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杨振宁讲课稿
高二语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1(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高二语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1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949作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 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922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56年1938年和李政道共同发现宇称不守恒考入西南联大1957年1)94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1971年院1(944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1948年在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1986年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夫学颁授学位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949作获博士学位高二学历的第八号考生1938年夏,鉴于辗转流离到抗战大后方的中学生非常之多,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了一项措施:所有学生,不需文凭,可按同等学历报考大学。
得此消息,随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的父亲杨武之迁至昆明的杨振宁,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以高二学历早早地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
国立各院校昆明招生委员会办事处发给杨振宁的准考证为“统昆字第0008”, 试场为“第壹试场”,座位为“第捌号”。
r杨振i一家从1938年春到昆后,最先住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间的文化巷11号。
这条小巷原先是昆明北城脚偏僻荒凉、尊麻丛生之地,也叫作尊麻巷。
随着联大教职工的陆续迁入, 巷内除杨家外,还有物理学系教授赵忠尧和霍秉权分别住进19号、43号,化学紊教授刘云浦住进41号,其他学校如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等也先后入住该巷,小巷顿时热闹起来,并成为联大等校师生进出城内的主要通道,因而改名文化巷。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课件: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12) 耳濡目染:
____耳__朵__经__常__听__到__,__眼__睛__经__常__看__到__,__不__知__不__觉__地__受__到__影_ 响。
_____ 事____物____的__掌__(1知__握3__)识__了__触或__某__类规__一__旁律__事__通。__物__:__的____知____识____或____规____律____,____进____而____推____知____同____类________
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6) 捉襟见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拉__一__拉__衣__襟__,__就__露__出__臂__肘__,__形__容__衣__服__破__烂__。__比____ 喻__顾__此__(失1_7_彼)__按,部穷就于班应:付。
剔.除( tī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词语释义
(1) 底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事情的内涵;内情。
(2) 渊源:
_____本__指__水__源__。__比__喻__事__物__的__本__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栏
要通过对传主生平业绩的了解和把握,学习传主宝贵的治学经验、崇
目 链
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父母之邦的那份令人动容的热忱,从而启迪我们自 接
己的智慧,砥砺自己的斗志,激发自己的报国热情。同时还要通过对
文章的学习,掌握人物小传的写法特点,会写人物小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物小传一般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
第八课 《杨振宁》(共48张)精选教学课件
课堂练习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所要表达的 内容的核心。本文便是围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 这条线索展开的。
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 亲切。
评传贝多芬特点:
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 评议——形 象
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
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 人物小传。
第八课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杨振宁的评价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 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 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 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 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
物理学家戴森在石溪为杨振宁退休所举 行的学术讨论会上说:“杨振宁对数学的美 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 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 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 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
6、20世纪的第三位“物理全才” 有人说他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 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 理学全才”。不管怎样,昔日的“高徒”杨 振宁在众多“名师”的培养下脱颖而出,自 已也成为一位“名师”了。
这篇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平事业, 很重要的特色是强化传主的某种精神指向。杨振 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 富,这篇小传则重点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 西科学文化,把这一点作为贯串全篇的主线。这 篇小传篇幅有限,不可能铺开叙述传主的事迹, 而是围绕杨振宁“合璧”中西文化这一主线,选 择材料也就以主线展开的需要为主,结构非常紧 凑,传主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方向”很明确, 加上叙事中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 特征的细节描写,给人印象颇深。
