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4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七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题目四:请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下列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1.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当撤去推动力时,小车逐渐停止运动。
2.小球在光滑斜面上滚动,当到达斜面底部时,小球逐渐停止滚动。
题目五: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与其他定律的关系。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以上题目,通过当堂检测,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通过理想实验和实际例子,说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安全带、汽车刹车时的惯性等。
-牛顿第一定律与其他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与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相互补充,共同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七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的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本节课主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包括: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a.导入新课:以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教学课件
二、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结论: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 有不平衡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个定律叫做牛顿第 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理解:①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
外力的作用。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
观察:观察图中的情景,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时仍然需要通过发动机施加动 力,当没有动力时,小车会越 走越慢,最后停下来。
问题:根据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在没有动力时,小车 为什么不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了呢?
猜想:这是因为小车受到阻力的缘故。
一、惯性
☆惯性定义:
我们把物体保持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一、惯性
问题:观察两幅图中的情景,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当汽车紧急刹车时, 人会向前“冲”
当迅速撞击斧子的木柄时, 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人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它们具有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斧头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它们具 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二、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过程:
取一辆小车,使它三次都 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从静止开 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
1、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 2、第二次在水平面上铺棉布; 3、第三次在水平面是什么都不铺 的木板;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比较小车这三次在水平面 上的运动情况。
木板表面
二、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结果记录: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7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2.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难点】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惯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9,完成以下问题: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2.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固有属性.【合作探究】演示一惯性现象猛然抽出纸条1.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观察到猛然抽出纸条,杯子留在原地的现象;因为被子原来是静止的,当纸条被抽走,杯子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的性质,因此留在原地.2.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载有木块的小车突然受阻停止运动,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载有木块的小车突然受阻停止运动答:会看到硬纸板被打飞,鸡蛋却落入杯子以及小车虽受阻停止,木块却继续运动飞离了小车的现象;因为鸡蛋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木块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当硬纸板被打飞,小车突然停止运动,鸡蛋将会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杯子,木块将会继续运动脱离小车.3.这几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演示二物体的惯性无处不在甲乙1.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如图乙所示为,什么迅速撞击斧子的木柄,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答:人和车一起向前运动,急刹车后,车停下来,人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所以向前“冲”;斧头和斧头柄向下运动,斧头柄停下来了,斧头由于惯性仍然向下运动套紧在斧头柄上.2.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答:这两个现象说明了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有汽车突然启动人向后倒、篮球场上的投篮、运动员跳远等.【教师点拨】越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质量.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1,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大2.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力定义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不能离开了物体单独存在大小、方向、作用点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其他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3.惯性也是有危害的,因此需要预防.比如汽车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可能会撞伤,因此要使用安全带;雨雪天气地面更加光滑,若刹车不及时,很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减速慢行.【跟进训练】1.(多选)下列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的( ACD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B.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C.洗完手后,用力甩掉手的水滴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尽力助跑2.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在密闭没有空气流动的车厢内点燃一支香,则车里乘客看到香所冒出的烟的运动情况是( C )A.一边上升一边向前飘B.一边上升一边向后飘C.只是上升,不向任何一边飘D.无法确定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0-53,完成以下问题:1.牛顿总结前人规律概括出一条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个规律叫作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2.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合作探究】演示三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完成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答:运动的小车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运动下去吗?2.猜想与假设答:运动小车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3.实验器材答:一辆小车、一个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各一个.4.实验步骤答:取一辆小车,使它三次都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从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如图所示.每次水平面的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换成铺棉布,第三次去掉所铺的棉布.5.实验表格记录答:填写结果如下.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毛巾大短棉布比较大较长木板小最长6.答:小车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最短,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较长,在木板表面的运动距离最长.7.实验结论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8.进一步推理答:假如平面绝对光滑且足够长,忽略空气阻力,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9.注意事项:为什么小车都从同一位置滑下?答:小车每次从同一高度滑下,确保了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时的初速度相同.演示四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伽利略认为,当小球沿左侧某高度向下运动,无论右边斜面坡度如何,小球都会沿着斜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如果忽略掉各种阻力,理想情况,小球将会上升到与左侧下落点等高;如果斜面为水平,那么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1.