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平衡的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10.3.2
11
28
96 98
25
(1) LL型调整 型调整 p A 1 2
调整方法: 调整方法: 单向右旋平衡,即将 的左孩子 单向右旋平衡,即将A的左孩子 B 向右上旋转代替 成为根结点, 向右上旋转代替A成为根结点 成为根结点, 结点向右下旋转成为B的右 将A结点向右下旋转成为 的右 结点向右下旋转成为 子树的根结点, 子树的根结点,而B的原右子树 的原右子树 则作为A结点的左子树 结点的左子树. 则作为 结点的左子树. h d e B
1 38 -1 24 88
0 -1 -2
0
11
28 1
96
0
-1 0
25
0
98
1,平衡二叉树插入结点的调整方法
若向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后破坏了平衡二叉树的平衡性, 若向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后破坏了平衡二叉树的平衡性, 首先从根结点到该新插入结点的路径之逆向根结点方向找第一个失去平 衡的结点, 衡的结点,然后以该失衡结点和它相邻的刚查找过的两个结点构成调整 子树(最小不平衡子树 即调整子树是指以离插入结点最近,且平衡因子 最小不平衡子树), 子树 最小不平衡子树 ,即调整子树是指以离插入结点最近 且平衡因子 绝对值大于1的结点为根结点的子树 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 的结点为根结点的子树,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 绝对值大于 的结点为根结点的子树 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 38 24 88 -2
(2)RR型调整 型调整 p A -1 -2
调整方法: 调整方法: 单向左旋平衡:即将 的右孩子 的右孩子B向 单向左旋平衡:即将A的右孩子 向 左上旋转代替A成为根结点 成为根结点, 左上旋转代替 成为根结点,将A结 结 点向左下旋转成为B的左子树的根 点向左下旋转成为 的左子树的根 结点, 的原左子树则作为A结点 结点,而B的原左子树则作为 结点 的原左子树则作为 的右子树. 的右子树. B
详解平衡二叉树
一、平衡二叉树的概念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是由阿德尔森-维尔斯和兰迪斯(Adelson-Velskii and Landis)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称为AVL树。
定义:平衡二叉树或为空树,或为如下性质的二叉排序树:(1)左右子树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2)左右子树仍然为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BF=左子树深度-右子树深度.平衡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平衡因子只能是1,0,-1。
若其绝对值超过1,则该二叉排序树就是不平衡的。
如图所示为平衡树和非平衡树示意图:二、平衡二叉树算法思想若向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后破坏了平衡二叉树的平衡性。
首先要找出插入新结点后失去平衡的最小子树根结点的指针。
然后再调整这个子树中有关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
当失去平衡的最小子树被调整为平衡子树后,原有其他所有不平衡子树无需调整,整个二叉排序树就又成为一棵平衡二叉树。
失去平衡的最小子树是指以离插入结点最近,且平衡因子绝对值大于1的结点作为根的子树。
假设用A表示失去平衡的最小子树的根结点,则调整该子树的操作可归纳为下列四种情况。
1)LL型平衡旋转法由于在A的左孩子B的左子树上插入结点F,使A的平衡因子由1增至2而失去平衡。
故需进行一次顺时针旋转操作。
即将A的左孩子B向右上旋转代替A作为根结点,A向右下旋转成为B的右子树的根结点。
而原来B的右子树则变成A的左子树。
(2)RR型平衡旋转法由于在A的右孩子C 的右子树上插入结点F,使A的平衡因子由-1减至-2而失去平衡。
故需进行一次逆时针旋转操作。
即将A的右孩子C向左上旋转代替A作为根结点,A向左下旋转成为C的左子树的根结点。
而原来C的左子树则变成A的右子树。
(3)LR型平衡旋转法由于在A的左孩子B的右子数上插入结点F,使A的平衡因子由1增至2而失去平衡。
故需进行两次旋转操作(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即先将A结点的左孩子B的右子树的根结点D向左上旋转提升到B结点的位置,然后再把该D结点向右上旋转提升到A结点的位置。
各种二叉树的介绍
各种二叉树的介绍
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两个子节点,通常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根据二叉树的不同特性和限制,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普通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平衡二叉树等。
普通二叉树:这是最基本的二叉树形式,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且没有特定的限制条件。
满二叉树:在满二叉树中,所有叶子节点都在最后一层,且节点总数为2^n-1,其中n为层数。
也就是说,除了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
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所有叶子节点都在最后一层或倒数第二层,且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在左边连续,倒数第二层的叶子节点在右边连续。
如果将满二叉树从右至左、从下往上删除一些节点,剩余的结构就构成完全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AVL树):平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要求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绝对值不超过1,且每个子树也必须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这种树的查找效率通常高于普通二叉树,因此常用于需要频繁查找的场景。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二叉树,如红黑树、B树、B+树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它的左右子树高度差有可能大于1,但通过对节点进行旋转和重新着色等操作,可以保持树的平衡性。
B树和B+树则常用于数据库和文件系统中,它们支持对节点进行分裂和合并操作,以满足快速查找、插入和删除数据的需求。
总之,二叉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于实现各种算法和应用,如排序、搜索、压缩、加密等。
不同类型的二叉树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平衡二叉树高度计算公式
平衡二叉树高度计算公式
平衡二叉树的高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H = log2(N+1) - 1
其中,N为平衡二叉树中节点的个数,H为平衡二叉树的高度。
公式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棵高度为H的平衡二叉树,它的节点数N最小值是2^H - 1,最大值是2^(H+1) - 1。
因此,根据节点数N 可以推导得到平衡二叉树的高度H。
需要注意的是,此公式适用于普通的平衡二叉树,例如AVL树、红黑树等,但对于某些特殊的平衡二叉树,可能无法直接使用此公式计算高度。
