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霍乱弧菌检测的快速方法(1)

合集下载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病,主要通过食物和水进行传播,严重时会导致腹泻、呕吐和脱水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对霍乱弧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技术一直是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霍乱弧菌检测技术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本文将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探讨。

1. PCR 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霍乱弧菌的存在。

通过PCR技术,可以将霍乱弧菌的 DNA 扩增成百万倍,从而提高其在样本中的检测灵敏度。

PCR技术还可以利用霍乱弧菌的特异基因序列来进行分子鉴定,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使用PCR技术成功检测出霍乱弧菌,并且还可以通过实时荧光PCR技术实现对霍乱弧菌的快速定量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2.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除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外,免疫学检测方法在霍乱弧菌检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可以利用霍乱弧菌的特异抗原进行检测,通过对霍乱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反应来实现对霍乱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而且ELISA技术还可以通过对样本的多重检测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从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本,包括水样、食物样和临床样本等。

除了ELISA技术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如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印迹技术等,也在霍乱弧菌检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3.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霍乱弧菌的快速、灵敏和特异检测。

目前,已经有研究利用抗体、酶、核酸等生物识别元件来构建针对霍乱弧菌的生物传感器,通过检测霍乱弧菌的生物分子来实现对其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还具有实时检测、便携式检测、高通量检测等优点,可以满足在不同环境和场合下对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需求。

传染病检测SOP工作手册-霍乱弧菌[2]

传染病检测SOP工作手册-霍乱弧菌[2]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SOP手册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1.1.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的好坏,对检验工作的质量影响很大。

为尽快获得细检查结果,应在发病早期、在服用抗菌药物之前尽快采集标本和及时送到检验室。

标本以病人大便为主。

采便方法用灭菌的棉拭采集排出的新鲜大便,亦可用直肠棉拭或用采便管由肛门插入3㎝~5㎝采集。

一般要求水样便采集1ml~3ml,固形便采取蚕豆大小粪量。

有时病人的呕吐物、沾染大便的衣物和尸体的肠内容物亦可作为检材。

带菌者的大便可用棉拭或直肠棉拭采取。

1.2.标本的送检:采取的标本应立即接种培养基,典型病人的水样便含有大量病菌(106/ml~109/ml),可直接做分离培养并同时增菌培养。

不需做直接分离的均可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并立即送检验室。

1.3.标本运送途中较远,也可将标本放入文腊氏保存液或卡里—布莱尔运送培养基。

标本与保存液的比例为8ml~10ml保存液加1ml~3ml水样便或蚕豆大的固形便。

也可用厚吸墨纸条吸饱水样便放入小塑料袋内封好送检。

送检标本时,必须认真填写送检单,标本必须妥善包装,专人送检,并防止污染,注意安全,送检箱用后要严密消毒。

2.检验方法2.1.培养方法2.1.1.增菌培养:所有标本都应经过增菌,尤其是恢复期病人、带菌者或用过抗生素的病人标本,需增菌后再分离。

碱胨水接种后放37℃6~8小时,夏日可将运送时间计算在内。

保存液内的标本取1ml种入碱胨水中。

培养后慢慢地从碱胨水生长的菌膜下,取一接种环表层培养物接种于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平板。

标本含菌少时,可实行二次增菌。

取第一次碱胨水增菌后的表层液0.1~0.2ml,接种于另一碱胨水中,37℃6~8小时再做分离。

2.1.2.分离培养:急性典型病人标本在增菌的同时直接做分离培养,这样既可缩短检出的时间,还可避免标本中如有不凝集弧菌经增菌后大量繁殖,影响霍乱弧菌的分离。

其它标本均应增菌后再做分离培养。

当前的习惯多为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再用强选择性培养基分离,37℃12~16小时长出的菌落,可供做玻片凝集用。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是一种引起霍乱的弧菌属细菌。

为了有效防控霍乱疫情,国家制定了
相关的标准方法来监测和检测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潜在威胁。

