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跟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计划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10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患者就医从入院到出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医院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一)一级管理部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院长和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等组织。
(二)二级管理部门。
各分管院长。
(三)三级管理部门。
相关职能科室。
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设备科、信息科、综合科。
(四)四级管理部门。
各科室负责人及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员。
其职责分述如下:(一)一级管理部门职责: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可靠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责,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可量化目标。
3.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医疗质量指标、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以评估医疗质量的水平和改进的效果。
4.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预防等措施,减少医疗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5.面向患者的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等,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质量服务水平。
6.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持续改进方案1.建立改进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改进机制,包括持续改进的目标、持续改进的流程、持续改进的团队等,以推动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2.制定改进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和质量管理需求,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的目标、改进的措施和改进的时间表等。
3.实施改进措施:医疗机构应按照改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包括制定改进方案、组织人员培训和推广改进成果等,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4.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改进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改进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5.经验分享和学习:医疗机构应建立经验分享和学习机制,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团队、组织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促进改进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和分享,以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水平。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医疗质量安全的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通过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持续进行改进和创新,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最终实现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1.1 意识培养医疗机构应该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并进行内部宣传,让医务人员深入了解和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针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2 体系建设医疗机构应该根据所在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适当确定医疗质量管理的服务范围。
同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现对医疗过程的全方位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安全邦。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2.1 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确立医疗服务的标准和流程,并且制定纪律处分制度,明确对违反规定行为的惩罚措施,从而形成强制效应,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2 反馈改进以医疗服务为中心,不断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反馈意见以及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及时分析和处理,寻找医疗服务的瓶颈和不足,倾听患者的声音,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有力推进3.1 制度保障医疗机构应该落实各项规定,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内部检查和外部评估,不断提高医疗行业的监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闸。
3.2 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医疗咨询和反馈平台,促进医患沟通,使得医疗服务更加透明和规范。
通过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监管,及时掌握各项医疗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方。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估4.1 监测评估医疗机构应该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安全的评估和监测,分析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足,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的示例:一、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1. 确立质量管理责任人: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明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2. 建立质量管理框架:制定质量政策和目标,明确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
3. 开展质量评估: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客观评价和监测,采集和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4. 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标准化操作流程、高风险操作的控制措施等。
5. 开展持续改进活动:通过培训、会议、研讨等形式,推动医务人员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6. 建立反馈机制:设立患者满意度调查,确保患者的声音得到及时回应和处理。
二、相配套制度:1. 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标准和规定,规范医疗服务流程。
2. 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培训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包括新员工培训、岗前培训、持续教育等,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4. 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将医疗质量和安全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提高服务质量。
5. 监督与评估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督与评估制度,由专业机构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6. 不良事件处理制度:建立医疗不良事件处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制定处理流程和措施,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以上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的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关键工作,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1.建立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应成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或副院长担任组长,聘请具备质量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组员,负责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整体规划和决策。
同时,各科室应设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监测等。
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实施指南,确保医疗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同时,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现对事故和事件的及时上报和处理。
3.提升人员素质: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安全意识。
加强医院与高校的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推动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和维修等。
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怀与服务,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制度。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和病案质量评价,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服务不足之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6.强化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估,识别医疗服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加强对医疗过程和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7.推动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疗质量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为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13篇)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依据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相应科室及所属职能部门进行自查或督查;对其存在的问题,科室需____科内人员讨论,有相应整改措施并实施,定期对整改措施进行督查,科室和职能部门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进一步发现存在问题,开始新一轮的整改,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要求。
(二)结合科室实际,对我院住院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特制定本方案:一、成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院感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负总责,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三、科室开展的各项诊疗技术项目必须符合医院开设的诊疗项目,开展新技术应申报医院批准。
四、认真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
五、诊治流程及要求:1.新进病人,值班医生或经管医生应及时接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开车辅助检查等,八小时内必须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作出初步诊断,制定出治疗方案,____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
2.认真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诊断不准确,疗效不佳的要及时____讨论、会诊,需要告知患方用意的要及时告知并签字。
3.各项诊疗活动必须有医疗文书记录,上级医生要认真及时督促,检查下级医生的医疗文书,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对住院病历要认真审核,及时归档上级档案室。