伽利略驳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力的观点是什么?答:地面上的物体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你认为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谁更合理、科学?答:我认为伽利略的观点更科学,因为他是经过科学的分析、推理的,而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主观的判断,没考虑到阻力的作用.演示五运动状态的改变运动员接住垒球被射出去的水流飞机降落滑行过程过山车弯道运动1.上面哪些情形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答:垒球、水流、飞机、过山车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2.图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答:垒球在运动员对它的阻力作用下从运动变为静止;水流的运动方向在重力及阻力作用下变化了;飞机运动速度在地面和空气阻力作用下改变了;过山车在重力和驱动力及摩擦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3.这些情形说明了什么?答: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师点拨】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3.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跟进训练】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只要接触面比较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先进仪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的课堂小结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与其他因素无关.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七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2)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包括速度大小一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5)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6)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实验形成力与运动究竟是什么关系?(2)通过实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知道历史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再研究过程得到自己发现的喜悦。
(2)领会理想实验方法的意义(3)由惯性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物理学习的情感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三、教具仪器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教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
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侠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通过看漫画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学生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
做实验: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7.7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新版)北师大版
7.7 牛顿第必然律一、目标要求目标要求重、难点明白力对物体活动的影响难点明白牛顿第必然律及其征象要点明白惯性观点难点相识影响物体惯性巨细的身分会剖析生涯中的惯性征象二、知识点点剖析1.牛顿第必然律〔也叫惯性定律〕 : 所有物体在没有遇到力的感化的时间 , 总保持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活动状况。
2.牛顿第必然律的明白 :〔1〕牛顿第必然律是通太过析、归纳综合、推理得出的 , 不行能用尝试直接来验证。
〔2〕牛顿第必然律对任何物体都合用 , 不管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活动状况的缘故原由 , 力不是保持物体活动状况的缘故原由。
〔4〕活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活动(保持它的活动状况)。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况(保持它的静止状况)。
3.惯性 : 物体保持本来活动状况稳定的性子 ; 即活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活动状况 , 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况。
4.惯性的明白 : 〔1〕所有物体任何时间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 活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
牛顿第必然律申明 , 所有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状况的性子 , 因此牛顿第必然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自己的属性 , 惯性的巨细与物体质量巨细有关。
质量越大 , 惯性越大 ;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活动状况越难改变。
惯性的巨细与物体的外形、活动状况、地址及受力情形没关。
〔3〕惯性是一种属性 , 它不是力。
惯性只有巨细 , 没有偏向。
5.防备惯性的征象 : 汽车安装平安气襄, 汽车安装平安带 ; 利用惯性的征象 : 跳远助跑可进步结果, 拍打衣服可除尘。
三、要点、难点与易错点★要点一 : 牛顿第必然律牛顿第必然律申明 , 所有物体在没有遇到力〔协力为零〕时 , 总保持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活动状况。
换句话说 , 假假设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 , 那么物体保持本来的活动状况稳定。
凭据这定律 , 静止的物领会保持静止 , 除非有合外力施加于这物体。
8年级物理下册《7.7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7.7 牛顿第一定律授课地点 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间仪器材料 小车、斜面、铁架台、毛巾、棉布、木块电脑多媒体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能区别出惯性和惯性定律; (3)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惯性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②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理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问题与猜想】力是维持物体的运动,还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课堂演示:教师手推一辆小车,小车可在讲台桌上滑行一段距离,然后停了下来;教师问:小车为什么能滑行一段距离?又为什么停了下来?你能试分析一下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吗?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相互交流讨论; 小车能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它具有惯性;停了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桌面给它的摩擦阻力的作用.小车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制定计划】 并思考以下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实验.并说明实验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讨论. 这样就保证了小车到达B问题: 1.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同一高度滑下,为什么? 2.三种不同的材料,目的是为什么? 3.实验中是否要用同一辆小车? 【收集证据】 【分析与结论】指导学生按照教材图7-43安装实验器材, 按上述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并将实验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接触面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毛巾 棉布 木板教师介绍:300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通过这样的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的.后来笛卡尔又推出,运动的运动物体不受阻力时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并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教师对惯性定律进一步分析理解: 条件: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处开始水平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便于比较. 用同一辆小车. 同学们安装好器材后;开始做实验.小车三次都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换成铺棉布,第三次就是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在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③小车运动的长短与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的运动距离将会变长还是变短?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回到小车的实验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车运动的原因,停下来的原因.(1)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性质,这一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惯性定律是一个客观规律,这一客观规律正是由于物体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补充得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7《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设计例
实验4:烟圈实验
实验5:搅拌水实验
总结: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提问: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由结论1和2总结得出惯性的概念以及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同学们观察现象:让学生描述以下情况:1、快速将水杯下纸条抽出,水杯不随纸条飞出,而是静止在桌面上;2、用力将鸡蛋下纸板弹出,鸡蛋不随纸片飞出,而是落入杯中;3、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木块并不停止运动,而是向前倾倒;4、停止搅拌后水还继续转动.5、用右手有节奏地轻拍橡皮膜,便会看到从小孔处喷出一环一环的烟圈,水平匀速向前运动.
