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 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 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 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 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 系判断。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 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 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 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 断层,而仅为断裂。
判断方 法
从形态上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背斜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
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 的位移
图示
未侵蚀地貌
构造地 貌
侵蚀后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 、高原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3.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01
1 海沟不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 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地貌)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基础须知】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存在形式: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

(3)通常,我们把矿物分成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

2.岩石(1)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2)分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岩浆岩:炽热的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在地表以下形成的为侵入岩,常见的是花岗岩;喷出地表形成的是喷出岩,常见的有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

(4)沉积岩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类型:石灰岩、砂岩、页岩等,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5)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时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常见的类型有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3.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岩石圈不断诞生或消亡,从而产生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重点梳理】一、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矿物又由元素组成。

矿物是由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类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含矿产的岩石就是矿石。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矿石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二、岩石及分类1.岩石分类地球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如下表:2.三大类岩石特征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新熔化而形成新的岩浆,由岩浆形成各种岩石,又由岩石转变成新的岩浆,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组成。

让学生掌握地壳中主要元素和矿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1.2 教学内容:地壳的概念和范围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矿物、元素地壳中主要元素和矿物的种类及其分布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物质组成的图像和数据。

分组讨论地壳中不同元素和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1.4 教学活动:观看地壳物质组成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矿物或元素,介绍其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互动问答。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循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地壳物质循环中的主要环节。

2.2 教学内容:地壳物质循环的概念和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岩石的风化、侵蚀、沉积、变质、熔融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为例进行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地壳物质循环中的不同环节。

2.4 教学活动:观看地壳物质循环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壳物质循环的环节,介绍其过程和作用。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互动问答。

第三章:地球表面形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

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类型和形成机制。

3.2 教学内容: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海岸线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机制: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图像和数据。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类型和形成机制。

3.4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表面形态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地球表面形态的类型,介绍其特征和形成机制。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互动问答。

第四章: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地壳的构造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特点。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第5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一、知识梳理〔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存在形式:①气态:如天然气;②液态:如石油和天然汞;③固态: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①岩石岩⎩⎪⎨⎪⎧形成:炽热的岩浆冷凝而形成分类⎩⎪⎨⎪⎧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如流纹岩、玄 武岩等②沉积岩⎩⎪⎪⎨⎪⎪⎧形成:风化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物,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存在化石类型⎩⎪⎨⎪⎧砾岩:以小砾石为主砂岩:以砂粒为主页岩: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石灰岩:由化学沉积形成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岩石原先的构造、矿物成分等发生 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举例⎩⎪⎨⎪⎧大理岩←石灰岩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板岩←页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特别提示] 判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图的三个关注点(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二者同时作用于地表。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1/4强。

此外,还包括铝、铁、钙、钠、钾和镁等。

2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如盐、石墨、金刚石、石英和铁铁石等。

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3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

有些岩石也是矿产,如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重要原料,煤是能源矿,花岗岩、大理石可作建筑和装饰材料。

4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集合而成,花岗岩则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

2.岩石1岩浆岩火成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

最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常见的喷出岩有玄武岩、流纹岩、和安山岩。

2沉积岩:沉积物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沉积岩常形成不同的岩层,并且常含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

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成坚硬的板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1.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3.岩石的转化:1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岩浆岩等在地表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3已生成的各种岩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形成岩浆。

三、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1、金属矿1黑色金属: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2有色金属:黄铜矿3贵金属:黄金4稀有金属:锆、钼等2、非金属矿1常见矿: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滑石、石膏、磷灰石等2重要矿能源类矿物、宝石类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金刚石、玉石等四、岩石的分类和常见的岩石岩石形成:由岩浆冷凝形成种类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玄武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花岗岩沉积岩形成: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沉积、固结形成特点:层理构造、常含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学沉积形成形成: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岩石原先结构成分等发生变化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1.下列关于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B.矿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炼钢用的生铁就是矿物C.矿物就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矿物在自然界富集起来时,就称为矿产【解析】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3.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 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二、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 1.板块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 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 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板块张裂区 与 与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生长边界 ←|→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 →|←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 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 层,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容易诱 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 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 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例2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 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 ② 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 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 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块状 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C.阿尔卑斯山脉
B.日本列岛
D.落基山脉 )
(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 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为保证胶状的碳酸钙沉淀物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阳光暴晒而变硬,必须
实行区域控制放水;应尽量保持天然石阶地形的原貌,使天然石阶地 形和人工部分形成对比。
答案:(1)C (2)D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温馨提示]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图1。
1.气温的分布规律
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 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C.③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 B.②③] 斜和断层。
D.断裂上升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地质剖面图中分析出背斜、向
[答案] (1)D (2)C
考点三
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多种 形式,其中的侵蚀和沉积地貌最为常见,其动力多为风、流水、冰川、 海浪等,它们各自对地貌的影响和典型分布区如下表所示。 1.侵蚀作用
[高考链接 ]
在高考命题中,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地质剖面图的
形式呈现,重点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其对地形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
响,同时还考查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
[例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掌握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球外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岩石圈的构成及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