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刘思伟表示:“能够被老百姓喜欢就是好的,不论是我的表现爱情无奈 的《找个好人就嫁了吧》,还是表现爱情痴情与负心的《爱情买卖》,都是讲述 很纠结的事情,但和没有歌词、更加纠结的《忐忑》相比,我五.体.投.地.。”(× )
契.机(qì) 麾.下(huī) 逃遁.(dùn) 憎.恶(zēn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隽隽 隽. .秀 永( (jjùuànn))
强勉 强.强 盛.((qqiiǎánnɡɡ) ) 倔强.(jiànɡ)
折周 折.折 耗.( (zshhéé)) 胖肥 心胖 广.( 体p胖.àn(ɡ)pán)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7)某市将对地理位置相邻的学校,实施“一校多区”的实质性兼并,实施 强校对弱校兼并管理。统一管理后,学校之间扬.长.避.短.,互相借鉴和学习的机 会就多了。(×)
请说明理由:“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都涉及长处和短处,结构相同, 经常会误用。“扬长避短”指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前者重在“避”,后者重 在“补”。从语境看,学校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应该用“取长补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二〉
吴学东,女,副教授。1982 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8 年获讲 师职称。1991 年调任桂林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人员,1996 年调到广西大学社会 科学部任“中国革命史”的公共政治课教师。1999 年在广西大学就读于“科学 技术哲学”研究生班,2001 年获研究生学历。1999 年底获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 迄今在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师。
上一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优质课教案_3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从阅读层面看,在了解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注意挖掘文章的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从写作层面上,学习传记的写作方法,进行传记写作的尝试。
2、设计理念:阅读人物传记,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因素对杨振宁成长历程的影响;了解杨振宁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感情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有益的启示。
3、教材分析:这篇传记重点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围绕这一主线,结构非常紧凑,传主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方向”很明确,叙事中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里特征的细节描写,给人印象颇深,把“中西文化结合对于科学家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关注点,并且从中引发讨论话题。
4、学情分析:这篇小传,是教材的第八篇课文,前面已经学过精读课文六篇,略读课文一篇,这是课内略读的最后一篇。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阅读人物传记的能力,学生课前经过充分预习,是完全能读懂的,这也是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
我准备利用一课时,采用略读课文和勾划圈点法,讨论法、归纳法,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深化学习写作人物小传的活动。
方法与途径:1、自读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讨论杨振宁成功的原因。
2、巩固略读方法,提高略读效率。
情感与评价: 感悟杨振宁取得成功的经验给我们的学习以及人生方向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1、体味杨振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及其文化观。
2、掌握人物小传的特点,深入练习人物小传的写作。
四、教学难点:1、学习熟记杨振宁基本事迹,练习提炼论点、运用论据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
(2)刘思伟表示:“能够被老百姓喜欢就是好的,不论是我的表现爱情无奈 的《找个好人就嫁了吧》,还是表现爱情痴情与负心的《爱情买卖》,都是讲述
很纠结的事情,但和没有歌词、更加纠结的《忐忑》相比,我五.体.投.地.。”( × ) 请说明理由:__本__句__表__达__的_意__思__是__自__愧__不__如__,__在_此__语__境__下__改__为__“__甘__拜_下_______
_但__词__义__的__侧__重__点__不__同_。__“__继__往__开__来__”__指__继_承__前__人__的__事__业__,__并__为__将_来__开__辟__道__路__;____ “__前__赴__后__继__”__形__容_踊__跃__前__进__,__连__续__不__断_。__从__语__境__看__,__“__国__共_两__党__”__在__抗__战__中_______ _与__日__寇__浴__血__奋_战__,__题__目__强__调__的__是__不_怕__牺__牲__,__“__踊__跃__前__进_”__,__与__“__为__将__来__开__辟______ _道__路__”__无_关__,__应__该__用__“__前__赴__后_继__”__。___
(5)外交艺术似乎高深莫测,但邓小平的对外谈话总是通俗易懂,让一般老 百姓也能对国家的外交方略心领神会,他常常会在机智中不乏幽默,一.语.中.的.、 举重若轻,甚至令人捧腹大笑。( × )
请说明理由:_“__一__语_中__的__”__和__“__一__针__见__血__”_都__可__指__很__容__易__地__说__出_问__题__的______ _实__质__,__但__词__义__范__围__不_同__、__程__度__不__同__。__“__一_语__中__的__”__程__度__较__轻__,__指_用__于__说__话__。______ _“__一__针__见__血__”__程__度__较_重__,__不__仅__指__说__话__,__也_可__指__写__文__章__。__语__境__讲_邓__小__平__的__对__外______ _谈__话__的__艺__术__,__且__与__“_举__重__若__轻__”__连__用__,__程_度__较__重__,__应__该__用__“__一__针_见__血__”__。______
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1.引言部分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是哪一句?