例如,B树、B+树等平衡树的高度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此外,需要注意在实际编写代码时,为了避免精度问题,可以将公式转化为H = ceil(log(N+1)/log(2)) - 1,其中ceil函数表示向上取整。
平衡二叉树
#define RH -1 //右高
//平衡二叉树的类型
struct AVLNode
{
int data;
int bf; //bf结点的平衡因子,只能够取0,-1,1,为左子树的深度减去右子树的深度
struct AVL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指针
{
AVLNode *rc,*rd;
rc=T->rchild;
switch(rc->bf)
{
case RH:
T->bf=rc->bf=EH;
L_Rotate(T);
break;
case LH:
rd=rc->lchild;
switch(rd->bf)
{
case RH:
T->bf=LH;
rc->bf=EH;
};
2.右旋操作:
void R_Rotate(AVLNode *&p)//LL型算法
{
AVLNode *lc=p->lchild; // lc指向p的左子树根结点
p->lchild=lc->rchild; // lc的右子树挂接为p(之前跟节点)的左子树
lc->rchild=p;
p=lc; // p指向新的根结点
插入和删除:
插入删除是互为镜像的操作。我们可以采用前面对二叉排序树的删除操作来进行。然后,在删除掉结点后,再对平衡树进行平衡化处理。删除之所以删除操作需要的平衡化可能比插入时次数多,就是因为平衡化不会增加子树的高度,但是可能会减少子树的高度,在有有可能使树增高的插入操作中,一次平衡化能抵消掉增高;在有可能使树减低的删除操作中,平衡化可能会带来祖先节点的不平衡。AVL树体现了一种平衡的美感,两种旋转是互为镜像的,插入删除是互为镜像的操作,没理由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实际上,平衡化可以统一的这样来操作:
平衡二叉树特点
平衡二叉树特点
平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具有以下特点:
1. 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平衡二叉树要求树中任意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
这样可以保证树的整体结构比较平衡。
2. 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除了要求整棵树是平衡的,平衡二叉树还要求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
这个特点可以通过递归来实现。
3. 平衡二叉树的高度大致为logN:由于平衡二叉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因此在最坏情况下,一棵有N个节点的平衡二叉树的高度约为logN,这大大优于普通的二叉查找树。
4. 查找、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由于平衡二叉树的高度较低,对于含有N个节点的平衡二叉树,可以在O(logN)的时间复杂度内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平衡二叉树并不是绝对平衡的,只是相比于普通的二叉查找树,它更趋于平衡,通过旋转操作来维持平衡。
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的最大高度
提前警告: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的最大高度这一主题,以让你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目录1.什么是平衡二叉树2.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构建3.平衡二叉树的最大高度究竟有多高4.与平衡二叉树相关的应用场景5.总结与展望1. 什么是平衡二叉树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要求对于树中的每一个节点,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能超过1。
这个定义保证了平衡二叉树的查询效率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 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构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怎样构建一个包含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
在构建平衡二叉树时,一般会选择中间结点作为根结点,然后将剩下的结点平分成左右两部分,分别作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这样构建出来的平衡二叉树,可以确保树的高度尽可能地小,从而提高了查询效率。
3. 平衡二叉树的最大高度究竟有多高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构建平衡二叉树,接下来就是了解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的最大高度究竟有多高了。
对于包含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它的最大高度应该是4。
这是由平衡二叉树的特性决定的,即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
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得出,当结点数为13时,平衡二叉树的最大高度为4。
4. 与平衡二叉树相关的应用场景平衡二叉树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库索引、缓存淘汰算法、负载均衡等。
特别是在现代大数据处理和分布式系统中,平衡二叉树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
通过合理地构建平衡二叉树,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 总结与展望我们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13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的最大高度这一主题。
从平衡二叉树的定义、构建、最大高度以及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让你对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希望你能够灵活运用平衡二叉树,发挥其高效查询的优势,为自己的发展增添动力。
个人观点:平衡二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度平衡的二叉树
AVL( Addison-Velski and Landis )树 伸展树 红黑树
二叉搜索树性能分析
对于有 n 个关键码的集合,其关键码有 n! 种 不同排列,可构成不同二叉搜索树有 1 n C 2 n (棵)
n 1
{2, 1, 3} {1, 2, 3} {1, 3, 2} {2, 3, 1} {3, 1, 2} {3, 2, 1}
B
BRAຫໍສະໝຸດ AR中序序列:BL
B
BR
A
AR
注意:改组后
B
A
平衡度为 0
2)RR平衡旋转: 若在A的右子树的右子树上插入结点,使A的平衡
因子从-1增加至-2,需要进行一次逆时针旋转。
(以B为旋转轴)
A B A C
左单旋转 (RotateLeft )
+1
A
0
+2
A
+1
C C A
0
0
B h D h
(a)
C E
Double Rotations
Fig. 28-5 (a) Adding 70 to the tree in Fig. 28-2c destroys its balance; to restore the balance, perform both (b) a right rotation and (c) a left rotation.
