决。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介绍“黄金比”,感受数学美。

(播放音频:雨滴——肖邦)同学们,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它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

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会给人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

世界许多建筑物、艺术作品都是按“黄金比”来设计的。

文明古国埃及大小各异的金字塔,塔高与塔底长的比大约是0.618:1;你能求出下面国旗的长和宽吗? (课件出示)一面国旗的周长是960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1)引导思考:宽与长的比为2:3,要分配的量是多少?让学生明确:宽与长的比是2:3,要分配的量是周长的一半(480厘米);(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2.自主练习第9题。

某公司两个职员第一季度的销售情况如下。

姓名销售额(万元) 李佳80 赵冰 70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分配方案。

预设:平均分配方案、按销售额的多少分配方案。

(2)全班展示、评议不同的方案并确定合理方案——按销售额的多少分配。

(3)学生独立解决,集体反馈。

3.新课堂47页“智慧园地”第4题。

妈妈有50元钱,小明有90元钱,妈妈给小明多少元后,妈妈和小明的钱数之比为2:5?(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尝试解答。

教师提示:如有困难,看能否根据老师的如下提示解决。

(课件出示) ●妈妈给小明钱后,什么没发生变化?●按2:5分配后,妈妈还有多少钱?知道吗,威严、庄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制作时也同样运用了“黄金比”的知识。

国旗法规定,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为2:3(近似于黄金比)。

公司决定拿出6000元对两人进行奖励,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理?●要求妈妈给小明的钱数,还必须怎么办?●想一想,还有不同的算法吗?(2)集体交流。

指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预设:●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明确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解决三个量按比例分配与两个量按比例分配的思路是一样的;●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了;●比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分享了人类的聪明智慧……提升:是啊,在生活中比的应用无处不在!只要大家善于观察,一定能够发现比更多的应用价值。

关于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们会逐步去探究。

板书设计:按比例分配练习特点:已知总量和各部分间的比,求各部分的量。

比转化成份数比转化成分数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回顾梳理,理清知识点。

练习前,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回顾、整理,再通过小组交流和教师的引领梳理,学生更加明确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按比例分配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

这样,清晰的知识点跃然纸上。

(2)联系生活练习,体会应用价值。

练习内容撷取了学生身边和生活素材,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按比例分配知识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如:联系手指与手掌、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水分与直接饮入的水分、乐山大佛头长与身长素材,加深对比意义的理解;通过分课外书、分奖金、配制混凝土、制作国旗等题材的练习,感受按比例分配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对这些素材熟悉而亲近,学生亲近了素材,也就亲近了数学。

转化 方法:(3)结合练习内容,感受数学的美。

“黄金比”堪称最完美的比。

通过给学生介绍黄金比,让学生了解黄金比,欣赏黄金比。

在轻轻的音乐声中,分享着黄金比和谐的美,感受着数学的魅力。

2.使用建议:在做好基础练习的前提下,重点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拓展的题目,有选择性地处理。

3.需要破解的问题:学生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变式练习掌握不够好,在设计练习时,是否可增加些变式练习题目?相关链接:枣庄市小学数学优秀课时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