以下是关于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的介绍。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三个方面。

1. 样品采集: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样品的采集需要遵循严格的卫生规范。

一般
来说,水样、食物样品和环境表面样品是常见的采集对象。

采集时需要使用无菌容器,避免样品污染。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采样点,确保能够准确反映被测对象的情况。

2.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判定霍乱弧菌是否存在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培
养法进行分析,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温度和时间等。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其他细菌的污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也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检测方法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析。

3. 结果解读: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于从采集到的样品中检出霍乱弧菌的,应
根据相应的标准或参考值来进行解读。

结果解读需要根据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结合相关的卫生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检测霍乱疫情的重要手段。

准确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是该方法的关键步骤。

通过执行国家标准方法,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霍乱弧菌的传播,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诊断检查方法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诊断检查方法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诊断检查方法微生物学诊断由于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义。

直接镜检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

镜检(涂片染色及悬滴法检查)观察细菌形态,动力特征。

细菌分离培养可将材料接种至碱性蛋白胨水37℃培养6~8小时后,取生长物作形态观察,并转种于碱性平板作分离培养,取可疑菌落作玻片凝集,阳性者再作生化反应及生物型别鉴定试验。

特异性制动试验取检材或新鲜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物一滴,置于载玻片上,再加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加盖玻片,用暗视野镜观察,3分钟内运动被抑制的即为阳性,此法优点是快速而特异操作简便,但必须有数量较多的弧菌才检出。

免疫荧光试验除一般免疫荧光法外,还可用荧光菌球法检查。

1.标本采集和运送: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凡在流行季节和地区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均应快速准确作出病原学诊断.在发病早期,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可取患者”米泔水”样便,也可采取呕吐物或尸体肠内容物,或采取肛门试子.标本应避免接触消毒液,采取的标本最好就地接种碱性胨水增菌,不能及时接种者可用棉签挑取标本或将肛门试子直接插入卡-布运送培养基中.送检标本装在密封,不易破碎的容器中,置室温由专人输送.甘油盐水保存液不适合于弧菌的运送.2.标本直接检查:荚膜肿胀试验:特异性抗血清与相应细菌的荚膜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使细菌荚膜显著增大出现肿胀的试验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的检测革兰染色:革兰染色过程所用四种不同溶液和作用:1、碱性染料这在简单染色中已讨论过,此处用结晶紫。

2、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常用的媒染剂是碘液。

3、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

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

革兰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

常用的脱色剂是丙酮或乙醇,这里所用的是95%的乙醇。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引起。

霍乱弧菌可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生长,但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弱。

对于食品和饮用水的监测是防控霍乱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PCR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增特定的DNA 序列。

对于霍乱弧菌的检测,研究人员可以设计特异性的引物,使其与霍乱弧菌的DNA序列结合,通过PCR技术快速扩增霍乱弧菌的DNA,从而进行检测和鉴定。

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结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中。

二、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层析技术,它们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能够对霍乱弧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ELISA或免疫层析技术制备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霍乱弧菌抗体,将其固定在检测板或膜上,当待检样品中存在霍乱弧菌时,抗原与抗体结合产生显色反应,从而进行检测和鉴定。

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特点,适用于霍乱弧菌的实时监测和快速筛查。

三、基因测序技术在霍乱弧菌检测中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通过对DNA序列进行解读,从而得到基因信息的新型检测技术。

对于霍乱弧菌的检测,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找到特异性的基因序列,从而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进行高度特异性的检测和鉴定。

基因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对霍乱弧菌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和鉴定。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霍乱弧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如PCR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和纳米技术,都为霍乱弧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预防和控制霍乱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疫情的主要致病菌,它具有非常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变异性,对于其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开发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新的检测方法被应用到霍乱弧菌检测中,如PCR检测、基因芯片、免疫层析技术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PCR检测技术PCR检测技术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来放大靶标DNA序列,从而实现对霍乱弧菌的检测。