h
B
E
h D h
(b)
E
h + 1
B
h
D h + h 1
(c)
如果在子树E中插入一个新结点,该子树高度增1导致 结点A的平衡因子变成+2,出现不平衡。 沿插入路径检查三个结点A、C和E。它们处于一条方 向为“\”的直线上,需要做左单旋转。 以结点C为旋转轴,让结点A反时针旋转。
简述二叉树的五种形态
简述二叉树的五种形态
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在实际应用中,二叉树的形态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平衡二叉树、线索二叉树和二叉排序树。
1. 满二叉树:所有非叶子节点都有左右两个子节点,且所有叶子节点都在同一层,是一种高度平衡的二叉树。
2. 完全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是满的,最后一层的节点从左到右连续地填满,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可以用数组来存储。
3. 平衡二叉树: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能够保证二叉树的查找效率,常见的平衡二叉树有AVL树和红黑树等。
4. 线索二叉树:在二叉树的节点上增加指向前驱和后继节点的指针,可以提高二叉树的遍历效率。
5. 二叉排序树:也称为二叉搜索树,左子树上的节点都比根节点小,右子树上的节点都比根节点大,可以用于快速查找和排序。
以上是二叉树的五种基本形态,每种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态。
- 1 -。
计算机数据结构复习题2
1解、采用遍历方式判断无向图G是否连通。若用深 度优先遍历方法,先给visited[]数组置初值0, 然后从0顶点开始遍历该图。在一次遍历后,若所 有顶点i的visited[i]均为1,则该图是连通的,否 则不连通。
1算法如下: int connect(AGraph *G) { int i,flag=1; for (i=0;i<G->n;i++) visited[i]=0; DFS(G,0); for (i=0;i<G->n;i++) if (visited[i]==0) flag=0; break; } return flag; }
D.(n-1)(m/2 -1)+1 解:根结点至少有一个关键字,其他n-1 个结点至少有(m/2 -1)个关键字,总共包 含.(n-1)(m/2 -1)+1
B. n D.(n-1)(m/2 -1)+1
三、算法设计题
1.假设图G采用邻接表存储,试设计一个算法,判断 无向图G是否连通。若连通则返回1,否则返回0.
5.树形如下:
A
B
C
G
H
D
E
F
I
L
J
K
先根遍历次序:ABCDEFGHIJKL
6.(1) 什么是递归程序? (2) 递归程序的优、缺点是什么? (3) 递归程序在执行时,应借助于什么来 完成? (4) 递归程序的入口语句、出口语句一般 用什么语句实现?
答案:
6.(1)一个函数在结束本函数之前,直接或
}
3.有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叫做计数排序。这种排 序算法对一个待排序的表(用数组表示)进行排序, 并将排序结果存放到另一个新的表中。必须注意的 是,表中所有待排序的关键字互不相同,计数排序算 法针对表中的每个记录,扫描待排序的表一趟,统计 表中有多少个记录的关键字比该记录的关键字小。 假设对某一个记录,统计出数值为c,那么这个记录 在新的有序表中的合适的存放位置即为c。 (1)给出适用于计数排序的数据表定义。 (2)编写实现计数排序的算法。 (3)对于有n个记录的表,比较次数是多少? (4)与直接选择排序相比,这种方法是否更好?为什么?
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
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
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是指该节点的左子树高度减去右子树高度
的绝对值。
平衡因子的取值范围为-1、0、1,若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则该节点所在的子树不平衡,需要进行旋转操作使其重新平衡。
平衡二叉树的平衡因子是实现平衡的关键,通过平衡因子的计算和调整,可以保证平衡二叉树的高度始终保持在O(log n)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能够达到
O(log n)的级别。
平衡因子的计算方法是通过递归遍历左右子树来计算节点的左
右子树高度之差,然后求绝对值。
当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旋转操作,如左旋、右旋、左右旋或右左旋等,以达到平衡二叉树的目的。
总之,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是实现平衡的关键,对于平衡二叉树的构建和维护都至关重要。
- 1 -。
算法(平衡二叉树)
算法(平衡⼆叉树)科普⼆叉树⼆叉树⼆叉数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树,或者是空树(n=0),或者是由⼀个根节点及两个互不相交的,分别称为左⼦树和右⼦树的⼆叉树组成满⼆叉树有两个⾮空⼦树(⼆叉树中的每个结点恰好有两个孩⼦结点切所有叶⼦结点都在同⼀层)也就是⼀个结点要么是叶结点,要么是有两个⼦结点的中间结点。
深度为k且含有2^k-1个结点的⼆叉树完全⼆叉树从左到右依次填充从根结点开始,依次从左到右填充树结点。
除最后⼀层外,每⼀层上的所有节点都有两个⼦节点,最后⼀层都是叶⼦节点。
平衡⼆叉树AVL树[3,1,2,5,9,7]⾸先科普下⼆叉排序树⼜称⼆叉查找树,议程⼆叉搜索树⼆叉排序树的规则⽐本⾝⼤放右边,⽐本⾝⼩放左边平衡⼆叉数⾸先是⼀个⼆叉排序树左右两个⼦树的⾼度差不⼤于1下⾯图中是平衡的情况下⾯是不平衡的情况引⼊公式(LL)右旋function toateRight(AvlNode){let node=AvlNode.left;//保存左节点 AvlNode.left=node.right;node.right=AvlNode;}(RR)左旋function roateLeft(AvlNode){let node=AvlNode.right;//保存右⼦节点AvlNode.right=node.left;node.left=AvlNode;return node;}左右旋⼤图判断⼆叉树是不是平衡树⼆叉树任意结点的左右⼦树的深度不超过1深度计算定义⼀个初始化的⼆叉树var nodes = {node: 6,left: {node: 5,left: {node: 4},right: {node: 3}},right: {node: 2,right: {node: 1}}}//计算⾼度const treeDepth =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let left = treeDepth(root.left)let right = treeDepth(root.right)return 1+(left>right?left:right)}//判断深度const isTree=(root)=>{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let left=treeDepth(root.left)let right=treeDepth(root.right)let diff=left-right;if (diff > 1 || diff < -1) {return false}return isTree(root.left)&&isTree(root.right) }console.log(isTree(nodes))判断⼆叉数是不是搜索⼆叉树//第⼀种 //中序遍历let last=-Infinity;const isValidBST=(root)=>{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先从左节点开始if (isValidBST(root.left)) {if (last < root.node) {last=root.node;return isValidBST(root.right)}}return false}console.log(isValidBST(nodes))//第⼆种const isValidBST =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return dfs(root, -Infinity, Infinity)}const dfs = (root, min, max)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if (root.node <= min || root.node >= max) {return false}return dfs(root.left, min, root.node) && dfs(root.right, root.node, max)}console.log(isValidBST(nodes))实现⼀个⼆叉树实现了⼆叉树的添加,删除,查找,排序//⼆叉树结点class