[自我核对]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 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 的共同产物。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 ,一方面 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 ,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
分。
2.本文是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吴学东、梁国钊
1.进一步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 2.了解伟大科学家杨振宁的生平事迹。 3.学习杨振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本文选自《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一书。杨振
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
理学奖获得者。他于 1954 年提出规范场理论 ,70 年代将其发展为统 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
1957年12月,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颁奖仪式上作了激情的演讲,演讲结尾说道:他在 科学研究上的成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他的成功得益 于中西文化的“合璧”,也得益于他献身科学的精神。杨振 宁始终认为科学研究离不开文化底蕴,科研工作者的见识、 胆识、态度和鉴赏力、洞察力都与文化涵养有关。同时,杨 振宁提醒我们,中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有许多不同,各有千秋, 要注意扬长避短,融合中西文化,发挥自己的潜能。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竭蹶:
原指走路艰难,后用来形容经济困难。
(2)触类旁通: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 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 进而 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3)五体投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 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4)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5)真知灼见: 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系列二)
《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教学目的:1.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
2.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一、复习导入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传记:史料性传记杜甫特点:客观、真实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亲切评传贝多芬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评议形象小说化的传记达尔文特点:传主小说人物生动形象不失真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人物小传。
二、介绍文体人物小传一半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段落,特别是那些最能体现传主人格精神的事迹,通过这些闪光的“点”来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也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用简洁的文字作生动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已往我们学习的几部传记相比,人物小传不可能像它们那样细致的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一般只需要将传主的主要精力和他的人生特色提示出来即可。
然而,人物小传也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的写作艺术和风格。
三、整体感知(一)问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核心。
本文便是围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这条线索展开的。
阅读教材142页,第一至三自然段点拨:这篇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很重要的特色是强化传主的某种精神指向。
杨振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富。
这篇小传则重点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把这一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
(二)速读课文思考探究一文章选择了那些材料来表现“合璧中西科学文化”讨论、总结1.家庭的熏陶。
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指导。
2.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
高中语文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
(11)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3.词语释义 (1)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2)负笈:指游学在外。 (3)纨袴: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 子弟。 (4)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 (5)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 坏的方面)。 (6)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 (7)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8)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 敬佩到了极点。 (9)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亟 待(jí ) 迸 射(bè nɡ) . . 矢 志不渝(shǐ)跻 身(jī ) . . 谬 误(miù) . 剔 除(tī ) .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2)多音字
①
背景(������â������) 背包(������ē������) 透露(������ù) 泄露(������î������) 隽永(������������à������) 隽秀(������ù������) 厚薄(������ï)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10)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极容易办。 (11)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12)可见一斑:可以看到相似事物的很小一部分。 (13)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14)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15)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明关键。 (16)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 行不同的教育。 (17)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 超。 (18)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19)开山祖:比喻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 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略读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说课稿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篇课文。
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起到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底蕴和提升母语素养的作用。
从知识积累方面看,比如在传统文化积累方面,选修教材对学生文化和文学素养的要求比必修教材高。
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相比,有更为明确的指向和目标。
必修教材注重的是对文本的阅读和整体的理解把握,在阅读和理解中,感受作品的美,提高鉴赏能力;选修教材则注重在阅读、理解、鉴赏基础上的评价、探究和实践活动。
温儒敏教授说《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程性质上讲,可以首先把这门课定位为励志教育的课。
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课。
励志教育是一个目标,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提高语文阅读素养,引起学生对优秀传记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口味与习惯。
就是尽量配合高中阶段语文必修课的学习,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传记阅读中能够初步学习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养成对传记阅读的兴趣,尝试对人物的观察、描写与评述,提高读写能力。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我把研习课文筛选信息了解杨振宁的成功经历和原因作为其中一个目标。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是人物小传,主要写了杨振宁的合璧中西文化成就辉煌的经历和原因。
和前面几部传记相比,这篇作品的文体比较简单,其实这是一篇“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一般不可能像其他传记形式(比如史料性传记、评传、自传,等等)那样细致地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高中语文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精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技法借鉴素材挖掘
技法借鉴
一、写法归纳 善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回忆中大量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刻
画人物,如写西南联大的条件艰苦,
采用了杨振宁的回忆来写。写的是晚上的情 景,主要描写了“一灯如豆”“一个破香烟 罐子”“一个油盏”等细节。又如写空袭的
情况,用同学们“蜂拥而出”“到野外或防
来表现这一点?