学生做出猜想
学生配合完成实验
从视频结合实验引入,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新课
(10分钟)
知识点一:
惯性的概念
1、什么是惯性
实验2:学生动手做快速抽纸条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这个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提问: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鸡蛋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掉入水杯中?
2.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完成相关练习题
2.发表本节课的收获
提高能力
巩固知识
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2得出结论1
由实验3.4.5总结出结论2
共同总结得出什么是惯性.
总结得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知识点二:
惯性现象
(15分钟)
教师引导让学生解释课本上交流讨论中的惯性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惯性惯性现象
在分析惯性问题时同学要抓住有以下几个环节: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运动状态改变情况运动状态→惯性表现
知识点三: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7、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叫作物体的惯性。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教学反思
实验器材
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力,知道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我们学习了运动,知道了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和力二者之间的联系。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被射出去的水流,水流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重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飞机在降落滑行过程中速度由大变小,是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过山车”在弯道上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是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
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
2.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7.7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
如果处于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或着所受合外为零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如果处于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或着所受合外为零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一条重要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个规律叫作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我们周围的物体表面没有绝对光滑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的,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既括出来的。我们把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作理想实验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
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一切”表明这条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没有例外,不符合这条规律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受外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总保持”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作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惯性定律)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远。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牛顿第一定律(7min)
三、牛顿第一定律
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思考:小车在比木板更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能比在木板上前进更远吗?设想一下,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吗?
北师大版8下物理 7.7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设计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知道什么是惯性,了解惯性现象的解释,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3.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得出来的,所以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转换法及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课件、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惯性演示仪、矿泉水瓶、纸
条等。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7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设计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重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的惯性难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导学过程课前预习案(限时5 分钟)【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48—p51 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
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1、什么是惯性及惯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
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三、探究新知:板块一:惯性读一读:课本49 页第一段,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1. 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演示:让学生照课文第49 页图7-42 所示,为什么迅速撞击斧子的木柄,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前倾,汽车突然启动,乘客会后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身体验:用纸条和钢笔帽来完成惯性实验小实验:抽出被压在钢笔帽、棋子下纸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7《牛顿第一定律》参考教案3
《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部分“认识惯性”。
第七节分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惯性现象很多,但惯性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通过大量具体的惯性现象使学生领悟惯性的内涵,因此教材首先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展示惯性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惯性的概念,随后又提供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惯性。
二、整合思路本节教学首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在活动中导入新课,然后利用课件中的课本“观察与思考”栏目的扫描图展示三个令人惊奇的惯性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用课件展示惯性实验动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惯性的概念,随后用生活中的惯性动画和课本中惯性应用的扫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惯性,教会学生分析方法。
最后在练习课本习题时出示幻灯片并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教学中学生对惯性概念理解相对有难度,因为惯性是一个非常抽想的概念。
但是本节内容实验简单、生活实例丰富,大量的动画和小实验,即可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参与意识。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对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也能有一个反思,关键在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分析小车、鸡蛋、平玻璃杯、小纸条、笔帽、木块。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五、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2.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3.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4.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二)过程与方法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六、教学重点对惯性的认识七、教学难点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八、教学设计惯性现象播放动画: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汽车启动时,乘客向后倾斜,汽车急刹车,乘客向前倾斜;教师随时订正不准确之处.教师结合报纸上看到的因为公共汽车上的摔伤造成的纠纷,讲惯性的无处不在,汽车安全带的重要作用;请学生列举大量的惯性现象的实例.其中有应用和危害.找典型的例子与学生共同解释.如:奔跑的人不易停下来;公共汽车在进站前10几米处就关闭油门;用力甩手可将手上的水甩掉;翻滚过山车向最高点的运动靠什么;宇航员请学生分析、解释看到的现象.(从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变化情况来分析.)通过生活中的惯性惯性现象动画播放让学生再次理解惯性定义。
8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4课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经典练习
3.做伽利略实验时,每次做实验都用同一小车,从同样高的斜 面上运动下来,使它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则 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在同样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得就越远 B、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的越慢 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C)运动越来越慢
(D)不能够确定
6.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外力全部同时 消失,那么( C ) A.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 B.物体将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保持静止
4.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A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 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立即停止
5.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
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这个物体将( (A)马上停下来
B
)
(B)以1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 用实验来验证 2、在一个观花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 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是 4m/s 。
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最后的速度永远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③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思考: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得到吗?