TreeNode {constructor(n, left, right){this.n = n;this.left = left;this.right = right;}}//⼆叉树class BinaryTree {constructor(){this.length = 0;this.root = null;this.arr = [];}//添加对外⼊⼝,⾸个参数是数组,要求数组⾥都是数字,如果有不是数字则试图转成数字,如果有任何⼀个⽆法强制转成数字,则本操作⽆效 addNode(){let arr = arguments[0];if(arr.length == 0) return false;return this.judgeData('_addNode', arr)}//删除结点deleteNode(){let arr = arguments[0];if(arr.length == 0) return false;return this.judgeData('_deleteNode', arr)}//传值判断,如果全部正确,则全部加⼊叉树judgeData(func, arr){let flag = false;//任何⼀个⽆法转成数字,都会失败if(arr.every(n => !Number.isNaN(n))){let _this = this;arr.map(n => _this[func](n));flag = true;}return flag;}//添加的真实实现_addNode(n){n = Number(n);let current = this.root;let treeNode = new TreeNode(n, null, null);if(this.root === null){this.root = treeNode;}else {current = this.root;while(current){let parent = current;if(n < current.n){current = current.left;if(current === null){parent.left = treeNode;}}e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if(current === null){parent.right = treeNode;}}}}this.length++;return treeNode;}//删除节点的真实实现_deleteNode(n){n = Number(n);if(this.root === null){return;}//查找该节点,删除节点操作⽐较复杂,为排除找不到被删除的节点的情况,简化代码,先保证该节点是存在的,虽然这样做其实重复了⼀次查询了,但⼆叉树的查找效率很⾼,这是可接受的let deleteNode = this.findNode(n);if(!deleteNode){return;}//如果删除的是根节点if(deleteNode === this.root){if(this.root.left === null && this.root.right === null){this.root = null;}else if(this.root.left === null){this.root = this.root.right;}else if(this.root.right === null){this.root = this.root.left;}else {let [replaceNode, replacePNode, rp] = this.findLeftTreeMax(deleteNode);replacePNode[rp] = null;replaceNode.left = this.root.left;replaceNode.right = this.root.right;this.root = replaceNode;}}else {//被删除的⽗节点,⼦节点在⽗节点的位置p,有left,right两种可能let [deleteParent, p] = this.findParentNode(deleteNode);if(deleteNode.left === null && deleteNode.right === null){deleteParent[p] = null;}else if(deleteNode.left === null){deleteParent[p] = deleteNode.right;}else if(deleteNode.right === null){deleteParent[p] = deleteNode.left;}else {//⽤来替换被删除的节点,⽗节点,节点在⽗节点的位置let [replaceNode, replacePNode, rp] = this.findLeftTreeMax(deleteNode);if(replacePNode === deleteNode){deleteParent[p] = replaceNode;}else {deleteParent[p] = replaceNode;replacePNode.right = null;}replacePNode[rp] = null;replaceNode.left = deleteNode.left;replaceNode.right = deleteNode.right;}}this.length--;}//查找findNode(n){let result = null;let current = this.root;while(current){if(n === current.n){result = current;break;}else if(n < current.n){current = current.left;}e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return result;}//查找⽗节点findParentNode(node){let [parent, child, p] = [null, null, null];if(this.root !== node){parent = this.root;if(node.n < parent.n){child = parent.left;p = 'left';}else {child = parent.right;p = 'right';}while(child){if(node.n === child.n){break;}else if(node.n < child.n){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left;p = 'left';}else {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right;p = 'right';}}}return [parent, p];}//查找当前有左⼦树的节点的最⼤值的节点M,如有A个节点被删除,M是最接近A点之⼀(还有⼀个是右⼦树节点的最⼩值) findLeftTreeMax(topNode){let [node, parent, p] = [null, null, null];if(this.root === null || topNode.left === null){return [node, parent, p];}parent = topNode;node = topNode.left;p = 'left';while(node.right){parent = node;node = node.right;p = 'right';}return [node, parent, p];}//查找最⼤值maxValue(){if(this.root !== null){return this._findLimit('right');}}//查找最⼩值minValue(){if(this.root !== null){return this._findLimit('left');}}//实现查找特殊值_findLimit(pro){let n = this.root.n;let current = this.root;while(current[pro]){current = current[pro];n = current.n;}return n;}//中序排序,并⽤数组的形式显⽰sortMiddleToArr(){this._sortMiddleToArr(this.root);return this.arr;}//中序⽅法_sortMiddleToArr(node){if(node !