PCR技术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霍乱弧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中。

有研究通过PCR技术建立了多种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的检测方法,例如ITS、ctxA、tcp、torS等,可通过单重或多重PCR检测方法实现对霍乱弧菌的检测。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是一种基于DNA或RNA微阵列技术的高通量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或DNA片段,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细胞分类等领域。

研究表明,基因芯片技术对于霍乱弧菌检测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有多个基于霍乱弧菌基因芯片的检测方法被开发出来,例如北极星基因芯片、PanSeq基因芯片等,可实现对霍乱弧菌的高通量检测和基因分型。

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作用的生物芯片技术,常被用于快速检测和定量目标物质。

研究表明,免疫层析技术可用于迅速检测霍乱弧菌,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敏感度高等优点。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层析技术被应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例如荧光免疫层析法、金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法等。

结语随着生物技术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霍乱弧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各种新的检测方法相继被开发出来,相互补充,可实现对霍乱弧菌的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霍乱弧菌检测技术将更加完善,为保障公共卫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霍乱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霍乱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霍乱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霍乱(cholera)是一种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诊断霍乱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症状分析: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出现的症状,如急性腹泻、呕吐、腹痛等。

2. 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霍乱弧菌的培养和鉴定。

同时,还可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弧菌的DNA。

3. 肠道涂片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的肠道涂片,寻找霍乱弧菌的存在。

这是一种快速的诊断方法,但可靠性较低。

4. 血液检查:霍乱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等指标。

5. 传染病监测:当有霍乱疫情时,可通过监测患者群体的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特征,及时发现和诊断霍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方法可用于诊断霍乱,但确诊霍乱的最可靠方法是将病原学检测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因此,若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霍乱,应及时就医寻
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播途径主要为水源和食品。

针对霍乱弧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技术对于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霍乱弧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将对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1. 传统的霍乱弧菌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霍乱弧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法、血清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培养分离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一般需要3-5天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且操作繁琐。

血清学检测法检测速度较快,但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有一定的误差率。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霍乱弧菌,但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不适用于一般实验室。

2. 新型霍乱弧菌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光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型的霍乱弧菌检测技术不断涌现,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霍乱弧菌提供了新的途径。

(1)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检测。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免疫分析技术的霍乱弧菌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的特点,为霍乱弧菌的快速筛查提供了重要手段。

(2)纳米检测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为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

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颗粒、纳米线等纳米材料,结合生物分子识别元素,开发了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检测霍乱弧菌,还可以实现对不同亚型的霍乱弧菌的区分,为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3)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霍乱弧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设计特异性靶向的核酸探针,实现对霍乱弧菌基因组的快速准确检测。

霍乱弧菌采样及快速检测操作注意事项

霍乱弧菌采样及快速检测操作注意事项

霍乱弧菌采样注意事项
一.尽早采样,最好在用药前。

二.采样量要足够,固体粪便1-2g,液体粪便1-2ml放入10ml 碱性胨水中。

三.采样时要填写送检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采样日期、送样单位、送样人。

四.采样后专人及时送检,防治污染。

霍乱弧菌快速检测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
1、待检试纸条置于洁净干燥的工作台上
2、用干净的吸管或加样器吸取样品或增菌样品2-3滴,滴加到检测条样品加入端(白色端),开始计时。

3、2-15分钟内观查结果。

15分钟后结果不计。

二、结果判断:
阴性:一条红线出现,即质控线
阳性:两条红线出现,即检测线(中间)和质控线
无效:无红线出现
三、样品处理
1、直接检测:水样便
2、增菌检测:1-2ml接种至10ml碱性胨水中。