2. 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侵蚀、沉积、变质。

地球外部物质循环: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

3. 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地震、火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的过程,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2. 教学难点:岩石的形成过程,物质循环的机制,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岩石、地质构造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第二课时: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地球外部物质循环)3. 第三课时: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地质构造)4. 第四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答疑解惑,布置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3.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质事件为例,讲解物质循环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循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探讨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作用。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教学目标:1. 了解地壳的定义和组成;2. 掌握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分布和含量;3. 认识地壳中各种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教学内容:1. 地壳的定义和范围;2. 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含量;3. 地壳中各种岩石的类型和特征;4. 地壳中的矿物及其性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地壳分布图,了解地壳的位置和范围;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分布图,让学生掌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3. 组织学生参观岩石标本,认识各种岩石的类型和特征;4. 发放矿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性质。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地壳物质组成的思维导图;第二章: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概念;2. 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和途径;3. 认识地壳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壳物质循环的定义和意义;2.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和途径;3. 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作用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概念;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和途径,让学生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壳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壳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的流程图;第三章: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和变化原因;2. 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特征;3. 认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 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2. 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特征;3. 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特点;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过程;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氧 49.13%
释疑解惑 (1)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约有几十 种。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 和方解石等,其中,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 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石灰岩和大理岩 的主要矿物为方解石。 (2)火成岩与火山岩是两个在字面上相类似的 概念,但其含义不同。火成岩是指由岩浆活 动形成的岩石,其含义与岩浆岩相同;火山 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成,是伴随着火山 活动而发生的,其含义与喷出岩相同。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动力——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 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对地表的 影响 相互关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风化,侵蚀, 部,主要是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太阳能

风 移动沙丘 风 静止沙丘
同时进行, 朝相反方 向改变地 表,以内 削高填低, 力作用为 使地表趋于 主 平坦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类型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地 壳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解 释 学 说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
①板块张裂 ( ) -裂谷或海洋 运 (生长边界) 陆陆相撞-- 动 板块 板块运动 巨大的褶皱山脉 ②板块碰撞 留 构造 与地貌 下 海沟(大洋板块) ( ) 学说 的 陆洋相撞 ( 消亡边界 ) 岛弧、海岸山脉 痕
A
1 2 1
B
2
岩层年龄:1﹤2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内、外力作用 张力、侵蚀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A.a
B.b
C.c
D.d
2.与“石蛋”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3
7.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__火__山__口____等多种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___断__裂_____和错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8.外力作用及表现形式 (1)能量来源:主要是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_。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5
微点 11 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 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 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微点 3 印度洋板块≠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属于六大板块之一,大板块可分成若干小板块,印度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中的小板块。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
微点 4 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微点 5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 皱(向斜、背斜)、断层。 (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 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答案:A
【跟踪练】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岩石圈 B.水圈
)
C.大气圈
【答案】D
D.生物圈
【提取信息】①地球的外部圈层含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等,内部圈层含地壳、地幔和地核;②生物圈在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改造中起着重要作用,最为活跃。
【思路整理】提取信息,理解题意→区分地球的内
部和外部圈层。
(3)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 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 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 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相 大陆板块 撞( 与大 相 陆板 形成巨大的山脉 向 块相 移 撞 动)
板块相对移动方 向 板块张裂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的类型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拉张型 、红海、 、分离型边界 大西洋中 ) 脊
大陆板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 块 板块相 位置较低,便俯冲 与 太平洋西部 撞( 到大陆板块之下, 大 岛弧、安 消亡边界(挤压型 这里往往形成海沟( 相 洋 第斯山脉 、汇聚型边界 向 它是海洋中最深的 ) 板 、台湾山 地方);大陆板块受 移 脉等 块 动) 挤上拱,隆起形成 相 岛屿和海岸山脉 撞
(3)组成地壳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 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 若箭头太多、太复杂的话,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的是岩浆岩。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 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以 判断沉积岩。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
例 2.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回答(1)~(3)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梳理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梳理