4.经管医生要对每一位出院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并作出登记备查。
六、加强医患交流,及时化解矛盾,防范医疗纠纷。
七、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发挥团队作用。
八、每月召开科室质量管理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医疗质量安全与绩效奖惩挂钩,以更好的保证医疗质量安全,让病人放心、满意。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二)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使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制订本方案,具体如下:一、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引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行业的基础。
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医疗事故,更是提高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的实施,提出若干具体的建议。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实施1.确定目标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这有助于明确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难点,以及方便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
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明确质量管理的范围,即包含哪些环节,哪些过程需要考虑。
2. 确定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目标,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体系。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标准制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QMS)。
QMS是针对组织实施质量管理的一整套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组织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目的的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相关方的需求。
3. 基于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设置合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定期进行打印、录入及分析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据统计的效果,还要考虑基于信息系统技术的CQI(持续质量改进)及PDSA(计划、实施、评价及修改)等工具。
4. 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策略具体来说,医疗机构通过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策略,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为掌握健康状况、加强鼓励和反馈,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医疗机构可以设置民意调查机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撰写医疗质量报告,评估阶段性成果,反思缺点,以实施保障患者安全的方案。
二、持续改进方案实施1. 采用PDCA循环法医疗机构可以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测、分析)来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该模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在对工作过程进行改善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计划和步骤,根据情况进行优化。
2. 提高医疗业务管理水平医疗机构需要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归纳整理与医疗质量和安全有关的问题,并且逐步制定关于治疗、预防、救治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和行业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为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进行改进。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案,并提供举例,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实施。
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方案1. 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流程和程序,明确责任和权力。
例如,制定医疗操作规范、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和医患沟通制度等。
2. 建立质量与安全监测体系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监测是改进的基础。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数据。
举例来说,医疗机构可以设立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评估质量与安全数据,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建立内部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内部反馈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事件、近失事件和不良事件。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匿名举报机制,保护医务人员的匿名权益,鼓励其主动报告潜在风险。
例如,通过电子举报系统,医务人员可以匿名举报潜在的医疗安全风险,例如医疗错误、病例管理不合理等。
4.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
例如,定期组织质量与安全培训课程,包括医疗风险管理、病例管理、患者安全等内容。
医疗机构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提供远程培训和教育。
5. 引入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机构可以引入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医疗数据分析系统等,以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医疗机构可以利用智能算法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患者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持续改进方案1. 基于持续改进循环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持续改进循环,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行动,以持续改善医疗质量与安全。
例如,医疗机构可以制定每年的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措施,并定期评估改进效果。
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汇编4篇
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为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医务处质量与安全控制办公室、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与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
(3)审议医务处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施措施。
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对全院医疗、护理和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改进要求。
(5)制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
认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等级和临床价值,决定对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准入。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11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管理目标及分段实施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坚决执行住院医师____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而实施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要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案来指导医疗机构的工作。
下面是一个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包括了五个主要的步骤。
第一步:制定质量政策和目标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质量政策和目标,以指导工作。
质量政策应包括医疗机构对优质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的承诺,并表明医疗机构将采取的具体措施。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医疗机构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第二步:组建质量管理团队医疗机构应组建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方案。
这个团队应包括质量管理专家、医生、护士和其他关键成员。
他们的任务是确保质量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并监测和评估结果。
第三步: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计划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质量评估、质量改进、质量监测和质量培训。
质量评估包括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质量改进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质量监测是为了监督质量改进的进展情况,并及时纠正问题。
质量培训是为了提高医疗团队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四步:实施持续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个反馈系统,以收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医疗机构还应制定一个定期的质量审查计划,对医疗服务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确定改进措施,并追踪其实施情况。
第五步:监测和报告质量和安全数据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个监测和报告系统,以监测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指标,并及时向管理层和相关方报告。
这样可以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疗机构还应与相关机构合作,参与质量评估和认证,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以上是一个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的概述。
实施这个方案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了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制度,以期在医院内部形成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 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医院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目标。
目标应包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优化服务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2.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医院应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和规划,指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同时,各科室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3.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一系列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监测制度、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医疗质量改进制度、医疗质量信息报告制度等。