37℃6-8
小时或过夜。

3、水样、食品标本略。

四、注意事项
1、检测试纸条4-30℃阴凉避光干燥处保存,注意防潮,有效期一年。

2、用新鲜标本,不得使用陈旧标本。

3、加样时用干净吸管或干净加样器加样,若将检测条直接浸入样品中不得超过0.5cm。

4、实验后彻底消毒污染区及具有传染可能的污染物。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霍乱弧菌检测的快速方法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来势凶猛、传播快是该病的特点, 因而及早培养鉴定出霍乱弧菌对控制该病的流行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在1995年9 月~ 2000 年9 月期间, 对我科1 256 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和呕吐物培养霍乱弧菌的方法进行改进, 大大缩短了阳性结果的报出时间,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标本来源1995 年9 月~ 2000 年9 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急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样本1 042 份, 呕吐物214 份。

1.1.2 试剂所用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制品厂, 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1.2 方法用灭菌毛细吸管吸取1m l 患者米汤样粪便或直接将采便管棉拭子接种于10m l 1% 硷性蛋白胨水中, 置37℃培养箱作增菌培养。

快速方法为增菌2 小时后取表面生长物或菌膜转种普通琼脂平板, 6 小时后即可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另一方法为按常规方法增菌6~ 9 小时后转种于庆大霉素琼脂平板,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

2 结果应用快速方法在10 小时内可报出阳性结果, 常规方法则20 小时报出阳性结果。

1 256 份标本中, 共检出15 例霍乱弧菌,均为小川型, 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均为1119% (15ö1 256) , 符合率100%。

3 讨论霍乱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国家要求在接诊24 小时内报出检验结果。

本文在急性腹泻患者粪便霍乱弧菌培养方面采用缩短增菌时间和转种普通琼脂平板的方法, 从传统的增菌6~ 9 小时再转种选择性培养基改为增菌2 小时后开始转种普通琼脂平板, 能使阳性结果在10 小时内发出报告, 比常规方法快10 小时, 对霍乱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增菌2 小时即可转种是由于: (1) 霍乱患者急性期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堆乱弧菌, 增菌 2 小时后霍乱弧菌已被增殖数十倍, 此菌数已足以转种。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疾病的病原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具有高度感染性和强病原性。

在全球范围内,霍乱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研究和发展快速、灵敏、特异的霍乱弧菌检测技术对于防控霍乱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的霍乱弧菌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传统的培养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48小时以上才能得到结果。

而且,这种方法对于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操作繁琐,且在低病原菌负荷样本中检测的灵敏性较低。

生物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霍乱弧菌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来判断其存在与否,但这种方法的特异性有限,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的干扰。

免疫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抗体与霍乱弧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检测,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胶体金法(ICG)。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支持,不适用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性强的检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PCR、核酸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霍乱弧菌的存在,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和仪器设备,适用于各种样本类型。

目前霍乱弧菌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一些检测方法对样本前处理要求较高,例如样本的含菌量、预处理方法、抽提方法等,这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一些方法在临床应用和大规模采样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霍乱弧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遗传变异较大,因此需要对不同基因、不同区域的群体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霍乱弧菌的分布和流行状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改进和开发新的检测方法。

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纳米颗粒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将特定的抗体或核酸与纳米颗粒结合,可实现对霍乱弧菌的高灵敏度检测。

一些研究还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数据分析方法,探索霍乱弧菌的致病机制和特定基因的功能,为新的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文档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文档

霍乱弧菌的检测霍乱弧菌相关知识:稻叶型(A、C)古典型小川型(A、B、C少量)O1群霍乱弧菌:彦岛型(A、B、C)稻叶型(A、C)艾尔托型小川型(A、B、C少量)彦岛型(A、B、C)实验室准备:1.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营养平板、半固体菌种保存管。

2.试剂:拉丝实验用试剂(0.5%去氧胆酸钠水溶液)、氧化酶试剂(1%盐酸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或盐酸对氨基四甲基苯胺水溶液。

3.诊断血清:O1群霍乱诊断血清、稻叶型霍乱血清、小川型霍乱血清、O139群霍乱血清。

4.快诊试剂:O1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O139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