地壳物质组成、循环与地表形态考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地壳的物质组成(a)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矿物有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天然汞)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2)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按照成因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例题体验1】把下列物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石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A.②→⑤→①→④B.②→④→⑥→①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解析: 本题考查地壳的物质组成。

根据题意,结合地壳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组成地壳,可得②→④→①→⑥。

答案:C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c)(高频考点)注: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等的总称。

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

[2]括号内为变质岩变质前的岩石名称。

【理解提升】岩浆岩既可在地表形成也可在地下形成,沉积岩主要在地表形成,变质岩主要在地下形成。

在地质作用下,沉积岩可存在于地下,变质岩也可存在于地表。

【例题体验2】某中学背山面河。

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

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

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

据此回答(1)~(2)题:(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②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④岩石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存在气孔构造,应该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戈壁 3.风力作用 沉积 地貌: 沙丘 、沙垄、黄土堆积
侵蚀
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合理改造能趋利避害 如在 梯田 上耕作;填海造陆。
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 如在坡地上耕作。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三、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来自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各种地
地壳运动 、 使地表隆起或 岩浆活动、 地震等 能造成地壳 凹陷,形成高 山或盆地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表形态
是内外
来自地球 太 外力作用 外部的__ 阳能 ____
印度洋板块 、D 为美洲板块、E 为 非洲板块 、F 为南极洲板块。此
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 M 为消亡边界,N 为 生长 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图中 a 是两大陆板块互相 挤压碰撞 地带, 形成了喜马拉雅山 脉、 青藏高原 。
②图中 b、c 是 大陆 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 邃的 海沟 、山脉或岛弧。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全析考点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 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 如下:
地理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结束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第六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课件

第六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课件
洲东部岛弧、美洲 高原
西岸山脉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2.板块构造学说的其他应用 (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 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 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 小。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 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3.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作用
岩浆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活动
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 山、熔岩高原等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
地震

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运用—考向通关]
背斜
褶皱 向斜
断层
未侵蚀 常形成山岭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
侵蚀后 力,常被侵蚀
地貌 成谷地
常形成谷地或盆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向斜槽部受挤 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
压,不易被侵 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
蚀,常形成山岭 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
图示
考向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017·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2.图示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B [A、C错:读图可知,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B对,D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三类岩石在地质作用下通过地质循环不断转化。在读图的时候特别要分清哪些是地质作用,哪些是地壳物质,这是读懂图的前提。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判断方法
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Hale Waihona Puke 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
层理构造、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地壳物质组成与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整合

地壳物质组成与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整合

地壳物质组成与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整合一、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2.岩石分类及代表性岩石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一种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另一种是喷出岩如流纹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两个突出特征: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有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3.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从岩浆到 形成各种岩石,又到 新岩浆产生的变化过 程,构成了地壳物质 循环。

如右图所示:二、地球表面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剧烈,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 ④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如下表:集聚3.火山和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①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地貌②地震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震级大小: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大小(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如花岗岩球状风化等2.侵蚀作用①流水侵蚀地貌——如山间峡谷、瀑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多见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②风力侵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多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③冰川侵蚀地貌——如挪威、新西兰峡湾海岸、阿尔卑斯山峰的角蜂、U形谷;五大湖3.搬运作用——如河流携带泥沙、风力搬走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4.沉积作用①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②风力沉积地貌——新月形沙丘、黄土高原③冰川沉积地貌——波德平原的波状起伏、天山天池5.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利大于弊:缓坡梯田、修建水库、封山育林、填海造陆等。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水循环和洋流PPT (3)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水循环和洋流PPT (3)

2、矿物——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1)概念
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 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 存在的基本单元。