== null){this._sortMiddleToArr(node.left);this.arr.push(node.n);this._sortMiddleToArr(node.right);}}//打印⼆叉树对象printNode(){console.log(JSON.parse(JSON.stringify(this.root)));}}//测试var binaryTree = new BinaryTree();binaryTree.addNode([50, 24, 18, 65, 4, 80, 75, 20, 37, 40, 60]);binaryTree.printNode();//{n: 50, left: {…}, right: {…}}console.log(binaryTree.maxValue());//80console.log(binaryTree.minValue());//4console.log(binaryTree.sortMiddleToArr());// [4, 18, 20, 24, 37, 40, 50, 60, 65, 75, 80] binaryTree.deleteNode([50]);binaryTree.printNode();//{n: 40, left: {…}, right: {…}}排序复习function ArrayList() {this.array = [];}ArrayList.prototype = {constructor: ArrayList,insert: function(item) {this.array.push(item);},toString: function() {return this.array.join();},swap: function(index1, index2) {var aux = this.array[index2];this.array[index2] = this.array[index1];this.array[index1] = aux;},//冒泡排序bubbleSort: function()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for (var i = 0; i < length; i++) {for (var j = 0; j < length - 1 - i; j++) {if (this.array[j] > this.array[j + 1]) {this.swap(j, j + 1);}}}},//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 function()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var indexMin;for (var i = 0; i < length - 1; i++) {indexMin = i;for (var j = i; j < length; j++) {if (this.array[indexMin] > this.array[j]) {indexMin = j;}}if (indexMin !== i) {this.swap(indexMin, i);}}},//插⼊排序insertionSort: function()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var j;var temp;for (var i = 1; i < length; i++) {temp = this.array[i];j = i;while (j > 0 && this.array[j - 1] > temp) {this.array[j] = this.array[j - 1];j--;}this.array[j] = temp;}},//归并排序mergeSort: function() {function mergeSortRec(array) {var length = array.length;if (length === 1) {return array;}var mid = Math.floor(length / 2);var left = array.slice(0, mid);var right = array.slice(mid, length);return merge(mergeSortRec(left), mergeSortRec(right)); }function merge(left, right) {var result = [];var il = 0;var ir = 0;while (il < left.length && ir < right.length) {if (left[il] < right[ir]) {result.push(left[il++]);} else {result.push(right[ir++]);}}while (il < left.length) {result.push(left[il++]);}while (ir < right.length) {result.push(right[ir++]);}return result;}this.array = mergeSortRec(this.array);},//快速排序quickSort:function(){function sort(array){if (array.length <= 1) {return array;}var pivotIndex = Math.floor(array.length/2);var pivot = array.splice(pivotIndex,1)[0];var left = [];var right = [];for(var i = 0; i < array.length; i++){if (array[i] < pivot) {left.push(array[i]);}else{right.push(array[i]);}}return sort(left).concat([pivot],sort(right));}this.array = sort(this.array);}};...................................................................................................................############################################################################ ###################################################################################。
二叉树实验总结
二叉树实验总结二叉树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二叉树的实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二叉树的特点、操作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二叉树的实验总结,并提供一些示例来说明其应用。
二叉树是由节点组成的树状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的特点之一是其高度平衡,这意味着树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一。
这种平衡性使得二叉树在搜索和排序等操作中具有较高的效率。
在实验中,我学习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和搜索。
插入操作将一个新节点添加到树中的适当位置,删除操作将指定节点从树中移除,而搜索操作则用于查找指定值的节点。
这些操作的实现依赖于二叉树的特性,例如根节点比左子树的任何节点大,比右子树的任何节点小。
除了基本操作,二叉树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属性和应用。
其中之一是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BST),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其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其左子节点的值,小于其右子节点的值。
BST可以用于高效地进行搜索和排序操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BST来实现一个字典,通过快速查找实现单词的翻译或定义。
二叉树还可以用于构建表达式树,这是一种用于存储和计算数学表达式的数据结构。
在表达式树中,每个节点都表示一个操作符或操作数,而子节点则表示操作符的操作数。
通过遍历表达式树,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数学表达式的计算。
例如,对于表达式“(2 + 3)* 4”,构建的表达式树如下所示:*/ \+ 4/ \2 3通过对表达式树的后序遍历,我们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20。
除了上述应用,二叉树还可以用于构建哈夫曼树(Huffman Tree),这是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树状结构。
哈夫曼树通过将频率较高的字符表示为较短的编码,而将频率较低的字符表示为较长的编码,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压缩。
这种压缩方法广泛应用于文件压缩、图像压缩和音频压缩等领域。
通过这些实验,我对二叉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能够理解二叉树的特点、操作和应用,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计算机二级二叉树知识点