这些制度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4. 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同时,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工作,对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5. 推进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医院应根据医疗质量评估结果,制定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同时,应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改进项目,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加强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医疗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
7. 建立医疗质量信息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科室定期报告医疗质量情况。
同时,应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质量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望各科室认真执行。
一、实施依据:1、卫生局《2012年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专项整改方案》的通知。
2、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1.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
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
科室设质控员。
2.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人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落实。
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
3.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护理管理等,按期研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题目,有活动记录,正视工作实效。
三、加强全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年度计划,按期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四、强化“三基”训练,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影像、检验、药剂、医院感染等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
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外科操作、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医患沟通能力。
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施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
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
六、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岗位的管理。
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有检查、有监控记录。
七、充分研究、应用临床路径、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患者安全。
(3)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 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医疗风险防控。
(3)坚持质量第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4)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3. 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医疗质量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四、制度建设1.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监控、病历管理、手术管理、药品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等。
2. 制定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对各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考核。
3. 制定医疗质量改进措施,针对医疗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 制定医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医疗质量监控1. 加强对医疗质量指标的监控,包括病历书写质量、手术安全、药品使用、医疗设备使用、医疗事故发生率等。
2.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病历质量管理,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
4.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医疗安全管理1.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开展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3.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维护医疗秩序。
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医疗质量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长远发展。
因此,制订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和持续改进方案与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尤为重要。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方案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方案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指导标准。
该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明确医疗质量目标、任务、要求和指标体系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或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标准,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目标、任务、要求和指标体系,明确主管领导对医疗质量工作的要求。
2.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制订医疗质量管理文件、制度和规范,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顺利推进,发挥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
3.开展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采集医疗质量数据,分析医疗质量问题和短板,不断优化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4.开展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确保医疗过程中安全的进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5.推进医疗质量信息化医疗机构应依托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通过医疗质量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反馈,优化医疗质量管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6.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专业能力,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水平。
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配套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建立以下配套制度:1.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升评价和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3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一)基础质量管理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有医务科对急诊科的质量监控制度,有记录。
有临床、医技科室支持制度,使重症患者能得到医院提供的优先诊疗、检查等服务;3、每月召开___次科室质量与安全讲评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4、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机械通气等基本技能的教育及培训,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考核心肺复苏和复苏后基本生命支持的技能,有计划,有记录。
医院每半年进行抽查考核___次。
主治医师与护师以上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应达到较高级水平;5、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培训规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危重症抢救技能。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
6、有科室危重症患者常见多发病“临床诊疗指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能熟练运用“诊疗指南”和“操作常规”指导临床工作。
7、有科室病历书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记录医疗文书,急诊病历和急诊观察病历每日进行二线医师质控,每月进行___次科室内病历质量评估分析,病历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科室绩效分配制度中并占较大比例。
(二)环节质量管理1、制定急诊病人分诊标准、原则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连贯的、标准和规范的医疗服务;2、对院前急救的操作做规范化培训。
3、核心制度的落实:1)三级查房制度:严格落实查房制度,保证查房次数和及时性,查房前做好各项准备,查房时按规范进行,结合国内外进展,重点解决诊疗中的疑难问题,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诊疗水平相结合。
注意查房礼仪,不在患者面前随意谈论病情,以保护医密。
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并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5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5篇一个良好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前预测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医疗质量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提供给患者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既定的规范和标准。
而医疗安全则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防止和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的举措。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同时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应当从源头上进行,即从医疗机构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
首先,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质量与安全管理政策。
其次,建立规范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相关的制度与规章制度、政策与流程文件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
最后,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审核,对医疗过程中不合规或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纠正和改进。
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手段。
1.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手段,获取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的反馈信息。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实时监测和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制定并执行改进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监测和反馈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应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并确保计划的执行与监督,以达到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目的。
改进计划可以涉及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病案管理、手术操作、药物管理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推行全员参与和培训:持续改进需要全员参与,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感。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建立并激励医务人员参与改进活动的机制,如设立改进项目奖励制度、开展经验交流会等,进一步推动持续改进的实施。