【点拨】 课文的主线是杨振宁如何“合 璧”中西文化,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要有三 方面的材料来表现这一点:一是家庭的熏 陶,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
指导;二是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良教 育,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杨振宁在这里接 触到了当时中国物学最顶尖的学者的教 诲,这些教授大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三
闻一多、罗常培、王力等汉语文学大家,打 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数学方面得益于杨武 之、姜立夫、江泽涵、陈省身、华罗庚等名
家;物理方面得益于叶企孙、吴有训、饶毓
泰、赵忠尧、任之恭、王竹溪、吴大猷、周 培源等物理名家。尤其是王竹溪、吴大猷对 他以后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西 南联大,
不但为杨振宁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
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 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 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
构和夸张。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
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 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 如写牛顿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 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
2.继往开来: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3.名列前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妙不可言:
大国工匠杨振宁教案
大国工匠杨振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伟大国工匠杨振宁的事迹。
1、回顾简介大国工匠杨振宁,1924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中国第二代空气动力发动机研制者,著名机械工程家和航空工程师,被联合国称为“伟大的国际工匠”。
2、杨振宁的成就杨振宁的成就很多,他曾于1959年参与设计并制造中国第一台空气动力发动机;于1961年研制到固定翼飞机成功飞行,是中国第一架可用于飞行技术实验的飞机。
此外,杨振宁还参与设计制造了许多国产军用航空器,如弹翼式中型运输机、轻型多用途运输机以及全自动微机控制系统,为国家航空事业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杨振宁的社会贡献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深切关注青年人的培训和发展,定期致力于参与航空制造及科教活动,培育和鼓舞众多优秀人才,对国家青年学术技术和集体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杨振宁还曾任中国航天科学研究院院长,担任过许多重大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总结了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成果,为中国航空学术界的经验交换及我国专业技术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重难点归纳1、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回顾大国工匠杨振宁的事迹和重大贡献。
2、学习本节课,重点应当放在了解杨振宁的空气动力发动机研制、固定翼飞机研制,以及他培养青年学术技术技术才能,总结了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成果做出的贡献等方面。
三、学习方法1、充分开展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熟悉杨振宁伟大的成就。
2、图片文字和图表材料的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和相应的文字材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杨振宁的事迹、成就以及贡献。
3、实践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杨振宁事迹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利用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贡献社会。
四、教学评价1、对学生考查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及做出一定的分析总结。
2、做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操作能力和使用技术的能力。
3、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体现出真实感情和思想综合等各方面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表现。
《邓稼先杨振宁》课件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科学思想与风格的异同
异处
邓稼先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科研工作的国家利益导向;而杨振宁更关注基础理论,重视数学和理论推导在科 学研究中的作用。此外,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杨振宁则更加注重创新和突破。
同处
邓稼先和杨振宁都表现出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注重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他们也都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 科的研究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统计力学
杨振宁在统计力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 贡献,他提出的相变理论为热力学和 统计力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科学贡献比较
领域差异
邓稼先主要在核武器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而杨振宁则 在粒子物理学和统计力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两者所涉及 的领域有所不同。
影响
邓稼先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国防事业上,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杨振宁的贡献则对整个物理学界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多个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武器研究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奠基人,他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国防 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推动科技发展
邓稼先不仅在核武器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还积极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为中 国科技事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杨振宁的科学贡献
粒子物理学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领域有着卓越的 贡献,他提出的杨-米尔斯场理论为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整 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影响与评价
邓稼先的影响与评价
影响
邓稼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对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的研究团 队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能够自主研发核武器的国家 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传贝多芬特点:
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 评议——形 象
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
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 人物小传。
第八课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杨 振 宁 在 做 报 告
杨振宁与28岁年轻妻子翁帆
年轻时的杨振宁帅气逼人
重点讲解
1、中学时代的杨振宁聪明而早慧,数学 念得非常好。有一天,他认真地对父亲说: “爸爸!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从心底里 盼望儿子有出息的杨武之,十分清楚诺贝尔奖 的份量。他鼓励儿子说:“好好学吧!”没想到, 这个玩笑,在西南联大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了 开来,人们戏言:“杨武之的儿子数学很好, 为什么不子从父业攻读数学而学物理?哦,因为 数学没有诺贝尔奖!”