计算机二级二叉树知识点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树形结构,其中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二叉树的节点结构通常包括一个数据元素和指向左右子节点的指针。
2.二叉树的性质:(1)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i-1)个节点。
(2)高度为h的二叉树最多有2^h-1个节点。
(3)对于任意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子节点数为n0,度为2的节点数为n2,则n0=n2+1(4)一棵深度为k且节点总数为n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满足2^(k-1)<=n<=2^k-1时,才称为完全二叉树。
3.二叉树的分类:(1)满二叉树:除了叶子节点之外,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且所有叶子节点在同一层次上。
(2)完全二叉树:最后一层之前的层都是满的,并且最后一层的节点都靠左排列。
(3)平衡二叉树: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的二叉树。
(4)线索二叉树:对于每个节点,除了指向其左右子节点的指针外,还包含指向其在其中一种序列下的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的指针。
4.二叉树的遍历方法:(1)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最后递归地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地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先递归地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地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4)层次遍历: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层访问每个节点。
5.二叉树:二叉树(Binary Search Tree,BST)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其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值,小于其右子树中的所有节点值。
因此,对于一个二叉树,可以采用中序遍历的方法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二叉树的插入操作:按照二叉树的定义,从根节点开始,将要插入的值与当前节点的值比较,如果小于当前节点的值,则向左子树递归插入,如果大于当前节点的值,则向右子树递归插入,直至找到一个空节点,然后插入新节点。
二叉树的删除操作:删除一个节点需要考虑三种情况:删除节点没有子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有两个子节点。
数据结构二叉树知识点总结
数据结构二叉树知识点总结二叉树是指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的树结构。
它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在算法和程序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是对二叉树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1.二叉树的基本概念:-树节点:树的基本单元,包含数据项(节点值)和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
-根节点:树的第一个节点。
-叶节点(又称为终端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子节点:一些节点的下一级节点。
-父节点:一些节点的上一级节点。
-兄弟节点:拥有同一父节点的节点。
-深度:从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路径长度。
-高度:从当前节点到最远叶节点的路径长度。
2.二叉树的分类:-严格二叉树:每个节点要么没有子节点,要么有两个子节点。
-完全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外,其他层的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并且最后一层的节点依次从左到右排列。
-满二叉树:每个节点要么没有子节点,要么有两个子节点,并且所有叶节点都在同一层上。
-平衡二叉树:任意节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3.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
递归实现时,先访问当前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中序遍历: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递归实现时,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当前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递归实现时,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当前节点。
-层序遍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访问每个节点。
使用队列实现。
4.二叉查找树(BST):-二叉查找树是一种有序的二叉树,对于树中的每个节点,其左子树的节点的值都小于当前节点的值,右子树的节点的值都大于当前节点的值。
-插入操作:从根节点开始,递归地比较要插入的值和当前节点的值,根据比较结果向左或向右移动,直到找到插入位置为止。
-查找操作:从根节点开始,递归地比较要查找的值和当前节点的值,根据比较结果向左或向右移动,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到叶节点。
-删除操作:有三种情况:-被删除节点是叶节点:直接将其删除。
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
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指的是左子树高度和右子树高度之差,它是保持平衡二叉树平衡的重要因素。
在平衡二叉树中,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为-1、0或1。
平衡二叉树(AVL树)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可以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但是,如果平衡二叉树的平衡因子不合适,就会导致树的高度增加,使得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变低。
因此,平衡二叉树的平衡因子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平衡二叉树的平衡因子:第一步:计算节点的高度平衡二叉树的高度是指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的长度。
因此,计算节点的高度需要从底部开始向上递归计算。
节点的高度等于其子节点中高度最大的节点的高度加一,如果节点没有子节点,那么它的高度为零。
第二步:计算节点的平衡因子计算节点的平衡因子需要知道其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
节点的平衡因子等于左子树的高度减去右子树的高度。
如果平衡因子为-1、0或1,则节点是平衡的,否则节点需要被调整。
第三步:调整平衡如果平衡因子不为-1、0或1,那么需要对节点进行调整,使其重新保持平衡。
调整平衡的方法有四种:左旋、右旋、左右旋、右左旋。
左旋和右旋是最基本的调整方法,左右旋和右左旋是组合方法。
左旋:如果节点的平衡因子为2,那么需要进行左旋操作。
左旋是指将节点向左旋转,使其右子树的高度减一,左子树的高度加一。
右旋:如果节点的平衡因子为-2,那么需要进行右旋操作。
右旋是指将节点向右旋转,使其左子树的高度减一,右子树的高度加一。
左右旋:如果节点的平衡因子为2且其右子树的平衡因子为-1,那么需要进行左右旋操作。
左右旋是指将节点先进行右旋,再进行左旋。
右左旋:如果节点的平衡因子为-2且其左子树的平衡因子为1,那么需要进行右左旋操作。
右左旋是指将节点先进行左旋,再进行右旋。
总结:平衡二叉树的平衡因子是保持树平衡的重要因素。
计算节点高度和平衡因子,及时进行平衡调整,是平衡二叉树实现高效的关键。
简述二叉树的五种形态
简述二叉树的五种形态
简述二叉树的五种形态:
简述二叉树:在完全二叉树中,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被填满,最后一层从左到右填充节点。
如果最后一层不是完全填充的,则只能在右侧缺少节点。
满二叉树:在满二叉树中,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除了叶节点外,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搜索树:在二叉搜索树中,每个节点都比其左子树中的节点大,比其右子树中的节点小。
平衡二叉树:在平衡二叉树中,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
红黑树: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搜索树,它通过颜色标记节点来保持平衡,并且具有如下性质:根节点是黑色的,每个叶节点都是黑色的,每个红色节点必须有两个黑色子节点,每个节点到其子孙节点的所有路径上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大颗粒大树知识点
大颗粒大树知识点
平衡二叉树:
它是一棵空树或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满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
单枝二叉树:
单枝树是指非叶子节点只有一个孩子的特殊二叉树二叉排序树(二叉查找树,二叉搜索树):左大右小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1)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2)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3)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4)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
完全二叉树:
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
完全二叉树是由满二叉树而引出来的。
对于深度为K的,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之为完全二叉树。
即完全二叉树度为1的结点只有0个或1个。
哈夫曼树(最优二叉树):
给定n个权值作为n个叶子结点,构造一棵二叉树,若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达到最小,称这样的二叉树为最优二叉树,也称为哈夫曼树。
哈夫曼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树,权值较大的结点离根较近。
一颗平衡二叉树非叶结点平衡因子1
一颗平衡二叉树非叶结点平衡因子1一颗平衡二叉树非叶结点平衡因子1是指在一颗平衡二叉树中,非叶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为1。
这种平衡状态的二叉树有助于提高查找、插入和删除数据的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一颗平衡二叉树非叶结点平衡因子1的相关知识。
第一步,了解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
二叉树是一种基于节点和有向边的树形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左子树所有节点的键值小于根节点,右子树所有节点的键值大于根节点。
二叉树的高度定义为从根节点到最底层叶节点的层数,而平衡二叉树在满足二叉树的定义下,还要满足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的条件。
第二步,学习平衡二叉树的常见实现方式。
常用的平衡二叉树有AVL树、红黑树等数据结构,其中AVL树是最早被提出的平衡二叉树,也是最为严格的一种平衡二叉树。
它的平衡因子定义为左子树高度减去右子树高度,因此只有平衡因子等于-1、0、1的节点才满足平衡条件。
红黑树则是一种更加宽松的平衡二叉树,它的平衡因子只要不超过2就可以了,但它有着更为简单的平衡调整过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广泛。
第三步,了解平衡二叉树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平衡二叉树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与普通的二叉树相似,但需要保证每次操作后仍保持平衡状态。
对于插入操作,我们需要定位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新节点插入到该位置,最后对所有祖先节点进行平衡调整。
对于删除操作,我们需要先定位到待删除节点,并记录其前驱或后继节点,然后删除该节点并将前驱或后继节点替换到该位置,最后再对所有祖先节点进行平衡调整。
对于查找操作,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二叉树的特性,在O(log n)的时间内完成。
第四步,学习平衡二叉树的平衡调整方法。
当平衡因子不满足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对平衡二叉树进行平衡调整。
AVL树的平衡调整分为四种情况,分别对应四种旋转操作:左旋、右旋、左右旋和右左旋。
红黑树的平衡调整只需要根据颜色对节点进行重新染色和旋转操作,它最多需要进行三次旋转和染色操作,即可保持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左改组(新插入结点出现在危机结点的左子树上进行的调整)
的情况分析:
1、LL 情况:(LL:表示新插入结点在危机结点的 左子树的左子树上)
+2 +1 0 +1
危机结点
0
A
B
0
B
AR
h-1
LL 改组
h
A
BL BR
h-1
h
h-1
BL
BR
h-1
AR
h-1
改组前:高度为 h + 1 中序序列: BL
改组后:高度为 h + 1
由此可知,图(c)和图(e)的情形下树的平均搜索 长度达到最小,因此,图(c)和图(e)的情形是最 优二叉搜索树。
一般把平均搜索长度达到最小的扩充的 二叉搜索树称作最优二叉搜索树。 等概率条件下,最优二叉搜索树的最短 内部路径长度与最短外部路径长度, 课本 n 383页: I log2 i .
Double Rotations
Fig. 28-5 (a) Adding 70 to the tree in Fig. 28-2c destroys its balance; to restore the balance, perform both (b) a right rotation and (c) a left rotation.
LR 改组
h-1
B
BL
h-1
A
CL CR
h-2
BL
h-2
C
AR
h-1
h-1
CL
CR
h-2
改组后: 高度为 h + 1 中序序列: BL
改组前:
高度为 h + 1 中序序列: BL
B
CL
C
CR
A
AR
B
CL
C
CR
A
AR
注意:改组后
B
C
A
平衡度为 0,0,-1
Double Rotations
Fig. 28-7 (a) The AVL tree in Fig. 28-5 after additions that maintain its balance; (b) after an addition that destroys the balance … continued →
(a)
C E
h
B
E
h D h
(b)
E
B
h
D h + h 1
(c)
如果在子树 E中插入一个新结点,该子树高度增 1导致 结点A的平衡因子变成+2,出现不平衡。 沿插入路径检查三个结点 A 、 C 和 E 。它们处于一条方 向为“\”的直线上,需要做左单旋转。 以结点C为旋转轴,让结点A反时针旋转。
3)LR平衡旋转:
高度平衡的二叉搜索树
AVL( Addison-Velski and Landis )树 伸展树 红黑树
二叉搜索树性能分析
对于有 n 个关键码的集合,其关键码有 n! 种 不同排列,可构成不同二叉搜索树有 1 n C 2 n (棵)
n 1
{2, 1, 3} {1, 2, 3} {1, 3, 2} {2, 3, 1} {3, 1, 2} {3, 2, 1}
(a)
q1
q1
q2
q3
(b)
do p1 if q0 p2 to q1 p3
p1 q0
p3 do
to q3
if p2
q2
q3
q0 if
(c)
do p1 to p3 q3
q1
q2
(d)
判定树
p2
q1
q2
(e)
在判定树中 ○表示内部结点,包含了关键码集合中的 某一个关键码; □表示外部结点,代表各关键码间隔中的 不在关键码集合中的关键码。 在每两个外部结点间必存在一个内部结点。 一棵判定树上的搜索成功的平均搜索长度 ASLsucc可以定义为该树所有内部结点上的搜 索概率p[i]与搜索该结点时所需的关键码比较 次数c[i] (= l[i], 即结点所在层次) 乘积之和:
i 1
E
2n 1
i n 1
log i 1.