霍乱弧菌检验流程图:标本37度6-8小时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小时胶体金快诊卡/制动等试验血清学凝集试验氧化酶实验拉丝实验O/129敏感试验初步报告、菌种保存一、采样(一)水样便采取1-2毫升,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

病人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尸体的肠腔和口腔内容物亦可做为检材;(二)外坏境样本可采取病人的污染衣物、剩饭菜、可疑食品、抹布、污水、坑塘水、井水、公厕粪便、苍蝇等;(三)按1:10比例置入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迅速送往实验室。

二、增菌、培养(一)所有粪便标本都应经过增菌,尤其是恢复期病人、带菌者或用过抗菌药物的病人标本含菌量少,单靠直接分离不易检出。

需经碱胨水37度增菌6-8小时后分离(夏日可将运送时间计算在内);(二)标本含菌量少时,为提高检出率可实行2次增菌,取第一次碱胨水增菌后的培养物表层液0.1-0.2毫升,接种于8-10毫升的碱胨水中,37度培养6-8小时后再做分离。

(三)霍乱弧菌好氧,易形成菌膜,故在取出增菌管时动作要轻,接种环于菌膜下取一满环,划线接种于TCBS或4号琼脂平板37℃10~14h孵育培养。

三、快速诊断(一)、直接镜检:为争取最快速度作出诊断,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悬滴法镜检(最好用暗视野),可见具有流星状动力的细菌。

霍乱弧菌快检试纸检验法

霍乱弧菌快检试纸检验法

霍乱弧菌快检试纸检验法霍乱弧菌快检试纸检验法1、什么是胶体金(金标)检验法?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

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

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 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紫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

2、为什么霍乱可以用胶体金(金标)检验法进行快速筛查?霍乱弧菌快速检测卡是利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技术和膜层析技术研制而成,用于定性检测样本中可能存在的霍乱弧菌的特异性抗原A及O139血清型。

首先按常规方法制备并筛选出效价高的抗O1群A抗原和抗O139抗原的单抗细胞株。

然后采用枸缘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选择玻璃纤维吸附最适浓度的金标抗体。

按常规方法免疫家兔,制备霍乱弧菌的多克隆抗体。

根据检测对象(疑似病人粪便)的特殊性,研制了特异的萃取液,一方面可裂解细菌,释放抗原,提高检测敏感性,另一方面可起到防止污染的作用。

经二年多的反复试制,我公司完成的霍乱弧菌O1群(O139)快速检测试纸,其对霍乱弧两最低敏感性10分钟内10 6 菌/ml阳性,达到临床最低检出量的要求,符合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要求,且对高浓度的菌液10 9菌/ml无前置反应;用萃取液、正常人粪便标本及其它大肠中寄生菌进行的特异性鉴定表明,该试纸条特异性为100% 。

3、金特敏 ? 霍乱快速检测卡的特点是什么?最低检出量:不低于 10 5 cfu/ml适合临床需要。

快速出结果:萃取直接裂解细菌, 10分钟观察结果满足疾病控制要求。

[医药卫生]霍乱弧菌实验室检验技术

[医药卫生]霍乱弧菌实验室检验技术
2019/5/21
三、霍乱弧菌常规检验
样本采集、送检和保存 霍乱的病原学检查 病原分离技术要点
2019/5/21
样本采集、送检和保存
粪便:标本的采集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 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 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 5cm处采取。急性期病人取水样便标本在增菌 培养的同时可取其粘液絮片或用棉拭子直接接 种于碱性琼脂、TCBS琼脂培养基。带菌者粪 便都应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放37℃增菌 6~8h后,从菌膜下表层取一接种环培养物, 划线接种于碱性琼脂、TCBS琼脂培养基。不 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 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 基中。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
2019/5/21
两者不同点:
O139群所致病中有44.3%可发生腹部痉 挛,也有引起严重粘液性腹泻的,进入 外周血液可引起发热,出现菌血症或败 血症。印度出现20例病人中有17例发热、 白细胞增多。而O1群引起的病人未曾见 过。
鉴别两者,必须通过血清学诊断来区分。 O22群与O139群血清有交叉汇集反应,必
– 不典型01群霍乱弧菌:可被多价01群血清所 凝集,但该群菌不产生肠毒素,因此无此病 性
2019/5/21
霍乱病原体分类
O1群