总结起来,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以及持续改进方案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8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____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
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三级质控,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目标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三篇)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进行详细介绍。
二、目标与策略1.目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和社会对医疗的期望。
- 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 构建协作和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策略:-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意识,全面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
- 推动医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优化,提高医疗效果和效率。
-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 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强化质量信息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具体措施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意识:- 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岗位和责任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和要求。
2.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 推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加快纠纷解决进程,保护患者权益。
3.优化医疗技术和临床路径:- 建立医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评估与改进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
- 推行基于证据的医疗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和药物使用。
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
- 加强对新技术和新疗法的培训和指导,保证医务人员的技术更新。
5.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 完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 加强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实施与监督1.实施阶段:-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具体内容。
- 配置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2.监督和评估:-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汇总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效。
- 组织实施医疗质量评估,量化和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望各科室认真执行。
一、实施依据:1、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2、卫生厅《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3、卫生部《2008--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方案》4、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1.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
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
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和质控网络,强化职能处室及医疗质量监管部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加大质量控制监管力度,扩大院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能,设立医院管理评价办公室及专家督导检查组,科室设质控员。
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落实。
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
建立执行部门与监管部门交叉协调管理机制。
3.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伦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和护理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有活动记录,重视工作实效。
三、加强全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年度计划,定期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四、强化“三基”训练,开展岗位练兵。
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医、护、药、技等全员培训计划,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病理、影像、检验、药剂、输血、医院感染等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
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物理诊断、外科操作、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施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控制及追溯机制,完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
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
六、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岗位的管理。
各质量安全执行及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急诊科、ICU 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手术室、中心供应室、护理管理、病理科、医院感染控制十项工作重点,以及其他重点部门科室(门诊、输血科、感染疾病科、临检、药事、病案管理等)的管理,制定可行的质控、监管计划和措施,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有检查、有监控记录。
七、依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遵守高危、敏感技术准入规定,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和监督评价管理。
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并实施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对新开展医疗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疗效等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
八、充分学习、应用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循证医学等现代医学理论、科学管理手段,指导制定患者的医疗护理诊疗方案,规范临床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九、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随访,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
十、切实加强临床一线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各科室依据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十一、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非手术科室(二)手术科室(三)门诊(四)急症(五)重症监护病房(六)感染性疾病科(七)临床检验(八)病理(九)医学影像(十)药事(十一)输血(十二)医院感染(十三)质管办(病案)(十四)介入诊疗(十五)血液净化(十六)新生儿病室(十七)护理(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
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
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
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
检查标准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济南市中心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
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制度和相应职责,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
检查标准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临床科室所开展有创诊疗操作,要在设施、消毒、制度、流程等方面管理上符合手术管理水平,建立定期自查、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有创诊疗操作和人员资质的资格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检查标准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措施:分别制定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并发症少的单发病病种质量控制计划,实行一定时段内所有病例质量考核。
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应用相应临床诊疗路径、指南、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医疗工作。
要求质量控制病种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恰当,检查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急重症处理及时、有效。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缺血性脑卒中、膝髋关节置换、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必须实行单病种质量监控的病种。
(二)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
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
整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手术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手术科室制定本专业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实行分级管理,按手术权限实施手术。
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原始资料记录。
由科室、职能部门检查落实情况,反馈、改进。
检查标准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
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
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手术科室应建立围手术期质量控制的工作规范,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环节控制力度,建立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医患沟通(谈话)、重大手术术前医疗技术损害预警告知等制度,要求全面、细致,病历中详细记载,准确记录。
检查标准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麻醉科完善本科室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规范,重点术前查房与术后访视,针对不同麻醉要求和病人具体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有麻醉意外应急预案,规范复苏及出手术室标准,建立复苏全程观察记录,提高麻醉安全性。
检查标准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其分工。
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中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6: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能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落实。
检查标准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济南市中心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内抗菌素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