2
平衡二叉树
☞ 一、什么是平衡二叉树 二、失衡二叉排序树的分析与调 整
平衡二叉树又称为AVL树。 一棵平衡二叉树或者是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 的二叉排序树: ① 左子树与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 ② 左子树和右子树也是平衡二叉排序树。
Double Rotations
Fig. 28-7 (ctd.) (c) after a left rotation; (d) after a right rotation.
4)RL平衡旋转: 若在A的右子树的左子树上插入结点,使A的平衡因子
从-1增加至-2,需要先进行顺时针旋转,再逆时针旋 转。 (以插入的结点C为旋转轴)
p3=0.05 if p2=0.1 do p1=0.5 q0=0.15
to q3=0.05 if p1=0.5 do
p2=0.1
(a)
p3=0.05 to q3= q2=0.05 0.05 q1=0.1 q0=0.15 q1=0.1 q2=0.05
(b)
图(a): ASLsucc = 0.5*3+0.1*2+0.05*1 = 1.75, ASLunsucc = 0.15*3+0.1*3+0.05*2+ 0.05*1 = 0.9。 图(b): ASLsucc = 0.5*2+0.1*1+0.05*2 = 1.2, ASLunsucc = (0.15+0.1+0.05+0.05)*2 = 0.7。
例:平衡二叉树
40 24 28 45 60 40
53
70
24
28
53 70 60
引入平衡二叉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查找效率, 使
其平均查找长度为O(log2n)。
为了方便起见,给每个结点附加一个数字,给出该 结点左子树与右子树的高度差。这个数字称为结点的 平衡因子。 根据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平衡二叉树上所有结点 的平衡因子只能是-1、 0,或1。当我们在一个平衡二 叉排序树上插入一个结点时,有可能导致失衡,即出 现绝对值大于1的平衡因子,如2、-2。
ASLunsucc q[ j ] * (l '[ j ] 1).
j 0 n
设外部结点搜索概率相等:q[j] = 1/(n+1): 1 n ASLunsucc ( l' [ j ] 1). n 1 j 0
(1) 相等搜索概率的情形
设树中所有内、外部结点的搜索概率都相等: p[i] = 1/3, 1≤i≤3, q[j] = 1/4, 0≤ j≤3 图(a): ASLsucc = 1/3*3+1/3*2+1/3*1 = 6/3, ASLunsucc = 1/4*3*2+1/4*2+1/4*1 = 9/4。 图(b): ASLsucc = 1/3*2*2+1/3*1 = 5/3, ASLunsucc = 1/4*2*4 = 8/4。 图(c): ASLsucc = 1/3*1+1/3*2+1/3*3 = 6/3, ASLunsucc = 1/4*1+1/4*2+1/4*3*2 = 9/4。 图(d): ASLsucc = 1/3*2+1/3*3+1/3*1 = 6/3, ASLunsucc = 1/4*2+1/4*3*2+1/4*1 = 9/4。
A B C
A C
B B
这种调整规则可以保证二叉排序树的次序不变
综上所述, 在一个平衡二叉排序树上插入一个新 结点S时,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1)查找应插位置,同时记录离插入位置最近的可能
失衡结点A(A的平衡因子不等于0)。
(2)插入新结点S, 并修改从A到S路径上各结点的平
衡因子。
(3)根据A、 B的平衡因子, 判断是否失衡以及失衡 类型, 并做相应处理。
1 2 3 2 1 3 1 2 3 1
3
2
3
2
1
同样 3 个数据{ 1, 2, 3 },输入顺序不同,建立 起来的二叉搜索树的形态也不同。这直接影响 到二叉搜索树的搜索性能。 如果输入序列选得不好,会建立起一棵单支树, 使得二叉搜索树的高度达到最大。 用树的搜索效率来评价这些二叉搜索树。 为此,在二叉搜索树中加入外结点,形成判定 树。外结点表示失败结点,内结点表示搜索树 中已有的数据。 这样的判定树即为扩充的二叉搜索树。
B
BR
A
AR
中序序列:
BL
B
BR
A
AR
注意:改组后
B
A
平衡度为 0
2)RR平衡旋转: 若在A的右子树的右子树上插入结点,使A的平衡
因子从-1增加至-2,需要进行一次逆时针旋转。
(以B为旋转轴)
A B A C
左单旋转 (RotateLeft )
+1
A
0
+2
A
+1
C C h + 1 A
0
0
B h D h
图(e): ASLsucc = 1/3*1+1/3*3+1/3*2 = 6/3,
ASLunsucc = 1/4*1+1/4*3*2+1/4*2 =
9/4。
图(b)的情形所得的平均搜索长度最小。
(2) 不相等搜索概率的情形