古典生物型 埃尔托生物型
小川型 稻叶型 颜岛型
霍乱弧菌
霍乱病原菌
O139群(Bengal) 非O1群
O2-O200群
腹泻病原菌
2019/5/21
O1群和O139群抗原构造与血清分型
须用O22群弧菌吸收,去除交叉汇集现象。
2019/5/21
总之,O139群霍乱弧菌和O1群弧菌二 者生物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大区别 是荚膜和O1群生物合成基因的有无这些 提示,O139群霍乱弧菌不是O1群EItor生 物型简单的点突变。可能存在更复杂的 突变机制。

O1群霍乱弧菌胶体金法快速检测

O1群霍乱弧菌胶体金法快速检测
因素关系的探讨 [ J] . 卫生研究, 2004, 33( 6) : 754- 755. 7 丁宗一, 黎海芪, 朱逞, 等. 儿童生 长发育及其障 碍 [ J] . 中国 实
用儿科杂志, 2002, 17( 12) : 705 - 719. 8 翟凤英, 李丹, 赵 丽云, 等. 食物与 营养规 划培 训教材 [M ]. 北
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574591胶体金法试验诊断霍乱结果与常规培养法比较胶体金法常规培养法检出未检出合计阳性阴性合计9810108585592105595700212胶体金法最低检测限性试验1用胶体金试剂盒中的稀释液对20株o1群霍乱弧菌进行霍乱弧菌终浓度等不同浓度的稀释胶体金法最低检测限性试验结果为10cfuml
调分析 [ 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9) : 1040- 1041. 4 刘湘云, 陈荣华. 儿童保健学 [ M ] . 3 版. 南 京: 江苏科学技 术出
版社, 2005: 56- 58. 5 姜莲, 姚国英. 上海市儿童生长 发育状况 和父母文 化程度及 职
业关系分析 [ 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9( 3 ) : 114- 115. 6 易国勤, 徐国景, 刘晓燕. 学龄前儿童身 高 ( 长 ) 、体重与家 庭诸
参考文献
1 杨锡 强, 易著 文. 儿科 学 [ M ]. 6 版. 北京: 人 民卫 生出 版 社,
2004: 8- 9. 2 潘允康. 社会变迁中的家 庭: 家庭社 会学 [ M ] . 天 津: 天津社 会
科学院出版社, 2002: 12- 31. 3 李玉玲, 季成叶, 陆舜华, 等. 双 生子儿童 体格发育 指标遗传 度
作者简介: 吴多荣 ( 1973 - ) , 男, 海南人, 主管技师, 本科, 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014霍乱快速纸片法

014霍乱快速纸片法

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本院专业技术人员
部门主管:彭建宏
质量控制员:唐日升
目的: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适用范围:
O1、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的快速筛查和辅助诊断。

试剂:
O1、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试剂盒。

方法学原理:
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胶体金技术和层析膜技术,检测样本中的O1、O139群霍乱弧菌。

标本采集:
留取新鲜粪便,立即送检。

操作步骤:
1、取出稀释液,拧下瓶盖,取约0.5克样品或0.3ml新鲜粪便于稀释液瓶中(内含1ml稀释液),用滴管反复吹打5次以上,备用。

2、从铝箔袋内取出检测卡,在非样本端标记样本号。

3、检测卡平置于台面,用滴管吸取稀释液瓶内的样品液,向检测卡的样品孔内滴加4滴样品液(约150μl)10min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1、阳性结果:可见两条紫红色线条。