食盐


石墨

石英






长石
方解石
云母




红宝石 钻

蓝宝石 世界 五大 名贵 宝石 猫 眼 石
祖母绿
天然气 天然汞 石油
(2)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 气态 液态 固态 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汞 石英
花岗岩
砾岩、砂 岩、页岩、 石灰岩
至密,无气孔
一是具有层 理构造,二 是具有化石 具有片理构造
变 质 岩
大理岩、 片麻岩、 板岩、 石英岩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一)地质循环
1、地质循环的概念
岩浆 各类岩石 新岩浆
地质循环
2、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
P33页(一)地质循环的第1段
3、地质循环的结果及表现?
P33页(一)地质循环的第2段
简明图: (二)岩石的转化(重点)
岩浆 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重 熔
重 熔
冷 凝
变 质 作
岩浆
变质作用

熔 重
沉积 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变质 岩
活动
1. 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 写出箭头A、B、C、D所代表的含义。 3. 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差别? 4. 沉积物沉降下来以后,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沉积岩? 5. 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6. 要使岩石实现相互转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下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B.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C.5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D.4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2为背斜成山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A.图中火山喷发形成沉积岩B.图中河流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也参与内陆循环C.5处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到积雪冰川带D.图中河流上游聚落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受到洪水威胁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如图)。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构造运动形成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B.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C.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D.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首先在上游快速下切形成阶地4.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作用力不一样,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

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流域内植被稀疏,风化强烈,碎屑物质丰富;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流域内植被茂密。

则( ) A.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B.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易形成坡坎C.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床以下切侵蚀为主D.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流不易形成阶地5.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所示),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6~8题。

6.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 C.海拔的变化D.海陆位置的变化7.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8.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10.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11.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读“我国某区域地图”。

回答12-13题。

12.该地河谷平原的形成()A.只有冰川侵蚀作用B.只有流水侵蚀作用C.既有断裂陷落,又有流水沉积作用D.只有风力沉积作用13.河流A的南岸支流比北岸支流少的原因是()①南岸受高大陡峻的秦岭限制,且位于背风坡,降水少②北岸流经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千沟万壑③南岸河床高于地面,无法接纳支流④北岸地表水易渗漏,径流以地下径流形式汇入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14-16题。

14.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15.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谷地D.山岭16.乙图中的泉,涌水量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A.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D.南亚盛行西南季风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如图为某地岩石剖面图,其中甲、乙、丙、丁四处岩石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丙、丁、甲D.丁、丙、乙、甲18.甲、乙、丙、丁四处岩石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1年10月31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授牌仪式在广东省韶关市举行。

图1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

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图2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1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2中的()A.b①B.a②C.e③D.d④20.下列有关图1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21题。

21.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A .石灰岩形成之后B .页岩形成之前C .变质岩形成之后D .石灰岩形成之前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4~15题。

22.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 .花岗岩B .大理岩C .砂岩D .砾岩2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 .水平拉伸作用B .岩浆活动C .变质作用D .堆积作用下表为江苏三大名石的相关资料,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五种外力作用相互24.对照图1和图2,有关“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雨花石的形成与乙有关 ②昆石的形成与丙有关 ③太湖石的形态与a 、b 有关 ④三大名石的形成皆与c、d 、e 有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5.下列转化符合图1所示规律的是( )①昆石→太湖石 ②雨花石→砾岩 ③雨化石→昆石 ④岩浆→昆石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察到,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东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10:50时,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

读图完成26~27题。

26.该地 ( )A .位于北半球B .位于西半球C .一年中可能有两次太阳直射D .盛行风为东北风27.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B.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C.甲处河流不可能有地下水补给D.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28~29题。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29.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30.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A流水沉积作用B冰川沉积作用C海浪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二、综合题(共24分)31.(12分)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形是________。

(2)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________力作用,其方向是________向。

(3)甲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乙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

(4)根据该地地层的形态和组合关系,说明其成因(5)如果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并说明理由。

(6)若图中所示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则油井应打在甲、乙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是(7)若要在图中所示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则水井应打在甲、乙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32、下图为“我国四种典型地貌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多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地区。

该地貌分布地区多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乙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广布的地区,该地貌类型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3)丙图所示地貌分布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4)根据丁图所示信息,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______________,对于该图地貌类型所在地区面临生态问题的防治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下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2)材料二显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

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3)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

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5)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C.莱菌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3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4)喜马拉雅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明显。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_____________(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