三、课堂练习
1、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此定律不能肯定是正 确的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七章 力和运动 第7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七、牛顿第一定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惯性,知道惯性现象。
2.知道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
3.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具准备斜面、毛巾、棉布、小车、电脑多媒体。
新课引入观看录像利用多媒体播放以下片段:(1)自行车比赛中冲过终点的自行车。
(2)滑冰比赛中到达终点后的运动员。
(3)被小朋友弹出去的玻璃球。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知识点一惯性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下面的棋子“飞”出去了,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桌面上?为什么迅速撞击斧子的木柄,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归纳总结:1.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作物体的惯性。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基本性质,在任何条件下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惯性不是力,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还会继续向前“冲”?归纳总结: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停止运动,而乘客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会向前倾。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观察: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归纳总结:这保证了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总会减小,直到停下来?归纳总结: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初中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7【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本节讲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
在中学力学教学中处承上启下、奠定基础的关键地位,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继续学习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的基础。
本节要求学生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实践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推理的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学生探究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3.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处理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①汽车紧急刹车时,人会怎样?②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怎样?二、知识讲解:(一)惯性教师总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教师以提问的方式组织交流,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
并引导如何解释,归纳解释的思路。
(如汽车起动时,乘客会向后倒,而刹车时,则向前倾)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演示固体和液体都有惯性的实验。
)师:惯性既有有用的一面,也会带来危害,(学生观察课本图6-10和图6-11)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学习惯性,兴利除弊。
讨论:(1)锤头松了怎么办?(2)有经验的汽车司机,在车进站前十几米就关闭油门,这样做的理由和优点是什么?(3)为什么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归纳总结惯性的两面性,“兴利除弊”。
平时我们拍打身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滴等也都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你知道该怎样解释吗?(二)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感受:推书本,书本就运动,撤去推力,书本停止运动.老师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外力,小车逐渐停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二、情感目标:
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三、能力目标:
1、能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让学生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教具:
惯性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标志小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
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
三、进行新课
1、历史的回顾
教师: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
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
直到三百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和牛顿等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
2、做课本实验
(1)教师:这是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它的下端又接出一块木板水平放置,木板上铺一块毛巾。
让一辆小车从斜面上的某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注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演示,并在小车停止处放一面小旗做为标志。
画板图)
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停下来?
(学生回答)
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
教师:亚里斯多德认为维持运动必须有力。
现在,小车恰恰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它的运动不能维持。
可见,他的观点缺乏一定的前提条件,因此是不确切的。
(2)教师提问: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
(学生回答)
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
(演示,用棉布表面的木板代替毛巾,重复上述实验,并在小车停止处放小旗做标志)教师: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具有跟刚才实验时相同的速度,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得更远了,原因是阻力小了。
(画板图)
教师:从实验可知,木板对小车的阻力小了,小车运动得更远了,它的速度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变为0。
(3)教师:我们把水平放置的木板表面换成一块比较光滑的板,重复上述的实验。
(演示,并画图)
可见,水平木板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它的速度必须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变为0。
3、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请大家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如何?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由于有前三次实验做基础,这种无限光滑的平面虽然没有,但是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这就是历史上伽利略所做过的实验和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
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使人们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
笛卡儿认为,物体不受外力时,除了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也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
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强调“一切”表明这条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没有例外,不符合这条规律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受外力”是本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
“总保持”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作用。
)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
这个规律说明了维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需要力的。
(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
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那么,什么是惯性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7惯性小实验,并思考,得出惯性的定义。
让学生做“迷你小实验”认识惯性,(鸡蛋落杯实验,或钢笔帽下快速抽动纸条而钢笔帽不倒,球和书一起运动,当书本突然静止时,球向前运动等)接着通过一组生活中的事实,如“劳动时利用惯性”。
“急刹车时防止惯性”,来获知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利用了惯性和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的。
(洗衣机脱水的原理,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点,跳远前的助跑,高速公路上对汽车之间的车距有限制,在一些拐弯较多的地方限制车速等)
教师强调: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外力、处于何种状态无关。
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不是力,力是……,力产生的条件是……,而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
区分惯性和惯性现象: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它的实质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明确:解释惯性现象分三步,即“三步法”。
(1)明确研究的是那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2)观察那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后突然改变了运动状态,并指明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3)分析研究的物体由于惯性怎样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出现题目给出的现象。
学生据自己所知讲解“牛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