即C线和T线皆显色。

2、阴性结果:仅见一条紫红色线条。

即只有C线显色。

3、无效结果:无任何线条出现,或仅T线显色,说明实验失败,应重新测定。

临床意义:
用于O1、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的快速筛查和辅助诊断。

参考值:
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110(2000)06-0474-01
介绍一种霍乱弧菌检测的快速方法
李伟贤 李成欢 罗君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512026)中图分类号:R516.5 文献标识码:A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来势凶猛、传播快是该病的特点,因而及早培养鉴定出霍乱弧菌对控制该病的流行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在1995年9月~2000年9月期间,对我科125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和呕吐物培养霍乱弧菌的方法进行改进,大大缩短了阳性结果的报出时间,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111 标本来源 1995年9月~2000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急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样本1042份,呕吐物214份。

11112 试剂 所用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制品厂,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112 方法
用灭菌毛细吸管吸取1m l患者米汤样粪便或直接将采便管棉拭子接种于10m l1%硷性蛋白胨水中,置37℃培养箱作增菌培养。

快速方法为增菌2小时后取表面生长物或菌膜转种普通琼脂平板,6小时后即可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另一方法为按常规方法增菌6~9小时后转种于庆大霉素琼脂平板,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1]。

2 结果
应用快速方法在10小时内可报出阳性结果,常规方法则20小时报出阳性结果。

1256份标本中,共检出15例霍乱弧菌,均为小川型,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均为1119%(15 1256),符合率100%。

3 讨论
霍乱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国家要求在接诊24小时内报出检验结果。

本文在急性腹泻患者粪便霍乱弧菌培养方面采用缩短增菌时间和转种普通琼脂平板的方法,从传统的增菌6~9小时再转种选择性培养基改为增菌2小时后开始转种普通琼脂平板,能使阳性结果在10小时内发出报告,比常规方法快10小时,对霍乱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增菌2小时即可转种是由于:(1)霍乱患者急性期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堆乱弧菌,增菌2小时后霍乱弧菌已被增殖数十倍,此菌数已足以转种。

(2)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为712~714,但它有耐硷性,在PH818~910的硷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2],而大多数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受到抑制,早期转种,即使用普通琼脂平板也能获得较纯的菌株。

(3)随着霍乱弧菌的生长,细菌的代谢产物使增菌液的PH下降,此时其它细菌亦开始生长。

增菌时间越长,杂菌的数目也越多,给下阶段的分离培养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潜漏检的可能。

霍乱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且生长速度快。

从实验可知,该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征4小时后,开始长出无色透明水样的菌苔,6小时后可出现单菌落,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37℃培养10小时,菌落才达到1MM左右。

本文介绍在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和呕吐物培养霍乱弧菌的方法中采用缩短增菌时间和先转种普通琼脂平板来缩短培养时间,阳性标本用此法处理全部获得成功,同时保留传统的培养方法,在方法学上既可加快阳性结果的报出时间,又保留传统的培养方法防止漏诊。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1997,514~517.
 [2]刘恭植,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98.
(收稿日期:2000-10-18)
3 小结
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可使大量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输氧能力,导致机体严重缺氧。

本文将系数补偿和双波长技术融为一体,运用于香肠、火腿肠等样品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有贤,冯彦琳,张生万,等.导数一三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肉制
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研究.分析化学,1990,18(11):1011~
1012. [2]高甲友,盛永章.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理化检
验—化学分册,1994,30(1):31~32.
 [3]刘劭钢,贾平静,刘开学,等.卡尔曼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
定硝酸根和亚硝酸根.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16(1):5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1997,156.
 [5]李友芬,柳立新.5-B r-PADA P双波长系数补偿吸光光度法测
定钯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5,31(91)
:34~35.
(收稿日期:2000-06-06) 474实用预防医学2000年12月 第7卷 第6期 P ractical P reventive M edicine,D ec.2000,V ol7,N o.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