导入新课
我沉重的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 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共同产 物。我一方面为我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一 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 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杨振宁
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 接近了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 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
传记:史料性传记 杜甫 特点:客观、 真实。
课文讲解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所要表 达的内容的核心。本文便是围绕“合璧中西 科学文化”这条线索展开的。
阅读教材第一至三自然段可以了解到作 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要探究的问题。
这篇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 平事迹,很重要的特色是强化传主的某种精 神指向。杨振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 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富。这篇小传则重点 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把这一 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
1、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 2、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其严谨 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文中的人物小传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本文选自《预约成功:诺贝尔获奖得者 的大学生涯》吴学东、梁国钊著,广西人民 出版社2002年版。这篇传记记述了杨振宁的 学生生涯,讲述了他的求学过程与他的科研 精神。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他对科学 的态度,同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4、心目中崇拜的三位物理学大师 1944年,杨振宁考取了留学奖学金,1945年, 他来到美国。 当时,杨振宁最佩服的物理学家有三位:创 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狄 拉克和主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费 米。这三位物理学大师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 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在非常复杂的物理现 象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用简单而美妙 的数学方法把它们表示出来。深受三位大师的影 响,杨振宁日后的工作也带有这样的特点。
2、杨振宁在高中时只读过化学而没有读过 物理,所以他报考联大时考的是化学系。可1938 年11月底入学后,他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更有兴趣, 又转到了物理学系。联大1938年入校的新生里, 16岁的杨振宁,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此时 的西南联大,学生宿舍是土墙茅草房或土墙铁皮 房,教室是铁皮顶的房子,下雨时会叮叮咚咚响 个不停。教室的地面是泥土地,没过多久就变得 七坑八洼。
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他的第一位“名 师”。1922年9月22日,当杨振宁出生在安 徽合肥市时,他父亲正在百里之外的安庆 市一所中学里教数学。这位名叫杨武之的 中学老师学识渊博又不断进取,就在杨振 宁未满周岁之际,杨武之考取了公费留洋 名额去美国。6年之后,他获得博士学位并 回国,先大厦门大学任教,后来又应聘聘 到清华大学任教数学系教授。杨振宁的群 论知识就是得益于他父亲杨武之。
窗户没有玻璃,风吹时必须用东西把纸 张压住,否则会被吹掉下来。听课坐的是在 椅子右边安上一块形似火腿却只能放一本书 的木板的“火腿椅”。但师生们苦中作乐, 幽默地称吃的掺带谷子、稗子、沙子的糙米 饭是“八宝饭”,穿的通了底的鞋是“脚踏 实地”,前后都破洞的鞋是“空前绝后”。
3、名师出高徒 杨振宁,这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家喻户晓的 名字,更是一个让全世界的华人感到骄傲的名 字。杨振宁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他善 于寻求并能够获得名师的指点分不开的。俗话 说“名师出高徒”。
5、走进“象牙之塔” 杨振宁来到美国后就想追随费米,于是,他 来到费米任教的芝加哥大学。但是,当时费米正 在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由于保密的要求,不 容他与外界多接触,于是他把杨振宁介绍给泰勒 博士(后来成为美国的氢弹之父)。1948年,杨 振宁在泰勒的指导下,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博士 学位。一年之后,由费米和泰勒的推荐,杨振宁 来到号称“象牙之塔”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 所。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就在那里工作。
那是个研究气氛非常活跃,而竞争也是很激 烈的地方。在那里,杨振宁同李政道、米尔斯等 人合作,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他 与李政道合作,推翻了几十年来被物理学界奉为 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了在弱相互 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两人因此而共同获得195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米尔斯合作提出了规范场 理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三种场理论中的 一种,还有两种是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场理论, 和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场理论。
传主简介
杨振宁,1922年 10月1日生,原籍中 国,汉族,安徽省肥 西县人。著名美籍华 裔科学家、物理学大 师、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
1957年由于与李政 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 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 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 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汉族人。
他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 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 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 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 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